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當代大學生形象的媒體關注研究現狀概述

  鄭湘萍

  摘要:近年學術界主要從三個方麵展開關於當代大學生形象的媒體關注研究:一是關於大學生傳統媒體形象的研究,二是關於大學生網絡形象的研究,三是關於大學生形象塑造與德育關係的研究。當代大學生形象的媒體關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在深化當代大學生媒體形象研究的同時,為構建積極向上的當代大學生形象提供了有益的啟發與借鑒。開展當代大學生形象的媒體關注研究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要突出當代大學生形象塑造的現實語境,二是要總結新聞媒體報道中的當代大學生整體形象,三是應展開媒體使命與當代大學生形象建構的關係研究,四是應深化大學生自身素養及其媒體形象塑造研究,五是應關注高校教育與當代大學生媒體形象塑造的內在關聯。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媒體形象;媒體關注

  關於媒介形象的研究最早起源於西方傳播學界。沃爾特李普曼於1921年提出“擬態環境”這一概念,認為人們接觸的社會並不是所生活的客觀世界,在現實環境與客觀環境之間嵌入了一個虛擬環境,這個環境由媒介造成。媒介是溝通公眾與外界的橋梁,媒體報道是人們了解事物形象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國外學者開始關注大學生形象問題,不過他們尚未直接論及大學生形象的媒體呈現問題,而是從實證角度探討大學生在媒體中的身份認同問題(戴利,2007),考察不同國家或地區大學生形象的差異(麥克萊,2006),以及網絡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瓊,2009)。

  國內學術界對當代大學生形象的媒體關注研究始於21世紀初,近年國內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關於大學生傳統媒體形象的研究

  研究者主要從大學生整體形象的媒體關注、女大學生的媒體形象、“80後”和“90後”大學生媒體形象三方麵展開。

  第一,在大學生整體形象的媒體關注方麵,主要以侯迎忠、羅利娜(2010),張成良、高家林、李靜(2008),董金權、姚成(2012)等研究者為代表。侯迎忠、羅利娜等以《中國青年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等傳統主流報紙有關大學生的報道為例,發現主流媒體有關大學生的報道以正麵或中立報道為主,較多關注與大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就業/創業、生活點滴、需求與救濟、身心健康等方麵的問題。當前媒體把大學生的形象塑造為兩個極端:一方麵,媒體過度炒作負麵新聞,大學生形象被媒體“妖魔化”,這在都市報等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媒體中表現尤為突出;另一方麵,媒體在對大學生進行“正麵典型”宣傳的時候,把宣傳對象無限拔高,大學生形象被媒體“神化”,這在黨報等“喉舌”類宣傳性媒體中表現比較突出。董金權、姚成采取內容分析法,將2000年1月至2011年5月以來關於“大學生”的3651條新聞報道文本作為研究對象,認為新聞媒體對大學生的形象建構顯露出較為明顯的歧視和偏見,即在形象建構上妖魔化大學生、在符號重組上娛樂化大學生、在話語規製上邊緣化大學生,這三個方麵相互強化。在目前國內研究中,大學生媒體形象被妖魔化已得到諸多研究者的認同。

  第二,在女大學生媒體形象的研究方麵,主要以舒環(2011),郭金金(2011),張誌剛、汪蓓蓓(2013)等人為代表。舒環和郭金金主要采用內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發現主流媒體對女大學生的關注度很高,比較客觀地呈現了女大學生形象,注重樹立典型,以正麵宣傳為主。馬兵則從男性霸權與女性主義的視角研究女大學生形象的媒體呈現,認為在男性霸權的傳統文化下,女大學生群體媒介話語權缺失,因與男性霸權的某些欲望相關,發生在女大學生身邊的個別事件被媒體話語權操縱,肆意渲染,歪曲報道,這直接導致了人們對女大學生的偏見和“刻板成見”。張誌剛、汪蓓蓓在審視社會性別與大眾傳媒的基礎上,統計分析了新浪網2011全年度涉及女大學生的新聞報道後發現,女大學生的負麵新聞占絕對優勢,女大學生的形象被“汙名化”“邊緣化”“淺薄化”“模式化”。女大學生成為被消費與被凝視的性別文化載體,大眾傳媒肆意對女性文本進行男性化篡改,被異化的女大學生媒介形象背後實質上隱藏著男性目光,被男性窺視的女大學生群體在強悍的媒體宣傳攻勢和受眾畸形的審美目光中逐漸迷失自我。他們針對女大學生重拾性別話語的權力提出了四個方麵的建議,即學校適當增加女性主義教育的內容,媒體工作者應以正確的社會性別觀念篩選媒介內容,女性媒介應避免娛樂化、低俗化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民眾則應逐步增強媒介素養。

  第三,在“80後”和“90後”大學生媒體形象研究方麵,以黃愛(2009),栗蕊蕊、崔海英、王海建(2010)等為代表。黃愛運用內容分析法,認為《中國青年報》比較客觀地報道“80後”,呈現的“80後”形象以正麵和中性形象為主。在栗蕊蕊等人(2010)看來,大眾傳媒對“90後”大學生的報道反映了媒體的框架構建,為“90後”大學生貼上了各種標簽,影響人們對“90後”大學生社會形象的定位。

  二是關於大學生網絡形象的研究,具體分為大學生整體形象的網絡呈現研究和女大學生網絡形象研究

  第一,在大學生整體形象的網絡呈現研究方麵,董金權、姚成(2012)利用新浪網的新聞搜索引擎進行係統抽樣並進行內容分析,發現新聞媒體對大學生形象建構過程中,顯露出較為明顯的傳媒歧視,即形象建構上的妖魔化,符號重組上的娛樂化以及話語規製上的邊緣化。廖曉玲、楊直凡(2010)認為,大學生作為網民的主體力量,十分活躍也引人注目。他們的網絡語言和網絡行為在表現出熱情率真、自由張揚、開放包容等與互聯網相適應的個性特征和網絡形象的同時,也表現出感性有餘而理性不足、求新有餘而求真不足、張揚有餘而內斂自律不足等現象和問題。為了促進大學生網絡形象的健康有序和理性發展,針對大學生網絡形象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應追求自我認識和社會認識的協調一致,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有機統一;同時,要從鮮明的個性特征、複雜的係統結構、嚴密的運行機製和多樣化的實踐形式四個方麵來對大學生網絡形象進行定位和塑造。

  第二,在女大學生網絡形象研究方麵,蔣忠波(2008)選取搜狐、網易、新浪、Tom四個較有影響的商業門戶網站進行內容分析,從所獲取的樣本來看,網絡媒體雖然對女大學生的正麵行為做了一些報道,但大量負麵報道削弱甚至抵消了正麵報道的效果,因此,“負麵行為者”成為當代女大學生的群體形象;網絡媒體雖然對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做了較多關注,表達了對女大學生的人文關懷,但它們又較明顯地將女大學生的身體與情感作為提升網站點擊率的工具,從而削弱了對女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董天策、羅小玲(2011)等人認為,女大學生的網絡形象的扭曲與報道框架有關。網絡媒體對女大學生真實形象雖然有部分還原,但這種還原程度是短暫的並且具有針對性。媒體要真實還原女大學生的群體麵貌,除了主動承擔媒體社會責任外,必須從議題選擇和平衡正負形象的報道比重上對原有報道模式進行調整,從根本上建立一個能夠全麵、客觀反映女大學生形象的新聞框架。

  三是關於大學生形象塑造與德育關係的研究

  濮誌峰(2011)在論及大學生良好形象重要性的基礎上,指出大學生的形象塑造可以從思想素質、人文素質、科技素質、身心素質、言談舉止、容貌精神六個方麵來進行。趙偉光(2011)指出,當代大學生群體形象的再塑造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係統工程,也是實現高校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學校要調查當代大學生的現狀,了解他們在個別問題認識上的誤區,明確大學生群體形象再塑造的思路;要以培養業務上過硬、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為宗旨,加強學風、校風建設;要以提高學生修養和素質為目的,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以行為養成教育和培養公德意識為內容,加強學生管理,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張華玲(2000)認為,塑造大學生健康形象是一項複雜的育人工程,它貫穿於學校實施教育的整個過程之中,涉及教學、管理、服務的方方麵麵。它需要全體幹部、教師、職工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需要通過環環相扣的一係列活動和過程來逐步實現。栗蕊蕊、崔海英、王海建(2010)指出,教育者應分清“90後”大學生媒體形象中的主流和支流;理性、客觀地看待“90後”大學生形象,不能囿於媒體框架和既定視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針對“90後”的新特點、新情況,不斷探索符合他們實際的教育規律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實效,促進大學生的全麵發展。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外從傳播學、新聞學等學科視角對大學生媒體形象進行研究,取得了相應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多現象描述,少深度分析。目前,關於大學生媒體形象的諸多研究還停留在現象描述層麵,這些研究缺乏對大學生媒體形象的深度思考,未能解答現象背後的諸多問題,譬如大學生媒體形象被妖魔化的社會根源和文化背景是什麽?重塑大學生媒體形象的出路究竟在哪裏?諸如此類的問題,簡單的現象描述無法深入問題的實質。二是多個例研究,少比較研究。目前,學術界對大學生媒體形象的研究大多是孤立的,幾乎沒有比較研究。學術界可以將不同國家或不同城市或不同媒體之間進行比較,並深入挖掘導致其差異的真正原因。三是國內關於大學生媒體形象的研究往往局限於新聞學與傳播學,幾乎沒有涉足社會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學。事實上,大學生的媒體形象既與新聞媒體緊密相關,又與社會的文化背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息息相關,因此,研究大學生媒體形象,需要從新聞學、傳播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高等教育學等學科視角出發,進行跨學科研究。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