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章 創業路上比翼飛——金得利公司胡先育、葉桂芬的創業人生

  創業智語:

  創業,靠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好。

  ——胡先育

  在歐美、中東等國外陶瓷市場上,說起中國的金得利陶瓷,總會贏來客商們讚許的目光和高高豎起的大拇指。而金得利係列日用陶瓷的生產者是位於廣西北流市民安鎮民安工業園區內的金得利瓷廠,一家於2003年建成投產的年輕的民營企業。

  金得利瓷廠何以成為陶瓷行業的一匹黑馬,在國外的市場上牢牢站穩腳跟,並占有一席之地?還是讓我們遁著追尋的目光,透過曆史的足跡,慢慢地講述本文的主人公胡先育、葉桂芬夫婦那富有浪漫色彩與充滿坎坷的創業曆程吧。

  在講述他們的故事前,我們先對人物作一個檔案式的交待:胡先育,男,退伍軍人,1954年出生,廣西北流市北流鎮鬆花村人;葉桂芬,1962年9月出生於北流鎮甘村。他們是一對夫婦,但他們更是創業路上的相互支持者。

  青澀年華創業夢

  創業,曾是多少人的夢想,尤其是在青蔥的歲月裏,風華正茂,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心裏總有著一個美好的憧憬。1980年農曆的二月初二,高中畢業剛兩年的農村姑娘葉桂芬,經人介紹與本鎮的退伍軍人、一村之隔的胡先育談起了戀愛。戀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兩人相約多次之後,心中都對對方產生了愛慕之情。結婚,對他們來說隻是時間的問題。

  已經26歲的胡先育,何嚐不渴望一份美滿的婚姻呢。可是,貧窮的家庭哪裏能給他們的婚姻帶來幸福的享受?多少次,看著心中美麗的戀人,胡先育心裏自問著,我拿什麽給我心愛的人?“許她一個幸福的承諾,不如我們開始幸福的創造吧。”是的,幸福的婚姻與生活,不是等來的,也不是父母親給的,她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因為有多年的從軍經曆,軍旅生涯的磨礪,使胡先育形成了敢於吃苦與敢想敢幹的性格。那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大地上吹皺了一池春水,睿智的胡先育看到了商機。

  在一次約會時,胡先育看了看葉桂芬,然後把目光移到一邊,心裏忐忑地說道:“我們在街上做點生意好嗎?”當時做生意的人並不多,胡先育原以為葉桂芬不會答應他。可他那裏知道,作為一個“有文化”的人,葉桂芬總覺得自己讀了十年的書,一肚子的文化沒地方用呢。況且,兩年的農村辛苦勞作,使她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已經厭煩了,在內心的深處,她是多麽想逃離這種生活啊。戀人的想法,正合了她的心思。

  “我們做什麽呢?”葉桂芬問道。做什麽胡先育早已經成竹在胸,他看著她,認真地說道:“我們就在北流的汽車站旁,開個飯店。”葉桂芬點了點頭,此時的她,不管做什麽,隻要能夠跳出農門,她都會舉雙手讚成。

  然而,胡先育的眉頭還是皺了起來。葉桂芬看著他,心裏不得其解,不是說做生意麽,她沒有反對,皺什麽眉呢?

  “我家裏窮,如果做生意,就得把我們準備結婚用的錢拿出來,若是賺不了錢,我們這婚……”胡先育吞吞吐吐地說著。

  葉桂芬明白了心上人的意思,快人快語的她打斷了胡先育的話:“要是賺不了錢,我也嫁你,隻要你能買得起一件嫁衣給我就行!”

  說幹就幹,胡先育向家裏要來了準備給他用作結婚的幾百塊錢,在北流汽車站對麵租下了鬆花村一隊的兩間泥磚瓦房。那是兩間有了些年紀的破爛房子,四麵漏風,屋頂上的瓦片破的破掉的掉,房子已經廢棄多時了。為了多省錢,胡先育沒有請人,而是和葉桂芬一起修繕這兩間房子。聽說他們要在這裏開飯店,信用社的一位幹部過來勸道:“這麽破爛的屋子,你們不要搞了,賺不了錢的。”

  他們那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兩人異口同聲堅定地說道:“隻要勤,不做假,服務好,就有客來,一定能夠賺得到錢。”

  經過一翻修繕,置回廚具碗筷,沒幾天,一間名叫“陽春飯店”的小飯店開業了。如今說起這間飯店,不少老北流人還記憶猶新。由於他們誠信經營,服務周到,價格低廉,那位幹部的“預言”沒有實現。他們經營了僅僅幾個月,就賺到了辦婚禮的錢。

  都說好事多磨,本來經過幾個月的經營,他們的飯店上了軌道,是可以好好幹的了。可那時還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從事個體經營還有一定的限製,胡先育和葉桂芬所開的陽春飯店,就是以生產隊的名義來開的,他們與生為隊簽訂的是三年的合同。到年底的時候,因為看見他們經營得紅紅火火,隊長找到他們,說這個飯店隊裏要合股經營。兩口子經過商量,認為合股的生意不好做,於是決定放棄經營,把飯店交給隊裏。

  1981年正月初四,胡先育和葉桂芬喜結連理,用他們開飯店賺來的錢,辦了一個體麵的婚禮。

  孵化拓出新天地

  一年之後,因為生產隊對飯店的經營不是很理想,且他們的合同還不到期,隊長便又找到他們,讓他們重新經營飯店。這樣,胡先育和葉桂芬在回家從事農業生產一年之後,又重操舊業。因為有近一年的飯店經營經驗,對這間小小的飯店,葉桂芬是打理得井井有條、遊刃有餘。為了拓展掙錢的門道,讓愛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有修理鍾表技藝的胡先育則背起簡單的行囊,遠赴雲南、貴州等地修理鍾表。這年的金秋十月,他們的愛情結晶呱呱墜地了,胡先育便打道回府,一邊照料妻子,一邊打理飯店。

  經過三四年的經營,到1984年的時候,他們的手上有了1.2萬元的積蓄,成為率先富裕起來的“萬元戶”。他們並不因此小富而安,而是積極尋找新的發展商機,在妻子葉桂芬經營飯店的同時,胡先育又出來“單幹”:販賣複合肥、黃豆、生豬等,每天到隆盛等鄉鎮擺攤。夫妻倆就這樣辛勤地忙著各自的生意,雖然辛苦與勞累,但從中他們也收獲了創業的喜悅。

  改革的春風在農村大地上勁吹著,種養業成為農民掙錢的主要門路,政府大力推廣種養業,這又是一個新的商機。胡先育和葉桂芬又商量開了,麵對新的商機,他們自然不能坐而旁觀。

  作為農民的子女,他們對養殖並不陌生,有意在養殖上創出一條新路。其時,家禽的養殖政府大力推廣一種名叫“櫻桃穀”的鴨子的養殖。櫻桃穀鴨是曾經源於中國的北京鴨種、經過英國人優化繁育後又從英國“殺回”中國的市場,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鴨。具有生長快、瘦肉率高、淨肉率高和飼料轉化率高,以及抗病力強等優點。英國的櫻桃穀農場早在1981年就向中國輸出了第一批鴨苗,但推廣養殖並未取得很大進展。直到1991年,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促成了中英兩國的一批貸款合作項目,櫻桃穀鴨就從那時起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養殖致富已經成為許多農民的夢想與行動,胡先育決定走一條少人走的養殖道路——養殖孵化一體化。

  經過一番周密的計劃,他們於1985年從北京空運了1000隻櫻桃穀種鴨回來。不巧的是,種鴨運回來時,正遇上天氣寒冷和下雨,由於不懂管護,一下子就凍死了幾十隻種鴨苗,看著幾塊錢一隻的“昂貴”的小鴨苗,夫妻倆心裏那個悲傷可想而知。看著躲在牆角瑟瑟縮縮的可愛的小鴨苗,葉桂芬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胡先育安慰道:“別怕,我們總會有辦法的。”善於思考的胡先育琢磨開了:這些鴨苗死去的原因,肯定與寒冷的天氣有關。於是,他一方麵去藥店買了些藥材回來,熬成湯一個一個小鴨灌喂;一方麵找來稻草,鋪墊在鴨舍裏,不讓小鴨子受冷。這兩招下來果然見效,鴨子不再死亡,而且茁壯地成長。

  很快,鴨子產蛋了。他們先是用孵化床來孵化鴨苗。由於櫻桃穀鴨比本地鴨具有明顯的養殖優勢和經濟效益,鴨苗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他們的養殖孵化事業也一天天地做大。特別是孵化房,更是一年換一個地方,每換一個地方又上一個檔次。先是使用孵化床孵化,第二年在城區的大風門租了幾間房子,購置孵化機進行機械孵化,次年又租用了縣農科所的孵化房進行孵化。他們人生的財富雪球,從孵化事業開始越滾越大,到了1989年,他們在北流城區汽車站對麵的黃金地段,以北流當時最高的地價,花12萬元買下了一塊地皮,建起了自己的房子,並由此將孵化事業進一步推進。

  承包企業勇挑戰

  胡先育、葉桂芬的創業道路,是一條不斷發現、不斷挑戰自我、不斷創新的路子。他們在孵化行業裏摸爬滾打了幾個春秋,也真應了天道酬勤這句老話,他們的人生因此迎來了一個華麗的轉變。然而,對於創業者來說,創業的步伐是永遠不會停止的,1993底,針對市場的變化和新的商機,他們又把創業的目光瞄準了新的目標。

  孵化場就在汽車站的對麵,每天他們都看到來來往往的旅客,那時北流的旅社也沒有幾間,民營的旅社還沒有出現。經過了解,他們發現旅社的客房住宿是挺緊張的。而他們就在車站的對麵,具有十分明顯的地利優勢。我們何不開一間旅社呢?這個念頭一躍了出來,就在他們的心間擴張著。

  財富曆來隻眷顧那些有商業頭腦、善於抓住商機的人。麵對這個新的商機,勇於挑戰的胡先育夫婦自然不會放過,他們果斷決策,把創業的重心放在旅館服務業上。

  1994年10月,北流汽車站對麵,一座大樓拔地而起,在周圍低矮的房子中,它顯得特別耀眼,隨著一陣劈劈啪啪的鞭炮聲響起,蓋在招牌上的綢布緩緩降落,“金得利旅社”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光彩奪目。經過10個月的建設,金得利旅社的開業,標誌著胡先育、葉桂芬的創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征程。

  旅館服務業對於胡先育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行業,但他們堅信,隻要用心去經營,即使沒有經驗,也能夠把這個行業做好。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他們堅持顧客第一,努力為顧客營造一個賓至如歸的環境,積極做好賓館的衛生和服務工作。夫婦倆既是老板,又是服務員,每天晚上,他們煮了一大鍋的開水,將客房裏換出的被褥進行清洗,並督促和檢查客房的衛生,讓入住的客戶住得舒適。由於他們用心經營,服務周到,旅社幾乎是天天客滿。

  旅社的經營業績越來越好,不甘於平淡的胡先育、葉桂芬又尋思著新的創業。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獲知南寧市賓陽縣有一家停產了多年的水泥廠,敢於挑戰的他們,又去將這家水泥廠承包了下來。

  水泥企業的生產對於胡先育、葉桂芬來說,是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的行業,但企業的管理之道卻是相通的,他們知道,一家企業的停產,源於很多的因素,而管理不善是首當其衝的。那個時候,建材行業還是比較有市場優勢。隻要抓好管理,調動起職工的積極性,一個外行人,也會把企業管理好,甚至能夠成為行家。古今中外,甚至在我們的身邊,讓一個企業起死回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有信心、也樂於做一次這樣的嚐試。就這樣,他們一邊經營著旅社,一邊經營著水泥廠,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水泥廠很快就走上了正軌,可以放手讓管理人員打理了,他們就時常往返於賓陽與北流之間,雖然辛苦,卻也收獲著創業帶來的快樂。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水泥廠三年的承包經營,對他們來說,是創業中的一次鍛煉,但更是他們人生中一次災難的伏筆。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多年之後,這裏的創業時光,為他們帶來了一次“牢獄之災”。

  回鄉投資創大業

  在胡先育在外承包水泥廠的時候,家鄉的經濟建設也日新月異,作為北流人,他也盼望著在家鄉的經濟發展中一展身手,既是開展一次新的創業,更是要回報於家鄉的哺育之情。北流的山水養育了他,如今自己創業有成,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助力、為家鄉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自是一個有責任的企業家義不容辭的職責。

  胡先育和葉桂芬關注著家鄉的發展與投資形勢,他們在尋找新的商機。

  商機對於有心者總是接踵而來,不久,他們看到了新的投資機會。在北流汽車總站附近市印刷廠的旁邊,政府有一塊地皮要出讓,此位置屬於市區的中心地段,是發展商業的好地方。胡先育和妻子商量後,以200萬元的價格將這塊地皮買下,他要在這裏建設一幢商業樓。不久,市領導也向他們推介了市裏新建設的民安工業園區,這是一個以陶瓷企業為主的省級工業園區,希望他能進入園區創業。

  到工業園區裏辦一間瓷廠,胡先育和葉桂芬對這個建議不敢輕易下決定。陶瓷企業投資大自不必說,陶瓷這個行業他們又是外行,他們能夠搞好嗎?經過一番思考,他們還是覺得這個建議有可行之處,在承包水泥廠之前,水泥生產他們不也是沒從事過嗎,但現在他們還不是把一個已經停產多年的企業搞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況且北流是個陶瓷之鄉,大大小小的陶瓷企業有幾十家,從業人員有幾萬人,可謂陶瓷人才濟濟,隻要把企業建設起來,陶瓷技術與管理方麵的人才根本不是問題。

  在家鄉投資,有新園區的優惠政策,有充足的人才資源,這是投資的天時地利人和。時不我待,機不再來,此時不投資還待何時?

  注意已定,他們又作出了創業曆程中的一個重要決定,集中資金在北流開展新一輪的投資創業。懷著新的創業夢想,2003年,他們位於城區的商業樓和民安工業園區占地100畝的金得利瓷廠先後開工建設。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對於這兩項投資極大的項目,胡先育還是信心滿滿的,他設想著要以最短的時間,把商業樓蓋起來營業;以最快的速度,將瓷廠建成投產。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胡先育夫婦將所有的積蓄投了進去,項目在全麵推進。而要建好這兩個項目,還有很大的一筆資金缺口。他們計劃向銀行借貸。當他們辦好所有的手續,向銀行準備借貸的時候,銀行職員告訴他們,他們來遲了一步,如果早一天來,錢可能已經到他們的帳上了。因為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銀行銀根緊縮,從今天起銀行借貸嚴格控製。這無異是一個晴天霹靂!

  項目建設急需要錢,而銀行又碰了壁,胡先育和葉桂芬隻得動用起所有的人脈資源,向親戚朋友籌借建設資金。

  向所有能借錢的親戚朋友借來了錢,而對於龐大的項目資金缺口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開弓沒有回頭箭,資金籌措再困難,他們也得想辦法解決。

  “那是創業過程中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說起那段往事,葉桂芬眼裏湧起了一絲悲傷,仿佛那段時光就在昨天一樣:“當時我們困難得差點連下鍋的米也沒有了。”在項目建設前,他們的日子過得那麽富足與滋潤,如今卻變成了連吃飯都成問題的窮光蛋。

  他們不甘於就這樣被擊敗。他們相信,上帝在關掉一扇門的時候,一定還會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

  突降冤獄礪意誌

  為了籌措到資金,胡先育、葉桂芬每天都要打幾十個電話,向親戚朋友借款。一天,他們打電話給他們婚姻介紹人的兒子小何,希望能從他那裏借到些許。小何在廣州開診所,對他們的困難表示同情,可診所的生意不怎麽好,也沒有錢可借。未了,小何還是向他指出了一條借錢的路子。原來村裏一家集體企業拍賣後,有很大的一筆款項,可以看看能否借貸部分以解燃眉之急。

  聽了這個消息,胡先育喜出望外,即找到有關人員,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沒容他把話說完,對方就以陶瓷企業不景氣為由,一口拒絕了他的借款要求。

  借款這件事情到此本該畫上一個句號。然不久,有群眾找到他,向他反映了某企業出讓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希望他能主持公道,為群眾討回利益。

  軍人出身的胡先育,骨子裏流淌著軍人的凜然正氣,拗不過這些群眾的一再請求,積極向上反映情況,想不到他的這一行為,觸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一天,幾名公安人員來到他們家裏,將胡先育帶走了。

  當兒媳婦將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在工地上的葉桂芬時,她還以為是因為一些借款沒能按時還上而被“請”去的呢。後來才知道,他是被控告在賓陽水泥廠有偷電的犯罪兼疑而被帶走的。

  對於水泥廠的經營,他們一向依規依法,葉桂芬說什麽也不相信,一向正直的丈夫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真是屋漏又逢連夜雨,在企業建設的緊要關頭,丈夫又遇上了“事兒”,更為可怕的是,因為胡先育的“出事”,一些借款人認為他們的投資必將竹籃打水一場空,有的借款人不再履行借款承諾;有的借了款的,變著法兒要回借款,廠裏新購進的五台球磨機,一個借款人怕不能按時收回借款,硬是拉走了兩台。好在葉桂芬是個堅強、優秀的女人,從小學一直到高中,她都是班幹部或班長;這些年來,她又一直打理著企業,見過的風浪不少。她暗暗地告訴自己,絕不能在這個時候倒下來。如果她倒下了,他們的事業也將倒下,丈夫的人生也將毀滅。因此,她一邊堅強地指揮著商業樓、瓷廠的建設,一邊為丈夫的冤屈呼號。

  經過賓陽縣政府、政法委領導的調查與過問,胡先育在被關押了40多天後,終於得以無罪釋放。後來他們從不同的側麵了解到,他的這次被陷害,與當地一些人想奪回水泥廠的經營權有關,也與他為群眾討說法有關。

  對此,胡先育顯得十分淡然,他不想再去追究這件事情,也不想再去說它。是的,積極的人生不會去糾結過去的對對錯錯,那沒有多大的意義,隻有往前走,才會感受到撲麵而來的陽光的溫暖。“我隻把它作為我創業中的一種磨煉。”他笑著說道:“這樣的人生災難我都挺過來了,我還有什麽事情做不好呢?”

  憑著這樣的意誌與毅力,憑著這樣的胸懷與包容,他們退出了賓陽縣的水泥廠的承包經營權,放下心中的那腔怨氣,一心撲在金得利瓷廠的建設中。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得到了信用社的幫助和一些好心人的支持,使他們順利地度過了資金的難關,企業的建設得以順利進行。

  2005年,金得利瓷廠點火投產了,標誌著他們的創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自主創新天酬勤

  2014年3月25日晚,我們在他們的別墅裏見到了胡先育和葉桂芬,他們熱情、好客、健談,但仍掩飾不住他們臉上的那絲疲憊。

  “今天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落座後不久,胡先育有些疲倦的臉上充盈著喜悅,將他們的幸福與我們分享:“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金得利瓷廠的煤改氣工程成功了。”

  那是瓷廠燒製產品由燃煤改天然氣項目,是瓷廠的一項重要環保改造工程,對於改善陶瓷生產中的廢氣排放和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幾個月來,胡先育一心撲在煤改氣工程上,說著說著,他脫下襪子,向我們展示了曆經整整300天,他為實現煤改氣所留下的印記——因為天天在車間裏走來走去,腳板上磨起了一個個硬繭子。

  說起瓷廠的創業,葉桂芬則按捺不住地誇起了丈夫:“他這個人逢事親力親為,也很聰明,親自做配方,也搞了不少技改新發明,真正是愛一行鑽一行出成果一行。”

  其實,這些都是現實給迫出來的。

  金得利瓷廠上馬後,他們高薪聘請了一位技術人員擔任化驗室主任,負責陶瓷產品的研製與開發,這個主任在陶瓷研製上確實有一套經驗,研製出來的產品質量好、色澤度新,深得客戶的喜愛。然而,他隻在企業裏工作了一年,就被另一家企業挖走了。

  人往高處走,胡先育不怨人家。從這件事中卻讓他更加明白,自己不掌握核心技術,總有一天是會被打垮的。於是,他一頭鑽進了實驗室,與技術人員一起研究產品的配方,經過不斷的學習,他已經掌握了陶瓷生產的全套工藝,並能夠自己獨立進行配方,所配方的產品與專業技術人員的比毫不遜色。

  陶瓷的黑煙治理,一直是行業中久攻不決的一個難題,為解決這個技術難關,2007金得利瓷廠啟動黑煙治理技改項目,胡先育泡在車間裏四個多月,與電工反反複複研究治理方案,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最後,他又提出多加一台抽風電機的方法,終於有效解決了瓷廠黑煙的排放問題,他的這套“吸濕除塵器”方案得到北流眾多瓷廠的推廣應用,加快了北流陶瓷企業黑煙治理的大提速,為北流這個陶瓷生產基地營造出一個天藍水綠的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廣東等地的陶瓷廠家也不斷派人過來參觀學習,推廣使用這一環保治理方案。這一技術的使用,全國有名,不僅治理了黑煙的排放,生產更環保,產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以前,每小時產量隻有十六七車,技改後達到二十四車,且產品的色澤更鮮亮。真是達到了環保、產量、質量的三贏。

  憑著過硬的技術與管理,以及關心職工的生活,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識,金得利瓷廠在投產的前兩個月不盈利外,從第三個月開始便走入了盈利的軌道,這在同行業中也是極少見的。金得利快速地發展著,2008年,又上馬了一條新的生產線,產量提高,產品升級,主要生產日用陶瓷的高端產品、精品。

  在生產經營中,胡先育主要負責生產,葉桂芬負責銷售。胡先育的生產搞得紅紅火火,葉桂芬的銷售也是頂呱呱的,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和銷售技巧,她很快就打開了國內重點城市和歐美、中東等地的市場,每年的訂單如雪片一般飛來,產品供不應求。到目前,金得利瓷廠有2條烤花窯、2條白胎生產線,生產工人上千人,年交納稅金最高時達500多萬元,在北流所有企業中排名前十位。

  經過不屈不撓的努力,胡先育和葉桂芬開拓了他們的陶瓷王國。

  熱心公益贏讚譽

  胡先育、葉桂芬兩人在創業過程中相互攙扶,相互支持、相互鼓勵,他們夫妻團結,家庭和睦,在家庭裏大家相互信任,子女也個個事業有成。創業成功了,他們也積極回報於社會,每年都拿出一定的善款從事公益事業,如從創業開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30多年間他們一直從未間斷,每年都要對家鄉人的老人進行慰問;對於修橋補路、建校、救災等等的善事,他們都會力所能及地給予支持,如出錢鋪好了本村到生產組的硬化路,為北流市第二中學、北流鎮初中、北流市初中等學校的建設和“美麗北流清潔工程”等慷慨解囊。近幾年來,他們對公益事業的捐款累計超過一百萬元。

  他們對社會的無私奉獻,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頌。胡先育先後當選為北流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葉桂芬當選為玉林市第二、三屆政協委員,北流市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北流市工商聯副主席等。這是對他們創業的成就與為社會所作的貢獻的一種見證,更是他們人生的一個榮耀。

  從一個小飯店起步,胡先育、葉桂芬的事業不斷壯大,如今,他們經營的公司有金得利公司、金首利公司,經營的項目有陶瓷生產、賓館、商場出租,其中商場出租有南寧、賓陽、北流等地。回顧過去的創業曆程,胡先育對於他們的成功歸結為一句話:“創業,靠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好。”在改革開放之初,他先人一步開起了小飯店;在推廣養殖業時,他高瞻遠矚搞起了孵化;在辦企業時,他抓住科技進步,率先研發新產品和率先運用新技術改造生產工藝……

  先人一步抓商機,成就了胡先育、葉桂芬的創業夢,希望從他們的創業故事中,正在或即將創業的人們,能夠從中得到有益的啟迪。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