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英國遭納粹空軍轟炸

  1940年11月14日,晚上7時05分時,英國考文垂市的上空突然響起刺耳的防空警報聲。5分鍾後,德國“海因克爾”飛機在月光皎潔的城市上空拉開了死亡的黑幕,飛蝗般的炸彈鋪天蓋地地落入樓區、房屋,耀眼的火光衝天而起。

  德國在考文垂市進行了長達10個小時的轟炸。城市被一片火海淹沒。巨大的爆炸聲震動得該市地動山搖,城市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

  英國首相丘吉爾聽到報告,滿臉憤怒,卻一聲不響。他在心裏說,這個仇一定會報的。人們不會想到,丘吉爾事先已經知道了這次德國準備空襲考文垂市的計劃,但他卻沒有采取任何的防禦和轉移措施。事後當人們得知這一真相時無不目瞪口呆,丘吉爾為何這樣做?他究竟是怎樣想的呢?

  原來,在二戰期間的歐洲戰場,德國的實力一直令鄰國擔憂不已,鄰國也都在為能搞到德國的情報而絞盡腦汁。如果作出一點犧牲能獲取其軍事機密,那麽是在所不惜的。考文垂就是這種現狀下的犧牲品。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納粹頭子希特勒就向全國宣布,要在歐洲建立起一個帝國。這對於他的鄰國來說就意味著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而一旦戰爭爆發,對方的實力如何?有多少坦克?多少飛機?多少潛艇?它的石油和鋼鐵的生產能力怎樣……這些都是英國人急於想得到的情報。

  不列顛之戰中,英國被炸死炸傷居民約8.6萬餘人,100多萬棟建築物遭到破壞,許多城市被摧毀。而作為一個大國,機密一旦為人所竊而泄露出去,它的結局必將是處處被動挨打,接受失敗的結果了。希特勒非常懂得嚴守秘密的重要性。德國政府早在1934年就開始了更換密碼係統的工作。在極其保密的條件下,德國研製出了一種被稱做“啞謎”的密碼機。

  這種機器具有很多優點,它的價格十分低廉,且結實耐用,操作和保養也十分簡便,攜帶方便。更為神奇的是,對方是否能得到這種機器相對來說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如果不知道編碼的程序,這種機器對於繳獲者來說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因此,希特勒十分重視“啞謎”,對它的相信達到了迷信的程度。他認為任何國家不可能破譯它的密碼。正是處於心理上的強烈的依賴和自負心,希特勒毫不猶豫地讓德國國防三軍部隊全部采用了“啞謎”。

  “啞謎”問世後,的確給其他國家的情報部門帶來了困難。英國人為了破譯“啞謎”的密碼絞盡了腦汁。他們非常清楚,一旦破譯了德國的密碼,就能非常方便地了解希特勒的一切決策和軍事行動計劃,這對於奪取戰場上乃至整個戰爭的勝利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就局部戰役來說,有了它就可以爭得主動、搶先突擊、事先布防等等。

  英國人學著德國人的樣子也製造出了一種與德國的“啞謎”一樣的機器。可是,光有機器是沒有用的,首先要了解編碼係統的程序。但是,想要從德國人手中得到編碼係統和編碼程序是非常困難的。德國人極其小心謹慎地將它們保護了起來,即使英國人把它們弄到了手裏,德國人知道後也會很快並且輕而易舉地更換它們,使英國人到手的程序和編碼毫無用處。

  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所謂超級機密並不是絕對安全。英國人在研究“啞謎”的密碼和係統上所付出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首先,它們從研製能模仿或能解釋德國國防軍每一個“啞謎”方式的機器入手,從而能推出所有德軍主要司令部日日夜夜、成年累月發布命令時經常變換的編碼程序。經過艱難的攻關,英國人終於製成了具有上述功能的機器。英國人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炸彈”。

  1939年底,“炸彈”破譯出了德國的密碼,英國人因此感到欣喜若狂,並把這種破譯視為“超級機密”,千方百計地防止德國人知道這一“超級機密”。德國人自然不會知道,因為他們仍然保留著過去的心態,依然是那麽自負。對英國人已經竊取了他們的密碼係統一無所知。這樣,英國人就掌握了主動權。“炸彈”所破譯的“超級機密”第一次用在戰場上是英國粉碎德國的“海獅計劃”。1940年7月2日,希特勒發布了第一組“海獅”作戰計劃,即開始入侵英國的命令。戰役一開始,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空軍參謀部就通過“超級機密”了解到德國空軍的大部分——有時甚至全部的計劃。針對德國空軍司令戈林要求德國空軍要爭取控製英國的上空這樣一個命令,英國皇家空軍製定了集中優兵力打擊敵人的方案。因為英國空軍的飛機數量沒有德國多,所以隻能在適當的地方。適當的時間和適當的高度,集中戰鬥機中隊和主要防禦力量,對付敵人的主攻力量。而不能也不需要為驅逐漫天數不清的德國飛機,消耗本來就弱小的皇家空軍。

  8月13日,蘇塞克斯和肯特上空,濃雲密布。由80架“道尼爾—17”飛機組成的龐大的轟炸機群起飛執行轟炸東徹奇機場和希爾內斯港口的任務,相等數量的“容克—88”飛機飛向奧迪漢和法恩巴勒,一大群“施圖卡”飛機則沿著漢普都海岸線飛行。由於天氣的原因,護航的戰鬥機沒有按計劃同時起飛,德國轟炸機隻好在幾乎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單獨出擊。

  英國空軍司令部在雷達上很快就發現了德軍的飛機,按照事先準備好的計劃,第8戰鬥機大隊司令派克命令兩個“噴火”式戰鬥機飛行中隊和兩個“旋風”式飛行中隊前去保護泰晤士河口的一支船隊以及霍金吉、羅斯湯兩地的前進機場。並派出一個機群在坎特伯雷上空巡邏。他把2/3的“噴火”式飛機和一半的“旋風”式飛機留在手頭,以便對敵機實施集中攻擊。與此同時,第10戰鬥機大隊司令布蘭德也派出了兩個中隊的“旋風”式飛機到多塞特上空巡邏。

  德國最先出擊的是第一飛行訓練團第5驅逐機大隊。23架雙引擎驅逐機在大隊長林斯貝爾格上尉的帶領下,進入蘇格蘭南岸地區。當林斯貝爾格越過英國海岸線時,處在編隊最後的一架飛機發出後方出現“噴火”式飛機的警報。

  這一警報使德國飛行員們驚慌失措,因為事實上他們知道,“梅塞施米特”飛機的性能不如英國的“噴火”。林斯貝爾格立即命令全隊排成圓形的防禦陣形,相互掩護尾部。林斯貝爾格率先按編隊部署開始轉彎。在他還沒有完全轉過來彎的時候,飛在高空的英國殲擊機突然高速從後麵追上來。林斯貝爾格的飛機馬上向右一拐,巧妙地避開了“噴火”式飛機的火力。子彈從旁邊擦過,而另一架德機想用俯衝的動作來躲避,但是卻被英國飛機擊中,一會兒就有兩架德國飛機被擊落了。

  這次交鋒,德國空軍共損失飛機47架,另有80多架被擊傷,而英國空軍僅損失飛機13架。戈林誇下的海口被擊碎了。因為他曾經向希特勒誇下海口說,英國南部的空中防禦將在4天內土崩瓦解,而英國空軍則將在4周內被逐出英國上空。他的囂張氣焰受到了沉重打擊。

  盡管德國在後來的幾次轟炸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戈林卻始終沒有取得英國的製空權,這是導致希特勒不得不暫時放棄入侵英國計劃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國人已經掌握了德國人通過“啞謎”發出的信息,而德國卻一點也不知道此事。對於上一次空軍的失利,德國並沒有發現這是因為“啞謎”已經被英國人所掌握。因此他們仍然繼續使用著這個係統。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