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章沈葆楨最早預言“東洋終須一戰”

  晚清沈葆楨的身份可以用三個兼而有之來概括:林則徐的外甥兼女婿;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兼管台灣。就是這位擁有三種身份的沈葆楨最早預言道:“東洋終須一戰”。

  得到林則徐賞識與教誨

  沈葆楨(1820-1879),字幼丹,又字翰宇,漢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沈葆楨的母親林蕙芳是林則徐的六妹,沈葆楨11歲那年,父親沈廷楓中了舉人,赴京應禮部試時帶上沈葆楨,當時林則徐在南京擔任江寧布政使,沈廷楓把兒子留林則徐那裏,然後獨自北上應試。林則徐喜歡上了沈葆楨,定下了親上加親的娃娃親,將小女林普晴許配給他,沈葆楨成為了清代抵抗侵略的著名封疆大吏林則徐之婿。

  沈葆楨與林普晴結婚後感情甚篤,夫妻二人過著清貧的日子。沈葆楨中進士,入翰林院,直至外放九江知府,一直潔身自好,赴任時的沈葆楨身無分文,還是向人借的盤纏,“挪川費百金”。沈葆楨還為他的妻子寫了長詩一首,“忽聞犬吠便心驚,望眼如穿萬裏程。一穗殘燈人不寐,夜深獨自聽車聲。生生世世許同心,一刻體諒十萬金。”

  沈葆楨多才好學,室名“夜識齋”,他曾書詠月詩一首,其中兩句是“一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露出孤芳自賞的心態。他請嶽父林則徐過目,林則徐看後改成“一鉤已足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林公的謙遜情懷躍然紙上,令沈葆楨佩服不已,學習效仿林則徐的想法在沈葆楨心中萌發。

  沈葆楨一生勤儉,穿的貂褂破爛,也不做新的。他一直在周濟那些生活更加貧苦的人。“薪俸到手輒盡,未嚐有餘”。他在離開船政時,欠下船政4000兩銀子,在兩江總督任上才還清。他有七個女兒,辦不起嫁妝,新娘的首飾,有些還是借的,婚後要還給人家。

  鹹豐十一年(1861),曾國藩請他赴安慶大營,委以重用。1862年又推薦他出任江西巡撫,倚用湘軍將領王德標、席寶田等鎮壓太平軍,沈葆楨在與太平軍的作戰中屢獲軍功,1864年捕殺太平天國幼天王、洪仁軒等,清廷賞授沈葆楨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和頭品頂戴。

  支持民眾發對“洋教”

  沈葆楨在江西巡撫任內,處理了著名的“南昌教案”。

  1860年《北京條約》簽定後,傳教士在中國擁有了“傳教寬容條款”。1861年末,法國拉撒路會的羅安當被指派為江西主教,他想收回在南昌曾經被沒收的天主教的財產,還想興建一所育嬰堂,擴大教堂的規模。當他的中國助手方安之到南昌、買下筷子巷的一所房屋作為育嬰堂的時候,南昌以及湖南的士紳們發布了《撲滅異端邪教公啟》,群起反對,進行抵製,稱:“乃有奸民羅安當、方安之,倡行邪教,煽惑愚民,甚至采生折割,奸淫婦女,錮蔽兒童。”號召人民:“鋤頭扁擔,盡作利兵;白叟黃童,悉成勁旅。”對於信奉洋教的中國教徒,一經發現則“不必稟官,公開處死,以為不敬祖宗,甘心從逆者戒……”

  在南昌爆發的此次教案,還聚集了數千參加科舉的考生,規模宏大,發誓捍衛中國儒家傳統。

  1862年3月15日沈葆楨赴江西巡撫任,羅安當求見,被沈葆楨拒絕。3月17日,憤怒的民眾搗毀了育嬰堂和屬於教徒的店鋪和房屋。沈葆楨得知此事後說:“夷人逞誌於我久矣,不虞吾民之藉手以報之。”羅安當在沈葆楨這裏得不到絲毫保護,他隻好跑到北京,向法國公使節哥士耆稟告了南昌的情形,哥士耆向總理衙門提出了賠償要求。

  當時的朝廷急於想得到法國支持助剿太平天國,於是責令沈葆楨處理此事。沈葆楨不肯逮捕民眾,朝廷嚴旨切責,沈葆楨說“當時不暇致詳”,而今“誘之以利,怵之以威,百計推求,仍無端緒”,表示無法處理此案,直到次年一月底,總理衙門經過和法國的談判,決定派人護送羅安當回南昌,再次命令沈葆楨親自接見羅安當,並給法國人賠償7萬兩。羅安當還沒有回到南昌,南昌的民眾再次聚集群起攻之,致使羅安當返回九江談判。經過協商,羅安當放棄了在南昌的教堂和育嬰堂,並且把賠償從7萬兩減至1.7萬兩。

  沈葆楨在日後說:“以中國之心思通外國之技巧,可也;以外國之習氣變中國之性情,不可也。”他是為了中國道統的完整支持反洋教的。他還以堅強的口吻表達了決心:“雖然,辦理不善之咎,我輩自任之,幸勿作緝捕論也。”有著強烈愛國之情的沈葆楨甘願但當辦理不善丟烏紗帽的責任,也不去阻止民眾的愛國之舉。

  與左宗棠同稱“船政之父”

  沈葆楨的事業,在督辦福州船政和創建福建水師中達到最高點。

  清同治五年(1866年)春,左宗棠升為閩浙總督,設行轅於福州。6月25日,左宗棠奏請在福州設局製造輪船。朝廷加委左宗棠為“飲差馬尾船政大臣”,命福建巡撫以下官員,一體協理船政。10月14日,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沈葆楨丁憂在家,聞訊後帶頭組織福州縉紳百餘人聯名呈請懇留緩行。在緩行期間,左宗棠同福州將軍英桂、福建巡撫徐宗幹商量之後,懇請沈葆楨出山繼承船政事業。左宗棠上疏說:“非沈葆楨不能任其職。”力薦沈葆楨接手船政。

  左宗棠親自兩次到宮巷請沈葆楨出山,沈葆楨推諉說“重孝在身”,不肯赴職。左宗棠知道沈葆楨有許多難處,便又奏請朝廷給沈葆楨有專事奏折權,“凡船政奏折無需經過巡撫衙門,仍由沈葆楨會臣領銜”。左宗棠第三次到宮巷,親口對沈葆楨說:“朝廷已特命總理船政,由部頒發關防,凡事涉船政,由其專奏請旨。其經費一切會商將軍、督撫,隨時調遣,責成署蕃司周開錫不得稍有延誤。”並推薦著名紳士、商人胡光墉(胡雪岩)相助;所有的原班人馬,都歸沈葆楨調遣。

  清廷於1867年二月初一,朝廷諭旨沈葆楨“先行接辦”,“不準固辭”。於是沈葆楨服期未滿便出任“馬尾船政大臣”。左宗棠大喜說:“接辦之人,能久於其事,然後一氣貫注,眾誌定而成功可期,亦研求深而事理愈熟悉。此唯沈公而已。”

  福州船政和創建福建水師故有“創自左宗棠,成於沈葆楨”之說。馬尾地方建祠紀念二人,稱二人均為“船政之父”。

  左宗棠年長沈葆楨八歲,二人經曆、性情、做事風格頗為相似,沈葆楨為江西巡撫時曾協同曾、左作戰,並在一次重大戰役中確保了左宗棠軍的運糧通道安全,深得左宗棠讚賞。他舉薦沈葆楨繼承船政事業,主要是他看中了沈葆楨的能力。這也是左宗棠不惜三顧茅廬並鼎力舉薦他的主要因素。

  沈葆楨雖多受林則徐儒雅之風的熏陶,但是做起事來,雷厲風行。他做事小事不馬虎:有人偷了外國人的汗衫,他認為此事有辱國格,將此人斬首示眾。船廠需要大量鐵皮,布政司主管售鐵的官員故意為難,索取好處費。沈葆楨抓個屬吏,以“阻撓國事,侮慢大臣”的罪名,斬首示眾。輕罪重判,小題大做,但殺一儆百,刹住歪風邪氣。做大事更是堅定不動搖:他宣稱“鐵甲艦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

  沈葆楨上任後,把福州船政局定位為要自己建造兵船,達到中國在東亞的海軍霸主地位的目的。他的這個思路極具遠見。在“購置者權操於人,何如製造者權操諸己”的指導思想下,福州船政局的定位,一開始就是要能夠自己建造兵船。船政局主要由鐵廠、船廠和船政學堂三部分組成。沈葆楨采取“師夷長技以製夷”的做法,在胡雪岩的協助下聘請數十個英法科技人員,教中國員生學習造船、駕駛,卻不許這些外國人喧賓奪主。

  福州船政局是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也是世界的第三大造船廠,把日本遠遠甩在身後。李鴻章讚其為“開山之祖”。當時一位英國軍官說,“這個造船廠和外國任何造船廠沒有多少區別。”

  1868年1月18日,沈葆楨主持了第一艘木質兵艦“萬年青”號的龍骨安放典禮。該艦長76.16米,寬8.9米,吃水4.54米,排水量1370噸;配置由法國進口的往複式蒸汽主機,馬力150匹;順風航速15節,乘員100人,裝六門5.5英寸艦炮。“萬年青”號出海試航時,法國人總監工達士博要用外國人引航,於是多方出難題,沈葆楨置之不理,堅持“權操在我”,從管駕、引港到舵工、水手全用中國人,試航成功。

  福州船政局建廠費用不40餘萬兩,每年經費每年60萬兩,1878年以後,積欠甚多以致造成經費短缺,生產困難。自1874年至1895年,生產萎縮,二十多年中共造船有鐵脅木殼兵船“威遠”,木質兵船“福星”、“鎮海”“飛雲”、“揚武”、“伏波”,鋼脅鋼殼魚雷快船“廣丙”、“福靖”等約20艘。

  船政局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在造船技術方麵則逐漸有所提高。最初隻能製造150馬力以下的木殼,到1887年則製成第一艘鐵甲船,輪機也由舊式單機改為複合機,馬力由150增至2400,在中國近代造船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擊退日本侵台陰謀

  經過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迅速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表現出對外極大的侵略性,它首先覬覦中國的台灣。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灣,被高山族人殺害為借口,發動侵台戰爭。5月10日,3600多日軍在台灣琅嶠登陸,7月,日軍以台灣的龜山為基地建立都督府,修築醫院、營房、道路,準備長期占領下去。

  5月11日,清政府照會日本外務省,就日軍入侵台灣提出交涉,並隨後任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兼理各國事務大臣,並授予他處理日本侵台事件的軍事外交大權,率兵船馳往台灣辦理海防,交涉日本撤兵事宜。由此,沈葆楨開始了他在台灣的近代化倡導之路。

  6月中旬,沈葆楨帶兵渡海到達台灣。他審時度勢,向朝廷封提出四條鬥爭策略:一為“聯外交”。通過外交努力,孤立日本;二為“儲利器”。積極儲備戰艦、軍火等軍需物資;三為“儲人才”,請調了解台情、軍情的得力人才,協助謀劃;四為“通消息”,設法加強通訊設施,主張鋪設水路電線,以通電報。

  沈葆楨還以“理諭”、“設防”、“開禁”為處理原則,一方麵積極向日軍交涉,勸其撤軍;一方麵招募兵勇,添置軍械,著手布置全島防務,增調淮軍精銳武毅銘字軍13營6500人入台,建築炮台,積極備戰。以揚武、飛雲、安瀾、清遠、鎮威、伏波六艦常駐澎湖,福星一號駐台北,萬年一號駐廈門,濟安一號駐福州。清政府也相繼運來洋炮20尊,洋火藥4萬磅,火藥3萬磅,做好用武力將日本軍隊趕出台灣的準備。這些措施漸次推展開來,對日軍已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形成相當的聲勢,使日軍有所顧忌不敢輕舉妄動。

  這時,台南南部惡性瘧疾流行,侵台日軍因氣候炎熱,水土不服,疾疫流行,每日死者四五名至數十名,士氣極其低落。在進退維穀、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日本不得不尋求外交解決的途徑。日本刻意散布台灣是無主之地的謠言,遭總理衙門駁斥。沈葆楨也早已識破日本人的詭計,告訴李鴻章說:“若以生番與中國無幹答之,則正入彼族之圈套。”中國方麵義正詞嚴地宣稱:“台灣住民雖生番散處深山,文教或有未通,政教偶有未及,但居我疆土之內,總屬我管轄之人,其地土實係中國所屬。合台郡之生番,無一社不歸中國者。”後經英、美、法三國出麵調停下,雙方外交交涉,清政府對日妥協,於10月31日與日本簽訂了《中日台灣事件專約》(《北京專約》),同意付給日本撫恤銀10萬兩,軍隊花銷補償銀40萬兩。12月,日本軍隊全部撤出台灣。

  在交涉中,沈葆楨堅持不同意朝廷給日本的賠償要求,他奏稱:“倭備雖增,倭情漸怯,彼非不知難思退,而謠言四布,冀我受其恫喝,遷就求和……倘妄肆要求,願堅持定見,力為拒卻。”沈葆楨又致書李鴻章:“我既以逸待勞,以主待客,自不必急於行成。”

  受此事件的刺激,大學士文祥說:“夫日本乃東洋一小國耳,新習西洋兵法,僅購鐵甲船二隻,竟敢借端發難。”

  日本入侵台灣是對中國在台灣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一次挑戰,對中國來說,這是一次嚴重的邊疆危機。日本侵台之役給清政府最大的教訓是,使它認識到自己的海防空虛,必須急起補救。光緒元年(1875)四月,清廷發布上諭,派李鴻章督辦北洋海防事宜,沈葆楨督辦南洋海防事宜,籌建新式海軍,中國近代海軍的建設從此走上軌道。

  通過與日本的交涉,沈葆楨感覺到中日之間直接對峙之勢在東南沿海已經形成,他發出“東洋則終須一戰”,“倭熾可憂”的預警。

  開啟台灣現代化進程

  日本侵台使清廷認識到,“欲鞏固海防必先鞏固台灣,欲鞏固台灣必先建設台灣”。中央政府的治台策略由此發生了曆史性變化,台灣的近代化過程也由沈葆楨治台開始。

  沈葆楨治台之第一策是改革台灣行政區劃。由原來的1府4縣3廳調整為2府(台北府、台灣府)8縣4廳。形成了至今沿用的行政區劃形式。

  第二策是開山、“撫蕃”。開山即打通台灣前山後山之隔絕狀態。所謂“撫蕃”,即實行漢化計劃,包括選土目、查蕃戶、定蕃業、通語言、禁仇殺、設“蕃學”、修道路、易冠服等。

  第三策是表彰鄭成功等人激勵民心。沈葆上奏朝廷,建祠祭祀包括南明死臣114人在內的前朝名人。朝廷允之,並追諡“忠節”。沈葆楨親自書寫對聯曰:“開萬古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第四策是推行“自強新政”。新建炮台,加強台灣海防。為此,還在閩台間設置輪船,以便航運,並用先進方法開采煤礦。

  在台一年多時間,沈葆楨“此次之善後與往時不同,台地之所謂善後,即台地之所謂創始也”的論斷,被曆史證明是晚清少有的遠見卓識之語。沈葆楨以非凡的魄力在台灣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局麵,為日後台灣正式建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李鴻章給他的信中說道:“我公在彼開此風氣,善後始基,其功更逾於掃蕩倭奴十萬矣。”

  光緒五年(1879)十一月,59歲的沈葆楨病逝於兩江總督任上。清政府贈太子太保,諡文肅公,入祀賢良祠,並準在江西及各立功省分建專祠祭奠。

  沈葆楨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獻於國家的禦外壯舉中,彌留之際他牽掛的事情仍然是憂國憂民,他再三叮囑:“倭人夷我屬國,虎視眈眈,凡有血氣者,鹹思滅此朝食……臣所每飯不忘者,在購辦鐵甲船一事,今無及矣。而懇懇之愚,總以為鐵甲船不可不辦,倭人萬不可輕視,伏望皇太後聖斷施行,早日定計。”

  就在沈葆楨去世的這一年,曾是明王朝、清王朝藩屬的琉球王國被日本正式吞並了,並改名為衝繩縣。一腔熱血愛國家的沈葆楨不在了,不知道日益腐朽的清王朝還有誰曾為之怒發衝冠扼腕歎惜。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