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六章 “我以為”是怎樣來的——投射效應

  宋代著名學者蘇東坡雖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在他被皇帝再度貶謫瓜州時,聽說瓜州金山寺內有一法號為佛印的和尚名氣極大,蘇軾聽說後不服氣,就決定到山上找這個和尚比試一下。在金山寺裏,他從皇帝講到文武百官,從治理國家講到為人之道。和尚就一直靜靜地聽著,而蘇東坡見佛印一直沉默無語,從心裏有點瞧不起他。心裏想:大家都說他有本事,原來草包一個,來這裏是騙幾個香火錢的吧!話題慢慢地轉到佛事上,這時候佛印問道:“在先生眼裏老納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蘇東坡本就瞧不起他,隨口答道:“我看見你是一堆狗屎。”佛印微微一笑,默不應聲。蘇軾便問道:“在你眼裏我又是一個什麽人呢?”“我看你是一尊金佛。”佛印答道。回到家後,蘇東坡興高采烈地把這件事告訴妹妹蘇小妹,蘇小妹聽後笑得飯都噴出來了。蘇東坡忙問道:“小妹為何發笑?”“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麽,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麽。佛印大師把你羞死你了,你都不知道!”。蘇軾聽後恍然大悟,從此與佛印大師成了莫逆之交。這就是蘇東坡“挑戰”佛印大師的故事。

  其實,這個故事暗藏了心理學中的一個心理效應——投射效應。投射效應,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愛好或傾向等,常常認為別人理所當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心理學家羅斯做過這樣的實驗來驗證投射效應:在80名參加實驗的大學生中征求意見,問他們是否願意背著一塊大牌子在校園裏走動。結果48名大學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園內走動,並且認為大部分學生都會樂意背。而拒絕背牌子的學生則普遍認為,隻有少數學生願意背。可見,這些學生將自己的態度投射到其他學生身上。

  投射效應一般發生在兩種情況下:一是當別人各方麵的條件與自己相似時,如年齡、性別、學曆等,就會產生一種“一較高下”的衝動;二是當人們發現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征的時候,為了尋求心理平衡,就會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這些惡習或觀念。“五十步笑百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典型的案例。再比如,自己有撒謊的習慣,就認為別人一定也常常對自己撒謊;自己喜歡花錢購物,就認為別人也一定是一個奢侈的人。

  如何才能克服投射效應的消極作用呢?那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做到嚴於律己,客觀待人,盡量避免以自己的標準去判斷他人。對方是否真如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隻有嚐試了才會知道,不是嗎?

  §§第四篇 心理測量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看圖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5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6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7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