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章 漢朝興衰(1)

  漢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是繼秦朝而出現的強大的封建中央集權王朝。由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劉邦建立。包括前漢和後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為前漢,因建都長安通稱西漢;公元25~220年為後漢,因移都洛陽又稱東漢。西漢最強盛時其疆域東、南到大海,西抵巴爾喀什湖、蔥嶺,西南至雲南、廣西、壯達大漠。

  漢王朝建立後,全麵繼承了秦朝的政治製度,但在施政方麵則以秦朝滅亡為鑒,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形成了“文景之治”的穩定局麵。第五代皇帝漢武帝統治時,國力空前強大,達到西漢鼎盛時期。漢武帝在各方麵均有所建樹,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馳名中外的絲綢之道,促進了漢族與周邊民族的融合和漢朝與中亞各國政治、經濟和文化聯係。

  漢王朝統治時期是中國統一後的第一個鼎盛時期,當時的社會環境為文化的繁榮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西漢和東漢分別出現了兩位偉大的曆史學家司馬遷和班固,他們所著的《史記》和《漢書》成為二十四史的開端。漢代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同樣取得重要進展,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製造地動儀,對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作了重要貢獻。

  西漢後期,統治階級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加深,外戚王莽趁機奪取政權,建立新朝,實行托古改製,然而卻給社會經濟帶來極大破壞,加重了人民痛苦,引發了赤眉綠林農民大起義,推翻了王莽政權。曾參加農民起義的漢室宗親劉秀利用農民起義力量重建漢政權,定都洛陽,又使得社會經濟在戰爭的廢墟上重新得到恢複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東漢中期以後,豪強地主經濟發展,外戚宦官交替專權,以及連年對外用兵,國勢日益衰弱。東漢末期經曆了兩次“黨錮之禍”,使統治階級和社會矛盾更趨激化。公元184年,爆發全國性黃巾大起義,東漢王朝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及隨之而來的軍閥混戰中名存實亡。最終於公元220年被魏文帝曹丕滅亡。

  霸王烏江自刎

  “楚漢邊界”劃分後,漢王見霸王退兵,也想往西回到關中去養傷。張良、陳平建議說:“如今漢王已占了大半個天下,諸侯都已歸附咱們。霸王兵疲糧盡,是天要滅他,若不乘此機會把他消滅,等於放虎歸山,留下後患。”漢王采納了建議,撕毀和約,派兵追趕楚霸王,並且通知韓信、英布、彭越,叫他們配合作戰,答應勝利之後,把臨淄、淮南、大梁等幾大塊地盤分封給他們。

  公元前202年歲末,漢王劉邦和韓信、英布、彭越等會師追擊項羽,韓信布置十麵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ɡāi)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項羽的人馬少,糧食也快完了。他想帶領一支人馬衝殺出去。但是漢軍和諸侯的人馬把楚軍包圍得重重疊疊。

  項羽沒法突圍,隻好仍回到垓下大營,吩咐將士小心防守,準備瞅個機會再出戰。

  這天夜裏,項羽進了營帳,愁眉不展。他身邊有個寵愛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見他悶悶不樂,陪伴他喝酒解悶。到了定更的時候,隻聽得一陣陣西風吹得呼呼直響,風聲裏還夾著唱歌的聲音。項羽仔細一聽,歌聲是由漢營裏傳出來的,唱的都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很多。

  項羽聽到四麵到處是楚歌聲,不覺愣住了。他失神似地說:“完了!難道劉邦已經打下西楚了嗎?怎麽漢營裏有這麽多的楚人呢。”項羽再也忍不住了,隨口唱起一曲悲涼的歌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音zhuī)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一連唱了幾遍,虞姬也跟著唱起來。霸王唱著唱著,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旁邊的侍從也都傷心得抬不起頭。為了讓霸王率眾順利突圍,虞姬趁霸王一轉身之際,突然拔劍自刎,香消魂散。成語“四麵楚歌”、“霸王別姬”之詞,就來自這段故事。

  當夜,項羽跨上烏騅馬,帶了八百個子弟兵衝過漢營,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漢軍才發現項羽已經突圍,連忙派了五千騎兵緊緊追趕。項羽一路奔跑,趕到他渡過淮河,跟著他的隻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兒。

  項羽來到一個三岔路口,瞧見一個莊稼人,就問他哪條道兒可以到彭城。那個莊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願給他指路,哄騙他說:“往左邊走。”

  項羽和一百多個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對頭,跑到後來,隻見前麵是一片沼澤地帶,連道兒都沒有了。項羽這才知道是受了騙,趕快拉轉馬頭,再繞出這個沼澤地,漢兵已經追上了。

  項羽又往東南跑,一路上,隨從的兵士死的死,傷的傷。到了東城(今安徽定遠縣東南),再點了點人數,隻有二十八個騎兵。但是漢軍的幾千名追兵卻密密麻麻地圍了上來。

  項羽料想沒法脫身,但是他仍舊不肯服輸,對跟隨他的兵士們說:“我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曆過七十多次戰鬥,從來沒打過一次敗仗,才當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這裏被圍,這是天叫我滅亡,並不是我打不過他們啊!”

  他把僅有的二十八人分為四隊,對他們說:“看我先斬他們一員大將,你們可以分四路跑開去,大家在東山下集合。”說著,他猛喝一聲,向漢軍衝過去。漢兵抵擋不住,紛紛散開,當場被項羽殺死了一名漢將。

  項羽到了東山下,那四隊人馬也到齊了。項羽又把他們分成三隊,分三處把守。漢軍也分兵三路,把楚軍圍住。項羽來往衝殺,又殺了漢軍一名都尉和幾百名兵士。最後,他又把三處人馬會合在一起,點了一下人數,28名騎兵隻損失了兩名。

  項羽帶著26個人殺出漢兵的包圍,一直往南跑去,到了烏江(在今安徽和縣東北)。恰巧烏江的亭長有一條小船停在岸邊。

  亭長勸項羽馬上渡江,說:“江東雖然小,可還有一千多裏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過了江,還可以在那邊稱王。”

  項羽苦笑了一下說:“我在會稽郡起兵後,帶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們沒有一個能回去,隻有我一個人回到江東。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還有什麽臉再見他們呢。”

  他把烏騅馬送給了亭長,也叫兵士們都跳下馬。他和26個兵士都拿著短刀,跟追上來的漢兵肉搏起來。他們殺了幾百名漢兵,楚兵也一個個倒下。

  楚霸王一人殺死了漢軍幾百人後,自己也受傷十多處。霸王抹去糊住雙眼的血液,突然看見漢軍中的司馬將軍呂馬童。他喊道:“這不是我的老鄉呂馬童嗎?”呂馬童不敢正視項羽,隻用手指著項羽對漢將王翳說:“這位就是霸王。”項羽見狀仰天長笑,說:“我知道漢王用千金和萬戶侯的封賞來購我的頭,今天我就送個人情給我的故人吧!”說完將寶劍往頸中一揮,一代雄主就此消亡。項羽死時年僅31歲。

  楚霸王項羽一死,劉邦得了天下,正式稱帝,建立漢朝,史稱漢高祖。

  漢高祖殺馬立誓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由楚王韓信牽頭,群臣共同上書,推尊劉邦稱帝。劉邦看了諸侯王的上書,心裏美滋滋的,表麵上卻故意推辭,內外臣僚再三懇請,他才答應。劉邦於二月正式做了皇帝,後世稱他為漢高祖。起初在洛陽建都,後來又遷都長安,這就是曆史上的漢朝。

  楚漢戰爭初期,一些諸侯王被劉邦所滅,但由於楚強漢弱,形勢於劉邦不利。劉邦為爭取諸侯的支持,先後封了張耳為趙王、英布為淮南王、吳芮為長沙王、荼為燕王。與此同時,對部下直接帶兵的大將,也采用封王的辦法,加以拉攏。先封韓信為齊王,後又改封為楚王,封彭越為梁王,封韓國貴族信為韓王。這樣,在楚漢戰爭過程中,劉邦先後封了7個異姓王。在當時,這一措施確實起到了籠絡部下,爭取支持,分化敵方,孤立項羽,最後打敗項羽的積極作用。

  漢高祖封這些異姓功臣為王,原是一種不得已的辦法。他深知這些異姓王能征慣戰,有才幹,有實力,他稱帝後,生怕他們的勢力強大起來,會奪取他劉氏的江山。所以便尋找各種借口,一個一個地來消滅這些異姓王。

  首先,他借口燕王荼謀反,親自帶兵征討,俘虜了荼,改封與自己同一年出生的同鄉、同學又是好友的盧綰做燕王。

  第二年,漢高祖聽說楚王韓信收留了項羽的大將鍾離昧,懷疑韓信有意謀反。有心去征討韓信,又怕自己不是韓信的對手。於是便采用了陳平的計謀,假裝要去遊玩楚國的名勝雲夢澤,帶著自己親信的部隊來到韓信的封地,準備伺機行事。

  韓信覺察到劉邦這次來者不善。起兵反叛吧,覺得自己有功無罪,劉邦不會那麽不講情義;真的去拜謁劉邦,又怕掉進圈套,被他暗算。正當韓信猶豫不決的時候,有人為他出謀劃策說:“漢高祖是為鍾離昧而來,你殺掉鍾離昧,提著他的腦袋去朝見高祖,高祖必定喜歡,你就會平安無事了。”

  韓信找鍾離昧商量此事,鍾離昧大罵韓信道:“你這人太不夠朋友了。劉邦不敢派兵進攻你,就是因為有我在這裏。如果我今天死了,明天你必定滅亡。”說完,他就拔劍自殺了。韓信真的拿了鍾離昧的頭去拜見漢高祖。漢高祖當場叫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裝進囚車帶回洛陽。後來漢高祖考慮到韓信功勞很大,威望很高,謀反的事又沒有確鑿的證據,殺了他會有人不服,就釋放了他,把他降為淮陰侯。

  後來,呂後采用了蕭何的計謀,把韓信騙到未央宮殺害了,並誅滅了韓信的三族。所以,後人這樣評價“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在韓信被殺後,劉邦以彭越謀反為借口,把他逮捕,廢為庶人,流放蜀地。彭越在半路上遇到呂後,哭訴無罪。呂後答應為彭越說情,便把他帶回洛陽。見了劉邦,呂後卻說,放了彭越是放虎歸山,不如殺了他,以絕後患。劉邦聽了呂後的話,殺了彭越,並把他剁成肉醬遍賜諸王侯。

  淮南王英布,得知韓信被殺,就驚恐不安,又見到彭越的肉醬,更覺得大禍就要臨頭,便於公元前195年,聚集了兵馬,發動了武裝反叛。劉邦率兵征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了叛亂,殺了英布。在戰爭中漢高祖被飛箭射傷,從此一病不起。

  就在劉邦征討英布那一年,燕王盧綰曾經與陳希有過秘密勾結的事暴露了。劉邦派樊噲、周勃率兵征討。盧綰隻帶了幾千人逃入匈奴。趙王張耳死於公元前202年,由其兒子張敖嗣繼任為王,並娶了劉邦的女兒為妻,後因趙明貫高謀反,受到牽連,被貶為宣平侯。

  異姓諸侯中就隻剩下長沙王吳芮了。他的封地內隻有2.5萬戶,地少力弱,與漢中央集權的矛盾尚不尖銳。長沙王一直傳位五世,到漢文帝時,才因沒有子孫可傳,被除國。

  劉邦先後用了7年時間,削平了主要的異姓王國,解除了漢初分裂割據勢力的禍患,鞏固了西漢的統一。

  漢高祖劉邦在征討英布的戰爭中受傷以後,便經常胸痛難忍。到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春天,病情越來越重,他知道自己不行了。一天,就帶領文武大臣到太廟裏去宣誓。叫手下人牽來一匹白馬,親自主持了殺馬儀式。

  劉邦端起一杯冒著熱氣的馬血酒,當著祖宗的靈位,帶領大家起誓說:“從今以後,凡不是姓劉的人,一概不許封王;沒有功勞的人,一概不許封侯。誰違反這個誓約,天下人就共同討伐他。”起誓完畢,漢高祖把馬血酒灑半杯在地上,剩餘的半杯一口氣喝下去。在場的人都照著他的樣子,每人喝了馬血酒,發誓一定永遠遵守此約。

  漢高祖殺馬宣誓,是怕異姓王造反,搶他的劉氏天下。可是他萬萬沒有料到,後來造反篡權的,並不都是那些封王封侯的異姓功臣,而是他的妻子呂後和呂氏子弟。

  白登被圍

  自從在秦始皇統治時期打敗匈奴以後,北方平靜了十幾年。到秦滅亡之後,中原發生了楚漢相爭,匈奴就乘機一步一步向南打過來。

  漢高祖的時候,匈奴的冒頓單於帶領了四十萬人馬包圍了韓王信的封地馬邑(今山西朔縣)。韓王信抵擋不住匈奴的強大功勢,向冒頓求和。漢高祖得到這個消息,派使者責備韓王信。韓王信害怕漢高祖辦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頓占領了馬邑,又繼續向南進攻,圍住晉陽。漢高祖親率漢軍趕到晉陽,和匈奴對敵。

  公元前200年冬天,天空下著大雪,氣候特別冷。中原的兵士沒碰到過這樣冷的天氣,凍傷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凍得掉下了手指。但是,漢朝的軍隊和匈奴兵一接觸,匈奴兵就敗走。一連打贏了幾陣。後來,聽說冒頓單於逃到代穀(今山西代縣西北)。

  漢高祖進了晉陽,派出兵士去偵察,回來的人都說冒頓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殘兵,連他們的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勢打過去,準能打勝仗。漢高祖還怕這些兵士的偵察不可靠,又派劉敬到匈奴營地去刺探。

  劉敬回來說:“我們看到的匈奴人馬的確都是些老弱殘兵,但我認為冒頓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來,陛下千萬不能上這個當。”

  漢高祖大怒,說:“你膽敢胡說八道,想阻攔我進軍。”說著,就把劉敬關押起來。

  漢高祖率領一隊人馬剛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突然四周湧出無數匈奴兵來,個個人強馬壯,原來的老弱殘兵全不見了。漢高祖拚命殺出一條血路,退到平城東麵的白登山。

  冒頓單於派出四十萬精兵,把漢高祖圍困在白登山。周圍的漢軍沒法救援,漢高祖的一部分人馬在白登,整整被圍了七天,沒法脫身。

  陳平派了一個使者帶著黃金、珠寶去見冒頓的瘀氏(音yān-zhī,就是匈奴的王後),請她在單於麵前說些好話。瘀氏一見這麽多的禮物,心裏挺高興。

  當天晚上,瘀氏對冒頓說:“我們占領了漢朝地方,沒法長期住下來,再說,漢朝皇帝也有人會救他。咱們不如早點撤兵回去吧!”冒頓聽了瘀氏的話,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將包圍網撤開一角,放漢兵出去。

  第二天清早,天正下著濃霧,漢高祖悄悄地撤離了白登。陳平還不放心,叫弓箭手朝著左右兩旁拉滿了弓,保護漢高祖下山。漢高祖提心吊膽走出了匈奴的包圍圈,快馬加鞭,一口氣逃到廣武。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劉敬放出來,說:“我沒聽你的話,以致在白登被匈奴圍了起來,險些不能和你見麵了。”

  漢高祖逃出了虎口,自己知道沒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隻好回到長安。以後,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很讓漢高祖擔憂國家的安危。他問劉敬該怎麽辦?劉敬說:“最好采用‘和親’的辦法,兩方講和,結為親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過日子。”

  漢高祖同意劉敬的意見,派劉敬到匈奴去說親,冒頓同意了。漢高祖挑了一個宮女所生的女兒,稱作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同時,又送去許多特產及糧食。冒頓就把她立為閼氏。

  從那時候起,漢朝開始采取“和親”的政策,跟匈奴的關係暫時緩和了起來。

  呂後執政

  漢高祖劉邦殺馬立誓以後,這病一天比一天重,呂後找了一位當時很有名氣的醫生來給他治病。漢高祖卻不想讓醫生治,他認為自己已經不行了。他趕緊忙著安排後事。呂後早有野心,現在見高祖就要命歸西天,趕緊問:“陛下百年之後,如果丞相蕭何也死了,誰能接替他?”劉邦想了想說:“曹參可以。”呂後又接著問:“曹參以後呢?”劉邦說:“王陵能接替,不過他這個人忠厚正直卻有些愚笨,可以讓陳平來協助他。陳平很有智謀,但他不能夠獨當一麵。周勃他辦事穩重,為人厚道,將來安定劉家天下的必定是他,可以讓他做太尉。”不久,劉邦去世了。

  劉邦一死,呂後就開始四處活動起來,她偷偷地和自己的親信審食其商量要殺害功臣。有人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立即跑去告訴大將酈商。酈商對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已經死去4天了,你們卻打算殺害功臣,這不是給天下製造危險嗎?陳平和灌嬰帶著10萬兵馬駐守在滎陽,樊噲和周勃率領20萬兵馬在平定燕代,如果他們聽說皇帝已經去世,朝廷又想殺害他們,那他們聯合起來造反不就壞事了嗎?”審食其把這話轉告呂後,呂後也覺得不能輕舉妄動,就把太子劉盈立為皇帝,這就是漢惠帝。

  漢惠帝剛滿17歲,天生軟弱無能,身體又不太好,這樣呂後就掌握了朝中的大權。呂後本是個心腸狠毒的人。她曾經用毒計幫劉邦殺了韓信,剁了彭越,對劉邦清除異姓王起了很大作用。一旦掌了朝中的大權,她就開始對劉姓的子孫下了毒手。

  呂後平常最恨的,就是深受高祖寵愛的戚姬,她讓人剃光戚姬的頭發,用鐵鏈鎖住她的雙腳,關在一間潮濕陰暗破爛的屋子裏,讓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數量的米,就不給飯吃。接著,呂後又把戚姬的兒子越王如意從封地上召到京城裏來,準備殺害他。漢惠帝聽說母親呂後把如意召來,就知道呂後想要對如意下毒手,他趕緊派人把如意接到皇宮裏,吃飯睡覺都跟他呆在一起。兩人從小呆在一起玩耍,惠帝對這個弟弟非常疼愛,所以就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護他。呂後好幾個月都沒有機會對如意下手,氣得咬牙切齒。這一天,漢惠帝清早起來出去打獵,如意由於睡懶覺,沒起來跟著去。呂後終於找到了可乘之機,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給害死了。

  漢惠帝打獵回來一看,如意口中、鼻子全部流血,變成了一具直挺挺的僵屍。惠帝抱著這位弟弟的屍體大哭了一場,隻好讓人給埋掉了。如意死後,呂後又讓人砍掉戚夫人的手腳,挖掉眼珠,弄聾耳朵,又灌了啞藥,把她叫做“人(音zhì)”,放在廁所裏麵。過了幾天,呂後又叫漢惠帝來看“人”,惠帝認出這個沒了手腳、又瞎又聾又啞的“人”是戚夫人,他悲傷得大哭了一場,病了一年多。他在病中對呂後說:“把人折磨成這個樣子,這哪裏是人的行為?我做為您的兒子,沒有臉再治理這個國家了。”從此,他天天喝酒作樂,也不再管理國家大事,到他即位的第7年8月就在憂傷裏死去了。

  漢惠帝的張皇後一直沒有生兒子,呂後讓人從宮中抱來一個美人生的嬰兒,並把那個美人給殺了。這個嬰兒當了皇帝,曆史上稱為少帝。

  呂後奪了朝中大權以後,想封呂家的人為王,但她又怕大臣們反對,於是就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見,王陵是個直心腸,他當時就表示反對,對呂後說:“不行!高祖在世的時候,曾經殺白馬訂盟約,誰不遵守這個盟約,天下人共同討伐他!如今您要封呂家的人為王,這是違背盟約的,我不能同意!”呂後聽了這話,臉上立即掛了一層霜,冷冷地看著王陵。陳平和周勃見她神色有變,兩個偷偷地交換一下眼色,互相微微點頭,齊聲說道:“高祖皇帝平定天下,曾封子弟為王,今太後掌管朝政,分封呂氏子弟又有什麽不可呢?”呂後聽了這番話後,立即轉怒為喜。

  不久,呂後就免掉了王陵右丞相的職務,叫他去做少帝的老師。王陵很生氣,說自己有病,告假回故鄉去了。呂後立即把左丞相陳平升為右丞相,把自己的親信審食其提升為左丞相。

  接著,呂後又向大臣們放出口風,極力地鼓吹自己的侄子呂台如何如何能幹,大臣們順從了呂後的意見,為呂台請封,呂後就把呂台封為呂王,把濟南郡作為他的封國。不久,呂台死了,他的兒子呂嘉繼為呂王。後來,呂後又封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呂台的兒子呂通為燕王,還封了6個呂家的人做列侯。

  就這樣,由於呂太後的專權,呂氏子侄一個個被破格提拔,呂後恐怕劉呂兩姓互相爭鬥,就想出了一條親上加親的政策。她把呂祿的女兒嫁給齊王劉肥的二兒子朱虛侯劉章,又讓趙王劉友、梁王劉恢娶了呂氏為妻,以為這樣可以使劉呂兩姓相處無事。結果,劉友的妻子到長安告密,說劉友造反,呂後立即把劉友抓住,活活地折磨死了。梁王劉恢也很快就自殺了。

  少帝漸漸地長大了,懂了一點兒人情事故。他聽說張皇後不是他的母親,呂後不是他的祖母,他自己的親生母親已經被害死了,就憤憤不平地說:“太後怎麽殺了我的母親?我現在還小,將來長大了,一定要替我母親報仇!”這話很快就傳到呂後的耳朵裏,於是,她就把少帝偷偷殺害了。又找了一個名叫劉弘的小孩子來做皇帝,也稱少帝。這劉弘連個年號都沒有,他不過是呂後手中的玩具,朝中大權完全由呂後執掌。到這時候,呂太後和她的侄子侄孫們,已經把劉姓的天下給篡奪去了。呂後的篡權,不僅誤國害民,也為呂氏家族惹來了災禍。

  周勃安劉

  呂後執政以來,大權牢牢地掌握在呂氏集團手中。多年勾心鬥角的朝廷紛爭,讓呂後的身體愈來愈虛弱,她已無力操勞更多的事情了。

  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三月,呂後為了求福去災,要到長安城外齋戒沐浴,那時候把這種事叫作祓祭。

  祓祭這天,從未央宮到長安城外渭水南岸20多裏的路上,全部由呂產指揮禁衛皇宮的南軍警戒,長安四郊則由呂祿指揮北軍禁衛,呂後身邊由呂更始調宮中衛士護駕。一時間,戈矛斧鉞,金光耀眼。路上不僅斷了行人,連鳥獸也躲得遠遠的。

  呂後身穿紅色寬大的祭服,登上事先築好的祭壇,焚香跪拜,然後步行到渭水邊,蹲下用手沾了沾水,往臉上抹了抹,就算是沐浴了。隨行人在呂後沐浴之後,也都依次到渭水邊,學著呂後的樣子沐浴,差不多用了一個小時才算禮成。

  這樣的迷信活動,當然不會為呂後求福去災。她在回宮的路上,就覺得十分疲倦,昏昏欲睡。從此便臥病不起。到了夏末秋初,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自感不久於人世。於是她便發出詔令,封呂產為相國,呂平為未央宮衛尉,呂更始為長樂宮衛尉,又封趙王呂祿為上將軍,呂種為中將。她又告誡呂產、呂祿說:“你們千萬要抓住兵權,守住皇宮。你們不必為我送喪,以防被人暗算。”

  呂後一死,呂產在內護喪,呂祿在外巡防,防備得非常嚴密,到出葬那天,兩人遵照遺囑誰也沒去送葬,帶著南北兩軍,護衛宮廷。準備劫持少帝,發起叛亂,篡奪劉氏江山。陳平、周勃等人,想要乘此機會除滅諸呂,怎奈防備森嚴,無處下手,隻好耐心等待時機。

  齊王劉肥的兒子朱虛侯劉章,是呂祿的門媚,他從妻子那裏,打聽到呂氏要篡奪劉氏天下的陰謀。呂後一死,他趕快派密使去告訴自己的哥哥齊哀王劉襄,讓他帶兵從外邊進攻,自己在京都作內應。齊哀王劉襄一邊出兵,一邊寫信給諸侯王,控訴呂後一家的篡權罪行,提議聯兵討伐諸呂。

  呂產等人聽說齊哀王出兵打來,便派大將軍灌嬰帶兵阻擊。灌嬰暗想呂家控製住了關中地區,想要篡奪劉家的天下,我如果去打齊王,這不是違背高祖殺馬宣誓的行為嗎?於是他把兵帶到滎陽,便屯兵不動,並同齊王訂了一同除掉諸呂的密約。

  周勃去和丞相陳平商量除掉諸呂的辦法。他們知道曲周侯酈商的兒子酈寄和呂祿是好朋友,便把在家養病的酈商軟禁起來,叫酈寄去勸說呂祿交出兵權,呂產交出相印,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並告訴他們隻有這樣,大家才能過太平日子。

  呂祿相信了酈寄的話,害怕遭到齊王和灌嬰聯軍的進攻,打算把兵權交給周勃。他找呂產和呂家其他人商量此事,有的說這樣做有利,有說這樣做不利,爭執不下,一時難以決定下來。

  周勃一方麵從襄平侯紀通那裏弄到了進入北軍的符節(相當於通行證),一方麵叫酈寄去警告呂祿,叫他交出兵權。呂祿被迫交出大印,到自己封地去了。周勃拿了節符和大印,進入北軍,立即下命令:“現在呂家要篡奪劉家的天下,你們願意跟著呂家的,脫下右臂的袖子;願意幫助劉家的,脫下左臂的袖子!”將士們本來就不滿呂家篡權的行為,現在聽了周勃的命令,都脫掉了左臂的袖子。這樣,北軍就全部被周勃掌握了。

  這時,呂產還把持著南軍的大權不肯撒手。周勃命令劉章守住軍門,又命令守衛皇宮的武官,不許相國呂產進入宮門。呂產還不知道呂祿已經交出了兵權,冒冒失失地想衝進未央宮,劫持皇帝,發動叛變。怎奈皇宮守衛不讓他進去,他隻好在皇宮的庭院裏徘徊,焦急地思考著該如何行動。

  周勃命令劉章:“迅速進宮保衛皇帝,逮捕呂產!”傍晚時分,劉章率領一千精兵來到未央宮,向呂產發動攻擊。在未央宮正殿大門外的廣場上展開了混戰。呂產搶先控製了幾處有利地勢,以弓箭向劉章等猛射,劉章遵照周勃的安排,采取分割包圍的辦法,很快地便將呂產的軍隊消滅。呂產匆匆忙忙地逃到郎中府的廁所裏躲藏,結果還是被搜出來殺了。

  第二天,周勃同其他將軍、大臣們商量之後,派軍隊到呂祿的封地上逮捕了呂祿,把他也殺了。接著,又到各地去搜捕呂氏一族的人,不論男女老少,殺了個一幹二淨。這樣,漢朝廷的大權又回到劉氏集團手中,經過大臣們的商討,迎立了代王劉恒為帝,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漢文帝。

  呂氏篡權的陰謀全部破產了。周勃沒有辜負漢高祖的期望,在消滅諸呂叛亂,安定劉氏天下的鬥爭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後人把這一曆史事件,叫“周勃安劉”。

  漢文帝體恤民眾

  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8歲的時候,被封為代王,24歲做了皇帝。他的母親是漢高祖的妃子薄姬。薄姬因為害怕呂後,長期和兒子住在封地,不管朝中的事情,他們母子倆沒有引起呂後的重視,所以,沒有受到呂氏的陷害。

  劉恒正式稱帝以後,看到老百姓因為受戰爭殘害都很窮,政府收不上來捐稅。他想到首先要恢複農業生產。春耕開始的時候,他親自帶領文武百官到首都郊外去耕地、下種。他還叫皇後、皇妃在皇宮的園地裏種桑養蠶,為廣大農民做出榜樣。

  漢文帝知道老年人生產經驗比較豐富,應當鼓勵人們敬老扶幼。於是,他便下了一道命令:政府要關心無兒無女的老年人,關心沒有父母的孤兒。政府借錢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還從政府的倉庫裏撥出一部分麻布和絲綿,發給他們做衣服。漢文帝實行的各項政策中,最受人歡迎的是減輕刑罰。他首先廢除了一人犯法父母妻子同罪的法律,後來又規定了罰錢贖罪的法律,並且還廢除了肉刑。

  說起廢除肉刑,那是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的事,當時,一位著名的醫生,齊國太倉縣的縣令淳於意,因治病死了人,犯了法,被判處肉刑。那時候的肉刑有三種:在臉上刺字,割掉鼻子,砍去一隻腳。因為淳於意是縣令,是現任官吏,要到首都長安,由朝廷的司法機關來執行肉刑。

  淳於意的小女兒緹縈跟隨父親去長安。緹縈到了長安,便托人寫了一封奏章,到宮門口遞給了守門人。漢文帝接到奏章,倒很重視。那奏章上寫著:“我叫緹縈,是太倉縣令淳於意的小女兒。我父親為官清廉,齊地人都稱他是清官。他犯罪,受到刑罰是應該的。可是,肉刑是一種可怕的刑罰,刺了字,就終生難以抹掉;割掉鼻子,就不能再安上;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情願給官府當奴婢,替父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看了信,覺得小姑娘說得也很有道理,便召集製訂法律的官員,要他們用別的刑罰來代替肉刑,後來就改為以打板子來代替肉刑。

  有一天,漢文帝出行。浩浩蕩蕩的車駕隊伍剛走到中渭橋,還沒出長安城,忽然從橋下躥出一個人來,這人一見是皇帝的車駕,嚇得暈頭轉向,不但不知躲避,反而向皇帝的乘輿跑去,差一點撞到駕轅的馬身上。這馬嚇得長嘶一聲,撒開四蹄奔跑起來。這一下,車錯了轍,人喊馬叫,中渭橋上亂作一團。費了好大勁,衛士們才治服了那受驚的轅馬。漢文帝又驚又氣,命令衛隊將領將驚駕的人迅速逮捕,交廷尉去治罪。

  廷尉張釋之經認真審理,便到皇宮向漢文帝奏報。漢文帝見了張釋之,便急切地問:“那個人審得怎麽樣?”張釋之不緊不慢地奏道:“臣已經審過了,那人是一時恐慌,犯了驚動皇上車駕的罪,按照條律,應處以罰金四兩。”漢文帝一聽,氣得大聲說:“這個人使我的馬受了驚,幸虧這馬性子柔和。否則,我不死也得受傷。你這個廷尉卻隻處他罰金四兩。”

  張釋之連忙磕頭,連聲說:“聖上息怒,聖上息怒,臣以為,法律是天下通用的,百姓共守的。處以四兩罰金是法律規定的。如果當時您讓人把他當場殺了,也就殺了。現在交給廷尉處理,就應按法處理。陛下聖明,請您體察是不是這麽個道理?”漢文帝思忖半天,點頭說:“看來你是對的。”

  公元前158年,匈奴起兵,侵犯上郡和雲中一帶。漢文帝連忙派將領率兵馬去抵抗;另外,又派了三位將軍帶兵保衛長安。將軍劉禮駐紮在灞上,徐厲駐紮在棘門,周亞夫駐紮在細柳。

  有一天,漢文帝親自到這些地方去慰勞軍隊,也順便視察一下。他先到灞上,劉禮和他部下將領一聽皇帝駕到,都紛紛騎著馬出營迎接。護送漢文帝的車駕闖進軍營,毫無阻攔。接著,他又到了棘門,也同樣受到了隆重的歡送。

  漢文帝慰問的第三站是細柳軍。衛士們來到細柳營軍門,見守門的將士們披盔帶甲,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大敵當前的樣子。衛隊的將領對守門的都尉威嚴地吆喝道:“皇上就要駕到,趕快開門迎接!”

  都尉目不側視,朗聲答道:“將軍有令,軍中隻聽將令,不受天子詔。”衛隊的官員正要同都尉爭執,文帝的車駕已經到了。沒想到守營的都尉照樣攔住。漢文帝隻好命令侍從拿出皇帝的符節,派人給周亞夫傳話:“皇上要進營勞軍。”

  周亞夫下令打開營門,讓漢文帝的車駕進來。護送文帝的人馬一進營門,守門的都尉又鄭重地告訴他們:“我們軍中有規定:軍營內不許車馬奔馳。”侍從的官員都很生氣,但文帝卻吩咐大家放鬆韁繩,緩緩地前進。到了營前,隻見周亞夫全身披掛,威風凜凜地站在漢文帝麵前,拱拱手作個揖,說:“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請允許我按軍禮相見。”漢文帝站起來,扶著車前的橫木,向周亞夫表示答禮。

  漢文帝派人向全軍將士傳達了他的慰問,賜下了美酒牛羊,完成慰問儀式後,緩緩離營而去。

  在回長安的路上,侍從們議論紛紛,認為周亞夫對皇帝的車駕太沒有禮貌。但是,漢文帝卻讚不絕口,認為灞上和棘門,就跟小孩鬧著玩一樣,如有敵人偷襲,不做俘虜才怪呢。像周亞夫這樣治軍,才是真正的將軍,敵人怎敢侵犯他啊!

  不久,便提升周亞夫為都尉,負責京城的軍事。

  漢文帝劉恒是中國曆史上一位賢明皇帝,漢朝在這一時期開始出現繁榮局麵,與他善於用人、擇善而從是分不開的。

  才調無倫的賈誼

  西漢初期,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人才,被後人稱為“才調無倫”(才氣、學問無人能比得上)的賈誼便是當時一個很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賈誼隻活了33歲,主要生活在漢文帝時期。賈誼的老家是洛陽,他青少年時便名氣很大,18歲時被漢文帝召到京城,任為博士,當時的博士,主管朝廷中的文獻、檔案等,時刻要接受皇帝關於治理國家的各方麵內容的詢問,每次當皇帝有問題提出來的時候,朝中的博士們都想搶著回答,可總是答不好,而賈誼一說起來,卻滔滔不絕,說的意見又非常準確,令同行們個個佩服,漢文帝也很欣賞賈誼的才華。

  公元前178年,漢文帝準備進一步提拔賈誼,這事被朝廷中一些保守的老臣們知道,他們堅決反對,說賈誼言過其實,還給賈誼捏造了許多罪名,漢文帝開始疏遠賈誼,賈誼感到委屈,經常發出一些牢騷話來,漢文帝聽了,很不高興,幹脆把賈誼任命為長沙王王吳差的太傅。

  公元前173年,漢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劉長陰謀造反,被文帝奪去了王位,劉長絕食而死,文帝覺得對不起弟弟,又把劉長的兒子一個個加封為公侯,賈誼在長沙聽到這個消息以後,給漢文帝寫了一封奏章,反對漢文帝的做法,認為劉長的死是應該的,不能再讓他兒子繼承王位,語言相當激烈。

  漢文帝接到了賈誼從遠處寄來的奏章,想起了賈誼的學問很好,雖然不同意賈誼的議論,但還是決定把賈誼調到自己身邊來辦事,賈誼接到漢文帝的詔書,急急忙忙地從長沙趕到長安,等候皇帝的召見。

  當賈誼來到長安的時候,漢文帝剛剛祭過了鬼神天地,聽說賈誼到了,立即召見,兩人一見麵,漢文帝便問鬼神到底有沒有?賈誼本來準備好了不少的主張和建議,全是關於怎樣治理國家的大問題,現在聽文帝問起了鬼的事情也能應答如流,漢文帝聽了,連連點頭,還不斷地把坐位向賈誼身邊挪動,側耳靜聽,一直講到半夜,才算結束。漢文帝感歎地說:“想不到賈生(指賈誼)的學問更加高深了!”便任命賈誼為自己的兒子梁王劉楫的太傅。

  幾年後,梁王劉揖入朝見皇帝,騎馬時不小心摔到地上,流血過多而死。按當時的規矩,諸侯王年輕時,太傅對他的生活起居要負責任,梁王騎馬受傷而死,賈誼覺得自己的罪過不輕,成天哭哭啼啼,憂傷過度,竟然病死了。

  賈誼生命雖短,但卻有很大的文學成就。賈誼的文學創作主要是政論性散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策》)等多篇散文,都是寫給漢文帝看的。《過秦論》主要討論秦朝的錯誤,文章氣勢磅礴,表現力很強,還曲折地表達了賈誼對當時漢朝政治製度中一些缺點的批評意見。《論積貯疏》是賈誼又一篇政論文,他勸皇帝要注意發展農業生產,多積累糧食,並且指出了輕視農業生產的危害性。

  《陳政事疏》(《治安策》)是一篇長達萬字的政論文,把他自己對當時天下的時事見解全部寫了出來,勸告皇帝和當權派們要發奮圖強,要注意消除隱藏著的危機。

  賈誼的政論文很多,對漢文帝製定政策也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些政論文一直流傳到今天,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

  周亞夫平七國之亂

  漢高祖劉邦在完成統一大業,國家初步穩定之後,便一一鏟除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王,分封劉姓子弟為王,那就是同姓王。同姓王起初隻有幾個,傳到漢文帝的時候,已經增加到20多個,其中領地最大的有齊、楚、吳、荊、燕、淮南等。這些王國所領有的土地,合起來占西漢帝國土地的大半。皇帝直接統轄的地區,僅僅隻有15個郡,並且這15郡當中,往往還有列侯和公主的領地,真正屬於皇帝能管轄的地區,也就隻有10個郡左右。

  劉邦生前認為同姓王都是他的兄弟子侄,是靠得住的,可是事實上,同姓王勢力大了照樣也會造反,要來奪取皇位。漢景帝時候的七國之亂,就是同姓王發起的一次嚴重叛亂。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因病去世,皇太子劉啟繼位,就是漢景帝。漢景帝也像文帝一樣,采用休養生息的政策,決心把國家治理好。

  景帝很快把他的管家晁錯提升為左內史,晁錯經常向景帝提出一些建議,景帝總是言聽計從。不久又提升晁錯為禦史大夫。

  晃錯升任為禦史大夫以後,就正式向景帝提出“削藩”,即削減諸侯王國封地的建議。他對漢景帝說:“吳王有病不來朝拜天子,這種狂妄的行為,按照古代的禮法應當殺頭。而且,他還違反朝廷規定,煉銅鑄錢,煮海為鹽,招納天下亡命之徒,準備興兵作亂。為了防止禍患,必須削減他的封地。”

  漢景帝說:“削減他的封地,他造起反來怎麽辦?”晁錯說:“他已經打定了造反的主意。削他的地,早一點反,危害小一些;不削他的地,他晚一點反,準備得更充分,危害就更大。”

  漢景帝覺得晁錯說得有道理,就開始實施削弱王國的措施。他先從幾個較小的王國下手,先把楚國的1個郡、趙國的1個郡和膠西國的6個縣,劃歸漢朝中央直接管轄。

  吳王劉濞看到漢景帝已經削了3個王國的封地,很快就會輪到自己,就決定用武力對抗,他聯合楚王、膠西王、趙王、濟南王、淄川王、膠東王,於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發動叛亂,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

  吳楚七國起兵的名義是“清君側”,就是要求殺掉漢景帝身邊主張削弱王國的晁錯。

  漢景帝看叛軍聲勢很大,有點怕了。想起了文帝臨終前的囑咐,派善於治軍的周亞夫為太尉,統帥16個將軍去討伐叛軍。

  朝廷中有幾個妒忌晁錯的人,上奏章彈劾晁錯,說他大逆不道,應當腰斬。七國起兵,完全是晁錯引起的,殺了晁錯,七國就會退兵。漢景帝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昧著良心,批準了奏章,腰斬了晁錯,便派人下詔書要七國退兵。吳楚起兵,殺晁錯隻是個借口,當然不會退兵。漢景帝這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但後悔已來不及了。

  周亞夫領了詔命便急忙向前線奔去,領兵平叛,軍隊來到灞上,有個叫趙涉的攔住周亞夫的馬車獻計:“吳王劉濞占據的地方很富饒,他招兵買馬,準備造反已經很久了。這次您出兵征討,他一定會在半路上的浠澠之間險隘之處設下埋伏。我建議將軍不要走東西這條大道,而由此往南走藍田,出武關,然後去洛陽,這樣雖然繞了一點遠,多走一兩天,但是出吳王意料之外,他們一定沒有防備,必然使敵方心驚膽戰。”

  趙涉的建議果然收到了出奇製勝的效果。周亞夫率領的大軍很快截斷了吳楚聯軍的糧道,便在昌邑城南深挖溝、高築牆,扼製吳兵北進。吳兵發現不能北進,隻好向西進攻睢陽。可是打了兩個多月消耗戰,毫無戰果,軍心逐漸低落。

  周亞夫看準反攻的時機,立即命令全部精銳部隊四路出擊。隻一仗,就把吳楚聯軍打得大敗。吳王劉濞想當皇帝的美夢破滅了,便帶著自己的兒子,趁夜往江南逃跑,投奔了越國。想去聯合東越卷土重來,沒想到,周亞夫早已懸賞一千斤黃金購買他的腦袋。所以東越人不但不幫助他,反而乘機殺了他,把他的腦袋獻給了周亞夫。吳王的兒子劉駒,逃到了更南邊的閩越去了。

  楚王劉戊,見劉濞扔下自己溜掉了,氣得破口大罵。他看自己的軍隊四散逃亡,自己無路可走,最後隻好自殺了。

  吳、楚兩國是帶頭叛亂的,兩國一敗,其餘五個諸侯國也很快地垮了。不到三個月時間,七國的叛亂就被平定了。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中,功勳卓著,被漢景帝升遷為丞相。

  漢景帝滅了叛亂的七國諸侯王,仍舊封了七國後代繼承王位,但是從那以後,諸侯王隻能在自己的封國征收租稅,不許幹預地方的行政,權力大大削弱了。統一的集權製度戰勝了地方割據勢力。從此,漢朝才真正成為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社會才進一步得到安定,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才有了可靠的保障。

  漢武帝“尊儒”

  七國之亂很快地被平定了。天下又恢複平穩安定局麵。漢景帝依舊推行減賦稅、輕徭役的安民政策,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國家出現一派富裕景象。後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春,景帝病逝,享年47歲,在位16年。

  景帝死後,皇太子劉徹繼位,這便是我國曆史上被稱為一代雄主的漢武帝。這時的漢朝最為繁榮和昌盛。政府裏的存錢和儲糧的倉庫都裝得滿滿的。武帝繼位時年剛16歲。他一登上帝位,就要立誌做一番事業。他下詔各郡縣,舉薦賢良方正、直言進諫的人,其中最著名的是董仲舒。

  董仲舒是廣川(在今河北省棗莊縣境內)人,是個精通儒家學說的大學問家,在景帝時做過博士官。他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當時政治上的需要,改造了由孔子創立、經孟子發展的儒家學說,並且把各家學說和陰陽五行等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儒家學說變成了一種為封建政治製度服務的,帶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理論。他在漢武帝下詔舉薦“賢良之士”的時候,向漢武帝提出了“天人三策”的建議。意思是說:“天是有意誌的,人世間的事物,是按天意存在和變化的。皇帝是天皇的代表,皇帝的權力是天皇授予的,人服從皇帝,就是服從天道。”他還說:“諸子百家的學說妨礙皇帝的絕對權威,隻有儒家學說才能保持思想上的統一。”

  漢武帝認為董仲舒的建議很適合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想重用董仲舒。可是,他的祖母竇太後崇信“黃老學說”,極力主張清心寡欲,無為而治,武帝不敢得罪祖母,隻好讓董仲舒去做江都相。後來他又改任竇嬰為丞相,封趙綰為禦史大夫,這三個人都是儒家的支持者。

  年輕的漢武帝登基不久便搜羅了這麽多人才,早已為他的祖母竇氏所不滿,竇氏便加緊了對朝廷政事的控製。禦史大夫對武帝說:“太皇太後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不宜再多管朝中之事。”不料這話被竇太後知道了,便大發雷霆,立即逮捕了趙綰和王,二人被迫自殺。並罷免了丞相竇嬰,責備武帝誤用匪人,引他不孝,武帝拗不過祖母,眼睜睜地看著一班大臣遭到貶斥和殺戮,卻也無計可施。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後死了,21歲的漢武帝開始獨立處理政事。他先後把竇太後安排的丞相、禦史大夫等都罷免了。下令在政府裏設置專門傳授儒家學說的五經博士,在五經博士下麵設置了50名弟子。規定每年進行一次考試,五經中能學通一經的就可以做官,成績優良的還可以做大官。後來,博士弟子的人數增加到3000人。依靠儒家學說做了官的人,自然會按董仲舒那一套理論,來幫助漢武帝治理天下,用儒家學說來教育後代。從那時候起,儒家學說幾乎完全統治了中國封建社會整個的思想文化領域。這便是曆史上所說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議下,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當時來說,對於加強中央集權的封建政治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它把君權神化了,把戰國以來諸子百家自由宣傳學術思想和政治主張的權利剝奪了。後來,各個王朝的統治者又不斷對儒家學說作了補充和發展,使它更適合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儒家學說越來越落後於時代,成為一種頑固保守的學說。

  司馬相如和漢賦

  賦,最初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一種表現手法,含有鋪敘的意義,古人解釋《詩經》說,詩有六種表現手法,即風、賦、比、興、雅、誦。直到西漢武帝劉徹的時候,賦才發展成為既像詩歌又像散文的一種獨立的文體。

  創作漢賦最有成就的人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原名長卿,出生在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從小就很認真刻苦地讀書,特別喜歡讀史書,他對趙國的藺相如特別佩服,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相如。

  司馬相如年輕時候便在景帝的宮中當了個武騎常侍,但景帝不喜歡文學創作,也沒發現司馬相如這個人才。一次,梁孝王帶著鄒陽、枚乘等人來朝見景帝,枚乘早就以詞賦創作而出了名,司馬相如和他們很合得來,便辭去了景帝宮中的位置,到梁孝王府中去供職,梁孝王收留了司馬相如,讓司馬相如和他的其他文士們在一起,這一段時間裏,司馬相如創作了不少作品,流傳到今天的有一篇代表作叫《子虛賦》。

  不久,梁孝王生病去世,依附在梁孝王府中的文士紛紛走散,司馬相如也回到了老家,因家裏很窮,便來到臨邛(地名,在今四川邛來縣),過著流浪文人的生活。臨邛的縣令王吉對司馬相如非常尊敬,聽說司馬相如來了,便每天去看望他,開始,司馬相如還接見他,到後來,相如不耐煩了,便經常不見王吉,而王吉反而更加恭敬。王吉對司馬相如的這種態度立刻驚動了地方上的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大家見地方長官都這麽尊重司馬相如,其他人哪個敢不尊敬他!

  在臨邛這個地方,有一個最富的人家,這就是卓王孫,他家裏光仆人就有八百多,他很想見見司馬相如是個什麽樣的人,便選了個日子,在家裏大宴賓客,將王吉和地方上百來個有頭有臉的人全部請到。客人到齊了,就缺一個司馬相如,一直等到下午,司馬相如還沒出現,王吉見司馬相如沒到,便親自去把司馬相如拖了來。

  大家喝酒喝到最高興的時候,王吉叫人取來一張琴,請司馬相如彈一曲,司馬相如也不客氣,一連彈了好幾支曲子,把許多賓客都聽呆了,都說從來沒聽過這麽好的音樂。

  卓王孫有個女兒叫卓文君,又聰明又漂亮,精通音樂,剛結婚就死了丈夫,不得已住在家裏,它聽到這麽美妙的琴音,也出來偷看,一下子就愛上了司馬相如。後來兩人通了幾回信,更加增進了感情,卓文君便在一天夜裏偷跑出來,和司馬相如一道回到了成都老家。

  回家以後,司馬相如還是窮,卓文君父親恨他丟了自己的老臉,不認這個女婿,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想了個辦法,又回到臨邛,在街上租了個小門麵,開了個小酒菜館,卓文君親自賣酒,司馬相如與仆人一起洗盤子刷碗,消息傳到卓王孫的耳中,卓王孫氣得沒辦法,隻得把女兒原來的嫁妝全部給她送去,還撥出一百多個仆人,送去一百多萬錢財,這樣,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又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漢武帝劉徹當皇帝後,非常喜歡辭賦這樣的文學作品。有一天,他讀到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讀了一遍又一遍,喜歡得不得了,還歎氣說:“我怎麽就沒福氣遇到這樣的大臣!”狗監(宮庭裏管獵犬的官)楊得意說:“這個人是我的同鄉,現在還活著,你要見他,一點不難!”武帝一聽,立即傳詔,要司馬相如進京。司馬相如見到漢武帝後,對漢武帝說:“子虛賦》隻體現了諸侯王的規格,還不夠皇帝家的氣派,我還能寫更好、氣派更大的!”漢武帝很高興,讓他趕快做,不多久,司馬相如寫了一篇大賦叫《上林賦》,《上林賦》比《子虛賦》果然更有氣派,但兩篇賦的特點、內容大體上差不多,都是寫皇家園林如何大,皇帝出遊如何有聲勢,極其講究文字的工整、節奏的和諧,並且用了許多典故詞語,讀起來很有氣勢(但今天讀起來卻非常難懂),賦的結尾,還很巧妙地說:氣派當然要大,但皇帝如果長期陷進遊樂之中,那會對國家不利的。還有一點勸告的意思。

  漢代的大賦在漢武帝時期得到了繁榮,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賦逐漸被改革、簡化了,到東漢時,小賦比較流行起來,小賦創作的代表人物是揚雄,創作小賦的作者非常眾多,小賦也更加受到讀者的喜歡。

  飛將軍李廣

  隴西人(今甘肅秦安縣北)李廣,是漢代著名大將。他身經百戰,以高明的射術令匈奴聞風喪膽。還在漢文帝時,匈奴入侵上郡,李廣就隨漢軍抗擊匈奴,在這場戰爭中,好幾個匈奴首領都命喪他的射術之下,因而他被拜為武騎常侍。漢景帝時,李廣又隨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立下汗馬功勞,名聲更是大振。

  李廣由於機智勇敢,所以很受漢景帝器重,邊境上哪兒形勢吃緊,就把他派到哪兒去。李廣先後做過隴西、北地、雁門、雲中等地的太守。他走到哪裏,哪裏的匈奴就望風而逃。匈奴人給李廣起了個外號叫他“飛將軍”。

  因為李廣是個難得的將才,所以朝廷也很重視他。一次有個叫孫昆邪的人不無擔憂地對皇上說:“李廣有膽有識,天下無雙,可他太自負好勝,常常硬與匈奴對抗,這樣難免會有危險,那樣陛下就是一大損失。”皇上覺得這話有道理,便讓李廣做了上郡太守,守住京城,不再派他去邊關征戰。

  這段時間,李廣經常陪著漢景帝出去打獵,他那百發百中的箭法,每次都使皇上滿載而歸。皇上很高興,他曾對李廣說:“可惜你生在今天,隻能殺殺匈奴,陪我們打打獵,你要生在高祖那個時候,封個萬戶侯是不成問題的。”

  景帝去世後,漢武帝繼位,開始大規模地反抗匈奴,李廣被封為驍騎將軍重又掛帥上陣。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派衛青、公孫敖、公孫貫、李廣四路人馬出擊匈奴。李廣率其中一支出了雁門,直逼匈奴營地。匈奴單於聽到漢軍分布的情況,心中最怵的就是李廣。於是他集中了最精銳的部隊屯集在雁門,並且布下伏兵,準備誘捕李廣。李廣率領漢兵,如猛虎下山,殺了無數匈奴兵。見匈奴向後潰退,便猛追不舍。結果,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匈奴活捉。

  匈奴捉得李廣,欣喜異常。這時李廣身傷數處,匈奴便用繩子編了一張網,掛在兩馬之間,將李廣橫臥在網上。走了十幾裏路,李廣躺在網上一動不動,如同死去。匈奴兵以為他傷勢過重,動彈不了,便放鬆了警惕。李廣偷偷瞧見旁邊有一匈奴兵騎著一匹好馬,於是乘其不備突然一躍而起,飛身上了這匹馬,劈手奪過弓箭,將匈奴兵推下馬去,策馬往南奔馳。眾匈奴兵見李廣奪馬而逃,便聚集數百騎隨後追趕。李廣一麵奔馳,一麵回身放箭,箭無虛發,射殺不少匈奴兵,始得脫險。

  李廣打了敗仗,做了俘虜又逃回來,按當時的軍法應當斬首。好在漢文帝從前立下了罰錢贖罪的規矩,李廣才得以交錢贖罪,免去一死,回鄉做了平民。又過了幾年,匈奴進攻遼西郡,殺了太守,打敗了漢將韓安國。漢武帝覺得還是李廣能幹,重新起用他,派他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聽說李廣來到右北平,都驚呼:“漢朝飛將軍來了!”紛紛躲避,好幾年都不敢來騷擾。

  匈奴人一逃走,邊境上暫時沒戰事,李廣常常帶著將士們外出打獵。當時右北平山裏有不少老虎。李廣藝高人膽大,常常等老虎撲近才射箭,而且箭無虛發,一箭就將老虎射死。

  有一天,李廣和將士們打獵回來,天色已經很晚,突見看見迎麵的亂草叢裏臥著一隻斑斕猛虎,正準備向他們撲來。李廣推弓搭箭,用足全身力氣,一箭射出,“嗖”的一聲,射個正著。那老虎一動不動。將士忙跑過去察看動靜,這一看,全部人都愣住了。原來,李廣射中的是一塊巨石,那支箭就深深地插入石頭之中,誰都無法拔出。眾人都嘖嘖稱奇,李廣自己也很納悶。他對準巨石又射出幾箭,可箭頭均被折斷,再沒一箭能夠射入。飛將軍李廣箭能穿石的奇聞不脛而走,匈奴聽到後更是心驚膽寒。

  後來,漢武帝又點將對侵犯邊境的匈奴大規模用兵。李廣作為郎中令率領四千漢兵進擊匈奴。被四萬匈奴精銳騎兵團團圍住。匈奴此時急於消滅李廣,一時間箭如雨下。漢軍一麵英勇抗敵,一麵組織突圍。漢軍的箭很快射完,而且傷亡很大。李廣讓士兵張弓而不射箭,他自己張開一種叫大黃的硬弓,直射匈奴的將領,一連射倒好幾個,直射得匈奴兵放下弓箭不敢再動。但匈奴人仍然死死圍住漢軍,令漢兵難以突圍。

  這時,天色已黑,漢兵心中不免發怵。唯有李廣神情鎮定,沉著應戰,士兵在李廣的勇氣感召下,心中恐懼頓消。第二天東方剛剛泛白,李廣一聲令下,漢兵齊力向外衝,這時,漢將張騫的部隊終於趕到,與李廣部隊內外夾擊,將匈奴打得大敗而逃。這一仗,李廣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李廣、張騫回到長安,按照漢朝法令,張騫誤事當斬,但因為有可用錢贖罪一說,張騫用錢贖回自己,做了平民。李廣由於先敗後勝,攻過相抵,所以無賞可封。

  李廣一生做過7個郡的太守,前後40多年,廉潔奉公。凡得賞賜總是分給手下人,故一生無財產可言。他平易質樸,沉默少言,戰場上身先士卒,與將士同甘共苦,深得士卒們愛戴。李廣善射,百發百中,令匈奴聞之色變。他一生參戰70多次,從未退縮,為保衛漢朝江山,立下汗馬功勞。他死後,凡是聽說過他姓名的人都為他哀悼,他以誠信忠厚的品行贏得了民心,真可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的意思是:桃李不會自我宣傳,人們自會去樹下賞花摘果,樹下都被踏出一條道路來。此言雖輕,但用在李將軍身上,則恰如其分,喻意頗深。

  衛青霍去病威震匈奴

  衛青出身低微,他的父親在平陽侯曹壽家裏當差。衛青長大以後,在平陽侯家當了一名騎奴。後來,因為衛青的姐姐衛子夫進宮,受到漢武帝的寵幸,衛青的地位才漸漸顯貴起來。

  就在李廣在戰鬥中被匈奴兵俘虜後又逃回的那年,漢軍四路人馬,三路都失敗了,隻有衛青打了個勝仗,他因此被封為關內侯;以後,又接二連三地打敗匈奴兵,立了戰功。

  公元前124年,衛青率領騎兵三萬,追到長城外。匈奴右賢王以為漢軍還離著很遠,一點也沒防備,在兵營裏喝酒作樂,喝得酩酊大醉。衛青在夜色的掩護下,急行軍六七百裏,包圍了右賢王。漢兵從四麵八方衝進匈奴營地,打得匈奴部隊四麵逃竄,亂成一團。右賢王剛剛從醉意中驚醒,要抵抗已來不及了,隻好帶著他的幾百個親信脫身逃走。

  這一仗,衛青的人馬一共俘獲了一萬五千多個俘虜,其中匈奴的小王十多人。匈奴的左右賢王,隻比單於低一級。這次戰爭,右賢王全軍覆沒,對匈奴單於是一個很大打擊。

  漢武帝得到捷報,立刻派使者拿著大將軍印,送到軍營,宣布衛青為大將軍,連他的三個還沒有成年的兒子也封為侯。衛青推辭說:“我幾次打勝仗,都是部下將士的功勞。我那三個孩子還都是娃娃,什麽事都沒幹過。要是皇上封他們為侯,怎麽能夠勉勵戰士立功呢!”漢武帝經他一提醒,就封了衛青部下的七名將軍為侯。

  第二年,匈奴又來進攻。漢武帝又派衛青率領六個將軍和大隊人馬去對付匈奴。衛青有一個外甥,叫霍去病,那時候才十八歲,非常勇敢,又會騎馬射箭,這次也跟著衛青一道去打匈奴。

  匈奴聽到漢軍大批人馬來進攻,立即往後逃走。衛青派四路人馬分頭去追趕匈奴部隊,一定要把匈奴主力打敗。衛青自己坐鎮大營,等候消息。到了晚上,四路兵馬都回來了,沒有找到匈奴主力,有的殺了幾百個做兵,有的連一個敵人也沒有找到,空著手回來了。

  霍去病還是第一次出來打仗的小夥子,才做了個校尉。他帶領了八百名壯士,組成一個小隊,去找匈奴部隊。他們向北跑了一陣,一路上沒瞧見匈奴兵士,一直趕了幾百裏路,才遠遠望見匈奴兵的營帳。他們偷偷地繞著抄過去,瞅準一個最大的帳逢,猛然衝了進去。霍去病眼明手快,一刀殺了一個匈奴貴族。他手下的壯士又活捉了兩個。匈奴兵沒有了頭兒,四處奔逃,八百個壯士追上去又殺了兩千多匈奴兵,才趕回大營。

  衛青在大營正等得著急,隻見霍去病提了一個人頭回來,後麵的兵士還押了兩個俘虜。經過審問,才知道這兩個俘虜,一個是單於的叔叔,一個是單於的相國,那個被霍去病殺了的還是單於爺爺一輩的王。

  十八歲的霍去病第一次參加作戰,就逮住了匈奴的兩個將官,功勞不小,戰鬥一結束,就被封為冠軍侯。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又封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從隴西出發,進攻匈奴。霍去病的兵馬跟匈奴接連打了六天,匈奴兵抵擋不住,向後敗退。霍去病和他的騎兵越過了燕支山(在今甘肅永昌縣西),追擊了一千多裏地。那邊還有不少是匈奴的屬國,像渾邪(在今甘肅省境)、休屠(在今甘肅武威縣北)。漢兵到了那裏,俘虜了渾邪王的王子和相國,把休屠王祭天的金人也拿來了。

  漢武帝為了慰勞霍去病,要替他蓋一座住宅。霍去病推辭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為了根除匈奴的侵犯,到了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再次派衛青、霍去病各帶五萬精兵,分兩路合擊匈奴。衛青從定襄郡出塞,穿過大沙漠,行軍一千多裏,匈奴的伊秩邪單於親自率領精兵嚴陣對抗。

  雙方展開了一場大會戰。激戰到夜幕降臨的時候,沙漠上突然刮起一陣狂風,夾著砂礫,吹得天昏地黑。衛青頂著狂風,冒著撲麵的砂礫,命令騎兵分左右兩翼夾攻。伊秩邪單於招架不了,帶了幾百騎兵向北突圍逃去。衛青一直追到秩顏山下的趙信城,這時,匈奴兵已經逃走,城裏貯存了不少糧草。衛青讓兵士們飽餐了一頓,把多餘的積糧燒了,才勝利回師。

  另一路,霍去病也橫越大沙漠,前進兩千多裏,大破匈奴左賢王的兵馬,一直追到狼居胥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西北黃河北岸下),在那裏立了一塊石碑留作紀念。

  這是漢朝規模最大、進軍最遠的一次追擊。自那以後,匈奴撤退到大沙漠以北,沙漠南麵,匈奴人就不敢來侵犯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