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不同行業投資與產出的空間變動

  在市場經濟中,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產出之間存在著互相影響和互為因果的關係,一方麵,前期經濟產出績效決定著投資者的信心和影響投資決策;另一方麵,本期新增資本規模與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下期產出增量結構的變動,新增資本的空間布局也決定著空間產出的增量結構。因此,投資和經濟產出,在規模、結構、布局等各方麵的變動,都存在著較強的一致性。但是,在我國的經濟運行中,由於存在著較大比重並非由效率原則或商業動機驅動的投資,使投資與產出的分布結構不盡一致。

  1.我國三次產業投資的空間變動

  (1)第一產業投資的空間變動。在我國三次產業分類中,第一產業由農業構成。在改革開放後,東部地區的農業投資份額經曆了先升後降的變動,在1990年上升到49.8%後,回落到2007年的39.8%;內陸地區則相反,第一產業投資份額始終在50%以上,2007年達到60.2%的份額。

  應該說,我國農業投資的空間配置及其變動符合農業資源稟賦客觀分布格局。在我國農業16個主要品種的優勢區位,大部分位於中西部地區,其中東北的三江平原、鬆嫩平原、遼河平原,中南部的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河南南部地區、鄱陽湖平原,西南的四川盆地、雲貴高原丘陵平壩地區提供了從糧食作物到肉類、水果等大範圍的優勢農產品。

  (2)第二產業投資的空間變動。第二產業中,東部地區工業投資份額基本呈單邊上升趨勢,從50%以下上升到60%左右;而內陸地區工業投資份額則呈單邊下降趨勢。盡管1995年後,伴隨中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東部地區工業投資份額的上升勢頭明顯減緩,但是按照工業行業大類的劃分標準,東部地區除煤炭采選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等少數行業外,絕大多數工業行業的生產能力依然不同程度地發生了向東部地區轉移,製造業重心的轉移最為明顯。在製造業內部,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移最快。中西部地區獲得了資源采掘業和以農業為原料的輕工業的較大部分投資,這顯然符合該地區的資源稟賦狀況。

  建築業投資變動對第二產業投資地區份額的影響不大。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國建築業還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資本裝備程度較其他行業更低,從而建築業投資占全社會總投資的比重很小;二是各地建築業投資屬於該地區建築、安裝工程投資需求所引致的需求,隨著本地區建安工程投資規模的波動而變動。

  (3)第三產業投資的空間變動。第三產業投資中東部地區份額也經曆了先升後降的過程,在1996年中央提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後,東部地區的份額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內陸地區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導致第三產業投資規模上升,除西北部地區以外,第三產業投資份額全麵上升。

  第三產業的投資較為複雜,相對於第一、二產業投資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以下兩點:一是第三產業在全社會總投資中占有50%以上的比重,遠高於第一、第二產業投資所占的比重;二是第三產業投資中有較大比重的投資,不是(或不主要是)按照商業原則進行配置,並不由追求內部“投資收益”或“投資效率”的商業動機所驅動。

  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第三產業內部的行業分類,共包括14個服務行業(不含“國際組織”),其中交通運輸、科學研究、教育等6個行業具有明顯的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性質或自然壟斷特征,需要由政府或主要由政府進行投資及空間配置決策。

  自1996年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來,第三產業投資增長加快,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從1995年的46.03%上升到2007年的52.5%,提高了近7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投資增速在地區間的差異很大,東部地區年均增速僅為16.2%,而中部、西部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3.5%和23.1%;同期第三產業投資占全社會總投資的比重,東部地區隻提高不足1.5個百分點,中部、西部分別提高了13.4個百分點和15.6個百分點以上。也就是說,近十幾年內陸地區投資份額的再度上升,有相當大的部分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和準公共服務領域的投資所推動。

  2.產出格局的變化

  (1)產出總量的分布格局。盡管投資在1996年以後,東部地區投資增速與投資份額相對內陸地區明顯下降,但產出格局沒有發生逆轉,東部地區繼續保持上升態勢,2007年達到了61.4%的比重。

  (2)三次產業產出格局變動。1995~2007年間,第一產業的產出重心與投資的配置重心一樣,發生了自東向西的轉移,東部地區下降了2.8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保持不變,西部地區上升了3.2個百分點。第二、三產業內部結構較為複雜,但從總量上看,均發生了自西向東的轉移,東部地區在兩個產業中份額分別上升了1.1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內陸地區則相應有所下降。

  (3)工業內部產出格局的變動。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工業產出進一步向東部地區集中。1990 年,東部地區的產出份額為59.6%,2005年,上升到64.7%;內陸地區的份額相對下降,其中尤以中部地區的下降為多,達到近4個百分點。從工業內部的結構變動看,采掘業、裝備工業、原材料工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以及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等,產出重心統統發生了向東部地區的轉移。

  3.市場化進程使各地區產出結構日益體現其稟賦優勢

  從經濟效率的角度講,所謂合理的、協調的、均衡的空間格局,是指各地區均以本地資源和要素稟賦優勢為基礎,形成各具特色的產出結構,並以最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參與區域分工和區際貿易,換取各自不具有成本優勢的產品。這就是所謂的依據比較優勢形成的區域分工、區域貿易格局。不難理解,從資源和要素稟賦的豐度、價格競爭力,到比較優勢的顯現,均以要素市場、產品市場的存在為前提。改革開放以來的市場化進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和完善,使各地區產出結構日益體現其資源和要素稟賦優勢。

  我們采用各地區各產業的實際“貿易比率”,來計量和反映地區間貿易格局以及各地區產業優劣勢的變動。貿易比率有正有負,正值表示本地區某類產品產出中“銷往區外市場的數量”與“本地需求量”的比率,負值表示本地區某類產品“從區外購入數量”與“本地需求量”的比率。

  反映了2006年我國三大地帶(東部、中部、西部)在三次產業間的貿易關係,也反映了三大地帶在三次產業間各自的比較優勢。東部地區在第一產業方麵處於顯著劣勢,其貿易比率為-0.26(意味著有26%的農產品需求需要通過從區外進口滿足);而在第二、第三產業領域具有優勢,貿易比率分別為0.03和0.03(意味著第二和第三產業分別具有相當於自身需求3%的產出提供給區外市場)。中西部地區則在第一產業領域具有比較優勢,貿易比率分別為0.39和0.47;而在第二、三產業領域處於劣勢。

  為了能夠從總體上對我國比較優勢格局有一個總體把握,我們對地區和行業進行歸納,然後以較大的行業為線索,表現我國各產業優勢分布格局及其變動。

  我們按照稟賦優勢原則並兼顧地域產出結構特征的一致性和地域上接近的原則,把三大地帶又進一步劃分為7個大區。東部地帶分為三個部分:沿海北部(即環渤海地區,含遼、冀、京、津、魯)、沿海中部(即長江三角洲地區,含滬、蘇、浙)、沿海南部(含閩、粵、桂、瓊);中部地帶分為兩個部分:中北部(含黑、吉、蒙、晉、豫)、中南部(含皖、贛、鄂、湘);西部地帶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傳統的西北和西南地區。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行業分類,我們分別考察農業、工業、服務業。在工業內部按采掘業、能源原材料工業、裝備製造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作為基本線索進行優劣勢區位的考察。

  (1)農業優勢區位變動。1980~2007年,農業的優勢區位分布的基本方向沒有變化,依然分布在西南部(川、貴、雲、藏)、中南部(皖、贛、鄂、湘)、西北部(陝、甘、青、寧、新)、中北部(吉、黑、豫、晉、蒙)以及沿海南部瓊、桂等省區,但在優勢程度上普遍有所強化。而沿海發達地區(京、津、滬、魯、蘇、浙、粵)第一產業的相對份額總體上呈進一步萎縮趨勢,這對於東部沿海地區來說是不可避免的。東部地區的農業,麵對服務業、工業對資源使用的競爭,東部地區用於農業的土地、資本、勞動的數量不斷減少,以致東部農業難以滿足本地區的需求,處於劣勢地位。2007年,貿易比率為-27%(即27%的農產品需求要依賴從中西部進口予以滿足)。

  (2)工業優勢區位變動。1980~2007年,工業的優勢區位最顯著的變化是北京、上海兩大直轄市作為工業優勢區位的萎縮,它們的區際市場份額為沿海地區的廣東、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河北等省份所替代。

  從整體上看,沿海地區依然是我國工業的優勢區位,中西部地區依然處於劣勢地位,但優劣勢程度均有所弱化。陝西是整個西部唯一的工業品淨出口省區,山西、河南憑借資源采掘業和能源、原材料產業的顯著優勢,成為中部地區的兩個工業品淨出口省區。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的傳統工業優勢明顯發生了萎縮。此外,沿海地帶工業優勢程度的下降,與北京、上海進入後工業化階段、第三產業迅速發展高度相關。

  (3)服務業優勢區位變動。服務業中相當一部分產業活動屬於不可貿易品,而隻服務於當地群眾生活(例如居民服務業、當地的文化娛樂業、修理業、地方交通體係以及地方政府機關等);此外,服務業中包含著一些非營利性活動,例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和(準)公共產品,其配置原則並不服從商業效率原則。這兩個因素解釋著1980年一些落後地區服務業的龐大,以及2007年除京滬兩市的顯著優勢之外,其餘地區沒有異常顯著的優劣勢差別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服務業優勢區位變化最醒目的是北京和上海,北京作為全國的首都、政治中心,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金融中心,同時作為全國兩座最大的城市,構成全國性的科學技術、文化教育、金融貿易中心以及全國性的交通樞紐,在諸多服務業領域麵向全國提供服務。服務業也已經成為北京、上海兩地最大的(超越工業的)產業活動,分別占到當地生產總值的72%和52.5%。

  (4)工業內部行業優勢區位變動。我們對工業內部行業按照采掘業(指煤炭、石油天然氣開采業)、電力原材料的工業、裝備工業、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和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分別進行考察。限於統計口徑、數據的限製,工業內部各行業的區位變動描述,使用1990~2005年數據進行。

  (煤油氣)采掘業優勢區位的變動。我國采掘業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以及非金屬礦采掘業等,其中份額最大的是前兩項。該行業在布局指向上屬於資源依賴型產業,離開開采對象無法進行生產活動。因此,總的來說,人們沒有很大的區位選擇餘地。隨著距離經濟重心區較近的資源趨於枯竭,我國采掘業區位(總體上)向西北漸進。

  我國煤炭、油氣采掘業的優勢區位(依次)分布在西北部(2.61)、中北部(1.78)、沿海北部(0.21)。中北部的優勢地位明顯下降,黑龍江省是我國傳統石油、煤炭開采業大省,20世紀90年代後資源狀況每況愈下,區際貢獻也隨之趨於萎縮,貿易比率由1990年的7.75下降到2007年的5.38.而西北部的地域職能則有顯著的上升,新疆、陝西、甘肅采掘業的地位日益突出,使西北部貿易比率由0.15上升到2.61.

  電力原材料工業區位變動。電力、原材料工業包括黑色、有色金屬冶煉、非金屬礦物製品、石油加工及煉焦以及電力生產等行業。從大區著眼考察,電力、原材料工業的優勢區位為沿海北部(0.23)和沿海中部(0.06)。京、津兩市的優勢顯著下降,但由於山東、河北優勢的顯著上升,沿海北部的優勢地位依舊。沿海中部的優勢則由於上海優勢的下降而明顯衰減。沿海南部和中北部的劣勢弱化。

  裝備製造業優勢區位變動。裝備製造業包括了通用機械裝備、專用機械裝備、儀器儀表製造、交通運輸裝備製造業等行業,是我國“十一五”規劃期間及未來將持續重點支持、鼓勵發展的產業,其在整個製造業乃至國民經濟中的份額將會上升。1990~2005年間,裝備製造業區位變動最大的特點是重心持續向東南沿海地區移動,裝備製造業在沿海地區的份額從63.6上升到81.4,沿海南部的貿易比率顯著上升,從1990年的-0.22上升到2005年的0.50.

  對應的西部地區全線萎縮。西部裝備製造業的大規模投資建設發生在計劃經濟時期,特別是三線建設時期,還伴有大批東部沿海地區的企業內遷,主要分布在四川、陝西、湖北、貴州等省區。1990~2005年間,陝西和四川裝備工業貿易比率分別從0.44和0.34下降到-0.30,從裝備製造業產品的輸出省份轉變為進口省份。

  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優勢區位變動。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是工業領域高科技產業的代表,1990~2007年間,電子工業的優勢區位變化方向異常鮮明地與裝備工業相同,西部在改革開放前“布局西進”時期形成的優勢全線萎縮,陝西和四川的電子工業貿易比率,分別從1.36和0.44,下降到-0.65和-0.69;沿海地區以天津、廣東、上海、江蘇為代表穩定地成為我國電子工業優勢區位。

  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區位變動。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涉及行業量大麵廣,產品內容豐富,而且原料來源和產品需求在空間上廣泛分布;除個別行業(煙草、飲料)外,總體來說規模經濟意義不顯著,在布局指向上屬於“遍在型工業”。總體格局是南方的發展好於北方。究其原因,既有農業資源稟賦差異的影響,更有市場經濟製度、市場意識方麵區域間差異的影響。

  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優勢區位依次為:西南部(0.64)、沿海北部(0.13)、中南部(0.03)。與農業優勢區位相吻合的是西南部和中南部,農業的發展為其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發展提供了稟賦支持。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優劣勢區位的省區考察,支持和解釋了大區分布特征。主要優勢省區包括雲南、廣西、湖南、貴州等,在食品、飲料、煙草等多行業有顯著而堅實的稟賦條件。值得注意的是沿海北部和中北部的優勢近年來也在積累、上升。

  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的區位變動。該類行業的優勢區位分布顯然偏集於我國的東南部。與其他行業相比,該類行業在布局上並不受任何自然資源的指向約束,更注重消費相對集中的市場區域,以保證一定的生產規模。恰恰是該行業在技術上對布局條件要求不甚嚴格,廠商在布局選點方麵獲得更大的“自由”,全力以赴地追求適於“廠商生存發展”的環境,以致該行業大規模、大比重地在市場規模巨大、同時市場製度較規範和完善的東南沿海地區集中。

  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優勢區位隻有一個,是沿海中部地區(0.90)。沿海南部和沿海北部地區處於臨界點附近,而中西部地區都是該產業的劣勢區位,中北部需求的49%、中南部的37%、西南部的54%、西北部的55%都依賴從沿海中部的進口來滿足。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