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三節 從“救命水”到“致富水”的艱難抉擇

  說起秦王川,蘭州人不禁會眉飛色舞,自豪地說:“那可是咱們蘭州的糧倉呀!”可是,這是“引大入秦”以後的事。

  秦王川位於蘭州北部,包括永登的秦川、古山、西槽,皋蘭的西岔,景泰的正路等地區,總麵積2300多平方千米。秦王川是個山間盆地,北部和東北部為東祁連山的摺皺帶,東、西、南麵是黃土丘陵區,這裏地勢相對平坦,土地肥沃,但卻是一個異常幹旱的地方。這裏年平均降水量為276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900毫米。由於幹旱少雨,這裏以前是基本上不長莊稼的荒灘,卻生活著近30萬人口,可以說,這裏的生活環境遠遠超出了人類生存的極限。盡管這裏是張三發現沙田的地方,而且後來沙田地也占到耕地麵積的80%,但是,這裏仍然是甘肅省最幹旱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沙田地的確曾給秦王川帶來了無限生機,它對抗旱保收、提高產量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它的致命缺陷也很快表露出來。它壽命短、勞動強度大、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尤其它的惡性循環,更讓秦王川人苦不堪言。因此,秦王川人急切盼望著“苦死老子,富死兒子,窮死孫子”的悲劇不再重演,熱切地盼望著有朝一日能種上一勞永逸的水澆地。也許,這隻是秦王川人的一個美好的夢,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美好的夢竟然在公元20世紀末成為現實。

  據說秦王川名稱的來曆,與薛舉有關。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金城校尉薛舉乘機起兵,於大業十三年(617年)稱兵割據,自稱“西秦霸王”,建元“秦興”,定都蘭州(莊嚴寺為其故宮,今蘭州晚報社)。薛舉雄心勃勃,在很短的時間裏很快占有今甘肅臨夏、青海樂都、青海循化及隴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軍隊發展到十三萬人。大業十三年(618年)七月,薛舉在金城稱帝,後遷都天水,改稱“秦帝”,然後揮師東進,打敗秦王李世民,並聯手突厥攻取長安,然而,臨出兵時卻突然暴病身亡。

  相傳秦王川就是因為薛舉在這一帶駐軍屯墾而得名。有些老年人還記得秦王川的中心五道峴曾建有“秦王廟”,廟內有薛舉的塑像。這裏還傳說,每逢雨過天晴的時候,天空就會出現“秦王城”,並顯現出激烈的撕殺場麵。老輩人迷信地認為是薛舉在為自己鳴冤叫屈,發泄心中的怒火,據說他的突然暴病身亡,是中了秦王李世民的暗箭。傳說歸傳說,其實“秦王城”的出現,隻不過是在沙灘上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顯著折射時,把遠方的景物顯示在空氣中的一種“海市蜃樓”現象而已。

  就是這片充滿傳奇的土地,卻因為一個叫“引大入秦”的水利工程,從根本上改變了它的命運,從而將世人的目光重新聚焦在這裏。

  1987年,國務院批複了由省、市有關部門提出的“引大入秦”(從大通河天堂寺引水到秦王川)工程,並明確改變農業生產條件、改變貧苦麵貌、安置貧困山區移民為其三大目標。同年,該項目爭取到了世行貸款配額1.23億美元,該工程正式啟動。“引大入秦”工程作為國家和甘肅省及蘭州市的重點建設項目,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工程東一幹渠、總幹渠、東二幹渠先後於1993年、1994年、1995年建成通水,黑武分幹渠、電灌分幹渠分別於1998年、2000年建成通水。到了2002年,該工程的預建項目已經基本完成,共建成支渠、分支渠61條,總長766千米。

  與此同時,隨著大通河水源源不斷流入幹渴已久的秦王川,使這個昔日貧瘠沉寂的土地成為人們注目的對象。如今,麵對良田萬頃、綠樹成陰、瓜果飄香、鳥語花香的秦王川,人們已經很難想象二十多年前的秦王川幹旱而貧瘠的記憶。“引大入秦”後,灌區農業、生態基礎得到了很大改善。糧食平均畝產由通水前的60千克提高到350千克,人均占有糧食到達550千克,可以說,當初設想的解決灌區群眾溫飽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在移民安置上,也取得了成功,新移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基本實現了“一年搬遷,三年定居,五年解決溫飽”的目標。可以欣慰地說,當年國務院希望的“改變農業生產條件、改變貧苦麵貌、安置貧苦山區移民”三大目標已基本實現。

  “引大入秦”工程在改變秦王川生態麵貌的同時,也為秦王川整個社會注入了強大的新鮮血液。由於秦王川有了希望之水,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企業在這裏安家落戶,並形成了高新農業示範、農產品加工、畜牧禽養殖等農業產業鏈。隨著上川、秦川、中川等撤鄉建鎮,秦王川的小城鎮建設也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可以說,整個秦王川一片勃勃生機。

  然而,令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嘩嘩”流淌的“救命水”卻突然間用不了,成了秦王川多餘的“發愁水”。這究竟是為什麽?怎麽會出現這樣的尷尬事呢?原來,當年設計的“引大入秦”工程引水能力和國家核定的水資源配額為4.43億立方米/年,而秦王川實際用水1.1億立方米/年,僅占設計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引大入秦”是季節性的供水,主要服務對象是單一的農業灌溉,而其他行業和冬季則無水可用。這樣一來,勢必造成大量的富裕水用不了,而想用的水又配不出。其實,秦王川的灌區用水已基本飽和。灌區移民和新墾土地已基本結束,邊緣山區上水非常困難,也就是說,秦王川灌區的用水率已實現了最大化,再也沒有多少潛力可挖。

  難道讓國家投入巨資的工程就這樣白白地損耗掉嗎?怎樣才能讓這巨額投資的工程發揮自己應有的效益?這成了各級領導和秦王川引水人的一塊心病。

  2000年,“引大入秦”工程移交蘭州市負責建設和管理。

  2002年5月,蘭州市政府組織項目單位和灌區地方政府對“引大入秦”工程進行了係統的戰略性研究。

  2002年6月,蘭州市委對“引大入秦”工程進行供水結構調研。

  2003年3月,由省計委、省水利廳、省建設廳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對“引大入秦”工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

  2003年8月,國務院主要領導人批示:轉變用水思路,調整規劃,讓“引大入秦”工程發揮真正的效益。

  2003年9月,甘肅省政府召開“引大入秦”工程的專題會議,提出一定要把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建設得更好。

  2003年底,各級政府、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終於形成共識,決定“引大入秦”用水思路實現四個轉變:由季節性供水向長年供水轉變;由原來單一的農業用水向生態、小城鎮、城市用水轉變;由單一的農田灌溉向二、三產業供水轉變;供水效應由原來單純的農業效益向增加灌區綜合效益的轉變。

  消息傳出,秦王川人無不歡欣鼓舞,“引大入秦”終於完成了從“救命水”到“致富水”的艱難抉擇。對於惜水如油的秦王川人來說,“引大入秦”能引來“救命水”,他們已經非常知足了。如今,黨和政府又將“救命水”引向“致富水”,帶領他們走致富路,昂首闊步奔小康,這是何等激動人心的幸事!

  放眼秦王川,那綿延數百裏的水渠渡槽,如同飛舞的長龍,演繹著曆史的滄桑巨變;那奔流不息的大通河,記載了數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作為黃土高原上最深入人心的富民工程,如同恢弘激越的交響曲,早已銘刻在蘭州人民的心中,銘記在蘭州的農業史上。

  美哉,秦王川;幸哉,秦王川!如同你曾經輝煌的曆史一樣,“致富水”的滋潤,必將掀開你新的曆史一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