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引子 歲月滄桑天安門!天運人事盡其中(22)

  長安左、右門和東、西千步廊各有不同功用。東千步廊和長安東門是舉行“金榜題名”之所。明清之時,科舉製度盛行。科舉有鄉試、會試、殿試三種。殿試得中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考試後兩天,在殿上傳呼考中進士的姓名,叫“傳臚”。傳臚唱名後,隨禮部官員,捧黃榜從禦道出午門,把黃榜放在龍亭裏,用鼓樂禦仗引導,到長安左門外,在一個用蘆席搭成的“龍棚”裏,張掛黃榜,狀元帶領新進士隨著看榜。看榜後,順天府尹給狀元等插金花,披上大紅彩綢,用儀仗接到城北順天府衙門裏飲宴,這就是“金殿傳臚”的故事。傳臚前,這些考生是沒有多大功名的,傳臚後出長安左門,在黃榜上名字高中,則喜笑顏開,猶魚躍龍門,所以人們管長安左門稱之為“龍門”。

  但長安右門和西千步廊,在明清之際,則是審判犯人的陰森森的場所。一年一度的“秋審”和“朝審”都是在這裏舉行。清朝時,刑部在每年五月,把各省判處死刑囚犯的名冊、口供和判決匯集,分案列冊,七月初送給皇帝看,八月中旬,皇帝詔令三法司會同王侯、大學士、九卿等官員,在西千步廊旁,舉行“秋審”。“秋審”之時,由東到西,橫列幾十張大八仙桌,上鋪紅毯,判官麵北端坐,互審各犯判文,然後再呈交皇帝,皇帝隻要用紅筆一勾,該犯的死刑就是最後定了。明代大體相同。昆曲“十五貫”中善良冤枉的蘇戍娟和熊友蘭,就是在西千步廊判決的。

  “朝審”是在每年霜降前,把北京刑部監獄裏的判處死刑的犯人,按照秋審的辦法,在天安門西千步廊會審。所有犯人從長安右門下車,排列整齊,由長安右門的南門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審”公案桌前,聽候審問。因這些犯人已經受過多次嚴刑拷打,吃夠了苦頭,明明有冤在身,但在此時多不再申訴了,到這兒來隻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至於真有喊冤的,也是遭至更殘酷的嚴刑,打到犯人不能再說話方罷休。而真正由判官查出可疑和緩決的,押回監獄,在出長安右門時,家中親人則在其脖子上掛一串山裏紅,祝賀犯人又可多活一年,而那些被朱筆勾決的犯人一般到該年的冬至清早,被押到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行刑。犯人由長安右門提解進廣場,悲傷哭泣,猶身進虎口。所以人們管長安右門稱之為“虎門”。

  天安門廣場上的五府六部

  明代,在“T”字形宮牆外,今天安門廣場兩旁,即今中國革命博物館與中國曆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及附近一帶的位置上,林立著統治全國的衙門。

  在東麵,於宣德五年,首建禮部。禮部主管典禮、科舉、學校等事務,長官為禮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郎。下設禮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四司職官略同於吏部。禮部始置於北周之時,曆代相傳,直至清代末期廢除。

  戶部,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等事務,長官為戶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郎。下設戶部、度支、金部、倉部四司。四司職官略同於吏部四司。清代光緒末年,添設民政部,戶部廢除,改為度支部,管田賦、關稅、厘金、公債、貨幣及銀行等事。

  吏部,在隋、唐兩代時,列為六部之首,主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郎。下設吏部、司封、司勳、考功四司。司的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曆代相沿。清朝末年吏部的職權歸內閣。

  兵部,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選用、考查,以及兵籍、軍械、軍令等事物,長官為兵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郎。

  工部,主管全國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務,長官為工部尚書,副長官為侍郎。清末改為農工商部。

  此外在東邊還有宗人府、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等機關。

  宗人府位居百衙之首,班列內閣、六部之前,是全國最高的行政機關。宗人府的長官是宗令,由親王、郡王內選充;副佐為左右宗正各一人,由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內選充。下設經曆司、左右二司、銀庫、黃檔房、空房、左右翼宗學等機構,其職官有219人。

  宗人府的首要職責是掌管皇族屬籍,纂修“玉牒”。負責繕造皇族功勳官員的名冊,凡是王公、將軍以及一般宗室、覺羅的議處、議敘都由宗人府辦理,有兼職的文官會同吏部辦理,武官會同兵部辦理。對皇族子弟進行教育也是宗人府的職責,左右翼宗學有學生200多人。

  由於宗人府包辦皇族的一切事務,所以京師的地方行政、司法、監獄機關――順天府衙門、五城巡城禦史衙門、五城兵馬司指揮衙門都無權辦理涉及宗室的民事、刑事案件。遇到宗室觸犯刑律隻能將其移送宗人府,由宗人府會同刑部辦理。在清代,“大清律”對宗室覺羅有減罪的條款,甚至殺人者都沒有死罪,一些不法皇族有恃無恐,橫行霸道欺壓平民百姓。由於宗室腰係黃帶子,覺羅腰係紅帶子,所以黃帶子、紅帶子成了宗室覺羅的別稱,也成了他們在市井大施淫威的護身符。

  由此可見,在封建統治的年代,宗人府隻是為皇族服務,至於涉法之事,更是王子犯法絕對與平民不同罪。

  在“T”形廣場的西邊則設有指揮軍事的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於明洪武十三年始建。最初叫大都督府,後改為前、後、中、左、右五軍都督府。分領京師和外地的衛所,但調動軍隊的權力屬於兵部。在廣場的西邊還有太常寺、通政司、錦衣衛等。這正如明人所說:“列六卿於左省,建五軍於右隅。”

  清代時,這些機構沒有多大變化。廣場東邊仍為各部,當時叫戶部街,設立禮部、戶部、吏部、宗人府。在稍東的兵部街,設立了兵部、工部、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並大多沿用了明代舊址。

  廣場西邊,清代由於建立八旗兵製,不再建立五軍都督府,所以這裏成為一般街道,街名為右府胡同、左府胡同、中府胡同等。

  惟其不同的是,清代在明代錦衣衛舊址上建立了刑部,刑部主管法律、刑獄等事務。為此這條街便稱之為刑部街。在這條街上又增設了都察院、大理寺等審理、司法機關,這樣管理刑名的三法司就集中在天安門廣場西邊了。

  所以,明、清兩朝,廣場兩邊官置林立,府部對列,朱衣紗帽、補褂朝珠,肩摩轂擊,且在當時,廣場兩邊的官置,又涇渭分明,東邊的衙門府第,都屬管錢、管王公貴族事務的,有錢有勢,故有“富貴街”之稱;而在西邊的衙門府第則是主管全國軍事法律,屬司法審判機關,又有“生死街”之說。所以那時人說:“東邊掌生,西邊掌死。”

  今天,我們漫步在廣闊的天安門廣場上,很難想象,封建時代廣場兩旁,卻盡是操著人民生死大權的所在!

  庚子之劫,天安門廣場滿目瘡痍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打壞了天安門前的華表,天安門廣場成了侵略軍牧馬屯兵、耀武揚威之所。千步廊被毀之一炬,昔日府部對列、朱衣肩摩的國門盛況不見了。

  在中國近代史上,天安門廣場這片土地同祖國的命運一樣,經曆了不堪回首的屈辱年代。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瘋狂掠奪,燒毀了皇家園林――圓明園,還野蠻地搗毀了天安門城樓上的菱花窗門,使天安門這顆明珠失去了光彩。

  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侵占北京,他們炮轟正陽門箭樓,沿著“國門”大清門,一路殘暴地燒殺炮擊,更集中射擊天安門。他們打掉了太廟正殿脊上的螭吻,打傷天安門西邊的華表,掠去端門樓上腰刀、撒袋、翎箭等兵器20多萬件,掠走乾清宮、中正殿等處書畫、玉器、瓷器、瑪瑙、珊瑚等1000多件。他們還由大清門出發,舉行穿越天安門、端門、午門和紫禁城的遊行閱兵,玩那種戰爭販子“觀兵於周疆”的鬼把戲,野蠻踐踏中國主權和人類文明。參加閱兵的有俄國兵、日本兵各800名,美國兵、英屬印度兵各400名,法國兵、德國兵各200名,意大利兵和奧地利兵各60名,共2920名強盜。他們先集合於大清門前,接受俄國中將利涅維奇代表各國司令官的檢閱。閱兵結束後,便到紫禁城中遊行。一路上鑼鼓喧天,狂呼亂叫,慶賀聯軍占領北京,向中國人民示威。

  森嚴輝煌的紫禁城,是大清帝國的象征,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結晶,但在八國聯軍鐵蹄的踐踏和蹂躪下,失去了它昔日的尊嚴和光輝。這無盡的恥辱和空前的劫難,將永遠為紫禁城內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柱所銘記。而隸屬皇城的天安門廣場此時也成了侵略者牧馬屯兵之所。石獅子有知,也該含悲飲泣。

  侵略者這次入侵,燒毀了千步廊以及廣場東邊的兵部、工部、鴻臚寺等衙門。昔日府部對列,朱衣肩摩的國門盛況,看不見了。更令人憤慨的是,侵略者常因分贓不公,而致使大清衙門再次遭劫。

  八國聯軍洗劫北京,各國常因搶劫財物的多寡而發生爭執,爭執無結果,則是更殘暴的洗劫。俄軍火燒戶部衙門就是一例。

  日軍進入廣場後,從戶部的銀庫裏掠走了300萬兩銀子和無數的綾羅錦緞並運往日本使館,俄軍見此,便與日軍交涉,說戶部是在俄軍占領區之內,日軍將戶部存銀全部歸己占有是不公平的,如不全部交還俄軍,至少也應給俄軍一半。日軍聽後,強硬地說,搬運戶部銀兩是在劃分占領區之前,當時戶部尚不屬俄軍占領區,為此這些銀兩是日軍用生命換來的戰利品,與俄國無關係,拒絕與俄軍平分。

  俄軍雖然氣惱,但又毫無他法。而恰在此時,風聞戶部還有大量的窖藏金子,便迅速調兵開赴戶部,毀牆拆屋,翻磚揭瓦,結果在窖庫中隻找到了一塊日軍遺落下來的銀磚。懷著貪婪之心而來的俄軍惱羞成怒,一氣之下將戶部焚燒。後來,俄軍又查知義和團曾在戶部設壇,便再次調兵,二燒戶部,結果整個戶部除陝西、貴州、江南三司外,其他皆夷為平地。原來的五府六部幾乎全成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外國使館和兵營。仲芳氏在《庚子記事》中有“東交民巷一帶,東至崇文門,西至棋盤街,南至城牆,北至東單頭巷,遵照條約,俱劃歸洋人地界,不許華人在附近居住。各國大興木土,修蓋兵房、使館、洋樓高接雲霄。四麵修築炮台以防匪亂,以前時未毀之先雄壯百倍,而我國若許祠堂、衙署、倉庫、民房俱被占去拆毀矣。”從附圖中可以看到,國門東邊已完全是侵略者的天下!使館界內,由帝國主義駐兵防守。有記載:“使館界有炮壘的建築,對陣的設備,而且深其壕,厚其壁……和古雅的皇城對峙,是世界的奇觀。”

  天安門廣場在庚子之年遭劫之後,滿目瘡痍,日漸衰敗。

  傷心何可言與欠!

  天安門廣場種植白丁香

  封建軍閥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天安門前雜草叢生,蒿萊遍地。雖也曾種植過白丁香、黃刺玫,但這是一個幌子。植樹種花,是為了縮小廣場麵積,阻止群眾的示威遊行。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統治,打破了北京城千百年來以帝王為中心的建設格局,破壞了封建等級製度。過去專供皇帝、官員、貴族行走的禁區,變成了市民大眾自由通過的大道;過去隻能由皇帝、貴族享用的園林盛景,變成了市民大眾憩息的公園……這是民國時期北京城市建設史上的顯著變化和重大進步。

  天安門麵貌改變始於民國初年。由於清代皇城嚴重阻礙著內城交通,一般人穿行東西城,隻準從地安門以北和大清門以南繞道而行。這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不便,為此北洋政府於1913年,首先開辟了天安門前的東西大道,神武門與景山之間也允許市民通過,從而打通了紫禁城南北的東西兩條交通幹線。其後,又拆除了中華門內的東西千步廊及天安門前東西三座門兩側的宮牆,代之以磚牆,初步形成了一個小廣場。之後又先後開辟南池子、南河沿、南長街、灰廠、翠花胡同、寬街、廠橋、五龍亭等處的皇城便門。1923年決定陸續拆除皇城城牆。應該說,在民國初年,北洋政府,為北京城建設的發展,為市民大眾的出行憩息做了一些有益之事。但由於軍閥混亂,內部不和,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統一指揮者,致使總統數次更換,而每次總統更換,都給北京城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損失,他們或扒城牆,或在城牆上開豁口,或新開城門,並賜新的門匾,致使城牆變成了斷壁殘垣,市政建設開始停滯。

  連年的軍閥混戰,給北京留下了滿目瘡痍,而日寇的鐵蹄的踏進,使北京再次遭受摧殘。僅就天安門地區而言,在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以後,更是暗無天日了。淒涼頹敗,窗格有一塊沒一塊。紅牆凋殘,半脫落了皮,門樓正麵還貼有“建設東亞新秩序”的狗皮膏藥。

  頹廢的天安門從此以後雜草叢生,蒿萊遍地。金水河淤泥堵塞,水腐發臭,誰也不願走近它。

  但天安門和人民是息息相關的,在天安門廣場上無數次燃燒起革命的火焰。1917年6月,張勳複辟失敗,人民在這裏慶祝共和勝利。1919年,作為我國曆史上劃時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五四運動”的大旗,在天安門廣場上高高舉起!1926年2月,因軍閥吳佩孚專權稱霸,人民在天安門開會聲討吳佩孚。1931年,東北淪亡於日本帝國主義之後,天安門前又表露出人民抗日之情……1947年5月,在天安門廣場上,人民群眾舉行了反饑餓反內戰大遊行。此時的天安門廣場早已成為北京人民舉行愛國運動的地方。

  封建軍閥和國民黨統治者,野蠻地鎮壓學生和人民的愛國運動。他們還施以詭計,在天安門前種植白丁香、黃刺玫,這種植樹美化廣場的假象,的確是一個幌子,他們栽花種樹的目的,就是為了縮小廣場的麵積,阻止群眾的示威遊行活動。

  但曆史的車輪並不會因此而停滯,人民群眾的愛國激情也並沒有因此而冷卻,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與軍閥、與日寇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最終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

  1949年2月3日,解放軍舉行盛大莊嚴的入城式。北平市民、學生、工人傾城而出,夾道歡迎,歡慶古都北平的新生。同年秋,北平改名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步入曆史的新階段。

  (摘自《天安門曆史檔案》)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