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戰火中興起的文化事業

  抗戰時期蘭州人口的驟增,還使文化事業呈現出繁榮景象。在此期間,一大批文化名人如茅盾、張仲實、蕭軍、塞克、吳渤、顧頡剛、叢德滋等相繼來蘭,從事抗日宣傳活動。

  在第十八集團軍駐甘辦事處和中共甘肅工委謝覺哉、彭加倫、伍修權領導和影響下,蘭州的抗日救亡團體相繼成立,如甘肅青年抗戰團、伊斯蘭學會、西北青年救亡讀書會、回民教育促進會、平涼學生聯合救國會、小學抗戰慰問團等。在“創辦刊物,改造輿論”的工作方針下,婦女慰勞會創辦的《婦女旬刊》、謝覺哉指導下創辦的《西北青年》,青年進步作家吳渤主編的《戰號》,顧頡剛創辦的通俗刊物《老百姓》,共產黨員叢德滋、於謙創辦的《民眾通訊》,蕭軍、塞克分別主編的《甘肅民國日報》副刊“西北文藝”和“劇運”等,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蘭州大地上。

  著名的文化人蕭克流亡寓居蘭州,《大公報》的記者範長江也來到蘭州,用他們的筆觸描寫報道了祖國的西北角。蘭州的話劇一度興盛,著名的有聯合劇團、平津流亡學生演劇隊、新安旅行團、王氏兄妹劇團等十多個劇團。當時上演的都是與抗戰有關的劇目,如《鬆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等等。

  音樂家任光地(1913—1975年),原籍山東聊城,他也是援蘭的文化人之一。他自幼酷愛美術音樂,1937年畢業於上海新華藝專。對鋼琴、小提琴有獨特愛好,造詣頗深。1938年,他來蘭州,除任蘭州高、中等學校音樂課外,還兼任機關、工廠音樂輔導教員,他組織的“七七口琴隊”及抗敵後援會合唱團,經常深入郵局、石油公司等單位表演,他創作的《光地歌集》《新青年歌集》多次在音樂演奏會上演唱,博得觀眾掌聲雷動,鼓舞了熱血沸騰的大後方人民的抗日激情。他演唱《嘉陵江上》時聲淚俱下,感動得台下聽眾泣不成聲。

  同樣,聶青田的事跡也是感人至深的。聶青田字曉村,化名石作明、聶貴典,中共黨員,1935年赴南京考入中央大學中文係學習。在“南大”,他才華橫溢,威信極高。在南京他目睹了日寇野蠻行徑,痛恨國民黨的腐敗無能。兩年後憤然棄學,到遙遠的蘭州從事抗日救亡活動。來蘭後,他即與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和甘肅工委取得了聯係。1937年8月,他首先聯絡在外地上學的50多名學生成立了省外留學生抗戰團,通過編印《熱血》周刊、上街演講、演劇等形式,向群眾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揭露日寇的侵略暴行,謳歌抗日英雄,同時發動募捐,號召青年不當亡國奴,踴躍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省外留學生抗戰團因之成為甘肅最早的抗日救亡組織之一。同年11月,他充分發揮話劇的宣傳威力,聯合青年抗戰團、婦女慰勞會等組織的話劇愛好者組成聯合劇團並擔任團長,女共產黨員邢華任副團長,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樊大畏、尚餡延、馬兆男、朱芳蘭等為骨幹,他們在“八辦”和甘肅工委謝覺哉、劉日修(劉南生)等領導同誌思想上、業務上、鬥爭方針策略上的幫助指導下,以文藝形式做了大量抗日宣傳工作。

  流亡來蘭的文藝家們用壯懷激烈的詩篇、立場鮮明的劇作表演啟發大後方人民的覺悟,來鼓舞大後方人民的抗戰鬥誌,極大地增強了民眾必勝的信心,大批青年走上了抗戰的前線。蘭州的人民也永遠懷念著鼓舞他們抗戰的文化戰士們。

  §§第四章 如歌的歲月——內地援蘭大寫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