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五章 農業命脈--在紀念毛澤東同誌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8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2014年1月23日)

  各位專家、同誌們:

  大家上午好!

  八十年前的今天,毛澤東同誌在中央蘇區瑞金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指出:“關於農業生產的必要條件方麵的困難問題,如勞動力問題,耕牛問題,肥料問題,種子問題,水利問題等,我們必須用力領導農民求得解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我們也應予以極大的注意”,這一科學論斷深刻地闡明了水利在農業中的重要地位,對蘇區的農業建設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更為新中國成立後的水利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八十年來,我國水利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利工作給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帶來了數不清的實惠,水利科技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保障。作為水利高等院校,隆重召開紀念毛澤東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80周年學術研討會,探究和研討毛澤東時期的治水曆史和治水思想,傳承和弘揚毛澤東水利思想,推動水利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一、毛澤東傳承中華民族悠久的治水傳統和理念,開創了我國大興水利的偉大時代

  古人雲,善治國者,必重水利,善為國者,必先除水患。興水利,治水患,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水利古國、農業大國來說,曆來都是執政興國的大事。早在原始社會後期,就有了大禹治水。在夏商周時期,農田水利又有了較大的發展。春秋時楚相孫叔敖修建芍陂,戰國時秦國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鄭國修建鄭國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曹魏興複了芍陂、茹陂等許多渠堰堤塘。隋唐時開通大運河灌溉農田,唐朝設專官管理水利事業。五代十國時,興修水利工程,如安豐塘、捍海塘。宋朝王安石變法中,頒布《農田水利法》。元朝開鑿會通河、通惠河。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還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在我們這個以農為本卻又水患經年的東方古國,“治國必先治水”是曆代主政者的共識,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文明史就是一部治水史。

  熟諳中國曆史並善於以史為鑒的毛澤東,深知治水在中國曆史發展進程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而親身經曆的國家水旱災害頻發的嚴峻現實,更使他深切地感到,治水是關係安邦的大事,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所以在毛澤東的博大胸襟中,一直裝著中國的治水大業,從年輕時考察社會問題到革命戰爭年代,在任何極端困難環境下都沒有忘記給予水利問題以實際的獨到的思考。1919年7月,毛澤東在其創辦的《湘江評論》創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麽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而要想解決吃飯問題,就必然發展好農業,要想發展好農業,就必須解決好“農業生產的必要條件方麵的問題,如水利問題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毛澤東多次深入農村調查,加深了他對水利的認識,並積極投身到農村的水利建設中。1927年,毛澤東通過對湖南的實地考察,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其中將農會領導農民修建塘壩作為農民運動的十四件大事之一。從1929年春天開辟贛南根據地開始,毛澤東領導根據地軍民積極開展水利建設。1930年10月,毛澤東在新餘縣的羅坊召集8名興國籍的紅軍進行家庭調查,寫下了《興國調查》。在此次調查中,毛澤東十分關心水旱災害情況,認識到水旱災害是水土流失嚴重造成的。1933年春,毛澤東召集瑞金縣葉坪村鄉蘇維埃幹部向他匯報春耕情況,並指出首先要匯報興修水利的情況。在聽完匯報後,毛澤東指示有關部門製定出了《夏耕運動大綱》,要求以該鄉為經驗,把興修水利設施作為夏耕的核心工作之一。1933年11月,毛澤東又親自到興國縣長崗鄉進行調查,並撰寫了《長崗鄉調查》一文,其中提出在蘇維埃鄉應該設立水利委員會,由鄉蘇維埃主席擔任委員會主任,其他各村均要派一名水利委員,以促進水利事業的良好發展。至1934年1月,毛澤東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一著名論斷。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更是以人定勝天、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領導了我國大江大河的治理和規劃,為之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一個又一個重大決策,他親自批準和組織實施了數不清的大型農田水利工程,現在這些水利工程仍然是農村的主要工程並一直在使用。特別是毛澤東從治國安邦、造福人民的戰略高度,把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等大江大河的治理與開發擺到了重要工作日程,親自考察黃河上下、勘察長江兩岸、踏遍祖國河川,發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偉大號召,他超越時空的睿智繪畫出了“高峽出平湖”最終根治長江,實現南水北調的宏偉藍圖。

  在毛澤東正確的決策指導下,新中國水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據統計,1949至1978年期間,全國共建成大中型水庫86268座,而新中國成立前僅有23座;開掘、興建人工河道近百條,新建萬畝以上的灌溉區5000多處,灌溉麵積達八億畝,是1949年的三倍;機械排灌動力由解放初的9萬多馬力發展到7000多萬馬力;機電井從零開始發展到209萬眼;水利結合發電裝機900萬千瓦。這些水利工程初步控製了普遍的洪水災害,穩定了七大流域,基本上消滅了大麵積的幹旱現象,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據聯合國糧農組織1980年年報指出,我國農田灌溉麵積,已躍居世界第一位,多於印度、美國、蘇聯等國家,這在中國農業發展史上,實在值得大書特書。看到我們中國短短幾十年治水偉大業績,已遠遠超過了我國幾千年治水功業的總和。有人評價說:“毛澤東是中國治水史上一位功蓋大禹的偉大人物”。以毛澤東為首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帶領中國人民開創了治水的新局麵,鑄就了一個又一個水利豐碑。

  二、毛澤東水利思想博大精深,具有十分豐富的科學內涵

  自1934年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開始,毛澤東治水思想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即開始形成並不斷發展。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結合黨領導人民群眾治理大江大河、修建水庫、水電站、完善人畜飲水體係等管水治水用水的實踐,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水利思想。深入探討毛澤東水利思想,不僅僅是對曆史的回顧和總結,更能為我們全麵深入了解“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一科學論斷、加快推進水利現代化事業提供彌足珍貴的借鑒。

  一是以民為本,治水為先。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水利設施因連年戰亂,年久失修,水旱災害頻頻發生,尤其是黃河、海河的泛濫,長江、淮河的洪災,仍然威脅著無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治理江河水患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亟待解決的最大民生問題。1950年夏,淮河流域又發生水患,“由於水勢凶猛,全村沉沒,村民來不及逃走,或攀登樹上(在樹上被毒蛇咬死者)失足墜水,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統計489人”。毛澤東看到中共安徽省委的報告後,表情沉重,難過地落下了眼淚。1950年9月21日,毛澤東督促周恩來:“治淮開工期不宜久延,請督促早日勘測,早日做好計劃,早日開工。”

  二是興修工程,發展水利。1953年2月,毛澤東在視察長江途中指出:“水治我,我治水。我若不治水,水就要治我,我必須治水!”表現出了他主動治水的堅定決心。他根據實踐經驗以及當時的科學技術成果,提出了要因地製宜地采取相應措施,即“水、肥、土、種、密、保、工、管”農業八字憲法。“八字憲法”中的“水”,即是指“興修水利,合理用水”,興修水利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隨後,“農業八字憲法”一詞寫入《中共中央關於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的決議》,全國興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農田水利建設的高潮。

  三是標本兼治,重在根治。在對大江大河的治理上,毛澤東和周恩來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堅持標本兼治、治本為主的治水原則。治“本”是國家治“水”的最終目標。但是,由於受當時人、財、物等各種因素的限製,沒有能力對所有河流都同時治“本”,為達到徹底消除水患的目的,隻有標本兼治,有主有次,對危害較輕的河流實施局部的、階段性的治理,而對水患嚴重的河流則站在全流域的高度,整體規劃,進行根本性的治理。所以,1954年一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和1956年黨的八大再次重申了興修水利的方針:從流域規劃著手,治標治本結合、防洪排澇並重。由國家和地方舉辦大、中型的治本工程,由合作社舉辦小型的治標工程。

  四是兼顧各方,蓄泄並重。縱觀中華民族的治水史,尤其自大禹治水以來四千多年間,蓄與泄始終存在兩種對立的意見。毛澤東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客觀分析了蓄泄之間的辯證關係,兩者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必須是蓄泄兼籌。然而,在對大江大河的實際治理中,貫徹蓄泄兼籌方針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就是要妥善處理好上中下遊各方關係、左右岸的各種利益。所以,當各地因為治水發生矛盾時,毛澤東多次親自調解,提出各省、地都要以全國大局為重,分工協作、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顧全大局。大量的實踐證明,“蓄泄兼籌”的治水方針對於後來提高廣大群眾興水治水的積極性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指導了我國的水利建設事業。

  五是均衡發展,綜合利用。在中國,龍有水的象征,何時縛住蒼龍,曾經是多少人的夢想,毛澤東也不例外,他在關心治水的同時,又強調江河的全麵發展,綜合利用。特別是對長江的綜合利用以及三峽工程的建設方麵,毛澤東更是深思熟慮。提出了“要正確處理遠景與近景,幹流與支流,上中下遊,大中小型,防洪、發電、灌溉與航運、水電與火電、發電與用電等七種關係”。同時,既要注意綜合的經濟效益,又要注意整體的社會效益和長遠的生態效益。可以看出,毛澤東對於重大水利工程的全麵發展、綜合利用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和獨特的見解。

  六是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毛澤東在水利建設方麵尤其注重調查研究,特別是在對待重大水利工程上,強調加強總體規劃的同時,要求“實事求是”,尊重客觀實際,量力而行,分步實施。1956年6月,毛澤東在他的豪邁詩篇《水調歌頭遊泳》裏,表達了修建三峽工程的遠大理想,描繪出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宏偉藍圖。然而,我國當時麵臨的實際情況卻是:一是三峽工程投資巨大,造價在150億至160億元,國家財力難以承受;二是三峽工程工期長,技術要求高;三是國際形勢緊張,毛澤東多次提出三峽建設要從備戰出發。1969年9月,當湖北省負責人張體學再次向毛澤東提及修建三峽工程時,毛澤東回答說:“現在不考慮修三峽,要準備打仗”。“在目前戰備時期,不宜作此設想。”毛澤東意識到,如果不顧當時的客觀條件製約,不與當時國家的人力、財力、物力相協調,不與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而倉促上馬,就會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影響社會穩定。但他還是支持了先修三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意見。1970年12月26日,毛澤東審閱了周恩來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興建宜昌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批複》及周恩來就這項工程建設有關問題寫的信後,寫下了以下回複:“讚成興建此壩。現在文件設想是一回事。興建過程中將要遇到一些現在想不到的困難問題,那又是一回事。那時,要準備修改設計。”1988年底葛洲壩工程全麵完工,它的成功直接為三峽工程的建設提供了經驗借鑒,也造就了一批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人才。

  七是廣納民智,科學決策。注重科學是毛澤東水利思想的重要特征。毛澤東在水利建設方麵,特別注重發揮各方的智慧,聽取多方的意見,廣納群言廣聚民智。1958年,他在審閱《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報告》時,對規劃的必要性等做了充分肯定,但同時又批示,“最後下決心確定修建及何時開始修建,要待各個重要方麵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之後,才能做出決定”。並要求時任長江委主任的林一山要再提供一個“反麵的報告”。隨後,1958年中央南寧會議上,毛澤東要求會議安排講座三峽工程問題,並派飛機把意見向左的兩方代表林一山和李銳接到會上,讓兩人各自陳述了自己的看法。在隨後的時間裏,毛澤東更加尊重實踐,實地考察;尊重規律,求真務實;博采眾長,科學論證,三峽建設思想更加成熟,對三峽工程政策上的把握更加穩妥,既反對不講條件倉促上馬的冒進思想,又要求為三峽工程積極準備,為三峽工程最終建設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八是南水北調,全國“一盤棋”。由於我國幅員遼闊,降水不均。南方河流密集,降水集中,常常出現洪澇災害;北方降水較少,加之墾殖、放牧,嚴重缺水。如何破解“南澇北旱”的困局,實現“南、北”和諧發展成了毛澤東的一塊心結。1952年,毛澤東第一次視察黃河時,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調的宏偉設想。1953年,毛澤東在武漢到南京的“長江”艦上,詢問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把南方的水借給北方一些?”“關於南水北調工程,可立即開始查勘。”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政治局會議。毛澤東提出了借長江水濟黃,引漢江水濟黃,引黃河水濟衛河的思想。1958年,遵照毛澤東的指示精神,出台了《引江濟黃濟淮規劃意見書》,較為詳細地規劃了南水北調的路線。如今,萬人矚目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已於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累計向山東供水3400萬立方米;中線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一期工程將於2014年10月通水。南水北調工程的興建完成對華北的經濟環境、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環境都將帶來巨大的改善,並帶動全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與穩定。

  可見,毛澤東水利思想內涵豐富,寓意深遠,博大精深,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水利現代化事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曆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十分注重繼承和發揚毛澤東水利精神。鄧小平一生足跡踏遍祖國江河,每到一地都要號召“興修水利”和“植樹造林”。江澤民在1989年7月在視察長江防汛工作時指出“農業是基礎,水利是命脈”“加強水利建設,是我們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責”。胡錦濤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時指出,“過去我們常講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現在水利的重要性遠遠超出農業領域,還關係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關係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2011年,中央1號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建設,為水利建設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一係列利水興水的政策,並強調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賦予了“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時代新意;同年七月,中央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水利工作會議,總結了我國水利改革發展實踐經驗,分析了水利工作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加快水利改革的主要目標。

  在毛澤東水利思想指導下,在曆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下,我國水利建設實現曆史性跨越,科學治水方略不斷完善,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加快轉變,水利改革發展取得新突破,水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特別是中國的水利水電開發,近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我國水電總裝機、年水電總發電量、總庫容均躍居世界第一,無論在規模或技術方麵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受到世界各國尤其發展中國家歡迎,我國水利水電建設的公司占據著國際水利水電建設項目市場份額的80%以上,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葛洲壩集團等水利水電行業知名企業大多國際項目比重超過國內項目,中國水利人的足跡更是遍布全球。

  三、毛澤東水利思想啟迪世人,對推動水利高等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80年前的今天,毛澤東同誌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一經典論述,並親自領導蘇區人民開展土地革命,深入群眾作農村調查,為其水利思想的形成、發展和完善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更為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80年後的今天,江西正處於“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的關鍵時期,深入挖掘和把握“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豐富內涵和科學思維,傳承毛澤東水利精神,弘揚蘇區精神,對促進江西轉型發展尤其是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贛南蘇區兩大國家發展戰略的全麵實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作為江西唯一的水利高校,深入解讀和研究毛澤東水利思想豐富內涵,大力弘揚水利精神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1.進一步加強學習宣傳,讓毛澤東水利精神深入人心。毛澤東水利思想作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和中國傳統治水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是新中國水利建設的經驗總結,是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作為水利院校理應進一步加強學習宣傳,讓毛澤東水利思想入腦入心,並指導我們的實踐。一要學習毛澤東水利建設思想的戰略觀。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誌將根治淮河水患提到安邦定國的高度,把治淮與抗美援朝作為50年代初的兩件大事來抓,體現了毛澤東超前的戰略眼光。我們在謀劃學院發展上,也要把學院事業放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水利現代化事業的戰略高度去謀劃和發展,形成有效的思路和策略,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水利現代化事業做出更大貢獻。二要學習毛澤東水利建設思想的全局觀。毛澤東在治水過程中,始終能夠從全局著手,深入分析調研,集思廣益征求意見,細致化解各類矛盾,提出科學可行的治水思路。作為地方性院校,我們既要科學分析和研判當前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準確把握時代賦予高等教育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更要撲下身子,深入基層,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發現並解決製約或者影響學院發展的關鍵性問題;要在學院發展思路、發展舉措上狠下功夫,堅定不移地走水利特色辦學之路,著力打造學院品牌,提高學院聲譽,提升辦學層次,始終保持事業的持久生命力與蓬勃生機相得益彰,才能確保學院在新一輪高等教育大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三要學習毛澤東水利建設思想的辯證觀。毛澤東水利思想充滿辯證法,最具代表性就是治水方針中蓄、小、群與排、大、國對立統一的關係。在謀劃學院發展中,同樣要辯證地看待和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在推動學院事業發展過程中,辯證地看待和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在發展目標上,要妥善處理好長遠發展與當前重點的關係;在發展思路上,要妥善處理好整體推進和突出特色的關係;在發展舉措上,要妥善處理好宏觀把控與微觀雕琢的關係;特別是在關係到教職工切身利益時,要妥善處理好兼顧公平與強化效率的關係,充分調動學院各個層麵在推動發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要進一步明確兩大發展戰略的現實需求,力爭在服務江西經濟社會發展中有更大作為。我們要不斷向毛澤東水利思想“取經”,尋找智慧的光芒,以此引導我們更好地服務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尤其要進一步明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贛南蘇區兩大區域發展戰略對高等教育的現實需求。要充分發揮學院人才和學科優勢,更多參與全省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麵的規劃,更多地投身兩大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項目建設中,尤其是要在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等方麵有更大作為;要更加主動策應贛南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深入推進與贛州市人民政府的實質合作,要依托水文化研究中心等重要平台和資源,切實加強蘇區紅色文化、水文化的研究,進一步挖掘“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紅井”文化的精神內涵,為“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更多決策谘詢和科技支持;要進一步加強民生水利的研發力度,加強科技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更多參與百姓直接受益的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幫助廣大群眾享受水利事業改革發展成果,解決飲水安全、水災預防等人民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在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3.要傳承和發揚毛澤東水利精神,為水利現代化事業貢獻力量。縱觀人類社會對水的利用開發,大致經曆了以防洪為主、以供水為主、以水資源保護為主、以景觀建設為主和以生態修複為主等五個階段。進入21世紀,國家經濟發展對水利行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人們對水利建設的要求也將更加全麵,水利事業的發展備受關注,水利行業加快改革迫在眉睫,水利工作正處於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跨越的關鍵階段,實現我國水利現代化已成為當代水利工作者的曆史使命,這要求我們要堅持以毛澤東水利思想為指導,弘揚現代水利精神,著力推進水利觀念現代化、技術現代化和管理現代化,並在水利現代化事業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水利思想。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紀念毛澤東同誌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80周年學術研討會,就是希望能夠進一步挖掘毛澤東“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學術內涵,讓更多地人認識和了解毛澤東同誌的水利思想,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毛澤東同誌的治水理念。特別是要通過宣傳形成氛圍、通過討論達成共識、通過教育提升素養、通過弘揚凝聚人心,努力為水利現代化事業提供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在研討會之前,瑞金市委、市政府還捐贈一塊重達三十八噸的“發源”石,在上麵題刻上當年毛澤東同誌提出的“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置放在校園內,既提升水利院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又能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直觀的接觸和認識,通過物態化的形式,展現其紀念價值和現實教育意義。

  以上就是我對毛澤東水利思想的一點個人體會和看法,一孔之見,權當拋磚引玉。最後,預祝研討會圓滿成功!祝各位新春愉快!萬事如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