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7章 萬眾矚目十五大!神州喜迎新世紀(2)

  代表們認為,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是中國共產黨經過近20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曆史性決策。這個決策充分表明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新世紀的信念和決心,反映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願。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中國這個占世界人口1/5的大國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無論對中國的繁榮昌盛還是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正因為如此,十五大期間,人們通過新聞媒體了解到,整個世界都對中國共產黨的十五大高度重視,對大會確定的中國跨世紀治國方略給予高度評價。

  十五大報告從十個方麵總結了過去,展望了未來。

  報告向世人描繪的不僅僅是未來中國的美好前景,同時也充分顯示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不愧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開創的偉大事業的忠實繼承者和奮發有為的開拓者,他們具有在國內外複雜形勢下駕馭局勢的能力,能夠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不斷奪取我國現代化事業的新勝利。

  作為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召開的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會議,黨的十五大無疑是中國共產黨曆史上又一座裏程碑,它將會使中國的曆史翻開嶄新的一頁。

  十五大的報告作為具有曆史意義的光輝篇章,必將指引全國人民滿懷豪情地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

  中央委員產生經過

  1997年9月18日上午,十五大代表在人民大會堂正式選舉了新一屆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這些委員是如何選舉產生的?新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的結構構成同以往曆屆相比有何不同呢?十五大代表王成法、夏清成、陳希明等向香港《文匯報》記者介紹了相關情況。

  首先,新一屆中央委員、中紀委人選是從1996年8月起先後在各地、中央和國家機關以及軍隊各單位醞釀、推薦的。在這種民主推薦基礎上,中央與地方以及軍隊都對人選進行了多方麵的考察。據稱,考察的步驟一般為:領導述職、考察組與被考察者個別談話、群眾評議與投票評定。據了解考察組先後同12000人個別談過話。

  首先,經過反複醞釀,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多次研究,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討論確定,提出了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

  接著,從十五大開幕後的第四天(15日)起,各代表團對大會主席團通過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候選人人選名單進行正式的醞釀,所有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和中紀委委員人選的個人背景資料匯編成一本花名冊發到全體代表的手中。盡管很多人選對某些黨代表來說是不熟悉的,但是根據這些資料,黨代表可以基本了解到人選的個人經曆、來自什麽地區、文化程度等等,借此判斷人選是否符合委員條件。

  從9月16日下午到17日下午,十五大各代表團采用差額選舉的辦法預選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具體選舉辦法是:整個預選工作在預選監票人的監督下進行,各代表團在各自的會場內,代表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在3份人選名單上用筆劃掉不適合擔任委員的人的名字。

  18日上午,十五大主席團用舉手表決的方式通過了差額預選後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候選人名單。

  18日上午,2000多名黨代表參加了十五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的正式選舉。選舉采用等額選舉的辦法。每個代表被發到3份名單和一支筆,代表仍然有權可以根據判斷劃掉自己認為不適合擔任委員的人的名字。當然,由於是等額選舉,除非得票不過半,否則預選後的名單將就是正式當選名單。但每個當選人的得票情況是不一樣的。

  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特點

  18日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共選出中央委員會委員193名,候補委員151名,共344名。會議同時選舉產生了由115名委員組成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充實了一批中青年幹部,年齡構成可謂老、中、青三結合,平均年齡為55.9歲。其中61歲以上的68名,占總數的19.8%;56歲至60歲的118名,占總數的34.3%;51歲至55歲的107名,占總數的31.1%;50歲以下的51名,占總數的14.8%,其中45歲以下的年輕幹部21名,比十四大增加了7名。

  中央委員會中既有一批經曆過革命鬥爭鍛煉、有豐富領導經驗、熟悉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老同誌,也有一批建國後成長起來、經過二三十年黨內生活鍛煉、忠誠黨的事業的中年幹部,還有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年輕幹部,充分顯示了中共新老交替與合作有序並行,黨的事業生機勃勃,後繼有人。

  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主體是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同時又有其他領導幹部和各方麵優秀人選。副省部級和大軍區副職以上領導幹部303名,占88.1%。其他領導幹部和各方麵優秀人選41名,他們當中有大型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領導幹部,有著名專家學者,還有工作在基層的英模人物。少數民族幹部和婦女幹部都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少數民族幹部38名,婦女幹部25名,比十四大時都有所增加。中央委員會由各方麵的人員組成,有利於反映各方麵的意見,集中各方麵的智慧,實行民主科學決策。

  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318名,占總數的92.4%,比十四大提高近9個百分點。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特點與分析

  據介紹,新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主要是熟悉紀檢工作的省部紀級檢工作崗位上的負責人,還有其他方麵的領導幹部。年齡結構比較合理,55歲以下的占了近半數;文化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9.6%;少數民族幹部和婦女幹部都有一定比例。新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是一個可以擔負起新形勢下紀律檢查工作任務的領導集體,將會在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嚴肅黨的紀律、保持黨組織的純潔、加強反腐敗鬥爭和黨風廉政建設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

  在9月19日上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五屆一中全會上,中央新一屆的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選舉產生了。

  總的來看,政治局保持了較大程度的穩定性,9名新人進入了政治局委員與候補委員名單,相應有7個退出。從新一屆政治局委員的人事安排中可以體會到中央“平穩過渡”方針的順利實施。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的特點,首先是學曆較高,很多人畢業於國內著名學府或留過學。24名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中至少有20位具有大學或大學以上學曆。其中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有朱?基、胡錦濤、吳邦國、黃菊、吳官正5人,畢業於交通大學的有江澤民、丁關根,畢業於複旦大學的有李嵐清。在國外留過學的有李鵬、錢其琛、李鐵映、羅幹等人。

  其次是代表性廣泛,經過深思熟慮的醞釀,綜合來看,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主要來自中共中央、國務院、大人、政協、軍委與地方省市。據統計,中共中央係統包括江澤民、胡錦濤、尉健行、丁關根、溫家寶、曾慶紅,國務院係統的有李鵬、朱?基、李嵐清、吳邦國、錢其琛、薑春雲、李鐵映、遲浩田、羅幹、吳儀等,人大、政協係統的有李瑞環、田紀雲,軍委係統的有張萬年。

  此外,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河南5個地方省市委書記進入了政治局。北京、上海的書記當選原因毋庸贅言,廣東省委書記當選是由於該省經濟實力居全國之首,河南省委書記李長春,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年紀輕,學曆高,這兩個省又是中國的大省。

  另外,從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的籍貫分析來看,分布地區比較廣,24位委員和候補委員分別來自江蘇、山東、上海、湖南、四川、江西、廣東、遼寧、湖北、天津、浙江、安徽、河北等13個省市。

  中共第十五屆政治局委員的平均年齡,由十四屆的67.2歲降至63.4歲。本屆政治局委員除了71歲的江澤民外,其餘都在70歲以下,五年後十六大召開時,他們平均年齡不到69歲,由此看來,本屆政治局委員基本上符合中共跨世紀接班的要求。

  第二節 十五大輝煌鑄新篇百年校慶北大名揚

  大會堂東大廳,600多名中外記者早早來到這裏。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政治上理論上成熟的黨,是思想上組織上高度統一的黨。

  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見中外記者

  9月19日上午,中國共產黨十五屆一中會會結束後,新當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澤民、李鵬、朱?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采訪十五大的中外記者。

  大會堂東大廳,600多名中外記者早早來到這裏。他們架起一排排攝像機、照相機,手持錄音機、采訪本,等待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們的到來。

  11時40分,江澤民等由十五大新聞發言人徐光春陪同,在歡快的迎賓樂曲聲中步入大會堂東大廳。7位常委麵帶微笑,神采奕奕,不斷向記者們招手致意。

  江澤民首先表示與中外記者見麵很高興,並感謝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道。接著,他逐一介紹了新當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鵬,國務院常務副總理朱?基,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中央書記處書記胡錦濤,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尉健行,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

  江澤民在講話中說,黨的十五大完成了預定的任務,圓滿結束,大會開得很成功。在新世紀即將來到的時刻,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召開這樣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會,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江澤民說,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是這次大會的靈魂,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是這次大會的最主要成果。這對於我們實現鄧小平同誌提出的“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在下個世紀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江澤民說,在世紀之交,麵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我們對實現下個世紀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雖然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會有許多困難,但是隻要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按照十五大確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團結一致,艱苦奮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江澤民最後說,我們相信,中國將更加美好。我們也祝願,世界將更加美好。會見於11點50分結束,江澤民等揮手向大家道別。

  同一天,新華社播發了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的簡介,其中對新當選為政治局常委的尉健行、李嵐清簡介如下:

  尉健行,生於1931年1月,浙江新昌人,1949年3月入黨並參加工作。大連工學院機械係機械製造專業畢業,高級工程師。1947至1949年在上海光華大學附中學習。1949至1952年在大連工學院機械係機械製造專業學習。1952至1953年在東北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局撫順俄語訓練班學習。1953至1955年赴蘇聯烏拉爾卡明斯克鋁加工廠學習企業管理。1955至1966年任國營東北輕合金加工廠生產計劃科副科長、科長、車間主任、廠長辦公室主任、廠生產總指揮、廠黨委常委。1966至1970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後下放車間勞動。1970至1980年任國營東北輕合金加工廠生產部部長、廠革委會副主任、廠黨委常委、廠黨委副書記、廠長、廠常委書記。1980至1981年在中央黨校一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1981至1983年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市長。1983至1984年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1984至1985年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1985至1987年任中央組織部部長。1987至1992年任監察部部長、黨組書記。1993年起,尉健行還兼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1995至1997年兼北京市委書記。

  1992年,尉健行在當選為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同時,還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委員、常委、書記。他曾是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委員,十三屆中央委員。

  李嵐清,生於1932年5月,江蘇鎮江人,195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複旦大學企業管理係畢業。1949至1952年在複旦大學企業管理係學習,任校學生會副主席。1952至1956年任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計劃科計劃員、副科長。1956至1957年赴蘇聯莫斯科利哈喬夫汽車廠、高爾基汽車廠實習。1957至1959年任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計劃處科長並被東北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聘為兼職研究員。1959至1961年在一機部任秘書。1961至1969年在國家經委任秘書、企業管理局科長。1969至1972年下放國家經委“五七”幹校勞動。1972至1978年在第二汽車製造廠任計劃處副處長、發動機廠黨委第一書記。1978至1981年任第三汽車製造廠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重型汽車廠籌備處負責人。1981至1982年任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政府貸款辦公室負責人。1982至1983年任對外經濟貿易部外資管理局局長。1983至1986年任天津市副市長兼市委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黨委書記。1986至1990年任對外經濟貿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90至1993年分別擔任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副主任。1993年任國務院副總理。

  1992年,李嵐清當選為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他曾是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

  跨世紀大業的政治保證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江澤民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選舉結果合乎黨心,順乎民意,說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說明中國共產黨團結一致,跨世紀大業有穩固的政治基礎和可靠的政治保證;說明鄧小平開創的偉大事業後繼有人,前程遠大。

  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提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這是曆史性的貢獻。十五大選舉產生了黨的中央委員會,十五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央領導機構,全黨和全國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這是又一個曆史性的貢獻。十五大和十五屆一中全會向世人展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政治上理論上成熟的黨,是思想上組織上高度統一的黨。

  旗幟問題,領導核心問題,對於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至關重要。中國共產黨的曆史告訴人們,要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必須有正確的理論、正確的路線,必須有堅持正確理論、正確路線的堅強的黨中央領導核心。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國內外複雜的形勢下,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堅定不移地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黨的十四大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更加蓬勃發展的新階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8年來不尋常的實踐考驗,證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成熟堅強,奮發有為,求真務實,善於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解決中國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麵的重大問題,完全有能力駕馭全局,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勝利推向前進。中國共產黨有了鄧小平理論這一偉大、光輝、勝利的旗幟,有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這個跨世紀的堅強領導集體,中國人民事業一定能無往而不勝。

  民主集中製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製度和領導製度。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這是民主集中製的重要原則。鄧小平深刻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人們有理由相信,黨的十五大後,中共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證黨的路線和中央的決策順利貫徹執行。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所在,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所在,是中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在中國這個經濟文化基礎還比較落後的國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馬克思沒有講過,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幹過,是空前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對光明燦爛的前景,中國共產黨人有無比堅定的信念;對戰勝困難和風險,中國共產黨人有充分的精神準備。

  時不我待,重任在肩。讓全國人民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為實現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戰略目標和各項任務,為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

  1997年9月12日,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如下:

  同誌們:

  現在,我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一次極為重要的大會,是在世紀之交,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保證全黨繼承鄧小平同誌遺誌,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的大會。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

  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鄧小平同誌逝世後,全黨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把我們的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就是要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可因循守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經濟體製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體製改革要繼續深入,精神文明建設要切實加強,各個方麵相互配合,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

  確定這樣的主題,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願望。

  一、世紀之交的回顧和展望

  在20世紀即將過去的時候,舉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大家有一種共同的認識:我們黨對中華民族的命運擔負著崇高的曆史責任。

  從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中華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國家瀕臨滅亡邊緣,到2000年中國在社會主義基礎上進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榮富強,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百年。

  鴉片戰爭後,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麵對著兩大曆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曆了三次曆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製製度。這是孫中山領導的。他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

  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完成的。經過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並且從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取得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這是中國從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勝利,也是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勝利。

  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這是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開始的新的革命。在建國以來革命和建設成就的基礎上,我們黨總結曆史經驗和教訓,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為全世界所矚目。

  百年巨變得出的結論是: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在新世紀將要到來的時刻,我們麵對著嚴峻的挑戰,更麵對著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和大好機遇。必須清醒地看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科技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給我們很大壓力,我們自身還有許多困難。同時必須充分地看到:第一,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極化,爭取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是可能的。世界範圍內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經濟繼續增長。這為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第二,建國後特別是近二十年來我國已經形成可觀的綜合國力,改革開放為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體製條件,開辟了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資金來源,億萬人民新的創造活力進一步發揮出來。第三,更重要的是,我們黨確立起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這些都是今天擁有而過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備的條件。

  能否抓住機遇,曆來是關係革命和建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過去我們抓住了重要曆史機遇,也喪失過某些機遇。現在全黨一定要高度自覺,牢牢抓住世紀之交的曆史機遇,邁出新的步伐。

  展望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製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正如鄧小平所說:“現在,我們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製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今後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出現若幹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我們就是要有這個雄心壯誌!”

  二、過去五年的工作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以來的五年,是很不尋常的五年。這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受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際國內政治風波的嚴峻考驗,繼續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的五年;是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新階段的五年;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深刻變革過程中,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在各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在世界格局的劇烈變動中,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的五年。

  黨的十四大作出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二是明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三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為貫徹十四大精神,中央先後召開七次全會,分別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加強黨的建設、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一係列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作出了規劃和部署。五年來全黨工作的突出特點是,全麵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認真實施十四大的重要決策,提出並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基本方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麵推進。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五年來,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從1992年到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1%,既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又有效抑製了通貨膨脹,避免了大起大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農業得到加強,糧食等農產品穩定增長。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鋼鐵、能源等基礎工業迅速發展。東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加快。“八五”計劃勝利完成,“九五”計劃的實施有了良好開端。

  改革開放取得新的突破。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要求,大步推進了財政、稅收、金融、外貿、外匯、計劃、投資、價格、流通、住房和社會保障等體製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宏觀調控體係的框架初步建立。國有企業改革在試點基礎上積極推進。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展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繼續擴大,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大幅度增長,國家外匯儲備顯著增加。

  精神文明建設邁出新的步伐。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可喜成績。宣傳輿論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製定了一係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法律和法規,加強了執法和司法工作。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各民族的大團結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社會政治局麵為改革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國防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軍隊戰鬥力進一步提高。在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祖國統一和參加國家經濟建設、完成搶險救災等任務中,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5.7%,是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市場商品豐富,人民的衣食住用行條件明顯改善。城鄉居民儲蓄大幅度增長。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3200萬。

  五年來,我們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國政府恢複對香港行使主權,洗雪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可以告慰無數的革命先烈和前輩。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感到歡欣鼓舞的盛事,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讚揚。

  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進一步改善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外部環境。我國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

  我們大力加強了黨的建設。全黨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逐步深入。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大批優秀年輕幹部走上領導崗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力度加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廣大共產黨員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黨內生活向製度化、規範化邁出新的步伐。

  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矛盾和困難,工作中也有缺點和不足。主要是: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部分國有企業活力不強;黨風、政風、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的狀況人民群眾還不滿意,貪汙腐化、奢侈浪費等現象仍在蔓延滋長,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的問題較為嚴重;收入分配關係尚未理順,地區發展差距還明顯存在,城鄉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等等。我們要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紮紮實實地加以解決。

  回顧五年的工作,總的看這是改革和發展都比較好的時期。我們黨的領導集體順利實現了新老交替,保持了路線、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和全國社會政治穩定的局麵,妥善處理了國內和對外關係中的一係列重大問題,鞏固和發展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大好形勢,全國人民高興,也獲得國際輿論的普遍好評。五年的實踐證明,黨的十四大作出的決策是正確的,我們黨具有在國內外複雜形勢下駕馭局勢的能力。五年來的成就,是全黨和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這為今後繼續前進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積累了十分寶貴的新鮮經驗,必將極大地鼓舞我們以更大的信心和熱情去奪取新的勝利。

  三、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和各項工作。這是黨從曆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中國共產黨是非常重視理論指導的黨。中國人民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革命的麵貌為之一新。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曆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經過遵義會議和延安整風,黨的七大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總結建黨二十四年經驗作出的曆史性決策。現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別是十四大的基礎上,中央建議十五大在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是我們黨經過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曆史性決策。作出這個決策,表明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把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新世紀的決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願。

  實踐證明,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因為: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1978年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講話,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中國麵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曆史關頭,衝破“兩個凡是”的禁錮,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曆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在走向新世紀的新形勢下,麵對許多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艱巨課題,鄧小平理論要求我們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一切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於”為根本判斷標準,不斷開拓我們事業的新局麵。

  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新時期的思想解放,關鍵就是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解放。我國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前所經曆的曲折和失誤,改革開放以來在前進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歸根到底都在於對這個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撥亂反正,全麵改革,從以階段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近二十年的曆史性轉變,就是逐漸搞清楚這個根本問題的進程。這個進程,還將在今後的實踐中繼續下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