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章 十大昏君

  中國曆史的天窗秦嬴政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自稱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子孫二世、三世、四世乃至秦朝江山永固。但很快秦朝滅亡,但皇帝的稱號被保留,直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曆經2132年。皇帝有400多位,那什麽是昏君?錢穆在《國史大綱》裏所提出的:“荒蕩不經,其事幾乎令人難信。”這樣看來,昏君的判斷標準就是君王不但是昏聵無能的,而且是常人不能理解和想象的。

  這些昏君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第一,他們的智力還算正常,有的甚至是公認的聰穎。隻有少數君主的智力有問題,例如晉惠帝司馬衷就是弱智。當大臣在向他報告民間鬧大饑荒時,他竟回說:“何不食肉糜?”把他們歸於昏君一類似乎有失公允。也有一些是被權臣控製身不由己的。第二,在位期間,一貫表現的昏庸。在中國皇帝中,前期英明而後期昏庸的不乏其人,如唐太宗、乾隆等等,但他們不能算昏君。此外,暴君不算。雖然很多暴君在凶暴的同時又無能,但是也有很多暴君在不發狂或者無法發狂的時候還能做一些事。所以如隋煬帝者,可以稱之為暴君,但做昏君還不夠格。另外,民間傳說、小說人物不算。例如蜀後主劉禪一向被民間認為是昏君的典型。這主要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劉禪在位的前期,諸葛亮是蜀漢的實際統治者。而諸葛亮死後,劉禪雖然任用黃皓,但也沒有弄到朝政大亂的地步。所以他進不了前十名。

  中國的昏君在第一個封建王朝就有。

  胡亥(秦二世)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第二個皇帝,也是最後一個,他使秦始皇希望皇位傳萬世萬代的好夢徹底破滅了。也算是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昏君。

  秦始皇出遊到沙丘病死,其幼子胡亥在趙高策謀、李斯支持下,矯詔立胡亥為二世皇帝,殺秦始皇遺詔要立的長子扶蘇。胡亥登上皇位後,想的不是如何治國安民,而是如何才能享盡人間的富貴。他和趙高的一段對話,顯示了這位“二世祖”的本色。

  胡亥對趙高說:“夫人生居世間也,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誌之所樂,以安宗廟而樂萬姓,長有天下,終吾年壽,其可乎?”意思是說,人生苦短,既為皇帝,如何才能享盡人間富貴。趙高大為讚揚說:“此賢主之所能行也。”

  趙高是個很陰險而有心計的宦官,他深知胡亥這個“花花公子”,所想的是如何能安坐帝位以盡情快活,便一切順著他使他沉迷於享樂,以達到孤立而控製之的目的。

  趙高先是向胡亥提出“高枕肆意寵樂”的辦法是:“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殊,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危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此則陰德歸陛下,害除而奸謀塞,群臣莫不被潤澤,陛下枕肆意寵樂矣。計莫出於此。”胡亥果聽趙高之謀,盡除其先帝舊臣,殺其兄弟十二人姐妹十人。

  在達到孤立胡亥的目的後,便陰謀將胡亥控製在手裏,他對胡亥說:“先帝臨朝製天下久,朝群不敢為非,進邪說。今陛下富春秋,初即位,奈何與卿廷決事?事即有誤,示群臣短也。天下稱朕,固不聞聲。”這是說,胡亥年輕,缺乏理政經驗,他不上朝,上朝與群臣一起決事,錯了會被群臣輕視。胡亥隻想享樂,要他不上朝,當然樂得聽從,於是處理朝政,隻在禁宮中獨與趙高商議決定。而胡亥這個“花花公子”沒有理政才能,實際上朝政大權者操縱在趙高手裏,趙高利用手中權力誣以謀反罪殺李斯後,被任為丞相。

  趙高陰謀為亂,取而代之,恐群臣不聽,便先試之:他獻鹿給胡亥,說:“馬也”。胡亥笑說:“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大都默然,有的說是馬以順趙高,有的直說是鹿,趙高則以他事將說鹿者殺了。從此群臣者害怕趙高,而趙高敢於指鹿為馬,而群臣大者不敢吭聲,說明他的權力已超過了胡亥。

  胡亥窮奢極侈,盡情享樂。為滿足其私欲聽趙高用嚴刑峻法,橫征暴斂,致激起人民造反,天下大亂。趙高卻對胡亥說:“關東盜毋能為也。”及秦軍主力於巨鹿被項羽軍消滅,胡房知情責備趙高,趙高怕被殺,便先動手殺胡亥。趙高恐被群臣反對,不敢自立,便立子嬰為秦王。旋為子嬰所殺。不久劉邦攻入關,子嬰投降,秦亡。

  劉宏(漢靈帝)

  劉宏在位22年,不但無一建樹反而寵信十常侍,戮殺忠臣,造成第二次黨錮之禍,朝政日益凋敗。終於引起黃巾起義,使東漢走向衰亂的局麵。

  漢桓帝劉誌的皇後竇氏和其他眾多妃嬪都沒有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因此,當桓帝死後,便由皇後竇氏以太後身份臨朝理政。竇太後與父親竇武派人迎接年僅13歲的另一位皇族成員劉宏入宮,並於公元168年正月庚子擁立劉宏為帝,改元“建寧”,此即漢靈帝。

  漢靈帝劉宏是漢章帝玄孫、河間孝王劉開曾孫、解瀆亭侯劉淑之孫、劉萇之子。靈帝即位時,漢王朝已百孔千瘡,危機四伏,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當時竇太後臨朝聽政,欲振興劉氏天下,挽大廈於將傾,遂任太傅陳蕃主持朝政,並重新征用李膺等天下名賢參與政事,並準備消滅宦官腐朽勢力。一時之間,天下賢土莫不翹首期望太平。不料宦官先發製人,於公元169年劫持漢靈帝和竇太後,奪取璽緩,誅殺陳蕃和外戚竇武。接著,宦官迫靈帝劉宏下詔大興黨獄,捕殺李膺、杜密等一百多人,禁錮六七百人,太學生被捕一千多人。這便是曆史上第二次“黨錮之禍”。至此,賢能忠義進步勢力遭到徹底打擊,宦官更加得勢,宦官專權達到了頂峰。

  靈帝劉宏乃絕世昏君。他毫無治國之才,朝政聽由宦官把持,不但不思振興漢家天下,反而窮奢極欲,荒淫無恥,甚至為了搜刮錢財,竟然在上林苑設立官爵交易所,公開標價賣官,還可以半價或賒欠。中國曆史進入最黑暗的時代。

  由於皇上昏庸無恥,宦官橫行無道,奸佞小人得誌,政府橫征暴斂,豪強期壓百姓,導致國家府庫空虛,民窮財盡,民怨沸騰,社會矛盾激化,終於引發了公元184年開始的黃巾軍大起義。劉氏王朝危在旦夕。

  公元189年四月,昏庸的漢靈帝終於拋下被他攪得破爛不堪的劉氏漢家王朝,病死於洛陽宮中。靈帝在位22年,終年34歲,葬於文陵(今河南洛陽市西北),諡號孝靈皇帝。

  雖生活在豪華的宮殿裏,東漢靈帝劉宏卻時時覺得自己就像流落天涯的旅客,孤獨寂寞,情懷難遣。麵對宦官的恣意妄行、士人的激烈抗爭,他感到無能為力。於是他變得貪婪、好色,舉止怪癖荒唐。

  漢靈帝在西園遊樂場與一班無賴子弟玩狗,並給狗帶上了進賢冠和綬帶。東漢的進賢冠為文官所用,前高7寸,後高8寸,長8寸,給狗戴上文官的帽子,實際上是對當官的一種侮辱,而且當時有些官吏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簡直像惡狗一樣凶殘。隨後漢靈帝又用驢駕車,親自操轡執鞭,驅馳於苑中。這件事被京城的百姓知道了,爭相仿效,一時本來低廉的驢價驟然上漲,與馬的價格相同。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漢靈帝在西園開辦了一個官員交易所,明碼標價,公開賣官。地方官一般比朝官價格高一倍,縣官則價格不一。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就可中標上任。除固定的價格外,還根據求官人的身價和擁有的財產隨時加減。一般來說,2000石的官價值2000萬錢,400石的官價值400萬錢,可以現金交易,也可以賒欠,到任後再加倍償還。

  同其他亂世之君一樣,漢靈帝頗為好色,其方法也離奇荒誕。公元186年,漢靈帝在西園修建了裸遊館千間。每逢盛夏,他就到這裏來避暑,作長夜飲宴。酒酣之餘,他不禁嗟歎道:“如果像這樣能活上10000年的話,也算是神仙中的神仙了。”當時宮人年齡在14歲以上、18歲以下的,都濃妝豔抹。漢靈帝命令她們脫掉上衣,隻允許穿內衣,有時與她們在茵犀湯中裸浴。浴罷,把餘汁倒入渠水中,稱渠為“流香渠”。漢靈帝讓宦官模仿驢叫,命人在裸遊館北修建雞鳴堂,養了很多隻雞,每當天亮的時候就讓宦官模仿雞叫。漢靈帝的淫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公元188年,在位22年之久的漢靈帝終於走到了盡頭,享年34歲,葬於文陵。

  蕭寶卷(齊廢帝東昏侯)

  蕭寶卷472年即位,在位3年,是赫赫有名的昏君。蕭寶卷,說話遲鈍,年輕即位卻不好讀書,秉性頑劣。明帝死時,他借口喉痛不哭;看著有人哭得前俯後仰,頭巾落地,他於是高聲大笑不止。即位後他不理政務,日夜唯嬉樂而已,他尤其喜歡在夜間外出遊逛,高興時竟射殺病人,剖孕婦腹。他還對朝中文武大臣、王族子弟大開殺戒,弄得滿朝上下人人自危、朝不慮夕。如此作惡,真是死有餘辜。《南齊書卷七·東昏侯》中記載,東昏侯“於苑中立市,太官每日進酒肉雜肴,使宮人屠酤,潘妃為市令,帝為市魁,執罰,爭者就潘妃決判。”陪他一齊胡鬧的人就有好幾千,半個京城的百姓都嚇得東多西藏。不僅如此,《南史·齊本紀下》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又開渠立埭,躬自引船,埭上設店,坐而屠肉。”蕭寶卷還寵愛潘妃,他與潘妃的怪癖行為在當時流傳很廣,有著這樣一首民歌:“閱武堂,種楊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東昏侯作為堂堂的一國之君,卻做著如此的市儈勾當,可見他的昏庸。《齊史·齊廢帝東昏候紀》中記載,蕭寶卷為了取悅潘妃,為她修了永壽、玉壽等殿,又鑿金為蓮花,貼放地上,讓潘妃在上麵行走,謂之步步生蓮花。同時首尾分嵌潘金蓮名,因此詩句中有“潘妃步步曳金蓮”。他即位後僅兩年,蕭衍就起兵圍困建康,一代市儈皇帝被部將殺死,年僅19歲。

  蕭衍(南梁武帝)

  蕭衍在位48年,不想當皇帝,隻想做和尚,數次舍身入佛寺,大把大把得施舍錢財給佛寺,搞得國庫空虛。最後引狼入室,招納北朝侯景。侯景叛亂攻入建康。侯景的叛亂雖然最後被鎮壓,但南朝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法與北朝爭鋒。

  蕭衍有節儉、寬容、慈悲的美德不假,可正是由於他對屬下無原則的寬容和遷就,造成了朝廷中貪汙受賄、浪費攀比成風;正是由於他的決策失誤,他的所謂“無為而治”,造成了國家喪師失地、百姓流離失所,他的一個漫不經心、敷衍了事的錯誤決策,曾一次就使幾十萬民工死於非命……

  皇帝是一國之君,他所要負責的,是全國的民眾;他所要操心的,是國家的命運。因而,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以國家為重,以大局為重。蕭衍不能說不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也不能說他不是一個狹義上的好人,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好皇帝。所以,在他統治下才出現了充滿血腥的“侯景之亂”,不僅無辜百姓屍橫遍野,就連蕭衍自己也被叛軍圍困而活活餓死。

  李煜(南唐後主)

  南唐後主的李煜,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李煜生活在混亂的南方,當時吳、吳越、前蜀、楚、閩、南漢、荊南、後蜀、南唐、再加上沙陀人劉旻在太原所建立的北漢,總共是十國。整個中國可說是在戰亂中,但江南卻獨處偏安,李煜的祖父李升是槍杆子出政權,而當上皇帝的。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六,怎麽也想不到會當皇帝,所以一點當皇帝的準備都沒有,但因為命運的安排,在他前麵的兄長個個夭折,他不想當也不行。他的確不是塊當皇帝的料,他負不起這副重擔,隻有逃避,現實中就是以聲色詩詞,精神上就寄托在宗教的來生。

  李煜在政治上不但是個庸才,而且氣量狹小。他一方麵以財物媚悅敵國,換取片刻安寧;另一方麵排斥異己,“頗疑北人,多以死之”,把猜疑之心放在了那些由北入南的官員身上。李煜愛好詩文書畫,身邊有一批宮廷禦用畫家。其中有一個畫家顧閎中,以善畫人物著稱,曾長期擔任南唐翰林院畫待詔。而這位官居南唐中書舍人的韓熙載正巧是出身北方望族,自然他的名字列入了李煜的猜疑名單之中。有一天李煜得知一些朝中官員將會聚韓宅,具有豐富想像力的他不由得陷入極度的恐懼:這夥人是不是陰謀串聯?於是,李後主想出一個搞清這件事情來龍去脈的方法。他召見了自己所信任的畫家顧閎中與周文矩,授命他們同赴韓熙載宅邸,暗中窺測這次宴會的真實情況,並把這些情況如實地描繪下來。經過了一夜認真細致的觀察,顧閎中發現,賓客中有當年的新科狀元郎粲、太常博士陳雍、紫薇郎朱銑等官員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當時一些走紅的歌女和舞女。顧閎中和周文矩是畫院中鼎鼎大名的畫家,他們有“默記背寫”的本領,出宮之後,顧閎中便憑記憶客觀地創作出這幅反映當時宴會盛景的《韓熙載夜宴圖》。李煜展卷之際,見到韓熙載縱情聲色,戒心減少了許多。

  李煜就像一個坐在室內火爐旁邊的人,眼看著門外的風雪,等著爐火的熄滅,恐懼而焦慮。他又像頭鴕鳥,當敵人的腳步接近時,它隻將頭埋在沙裏,既不奮起而鬥,也不盡力逃走,而是等著敵人不費力的捉住。他眼看著征服者步步相逼,他隻是退讓再退讓,直到最後退無可退,還是走上亡國的結局。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他的確稱得上是個亡國的昏君。

  李煜這一生,在有些人眼中,出生在帝王家,用不著絲毫努力,就享受一般人夢寐難求的榮華富貴和權勢,乃是口含“玉湯匙”出生的幸運兒,但實際上他活得很苦。尤其是成了亡國俘虜以後,不但本人受盡奚落輕蔑,而且他那美麗的妻子——小周後,還得定時的進宮陪侍皇帝,雖然正史上沒有記載當時的皇帝趙光義有沒有對她怎麽樣,但據史書說,每次進宮都得待幾天,而且回來就會哭著罵李煜,其中自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亡國君主,真是情何以堪!最後,趙光義用牽機藥毒死他,名義上是因為他寫了“小樓昨夜又東風”的詞句,認為他有複國思想。

  隻是,就曆史的長河來看,往往事情是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他短暫的亡國之痛,卻造就了一個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詞人;他個人的羞辱悲哀,卻使富裕的江南免於長期戰禍;他個人的不幸,卻成為文學——至少是詞文學上的大幸,因為大部份的學者都承認,要是他沒有亡國之恨,就隻能寫得出像他前期的作品,當然那些詞絕對稱不上偉大。

  李煜的前期作品多以宮中的聲色娛樂為題材,風格柔靡,技巧高超,如《玉樓春》、《一斛珠》等等;後期多寫亡國之痛,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如《破陣子》、《虞美人》、《浪淘沙令》、《烏夜啼·秋閨》等等。李煜苟且偷安,生活奢華,常常在宮中營造銷金紅羅幕壁,鑲以白金和玳瑁,並插上奇花異草,題曰“錦洞天”,與皇後周憲於其中作詞嬉戲:每到七月初七,就命人用紅羅絹裝扮成月宮天河的情景,為作詞創造靈感。當被俘後,李煜“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生活已經成為泡影,他不禁發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哀歎,可惜為時已晚。詩人郭麟也為之歎息:“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宋太祖也說:“李煜若以作詩工夫治國事,豈為吾虜也?”

  趙佶(宋徽宗)

  趙佶統治期間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權閹,貪汙橫暴,掠奪民財。又尊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興木土、廣建宮觀庭院,設局搜刮奇花異石,稱“花石綱”。於京師築“艮”,勞民傷財,導致農民揭竿起義。宣和七年(1125年)傳位給欽宗趙桓,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為金兵俘虜北去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至死不得歸。工於書畫,以花鳥畫和“瘦金書”書法名於世。書法初師薛稷,草書學黃庭堅。楷書瘦勁峻麗,有“屈鐵斷金”之譽,自成法度,世稱“瘦金體”。

  宋徽宗趙佶醉心於書法和繪畫,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將國事丟在一邊,使得蔡京、朱劬、王黼、李彥、童貫、梁師成(時稱“六賊”)專權和方臘、宋江起義,最終步詞學皇帝李煜的後塵,喪身喪國。宋徽宗曾跟黃庭堅學習書法,後又糅合蔡稷、褚遂良的風格而創立了流傳至今的“瘦金體”。他在繪畫方麵的成就更大,擅長花鳥畫,其中《臘梅山禽圖》、《杏花鸚鵡圖》、《芙蓉錦雞圖》等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人物畫《聽琴圖》、《文會圖》以及山水畫《雪江歸棹圖》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宋徽宗憑個人的愛好而設立了翰林書畫院,年年選拔畫家,比科舉考試還重視,這在書畫史上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情。宋徽宗在書畫方麵才華橫溢,對國事卻漠不關心。他濫用奸臣,無心上朝,勉強來到殿上與臣子們見麵後,便匆匆跑往睿思殿寫字習畫。他曾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臨摹宮內所藏的17位名家的傳世佳作。據說,他還將自己的作品編成《宣和睿覽冊》,每15幅一冊,累有“千冊”,單是他的《夢遊化城圖》“凡天地間所有物,色色俱備”,要幾個月才能畫成。徽宗於書畫傾注了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朝政當然是糟得很,以致金兵襲來,這位書畫皇帝成了階下囚。到了最後關頭居然相信神棍郭京的鬼話,讓他率領所謂的“六丁六甲”守衛開封,結果一敗塗地,自己被俘虜不說,連帶大宋的半壁江山一起斷送。

  朱厚照(明武宗)

  朱厚照1506年即位,年號正德。在位16年期間他重用宦官奸臣(劉瑾、江彬),皆賜其朱姓。朱厚照沉迷於後宮,愛好遊玩射獵,喜好聲色,建豹房以享樂;所謂“豹房”原本是為了皇帝自己安身而設;裏麵養著雄獅、猛虎、花豹等野獸,以防外人加害。按武宗的初衷,豹房中不設女眷,連侍候日常起居都由太監擔當,他找來一些名士高人講學論道,以期提高自己的見識和能力。可日子一長,正年輕氣盛的武宗就有些憋不住了,好色之性複發,於是下令各州府進選美女,充實豹房。選到豹房裏來的佳麗,並不象到後宮中那樣有名種名號,在這裏充其量不過是武宗的玩物,想不想封名號,還要看他到時候是否高興。然而,詔令下到各地方之後,經地方官們一加工,就說是武宗選妃,頓時在各地掀起了選美高潮。

  朱厚照狂放不羈,喜弄兵。最可笑的是作為一國之君,竟然想當將軍,曾自封為威武大將軍。朱厚照統治時期,社會動蕩,大權旁落,農民起義不斷。他無所作為,常常出遊玩樂,大臣們請都請不回。有一次,他想偷偷出關遊玩,巡關禦史張欽閉關拒命,這才悻悻回宮。正德五年(1510年),他自號大慶法王,並命令有關部門鑄造法王官印。正德十二年(1517年),韃靼數萬騎兵進攻明朝,明朝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擊退敵兵。武宗聞信後,還恬不知恥地自封為威武大將軍、太師鎮國公。他一度還想做將軍總兵。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以威武大將軍的名義討伐江西寧王朱宸濠,其實是帶著10多萬人遊玩作樂。皇帝作為神聖的一國之君,競自封為將軍,這是大損帝王威嚴的事情。無怪《明史》評:“然耽於嬉遊,暖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

  朱厚(明世宗)

  公元1522年即位,在位45年,因正德皇帝無子,按其遺旨,由首輔楊廷和與張太後選定正德皇帝的堂弟朱厚熜入承大統,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即皇帝位,以次年為嘉靖元年,時年15歲。

  朱厚熜是興王朱祐杬的獨子,母興王妃蔣氏。朱厚熜幼時聰敏,興王親授書史,通《孝經》、《大學》及修身齊家治國之道,重禮節,遇事有主見。其母子入宮前與禮部已有兩次爭議。即位後,在如何尊崇其父母的問題上與禮部及眾多朝臣又發生衝突,史稱“大禮議”,經過兩年多的爭辯,最後以君權的高壓結束,朱厚熜的意願終於得以實現。這些事充分顯露出了朱厚熜少年時即剛愎自用、專橫暴虐的性格。

  朱厚熜初承大統時,對國事尚有所作為,除采取了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減貢、賑災等措施外,還扭轉了正統以來形成的內監擅權、敗壞朝政的局麵,並曾下令清理莊田,“不問皇親勢要,凡係冒濫請乞及額外多占者悉還之於民”等。但這種善政並沒有保持多久,一年以後,即有“十漸”等奏疏出現。特別是經“壬寅宮變”幸得未死,他被嚇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設醺煉丹,迷信幾個道士的邪說,養生修道,二十餘年不敢回大內,置朝政於不顧,使貪贓枉法的首輔嚴嵩橫行亂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擾不斷,有識的官員不能為國出力,甚至慘遭屠戮。另在宮內外興建大量宮殿廟宇,加重百姓的負擔,使得國家財政危機愈益深重。

  唐代的武則天對貓是深惡痛絕,因為被她害死的肖淑妃曾罵過:“阿武妖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為虎,生生扼其喉。”而明世宗朱厚熄對貓卻情有獨鍾。世宗迷信道教,道士邵元節和方士陶仲文受寵,先後授予禮部尚書。戶部主事海瑞因上書諫止,幾乎喪命。阿諛逢迎的官吏競相進貢白鹿、白雁、白鶴、白貓等寵物,以求封賞。世宗最喜愛的寵物是兩隻漂亮的貓,名曰雪眉和獅貓。他經常與貓兒一起逗玩,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可笑的是他曾以帝王身份舉行儀式,莊重地封雪眉為“虯龍”。後來,虯龍死了,世宗幾天不吃不喝,將它葬於萬歲山,並立碑刻文,題名“虯龍墓”。獅貓死後,世宗命人用黃金鑄造一棺材,將它斂人其中,並舉行隆重的葬禮,還請當朝大臣為它作祭文。侍讀學士袁神的祭文中有一句“化獅為虎”的頌詞大得世宗的歡心,不久,他被提升為少宰,時稱“青詞宰相”。明朝功臣名臣眾多,卻沒有哪人受到過這兩隻貓兒般隆重的禮遇。世宗玩物喪誌,不理朝政,武英殿大學士嚴嵩乘機專擅朝政。

  朱翊鈞(明神宗)

  公元1573年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初即位時由於有張居正輔佐,略有中興氣象。朱翊鈞5歲被立為太子,10歲即位,由於年少,由張居正等人為顧命大臣。

  萬曆皇帝懶惰成性,他不習慣於張居正遇事兢兢業業的認真作風。此人貪奢淫逸,熱衷於宮廷氣派,多次要求增加宮中的奢糜用度,屢次受到張居正的諫阻。皇帝派心腹太監張誠刺探張居正的行居,張誠聽信反對派的惡言,密報張居正“寶藏逾天府”。萬曆七年(1579年),皇帝命令內閣擬旨晉封自己的嶽父王偉為永年伯,兩年後又命令內閣擬旨將王偉的弟弟、兒子晉封爵位,要求世襲。張居正引用祖宗對外戚封爵的先例,在外戚官職世襲待遇上堅持不能破例,讓皇帝心埋抵觸與不快。張居正忤旨獨斷,得罪了皇帝,得罪了皇後,也得罪了外戚。張居正結怨於皇家,身後付出慘重代價成了必然的事情。萬曆皇帝支持張居正掌權處理朝政,完全出於迫不得已,是從皇家自身利益考慮的一種選擇。對於朱明朝廷來說,張居正不過是一條善於捕獵的走狗,小皇帝需要張居正去挽救頹危的朱氏朝廷,一旦首輔棄世歸天,這具屍體對於皇帝來說己經沒有任何用處。首輔威風凜凜的形象,帝師嚴厲斥責的聲音,權臣行使權力的姿態,太師以身作則的身影,一幕幕都在已經親政的皇帝的腦中閃現。至於首輔當年勞瘁心骨、棄家忘身的精神,非議滿朝、左右受敵的處境,使大明國庫積金四百餘萬兩、存糧可支十年之需的功績,統統都化為烏有。這時皇帝心中燃起的是權力旁落的妒忌心理,一心“追仇居正”,抄家得銀。而抄籍張家所得,還不及萬曆皇帝此後的一次性奢侈花費。張居正去世的第二年,萬曆皇帝以各種名目從國庫中支取銀兩,一年即超支176萬餘兩。

  張居正一死,神宗倒行逆施。不但不理朝政達30年,而且不斷派出宦官到各地擔任“礦監”,“稅監”,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沸騰。把明朝的老底都掏空了。在這裏,不得不提到明朝的宦官專權。洪武初年,朱元璋規定宦官不得讀書識字,不得禦外臣冠服,不得兼外臣文武銜,官秩無過四品,並將“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的禁令鑄成鐵牌,懸置宮門。此時雖有少數宦官被委任外職,但對於宦官的控製還是很嚴的。燕王朱棣起兵奪取帝位後,情況開始發生變化。朱棣以獲勝曾得助於宦官,故即位後,便把他們視為親信、畀以重任,先後派李興使暹羅(今泰國),鄭和下西洋,侯顯使西域,王安等督軍營,馬靖巡視甘肅。永樂十八年(1420),又在錦衣衛之外增置東廠,委宦官主持,專門偵伺臣民,宦官開始取得出使、專征、監軍、分鎮以及刺探臣民隱情等大權,為後來的宦官專權提供了條件。明世宗朱厚熜統治時期,宦官勢力一度被壓抑,但到神宗朱翊鈞時又發展起來,礦監稅使、關吏采辦遍布天下,為害不小。司禮監太監馮保可左右內閣,權勢極顯赫。以致後來明熹宗天啟時期,宦官專權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朱由檢(明思宗崇禎)

  公元1628即位,在位18年。思宗並沒有通常昏君所共有的特征。例如,他不好女色,不好財貨,也沒有玩物喪誌的去做書法家或小木匠,更沒有想成仙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的唯一理想就是要重振朝綱作為明君名垂青史。但一生卻剛愎自用,猜忌心極強。

  崇禎在位17年,共換了59位宰相,這就意味著無論賢良庸劣,他一概不信任不重用。這位皇上老兒用“枚卜”法(近似如“抓鬮”)決定誰當首輔,清楚不過地說明他壓根兒就沒有想選賢任能。從他頻繁地罷黜首輔、誅殺大員、猜忌群臣看,他有可能確實不能辨別忠誠奸猾、賢能庸劣,也有可能是老天不給他時間去從容辨別,更多的人認為是崇禎的峻急刻削的性格使然。奸猾如魏忠賢、忠良如袁崇煥,他殺起來一樣酣快,毫不遲疑。

  袁崇煥無疑成為朱由檢性格悲劇的犧牲品,史書上記載袁“為人慷慨負膽略,好談兵”。明朝萬曆己未進士,始任福建邵武縣令。天啟朝升兵部職方司主事,監軍山海關外,曾堅守危在旦夕的寧遠孤城(今遼寧興城),一戰而擊退身經百戰、戰無不勝的後金汗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既死,皇太極繼位。袁采取以和為守、以守為攻、乘機出戰的方針,被明廷指責為“誘敵脅和”。崇禎三年(1630)清兵繞開山海關大路,由蒙古地入大安口,再進入遵化,京師震動,舉城戒嚴,袁崇煥率師入援。皇太極施反間計,蓄意讓擒獲的明廷宦官得知袁崇煥與皇太極之間有密約,然後使該宦官逃脫,去奏告崇禎帝。崇禎果然中皇太極的反間計,以袁崇煥通敵罪將其下獄,後於菜市口處以磔刑(分屍)並暴屍於街市。崇禎這一自毀長城的昏庸之舉,終於導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崇禎帝自縊煤山的曆史悲劇。梁啟超稱袁崇煥是“明季第一重要人物”。

  朱由檢為人實在太差,而且刻薄寡恩。對於百姓隻知道搜刮。明明已經是饑荒遍野,不但不救濟,反而還要變本加厲的征收。以至激起遍地的農民起義,最後起義軍圍城,他想逃跑時,身邊隻有一個太監王承恩跟從。而把守城門的太監還拒絕給他開門。亡國之君眾叛親離到這種程度的大概也隻有崇禎一人。最後他走投無路隻好在煤山上吊了。

  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進入承天門、占據皇宮後,首要之事就是要找到崇禎。農民軍在“大樓宮中不得”之後,乃懸重賞、申嚴誅:“獻先帝(崇禎)者萬金、封伯爵。匿者,夷其族。”三天後,方得崇禎遺體。但至於崇禎究竟死於何處,曆來有不一樣的說法。據考《明史》中的《李自成傳》和《王承恩傳》證實,崇禎帝不是縊死在死在煤山槐樹上,而是縊在“壽皇亭”中。《明實錄·崇禎實錄》卷十七載:“天且曙,仍回南宮,散遣內員,攜王承恩入內苑,登萬歲山之壽皇亭。俄而上崩,太監王承恩亦自縊從死焉。”《明史》卷三百九《流賊傳》雲;“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鳴鍾集百官,無至者。乃複黨煤山,書衣襟為遺詔,以帛自縊於山亭,帝遂崩。”《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九亦說:“逐仍回南宮,登萬歲山之壽皇亭自經。”另外,夏燮《明通鑒》卷九十、談遷《國榷》卷一百、徐鼐《小腆紀年附考》卷四等都載崇禎死於壽皇亭。

  但也有人對此持有疑議;明景山並無壽皇亭之稱,隻有壽皇殿在山後(即今少年宮),其地與所傳崇禎自縊之處相離尚遠。景山之上,明代並無建築,今所存五亭係清乾隆時所建。可見此記載不確切。明末親曆甲申之變的錢甹所著《甲申傳信錄》有這樣的記載。“(崇禎)易袍履與(太監王)承恩走萬歲山,至巾帽局自縊”這一記載很符合崇禎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走上自戕之路的心理變化過程。崇禎一向剛愎自用,他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投降,也不會輕易去死的。在京城旦夕可破之時,他於3月18日取太監衣帽化裝後,企圖從崇文門、正陽門、朝陽門、安定門等處逃跑,皆因守門士兵不知他是皇帝而被阻。逃跑不成,崇禎方在太監的陪同下跑到了巾帽局。巾帽局是明宦官二十四衙門之一,專掌宮內的靴帽製作,地處皇城東北角,是皇城內較偏僻的地方(巾帽局在今東城區織染局胡同東端)。李自成占據皇宮以後,崇禎眼看大勢已去,這才自縊身死。死時“以發覆麵,白袷藍袍白細褲,一足跣,一足有綾襪”,一副狼狽之相。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