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相隔百年重聚首--龍門石窟造像

  2005年10月22日,是龍門石窟乃至中國文物界的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流失海外80多年的7件佛像文物回家了。龍門石窟作為魏唐皇室許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代表了我國古代民族雕塑藝術的完整體係。這7件文物,分別是北魏晚期至盛唐(公元493-756年)中國造型藝術極盛期的優秀作品,展示了在龍門形成並影響全國石窟造像的“中原風格”和“大唐風範”兩種劃時代的造型藝術的風采,展現了北魏、唐代典型的皇家石窟寺造像藝術風範,是龍門石窟造像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佛首雕刻精美,可以說是當時龍門石窟石雕藝術的代表作,具有極高的科學、曆史、藝術價值,極為珍貴。由於曆代戰亂和人為因素,能夠完整保存到現在的佛像不太多了,尤其是北魏時期的就更少,因此說它們價值連城一點也不為過。

  最瘋狂的盜鑿劫掠

  擁有一千五百多年曆史的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市東南。始鑿於北魏年間,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繼雲岡而起的開窟造像的中心,先後營造400多年。

  龍門石窟造像經曆了自然和人為的雙重破壞。自然破壞主要是由於岩體構造等地質原因而造成洞窟和雕刻品大量風化、崩塌和脫落;人為破壞,主要包括曆史上的“毀佛滅法”運動,特別是20世紀初的蓄意盜鑿劫掠。

  二十世紀初,西方考古學者開始關注和研究龍門、雲岡等中國石雕,他們出版書籍,對龍門石刻造像的精美大加讚揚。此類書籍向世界傳播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也引發了國內外不法奸商對龍門石刻的覬覦和大肆盜竊。二十世紀20至40年代,龍門石刻造像遭受了史上最瘋狂的盜鑿和破壞,一些帝國主義國家的文化強盜,勾結國內的一些民族敗類,通過種種卑鄙伎倆,對龍門石窟進行大肆盜竊,造成了大量龍門造像流失海外。

  據有關專家介紹,最早開始買賣中國古石雕的是法國人,後來日本的山中株式會社著手經營,而且規模較大,在日本、美國開設分店多處。1914年,美國費城大學博物館、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亞爾特博物館開始收藏中國古石雕。盧芹齋在巴黎、紐約,開設了戰前最大的中國古董店,石雕多數由其包辦,他是個行家,藏品甚精。瑞典學者喜龍仁為一家英國雜誌波靈頓雜誌撰文,介紹盧芹齋的中國石佛藏品,高度評價了藏品的藝術與審美價值。正是這些古董商的長期經營,使龍門石窟佛雕藝術品源源不斷地流向歐美和日本等國。

  據1965年12月文化部文物博物館研究所同龍門文物保管所聯合進行的調查統計,龍門西山被盜痕跡多達780餘處。

  龍門石窟造像的被盜與中國文物流失中的兩個“知名”人物--嶽彬和盧芹齋不無關係。

  上個世紀初,北京琉璃廠古董商嶽彬聽說北魏佛像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外國人很喜歡,他先是倒賣轉手給日本人,後來又專門雇人盜鑿佛像。嶽彬曾經以四百銀元收購到七個北魏時期的石刻頭像,並將其中的一個賣給日本山中株式會社,然後宣布說:隻賣掉一個,其他六個作為自己的收藏不再出賣。可是暗地裏卻不斷地賣出這種“北魏石刻頭像”,賣了十多年還沒賣完。原來他以此真頭像為招牌,請人仿製假頭像。從他手裏賣出的北魏頭像不知多少,但誰也說不清是真是假。

  終於有一次,他露餡了:他把一個假頭像稱為龍門某窟的佛頭,以三萬美元賣給美國一個煤油大王。後來那個美國買主發現,龍門某窟的那個佛頭還在,要求退款。可是嶽彬卻並不買賬,回信說:如果有確鑿證據說那個頭像還在石窟,可以退貨並認罰;如果頭像不在了,那就不但不能退貨,還得賠償“名譽損失”。然後,他找人跑到龍門石窟,將那尊石佛的頭砸掉。美國煤油大王退貨不成,還倒賠了“名譽損失費”,吃了一個大大的啞巴虧。即此一事,就可以看出嶽彬是何等老奸巨猾,而當時這些文物販子又是何等囂張。百年後的聚首這7件文物當中,除了兩件是從美國一位私人收藏家手中購獲,其餘都屬美籍華人雕塑家陳哲敬所有。上個世紀中後期,陳哲敬偶然在美國的文物市場上看見一大批從中國盜賣出境的佛雕。雖然手頭並不寬裕,但藝術的敏感和責任感還是令其傾囊而出,買下了大約二三十件。40多年來,陳哲敬不斷向國內的專家寄送資料,求證佛雕的“身世”。

  2004年,國家文物局在掌握相關線索後,指示所屬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在嚴格履行專家論證程序並經龍門石窟研究院確認無誤後,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於2005年上半年將這些珍貴文物征集回國。

  古陽洞高樹龕釋尊佛頭古陽洞高樹龕釋尊佛頭高32厘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質,部分表麵鈣化。頭挽波狀高髻,眉間有白毫像,臉形修長,五官清秀,刀法剛健有力,頸下連一截斜披袈裟之襟緣。處於雄渾陽剛的雲岡期向秀骨清像的龍門期的過渡時期,係北魏後期龍門佛教造像藝術“秀骨清像”的優秀範例,藝術價值高,雕刻手法嫻熟,剛健有力。身首複原後,旅法雕塑家熊秉明高度概括為:“斬金削玉、簡淨瘦硬”,“生命頓出、神采奕然”,展現了鮮卑拓拔族剛強雄毅的民族性格。

  此尊佛頭於1907年至1921年期間被盜,而後先運往法國,後流落比利時,七十年代末被美國收藏家購買、收藏。1991年被陳哲敬先生購得。1992年冬,在龍門石窟研究院與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學者的幫助下,經測量、核對,發現其與龍門石窟古陽洞高樹龕釋尊盜鑿接口完全吻合,證實該佛頭為高樹龕釋尊佛首。並於1993年被著錄於《龍門流失雕像集》(龍門石窟研究所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8月版)。2004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複同意,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征集回國。

  古陽洞(第1443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期,為龍門石窟開鑿最早、內容最為豐富的一個洞窟,是北魏“秀骨清像”造像風格的代表作,同時在北魏法書“龍門二十品”中古陽洞高樹龕釋尊佛頭獨占十九品。高樹龕屬龍門石窟古陽洞左北壁上層著名的楊大眼大龕上方一列小型龕中的一個。這列小龕雕刻精細,但主尊頭部全部盜損,此佛頭是現知存世唯一的一件。高樹龕開鑿於北魏景明三年,布局為一釋迦牟尼坐佛(禪定印)並二侍立菩薩,佛著袒右肩袈裟,結跏趺坐於平台之上。圓形頭光內層刻蓮瓣紋,外層環繞過去七佛,舟形身光,內層刻八身飛天,外層刻火焰紋,非常精美。龕左側“造像記”為赫赫有名的北魏法書《龍門二十品》之一,是魏碑中之佼佼者,惜該龕佛頭連同左肩袈裟一部分被盜鑿。如釋尊佛首複位,此龕當可完璧。

  火頂洞觀音頭像火頂洞觀音頭像高37厘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質,部分表麵鈣化。頭頂挽飾有化佛的高發髻,臉型豐腴適中,五官比例勻稱,神態靜穆端莊,頸部雕有三道蠶節紋。造像的背麵有一條隆起的契形棱線,破損溝槽的痕跡很長,從整個頭頂延伸到腹部,頸下至胸前衣襟部分斷裂,疑為盜鑿時已破碎。上世紀三十年代被盜。

  此頭像係陳哲敬先生早年收藏,多次在台灣展覽,1989年著錄於台北出版《中國古佛雕》。1992年,經龍門石窟研究所王振國同誌勘測確認為龍門石窟火頂洞左脅侍觀音菩薩之頭像,接口完全吻合。並於1993年著錄於《龍門流失雕像集》(龍門石窟研究所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8月版)。2004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複同意,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征集回國。

  龍門石窟火頂洞開鑿於唐武則天至中宗時期,此菩薩位於火頂洞北壁,為正壁主佛的左脅侍,有學者將其稱為“唐代佛教造像的傑作之一”。

  唐代佛頭唐代佛頭高17.8厘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質,部分表麵鈣化。麵目豐滿圓潤,高眉長目,雙目微閉,唇部略抿微翹,神態文靜高雅,雍容大度。麵頰豐滿,嘴唇較厚,雙目微閉,似入禪境。頂有波狀高肉髻,飾三朵漩渦紋,發髻三渦紋呈“品”字形排列。雕刻手法樸實,刀法流利自然,應為龍門唐代某佛龕中散落的小佛的佛頭。

  此佛頭曾被陳哲敬先生收藏。專家認為此佛頭具有龍門唐代立佛像特征,發髻樣式為龍門佛像的主流樣式,石質及鈣化特征與龍門石窟地質條件吻合,應為龍門石窟流失文物。2004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複同意,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征集回國。

  飛天造像飛天造像長36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質,部分表麵鈣化。飛天呈橫L形,姿態優雅,麵部表情異常文靜,飽滿秀麗,端莊飄逸。身體造型隨飛舞動勢呈左高右低、腰身傾斜,彌勒菩薩頭像腳部彎曲,披帛飄舞,體態輕盈,嫵媚端莊,悠然自得,生動傳神。雕刻簡潔,灑脫自然,為龍門某洞窟成組伎樂天中被盜鑿下來的珍品。

  此造像曾為陳哲敬先生收藏。專家認為,此飛天具有龍門唐代前期造像特征,石質及鈣化特征與龍門石窟地質條件吻合,應為龍門石窟流失文物。2004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複同意,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征集回國。

  彌勒菩薩頭像高23厘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質,表麵鈣化較輕。頭像臉型瘦削,戴蓮花冠,中央蓮瓣雕一坐佛,眉目清秀,臉型稍瘦,雙目低垂,鼻梁挺直,陰線彎月眉,姿態安詳。

  盛唐時期龍門石窟佛頭像此頭像也曾為陳哲敬先生收藏。專家認為此頭像具有龍門古陽洞交腳彌勒造像特點,為北魏時期風格,可能與龍門石窟古陽洞造像有關。2004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複同意,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征集回國。

  佛頭像高43厘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質,寬27厘米,保存完整,形體碩大,石皮風化程度顯著,右眉骨及右頤部有剝裂痕。造形為龍門石窟典型盛唐樣式。應為大型立佛或坐佛之頭部。

  此頭像曾為美國紐約某收藏家收藏。專家指出,盛唐為龍門石窟的鼎盛期,雕塑藝術價值極高,所以龍門石窟盛唐時期佛頭盜損嚴重。目前龍門盛唐時期大型立佛、坐佛40餘尊,大多有身無首,此件如能經現場查對原處位置後予以複位,意義重大。2005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複同意,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征集回國。

  龍門石窟天王頭像天王頭像高33.5厘米,寬15厘米。石皮風化,凝漿顯著。保存完整,神氣十足,為龍門石窟典型盛唐樣式。

  此頭像也曾為美國紐約某收藏家收藏。專家經比對資料認為,此件極有可能是火頂洞兩件流失天王頭像中的一件(另一件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如能經現場勘查確定,與火頂洞觀音頭像一並複位,意義重大。2005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複同意,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征集回國。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