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易經(1)

  《易經》導讀《易經》,又名《周易》、《易》,十二篇。有“經”與“傳”兩部分。“經”即《周易古經》,分上、下兩篇,大約成書於西周初期;“傳”即《易傳》,又稱《易大傳》、《十翼》,大約著成於戰國晚期。《周易》經、傳的作者與撰著年代素有歧說。司馬遷著《史記》雲:“伏羲作八卦”(《日者列傳》),“西伯拘羑裏,演《周易》”(《太史公自序》);“孔子晚而喜《易》,序《彖》、《係》、《象》、《說卦》、《文言》”(《孔子世家》)。以為伏羲創八卦,文王作卦爻辭,孔子序《易傳》,漢唐間以此為權威性論斷。經過後人考證,《易》非出於一人、成於一時,這個觀點成為共識。“易”曾為筮書之通名,《周易》曾與傳說中的筮書《連山》、《歸藏》合稱“三易”。《周易》為周代筮書,故名《周易》。《周易》之“易”,有簡易、變易、不易之意,也有的說易為掌筮之官,故以之名書。其本為占筮書,孔子則視其為哲學著作,此後漢人以象數解之,魏晉玄學家則借以談玄,更有宋人主河圖、洛書之說,將其演變為方士之書。但書中載錄了不少殷周故事,是研究當時社會曆史、思想、風俗的寶貴材料。《易經》通過卦的排列、卦形變化及卦、爻辭來喻示哲理。其基本符號為陽與陰,兩個符號作不同組合疊作三層,共有八種組合,產生八個圖形,即為八卦:

  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物體。八卦中任意兩卦相重,又組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乾》、《坤》二卦各多一爻。每卦有卦辭,每爻有爻辭,共六十四條卦辭和三百八十六條爻辭,組成《周易》“經”的部分。六十四卦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以《乾》、《坤》為始,以《既濟》、《未濟》為終。喻示著事物從發生,中間經過或通泰或悔吝的發展階段,以至最終完成(“既濟”)的全過程;而事物的完成階段又意味著一個新過程的開始(“未濟”)。六十四卦的體係呈開放狀,表示事物的發展未有終窮。《易傳》由《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係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七種共十篇所組成,稱為“十翼”,意指其為經之羽翼。《文言》專釋《乾》、《坤》二卦卦辭。《彖傳》釋六十四卦卦名、卦辭。彖意斷,即斷一卦之義。《象傳》釋卦名、爻辭。以上三種歸附於有關經文之下。《係辭》為《易經》通論,內容龐雜。《說卦》專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所象之事物。《序卦》釋六十四卦順序。《雜卦》說六十四卦卦義,錯雜釋之,故曰雜。以上四種單獨成篇,列於經文之後。《易經》集卦辭、爻辭共四百五十條,從形式上進行分析,依李鏡池《周易探源》,可分六個類型:1.純粹定吉凶的辭。例如:《乾》,“元亨,利貞”。2.單敘事而不示吉凶。例如:《坤》初六,“履霜,堅冰至”。3.先敘述而後吉凶。例如:《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4.先吉凶而後敘述。例如:《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5.敘事,吉凶;又敘事,吉凶。例如:《訟》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6.混合的:或先吉凶,敘事;又吉凶。或先敘事,吉凶;又敘事。例如:《複》,“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易經》的卦辭、爻辭是古代長時期積累起來的臨事卜占結果的記錄。《周禮春官》說:“凡卜筮,既事,則係幣以比其命。歲終,則計其占之中否。”就是講的這種情況。它涉及祭祀、戰爭、生產、婚姻、天災等方麵的情況,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易經》是我國文化典籍裏最難懂的著作之一。作為具有一定哲理內容的卜筮之書,它以獨特的形式和思想內容,在中國傳統評論文化大觀園裏壘起一座神秘的宮殿;在以政治、倫理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古代意識形態領域裏,開辟了廣闊的哲學天地。數千年來,屬於不同思想和學術派別的學者,覃心竭力地對它進行解釋和闡發,以致它的本來麵目盡為神學的迷霧、釋道的玄談以及儒家的義理所籠罩,從而也形成了龐雜的易學體係。

  乾第一

  乾下

  乾上

  瘙棤乾:元亨、利貞。

  “譯文”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占卜。《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譯文”《彖辭》說:偉大啊,生命本原的乾陽之氣!萬物依賴它獲得生命的胚胎。它們統管大自然的一切變化。雲在飄行,雨在降灑,繁殖萬物,賦予形體。太陽運行,升起降下,出東沒西,向南朝北,六方位置,依太陽的軌跡而得以確定。像是太陽駕駛著六條飛龍在空中有規律地運行。這種運行變化,形成季節氣候,萬物從而在大自然中找到適合生存的地位。乾元之氣保持調整著全麵和諧的關係,於是達到普利萬物、正常循環的境界。其功德超出萬種物類,給天下帶來普遍的康寧。《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象辭》說:天道剛健而運行不已。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天,自強不息。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譯文”初九:潛藏的龍,不要施展才華。《象辭》說:潛藏的龍,不要施展才華,因為初九陽爻處在一卦的下位,所以壓抑難伸。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在田,德普施也。

  “譯文”九二:龍出現在田野,有利於見到貴族王公。《象辭》說:龍出現在田野,喻指君子走出了壓抑的低穀,可以謀取能普遍施予德澤的社會地位。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象》曰:終日乾乾,反複道也。

  “譯文”九三:有德行的人始終是白天勤奮不息,夜晚戒懼反省,雖然處境艱難,但沒有災難。《象辭》說:君子整日裏勤奮努力,意思是反複行道,堅持不舍。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譯文”九四:龍也許跳進深潭,沒有過錯災難。《象辭》說:龍也許跳進深潭,表示可以有所作為而沒有災難。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譯文”九五:龍飛騰在空中,見到貴族王公最有利。《象辭》說:龍飛騰在空中,意味著君子大有所為。上九: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譯文”上九:升騰到極限的龍會因災禍之困而悔恨。《象辭》說:升騰到極限的龍會有災禍之困,警戒人們崇高、盈滿是不可能持久的。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譯文”用九:在天空裏群龍出現,無法分辨首領,吉利。《象辭》說:六爻全陽,純陽純剛正是天道之性,至高無上,不可能再有別的首領。《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譯文”《文言》說:元,是眾善之首。亨,是眾美的集合。利,是義理的統一。貞,是事業的主幹。君子履行仁義就可以號令大眾,集合眾美就可以符合禮義,利人利物就足夠可以和同義理,堅持正道就可以成就事業。君子是身體力行這四種美德的人,所以說:“乾》卦具有這四種品德:元、亨、利、貞。”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中正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譯文”初九爻辭說:“潛藏的龍,不要施展才華。”這是什麽意思?孔子說:“龍是比喻有才德而隱居的君子。不為世風的好惡而改變操行,不求虛名,隱居避世而沒有苦悶,言行不為世人所讚同而沒有煩惱。合乎心意的事就施行它,令人憂慮的事就避開它,堅定而不可動搖,這就是潛龍的品德。”九二爻辭說:“龍出現在田野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是什麽意思?孔子說:“龍是比喻有德行而秉性中正的君子。日常言論講究誠信,日常行為講究謹慎,防止邪惡的侵蝕,保持忠誠的秉性,引導世人向善而不自我誇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易經》上說:‘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就是說民間出現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辭說:“君子始終是白天勤奮努力,夜晚戒懼反省,雖然處境艱難,但沒有災難。”這是什麽意思?孔子說:“比喻君子致力於培育品德,增進學業。以忠信來培養品德,以修飾言辭來建立誠信,這是操持自己事業的立足點。知道事業可以發展就發展它,從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時機;知道事業應該終止就終止它,從而保持行為的道義。所以處於尊貴的地位而不驕傲,處在卑微的地位而不憂愁。所以說君子勤奮努力,並要隨時提高警惕,雖然處境危險也沒有災害。”九四爻辭說:“也許跳進深潭,沒有災難。”這是什麽意思?孔子說:“有時處在上位,有時處在下位,本來就是變動無常的,不是什麽行為邪惡的緣故。有時奮進,有時退隱,本來就是應時變化的,不是什麽喜愛離群索居的緣故。君子致力於培養品德,增進學業,隨時要抓住時機全力以赴,所以沒有災難。”九五爻辭說:“龍飛騰在天,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是什麽意思?孔子說:“聲息相同就互相應和,氣味相投就互相需求。水往低濕的地方流動,火向幹燥的地方漫延。雲隨繞著龍,風追隨著虎。聖人興起,萬民景仰。根基在天上的附著於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著大地,萬物都歸屬於各自的類別當中。”上九爻辭說:“升騰到極限的龍,將因有災禍之困而悔恨。”這是什麽意思?孔子說:“身份顯貴而沒有實際的根基,地位崇高而沒有人民擁戴,有才德的人壓抑在下層,不會輔助他,因此有所行動必招禍殃。”“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譯文”“潛伏的龍,無法施展”,是說有才德的人被壓製於底層。“龍出現在田野上”,是說君子暫時隱伏等待合適的時機。“終日裏勤奮努力”,是講君子應該刻苦修身,自強不息。“也許跳進深潭”,是講君子投身社會,考驗自我能力。“龍騰飛在天”,是講君子獲得地位從而治國治民。“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殃”,是講事業盛極必轉衰。“天的美德”“純陽全盛”,是講天下政治安定。“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譯文”“潛伏的龍,不要施展才華”,初九陽爻居下位,象征萬物蟄伏,陽氣潛藏。“龍出現在田野上”,陽爻上升一位,象征萬物發生,大地錦繡,風光明媚。“終日裏勤奮努力”,陽爻再進一位,象征萬物蓬勃,與時俱進。“也許跳進深潭”,陽爻又升上一位,象征陽氣更盛,天道發生大的變化。“龍飛騰在天空”,陽爻上升到崇高的地位,象征時值金秋,自然的功德已圓滿完成。“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殃之悔”,陽爻上升到極限,象征陽氣發展到頂點,將由盛轉衰。“天的美德”“純陽全盛”,陽爻依位次而上升,陽氣依時節而旺盛,六爻全陽,將盡變為陰爻,從而體現了天道運行的原則。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禦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譯文”《乾》卦的卦辭元、亨,是講天之剛健陽氣具有生成之功,和諧之美。利、貞,是講天具有恩惠之情,永恒之性。乾為天,隻有天才能把美滿的利益施予天下,而且從不提起它的恩德,偉大呀!偉大的上天!真正是剛強、勁健、適中、均衡,達到了純粹精妙的境地。《乾》卦六個爻發揮舒展,廣通天道、地道、人道。陽氣的結晶--太陽,駕駛著六條飛龍在空中飛行,行雲降雨滋潤萬物,使普天之下同享和平。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譯文”君子以成就自身的品德作為行為的目的,每天應該落實在行動上。“潛”的意義在於,隱伏而不顯露,當自身修養尚未成熟,君子不能有所作為。君子應通過學習來積累知識,通過討論來辨明是非,胸懷寬廣能容,以仁義來待人接物。《易經》說:“飛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就是說出現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辭的含義是指,九三陽爻處在重疊的陽爻之上,沒有處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沒有占據天位,也沒有占據地位,還須勤奮努力,隨時提高警惕,不過處境雖然險惡,還不至於有災難。九四陽爻處在重疊的陽爻之上,沒有處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沒有占據天位,又沒有占據地位,也沒有占據人位,所以有“也許”的說法。“也許”這個詞就是表示遲疑,但沒有災難。九五爻辭所講的“大人”,他的德行與天地一樣,生成萬物;他的光明與日月一樣,普照一切;他的政令與四季一樣,井然有序;他的賞罰與鬼神一樣,吉凶一致。他的行動雖然先天而發,但上天不會背棄他;如果他的行動後天而發,那是依奉天時行事。上天尚且不背棄他,更何況人呢?更何況鬼神呢?“亢奮”這個詞的意思是,自以為自己的事業隻會發展不會衰敗,隻會存在不會消亡,隻會勝利不會失敗。也許隻有聖人才能了解進退存亡的相互聯係,恰當地把握它們互相轉化的關係,做到這一點,恐怕隻有聖人吧!坤第二

  坤下

  坤上

  瘙棥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譯文”坤卦:大吉大利。占問雌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後來找到方向,吉利。往西南行得朋,東北行則失朋。安於正道,自然吉祥。《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譯文”《彖辭》說:崇高嗬,大地的開創之功。萬物依賴它獲得生命,它又順承著天道的變化。大地厚實,承載萬物,大地美德,無邊無垠。它蘊藏深厚,地麵遼闊,養育一切,各種物類皆得其所。牝馬陰性,與地同類,善於在無邊無際的大地上奔跑,生性柔和、溫順、便捷、執著。君子外出,先迷失路途,後來順利地找到方位。西南行將得到朋友,於是與誌同道合的友人同行。東北行會喪失朋友,不過最後還是吉慶的。祥和貞吉,則無往而不吉利,正如大地隨處伸展不窮一樣。《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象辭》說:大地地勢平坦舒展,順承天道。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地,應以深厚的德行來承擔重大的責任。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譯文”初六:踏著薄霜,可以推斷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形成了。《象辭》說:踏著薄霜,可以推斷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形成了。這表明陰冷之氣開始凝聚了,遵循自然規律的推進,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形成了。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譯文”六二:大地的特點是平直、方正、遼闊。即使前往不熟悉的地方,也沒有什麽不利的。《象辭》說:六二的爻象是平直而方正,即使前往陌生的地方,也沒有什麽不利的,因為地道是廣大無邊的。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譯文”六三:戰勝殷商。稱心的占卜。有人服役於戰爭,沒有取得戰績,但結局還是好的。《象辭》說:戰勝殷商,稱心的占卜,說明能抓住時機采取行動。有人服役於戰爭(沒有戰績而有好的結局),因為他才智廣大。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譯文”六四:緘口不言就像紮緊了口袋,沒有指責,也沒有讚譽。《象辭》說:緘口不言如紮緊了口袋,就沒有指責,是說言行謹慎才沒有禍害。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譯文”六五:黃色的裙褲,大吉大利。《象辭》說:黃色的裙褲大吉大利,因為“黃裳”象征著人內在的美德。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譯文”上六:龍在大地上爭鬥,血流遍野。《象辭》說:龍在大地上爭鬥,比喻人走到了窮困的絕境。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譯文”用六:占問得長久的吉利。《象辭》說:用六爻辭說利在永遠貞正,於此則德業廣大。《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譯文”《文言》說:地道雖極為柔順,但它的運動卻是剛健的,性格嫻靜但品德方正,地道後於天道有規律的行動。它包容萬物,生化作用是廣大的。地道多麽柔順嗬!順承天道而依準四時運行。積累善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吉祥;積累惡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災殃。臣子弑殺他的國君,兒子弑殺他的父親,並非朝夕之間能形成,所以這種局麵是逐步發展的結果。《易經》說:“踏著薄霜,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成了。”就是說的這種循序漸進的現象。直是存心的正直,方是行為的道義。君子通過恭敬謹慎來矯正思想上的偏差,用道義的原則來規範行為上的悖亂。恭敬、道義的精神樹立起來了,他的品德就會產生廣泛的影響。君子“正直、方正、廣博,即使品德不為人們所了解,也沒有什麽不利的。”因為人們不會懷疑他的行為。雖有美德,但宜深藏含隱,臣子服務於君王,不敢自居有功。這是地道的原則,也是妻道的原則,同樣是臣道的原則。地道不能單獨地完成生育萬物的功業,但是在時序的交替中,它始終一貫地發揮作用。天地交通變化,草木就茂盛,天地阻隔不通,賢人就隱退。《易經》說:“紮緊了口袋,如緘口不言。沒有指責也沒有讚譽。”大概意在謹慎吧。君子內心美好,通達事理,忠於職守,恪守禮節,美德在內心裏,貫徹在行動上,擴大到事業中,這是最為美好的境界。陰與陽勢均力敵,必然發生爭鬥。因為陰極盛而與陽均等,所以將陰陽一並稱作龍。其實陰並未脫離其屬類,所以又稱為血,血即陰類。所謂玄黃--天玄地黃--是天地的色彩交相混合但仍能分清。

  屯第三

  震下

  坎上

  瘙棦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譯文”屯卦:大吉大利,吉利的占卜。不利於出門。有利於建國封侯。《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譯文”《彖辭》說:屯卦的意思是,陰陽之氣一旦交接,險象就開始產生了。一切生機產生於艱難之中。它具有廣大、通泰、貞堅的品德。屯的下卦為震,震為雷;上卦為坎,坎為雨,雷雨交加,充滿宇宙,於是生成草木。這種卦象表明,宜於建國封侯,但是危險而不安寧。《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譯文”《象辭》說:屯的上卦為坎,坎為雲,下卦為震,震為雷。雲行於上,雷動於下,是屯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雲雷,用雲的恩澤、雷的威嚴來治理國家。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象》曰:雖磐桓,誌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譯文”初九:徘徊難進。這是利於靜居以守持正道。有利於建國封侯。《象辭》說:雖然徘徊難進,但誌行貞正。初九居六二陰爻之下,象征以尊貴而俯順於低賤,因而大得民心。六二:屯如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譯文”六二:逡巡不前,行路躊躇,駕著馬車原地回旋,不是前來搶劫,而是迎娶新娘。占得這女子不能孕育,十年才能懷孕。《象辭》說:六二之爻預示艱難,因為處在初九陽爻之上。十年才能懷孕,這是反常現象。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譯文”六三:追捕野鹿,沒有充當管理山林禽獸之官的幫助。思忖鹿已逃入山林。君子雖有所希望,但認為不如放棄。深入山林,會有危險。《象辭》說:追捕野鹿,沒有“虞人”的幫助,隻是在盲目追逐走獸。君子放棄不追,知道深入山林會有危險,因則除此別無他法。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譯文”六四:駕著馬車原地回旋,這是尋求婚配。大膽前進,必定吉利,沒有什麽不利的。《象辭》說:敢於追求,勇於深入,因為其人深明形勢。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譯文”九五:屯積肥肉。筮遇此爻,問小事則吉,問大事則凶。《象辭》說:“屯積肥肉”,意思是施舍恩澤不廣大。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譯文”上六:駕著馬車原地回旋,傷心哭泣,滴淚漣漣。《象辭》說:傷心哭泣,滴淚漣漣,這種情景怎能長久下去。

  蒙第四

  坎下

  艮上

  瘙棧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譯文”蒙卦:通泰。不是我有求於幼稚愚昧的人,而是幼稚愚昧的人有求於我。第一次占筮,神靈告訴了他。再三占筮,就是輕慢不敬,神靈就不會告訴他。但還是吉利的卜問。《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誌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譯文”《彖辭》說:蒙,本卦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坎,坎為險,山下有險是蒙卦之象。艮義為止,因而又有遇險而止的意思。所以卦名叫蒙。蒙昧不明,但是通泰,因為以通達的態度采取了切合時宜的行動。“不是我有求於幼稚愚昧的人,而是幼稚愚昧的人有求於我”,這是講占筮者與求筮者的關係是相互和應的。“初次占筮,(神靈告訴了他)”是因為他信仰堅定而符合卜筮的原則。“再三卜筮,就是輕慢不敬,神靈就不會告訴他”,輕慢不敬正是蒙昧無知的表現。將蒙昧無知的人培養成具有貞正之德的人,那是聖人的功業。《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譯文”《象辭》說:上卦為艮,象征山;下卦為坎,象征泉。山下有泉,泉水噴湧而出,這是蒙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山泉,行動果敢堅毅,要注重培養自身的品德。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譯文”初六:啟發啟蒙,利用法則典範規範人。使之免於犯罪而受桎梏之苦,除此以外,便不吉利。《象辭》說:以法則典範規範童蒙,是有利的,可以以此來端正童蒙的思想言行。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譯文”九二:愛護教育各類童蒙,是吉兆。筮遇此爻,娶迎妻子,吉利。男女能相配成家。《象辭》說:男女相配成家,因為九二、六三兩爻相近,表示陰陽剛柔相交會。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象辭》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譯文”六三:不要娶這樣的女子為婚,她見了別的男人,會忘掉規矩,一無所利。《象辭》說:不能聘娶女子,六三之爻居於九二之上,這是以柔乘剛之象,象征著以女虐男,這是悖逆不順的。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譯文”六四:困怠於蒙昧,將不好。《象辭》說:為蒙昧無知所困擾,因為離群索居,遠離生活。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譯文”六五:孩童蒙昧幼稚,吉利。《象辭》說:幼稚蒙昧的人之所以吉利,是因為柔順服從。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譯文”上九:嚴厲地教誨童蒙。不利於像盜寇般野蠻,而像防禦盜寇那樣就有利。《象辭》說:像防禦盜寇有利,因為上九陽爻居於一卦之首,說明蒙昧者順從擁戴。

  需第五

  乾下

  坎上

  瘙棨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譯文”需卦:誠信、正大、通達、貞正的品德。有利於涉水渡河。《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譯文”《彖辭》說:需,意思是等待。危險在前,人有剛健之德而不會貿然陷入危險之中,也不至於困窘窮迫。“需卦具有誠信、正大、通達、貞正的品德”,因為九五之爻處在上卦的中位,具備至中至正的本性。所以有利於涉水渡河,所往必有功。《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譯文”《象辭》說:需的上卦為坎,表示雲;下卦為乾,表示天。雲浮聚於天上,待時降雨是需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可以飲食安樂,待時而動。初九:需於郊,利用恒,無咎。《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譯文”初九:在郊外等候,應該有恒心地等待下去,沒有危險。《象辭》說:在郊外等候,是說不能冒險前進。有恒心地等待下去,沒有危險,這是因為待機而動沒有違反正常的原則。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譯文”九二:在沙地上等待,稍微有過錯,最後還是吉利的。《象辭》說:在沙地上等待,沙地軟柔難通行,將有延誤事機之失,這過失在自身。雖然稍微有過錯,最後的結果還是好的。九三:需於泥,致寇至。《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譯文”九三:在泥淖中等待,會把強盜招引過來。《象辭》說:在泥淖中等待,泥淖汙穢,環境險惡,災難就在附近。由自己招致了強盜,但鄭重謹慎,隨機應變,就可不受損傷。六四:需於血,出自穴。《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譯文”六四:起初在血泊中滯留,後來從凶險的陷阱中逃脫出來。《象辭》說:在血泊中滯留,坐等不測的命運降臨,六四之爻處在九五之爻的威福之下,隻得順從強者,聽從擺布。九五:需於酒食,貞吉。《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譯文”九五:在酒宴上等待,這是吉利的占兆。《象辭》說:有酒有肉,吉利之兆,因為九五之爻處於上卦中位,象征其人有中正的品德,自能擇善而居,處優容之境。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譯文”上六:進入地穴式的房屋,有三位不速之客來到,恭敬地接待他們,最終結果是吉利的。《象辭》說:不速之客來了,恭敬地接待他們,結果是吉利的。因為全卦陽剛過甚,逼壓陰柔,但是上六處陰位,位置合適,所以有驚無險,沒有大的損失。

  訟第六

  坎下

  乾上

  瘙棩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譯文”訟卦:雖有利可圖,但要警惕戒懼,其事中途吉利,終究凶險。占筮得此爻,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不利於涉水渡河。《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譯文”《彖辭》說:《訟》,上卦為乾,乾為剛,下卦為坎,坎為險。為人外剛健而內陰險,這是喜鬥好爭之性,亦是訟的卦象。“訟卦辭說:人雖有誠信之德,但須警惕戒懼,之所以中間吉利”,因九五、九二之爻居於上下卦的中位,象征剛健之人得中正之道。“後來凶險”,因為訴訟終不獲勝。“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因為九五、九二之爻象表明其人得中正之道,必獲貴人之助。“不利於涉水過河”,恐怕墜入深淵。《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譯文”《象辭》說:上卦為乾,乾為天;下卦為坎,坎為水,天水隔絕,流向相背,象征爭訟,這是訟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杜絕爭訟為意,從而在謀事之初慎之又慎。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譯文”初六: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稍有過錯,最後還是吉利的。《象辭》說:做事不能持之以恒,說明官司不可能長久打下去。雖然稍有過錯,但爭訟雙方的是非曲直終將辨別清楚。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譯文”九二:訟事失敗,回來後逃走,采邑的三百戶人家沒有災禍。《象辭》說:訟事失敗,逃竄回家,這是躲避反訟。小官與大官爭訟,敗訟而歸,勢在必然。幸好災難沒有進一步擴大。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譯文”六三:依賴祖先的遺業過活。當守正道防止危險,但最後是吉利的。但是,如果為君王辦事,謀取利祿,卻不會成功。《象辭》說:依賴先人遺業過活,因為六三爻象表明,居於九四之下,隻有憑借祖上餘蔭才獲吉利。九四:不克訟,複即命渝。安貞,吉。《象》曰:複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譯文”九四:訟事失敗,敗訟回家,服從判決。安於正道便吉利。《象辭》說:敗訟回家,服從判決,安守本分,不失正道。九五:訟,元吉。《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譯文”九五:爭訟,筮遇此爻,大吉大利。《象辭》說:爭訟而大吉大利,因為九五之爻居上卦的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譯文”上九:王侯賜予人以紳帶,但一天之內,多次賜予又多次革奪。《象辭》說:某人因為訟事而得到賜予紳帶的殊榮,這不是值得尊敬的事。

  師第七

  坎下

  坤上

  瘙棪師:貞,丈人吉,無咎。

  “譯文”師卦:持守正道,賢明的統帥吉利,沒有災禍。《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譯文”《彖辭》說:師,是眾多的意思。貞,是中正的意思。能夠使眾人歸於正道,就可以成就王業。九二之爻居於下卦中位,叫做“剛中”,其餘五陰爻和應一剛爻,叫做“應”。下卦為坎,坎表示險,上卦為坤,坤表示順,所以又有“行險而順”之象。以卦象所喻示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會服從。這是吉祥之象,哪有什麽災禍呢?《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譯文”《象辭》說:下卦為坎,坎為水;上卦為坤,坤為地,像“地中有水”,這是師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容納江河的大地,收容和畜養兵士百姓。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譯文”初六:整軍出戰要紀律嚴明,不遵守紀律,就會有凶險。《象辭》說:整軍出戰全憑紀律,失去紀律的約束就會帶來凶險。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譯文”九二:主帥身在軍中指揮,吉利,沒有災難。君王三次頒命嘉獎。《象辭》說:主帥身在軍中指揮,吉利,因為得到上天的寵愛。君王三次頒命嘉獎,因為主帥能平定萬國。六三:師或輿屍,凶。《象》曰: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譯文”六三:軍隊出征,有人載屍而歸,這是凶險之兆。《象辭》說:軍隊出征,有人載屍而歸,這是前方吃了敗仗。六四:師左次,無咎。《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譯文”六四:軍隊後退駐紮,沒有危險。《象辭》說:軍隊後退紮營,沒有危險,並沒有違背行軍常道。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凶。《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屍,使不當也。

  “譯文”六五:打獵時獲得獵物,作戰中捕獲俘虜,沒有災禍。長子指揮軍隊,次子戰敗陣亡,這是凶險的貞兆。《象辭》說:以長子指揮軍隊,這是依正道行事。次子戰敗陣亡,這是因為差遣不當。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譯文”上六:國君頒發命令,有人被封為諸侯,享有封國,有人被封為大夫,享有采邑。但是不要重用無才無德的小人。《象辭》說:國君頒發封賞功臣的命令,這是論功行賞。不要重用無才無德的小人,因為小人必定覆國亂邦。

  比第八

  坤下

  坎上

  瘙棫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譯文”比卦:吉利。再卜筮之後,仍然大吉大利,卜問長時期的吉凶,也沒有災禍。不順從的諸侯來朝,遲遲不來者有難。《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譯文”《彖辭》說:比卦吉利。比,意思是輔佐,下屬順從上司。“再次卜筮,大吉大利,卜問長時期的吉凶,沒有災禍。”因九五之爻居於上卦中位,像君王有中正之德。“反側不安的諸侯來朝”,因為眾陰爻圍繞一陽爻,象征眾諸侯擁讚王朝。“遲遲不來者有難”,因為形勢十分被動。《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譯文”《象辭》說:下卦為坤,上卦為坎,坤為地,坎為水,像地上有水,這是比卦的卦象。先王觀此卦象,取法於水附大地,地納江河之象,建立萬國,親近諸侯。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譯文”初六:有誠信,能使人依附,沒有災難。有誠信如美酒溢出酒器,終究有其他人來歸附,吉利。《象辭》說:筮遇初六之爻,雖有意外之患,但最後是吉利的。六二:比之自內,貞吉。《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譯文”六二:內部和睦團結,卜問得吉兆。《象辭》說:內部和睦團結,就不會失掉民心。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譯文”六三:跟敗類狼狽為奸。《象辭》說:跟敗類狼狽為奸,不是很可悲嗎?六四:外比之,貞吉。《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譯文”六四:跟外邦聯盟親善,能守持正道就得吉兆。《象辭》說:外部親附於賢明的國君,像臣下服從君上。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譯文”九五:普遍的和洽。君王采用三麵包圍的方法狩獵,網開一麵,有意放走逃奔的野獸。老百姓對君王狩獵毫不驚懼。筮遇此爻吉利。《象辭》說:普遍的和洽是吉利的,因為九五之爻處於上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放走向前奔逃的,獵取迎麵奔竄的,這就是“失前禽”的緣故。老百姓對君王狩獵毫不驚懼,因為君王平時行事端正。上六:比之無首,凶。《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譯文”上六:小人朋比為奸,鉤心鬥角,無法形成一個團結的中心,這是非常危險的事。《象辭》說:小人朋比為奸,鉤心鬥角,無法形成一個團結的中心,當然沒有好下場。

  小畜第九

  乾下

  巽上

  瘙棬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譯文”小畜卦:亨通。濃雲密布,來自西郊,但雨沒有下來。《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誌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譯文”《彖辭》說:《小畜》,六四之爻居陰位,其餘五陽爻和應著它,這是《小畜》的卦象。下卦為乾,乾表示剛健;上卦為巽,巽表示謙遜。九二、九五居下卦、上卦中位。像君子有剛健、謙遜、正中之德因而獲得誌通意行之境,前途亨通。“雲氣密布而終不下雨”,說明雲氣正上升聚積,“密布於西郊上空”,說明雨水尚停蓄未降。《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譯文”《象辭》說: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乾,乾為天,和風拂地,草木低昂,勃勃滋生,這是小畜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催發萬物的和風,當自勵風範,美化德行。初九:複自道,何其咎?吉。《象》曰:複其道,其義吉也。

  “譯文”初九:返回原路,有什麽災禍?吉利。《象辭》說:返回原路,其含義是吉利。九二:牽複,吉。《象》曰:牽複,在中,亦不自失也。

  “譯文”九二:牽引著返回,吉利。《象辭》說:牽引著返回(吉利),因為九二之爻處於下卦中位,像人操行中正,自然不會有錯失。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譯文”九三:車輪輻條散脫,夫妻反目為仇。《象辭》說:夫妻反目,說明不能治理家庭。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誌也。

  “譯文”六四:捕獲了俘虜,戰爭危險暫時消除了,但仍須保持警惕,才能沒有災難。《象辭》說:捕獲了俘虜,保持著警惕,說明尚能統一意誌。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譯文”九五:捕獲俘虜,串連捆縛,這些財物與領邑同享。《象辭》說:捕獲俘虜,串連捆縛,財物與鄰邑同享,並非一人獨享。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譯文”上九:久雨新停,須用德性承載。婦女守正道以防凶險。月將圓未圓時,君子離家出行,也有危險。《象辭》說:久雨新停,未誤農時,當能豐登滿載。君子離家出行有凶險,因為對充滿危險的旅途缺乏了解。

  履第十

  兌下

  乾上

  瘙棭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譯文”履卦:踩著虎尾巴,老虎不咬人,吉利。《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不疚,光明也。

  “譯文”《彖辭》說,履,意為六三之爻居於九二之上,是為柔履剛。兌處乾下,意義是以和悅的態度對待強暴之人,所以卦辭說:“踩著虎尾巴,老虎不咬人”。“亨通”,因為九五之爻居於上卦中位,像其人有剛健中正之德。卦象還顯示:上卦為乾,乾為天,九五居乾卦中位,即天位,君王品德正大,因而身居帝王之位而心安理得,自然前途光明。《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誌。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上天下澤,尊卑顯別,這是履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分別上下尊卑,使人民循規蹈矩,安分守己。初九:素履往,無咎。《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譯文”初九:以樸素坦白的態度處世,沒有災害。《象辭》說:以樸素坦白的態度處世,能獨行其誌願。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譯文”九二:履行道義之人,胸懷坦蕩;隱居之人,守正道常逢吉兆。《象辭》說:隱居之人潔身守正,因為他們秉性中正,不為世俗所惑。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於大君,誌剛也。

  “譯文”六三:瞎了眼睛卻要看物,跛了腳卻要行走,踩著虎尾巴,終將為虎所傷,這是凶險之事。一介武夫去管理國政,同樣是凶險之事。《象辭》說:瞎了眼睛卻要看物,其視力不足以辨物。跛了腳卻要行走,其腳力不足以行路。老虎之所以傷人,因為六三陰爻而居於陽位,所處不當。一介武夫去管理國政,必遭禍殃。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象》曰:愬愬終吉,誌行也。

  “譯文”九四:踩著虎尾巴,但能遇險知懼,最後仍吉利。《象辭》說:恐懼警惕,終歸於吉,說明雖曆磨難,但誌願得行。九五:夬履,貞厲。《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譯文”九五:行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險之象。《象辭》說:行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險之象,但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正當其位。因而雖險不凶。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譯文”上九:行為審慎,遇事周密而反複地考慮,一生大吉。《象辭》說:大吉大利,因為上九之爻居全卦之首。預兆其人將有重大喜慶之事。

  泰第十一

  乾下

  坤上

  瘙棯泰:小往大來,吉,亨。

  “譯文”泰卦: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利,亨通。《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誌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譯文”《彖辭》說:“泰: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利,亨通。”因為上卦為坤為地為臣,下卦為乾為天為君。上坤下乾,表示天地交感,萬物各暢其生。君臣交感,誌趣和同。內卦為陽,外卦為陰,預示陽氣充實而陰氣消散。乾卦有剛健之德,坤卦有柔順之性,所以說內秉剛健之德而外搶柔順之姿。乾卦喻君子,坤卦喻小人,內乾外坤,這種卦象又顯示君子在朝,小人在野。君子得勢其道盛長,小人失勢其道消退。《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譯文”《象辭》說:天地交感,是泰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裁度天地運行的規律,輔助天地的造化,從而支配天下萬民。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象》曰:拔茅,征,吉,誌在外也。

  “譯文”初九:拔掉茅草,牽動同類。征伐敵人,吉利。《象辭》說:連根拔掉茅草,徹底征服敵人,吉利,說明誌在討伐敵國。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譯文”九二:過大川,涉長河,不因偏遠而有遺忘。錢財丟了,卻因道中而行得到他人幫助。《象辭》說:其人度量宏大,深得同路人的賞識,這是由於他光明正大呀。九三:無平大陂,無往不複。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象》曰:無往不複,天地際也。

  “譯文”九三:平地終將變成坡地,離去必定複返。卜問艱難之事,爻象顯示必能渡過難關,不要擔心被人擄去,而且在飲食上尚有口福。《象辭》說:離去必定複返,這是天地間的法則。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譯文”六四:巧言欺人,將給鄰邑帶來災難,不加警戒,即將遇難被虜。《象辭》說:巧言欺人,禍及鄰人,是說同受損失。不加警戒,遇難被虜,這是因為心地太忠厚也。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譯文”六五:殷帝乙嫁女於周文王,因而得福,大吉大利。《象辭》說:得福大吉,因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行事得中正之道,所行必遂。上六:城複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曰:城複於隍,其命亂也。

  “譯文”上六:城牆攻破倒塌在護城壕裏。“停止進攻”,從邑中傳來命令。卜問得不祥之兆。《象辭》說:城牆攻破倒塌在護城壕裏(本應乘勢攻擊,反命停止進攻),這是邑中傳來的命令錯亂了。

  否第十二

  坤下

  乾上

  瘙棲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譯文”否卦:為小人所隔閡,這是不利於君子的卜占,事業將由盛轉衰。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譯文”《彖辭》說:“為小人所隔閡,這是不利於君子的卜問,事業也將由盛轉衰”。上卦為乾為天為君,下卦為坤為地為臣。上乾下坤,表示天地互不交感,萬物將閉塞窒息。君臣隔絕,國家將要衰微滅亡。外卦為陽為剛,內卦為陰為柔,預示陰氣充沛而陽氣消散,這是外強中幹之象。乾卦喻君子,坤卦喻小人,外乾內坤,這種卦象又顯示小人在朝,君子在野。小人得勢其道盛長,君子失勢其道消退。《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譯文”《象辭》說:天地隔閡不能相通,這是否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在此時應收斂心思,崇尚儉約,躲避災難,不要以獲得利祿為榮。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象》曰:拔茅貞吉,誌在君也。

  “譯文”初六:連根拔掉茅草,及其同類,占得此爻則吉利,亨通。《象辭》說:連根拔掉茅草,占得此爻吉利,比喻其誌君側,為國盡忠。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譯文”六二:廚中有肉,這對老百姓來說是吉利,對貴族來說並不是通泰的表現。《象辭》說:貴族身處窘境,則能心懷懲戒,使其安守本分。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譯文”六三:廚中有美味。《象辭》說:心懷羞愧,因為才德不稱其位。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象》曰:有命,無咎,誌行也。

  “譯文”九四:順應天命,沒有災害,朋類相依可獲福慶。《象辭》說:順應天命,沒有災害,說明順利實現自己的誌願。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係於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譯文”九五:警戒覆亡,貴族王公如此存心則吉利。危險嗬,危險,國家命運好像係在柔弱的苞草、桑枝上一樣。《象辭》說:九五爻辭講貴族王公安不忘危則吉利。因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其人憂國憂君,才德正當其位。上九:傾否,先否,後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譯文”上九:短暫的厄運,先遇厄運後交好運。《象辭》說:厄運快終了,好運豈迢遙。命運交變之際,什麽力量可以製止呢。

  同人第十三

  離下

  乾上

  瘙棳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譯文”同人卦:聚眾於郊外,亨通。有利於涉水渡河,有利於君子的卜問。《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誌。

  “譯文”《彖辭》說:同人,六二之爻居於下卦中位,而處於乾卦的下位,像臣民忠於職守,擁戴其君,這是同人的卦象。同人卦辭說:“聚眾於郊外,亨通。有利於涉水渡河”,所以皆吉,因為能施行為君的原則。此卦上乾下離有文明剛健之象,九二陽爻居上卦中位,六二陰爻居下卦中位,互相應和,這說明君子光明正大,秉性中和,以正道為準則,以忠君為目的,體察天下的隱衷,統一人民的意誌。《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譯文”《象辭》說:同人之卦,上卦為乾為天為君王,下卦為離為火為臣民,上乾下離象征君王上情下達,臣民下情上達,君臣意誌和同,這是同人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火,明燭天地,照亮幽隱,從而去分析物類,辨明情狀。初九:同人於門,無咎。《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譯文”初九:聚集大眾於王門,沒有災禍。《象辭》說:君王走出王門與國人打成一片,誰又會遭受災禍呢?六二:同人於宗,吝。《象》曰:同人於宗,吝道也。

  “譯文”六二:聚同族於宗廟,卜問艱難。《象辭》說:僅僅聚同族於宗廟,這是狹隘的宗法原則。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象》曰:伏戎於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譯文”九三:將軍隊隱蔽在深山密林,占領了高處,但長時期不能取勝。《象辭》說:將軍隊隱蔽在深山密林,因為敵人太強大。長時期不能取勝,怎能有所作為呢?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譯文”九四:爬上了敵人的城牆,城還沒有攻下來,繼續攻打則能獲勝。《象辭》說:爬上了敵人的城牆,從道義上講應該停止攻城。之所以繼續攻打為吉利,因為困守之敵可能逞其狡詐。九五:同人先號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譯文”九五:聚集起來的大眾先哭號後歡笑,因為大軍及時增援,大獲勝仗。《象辭》說:聚集起來的大眾之所以先哭後笑(戰鬥轉敗為勝),因為筮遇此爻,九五居上卦之中位,像人得貞正之道,勢必化凶為吉。大軍會師,是說我軍壓倒了敵人。上九:同人於郊,無悔。《象》曰:同人於郊,誌未得也。

  “譯文”上九:聚眾於郊外,致祭於神靈祝賀勝利,自然沒有悔咎。《象辭》說:聚眾於郊外,援助不廣,尚不得行其誌。

  大有第十四

  乾下

  離上

  瘙棴大有:元亨。

  “譯文”大有卦:昌隆通泰。《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譯文”《彖辭》說:大有,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處尊貴之位,得貞正之道,而且上下五陽爻與之和應,像人臣居極位,行事貞正,群僚和洽,事業有成,所以說大有。此種卦象顯示,人有剛健文明之德,順應天道,依時行事,所以說“昌隆通泰”。《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譯文”《象辭》說:本卦下卦為乾為天,上卦為離為火,火在天上,明燭四方,這是大有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火,應抑惡揚善,順應天命。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譯文”初九:不要彼此侵害,沒有災禍,即使處於艱難之中,也沒有災禍。《象辭》說:大有初九爻辭說,不要彼此侵害。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譯文”九二:大車裝載,有明確的目的地,沒有災禍。《象辭》說:用大車裝物載人,物積於車中不會散失。九三: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害也。

  “譯文”九三:天子宴請公侯。小人則不能參與。《象辭》說:天子宴請公侯,(小人不能參與)因為小人參與國政,將是國家的禍害。九四:匪其彭,無咎。《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辨晰也。

  “譯文”九四:用曝曬男巫來求雨,沒有災禍。《象辭》說:反對壞人壞事沒有災禍,因為明於考察辨析。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誌也。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

  “譯文”六五:緊緊捆綁來犯之敵,嚴厲懲罰,吉利。《象辭》說:其人誠信坦白,因為他以誠信來表現自己的誌向。威服眾人之所以吉利,因為眾人敬畏,則能平安而不困憊。上九:自天之,吉,無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也。

  “譯文”上九:自有上天保,吉利,無所不順利。《象辭》說:大有是大吉大利之卦,因為得到上天的保。

  謙第十五

  艮下

  坤上

  瘙棶謙:亨。君子有終。

  “譯文”謙卦:通泰。君子將有所成就。《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譯文”《彖辭》說:謙卑,則亨通。天的法則是,陽氣下降,生成萬物,使世界充滿光明。地的法則是,陰氣上升,與陽氣交感,使自然循環演化。天的原則是虧損盈滿的,填補虛缺的。地的原則是侵蝕盈滿的,增益卑微的。鬼神的原則是侵害盈滿的,降福於謙虛的。人的原則是疾恨盈滿的,喜歡謙遜的。謙虛的品德,使尊貴者得到尊敬,使卑微者不可欺壓。這是君子獲得善報的原因。《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譯文”《象辭》說:本卦外卦為坤為地,內卦為艮為山,地中有山,內高外卑,居高不傲,這是謙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謙讓為懷,裁取多餘的,增益缺乏的,衡量財物的多寡而公平施予。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譯文”初六:謙讓,再謙讓,這才是君子的風度。具有這種品德,即使冒險涉水過河,也是吉利的。《象辭》說:十分謙讓的君子,就是從謙讓入手進行自我修養。六二:鳴謙,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譯文”六二:明智而謙讓,卜問得吉兆。《象辭》說:明智而謙讓,心正而吉利,因為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譯文”九三:勤勞而謙讓,這樣的人將有好結果,凡事吉利。《象辭》說:勤勞而謙讓的君子,萬民敬服。六四:無不利,捴謙。《象》曰:無不利,捴謙,不違則也。

  “譯文”六四:無所不利,隻要奮勇直前而又謙虛謹慎。《象辭》說:無所不利,隻要奮勇直前而又謙虛謹慎,因為這樣才不會違犯法則。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譯文”六五:貧窮是由於敵國的侵掠,應該對之討伐,無所不利。《象辭》說:筮遇此爻有利於征戰討伐,因為是征討不服從王命的人。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誌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