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70章 九曲(1)

  九曲

  轉九曲是陝北秧歌的演出高潮。一般在正月十五舉行,也有在正月十三或其他日子裏舉行的,是根據各鄉村的求吉習俗決定的,但大都在正月十五舉行。

  “九曲”之名的來曆,有說法是根據《封神演義》中的“九曲黃河陣”而來的,也有說從九宮八卦演化而來的,就是乾、坤、坎、艮、兌、離、震、巽八個方位加上中央一個“宮”,就構成了九個類似“城”的方陣,曲折迂回,因此稱為“九曲”。王生堂在《陝北正月天》裏說,九曲是依東、南、西、北、中五方,加上太陽、太陰、計都、羅睺或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以太陽、太陰、計都、羅睺來命名九座城池,並說城池中各有一位神仙掌管,被稱做“九曜星君”。其實,五行亦屬五方。

  九曲來曆應當是“河圖”、“洛書”。九曲黃河陣其實就是“河圖”、“洛書”的演化。而“河圖”、“洛書”在“河洛”文化中是代表吉祥的,人們轉九曲的民俗目的就是為了求得吉祥。

  河圖、洛書是中國文化發展的起源,所以,也將中國文化稱之為“河洛文化”。

  河圖,據說在伏羲時代,有一個神奇的“龍馬”,背馱著一張神秘的圖像,出現在孟水水麵上,象征著吉慶,後世的人們把這張圖稱之為“河圖”。河圖為先天本體宇宙圖,或者叫做廣義宇宙圖。河圖中有五十五個黑白點,代表著“天地之數”五十五。其中白點為單數一、三、五、七、九,代表陽,又代表天,或稱“天數”。黑點為雙數,二、四、六、八、十,代表陰,又代表地,或稱為“地數”。天數相加起來是二十五,地數相加起來是三十,天地之數相加,共為五十五,因此稱“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河圖將一至五稱為“生數”,六至十稱為“成數”,兩者之間有著相生相成的關係,而圖中的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都有一奇一偶兩組數字搭配,表示世界萬物都是由陰陽化合而生成的,或者是天生地成,或者是地生天成。河圖如下:

  其圖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木,地十成之。

  洛書,傳說在大禹治水的時期,有一神龜背負著另外一張神秘的圖從洛水中浮出,呈祥顯瑞,後世人將這張圖稱做“洛書”。洛書是後天宇宙圖,或稱狹義宇宙圖。洛書用一至九個數,其中:單數(奇數)一、三、五、七、九為陽數,象征天道;雙數(偶數)二、四、六、八為陰數,象征地道。洛書的天道運行是:陽氣從北方始發,按順時針方向從左向右旋轉,經東方而漸增,達南方而極盛,至西方而漸弱,因此,奇數“一”在北方,表示“一陽初生”,“三”在東方,表示“三陽開泰”,“九”在南方,表示“九陽極盛”,“七在西方”表示“夕陽漸衰”。

  洛書的地道運行是,陰氣由西南角上發生,以偶數“二”來表示,按逆時針方向從東南方向開始旋轉。東南角上的偶數“四”表示陰氣至此漸長;東北角上陰氣達到極盛,這裏用“八”來表示;而地數“六”在西北角上,表示陰氣至此逐漸消失。

  “五”居中央,是天三與地二之和的象征。洛書如下:

  此圖的讀認方法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其腹,洛書數也。需要說明的是,古人對東南西北方位的定局不同於現在,正好相反,如果將其倒置過來就與現在相同。

  伏羲氏由“河圖”推演出八卦,稱做“先天伏羲八卦”,商末周初的周文王由“河圖”推演出另外一種八卦順序和六十四卦,被稱做“後天文王八卦”和“六十四爻”。

  先天八卦主“生”。人的飲食、穿衣、生老病死、養殖種植、冶煉金屬等生態、生產方麵的事情,全可由先天八卦來演算。後天八卦主“克”,人的祭祀、婚喪嫁娶等事務活動都由後天八卦來演算。以八卦為主,由五行、幹支、八門及四象綜合配置,構成了實用八卦圖。

  九宮圖,九宮圖實際是“洛書”與後天八卦的方格圖。在九宮圖中加進一年四季的節氣和幹支,就成為中國風水學的實用圖——“九宮八風圖”。

  八卦的作用是客觀作用。有人用人造的附加八卦氣場做過實驗,就是用磁鐵或電磁鐵,每三個一組,按陰陽爻排成八個卦象(以先天八卦為序),人在其中麵南而坐,在磁場轉動時,其結果是:

  乾卦轉向南時(正常卦位)肺涼腳熱,

  坤卦轉向南時(反卦位)脾熱腳涼,

  離卦轉向南時,心熱腎涼,

  坎卦轉向南時,(即“水火既濟卦”)腎熱心涼,

  兌卦轉向南時,肺涼,

  艮卦轉向南時,脾熱,

  震卦轉向南時,肝熱。

  從這一實驗可以看出,先天八卦與人體有著密切聯係的作用。因此,也有人用運氣書符、書卦、書畫,掛於牆壁之上,用符調場,有一定效果。後天八卦的作用主要是“克”,應當避免“克”的產生。中國風水學認為,氣場是隨地理分布而變化的,人的身體和秉性也是由氣場影響後才塑造的,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這個道理。

  《史記·自序》中雲:“西伯囚羑裏,演周易。”又說《周易》源自於“河圖”、“洛書”,其實,“河圖”與“洛書”分別是我國古代的天文與地理方位圖,這一宇宙圖被中國風水學及其他古代科技廣泛采用。“九曲”習俗大概也是一種采用結果。因為在傳說中,“河圖”象征著吉慶,“洛書”呈祥顯瑞。而且,“河圖”又用一奇一偶兩組數字進行搭配,以表示世界萬物都是由陰陽化合而生成的,“洛書”則表示出陰陽盛衰的規律。人們以“河圖”、“洛書”給世間帶來的喜慶作為民俗遊藝活動,正是人們所祈盼的。

  九宮的說法很多。九宮為八卦加中央宮,即為九宮,但九宮所指有不同的說法。

  道教所稱九宮,謂人之腦分九部(四方四隅並中央),皆為神靈居住之所,故名。《洞真太上道君元丹經上》雲:“凡一頭中有九宮,兩眉間上,卻入一寸為明堂宮,卻入二寸為洞房宮,卻入三寸為丹田宮,卻入四寸為流珠宮,卻入五寸為玉帝宮,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洞房上一寸為極真宮,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上一寸為太皇宮。亦有稱九宮為明堂宮、洞房宮、泥凡宮、流珠宮、玉帝宮、天庭宮、極真宮、玄丹宮,天(太)皇宮。”

  九宮與九天在八卦方位中可以對應。

  九天指的是中央天與八方。即:中央鈞天,東方蒼天,東北變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顥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東南陽天。《淮南子·天文訓》中又有另外稱謂,即東北旻天,西方皓天,其餘則同上。《太玄經》中又有:一中天,二羨天、三徒天、四罰天、五晬天、六郭天、七威天、八治天、九成天之說。

  “九曲黃河陣”是怎麽回事?據《封神演義》中說:聞仲太師奉紂王之命抵禦西岐大軍,屢遭失敗後,想起了峨嵋山羅浮洞中修煉的道友趙公明神通廣大,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便上山請來趙公明。公明果然厲害,周軍中無人抵擋,燃燈道人亦被追趕得狼狽逃竄。有武夷山散人蕭升、曹寶用“落寶金錢”收了公明的“縛龍索”和“定海珠”,才為燃燈解了圍。公明沒有了寶物,便到三仙島雲霄妹妹處借來了“金蛟剪”。這金蛟剪乃是兩條蛟龍,采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起在空中,往來上下,祥雲護體,頭交頭如剪,尾交尾如股,不怕你得道神仙,也一閘兩段。趙公明用金蛟剪斬殺了不少周營大將,無人敢去出戰。無奈之際,來了一位道人求見燃燈道人。燃燈問時,才知其是陸壓道人。陸壓乃火內之珍,離地之精,三昧之靈,道行很深。會過公明的金蛟剪後,亦知其厲害無比,僅憑一般之法是破解不了的。便命薑子牙前往岐山立一營盤,營內築一台,結一草人,草人身上書“趙公明”三字,頭上點一盞燈,足下點一盞燈,腳步罡鬥,書符結印焚化,一日三次禮拜,至二十一日午時,有陸壓前來相助,公明自然絕也,此法果然靈驗,至六七日時,公明昏睡不醒。公明已知有人暗算,便向聞仲說,萬一死了,請三個妹妹前來報仇。二十一日到了,陸壓趕到岐山,命子牙先射草人左目,公明左眼閉了,二箭右目,三箭心間,三箭射了草人,公明便死於成湯營中。公明死後,申公豹跨虎前往三仙島,請來雲霄、碧霄、瓊霄三姐妹和菡芝仙及彩雲仙子,擺下九曲黃河陣,要與周軍大戰。

  九曲黃河陣的厲害之處,據《封神演義》第五十回中言道:雲霄娘娘服了丹藥以後,向聞太師要了六百精壯漢子。三位娘娘與二位仙姑來到後營,用白土畫成圖式,何處起,何處止。內藏先天秘密,生死機關,按九宮八卦,出入門戶,連環進退,井井有條。人雖不過六百,其中玄妙不啻百萬之師。縱是神仙入此,亦魂銷魄散。此陣內按三才,包藏天地之妙;中有惑仙丹,閉仙訣,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魄,隱仙之形,損仙之氣,喪神仙之本原,損神仙之肢體。神仙入此而成凡,凡人入此而即絕。九曲曲中無直,曲盡造化之神奇,抉盡神仙之秘。任他三教聖人,遭此亦難逃脫。其險惡之勢,有讚為證:

  陣排天地,勢擺黃河,陰風颯颯氣侵入,黑霧彌漫迷日月。悠悠蕩蕩,杳杳冥冥。慘氣衝霄,陰霾徹地。銷魂滅魄,任你千載修持成畫餅。損神喪氣,雖逃萬劫艱辛俱失腳。正所謂,神仙難到,削去頂上三花,哪怕你佛祖厄來,也消了胸中五氣。逢此陣劫數難逃,遇他時真人怎躲。

  陣門上懸著小小一牌,上書“九曲黃河陣”。

  元霄娘娘在此陣中用“混元金鬥”拿了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太乙真人、慈航道人、清虛道德真君、道行天尊、玉鼎真人、靈寶大法師、懼留孫、黃龍真人等十二弟子。燃燈道人萬般無奈,隻得前往玉虛宮請來元始天尊破陣。元始天尊率南極仙翁一幹門徒入陣觀了一番並未當即就破,燃燈問及,天尊曰:此教雖是貧道掌管,尚有師兄,必當請問以後,方才可行。言未畢,天空中有鹿鳴之聲,元始說:八景宮道兄來了。果然,老子從空而降。元始說,為了周家八百年事業,有勞道兄駕臨。老子答曰,不得不來。二仙協力,破了九曲黃河陣。

  依《封神演義》中的“九曲黃河陣”來解釋“九曲”的由來,似乎在“九曲”二字上是相同的,但九曲黃河陣是用來誅殺英雄好漢的,又是截教弟子所設,這與中國習俗,信奉佛、道、儒而鄙視截教這類邪惡之教又是相悖的,所以,很難讓人信服此說。

  若說九曲是從“圍棋”而來倒是很貼切的。圍棋棋盤也稱“棋局”、“棋枰”、“枰”、“楸枰”、“紋枰”、“紋楸”。“枰”與“楸”在這裏都指棋盤。“紋”指紋路。圍棋棋盤縱橫各十九道,構成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正與“九曲”的縱橫行數和三百六十一盞燈相吻合。圍棋盤上設有九個小黑點,正中黑點稱“天元”,餘外黑點稱“星”,與九曲之中的“九宮”或“九城”相吻合。

  圍棋也稱做“奕”、“棋”、“手談”、“爛柯”、“坐隱”、“黑白”,是我國最古老的棋種,約有三千年的曆史。《世本·作篇》中雲:“堯造圍棋,丹朱善之。”《適情錄》中又雲:“圍棋造於容成公。”《潛確類書》中雲:“烏曹作賭博圍棋。”張華的《博物誌》中雲: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堯,又稱唐曉,為上古帝王,是帝嚳之子,祁姓,名放勳,原封於唐,故又稱陶唐氏。堯代摯登帝位,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設官封職,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東、南、西、北四方,觀察天象,製定曆法,以授民時,名為“四嶽”。堯的兒子叫丹朱。朱又作鄉朱,又稱朱。是散宜氏之女女皇所生之子。堯因為丹朱不肖,便造圍棋以教之,仍未能悟出其中之奧妙,所以堯聽從“四嶽”的建議,禪位於舜,舜讓丹朱居住在丹淵,封為諸侯,故而號曰丹朱。丹朱潛心研究圍棋,使其更加完美,所以有“丹朱善之”的說法。

  堯帝或舜帝為什麽要用“圍棋”教子呢?因為圍棋亦稱“弈”,弈通“奕”,奕是大的意思。《太玄·格》中雲:“往小來奕。”也就是說,去時小,來時大。圍棋也稱做“棋”,棋在這裏通“基”,指“根本”。《史記·律書》中雲:“箕者,言萬物根棋。”棋既然言大,大無過於天地宇宙,棋既然言根本,根本無非是社稷、人民。所以圍棋中以棋子為“星”,以言宇宙之廣袤,以言人民如星散布在社稷之中。

  以“河書”、“洛圖”為九曲之淵源,圍棋為九曲之借鑒,九曲黃河陣為名稱,大概是九曲流傳千古而不滅的原因。

  九曲中的“九宮”或“九城”指的哪“九宮”?術數家所稱九宮指的是九個方位,《易經》中緯家有“九宮八卦”之說,也就是八卦加上中央宮就稱做“九宮”。《靈樞經·九宮八風》中雲:“九宮八風。立秋二、玄委、西南方;秋分七,倉果、西方;立冬六,新洛、西北方;夏至九,上天、南方;招搖,中央;冬至一,葉蟄、北方;立夏四,陰洛,東南方;春分三,倉門、東方;立夏八,天留、東北方;九上天宮。”術數家排此九宮之目的,據《後漢書·張衡傳》雲:“臣聞聖人明審律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雜之以九宮。”李賢注:“《易乾鑿度》曰:‘太一取數以行九宮。’每四乃還於中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謂之九宮。”前蜀杜光庭《胡賢常侍安宅醮詞》雲:“六甲五行之象,九宮八卦之方,各靜封隅,永垂貞潔。”

  九宮被道家說成是三光、三寶、三生的合稱。《黃庭內景經·五行》雲:“三五合氣九九節。”梁丘子注引《玄妙經》雲:“三者,在天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曰珠、玉、金,名曰三寶;在人為耳、鼻、口,名曰三生。合三者為九宮。”

  九宮也指唐時的九宮神壇。玄宗天寶三年所置。其名為:太一、天一、招搖、軒轅、鹹池、青龍、太陰、天符、攝提(《舊唐書·禮儀誌四》)。

  總之,九宮在九曲中無論是哪種說法,都與原始宗教信仰有關,隻是沒有被人具體確定,或是確定之後又被人們所遺忘。

  轉九曲在陝北舊時稱做“走九曲”或是“鬧九教”。是舊時民間消病祛災的一種宗教活動。主要流行於榆林和延安北部一帶。每年舉行一次,大都在正月十五或十七。三月初三日亦有舉行者,這時的轉九曲已純屬宗教活動,不同於正月的轉九曲。轉九曲日期的確定是根據民間求吉習俗來決定的。比如,正月十三、十五、十七,在陝北民間認為是吉慶日子,尤其是正月十五,是天官賜福的日子,人們舉行九曲燈會,既祭祀了諸神,又渴望天官賜福、娛神、娛人的成分都有,是一種祈福心態。如果純屬宗教活動時,必須先經打卦問神之後才能確定具體日期。宗教性質的九曲燈會,一般以社為單位,輪流主辦。日期確定後,主辦者要組織秧歌隊到前一次主辦儀式的會社去迎接神像和各種法器,然後選定一塊空曠平坦的場地,用高粱稈連起來,構成一個迷宮狀的通道。在高粱稈的每個柱頭下擺放一盞燈,九曲陣中間的柱頭下則要擺放七盞燈,稱為“七星燈”。這種擺放方法舊時稱做“地燈”,現在都將燈固定在秸稈頂部,稱為“天燈”。入夜之後,主持宣布掌燈。掌燈以後,入場之前,先在彩門前行祭神,祭祀禮畢,走九曲之儀才能開始。此時,鑼鼓喧天,秧歌起舞,在樂隊的導引下,傘頭一邊請神,一邊唱著秧歌歌詞,引領大家行進在九曲城中共同觀燈。當行進至九曲中央祖師牌位前時,要行參拜禮。轉完九曲城後出場,再繞外場一周,儀式才算完畢。當轉九曲的人員全部出場後,人們可以隨意拿取燈盞,而且還要裝出一種“偷”的架勢來,俗稱“偷燈”,將燈拿回家中後,有的掛於門楣之上,俗信以為可以祛病除災,有的放在炕頭或鍋巷裏,俗信以為不生養者可以生兒育女。

  陝北另有一種習俗叫“打老醮”或“打清醮”。舉行這類法事活動時,也要有秧歌和九曲燈場。有的則隻有秧歌沒有燈場,有的則僅有燈場而沒有秧歌,但大都是二者皆有。這類燈場中,傘頭請神最多,而且還要請亡靈,祭孤魂,禮儀規矩也較為複雜。

  無論轉九曲還是打醮,都要有祭文。祭文在彩門前誦讀。現在此俗幾近失傳,筆者家鄉於二〇〇三年又有此舉,應家鄉人之邀,為其撰寫九曲祭文一道,錄如下:

  維

  公元二〇〇三年,歲次癸未,正月十三日。

  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元龍寺鄉元龍寺村合社人等,感上蒼之神恩,頌宇宙之靈氣,護佑黎庶,滋長萬物。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錢糧盈實。值元宵之前夕,上元之將至,構九曲如太極之玄妙,燃華盞似星光之燦爛,打醮設壇,恭請靈霄寶殿昊天金闕玉皇大帝,三清界道德尊者,西方極樂世界如來佛祖,各率本門弟子,降臨凡界,盡享人間香火,用饗民間饌肴,與民同樂,共慶升平。

  蒼穹渺渺,浩瀚無垠。大地鬱鬱,高山有頂。天公地母,乾坤既定。神明人黯,聰愚有殊。適此燈會,諸神鹹集。祈福求安,民心所欲。禱告眾神,不吝賜惠。黎庶百姓,仰仗神佑。歲豐年稔,民心安寧。災疫銷跡,人間常樂。人倫競享,福滿寰宇。懇請尊神,法力廣施。玉帝欽旨,眾神從命。三清布道,群仙行令。如來弘法,佛國生瑞。各門弟子,恪盡職能。天官賜福,太平盛世。公明仙遊,財源廣進。山神鎖嶽,猛獸無患。土地瑞德,社稷呈祥。先農後土,稼穡豐茂,先嗇司穡,助禾成長。旱魃仙女,洞府棲身。水神龍王,定波息濤。風雨雷電,四時應節。蟲王封口,田禾無損。水坊神祇,安城利農。城隍府君,佑民勤政。元帥溫瓊,疾疫收盡。元辰將軍,流年暢順。四方大帝,氣爽天和。牛馬元帥,護祐家禽。青龍白虎,助長生財,朱雀玄武,水火既濟。東方星君,木生長青。南方星君,火德文明。西方星君,光明金身。北方星君,水德潤物。中央星君,黃土厚德。五方五帝,調理公明。六十甲子,輪回有序。陰陽五行,相生相長。如斯民願,諸神惠賜。明鑒洞悉,仰望玉成。年年安順,事事遂願。諸神顯靈,德化啟人。應驗如期,黎庶感恩。奉神唯尊,敬仙如天。遵佛同法,傳習永世。盛儀際會,祈禱上蒼。感神以往,盼神將來。穹廬戴德,社土受益。福祉綿綿,無窮無盡。

  祝禱既畢,燈火燃放。彩門大開,歡聲雷動。笙簧輕音,鑼鼓壯威,爆竹齊鳴,頌歌陣陣。恭請神佛,仙跡前踵。民眾隨後,入城觀燈。

  謹以香台,祭獻諸神。各依神位,依次坐台。庶民百姓,山呼萬歲。歌舞升平,春明景和。三陽開泰,六合同春。敬奉上蒼,恭敬心誠。焚香叩首,五體投地。謝恩天地,萬劫永恒。

  陝北民歌

  民歌是勞動人民的詩歌創作。它的特點是口頭創作、口頭流傳,並在流行過程中不斷地經過集體加工,最終成為有固定的歌唱形式和歌詞內容的地方歌曲。中國民歌豐富多彩,有山歌、勞動號子、小調等。民歌在原始社會裏起著統一勞動者意誌的作用,它能激發勞動者的幹勁,同時也能表達人們征服自然的願望。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裏,民歌又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剝削者、壓迫者的仇恨和反抗心理。但也因受到剝削階級思想的影響,也有不少民歌帶有剝削階級的思想烙印或不健康的成分。

  陝北民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小調

  小調的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漢代的“相和歌”就是小調的代表。宋元以後,小調走向繁榮,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品類。民間對小調有不同的稱謂,如小曲、裏巷歌謠、俗曲、時調、絲弦小調等,內容大都是表現市民階層的勞動、愛情等諸多方麵的情感。如《繡荷包》、《賣雜貨》、《小拜年》、《放風箏》等。還有一些講述曆史故事的,如《孟薑女》等。小調的結構規整,曲調流暢,曲目也比較豐富。小調大致可分為傳統小調、地方小調和歌舞小調。

  陝北民間小調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十裏鋪》、《蘭花花》、《走西口》、《五哥放羊》等。它從人們心靈深處真摯地表達了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和對美滿幸福的婚姻追求。陝北小調從其情感和內容上來看,應是婦女之作。因為它所表現出來的細膩、纏綿、深情脈脈的思想感情,隻有婦女才有這樣的“柔性”,因此,陝北小調的特點就是一種“陰柔”之美,涓涓絲情。這些小調經數百年的傳唱,不僅沒有被曆史所湮沒,而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陝北民歌中的佼佼者,被人們無時無刻地傳唱著。

  二、山歌

  山歌是人們在山野之中勞動時為了減輕自身疲勞,信手拈來,張口唱出的抒發對生活感受的一種歌曲。在語言上樸實無華,在曲調上熱情奔放,節奏上也特別自由。山歌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明代的馮夢龍曾經編寫了《山歌》一書,收錄了多種民歌。我國的山歌種類很豐富,南方有“客家山歌”、“彌渡山歌”、“柳州山歌”;北方有“信天遊”、“爬山調”、“花兒”等。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山歌,各地有各地的山歌,風格各異,各有特色。就一般而言,南方山歌柔婉,北方山歌豪放。山歌的結構大都為雙樂句樂段和四樂句樂段。

  陝北山歌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改編以後的《東方紅》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東方紅》的原始唱法為雙樂句樂段,是人們對太陽的歌頌。當人們站立山頭,看見東方開始發紅,太陽將要升起時,以豪放的歌喉對著東方吼出“東方你就一個紅,太陽你就一個升”來抒發人們熱愛生活、感受自然的情懷,正體現了山歌這種信手拈來、樸實無華卻又熱情奔放的特點。後來,李有源為了歌頌偉大領袖毛主席,雙樂句樂段已不能表達人民對領袖的敬仰之情,才改為四樂句樂段,使其更加雄渾厚重。經現代音樂家改編後,更加雄壯凝重,氣勢磅礴,有黃鍾大呂之感覺。成為我國民歌乃至音樂史上的一首千古絕唱。《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是一首山野之作,就是在田間野外男女之間相愛的表白,是一種即興的創作手法,它情綿綿意濃濃,代表了另外一種山歌風格。

  三、風俗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