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6章 西北望,射天狼——宋與夏(4)

  最終促使李德明下定決心的還是宋朝的態度。自李繼遷起兵反宋以來,宋朝對黨項人一直是采取籠絡為主的態度,甚至還幻想其能主動歸附,這種沒有前瞻性的戰略直接導致了宋軍屢屢失去斬草除根的良機。明道元年(1032年)五月,宋仁宗趙禎正式冊封李德明為夏國王。自李繼遷死後,李德明向宋朝稱臣納貢已經有近三十年,但宋朝邊境並非平靜無波。李德明經常派兵偷襲宋軍邊鎮,倘若宋朝出兵反擊,他便主動撤退。盡管如此,李德明在位期間,宋夏之間始終沒有發生大的戰爭。尤其是每年到宋朝的重大節日時,李德明便派遣使臣向宋朝納貢,二十多年如一日,從未間斷,這讓好麵子的宋朝廷十分滿意。宋仁宗讚賞德明的恭順之心,於是才有了冊封一事,並允許李德明的車馬、服飾、旗幟等隻比宋朝皇帝低一等,還增加李德明食邑一千戶。李德明被冊封後,立刻上書宋朝表示謝意。

  此時,李德明一方麵感覺到宋朝軟弱可欺,另一方麵感覺自己身體不適,可能時日無多,最終下定決心攻取涼州。同年九月,李德明先派遣吐蕃諸部入侵宋朝環州(今甘肅環縣)、慶州(今甘肅慶陽),以為聲東擊西之計。宋朝負責這一地區軍事事務的長官李德將吐蕃入侵的消息上報宋朝廷後,宋仁宗沒有積極應對,隻是命令鄜延路送交書信給西夏,警告吐蕃各部。在宋朝使者尚未到達興州時,李德明已經派遣兒子李元昊率領大軍進攻涼州。涼州回鶻族奮力抵抗,但終究抵擋不住李元昊的進攻,於是李元昊順利攻克涼州。自此,夏國打通了同酒泉、敦煌等地聯係的通道。

  涼州攻下一個月後,夏國王李德明病死,時年五十一歲,在位二十八年,葬於嘉陵(今寧夏賀蘭山),其後被贈諡號為光聖皇帝、廟號太宗。西夏派遣使臣向宋朝告哀,宋仁宗為此停止視朝三天,並同大臣一道在一個特設的殿堂素服對李德明的去世表示哀悼,同時追贈德明為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宋仁宗還任命開封府判官朱昌符(因朱昌符正生病,便由侍禦史孫祖德代替朱昌符)為祭奠使,內侍省押班馮仁俊為副使,賞賜新一任的夏國王李元昊喪葬布三百匹、絹七百匹,以示安慰。這一年,李元昊二十八歲。宋朝的使者怎麽也想不到,就是眼前這個精通漢文和佛學的英俊青年,將在不久後實現幾代黨項人的夢想。

  李元昊繼位後,宋仁宗委派工部郎中楊告為旌節告官使,朱允恭為副使,授封元昊為西平王,定難軍節度使,還冊封他為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著落使等。然而,李元昊似乎並不領情,宋使者楊告等人到達興州時,李元昊逗留不前,不來迎接禦旨,遲遲才跪下接旨。在這一冊封儀式上,李元昊已經明顯流露出妄自尊大、自主立國之誌。

  這個李元昊,還在少年時就與眾不同,“圓麵高準,身長五尺餘”,“好衣長袖緋衣,冠黑冠,佩弓矢”,“性雄毅,多大略,善繪畫,能創製物始”。當李德明對宋朝稱臣時,李元昊相當不以為然,多次勸父親不要再臣服宋朝,為此還發了一番宏論:“吾部落實繁,財用不足。苟失眾,何以守邦?不若以所得俸賜,招養蕃族,習練弓矢。小則四行征討,大則侵奪封疆,上下豐盈,於計為得。”李德明回答兒子說:“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錦綺,此宋恩也,不可負!”李元昊當即說,“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王霸耳,何錦綺為?”由此可見李元昊的勃勃雄心絕非一日之功。

  李德明死後,李元昊決定改變其父兩麵討好宋遼的做法,采取依遼為援、與宋對抗的方針,同時積極籌劃建立獨立的政權。雖表麵上仍向宋朝、遼國稱臣納貢,但其車馬、服飾、儀衛都是按照帝王的規格設計。他即位後不久,便開始建立新的官製體係,設立文武官職,所設衙門的職掌大多與宋朝相同。還下令區別文武官及百姓的服飾式樣。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李元昊正式頒布禿發令,要求西夏地區百姓發式區別於漢族,這就是天竺僧侶們在夏境內所看到的差異發式的來曆。

  從李德明開始,西夏已經開始阻撓西域商人與遼國和宋朝往來,甚至阻止吐蕃使者與遼國、宋朝通好,但對僧侶一直例外。僧侶們在黨項的地盤上走了近兩個月,終於到達了夏國的都城興慶府。一個月後,他們順利到達夏州(今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南,靠近陝西),隻要出了夏州往東,便跨入了宋境。然而,意外就在這一行僧侶抵達夏州後發生了。

  剛好夏國王李元昊離開興慶府來到了夏州,遇到了這幾名僧侶。李元昊本人信奉佛教,聽說這些僧侶來自佛教的發源地天竺,立即奉若上賓,想索要一些貝葉梵文佛經。不料,天竺僧侶頗為倔強,自認正宗佛門弟子,攜帶之物也要奉給宋朝,竟然當麵拒絕了李元昊的要求。

  此時的李元昊,正因為國事和家事而煩惱不堪。他之前親率大軍進攻盤踞青唐(今青海西寧)一帶的□廝囉(據藏文史籍《西藏王統記》記載,□廝囉為吐蕃末代讚普達瑪五世孫赤德的後人)。結果,剛崛起不久的□廝囉以奇計大破李元昊。夏軍潰不成軍,連李元昊都不知去向。

  唃廝囉使用傳統的藏文,記年用十二屬相,如豬年如何,馬年如何。有趣的是,它的強盛跟西夏的崛起不無關係。李元昊繼位後,完全控製了河西走廊,傳統的絲綢之路受到威脅,因西夏對過境商人十分苛刻,沿途“夏國將吏率十中取一,擇其上品,商人苦之”。於是來往於宋朝和西域的商隊和貢使隻得改走青海故道,唃廝囉的居住地青唐(今青海西寧)就成為中西交通的通道。由於西域諸國商人大批湧入唃廝囉進行貿易活動,使得唃廝囉日益強盛起來,貿易成為唃廝囉的重要經濟支柱。李元昊之前一直百戰百勝,唃廝囉取得抗擊夏軍的勝利後,聲名遠播,許多不甘屈服於夏統治下的涼州(今甘蕭武威)六穀部吐蕃人和甘州(今張掖)回鶻人均紛紛南下投奔唃廝囉,如潘羅支舊部和回鶻部落數萬人均歸降了唃廝囉,進一步壯大了唃廝囉與西夏抗衡的實力。到了後來,宋、遼、西夏為爭奪西北戰略要地而互相角逐,唃廝囉的地位就顯得特別關鍵,以致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舉例來說,宋朝廷為了取得唃廝囉的支持,使夏腹背受敵,分散夏的軍事力量,以緩和宋夏邊境的緊張局勢,達到使李元昊首尾不能相顧的目的,每年送給唃廝囉綾絹一千匹、片茶一千斤、散茶一千五百斤。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十二月,宋朝派遣使者冊封唃廝囉首領為保順軍節度使。次年六月,派左侍禁魯經帶上宋仁宗的詔書和二萬匹絲綢的厚禮出使唃廝囉,使其從背後牽製西夏。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又派屯田員外郎劉渙到青唐,與唃廝囉商議討伐西夏事宜,受到隆重接待。唃廝囉向宋朝獻上誓書和西州地圖,宋加封唃廝囉為保順、河西等軍節度使。但與此同時,唃廝囉與遼國也有往來,李元昊稱帝後,遼夏關係急劇惡化。遼國為了牽製西夏,積極聯絡甘州回鶻和唃廝囉為外援,策劃對西夏用兵。為了進一步籠絡唃廝囉,遼國在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以公主下嫁唃廝囉第三子董氈。唃廝囉病逝後,董氈繼位,繼續與宋朝保持良好關係,曾經主動提兵助宋擊退西夏。然而,北宋朝廷王安石任相後,支持王韶提出的“欲取西夏,當先複河湟”的主張,派王韶率大軍向河湟的唃廝囉政權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為了自保,董氈不得不投向西夏一方,唃廝囉政權與宋朝的友好關係從此中斷。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宋徽宗當政,宰相蔡京派童貫、王厚出兵,占領了河湟地區。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南下,宋朝江山危在旦夕,無暇西顧,北宋陝西經製使錢蓋尋找到唃廝囉的後裔,賜名趙懷恩,命他主持河湟事,他也是北宋在河湟的最後一名命官。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金人占領河湟。紹興四年(1134年),趙懷恩率眾到閬州(今四川閬中)內附,至死也未再回到河湟。唃廝囉政權及其後人在河湟地區百餘年的統治從此結束。

  李元昊打了大敗仗的消息傳回夏國後,謠言四起,紛紛傳說李元昊已經兵敗被殺。李元昊第三妻子索氏出身黨項大族,自從嫁給李元昊後就沒有得到過寵愛,一直心懷怨恨,聽說李元昊兵敗身死,大喜過望,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沉醉於音樂之中。不料過了不久,李元昊又完好無缺地回來了。索氏恐懼不已,生怕李元昊追究,便自殺而死。年青氣盛的李元昊聽說後,不僅不覺得對妻子有愧,反而憤恨難平,殺了索氏全家以泄憤。然而,索氏為黨項大族,李元昊此舉,雖然無人敢公開異議,但卻難平人心。這也正是李元昊離開興慶府來到夏州散心的原因。

  天竺僧侶當麵拒絕,無疑表明了他們看重宋朝、輕視夏國的態度,李元昊被深深激怒了,但他也沒有輕易加害,隻是下令將這些僧人拘留起來。此後,這些天竺僧侶便被強行留在夏國,再也沒有機緣到達他們所向往的開封。

  與這些僧侶境遇有著天壤之別的是,之前順利到達開封的善稱等九名天竺僧侶向宋朝獻上佛經、佛骨和銅牙菩薩像後,深得宋仁宗的讚許,賞賜給他們不少絹帛。之後,他們一直盤桓在開封,滯留了三個月,才起程回國。

  李元昊還詳細地向這群被拘禁的天竺僧侶問詢了敦煌的情況,僧侶們倒是如實做了回答。他們並不知道,正是從他們的話語中,李元昊下定了攻取敦煌的決心。同年(1036年)七月,李元昊親自統帥大軍進攻三州(沙州、瓜州、肅州),三州首領請求回鶻予以支援。但回鶻畏懼黨項,沒有答應,於是三州相繼淪陷,形式上早已經滅亡的歸義軍政權至此正式滅亡。李元昊攻克三州後,在瓜州置西平軍司戍防西境,鎮守瓜沙的政治中心也隨之遷移至此。

  史稱李元昊“陰鷙峻誅殺,然好浮屠學”,意思是說他殘忍好殺,卻篤信佛教。李元昊多才多藝,本人就從事繪畫,他轄了敦煌地區後,一如之前的天竺僧侶,也驚歎於敦煌藝術的浩大,他不僅沒有破壞這座藝術寶庫,反而將石窟進行了部分重修和改建,將西夏的民族藝術也凝聚於此,使之更增添幾分光輝。正因為如此,後來當西夏被蒙古軍殘酷屠滅、西夏藝術的曆史進程被硬生生地截斷時,凝聚於敦煌石窟之中的西夏民族輝煌的藝術被長久地保存下來,黨項族強悍雄偉的民族精神也借助這些藝術珍品而能被世人所認識。這是李元昊的幸運,也是黨項的幸運。目前在榆林窟和敦煌莫高窟,分別都有西夏時期漢文題記,和西夏時期泥塑等。寧夏固原地區須彌山的佛教石窟中,也有涼祚都年號的題記。

  值得一提的是,有種看法認為,正是李元昊的雄霸一方,才有效地阻止了新奉伊斯蘭教的黑汗王朝的東侵,拯救了西域、河西一帶的佛教。

  黨項拘留天竺僧侶的消息很快傳開了,此時,距離李元昊正式建立大夏國(即傳統史書所稱的西夏)還有兩年時間。從此以後,西域僧人便很少到宋朝進貢了,一度在絲綢之路上行走、見證了河西走廊風風雨雨的僧侶逐漸消失於曆史的塵埃中。

  而黨項對河西走廊的全麵控製,不但影響到西域同中原的通商貿易,還直接威脅到宋朝邊境的安危。先看河西的地理位置。古人曾說:“欲保關中,必固隴右;欲保秦隴,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讀史方輿紀要·卷六十三》)河西對中原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河西不穩,秦隴必危,關中有虞。如果說燕雲十六州是中原北部的重要戰略區,那麽河西諸州便是中原西北安危所係的形勝之地,二者地位大致等同,均與中原王朝的命運緊密相連。

  李元昊攻占河西地區後,回鶻要麽受到西夏的奴役,要麽被迫逃亡山林。回鶻盛產珠玉、毛織品及賓鐵刀、烏金、銀器等,回鶻商人通常帶著這些特產到宋朝或遼國進行貿易活動,但他們往返都得經過黨項控製的地區,黨項人往往從回鶻商人的物品中無償取走十分之一作為稅收,並總是將回鶻商人的優質物品取走,這就引起了回鶻商人的極大憤慨。曹瑋(宋朝開國名將曹彬後人)任秦州(今甘肅天水)知州時,企圖引誘回鶻共同對付西夏。就是這個曹瑋,曾經讚歎李元昊為“真英雄也”。後來李元昊稱帝,宋夏開戰,沙州(今甘肅敦煌)鎮國王之子特意派人致書宋仁宗,表示願意幫助宋朝進攻西夏。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年)七月,回鶻軍隊向沙州發起進攻,但西夏軍隊堅守沙州,回鶻軍隊未能攻克沙州,西夏軍隊乘機反擊,打退了回鶻的進攻。此後,回鶻又派兵攻擊西夏唐隆鎮,此鎮本來是吐蕃的一個部族,本已歸順西夏,此時抵擋不住回鶻的進攻,其首領被迫投降回鶻。但李元昊在與宋朝的戰爭中頻頻得手,宋軍則處處失利,因而西夏很快又收複了唐隆鎮。一度在河西走廊呼風喚雨的回鶻勢力也逐漸走入曆史的塵埃。

  不過河西走廊佛教不衰,李元昊將大量回鶻僧侶邀請到興慶府,並專門為這些人在興慶府東十五裏的地方興建高台寺,讓他們將佛經翻譯成西夏文字。高台寺花費巨大,眾多菩薩、觀音雕像高達數十丈,宋朝所賞賜的《大藏經》便貯藏在該寺院中。

  3.元昊立國

  宋景祐三年(1036年),完成河西統一的夏國王李元昊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兵製。

  西夏兵役製度是全民皆兵製,平時不脫離生產,戰時參加戰鬥。改製前,黨項族的一家就是一帳,由多少不等的帳組成部族,小的部族僅有一百帳,大的部族可達一千餘帳。按照原來的規定,年滿十五歲的男子為一丁,每遇戰爭,則根據部族的大小出丁為兵。新製則規定凡是部族裏的壯丁二人就必須有一名充任正規軍,而西夏隨軍雜役一人稱為一抄,凡部族內有丁男四人就必須負擔二抄,即四丁之中就有二丁為隨軍雜役,其餘的被稱為空丁,空丁願意充當正規軍者,先替同部族的其他丁男充當隨軍雜役,如果沒有隨軍雜役讓空丁充任,即可陶汰正規軍中那些年邁體弱者,由空丁頂替其位,因而使青壯年都成為正規軍。凡是正規軍均由政府發給長生馬、駝各一匹。隸屬於團練使以上的正規軍編製單位由政府發給一頂帳篷、一把弓、五百支箭,其他各旗、鼓、槍、劍、棍、棒之類的武器也由政府供應。刺史以下軍隊編製單位的士兵由政府供應的武器和日常品稍微少一些。與此同時,元昊還專門設置炮手二百人,號稱是“潑喜”,將俘獲的漢人中的勇敢善戰者編為前軍,稱為“撞令郎”,而這些漢人中膽小怕事而又無一技之長者就命令他們駐守肅州(今甘肅酒泉),或將他們遷移到別的地方從事農業生產。

  李元昊在黨項的部落兵製的基礎上吸取宋製進行兵製改革後,西夏士兵人數大增,軍隊主要由中央侍衛軍、擒生軍和地方軍三部分組成:中央侍衛軍包括“質子軍”、皇帝衛隊和京師衛戍部隊。“質子軍”人數約五千人,是李元昊從一些豪門或貴族子弟中擅長弓箭者的人裏挑選出來的,號稱“禦圍內六班”,分成三隊,輪流值班,警衛皇宮的安全。另有皇帝親信衛隊三千人,是從境內各軍中精選出來的強勇之士組成,皆為重甲騎兵,分為十隊,每隊三百人,隨皇帝出入作戰。京城附近還有精銳士兵二萬五千人,裝備優良,是中央侍衛軍的主力,同時設七萬士兵專門負責配合這二萬五千精銳士兵作戰;擒生軍人數約十萬,是西夏的精銳部隊,主要任務是承擔攻堅和機動作戰,因在戰鬥中生擒敵軍為奴隸,故此得名;各地的地方軍由各監軍司所轄,總人數達五十萬之多。

  李元昊還規定每當東邊發生戰爭時則由西部集合兵馬出征,反之亦然,如果中部發生戰事,則東、西兩部均得出動。在外出作戰時,一定要多設營寨,其中一些未必都得派兵把守,但必須在虛寨之外設下埋伏,以利於包圍敵人。在衝鋒陷陣的時候以鐵騎兵為前鋒,鐵騎兵乘坐良馬,披上重甲,敵人或砍或刺均不能刺透他的鎧甲,同時用鉤索將這些鐵騎兵連接起來,雖然士兵死於馬背,但也不至於墮落馬下。這樣的鐵騎兵共三千人,分成十隊,每隊設隊長,十個鐵騎兵為一組。每一隊鐵騎在出擊或撤退的時候前後都必須互相一致,因而頗具戰鬥力。鐵騎在作戰的時候率先衝出,打亂敵人的陣腳,等對方亂了陣腳後再向前衝擊,步兵尾隨於鐵騎之後向前衝鋒。李元昊兵製改革還規定:要調動軍隊必須先用銀牌召集各部族酋長,麵授機宜,白天發兵則放煙或揚起塵土、晚上則以燈火為號,士兵出征一定要選擇良辰吉日,避開晦氣的日子。每名士兵所帶糧草不得超過十天。作戰之時,將帥在士兵後麵督陣或在既高又險之處指揮士兵衝殺,這些是李元昊兵製改革的基本內容。

  雄才大略的李元昊還根據自己的意圖創造了蕃字,又命令大臣野利仁榮對這些文字加以演繹,成為西夏自己的文字。李元昊又下令設立蕃、漢二字院,負責與宋朝及其他地區有關的文字。還下令重新製作了原先沿用漢族的禮樂製度,並將此製度頒行全國,嚴令執行。

  宋景祐三年(1036年),李元昊的勃勃雄心昭然若現,一切都在為立國稱帝有條不紊地準備著。而宋朝卻對此毫無覺察,在帝國的京師開封,一批名臣正因為政治鬥爭而相繼被貶出朝廷,這其中就有後來成為李元昊勁敵的範仲淹。

  當時範仲淹擔任權知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屢次上書言事,無所畏懼,因而一些阿諛奉承的官僚對他恨之入骨。當時宰相呂夷簡執掌朝政,朝廷內外官僚的升遷往往都掌握在他手中,因而一些士大夫因巴結呂夷簡而得晉升。針對這一情況,範仲淹上書言及此事,他認為官員的升遷應該由皇帝掌握,晉升、降黜官僚不應由宰相做主。與此同時,範仲淹還向宋仁宗遞交了自己繪製的《百官圖》,對近年來升遷中的不公平現象進行描繪,暗示宰相呂夷簡用人唯親。由此觸怒了呂夷簡,範仲淹的上書曾引起宋仁宗的高度重視,但呂夷簡在宋仁宗麵前竭力詆毀範仲淹,誣蔑他“務名無實”,隻是徒有虛名而已。為此範仲淹又上書宋仁宗進行辯論,其一議帝王好惡;其二論選賢任能;其三論近名;其四論推諉等。呂夷簡為此怒不可遏,侍禦史韓縝迎合呂夷簡之意,將範仲淹所上奏章逐一進行斷章取義,然後誣告範仲淹越職入對。景祐三年(1036)五月,範仲淹以“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被貶知饒州(今江西郡陽)。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