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凹觥亂世的無奈漂泊--彌勒說法圖壁畫

  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是加拿大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地方,其中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3萬件,涉及從新石器時期至明清時期的甲骨、玉器、青銅器、瓷器、陶瓷、家具、雜項等。

  其中的中國文物展廳徐展堂中國藝術館,是以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的名字命名的。徐展堂先生為中國文物展室的修繕工作捐贈了大筆資金,以期這些珍貴的文物得到更好的保存條件。在該館的中國寺廟藝術展區,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巨型元代壁畫--《彌勒說法圖》,這幅精美華麗的佛教壁畫是怎樣漂洋過海來的?它曾經又經曆過怎樣故事?

  《彌勒說法圖》(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支離破碎跨異國

  1928年,由於時局混亂,北京城風雨飄搖,許多人收拾金銀細軟準備出城,然而一個加拿大傳教士卻帶著一筆巨款,專門從河南趕到了北京。這個人名叫懷履光……

  懷履光1910年開始任職河南聖公會主教,他在開封、商丘、洛陽等地做了一些救濟工作,同時他還培養了一批中國的高層神職人員,促進了基督教在河南的傳播和發展。然而,懷履光還具有另一重身份,這就是為加拿大的博物館搜集中國文物。他利用主教這一職位之便,收購了大量的中國文物,這一次,懷履光帶著巨款來北京,其實就是為了購買一幅元代壁畫--《彌勒說法圖》。

  山西興化寺始建於隋代,經曆了千年的風霜洗禮。元代時繪於寺院大殿和後院牆上的壁畫卻曆久彌新,這幅《彌勒說法圖》不但場麵宏大,而且色彩鮮豔、構圖緊密,上麵的彌勒佛、菩薩等人物眾多,安排的井然有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元代壁畫的藝術精華。其實,早在1926年,懷履光就曾接到消息,山西興化寺有一幅元代壁畫《七佛說法圖》正在秘密尋找買主。當時,由於戰亂和旱災,寺裏的僧人麵臨著嚴峻的生存問題,無奈之下,便想到將壁畫賣給古董商,以解燃眉之急。這一消息在古董界一傳出,就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懷履光自然也不例外。然而,他還沒來得及出手便得知,壁畫已經被時任北京大學教授的馬衡買走了。這讓他感到非常遺憾。因此,這次一聽到興化寺的壁畫要出售,他便立刻動身來北京,找中國的古董巨商做中間人,幫他買下巨幅壁畫。很快,懷履光找到北京一家古董店寶珍齋,由該店的古董商葛春華出麵代買下巨幅壁畫。葛春華很快便與古董商談好了價錢,最終以5000銀元成交。

  巨幅《米勒說法圖》原長11.11米,寬5.22米,但是已經被分割成63快,七零八落的壁畫讓人看後難免心痛。為了運回加拿大,壁畫被分裝成63箱,先以火車運到天津,在天津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旅程。就這樣,一幅精美的壁畫離開了故土,踏上了異鄉之路。如今,它已經在加拿大多倫多市中心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曆經了80餘年。

  《彌勒說法圖》局部(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巨大的畫麵上描繪了彌勒佛、四位菩薩、佛祖的兩個弟子,兩旁還附有剃度圖。畫像正中的彌勒佛結跏趺坐在寶座上,他頭頂為右旋螺發,臉頰豐滿,雙耳垂肩,右手揚掌施無畏印,身披赤色袈裟,充滿了祥和與寧靜。彌勒佛兩側侍立的是供養菩薩,右側的菩薩身體微傾,手持兩隻盛開的蓮花;左側的菩薩則麵向前方,一手挽飄帶,一手托碗,姿態優美。兩位協侍菩薩半跏趺坐在蓮花座上,麵向飽滿,頭戴寶冠,束高髻,身上裝飾有十分華美的瓔珞。站立在後麵的兩個弟子,一個麵色黝黑,神色剛毅;一個儀容俊秀,和善可親。在壁畫的兩側還有兩副剃度圖,左側的是男性剃度圖,右側的則是女性剃度圖。畫麵上雖人物眾多,但卻分布的井井有條,人物各有特點,形象生動。整幅畫麵線條遒勁蜿蜒,工整規律,又不失靈巧。龐大的畫麵,精致的畫工,合理的布局充分體現了畫師的高超技藝,為人們展現了元代壁畫的風采。

  這幅莊嚴宏偉的壁畫。是由中國元代末年山西著名畫師朱好古及其徒弟張伯淵共同繪製的。朱好古擅長畫人物和山水,當時,山西境內許多寺廟的壁畫都是由朱好古所畫。著名的永樂宮壁畫也是朱好古參與繪製的。這幅壁畫人物眾多、內容豐富,卻不失一致性。畫中運氣繚繞,人物的衣襖飄然靈動,使得整幅壁畫又增添了一分靈動之美。雖然曆經滄桑,但如今畫麵的色彩卻變得更加溫潤調和,顯得大氣而凝重。這樣一幅精美的巨幅壁畫,很難想像當時被切割成63塊的情景,那麽它又是怎麽複原的呢?

  據說,當時從寺廟的牆上剝落下來的時候有很多灰塵、破損嚴重,想要把這63快殘片拚起來成為一幅完整的壁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把壁畫的表麵清潔,這不是一般的清潔,而是用火酒、小棉花、一根竹簽一寸一寸地慢慢清洗。

  中國的壁畫並不是直接掛在牆上的,而是先用沙和麥秸的混合體塗在牆上,然後塗上一層泥,最後塗上一層白色的泥或石灰,最後才在上麵作畫。然而壁畫後麵的這幾層泥。經曆了數百年時間。有的已經剝落、有的鬆脫,嚴重威脅到附著在表麵上的壁畫。因此,博物館找來修複專家決定,小心剝落泥層,以麻布和木板取之。貼上木板的壁畫,經過了去除汙跡,顏色如新。畫麵一步步修複後,殘片又被一塊塊編號,按照原畫的圖紙重新在牆上拚起來,畫麵上凹凸不平的地方用重新配置的顏料一點一點填補。就這樣,經過修複專家的巧手,支離破碎的壁畫終於恢複了昔日的風采,出現在人們麵前。

  佛教壁畫的起源、發展

  古印度多以壁畫莊嚴佛堂,亦有招畫工於門側、講堂、食堂、浴室等作諸彩畫,內容多與佛教有關,如描繪神通變、地獄變、五趣生死輪、本生故事等。現從北印度古代佛教寺院殘存之雕像、建築物、遺址中,發現部分壁畫之薄彩痕跡,可依毗奈耶雜事卷一、卷十七、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三、洛陽伽藍記卷五、大唐西域記卷一、卷二等之記載推定之。如位於孟買東部的阿旃多,當地溪穀設有石窟寺院,其內部即有壁畫。至於較古老的壁畫,大部分於公元四至十一世紀間完成,木造寺院多於壁上塗白泥,直接彩畫;石窟之畫稍異,乃於側壁、天花板、梁柱等處薄施漆灰而描繪者,曆經千年,其色彩依然鮮麗,但脫落部分也有很多。

  我國壁畫,最早可考者為漢代,其時佛教傳入,塑像及壁畫隨之茁壯蓬勃。大致上南方以寺廟壁畫發展為主,北方則多石窟造像。著名的佛教藝術勝地,除敦煌千佛洞因山壁無法鑿刻而為泥塑及壁畫外,北方的雲岡、龍門、麥積山、天龍山、鞏縣石窟寺皆先後開鑿。南方佛畫之先導,如晉代戴逵、戴甬父子增損塑像,使其具有我國藝術之比例尺度,達到光顏圓滿的境界。顧愷之畫維摩詰像,光照一室,成為千古楷模。我國內地現存的古壁畫已不多,唯甘肅敦煌之南、鳴沙山莫高窟遺存不少六朝以後之壁畫。

  我國人物衣紋之“骨法”,南北朝時有“張家樣”、“曹家樣”,唐代有“吳家樣”、“周家樣”之說法,說明了人物畫於佛畫表現中各種類型之演變。梁朝張僧繇筆跡周密完美,暈染成“沒骨法”,即是受佛畫影響發展而成的。初唐之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也承襲此類衣紋之染法。印度在四世紀初建立笈多王朝,雕刻人像,衣服緊貼全身而顯露曲線,北齊之曹仲達乃仿照其型式而創出新風格,後人稱為“曹衣出水”。唐代開元年間,出現百代畫聖吳道子,由於筆法強勁,氣勢壯闊,以筆奮掃,衣裾飛舞飄動,世人美稱為“吳帶當風”。

  藝術之發展,以經濟為基礎,以社會之喜憎為對象,寺院中也常舉行“俗講”、“道場”,吸引無數信徒前來。以佛經為內容之經變、曼陀羅、尊像、頂相等,皆為壁畫之題材,寺廟成為繪畫之競技場。洛陽敬愛寺、成都大聖慈寺、鎮江甘露寺皆為名家壁畫薈萃之所。以成都大聖寺為例,九十六個院落,壁畫有八千五百二十四件,佛、菩薩、羅漢、天王神將等數以萬計。其中包括盧楞伽、張南本、孫知微等人的作品。此已是會昌法難以後的殘況,最盛時之狀況也可想而知了。

  五代十國時,寺廟壁畫未衰,從五代迄宋,壁畫受繪畫發展的影響,佛教之內容漸形衰退。如唐宋二代均奉道教,釋道之畫並行於世。而殿庭壁室花卉走獸,四時風景之普遍,多少使壁畫內容發生變動。遼、金、元寺觀壁畫尚保存者,有大同華嚴寺、稷山青龍寺、興化寺、洪洞廣勝寺、水神廟、芮城永樂寺等。明清以降,士大夫作品見於寺壁者如鳳毛麟角,匠人繪畫,一為投世俗之所好,二則沿用民間傳說,除釋迦、觀音、羅漢、藥王外,另有三國誌、西遊記、封神榜、施公案等小說中故事角色之塑畫。台灣各處廟宇大都代表此種以民俗為主的風格,不易再看到早年整壁之經變,或整堵神佛畫像懾人心魄、氣象萬千之景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