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引子 歲月滄桑天安門!天運人事盡其中(1)

  第一節 高牆深池承天運,金鑾寶座多少事(一)

  1977年國慶前夕,一架銀色的直升飛機經特別批準,在超低空攝取了一張天安門廣場的全景。

  這兩條“生王脈以定大業”的明暗兩水均引自號稱“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

  皇宮為什麽要稱為“紫禁城”?天安門原先稱什麽?

  站在天安門廣場,次序穿過正陽門,大清門,穿過因幽暗、狹長和高大而顯得十分空蕩、神秘的天安門門洞,推開端門那象征著權力的朱紅大門並邁步進入午門的時候,一種莊嚴神聖的感覺就會在我們心底油然而生。

  順治帝進北京時,承天門隻剩下光禿禿的五個門洞。上半部的城樓已是蕩然無存。

  望天吼高踞在華表上,時刻注視著皇帝外出的行動。

  但在今天,一支利箭帶著嘯音飛向承天門正中的“天”字時,卻牢牢釘在了“天”字的底下……

  1651年,清廷重修天安門竣工,順治皇帝改承天門為天安門。

  千秋紫禁城,承運天安門

  1977年國慶前夕,一架銀色的直升飛機經特別批準,在超低空攝取了一張天安門廣場的全景。從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中軸線南北延伸,一直通至鍾樓和鼓樓。在天安門北側,無數座瑰麗的宮殿,宛如寶石砌成的沙盤。這張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天安門廣場和北京故宮的鳥瞰圖像,自從它發表的那一刻起,就震驚了整個世界,吸引著五大洲不同膚色的遊人前來參觀。

  的確,在世界聞名的古國中,巴比倫的宮殿早已無存;所謂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空中花園”宮殿也隻是在文學記載中有所描述;古希臘、羅馬的宮殿已隻剩下廢墟;埃及、印度中世紀前的宮殿也已非原貌或全貌。北京的故宮卻在近5個世紀的風雨中延續不斷地保存下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偌大故宮,曆14載建成,占地72萬餘平方米,建築麵積15萬平方米,有屋宇9000多間,四周圍有3400米長的宮牆,牆外環繞著寬52米的護城河,高牆深池,真是“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非壯麗無以重威,正是在這種一心要營造一座極盡帝王氣象的“人間天宮”的思想下,故宮從選址到興建,從結構到布局,無不布滿一種神秘色彩,留下一個又一個難以猜透的謎。加之曆代宮廷風雲變幻,秘聞迭起,多少掌故疑案,都隨著曆史的變遷,湮沒在高牆深池掩映下的紫禁城的黃昏裏,承天運的天安門的風雨裏,留下謎一樣的話題,供後人談論千古。

  皇家好風水――陰陽、風水、五行

  陰陽、風水、五行等,是我國古代建築中一個古老的傳統理論。雖然它充滿了迷信的色彩,但無庸置疑,它存在於我國古代的大量建築實踐中,從選址、規劃,到設計、施工,現存的大量古代建築實例尤其是帝王宮殿,無一例外地體現了中國古代的這一文化思想。紫禁城作為古代最重要的建築,風水問題更是至關緊要。

  北京,古人往往用“東臨遼、碣,西依太行,北連朔漠,背扼軍都,南控中原”等語言來形容它的山河鞏固壯美,地勢衝要雄奇。在經曆了數百年的人工開發,特別是近代以來的人為損壞之後,當我們乘上飛機,俯視京城地區的時候,還是能體會到這座“神京”的鍾靈神秀:城西,巍巍太行山山脈蜿蜒逶迤,由南向北奔騰而來;城北,浩浩燕山山脈羅列簇擁,拱衛著京師。兩山股脈交會聚結,形成“龍脈”。在青山之間,來自黃土高原的桑幹河與來自蒙古高原的洋河匯合為永定河,蜿蜒曲折,正是絕佳的“藏風聚氣”的格局。良好的宏觀環境,形成皇都風水上的所謂“外局”。

  陰陽本義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從陰陽來看,紫禁城外朝三殿屬陽,內廷屬陰。因此外朝主殿布局用奇數,稱“三朝五門”製;內廷宮殿則用偶數,即通常說的“兩宮六寢”。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古代思想家用它們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與統一,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相生”;另外,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即所謂“相克”。自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接受了這種說法,五行之說遂廣為流傳,並在從老百姓的日常起居至帝王將相的政治生活中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從五行說來看,青色指綠色,象征大自然即整個“王土”充滿生機,屬“東方為木”,因此明朝初建時,紫禁城東部的宮殿,均覆綠色琉璃瓦;到了嘉靖年間,為了表示皇朝的尊貴向四方延伸,才用代表至高無上的黃琉璃瓦代替了綠色。“西方屬金”,象征著慈愛。因此自漢代以下,太後、太妃們的寢宮均在皇宮的兩側,紫禁城也不例外。像曆代宮殿一樣,紫禁城分前朝、後寢兩大部分。前即南方,從火主大,所以用作施政之所。後即北方,從水主藏,因此用以起居餐寢。

  從總體色彩看,也同總體布局一樣反映著五行思想。紫禁城宮牆,殿柱所以采用紅色,是因為紅屬火而火主“光明正大”;屋頂采用黃色,是因為黃屬土而土居中央,表示皇宮至尊至大,居於天地之正中;皇子居住的南三所不但地處皇宮東側,連瓦頂也是綠的,號稱“青宮”,從木從春,象征青少年成長和蓬勃向上;而用來藏書的文淵閣采用黑瓦,也不用紅牆而改為黑磚牆壁,這是因為黑色代表水,水克火,是希望易燃的圖書免於火災的意思。而紅色代表火,是故在藏書樓便不宜采用了。在紫禁城中軸線北端禦花園的天一門,其方位即是水位,其牆也用黑色,同樣是希望整個皇宮免受火災的意蘊。

  現在從天安門至端門兩側的樹,明顯地是後來新栽。這是因為南方從火,而木又生火,所以在明清兩朝,從三大殿到午門、天安門,都不植樹。

  天下第一泉匯成金水河:生王脈以定大業

  北京紫禁城東南部養心殿院內有一口大庖井,據傳是宮中數十口水井中年代最久遠的。令人稱奇的是在北京地下水位嚴重下降,甚至在許多地方出現“地下水漏鬥”和“地裂縫”的今天,這口井仍泉水充足,不升不降,一時成為人們竟相談論的話題。論起這口井的來曆,就得從元世祖忽必烈建造大都城時,命劉秉忠和他的弟子郭守敬進行風水堪輿說起。

  劉、郭兩人經過縝密細致的踏勘,認為要永保江山穩固,尚需經地上、地下引兩條“脈絡”至京城和皇宮,這就是金水河與大庖井。

  這兩條“生王脈以定大業”的明暗兩水均引自號稱“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地上部分用人工開鑿的河道引入京城,經今太平橋大街南行,東轉,再經今西四南大街的甘水橋,流到大內正門崇天門前的“周橋”,然後東流並入今南、北河沿即當今的通惠河。這條河流按五行中西方“金”的方位,稱為“金水河”。

  當時嚴格規定:金水河的水是絕對神聖的,不準在水中洗濯,不準飲馬,不準民間飲用。如果從水源和漕運角度看,另外一條自京北浮泉引水連通大運河的“通惠河”更為重要,但就是由於它沒有“生王脈”的重任,所以遠不如金水河顯赫和神聖。

  大都宮殿地下脈絡的引用更是匠心獨運,其泉脈也是來源於玉泉山,隻不過是以伏流形式進入京城。當時身為水利學家的郭守敬探清了這股伏流的來龍去脈,從而建議把宮殿建於其上。大庖井當是劉、郭二人堪輿時,調查此處水文情況時開鑿使用的。近年故宮博物院在這一帶實施地下工程,在文華殿西側開挖時,地下很淺便水流不止,進一步證實了伏泉的存在。乾隆皇帝曾鑒定京師諸泉,言大庖井水質之純,僅次於玉泉山泉水,並推測二者可能是一脈相通。在元代該井處於大內南門東側禦膳亭內,供皇帝飲食使用。明代改建紫禁城時,在這條水脈上由元大內稍向東南移動,大庖井被包在宮內,並成為明清兩宮祭祀“龍泉井神”的聖地。

  王脈既定,皇帝的禦座宮殿所在位置,即大都城的中央子午線,也就可以確定下來。

  《析津誌》記載:“世皇(指元世祖忽必烈)經都之初,問於劉太保秉忠,定大內方向。秉忠以麗正門外第三橋南一樹為方以對。”

  樹茂密的方向,當然可以肯定就是龍脈的方向了。這條流經麗正門裏,崇天門外的金水河,從此成為風水要示的以河流為橫軸的橫向規劃線。元代著名石雕藝術家楊瓊負責設計的“周橋”就橫跨在金水河上。現存故宮太和門西廡後的逝虹橋,就是當年“周橋三虹”中的一虹。

  西移元廷子午線,位於白虎主凶煞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後,雖然對元大都城和元代宮殿是保護的,但元朝既亡,賴以庇佑元朝江山“世代永固”的風水格局,自然斷無繼續存在之理。通過內戰奪得自己侄子建文帝王位的永樂皇帝朱棣,在下決心遷都北京後,更是處心積慮地設法毀掉元朝苦心營建的“風水”。周橋上的禦道盤龍石被鑿掉,連金水河的地位也被廢除。當時位居翰林大學士的宋訥曾有詩雲:“禦橋路壞盤龍石,金水河成飲馬溝。”明朝更將元代的中央子午線西移150米,使其處於主凶煞的“白虎”位置,以示其滅亡。

  在破壞元朝風水的同時,朱棣又指派當時的禮部尚書趙羽中、堪家廖均卿等通曉風水的人士到四處察勘,後來又親自到現場實地考測,選定北郊昌平州的黃土山作為王脈所在,一並封此山為“天壽山”,也叫“祖山”。

  按照風水理論,主山――宮址――案山――朝山,是宮廷中軸線的基本格局。永定門外的大台山“燕墩”,被選建為明朝北京城的案山及紫禁城的朝山,並成為“燕京八景”中的“金台夕照”。參觀此山的遊客每每驚奇於此山雖小,何以名氣如此之大,原因正在於此。

  關於皇城的“主山”,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在金代,蒙古境內有一座小山,山石玲瓏秀峭,有善風水望氣者聲稱發現山上王氣鬱積,乃奏請皇帝將此山運到中都城,以鏟除蒙古的王氣,這就是瓊華島的來曆。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招並未能阻止蒙古發展壯大,反把蒙古人引到金中都。在元朝建立後,忽必烈更是戲劇性地把這座山命名為“萬歲山”。

  滿清入關,卻沒有把所謂“王脈”看得十分重要,所以才能使明朝構建的故宮風水格局保留至今。

  紫禁終難叫,朱門不易開

  “故宮”一名並非古而有之,而是在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將軍隆重宣布“清室優待條件”、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離開宮禁時,人們才開始援照曆史慣例,稱它為“故宮”。1925年10月10日,又更名為“故宮博物院”。從此,經曆了500多年風雨滄桑的明清故宮,一變而成為具有近代意義的國家博物館,掀開了嶄新的一頁,結束了長期象征王權與神權的“紫禁城”的曆史。那麽,皇宮為什麽要稱為“紫禁城”?

  古代中國,是一個天文學非常發達的國家。戰國時代的《甘石星經》,就比較係統地記錄了天文星座的名稱。從那個時候起,人們就拿天上的星座來比附帝王、宮殿、城市與官吏等人間事物。屈原在其最著名的詩作《離騷》中,就有“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的句子,形象地表明了人們對於“上天”的想象。

  在漢代,有一個故事說漢成帝寵幸少年美男子董賢,有一夜兩人共榻而眠。董賢睡夢中不知,竟將腳搭在了皇帝身上,錄台(古代天文台)值班的星官立即報告說,發現“客星犯帝座”。這故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古人對於皇帝與上天的敬畏,產生這樣的聯想卻是可以理解的。

  古人將天空中央分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而三垣中又以紫微為中中之中,是理所當然的天帝居住的地方。人間皇帝既為“天子”,其居住的地方當然也就是“紫微宮”,又簡稱為“紫宮”,這在兩漢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明載。又因為皇宮為常人不得出入的禁地,所以有時又稱“禁城”。至唐代,將紫微垣的“紫”字與禁城的“禁”字連用,始有“紫禁”之稱。初唐八傑之一的駱賓王有詩曰:紫禁終難叫,朱門不易開。

  明代建設北京皇宮,繼承了漢唐傳統,把當時的奉天殿(今太和殿)作為與紫微垣中天皇大帝星座對應的建構,“紫禁城”之名遂廣為稱頌。

  將軍回頭遭水淹,枉費劉基鎮龍計

  北京城奇特的“凸”字形結構,據說正是哪吒的三頭六臂兩足:南麵三門是三頭,東西六門是六臂,北麵兩門則是兩足。這一設計,相傳與那位大名鼎鼎的精曉儒家典籍,又通曉“三式六壬遁甲之術”的明初術士劉伯溫有關。

  將曆史前推560年,劉伯溫與姚廣孝奉永樂皇帝之命到北京建城,冥思苦想未得鎮龍好計。有一天,他們各自聽到一個脆生生的童音說:“照著我畫,不就成了嗎?”又看見一個圍荷葉邊披肩的孩子總在他們的前麵走,於是他們恍然大悟:把北京城修成六臂哪吒模樣,不就能鎮住凶惡的前朝孽龍了嗎!於是城按照這種思想建成了,四方形的皇城就位於城內哪吒心髒的位置。

  果然,孽龍被六臂哪吒嚇住了,一家大小都鑽入了玉泉山的海眼裏。然而他不甘心,有一天,帶著龍婆和龍子龍女,變成一家人模樣,推著獨輪車進城,企圖把北京的水全部收走。

  他們走一處吸一處,城裏的水很快被吸幹了。龍公龍婆推著龍子龍女變成的水簍子往西山趕,劉伯溫派手下一名英勇的將軍去追。劉伯溫臨行前叮囑他,隻要將水簍紮破就趕快往回跑,千萬別回頭。

  將軍在一片柳樹林裏發現了孽龍一家,趕緊衝過去,一槍紮破了一個水簍,另一個水簍趕緊變了一條小龍,“嗖”地一下鑽進了玉泉山的海眼。龍公龍婆大怒,拚命追殺將軍。將軍撒腿往回跑,眼看到了西直門,他不禁鬆了一口氣,竟忘了軍師劉伯溫的囑咐,一回頭,龍王放的水就將他淹沒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