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章 春秋爭霸(1)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周太子平即位,將國都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至此,西周結束,東周建立。東周的曆史,史學界習慣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從前770年至前476年(周敬王44年),這段時間大體相當魯國編年史《春秋》的紀年,故稱為春秋時期。

  周東遷後,實力大為削弱,諸侯國實力加強,全國處於分裂割據狀態。最強諸侯國君主成為霸主,挾持了周天子號令各諸侯國,完全代替了周王室的權利,先後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另一種說法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及越王勾踐)五個霸主相繼爭霸的局麵。各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進行激烈的兼並戰爭,至春秋末年,春秋初年的120多個大小諸侯國隻剩下原來的1/3了。

  春秋時期是中國從奴隸製向封建製轉變的時期,也是經濟、文化顯著發展的重要時期,產生了管仲、子產等著名的政治人物,出現了孫武等傑出的軍事家以及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等偉大的思想家。

  春秋末期,由於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各諸侯國的階級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各諸侯國的階級關係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同時,長期兼並戰爭也改變了大國爭霸的形勢。

  驪山烽火戲諸侯

  周宣王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姬宮涅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對國家大事從來不聞不問,一味吃喝玩樂,派人到處找美女。大臣褒谻(音xiànɡ)勸諫幽王別忘了治理國家,周幽王根本聽不進去,竟命人把褒谻下了監獄。

  褒谻在監獄裏被關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谻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谻贖罪。這個姑娘算是褒谻家人,叫褒姒。

  幽王有了褒姒,見她這兒俊俏,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谻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與她住在瓊台,終日飲酒作樂。可是褒姒從進宮以後,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開過一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麽也笑不出來。

  據傳說,褒姒是周室一個宮女的私生女,生下以後,不敢留家撫養,被丟棄在郊野荒地上。幸好有對善良的農村夫婦發現了她,把她養大成人。褒姒長大以後,雖然是個很美麗的姑娘,但自感出身微賤,受世人非議和卑視,心中常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平時不苟言笑,形成了一種極端孤僻厭世的冷漠性格。

  周幽王為了使她高興,曾用莫須有的罪名,廢掉了他所封的申後和太子,改封她為王後,另立她親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幽王滿以為這會使她感到榮幸和快樂,但出乎他意料之外,褒姒仍是滿臉冰霜,毫無歡快表情,從不開顏一笑。

  百般無奈的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大臣叫虢石父,特愛拍馬屁,他替周幽王想了一個鬼主意。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一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幾裏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接著一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候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長久沒有使用了。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

  周幽王拍著手說:太好了,就這麽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隻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兒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麽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們回去吧!

  諸侯知道上了當,很是氣憤地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們準備做什麽事,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幾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麽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見褒姒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

  幽王寵著褒姒,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樣一來,卻引來了亡國殺身之禍。以前被廢掉的申後的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消息,對此異常憤恨,就聯合犬戎進攻鎬京。

  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白跑了一趟,這次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台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裏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

  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湧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兒子伯服殺了。那個不開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周室的珠寶財物被洗劫一空。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候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來的太子姬宜臼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犬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便忙著把國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曆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後,稱為東周。從此,中國曆史進入了春秋時期。

  祝聃箭射周王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還沒有皇帝這個稱呼。那時候把全國的最高統治者叫做天王。天王的權力,就像書上記載的:普天之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天王的領地;四海之內,每一個人都是天王的臣民。沒有人敢對天王不恭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鄭國的一位名叫祝聃的將軍竟敢用箭去射天王周桓王。

  周宣王在世的時候封了一係列的諸侯國,其中有一個叫做鄭國(開始封在今河南新縣)。鄭國一直由為國家王室立下汗馬戰功的鄭氏家族統治。由於鄭國兵馬強壯,曆來與王室關係密切,所以深得天王的信賴。鄭氏幾代人都在周朝擔任卿士(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到鄭莊公的時候,由於鄭國內部不太穩定,鄭莊公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去朝廷協助天王管理朝政。周天王有點不高興了,他想另外找一個人為他統治管理天下,出謀劃策。誰知這件事被鄭莊公安插在京城裏的耳目知道了,他們又告訴了鄭莊公,鄭莊公有些不快,但很快有了主意。

  鄭莊公匆匆驅車趕到京城,一見周平王就主動提出辭職讓賢。平王隻好耐心解釋,悉心勸慰。誰知鄭莊公是個強脾氣。周平王越說好話,他越氣盛,弄得周平王也下不了台,最後在滿朝文武的勸說下,才達成一個協議,就是鄭莊公仍然擔任卿士,為彼此信任,周平王把太子孤送到鄭國去居住,鄭莊公也把公子忽送到周朝做抵押。從表麵上看問題似乎解決了。但周朝與鄭國之間卻結下了矛盾。

  周平王在他當天王的第51年(公元前720年)駕崩了,太子孤回到京城繼承王位,太子孤太悲傷了,一回到洛陽就死了。孤的兒子當了天王,這就是後來的周桓王。

  周桓王認為父親的死和鄭莊公的蠻橫有很大關係,又覺得鄭莊公在朝廷上很霸道,就產生了罷免鄭莊公的念頭。周桓王年青氣盛,有一天在上朝時,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對鄭莊公說:“你是先王的老臣,我怎敢隨便使喚你,還是請你自便吧。”鄭莊公一聽,雖然挺生氣也沒反駁什麽,就婉言告辭了。

  鄭莊公回到鄭國,一直對周桓王不滿,總想找點事教訓教訓桓王,讓桓王知道他的厲害。正巧宋國聯合衛國作亂,鄭莊公就找到了攻打宋國的借口。鄭莊公假借周桓王的名義,打起了“奉天討罪”的旗號,聯合齊國和魯國,把宋國打得一敗塗地。宋國的國君宋殤公在戰亂中身亡,鄭莊公就立公子馮為宋國的新國君,就是宋莊公。從此鄭莊公在諸侯中威望大增,許多小國都把他看作諸侯的首領,鄭莊公也更不把周桓王放在眼裏了。

  周桓王一知道鄭莊公打著他的旗號討伐宋國,就下令正式免去了鄭莊公的卿士職位,而鄭莊公也一連5年不去洛陽朝見天王,以示蔑視。這可把周桓王惹火了,他親率蔡、衛、陳三國軍隊討伐鄭莊公。鄭國朝野上下早有抗周之心,誓與天王決一死戰。

  周桓王原以為大兵壓境,鄭莊公一定會知錯求和。現在看到鄭莊公還真敢和他兵刃相見,就準備了一篇長長的演說詞,當麵訓斥鄭莊公一通。沒料到鄭莊公根本不到陣前見他,隻是擺好架勢,默默待戰。周桓王求戰心切,就派士兵去鄭軍陣前叫罵,鄭莊公還是按兵不動。直到午後,太陽開始西斜,鄭莊公眼見周王士兵已經麵露倦意,軍紀鬆馳,才下令擊鼓衝鋒。陳、蔡、衛三國士兵本來就不想為周天王打仗,現在一看鄭軍來勢凶猛,掉頭就逃。鄭軍養精蓄銳,以逸待勞,早就憋足了勁,一陣奮勇追擊,直殺得周王軍隊丟鎧棄甲,狼狽而逃。周桓王出於無奈,隻好親自斷後,且戰且退。

  鄭國的戰將祝聃率兵追殺在前,遠遠地彎弓搭箭,朝著周桓王奮力射擊,正中桓王左肩。祝聃見射中了周天王,更是精神抖擻,驅車追趕,想把周天王活捉回去請功,正在這時,卻聽到鄭莊公鳴金收兵,隻得返回。到了營地,祝聃疑惑不解地問鄭莊公:“周王已中一箭,我正要生擒他,你怎麽下令收兵了呢?”鄭莊公答道:“我們今天應戰也是迫不得已啊。周天王兵敗中箭,已經知道了我們的厲害,以後再也不敢輕視我們了。況且,真要把周天王抓來,我們又拿他怎麽辦呢?就是射他一箭也不合適,如果射得傷重而死,我們就有了殺害天王的罪名,怎麽向天下交待呢?”大夫祭足這時也說:“還是莊公高明,現在周天王已經怕我們了,我們最好趕快派人去慰問天王,這也給他一個台階,讓他趕快回去算了。”鄭莊公一聽連聲說好,並把這個差事交給了祭足。

  祭足準備了許多牛、羊作為禮物,外加一些糧草,星夜趕到周天王的兵營慰問。他一見到周王,就跪在地上連連磕頭,口稱:“罪該萬死、罪該萬死,莊公本想自衛,豈料沒有約束士兵,以至冒犯了天王。莊公特命我來請罪,請天王息怒。”周桓王沒料到鄭莊公來這麽一手,祭足長跪不起更使他難堪,一時竟說不出話來。旁邊的大臣們一見此景,都打圓場,請周王饒恕鄭莊公,祭足忙向周天王謝恩,告辭了天王,又到別的軍營一一慰撫。就這樣,周天王與鄭莊公之間的一場爭鬥最後以祭足的“慰問”宣告結束。而諸侯之間更加激烈的爭鬥就要開始了。

  在西周的時候,天子是“天下宗主”權傾五湖四海,自周天王東遷以後,周王朝的權勢逐漸衰落,諸候的力量卻日趨強大。在這種時候,周桓王還想以天子的地位以轄諸侯,逞昔日之威風,鄭莊公自然不怕什麽。鄭國勇將祝聃給周天王的一箭實際上說明了當時王室衰落、諸侯強大的現實。

  雍糾作繭自縛

  鄭國的國君鄭武公有寤生和段兩個兒子,他們的母親喜歡段,常常不厭其煩在武公麵前誇獎小兒子,要武公立段為世子。武公是個很有主見的國君,他沒有順從武薑,而按老規矩立長子寤生為世子。

  後來武公去世,寤生當了國君,也就是鄭莊公,他不計前嫌,在大夫祭足和穎穀的地方官穎考叔的幫助下,母子倆重歸於好。

  大夫祭足很有才幹,他輔佐鄭莊公處理朝政事務,使鄭國的威信日勝一日。不料,就在鄭國可以稱霸各諸侯國的時候,鄭莊公病了。他知道自己將不久人世,便將祭足叫到床前商量繼位的事。

  鄭莊公有8個兒子,比較喜歡二兒子子突,想傳位給他。祭足說,按規矩應傳位給長子,而且早已立長子忽為世子,假如另立子突,怕要引起內亂。莊公長歎一聲,道:“子突是不願意屈居人下的,看來隻能把他送到宋國去了,他的姥姥在那裏,一切都會方便些。唉,鄭國此後要多事了。”

  公元前700年五月,鄭莊公病逝,世子子忽繼位,他就是鄭厲公。

  厲公繼位後,派祭足訪問宋國,順便聽聽宋國、子突有何風聲。祭足剛到宋國便被扣押起來。原來,宋莊公是個有野心的人,他知道祭足掌握鄭國大權,便想利用他廢子忽,立子突為君,然後進一步控製鄭國。

  這天晚上,宋國太宰華督來見祭足,提出立子突為君之事。祭足嚴辭拒絕,華督並不惱火,他進一步說出宋莊公的意思,如果祭足不同意,就對鄭國發兵,護送子突回國奪位。祭足了解宋莊公是什麽事都能做出來的人,他的君位就是殺了殤公奪來的。自己被殺是小事,如果讓百姓無端受到戰爭之苦就不值得了。祭足決定假意答應,以後再慢慢想辦法。

  子突聽說宋莊公要他回國做國君,心裏很高興。但是宋莊公要求子突繼位後要割3座城池給宋國,此外要送白璧百雙,黃金萬鎰(1鎰等於24兩),每年向宋國交納穀物3萬鍾(1鍾當時為640升),並簽訂了條約。子突為了當上國君,什麽條件都答應。宋莊公為了將鄭國牢牢地控製在自己手中,派雍糾輔佐子突,並逼迫祭足將女兒嫁給雍糾。

  子突順利地當上國君,這就是鄭昭公。子忽被迫逃到衛國。

  雍糾輔佐昭公,並成為他的寵臣,他雖然是祭足的女婿,卻時常暗中監視祭足的行動,祭足自然心中有數。

  昭公當上國君後,就想毀約,但是宋國不答應,派人登門索取。按照祭足的意思,三座城池不給他,財物隻給他三分之一。宋國惱羞成怒對鄭國發兵。鄭國聯合魯國將宋國打敗。第二年宋國聯合陳、衛、蔡等國再次攻打鄭國。昭公主張迎戰,祭足卻命令將士堅守城門,不許迎戰。雖然都城保住了,但昭公忌妒祭足專權,擔心以後危及到他的地位,便產生了殺掉他的想法。

  雍糾一直想取代祭足的位置。如今見昭公對祭足越來越怨恨,自然暗中高興。一次,他見昭公愁眉不展,便不失時機地道破了昭公的心事,同時也說出自己對祭足的不滿。二人一拍即合,共同訂了一個殺害祭足的計策。雍糾回家一見妻子祭氏,就有些不自然,祭氏是個比較有心計的女人,她見丈夫心神不定,知道他心中有事。於是為他擺酒,本來雍糾的心緒比較亂,見妻子擺上酒菜也就一杯接一杯地喝起來,很快就喝多了。在妻子的追問下,迷迷糊糊地就將準備殺害祭足的事說了出來。祭氏驚出一身冷汗,她心亂如麻,呆呆地坐了一夜。

  天亮了,雍糾酒也醒了,祭氏端來一碗茶,在他身邊坐下來,笑盈盈地說:“國君派父親去東郊賑災,假如他不去,你怎麽能殺他呢?”雍糾的碗“啪”地一聲掉到地上,他猛地站起來,下意識地看了一眼牆上的劍,厲聲問:“這事你怎麽知道?”祭氏裝出一副很委屈的樣子說:“你昨晚告訴我的。瞧你,還是國君身邊的重臣呢,遇事一點也沉不住氣。我既然嫁給你,就會順從你的意思。你不是也常說‘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嗎?算了,反正你也不信我,我幹脆死了幹淨!”說著就搶上前將劍拔出鞘,雍糾慌忙將她攔住。

  祭氏平靜了一下說:“其實,我是很想幫你的。你想,父親向來行蹤不定,如果他不去東郊,你們豈不白辛苦了?”雍糾一聽很有道理,他想:祭足老謀深算,萬一真像夫人說的,豈不麻煩,於是便求妻子回家探聽一下祭足的意思。

  祭氏名正言順地回了娘家,將昭公與雍糾的計劃告訴了祭足,祭足決定按照昭公的意思前去救濟災民。雍糾在東郊的路上擺了豐盛的酒菜,為祭足餞行。他斟了滿滿一杯酒,跪在祭足麵前,恭恭敬敬地遞上去。祭足一副很高興的樣子,一手接酒,一手扶起雍糾,不料一失手酒杯掉在地上,地上立刻冒起一股煙,同時泛起一堆泡泡。祭足大怒,喝道:“大膽匹夫,竟敢暗算我!來人,把他推出去斬了!”早已準備好的勇士一擁而上,把雍糾綁了起來。

  昭公見計劃失敗,知道自己不可能再留在鄭國,便逃到蔡國去了。

  祭足從衛國迎回逃亡在外的鄭厲公子忽,繼續盡心盡力地攜助子忽治理國家。

  曹劌長勺論戰

  公元前686年到公元685前年之間,齊國國君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因為戰亂而相繼離開了齊,公子小白投奔到莒國,公子糾出奔到魯國。

  周莊王九年(公元前685年),公孫無知殺死了齊襄公,奪了君位。這之後不久,公孫無知也被殺死,一時間國家沒有君主。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就想回到齊國做國君,公子小白從近路趕回齊國,他比公子糾先到達,所以他當上了齊國的國君,這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公子糾回國途中,魯國派了許多人護送他,但是他耽擱了時間,所以比公子小白後到,國君沒有做成。

  齊桓公當政以後,想通過武力向國內外證明自己的能耐,又由於嫉恨魯國曾經幫助過公子糾,就出兵攻打魯國,公元前684年,齊桓公命鮑叔牙率大軍直逼魯國。路上,齊國的軍隊所向披靡,將魯國的地方軍打得一敗塗地,齊軍很快攻到魯國的長勺(今山東曲阜縣北)。齊國和魯國在長勺這個地方打了一仗,這就是有名的齊魯長勺之戰。

  齊國當時已經是非常強大的國家,而魯國卻是一般的小國家,國力較弱,魯莊公覺得齊國正是看到魯國比齊弱,所以欺負他們,便召集百官商量對策。大夫施伯向他推薦一人,此人姓曹名劌,深通謀略,是個很有抱負的人。魯莊公正值燃眉之急,於是魯莊公派施伯去請曹劌,幫助破敵。曹劌見了魯莊公,就直接向莊公提出自己所擔心的問題,問莊公是不是有對付齊軍的良策,莊公說靠的是魯國上下一條心。曹劌從莊公口中得知他在各方麵都比較順應民意,便告訴莊公,若是這樣,老百姓會為魯國戰鬥的。

  曹劌看到了戰前莊公政治方麵準備比較充分了,又考慮到戰術問題,他請求魯莊公允許他去前方參戰,魯莊公覺得這人的確有計謀,就同意了,並和他同乘一輛車子向戰場進發。

  齊魯兩軍在長勺擺開戰場,雙方人馬排列成陣,戰旗隨風飄揚,魯國的士兵們手握武器,戰馬也在陣前緊張得踏著碎步,陣上保持著可怕的寧靜。而齊軍陣前卻是另外一番景觀,齊軍仗著自己人數多,戰將們傲視一切,神采飛揚,根本不把魯軍放在眼中。

  魯莊公看到齊軍驕縱的樣子,非常氣憤,就想命令將士們擊鼓進攻,曹劌看不是時機,連忙阻止。

  齊軍擊鼓進攻,向魯軍陣中奔來,可是魯軍卻待而不發,軍中陣形排列有序,齊軍不知道這什麽回事,也不敢輕易出擊,一陣鼓噪後,又停下了陣腳。當齊軍觀察魯軍沒有絲毫要出擊的樣子,就又擂了第二通鼓,將士們再次衝鋒向前,衝出沒多遠,發現魯軍一點害怕的樣子都沒有,隻得再次退兵。

  魯國的將士們絲毫沒動,可齊國的將士卻一個個緊張得要命,身上的肌肉繃得緊緊的,而心裏卻更加疑惑。齊軍的主帥這時真不知到底是進攻,還是後退。後又想到:既然齊國這樣強大,又有什麽害怕呢?過了一陣又擂起了鼓,齊軍發動了第三次進攻。

  而魯國將士真是以逸待勞,齊國的將士累得要命,魯國的將士卻非常輕鬆,他們一個個鬥誌昂揚,個個憋足了勁,緊緊地握著手中的武器,隻等主帥一聲令下,他們就會全線出擊。當齊國第三次向他們進攻時,他們一開始還是按兵不動,當齊兵正在疑惑之際,曹劌說:“大王,我們進攻的時間到了,現在你發令吧。”

  頓時間,魯軍一起進發,鼓聲震天,魯軍像猛虎一樣撲向了齊軍,齊軍根本沒有想到魯軍會突然出擊,他們一個個疲勞不堪,當魯軍殺過來的時候,他們一個個丟盔卸甲,沒打幾個回合,就敗下陣去,魯軍乘勝追擊,齊軍潰不成軍。成語“一鼓作氣”便是從此而來的。齊軍狼狽逃竄,魯莊公就要命令士兵追擊,曹劌急忙阻攔道;“不要追,不要追。”他下了馬車,仔細觀察敵人敗退時車輪的印跡和戰馬的足痕,發現混亂得很,就說:“現在可以追趕了。”

  魯莊公追擊的命令一下,士兵們個個奮勇爭先,一股作氣,就把齊軍趕出了魯國的土地。長勺一戰,魯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而取勝的關鍵就是有曹劌給軍隊出謀劃策,後來的閑談中,魯莊公就問曹劌為什麽在齊軍擊兩通鼓時,還不讓將士們去迎擊。

  曹劌回答得很從容:“打仗這件事,完全憑著一股士氣,當雙方準備拚鬥之時,都處於最佳戰鬥狀態,敵方第一通擊鼓,這時他們的士氣也最足;當第二通鼓打響時,他們的將士有點泄氣了;等到第三通鼓時,將士們的氣幾乎泄完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去迎擊,他們的氣泄完,而我們的氣正足著呢,這哪裏有不勝之理?齊國雖然敗退了,但是齊國是一個大國,我怕他們有埋伏,誘使我們去追擊,所以我下車去看看他們的車轍,我看到他們的車轍已經是雜亂無章,站到車子上一看,見他們的戰旗也東倒西歪的,所以我斷定他們是真正的敗逃,這樣我才建議你命令將士追擊,把他們徹底趕出我們的國境。”

  魯莊公本來就對曹劌的指揮才能讚歎不已,於是拜曹劌為大夫,管理魯國的軍事。

  管鮑生死之交

  鮑叔牙是春秋初年齊國著名大臣。他年輕時與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管仲結為好友。他見管仲氣宇軒昂,相貌魁偉,博學多才,少有大誌,就料定他是治國濟世的人才,所以對他特別敬佩和照顧。

  兩人少年時曾合夥做過生意。鮑叔牙見管仲家窮,在分紅的時候就讓他多得一點。同夥有人罵管仲貪財,鮑叔牙就解釋說:“他怎麽會貪圖這點錢?是我見他家窮,故意讓他多分一點。”

  管仲曾帶兵打仗,臨陣對敵,常躲在後麵。撤退時又跑在前麵。有人認為管仲懦夫怕死,連他手下的士兵都瞧不起他。鮑叔牙辯解說:“他家有老母,全靠他贍養。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他決不會怕死。”鮑叔牙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愛惜管仲是個人才。管仲見他多方維護自己,十分感動,說:“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啊!”

  後來,兩人相約去齊國謀生,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公沒有兒子,但有兩個異母兄弟,一個叫糾,一個叫小白。按照當時封建世襲製慣例,國王無子,王位可由兄弟繼承。管仲對鮑叔牙說:“齊國將來繼位的國君,不是公子糾,就是公子小白,我們兩人各輔佐一個,等他們當上國君,我們相互舉薦。”鮑叔牙欣然同意。兩人果然達到了目的,鮑叔牙當了小白的老師,管仲成了糾的老師。

  齊襄公十分殘暴昏庸,常常找事責罵大臣。管鮑早料到他不會有好結果,為了避禍,管仲隨公子糾去魯國暫住,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到一個叫莒(今山東莒縣)的小國棲身。周莊公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齊襄公在宮廷變亂中被殺,齊一時沒了國君。公子糾和小白便爭相返國,兄弟之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爭奪王位的殘酷鬥爭。

  鮑叔牙得到齊國發生變亂的消息以後,立即請求莒國派兵車百乘護送小白返國。他知道,在齊國王位未定的情況下,兩個公子誰先返國,誰就可以捷足先登當君主。鮑叔牙高瞻遠矚,當初要小白選擇離齊國較近的莒國棲身時,就料到會有這一天。鮑叔牙穩操勝券,率領兵車一路護送小白,日夜兼程,快馬加鞭,直奔臨淄而去。

  管仲足智多謀,自然知道搶奪王位的關鍵。但是眼下糾在魯國,齊魯相隔遙遠,要走幾天才能到達臨淄,如果不設法阻止小白返齊,他肯定會先回齊國搶去王位。馬上請求魯國撥給他30輛兵車和駿馬,由他親自率馬先行去攔截小白。魯莊公則親率300輛兵車,隨後護送公子糾回國。

  管仲乘著駿馬兵車,猛追快趕,晝夜不停,累得精疲力盡,好不容易才在離齊國不遠的邊境追上了護送公子小白的衛隊。士兵們正在樹林邊休息,埋鍋做飯,小白端坐在一乘兵車上,鮑叔牙緊隨他身旁。管仲見了,連忙跑上去,朝著小白先施一禮,然後問道:“請問公子,你上哪兒去啊?”小白告訴他,要回齊國辦理喪事。管仲說:“公子糾比您的年齡大,有他去辦喪事就行了,您何必急急忙忙趕路呢?”鮑叔牙深知管仲的用心,很不耐煩地對他說:“管仲,你快回去吧。各人有各人的事,你不必多管。”管仲便偽裝答應,退了下去。但沒走幾步,突然回過身來,彎弓搭箭,瞄準小白就射。小白大喊一聲不好,口吐鮮血,倒在車上。護送人員一齊圍上來保護他,有人甚至哭喊起來。

  管仲瞧見這種情景,認定小白一定被他射死了,便放心驅車而去。魯莊公聽說小白死了,立即設宴慶賀,然後帶著公子糾,悠然自得地向齊國慢慢進發。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管仲盡管多謀善斷,這一次對公子小白的生死卻估計錯了。管仲的箭隻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他怕管仲再射第二箭,急中生智,咬破舌頭,偽裝吐血身亡。大家在忙亂中信以為真。管仲在遠處就更看不清了,誤以為他中箭而死。管仲走遠以後,他才睜眼坐起來。鮑叔牙說:“我們得快走,說不定管仲還會回來。”他們便走近路飛快地回到了齊國。

  齊國有一些擁護公子糾當國君的人對鮑叔牙說:“您要立公子小白為國君,公子糾回來了怎麽辦呢?”

  鮑叔牙說:“齊國不幸,內亂不斷,要有像公子小白這樣賢明的人來當國君,才能穩住社稷。如果魯莊公送公子糾回來當了國君,魯國肯定要勒索財物,齊國本來很窮,如何經受得了?”一番話說得他們啞口無言,連忙點頭稱是,同意擁立小白即位。他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魯莊公率領的大軍,過了好幾天才到達齊國邊境,他聽說小白未死,當上了國君,頓時大怒,命令軍隊向齊國發動進攻。但被齊桓公的軍隊在乾時(今山東淄博市西麵)殺得大敗而歸。

  亂後思治,齊桓公打敗了魯軍,初步鞏固了王位,便來考慮如何治理齊國的問題。他問鮑叔牙:“齊國內亂多年不斷,現在才初步安定,怎樣才能治理好國家呢?請你多幫寡人策劃。”

  鮑叔牙見齊桓公向他請教治國之道,立即想到了管仲。他們兩人過去曾約定,誰輔佐的公子當了國君,就互相舉薦。他對齊桓公說:“現在確實需要找到一個有才智的賢人來幫陛下治國。”

  齊桓公覺得他答非所問,便說:“難道還有比你更能幹的賢人嗎?”鮑叔牙果斷地說:“有,此人就是管仲。”齊桓公一聽說管仲,立即火冒三丈,咬牙切齒地說:“管仲射我一箭之仇還未報,我正想殺他解恨,您卻要我重用他!”

  鮑叔牙笑道:“管仲當時正輔佐公子糾,當然要為他爭奪王位著想。您如果重用他,他準會為陛下效忠盡力,管仲的才能,勝我十倍,若能請來輔佐陛下治國,他將為您取來整個天下。”

  齊桓公一心要治好齊國,思賢若渴。他見鮑叔牙極力舉薦管仲,沉思了好一會兒,表示同意。於是齊桓公派隰朋當使者去見魯莊公談議和條件:一、要殺死公子糾,二要把管仲交齊國懲處。魯國剛打了敗仗,不敢再戰,隻好全盤接受。魯莊公立即逼公子糾自殺,把管仲囚禁起來,準備送回齊國。

  魯國有個謀士叫施伯,聽說要將管仲送回齊國,連忙來見魯莊公說:“管仲是當今的奇才。齊國若用他,準會富國強兵,成為魯國的威脅,不如將他留在魯國為我們所用。”魯莊公說:“那怎麽行,我們不能重用齊桓公的仇人。否則,齊桓公決不會饒過我們的。”施伯勸魯莊公說:“如不用他,就幹脆殺掉,免得齊國重用他,對魯國不利。”隰朋聽說魯莊公要殺管仲,連忙跑去對他說:“我們國君對管仲恨之入骨,非要親手殺他才解恨。你們把他交給我們去處理吧!”魯莊公隻好將公子糾的頭和管仲一起,交隰朋帶回齊國。

  管仲進了齊國的地界,鮑叔牙早就等在那裏了。他一見管仲,如獲至寶,馬上讓人將囚車打開,把管仲放了出來,一同回到臨淄,並把他安排在自己家中住下,隨後就帶他去見齊桓公。管仲一見到他,立即跪下請罪。齊桓公連忙扶起來,並虛心向他請教富國強兵之道。兩人談得很投機。齊桓公很快就任命管仲為齊國宰相,甚至稱他為“仲父”(相當於叔父的稱呼)。

  管仲在齊國受到重用以後,實行了一係列重大的改革:減輕百姓負擔,整頓政權和軍隊,大力發展農業和工商業,破格提拔人才。僅用幾年時間,就把齊國變成一個強國,輔佐齊桓公成了春秋時代第一個赫赫有名的霸主。

  管仲能在齊國施展治國才能,要歸功於鮑叔牙讓賢薦能的高尚美德。他不但在自己受重用的時候,能夠舉薦管仲擔任高於自己的要職,而且在管仲功成名高的時候,急流勇退,不貪戀爵祿和榮譽。有一次,鮑叔牙聽人議論,說管仲的職位不應高過鮑叔牙,便向齊桓公提出辭官申請。第二天,鮑叔牙就悄悄地走了。為了齊國的強盛,他不考慮個人的榮辱毀譽。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成了後世人們交朋友的範例。所謂“鮑管之交”和“管鮑遺風”千古留傳,至今成為美談。

  齊桓公中原稱霸

  國家的強盛與否與一國之主是否英明有直接關係。齊桓公自從作了國君之後,親賢臣遠小人,勵精圖治,一心一意為國奉公,將齊國百姓從水深火熱中一點點拯救出來。

  齊桓公是位很有胸襟的國君。當年他中了管仲一箭,險些沒命,可是為了國家能夠強大起來,他不計前嫌任用管仲作身邊的近臣。一次他沒有聽從管仲的勸告,執意要攻打魯國,結果被曹劌打得大敗。他後悔沒有聽管仲的話,便找到管仲向他認錯。管仲深受感動,決定忠心輔佐齊桓公,齊桓公也開始信任管仲,並拜他為相國。

  管仲作了相國後,又向齊桓公推薦了一些人才,根據管仲的意思,齊桓公對他們一一量才而用。齊國的有識之士一天天多起來。齊國的百姓一天天富起來,齊桓公對管仲的信任日勝一日。他曾對眾臣說:“國家大事,均由管仲決定,無論何事,先稟告管仲,再稟告我。”

  由於桓公的支持,管仲對齊國進行了一係列改革。

  首先管仲把國家改成21個鄉,其中6個鄉主要從事工商業,免除搖役、兵役。15個鄉兵農合一,平時耕種,閑時練兵,如有戰爭,立即集合成強大的軍隊。

  在經濟上,實行實物稅製,就是按土地的好壞分等征稅。這樣不但減輕了百姓的負擔,還提高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管仲曾經做過生意,有一定的經商經驗,他利用齊國有利的地理條件,積極提倡發展魚鹽業,實行魚鹽出口免稅,鼓勵當地人民進行貿易活動。另外加強對貨幣的管理。此外,加強對貨物的調控,保持物價總體平衡。既滿足了不同地區的需要,又增加了國庫的收入。

  在人才的選拔上,管仲采取“三選製”。各鄉把文武全才、品學兼優的人推舉到國家,這是第一選。國家有關部門對這些初步選中的人進行考核,選出優秀者推薦給國君,這是第二選。國君對優秀者再親自審核,合格者任命為上卿的助手,這是第三選。這樣,不但使真正有才學的人有了用武之地,還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

  為了加強國君的權力,管仲建議國君掌握生、殺、富、貴、貧、賤這六大權利,同時實行對有功者賞,有罪者罰的政策。通過一係列改革,齊國政治得到鞏固,軍事得到加強,經濟也空前繁榮,漸漸成為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

  齊國強大後,齊桓公想作中原霸主的心願一天天強烈起來。這期間,國外發生了幾件大事,一件是天子周莊王去世,周僖王即位,一件是宋國發生了內亂,國君宋閔公被殺,公子遊即位後又被閔公的弟弟公子禦說借兵殺死……利用這個機會,管仲向齊桓公出了個可以稱霸中原的主意。齊桓公高興地照辦了。

  周莊王名義上是各諸侯國的首領,實際已名存實亡,所以在他去世時,沒有一個來吊喪的。周僖王即位後,也沒有來賀喜的。周僖王感到很不是滋味。正在這時有人來報:“齊國派使臣帶許多貢物來祝賀新天子即位。”周僖王喜出望外,立即接見。

  席間,齊使向僖王奏明:宋國內亂不止,影響很壞。至今國君還沒有定下來。希望天子下令,選一個諸侯國牽頭,召集其他諸侯國,商定一下宋國的國君,以便平息宋國內亂。

  周僖王原本也想找個機會提高一下自己的威望。如今齊使的請求大大滿足了他的虛榮心,於是連連答應,並立即寫了一道“由齊侯出麵邀請諸侯商討宋國君位”的命令交給齊使。齊使圓滿地完成了出使任務,這一切都在管仲的計劃之中。

  齊桓公接到周天子的命令,當即讓管仲寫召集會議的通知給各國送去。同時又到北杏去布置會場。

  管仲就借著齊桓公剛即位,需要諸侯確認這個機會,讓齊桓公打著天王的旗號,會合諸侯,當上霸主。

  會期到了,原定的十幾個國家隻到了邾、宋、陳、蔡四國。齊桓公對管仲說:“諸侯沒有來齊,改個日期吧!”管仲說:第一次會合諸侯,不能失了信用。三人成眾,已經來了四國可以開會了。

  會議開始了,主題是商定宋國的國君,當然不能跑題。於是規定公子禦說為宋國國君,五國一致同意,主要問題輕輕鬆鬆地解決了。齊桓公接著說:“現在王室衰微,為了扶助王室,共創大業,需推選一位領頭人,請諸侯考慮一下人選。”齊桓公實際在告訴大家選一位盟主。

  論理,宋國的資格比較老,是公爵國,也就是一等諸侯國。但是由於內亂不斷,國力被折騰得軟弱不堪,已經沒有能力當選了。齊國雖然是侯爵國——二等諸侯國,但國力強是有目共睹的,陳國的國君陳宣公賣了個順水人情,說:“既然本次會議是齊侯召集的,那就選他為盟主吧。”眾人附和。正中齊桓公下懷,便半推半就地接受了推選。他率領大家先向台上虛設的天王的座位行了禮,又同到會的四國簽訂了扶助王室,抵禦外侮,平定內亂,幫助弱國的盟約,同時商定,如有違約者,共同討伐。

  對盟約的內容,各國諸侯都表示同意。接著管仲走上台來,對大家說:“魯、衛、鄭、曹四國,不聽天王命令,不來參加大會,這是對天王的不忠,應該興師問罪。”齊桓公接著說:“敝國力量不足,請各位多幫助。”

  公元前681年,齊桓公登上中原霸主的位置。

  曹沫柯地揚名

  齊桓公為了稱霸中原,借周王的名義召集諸侯國在北杏簽約共同扶助王室。可是通知了不少國家,隻到了四國,齊桓公很不高興,決定對那些未到會的國家以“無視天子”為由興師問罪。

  魯國也是未到會的國家。齊魯兩國原本結怨就很深,屢次刀兵相見。這次沒給齊國麵子,齊桓公尤為惱火,又因為兩國相鄰,齊國決定先拿魯國開刀,以便在諸侯國中樹立威信。後來聽從管仲建議先去攻打魯國的附屬遂國,這樣魯國一定害怕。

  魯莊公聽說齊桓公親率大軍攻打遂國,很驚慌,雖然齊魯長勺之戰魯國獲勝,但那隻是勝在曹劌的計謀上,論實力,魯國較齊國相差得太遠了。無奈,魯莊公召集眾臣商量對策。大臣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出兵抗敵,有的則提出議和。施伯和曹劌也主張議和。他們明白,出兵抗敵無異於以卵擊石。為了保存實力,魯莊公給齊桓公寫了一封信,大意是:“開大會的時候,我正好生病,沒來得及參加,實在抱歉,如果齊國退兵,魯國願意同齊國簽約。”

  齊桓公接到信,便將軍隊撤至柯地(今山東省阿縣一帶),布置了一個戒備森嚴的會場,周圍安排重兵層層把守,準備與魯國簽約。

  魯莊公雖然答應簽約,心中依然沒底,始終忐忑不安,他問大臣誰願跟他一同前往,曹沫大夫走上前說願意前往,魯莊公見是曹沫,便有些泄氣,當年魯莊公護送公子糾回齊國繼位,結果被公子小白也就是齊桓公捷足先登。魯莊公惱羞成怒,派曹沫等大將率兵攻打齊國,但被鮑叔牙以誘敵深入之計打得潰不成軍。魯莊公越想越不放心,便婉言拒絕道:“你曾被齊國打敗,如果此次陪我前去,定會遭齊國恥笑。”曹沫並沒有知難而退,他說:“我不會因為打過敗仗,就不再露麵,此次陪主公既可以保您的安全,又可以雪當年敗仗之恥。”

  魯莊公找不出其他合適的人,隻得對曹沫說:“我們與齊國簽約是迫不得已,你同我一起見機行事吧。”

  曹沫穿戴整齊,帶上寶劍同魯莊公如約到達柯地。

  魯莊公見會場上齊國的士兵威風凜凜,隱隱透出一股殺氣,便有些心驚膽戰,走路的步伐也不穩了。曹沫手握寶劍不卑不亢地跟在魯莊公身後,寸步不離。

  論理按說兩國簽約隨從人員是不準帶兵器的,齊國的士兵也阻止曹沫帶兵器登壇,但懾於曹沫咄咄逼人的氣勢也隻好作罷,眼睜睜地看著他帶寶劍陪同魯莊公登上盟壇。

  齊桓公名義上同魯莊公簽約,實際根本沒把魯莊公放在眼裏,他私自將盟約定好,等魯莊公登上盟壇,同他假意寒喧幾句,便命大臣將盟約遞過去,讓他簽字。同時端上銅盤要魯莊公歃血為誓。魯莊公不知道盟約的內容,本想仔細看看,但齊國並沒有讓他看的意思,隻是催他快點簽字。魯莊公迫於壓力,無可奈何地拿起筆。站在一旁的曹沫怒從心頭起,他拔出寶劍衝到齊桓公麵前,抓住他的衣服舉劍要刺。

  管仲見事不好,慌忙擋在齊桓公的麵前,並竭力穩住曹沫,他說:“曹大夫,有事好商量。你這是幹什麽?”

  曹沫氣憤地說:“我們魯國是弱小的國家,你們齊國卻仗著強大幾次三番地欺負我們。當初齊國打著周王的旗號說要扶助王室,幫助弱國。如今,你們非但沒有幫助我們,反而霸占了汶陽。假如你們真心簽訂盟約,就把汶陽歸還給我們。”

  齊桓公早已嚇出一身冷汗,此時卻故作鎮靜,一言不發。管仲見事已至此,如不答應,後果不堪設想,而且若想當霸主,取信於諸侯國,交出一個小小的汶陽也是值得的。於是管仲勸齊桓公答應曹沫的條件,齊桓公同意了。

  曹沫收起寶劍,又將歃血的銅盤遞到齊桓公麵前,說簽約是兩國的事,兩國的國君必須一起歃血立誓,齊桓公無奈,隻得照辦。曹沫知道管仲是齊國的實權派人物,汶陽是否歸還取決於他,於是要求和管仲一起歃血立誓,以免將來毀約。齊桓公明白曹沫的意思便說:“我答應的事就一定照辦,決不失信。”

  曹沫圓滿地完成了陪同魯莊公簽約的任務,魯莊公很高興,對他大加讚賞。但是曹沫的舉動卻惹惱了齊國的大臣。齊桓公也覺得麵子上過不去,心裏很不舒服,有的大臣趁機說:“曹沫太目中無人了,我們不能咽下這口氣。如今他和魯莊公還住在我們這裏,何不連夜將他們捉來殺掉,也替主公出口氣。”齊桓公沉默不語。管仲慌忙阻止道:“我們切不可如此糊塗。如今齊國霸業初成,最應當守信用,不然怎能取信於世呢?請大家想想,得到一塊土地,失掉人心好呢,還是失掉一塊土地,得到人心好呢?”

  齊桓公畢竟是一個開明、有頭腦的君主,聽了管仲的話後,他不但熱情款待魯莊公,還在當天把汶陽交還給了魯國。

  柯地會盟後,諸侯們聽說這件事,都佩服齊桓公講信用,都想依附齊國。齊桓公名聲大振,威信提高,衛、曹兩國也派人來賠禮道歉,並請求會盟。他中原霸主的地位也得到進一步鞏固。

  寧戚出使宋國

  北杏會盟時齊桓公定公子禦說為宋國國君,得到其他三國認同。公子禦說很感激齊桓公,他此行北杏的目的就是為了確定君位。可是定二等諸侯國國君齊桓公為盟主時,公子禦說不高興了,因為宋國是一等諸侯國,他覺得自己才是盟主的合適人選。他越想越生氣,最後連招呼也沒打,連夜帶隨從回國了。

  齊桓公對宋恒公的不辭而別,非常憤怒,若不是管仲勸說,就要派兵去追。

  後來齊桓公組織了幾次會盟活動,通知宋國,宋國均無動於衷。齊桓公很生氣,決定懲罰宋國,公元前680年,齊桓公派使臣去周天王那裏告狀,借著周天子命令,讓管仲帶部分軍隊與陳、曹軍隊會合攻打宋國,自己隨後率軍進發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南)。

  管仲一行到達山(náo),今山東省臨淄境內)時,發現一個穿破衣服的人一邊光著腳放牛,一邊敲牛角唱山歌。他覺得此人有些不凡,便將軍隊停下休息,又派人給放牛人送去酒飯,放牛人毫不客氣地吃了飯,之後對送飯的士兵說要見管仲,士兵說仲父很忙。放牛人隨口念了一首名為《白水》的詩:“浩浩白水,鰷鰷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

  管仲查營回來,聽到這首詩知道這一定是個有才能的人,想出來做事,便立即跑去見放牛人。放牛人象征性地對他拱了拱手,管仲沒有介意,問他的名字,放牛人說他是衛國村野之人,叫寧戚,想出來做事可沒人用,此次是慕名來找管仲。

  管仲坐下來同寧戚談了當今時事。覺得此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寫了一封薦書留給寧戚,讓他等齊桓公來時交給他。

  管仲率軍繼續趕路。

  三天後,齊桓公到了。聽見有人在敲牛角唱歌,其中有幾句大意是:“不逢堯舜好世道,勞苦一世白受窮。世道艱,路不平,漫漫長夜何時明?”

  齊桓公聽了心裏很不痛快,便將唱歌人叫來,問他是什麽人,敢如此放肆唱不合時宜的歌。此人正是寧戚。他傲慢地說自己唱的是事實。

  齊桓公有些生氣,但還是耐心地解釋說:“如今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我為各諸侯的盟主,所發布的命令沒有不聽從的,戰必勝,攻必克,使國家出現了難得的太平盛世,你怎能唱‘不逢堯舜好世道,漫漫長夜何時明’呢?”

  寧戚笑了,說:“我並不覺得,我隻知道北杏大會你通知十多個國家,到會的才四個,中途宋國還溜走了。而且柯地會盟時你受曹沫脅持不得不交出汶陽,這怎麽能說你的命令沒有不遵從的呢?”

  齊桓公勃然大怒,心想你一個山野村夫,竟敢口出狂言,於是下令,將寧戚處斬。寧戚大笑起來,說道:“人說齊桓公開明,我看與昔日夏桀、殷紂一般無二,也是亂殺賢人的昏君。”說完頭也不回地向外走。

  齊桓公沉吟片刻,覺得此人非同常人,忙叫人將他帶回,並親自給他鬆綁,說道:“我並非真殺先生,隻是試試您的膽量。”寧戚從懷中拿出管仲的薦書,說:“我也並非真的辱罵主公,隻是試試你的氣量。”二人大笑起來。

  齊桓公決定拜寧戚為大夫。有人勸他說,寧戚是衛國人,不知是什麽底細,是否等打探明白了再決定封官。齊桓公堅定地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並當即拜寧戚為大夫,還為他預備了一輛車,同他一起率軍到達宋國邊界,與管仲會合。

  當齊桓公下令攻城時,寧戚阻止說:“與其以武力征服宋國,不如讓宋國心悅誠服地歸附我們。我們何不采取先禮後兵的態度,先由我去勸說,如果他們不聽勸阻,我們發兵也不遲呀!”齊桓公覺得很有道理。

  宋國正在商討對付齊國的對策,有人來報:“齊國使臣寧戚來見!”

  宋恒公從未聽過這個名字,戴叔皮說:“此人是衛國放牛的,剛被齊桓公拜為大夫,他此次前來,定是做齊國的說客,我們先接見他,看他有何舉動。假如有不妥之處,我就扯主公的衣服,主公再下令殺他。”接著,戴叔皮又令武士披盔戴甲,手拿兵器站在西側;文官手執笏板站在東側。宋恒公也穿戴整齊,擺出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端坐殿上。

  寧戚目不斜視,昂然上殿。見到宋恒公,寧戚拱了拱手便直接了當地說:“宋國要大難臨頭了。”此話正中宋恒公要害,但他強作鎮定地說:“宋國是一等公爵國,不會有什麽大難,即使有也沒什麽好怕的。”

  寧戚笑了笑,接著說:“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並不看爵位高低,而應看是否得到天下人心,昔日堯、舜及周公禮賢下士,日夜考慮如何治理好國家,使得天下百姓歸附,國勢日強,而宋公完全不考慮這些,麵對賢士態度傲慢,有才能的人怎會輔佐你呢?長此以往,豈不是大難臨頭嗎?宋國真是危險了。”

  這時戴叔皮扯了宋恒公的衣服一下,宋恒公隻好怔怔地坐著,臉色一陣紅一陣白,戴叔皮又扯了一下宋公的衣服,宋公站起來,武士的手也握住了劍柄。

  這一切寧戚均看在眼裏,但毫無懼色,宋恒公笑了,他走下坐位,扶著寧戚坐到上位,並向他賠禮道歉,同時討教當前宋國該怎樣做。

  寧戚乘機勸他說,為了宋國黎民百姓,為了宋國國力不再受損,應該和齊國訂立盟約;並向宋公解釋,此次齊國出兵並非出自本意,而是奉了周天子的命令。

  宋恒公了聽寧戚的勸說,備上豐厚的禮物去和齊桓公簽訂了盟約。齊桓公將禮物又轉給了周天子,並同意了宋國重新入盟的要求。這一舉動又贏得了各諸侯的讚揚,都覺得齊桓公不計私利,是個值得信賴的盟主。

  寧戚出使宋國,使齊國不費一兵一卒就達到了目的,齊桓公更加信任他了。

  公元前679年,齊桓公又約會沒有去北杏會盟的衛、鄭、陳以及中途跑掉的宋國在鄄地(今山東範縣西南)會盟。齊桓公便名副其實地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驅外侮仗義救燕

  齊桓公的仁義和度量,使得中原各國逐漸承認了齊國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邊遠地區的山戎部族依舊我行我素,往往南下到燕國北部搶糧搶物,使當地百姓苦不堪言。燕國當時的勢力較弱,幾次發兵還擊均被山戎兵打敗。被逼無奈,燕國國君燕莊公想到了霸主齊桓公,於是派使臣去齊國請求救援。齊桓公接見了燕國使臣,聽明來意後,同管仲商量,決定親率大軍援救燕國。

  公元前663年,齊國大軍到了燕國,才知山戎早就帶著搶到的人口和財物跑了。管鍾說:山戎雖然跑了,但以後還會來騷擾。我們不如一追到底,向北追擊山戎。燕國的君主燕莊公又對齊桓公說:附近有個無終國(今河省玉田縣),與我們素有往來,他們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請他們給我們帶路,一同攻打山戎?齊桓公立刻派人帶著禮物去無終國求助。無終國也派了一支軍隊前來參戰。

  山戎的首領叫密盧,他聽說齊、燕、無終三國聯合討伐,知道打不過,就帶著一些親信和金銀財寶向北方逃跑了。來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齊桓公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傳令不許傷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寬待,很感激齊桓公,他們告訴齊桓公密盧去孤竹國借兵去了。齊桓公決定跟蹤追擊,捉拿密盧,征伐孤竹國,徹底消除北方動亂的隱患。

  密盧逃到孤竹國,向國君答裏嗬求救。答裏嗬派大將黃花率兵跟密盧前去迎戰齊軍,不料,黃花一出陣就被齊軍打得大敗。黃花逃回去對答裏嗬說:“齊侯率軍前來,不過是要捉拿密盧,與我國毫無關係。不如殺了密盧,與齊侯講和,方能保全我們自己。”另一位大臣則獻計說:“北方有個地方叫‘旱海’,又稱‘迷穀’,那裏茫茫沙漠無邊,路途難辨。如果能把齊軍引入‘迷穀’,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齊侯人馬全軍覆沒。”

  黃花聽到這裏動了心眼。於是去殺了密盧,割下了首級,直到齊侯軍中,獻上密盧首級,並稱答裏嗬已經率軍逃跑,自己願歸順齊侯,為齊軍引路,追擊答裏嗬。齊侯見黃花獻上密盧首級,便信以為真,率領大隊人馬跟著黃花向北追擊。

  黃花在前麵帶路,齊侯人馬隨後緊跟。進了沙漠,才拐了幾個彎就找不到路了。茫茫無垠的黃沙,好似靜靜的大海,既分不清東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後左右。齊桓公想找黃花來問一問究竟是怎麽回事,但哪裏還有他的影子?這才知道中了黃花的奸計。這時太陽已經下山,夜幕籠罩著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風一個勁地刮,凍得士兵直發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發現人馬已零散不全。齊桓公命令趕快尋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隊人馬轉來轉去,怎麽也走不出這個迷穀。這時,管仲猛然想起老馬大多認識歸途,便對齊桓公說:“老馬識途,無終國的馬很多是從山戎弄來的,不如挑選幾匹無終國的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興許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齊桓公雖然將信將疑,但又沒有別的辦法,就同意試一試。於是管仲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大隊人馬跟在後頭。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果然走出了迷穀,回到了原來的路上。大家死裏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謀。從此,“老馬識途”也成為一句廣為流傳的成語。

  齊軍走出迷穀,打敗了孤竹國,答裏嗬和黃花被亂兵殺死,孤竹國也就被滅了。勝利之後,齊桓公對燕莊公說;“山戎、孤竹一帶的土地足有1000裏之多,全送給您吧。”燕莊公急忙說;“那可不敢當。靠您的幫助,我們才保全了國土,現在已經是感激萬分了,哪裏還敢收您的土地呢?”齊桓公說:“您不要客氣了,北部邊疆十分重要,你把它治理好,勿使邊民來犯,向天王納貢,這是我們大家的光彩。再說齊國離這裏這麽遠,鞭長莫及,也管不了啊!”這麽一說,燕莊公就不好再推辭了。

  齊桓公班師回國之日,燕莊公親自送行。一路上兩人邊聊邊走,越談越投機,不知不覺出了燕國邊界50裏。直到他們分手的時候,齊桓公才猛然想起周禮的規矩,就說:“古往今來,諸侯送諸侯不得送出邊界,我們怎麽能違反規矩呢?”說著就要把這50裏土地割讓給燕國。燕莊公已經得了500裏土地,說什麽也不肯再要齊國的50裏地了,可齊桓公一心要別人承認他是霸主,說話做事既講信用,又守規矩,所以非要燕莊公收下不可。就這樣燕國又得到50裏好地。

  諸侯們見齊桓公千裏迢迢親自率軍援救燕國,打了勝仗還不貪土地,沒有一個不從心眼裏服他的。從那以後,齊桓公這個霸主的威信就更高了。

  齊桓公——這位中原霸主的出現在當時有很大的積極意義,不但減少了紛爭,百姓也得到了安定的生活,為整個中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石碏大義滅親

  石碏是衛國的大夫,足智多謀,剛正不阿,很受衛莊公的賞識。兩家的孩子經常在一起玩耍,交情不錯。

  衛莊公有3個兒子,其中小兒州籲是愛妾所生,莊公溺愛他,對於他的胡作非為從不管教。石碏看不下去,就勸說莊公,莊公卻充耳不聞,時間久了,對石碏產生了反感。

  石碏的兒子石厚從小就跟州籲混在一起為所欲為。石碏知道石厚做了壞事,就打他一頓,有時礙於衛莊公的情麵不便深管,因此,石厚跟州籲一起越變越壞。

  有一次,州籲指使石厚欺壓百姓,被石碏知道了,於是將石厚捆起來抽了50鞭子,又將他鎖進屋子裏不許出去。晚上石厚跳窗逃了出去,從此住在州籲府中,不再回家。

  衛莊公去世,將君位傳給長子公子完。這就是衛桓公。衛桓公生性懦弱,對弟弟的事也從來不管。此時石碏告老還家,不管國事。州籲也毫無顧忌,日夜琢磨殺兄奪位。

  一天,衛桓公要到洛邑去,石厚忙對州籲獻計利用這個機會殺掉衛桓公。州籲非常高興,叫石厚領兵埋伏,自己擺酒為桓公餞行。桓公對弟弟的舉動很感激,也斟酒回敬弟弟。不料州籲乘他不注意,抽出短劍刺中他的後心,桓公當時就死了。有石厚的士兵包圍,桓公的人敢怒不敢言。

  州籲順利地當了國君,拜石厚為上大夫,州籲的另一個哥哥公子晉逃到了邢國。

  雖然州籲對外稱桓公是暴病身亡,畢竟紙包不住火。州籲很怕國內百姓不服,又怕鄰國不齒,隻好找石厚商量。石厚又獻一計,他說如果對鄰國用兵,可以在鄰國樹立威信也可以彈壓國內不滿情緒。至於進攻的國家隻有鄭國最合適,因為其他國家和衛國沒有仇隙,州籲忙問進攻鄭國的理由。石厚說,當年鄭莊公將他的弟弟逼得自殺,他的侄兒公孫滑為報父仇曾向衛國借兵,鄭莊公因此責備過衛國,以此為由攻打鄭國就可以了。

  州籲聽了這些話很高興,但他又擔心打不過鄭國,石厚繼續說:“我們可以聯係宋國、魯國、蔡國和陳國。宋國的宋穆公是繼承哥哥的位子當上國君的,他死後便將君位傳給哥哥的兒子與夷。而穆公的兒子公子馮沒有繼承君位很生氣,便跑到鄭國,與夷怕公子馮會回來搶他的君位,對鄭國也產生了怨恨情緒,此次用兵,他一定同意前往;魯國的實權在公子惲手中,他愛貪小便宜,多送他些財物,也會出兵的;至於蔡軍和陳國都是小國,讓他們出兵是沒問題的。”

  州籲聽了石厚一番話,當即派四位使者分頭去了四國。公元前719年,五國聯合攻打鄭國。

  衛國的舉動,鄭莊公早已料到。他首先將將公子馮送到長葛,並故意將消息泄露出去,將宋兵引到長葛。宋、魯、蔡、陳四國中,宋國的兵最多,宋兵一撤,其他三國也產生撤兵的想法。鄭莊公又派公子呂出城迎敵,隻向衛國挑戰,然後假裝戰敗,給衛國個台階下。

  州籲打了個小小的勝仗,覺得爭足了麵子,便班師回朝。可是本國的百姓並不買他的帳。州籲見國人仍然不服,又找石厚商量。石厚說:“隻有找一個德高望重的人輔佐您才行。”他們都想到了深受百姓愛戴的石碏。石厚自從幾年前挨打偷跑以後,始終沒有回家。這時為了拍州籲的馬屁,隻好硬著頭皮,備足禮物求見父親。可是任憑石厚說得天花亂墜,石碏就是不肯出來幫忙。

  州籲沒有別的辦法,就讓石厚去求他父親給出個治國安邦的主意。石厚第二次求見石碏,石碏頭不抬眼不睜地說:“我們各個諸侯國都得服從周天子,諸侯國的新君即位,應該稟告周天子,得到周王的承認和賞賜,地位就可鞏固。”石碏沉默了一會兒又說:“如果周王不肯接見新君,就請陳侯說情,周王很信任陳侯。”

  石厚和州籲取得真經,備了禮物,歡天喜地地去陳國請求陳侯幫忙。

  與此同時,石碏寫了一封信,讓好朋友陳國的大夫子針呈遞給陳侯。信中大意是:外臣石碏寫信問侯陳侯。衛國州籲殺兄奪君位,壞事幹盡。我的兒子石厚是幫凶。不殺掉這兩個惡人,國不安寧。我老了,沒有力量整治他們,請你們幫忙將他們治罪,以便為民除害。

  州籲二人來到陳國,被安排在第二天到太廟見陳侯。到了太廟,他們看見一塊牌子,上寫:“為臣不忠,為子不孝之人,不能進入太廟!”石厚心中有些不安,子針站在高處宣布說:“奉周天子命令,立即擒拿為非作歹、不忠不孝的州籲、石厚。其他一概赦免!”兩邊的武士一擁而上將二人擒下。這時子針又讀了石碏的信,二人才知上當。

  由於石厚是石碏的獨生子,陳侯怕石碏後悔,便沒有殺二人,把他們押回衛國,聽憑石碏處置。石碏說:“這兩人罪大惡極,不能寬恕。”眾人考慮石碏年勢已高,又隻此一子,就找理由替石厚開脫。石碏說:“州籲幹的壞事,我兒子都有份。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石碏露出很難過的表情,他接著說:“你們不肯動手,我隻好親手殺死這個賊人了。”

  根據石碏的意見,石厚被處死了。石碏大義滅親的故事一代代傳下來。“大義滅親”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

  衛懿公好鶴亡國

  衛懿公是春秋時期北方衛國的君主。衛國很小,常受北狄侵擾,平時靠求助強國保護。衛懿公在位9年期間,主要仰賴霸主齊桓公,才勉強維持了國家生存。但是,由於他在國弱民貧、外患頻仍的危局中,專好養鶴,不理國政,不防北狄,結果,國力日弱,民怨沸騰,最後,在外敵侵犯下,以國破身亡而告終。

  衛懿公好鶴,舉國皆知。在衛國的宮廷和苑圃裏,到處養有成群仙鶴,千姿百態,懿公一見到它們,便忘乎所以,樂不思歸。他可以整天不理國政,專以仙鶴為伴,甚至與它們相依為命。他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苑圃中去觀賞鶴群,聽它們唱歌,看它們跳舞。到了進餐的時候,他一麵吃飯,一麵給仙鶴喂食。

  衛國可算是仙鶴的樂園和天堂,老百姓過著貧苦的生活,但還要交納重稅,擔負懿公養鶴經費。這裏的仙鶴分品位等級,飼料與飼養員也依次分成相應級別。上等仙鶴,吃高級飼料,由高級飼養員照管。次等仙鶴,飼料和飼養員均依次按級供給和配置,等級森嚴,絲毫不容混淆。飼養員的俸祿也分上中下三級,可與大夫待遇等同。懿公每次帶仙鶴出去玩時,仙鶴都不用籠子關著,而是坐在車上,隨他同遊,上等仙鶴坐頭等車,二等仙鶴坐二等車,特等仙鶴則坐大夫乘用的棚車。這種仙鶴被稱為“鶴將軍”,非常神氣。而他本人是統率這群仙鶴的“鶴司令”。

  衛國有兩個賢臣,一個叫石祁子,一個叫寧速。他們見懿公終日與鶴為伍,專好遊樂,不理國政,不惜民力,心中焦急如焚,曾多次向懿公進諫,勸他厲精圖治,節衣縮食,減輕民負,增強國力,防止北狄入侵。但是,懿公好鶴成癖,根本不納忠言,不顧內憂外患,照舊與鶴為伴,終日玩樂不止。這時在衛國北方,狄族部落勢力日益強盛,常想入侵中原。他們見衛國弱小,懿公養鶴為樂,不修邊防,便乘機發兵侵入衛國。“狄寇入侵”警報送到懿公手中時,他正率領鶴群出遊,玩興正濃。突然而來的軍情,使他感到十分掃興,隻好被迫暫停遊樂,回宮主持抗狄議事。

  懿公首先下命令,要將士們和老百姓登城守禦,嚴防北狄攻城,但是,這時他發現,誰也不聽命令。許多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