s 閱讀頁

第28節

  傳

  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1,假道於衛。衛人弗許。還,自[南]河(南)濟2,侵曹、伐衛。正月戊申3,取五鹿4.

  二月,晉郤縠卒5.原軫將中軍6,胥臣佐下軍7,上德也8.

  晉侯、齊侯盟於斂盂9.衛侯請盟,晉人弗許。衛侯欲與楚10,國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說於晉11.衛侯出居於襄牛12.

  1“晉侯”二句:曹在衛之東,故假道於衛。晉侯:指晉文公。假道:借道。古代經過他國,必須假道。2自南河濟:晉軍繞道衛之南再向東。南河:原本作“河南”,據敦煌寫本(P暢2509)及楊伯峻說改。南河亦作“南津”,又稱“棘津”、“濟津”,在今河南淇縣南,已湮。3戊申:十一日。4五鹿:衛地,在今河南濮陽市南三十裏。重耳過其地,乞食,衛人與之土塊,故取其地。5郤縠(xìhú):晉中軍帥(亦即三軍主帥)。6原軫:先軫。食邑於原,故以為氏。7胥臣:名臼季。司空季子。8上德也:原軫本為下軍佐(位列第六),今超升為中軍主帥(位第一),是尊尚有德之人。9齊侯:指齊孝公。斂盂:衛地,在今河南濮陽市東南。10衛侯:指衛成公。與:從。11說(yuè):同“悅”,取悅。12出居:指離開都城。襄牛:衛地,在今河南範縣。

  公子買戍衛1,楚人救衛,不克。公懼於晉,殺子叢以說焉2.謂楚人(曰)3:“不卒戍也。”

  1公子買戍衛:衛為楚婚姻之國,魯欲從楚,故戍衛。2子叢:公子買之字。3原本有“曰”字,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刪。

  晉侯圍曹,門焉1,多死。曹人屍諸城上2,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謀(曰)3,稱“舍於墓4”。師遷焉5.曹人凶懼6.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7.三月丙午8,入曹。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羈9,而乘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狀10!”令無入僖負羈之宮,而免其族,報施也11.魏犫、顛頡怒曰12:“勞之不圖13,報於何有14!”爇僖負羈氏15.魏犫傷於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16.使問17,且視之18.病19,將殺之。魏犫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20,不有寧也21!”距躍三百22,曲踴三百23.乃舍之。殺顛頡以徇於師24,立舟之僑以為戎右25.

  宋人使門尹般如晉師告急26.公曰27:“宋人告急,舍之則絕28,告楚不許29.我欲戰矣,齊、秦未可30,若之何?”先軫曰:“使宋舍我而賂齊、秦31,藉之告楚32.我執曹君,而分曹、衛之田以賜宋人。楚愛曹、衛,必不許也。喜賂怒頑33,能無戰乎34?”公說。執曹伯,分曹、衛之田以畀宋人35.

  楚子入居於申36,使申叔去穀37,使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晉侯在外38,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39.險阻艱難,備嚐之矣;民之情偽40,盡知之矣。天假之年41,而除其害42.天之所置43,其可廢乎?《軍誌》曰44:‘允當則歸45.’又曰:‘知難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敵。’此三誌者46,晉之謂矣。”

  子玉使伯(銲)[棼]請戰47,曰:“非敢必有功也48,願以間執讒慝之口49.”王怒,少與之師,唯西廣、東宮與若敖之六卒實從之50.

  子玉使宛春告於晉師曰51:“請複衛侯而封曹52,臣亦釋宋之圍53.”子犯曰54:“子玉無禮哉!君取一55,臣取二56.不可失矣57.”先軫曰:“子與之58.定人之謂禮59.楚一言而定三國60,我一言而亡之。我則無禮,何以戰乎?不許楚言,是棄宋也。救而棄之,謂諸侯何61?楚有三施62,我有三怨63,怨讎已多,將何以戰?不如私許複曹、衛以攜之64,執宛春以怒楚65,既戰而後圖之66.”公說。乃拘宛春於衛,且私許複曹、衛。曹、衛告絕於楚67.

  子玉怒,從晉師。晉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68,何故退?”子犯曰:“師直為壯69,曲為老,豈在久矣?微楚之惠不及此70,退三舍辟之71,所以報也。背惠食言72,以亢其讎73,我曲楚直,其眾素飽74,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不可。

  夏四月戊辰75,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憖次於城濮76.楚師背酅而舍77,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78:“原田每每79,舍其舊而新是謀80.”公疑焉81.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82,必無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欒貞子曰83:“漢陽諸姬84,楚實盡之。思小惠而忘大恥,不如戰也。”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腦85,是以懼。子犯曰:“吉。我得天86,楚伏其罪87,吾且柔之矣88.”

  子玉使鬥勃請戰89,曰:“請與君之士戲90,君馮軾而觀之91,得臣與寓目焉92.”晉侯使欒枝對曰:“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93.為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矣94,敢煩大夫,謂二三子95:戒爾車乘96,敬爾君事,詰朝將見97.”

  晉車七百乘98,韅、靷、鞅、靽99.晉侯登有莘之虛以觀師100,曰:“少長有禮101,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102.己巳103,晉師陳於莘北104.胥臣以下軍之佐當陳、蔡105.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無晉矣106!”子西將左107,子上將右108.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109.陳、蔡奔,楚右師潰。狐毛設二旆而退之110.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111,楚師馳之112.原軫、郤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113.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

  晉師三日館、穀114,及癸酉而還115.甲午116,至於衡雍117,作王宮於踐土。

  鄉役之三月118,鄭伯如楚致其師119.為楚師既敗而懼,使子人九行成於晉120.晉欒枝入盟鄭伯。五月丙午121,晉侯及鄭伯盟於衡雍。

  丁未122,獻楚俘於王,駟介百乘123,徒兵千124.鄭伯傅王125,用平禮也126.己酉127,王享醴128,命晉侯宥129.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130,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131,彤弓一、彤矢百132,玈弓矢千133,秬鬯一卣134,虎賁三百人135.曰:“王謂叔父136,敬服王命137,以綏四國138,糾逖王慝139.”晉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140,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141.”受策以出,出入三覲142.

  衛侯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適陳,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143.癸亥144,王子虎盟諸侯於王庭145,要言曰146:“皆獎王室147,無相害也。有渝此盟148,明神殛之149,俾隊其師150,無克祚國151,及其玄孫152,無有老幼。”君子謂是盟也信153,謂晉於是役也能以德攻154.

  1門:攻打城門。2屍:陳屍。3輿人:眾人。原本“謀”下有“曰”字,據王引之說及敦煌寫本(P暢3634)刪。4稱:言,揚言。5師遷焉:晉師遷於墓地。6凶懼:恐懼。凶、懼二字同義。曹人以為晉師將掘其先祖之墓,故懼。7“因其”句:晉師因曹人之懼而攻其城。8丙午:十日。9“數之”二句:責備曹共公不用賢臣僖負羈,而寵臣眾多。數:責,責備。軒:大夫所乘之車。《史記·晉世家》雲:“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羈,而用美女乘軒者三百人也。”10獻狀:自呈其形體。重耳駢脅,曹共公曾觀其裸浴,事見僖公二十三年《傳》。11報施:報飧、璧之施。12魏犫、顛頡:二人曾隨晉文公出奔。13勞之不圖:即不圖勞,謂不報賞功勞。勞:功。14報於何有:即何有於報。何有:不顧之辭。15爇(ruò):燒。僖負羈氏:僖負羈家。16愛:惜。材:力。17問:慰問,問候。18視之:察其傷情。19病:指傷重。20靈:福。21不有寧也:反問句。猶言豈能不寧。22距躍:超越,即向上跳。三百:泛指次數之多。23曲踴:向前跳。踴:跳。24徇:示眾。25“立舟之僑”句:立舟之僑為戎右,以代魏犫。26門尹般:宋大夫,任門尹,名般。

  27公:指晉文公。28舍:棄。絕:斷絕關係。29告楚:請楚國撤軍。告:請。30可:認可,同意。31舍我:指撇開晉國。32藉:憑借,通過。33賂:指宋之財貨。頑:指楚國態度頑固。34無:不。35畀:給,給予。36申:楚邑,在今河南南陽市。37申叔:叔侯,楚之申大夫,當時占領穀邑並在那裏駐守。穀:齊邑,在今山東平陰縣東阿鎮南。38“晉侯”二句:晉公子重耳遭驪姬之亂,於魯僖公五年出奔,至二十四年始返回晉國。事見僖公二十三年《傳》。39果:終。40情偽:真假。情:實。

  41天假之年:上天賜給他年壽。獻公之子九人,此時唯重耳在,故雲“天假之年”。昭公十三年《傳》雲:“重耳)生十七年,有士五人,……亡十九年,守誌彌篤。”《國語·晉語四》亦雲:“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從之。”《史記·晉世家》謂重耳出亡時四十三歲,歸時六十二歲,或另有所據。42除其害:清除了他的政敵(指晉惠公、懷公、呂甥、郤芮等)。43置:立。44《軍誌》:古代的兵書。45允當則歸:謂適可而止。46“此三誌”二句:這三句話,說的正是晉國的情況。47伯棼(fén):鬥椒,一字子越,楚大夫。48必:肯定。49間執:堵塞。讒慝(tè):邪惡之人。屍賈曾批評子玉剛而無禮,率軍如超過三百輛戰車,一定會失敗。此所謂讒慝,或即指此。50西廣(ɡuànɡ):楚軍編製分為左右兩廣,西廣即右廣。東宮:楚王之別宮。指隸屬於太子的軍隊。若敖:楚武王之祖父,子玉之祖,楚王無諡者皆稱敖。這裏是軍隊的名稱。六卒:一百八十乘。三十乘為卒。51宛春:楚大夫。52複衛侯:讓衛侯回到衛國。封曹:指恢複曹國原有的疆界。53臣:子玉自稱。54子犯:狐偃,晉大夫。55君:指晉侯。取一:得到一項好處。56取二:得到兩項好處。57失:指失掉作戰的機會。58與之:指答應子玉的要求。59定:使安定。之:語助詞,無義。60三國:衛、曹、宋。61謂諸侯何:如諸侯何。言無法向諸侯交代。謂:如,奈。62三施:指對三國都有恩惠。63三怨:對三國都結下仇怨。64私:暗中,私下。攜:離間(指離間楚與曹、衛的關係)。65怒:激怒。66既戰:打完仗後。67告絕於楚:向楚國宣布斷絕關係。68老:衰。謂軍隊疲憊,士氣衰落。楚師去年冬天圍宋,至此已將近半年。69“師直”三句:軍隊理直,士氣就旺,理虧,士氣就低落,豈在出兵時間的長短呢。直:指有理。70微:無。不及此:沒有今天。重耳出亡時曾受到楚國的厚待。71“退三舍”二句:退避三舍,作為對楚國的報答。重耳流亡至楚,曾許諾,如果晉、楚交戰,將退避三舍。三舍:九十裏。三十裏為一舍。72背惠:指不顧楚國的恩惠。食言:違背諾言。食:偽。73亢其讎:指保護楚國的仇敵(宋國)。亢:捍蔽,庇護。74其眾素飽:楚軍士氣向來飽滿。75戊辰:二日。76宋公:指宋成公,名王臣。國歸父、崔夭:皆齊大夫。小子憖(yìn):秦穆公子。77酅(xī):地名,在今山東平陰縣東阿鎮西南,是險要的丘陵地帶。舍:住宿。指駐紮。78誦:指朗誦的歌詞。79原田:高原之田。高平曰原。每每:形容草長得茂盛。《說文》:“每,草盛上出也。”80“舍其”句:即舍舊圖新,意為晉國應趁現在強盛謀立新功,不必老是顧念舊惠。81疑焉:對歌詞的意思存有疑慮。82表裏山河:指晉國外有黃河,內有太行山作為屏障。表:外麵。裏:裏麵。83欒貞子:欒枝,晉國下軍統帥。84“漢陽”二句:漢水北岸的那些姬姓諸侯,楚國都把他們滅掉了。山南水北為陽。85伏己:伏在自己身上。盬(ɡǔ):吸。86我得天:晉侯仰麵朝天,故雲“得天”。87楚伏其罪:楚王伏在晉侯身上,姿態如同伏罪。88柔:擾,馴。謂馴服。89鬥勃:楚大夫。90戲:角力。91馮軾:倚靠在車廂前的橫木上。馮:同“憑”。92與:參與。寓目:觀看。

  93在此:退避三舍至此。94不獲命:有所請求而不獲應允。指子玉不同意退兵。95二三子:指楚君將帥。96戒:準備。車乘(shènɡ):戰車。97詰朝:明天早晨。將(qiānɡ):請。

  98七百乘:古代每輛戰車配備甲士三人,步兵七十二人。七百輛戰車滿員共有五萬二千五百人。99韅(xiǎn):俗稱“馬肚帶”。橫係於兩匹服馬腹腋下的革帶。靷(yǐn):引車前行的革帶。服馬、驂馬各有一靷,一端係於馬頸部的套環,另一端分別係於車軸和輿下後邊的橫木。鞅(yānɡ):套在馬頸部的革帶。服馬之鞅,用以固軛。驂馬之鞅,一端係於衡之中部,以防兩驂馬外逸。靽(pàn)同“絆”,套住馬腳的繩。此句描寫晉軍裝備齊全,軍容壯盛。100有莘(shēn):古國名,在今山東定陶縣西南。虛:同“墟”。舊城廢址。101少長有禮:軍士長幼有序。102益:充實。兵:兵器。103己巳:四月三日。104莘北:即城濮。105胥臣:晉大夫。佐:副帥。106無晉:謂將消滅晉軍。107子西:鬥宜申,楚司馬。左:左軍。108子上:鬥勃的字。右:右軍。

  109犯:進攻。110狐毛:晉上軍統帥。設二旆(pèi):將前軍分為兩隊,各設一旆。旆:附設在旗正幅上的長帛,可以解下。111曳柴:拖著樹枝。112馳:指驅車追趕。113原軫:即先軫。郤(xì)溱:晉中軍副帥。公族:中軍由公室成員所組成者。114三日館、穀:宿於楚舍、食楚穀三日。115及:到,至。癸酉:四月七日。116甲午:四月二十八日。117衡雍:鄭地,在今河南原陽縣西南,踐土東北。118鄉(xiànɡ)役之三月:城濮之戰前三月。鄉:不久以前。119鄭伯:指鄭文公。致其師:答應以軍隊幫助楚軍作戰。120子人九:姓子人,名九,鄭大夫。行成:求和。121丙午:五月十一日。122丁未:十二日。123駟介:四馬披甲。介:通“甲”。124徒兵:步兵。125傅:相,在主人左右助行禮者,此指為相讚禮。126用平禮:周平王時,享晉文侯仇,以鄭武公為相。今襄王享晉文公,複以鄭伯為相,故曰“用平禮”。127己酉:十四日。128王享醴(lǐ):王設醴以享之。醴:甜酒。129命晉侯宥(yòu):命晉侯與王相酬酢,以示寵異。《爾雅》:“酬、酢、侑,報也。”宥:同“侑”。130尹氏、王子虎:都是周卿士。內史:官名。佐太宰管理爵祿廢置,以及頒發王之策命等。叔興父:周大夫。策命:以策書任命。侯伯:諸侯之長。131大輅之服:大輅及與之配套的服裝及儀仗器物。大輅:亦作“大路”。天子之車。戎輅之服:戎輅及與之配套的器物儀仗。戎輅:亦作“戎路”。王在軍中所乘之車。132彤弓:漆成紅色的弓。彤矢百:漆成紅色的箭一百枝。133玈(lú)弓矢:漆成黑色的弓和箭。《禮記·王製》:“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斧鉞然後殺。”134秬鬯(jùchànɡ):以秬黍釀成的酒。此酒不加鬱金香草。秬:黑黍。鬯:黑黍所釀之酒,芬香條暢上下,故稱鬯。卣(yǒu):盛酒器。135虎賁(bēn):勇力之士。136叔父:指晉文公。天子稱同姓諸侯曰伯父、叔父。137王命:天子之命。138綏:安,安撫。四國:四方諸侯。139糾逖:繩治。逖:通“剔”。治。慝:惡。指惡人。此句謂繩治敢於對周王作惡的人。140稽(qǐ)首:古時最重的跪拜禮,叩首至地。141奉揚:奉承並宣揚。丕、顯、休:都是“命”的定語,意思分別為大、明、美。142出入三覲:出入王宮,前後三次朝見天子。覲:諸侯朝見天子。143叔武:衛侯的弟弟。144癸亥:二十八日。145諸侯:指魯公、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傳》蒙經文省略。王庭:指王宮。146要言:約言。以下為誓言的內容。147獎:助,輔助。148渝:變。指違背。149明神:對神的尊稱。殛(jí):誅。150俾:使。隊:同“墜”,失。151克:能。祚國:享有國家。152“及其”二句:到了你的玄孫,不論老幼,無有孑遺。其:敦煌寫本(P暢2509)、《四部叢刊》本作“而”,義同。玄孫:曾孫之子。153信:合於信義。154能以德攻:謂以文德教民而後用之。

  初,楚子玉自為瓊弁、玉瓔1,未之服也2.先戰3,夢河神謂己曰4:“畀餘5,餘賜女孟諸之麋6.”弗致也7.大心與子西使榮黃諫8,弗聽。榮季曰:“死而利國9,猶或為之,況瓊玉乎?是糞土也,而可以濟師10,將何愛焉?”弗聽。出告二子曰11:“非神敗令尹,令尹其不勤民12,實自敗也13.”既敗,王使謂之曰14:“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15?”子西、孫伯曰16:“得臣將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將以為戮17.’”及連穀而死18.

  晉侯聞之而後喜可知也19,曰:“莫餘毒也已20!屍呂臣實為令尹21,奉己而已22,不在民矣。”

  1瓊弁:以玉為飾之冠。纓:帽子上垂掛的穗子。2服:用。3先戰:交戰之前。4河神:黃河之神。5畀:給。6女:汝,你。孟渚之麋:孟渚水邊之地。孟渚為宋國水澤名,在河南商丘市東北,今已湮。麋:同“湄”。水草相接的地方。7弗致:不肯把東西送給河神。8大心:子玉的兒子。榮黃:即下文的榮季。9而:如,如果。10濟師:使軍隊得勝。濟:成。11二子:指大心、子西。12其:乃。勤民:勤勞民事。13自敗:自取其敗。14王:指楚成王。15“其若”句:將如何對申、息的父老交代呢?意思是無法麵對犧牲將士的親屬。16孫伯:即大心。17其將:將。其、將同義。18連穀:楚地。未詳何處。子玉至連穀,猶未獲楚王赦命,故自殺。19可知:可見。謂喜形於色。20莫餘毒也已:沒有人能對我構成威脅了。毒:害。21屍呂臣:楚大夫。實:句中語氣詞,無義。22奉己:謂自守而無大誌。

  或訴元咺於衛侯曰1:“立叔武矣。”其子角從公2,公使殺之。咺不廢命3,奉夷叔以入守。

  六月,晉人複衛侯4.寧武子與衛人盟於宛濮5,曰:“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6,使皆降心以相從也7.不有居者8,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捍牧圉9?不協之故,用昭乞盟於爾大神,以誘天衷10.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後,行者無保其力11,居者無懼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12.明神先君,是糾是殛13.”國人聞此盟也,而後不貳。

  衛侯先期入14,寧子先15,長牂守門16,以為使也17,與之乘而入18.公子歂犬、華仲前驅19.叔武將沐20,聞君至,喜,捉發走出21,前驅射而殺之。公知其無罪也,枕之股而哭之22.歂犬走出,公使殺之。元咺出奔晉。

  1或:有人。訴:譖,毀謗。2角:元咺之子。3“咺不”二句:元咺不廢君命,仍奉武叔受踐土之盟,然後入衛守備。夷叔:即叔武。夷是諡號。4“晉人”句:衛受盟於踐土,晉人同意衛侯返國。5寧武子:名俞,衛大夫。宛(yuǎn)濮:地名,在今河南長垣縣西南。6天誘其衷:上天開導其心。誘:啟。衷:中。指內心。7降心以相從:謂屈己從人。8不有:無有,沒有。表示假設的前提不存在。9捍牧圉:謂隨行侍衛執役。捍:保衛。牧圉:放養牛馬。襄公二十六年《傳》雲“臣不佞,不能負羈絏以從捍牧圉”,文義較明。10天衷:天心。11保:恃。力:功勞。12相及:謂及於禍難。13是糾是殛:即糾是殛是。謂繩治誅殺之。14先期:先於約定日期。衛侯不信叔武,故先入。15寧子先:寧俞先於衛侯入國,為之作準備。16長牂(zānɡ):衛大夫。17以為使也:因為寧俞是衛侯的使者。18與之乘:與寧俞共乘一車。19前驅:為衛侯先驅。20沐:洗頭。21捉發:握發。不及擦拭,故握發去水而出。22枕之股:以武叔之屍枕己之股。

  城濮之戰,晉中軍風於澤1,亡大旆之左旃2.祁瞞奸命3,司馬殺之4,以徇於諸侯,使茅茷代之5.師還。壬午6,濟河。舟之僑先歸,士會攝右7.

  秋七月丙申8,振旅9,愷以入於晉10.獻俘授馘11,飲至大賞12,征會討貳13.殺舟之僑以徇於國。民於是大服。

  君子謂文公其能刑矣14,三罪而民服15.《詩》雲16:“惠此中國17,以綏四方。”不失賞刑之謂也。

  冬,會於溫18,討不服也19.

  1風於澤:在澤中遇到大風。2大旆(pèi)之左旃:中軍先驅戰車之左旃。旃:赤色無文采之旗。3奸(ɡān)命:違犯軍令。指丟失軍旗。奸:犯。4司馬:官名。晉軍中設司馬,掌軍法。5茅茷(fěi):人名。6壬午:六月十七日。7士會:隨武子,士屍之孫。攝右:代理車右之職。8丙申:七月一日。9振旅:古代治兵或打仗,歸來時整頓軍隊,稱振旅。10愷:同“凱”。還師時振旅之樂。此指奏凱歌。11俘:俘虜。馘(ɡuó):殺人割取左耳,此用作名詞。此句謂獻俘於宗廟。12飲至:國君出行,告於宗廟,既還,合飲於宗廟,叫飲至。大賞:遍賞有功。13征會:征召諸侯與會。貳:指懷有二心者。14謂:以為。其:為。15三罪:指懲罰顛頡、祁瞞、舟之僑。16《詩》雲:引文出自《詩·大雅·民勞》。17“惠此”二句:謂刑賞不失,可施惠於中國,而安定四方諸侯。方:國。18“會於”句:魯君與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秦人於溫。《傳》蒙經文省略與會之人。19不服:指許、衛。

  衛侯與元咺訟1,寧武子為輔2,壞莊子為坐3,士榮為大士4.衛侯不勝。殺士榮,刖壞莊子5,謂寧俞忠而免之6.執衛侯,歸之於京師,置諸深室7.寧子職納橐箄焉8.元咺歸於衛,立公子瑕9.

  1訟:爭辯曲直。指爭衛侯殺叔武事。2為輔:為衛侯之輔,即充當衛侯的訴訟人。國君不能參加獄訟,故使人代之。3坐:訴訟代理人。4大士:治獄官,蓋如今之律師。5刖:砍去雙腳。6謂:認為,以為。7深室:囚室。其處幽深,故曰深室。8納橐箄(tuózhān):指衣食。橐:衣囊。箄:厚粥。9公子瑕:衛公子適。

  是會也1,晉侯召王,以諸侯見2,且使王狩3.仲尼曰4:“以臣召君5,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於河陽”,言非其地也6,且明德也7.

  1是會:溫之會。2以諸侯見:率領諸侯朝見周襄王。3且:而。4仲尼:孔子,《春秋》的作者。5“以臣”三句:解釋《春秋》書“天王狩於河陽”的原因。狩:天子外出巡行。6“言非”句:會所不合適,故書“河陽”。7明德:隱晉侯召王之過,而明其勤王之德。

  壬申,公朝於王所。

  丁醜1,諸侯圍許。

  1丁醜:十月十四日。

  晉侯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1,使曰:“以曹為解2.齊桓公為會而封異姓3,今君為會而滅同姓。曹叔振鐸4,文之昭也。先君唐叔5,武之穆也。且合諸侯,而滅兄弟,非禮也。與衛偕命6,而不與偕複,非信也。同罪異罰7,非刑也。禮以行義,信以守禮,刑以正邪。舍此三者,君將若之何?”公說。複曹伯,遂會諸侯於許8.

  晉侯作三行以禦狄9.荀林父將中行,屠擊將右行,先蔑將左行。

  1豎:左右小臣,由年少者充任。2以曹為解:以滅曹之事解說晉侯生病之原因。3異姓:指邢、衛、杞。4“曹叔”二句:曹始封之君叔振鐸,為文王之子。古代宗廟、墓地排列之次序,始祖居中,左昭右穆。周以後稷為始祖,其子為昭,其孫為穆。後世子孫昭生穆,穆生昭,以世次計(單數為昭,偶數為穆)。文王為後稷十四世孫,為穆,故其子為昭。5“先君”二句:晉始封之君叔虞,為武王之子。武王於周為昭,故其子為穆。6偕:俱。命:指晉曾答應私複曹、衛。7同罪異罰:指曹、衛俱得罪於晉,衛侯已複,而獨執曹君。8“遂會”句:言曹伯不返國,即會諸侯於許。9三行(hánɡ):左行、中行、右行。晉前此有三軍,又有左行、右行(見僖公十年《傳》),此時複增中行。三軍各設佐,而三行不設佐,是因為行的建製比軍小。

  經

  二十有九年春1,介葛盧來2.

  公至自圍許。

  夏六月,會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於翟泉3.

  秋,大雨雹4.

  冬,介葛盧來。

  1二十有九年:公元前631年。2介葛盧:介君,名葛盧。來:未行朝禮,故不言朝。3翟泉:地名,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二十裏。4雨(yù):凡由空而散落者皆稱雨。如雨雪、雨冰、雨粟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