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74章 三進三出中南海!小平光輝燭千秋(17)

  鄧小平接著闡明了中國方麵對於霸權主義的看法。他說:我們把想搞全球霸權的看作大霸權主義,把隻謀求地區霸權的看作小霸權主義。至於全球霸權,今天隻有美蘇兩家可以搞,但是他們一直認為,相當一個時期以來,蘇聯是進攻的,而美國處於防禦地位,全球霸權就是控製全世界,會毫無顧忌地用戰爭作為達到霸權的一個步驟。但是,它首先是設法用幹涉、分化達到目的,或者正如他們在歐洲所講的,通過逐步實現芬蘭化來達到目的。因此,鄧小平說:我們認為,目前戰爭的主要策源地是蘇聯。

  鄧小平還指出了中國對美政策的連續性以及中美關係在中國對外戰略中的地位。他說,1972年尼克鬆來訪問,發表了上海公報。這是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過問的。這是根據我們把世界分為三個世界的全球戰略提出的。根據我們關於三個世界的觀點,第一世界包括美國和蘇聯,但是我們從關於三個世界的概念出發,建立了一條反對霸權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安全和穩定的統一戰線,而這條統一戰線包括美國在內。鄧小平認為:中美之間最大的共同點在於我們都希望盡可能地延長和平、安全和穩定的時間。而這恰恰是中美之間進一步發展關係的基礎。

  鄧小平正是本著這樣的一個信念踏上美國國土的。

  在鄧小平抵達的當天,美國總統卡特在白宮舉行儀式歡迎鄧小平。一個國家的總統舉行正式的儀式歡迎另一個國家的副總理,這在外交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但是,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以及世界的其他地方,人們都沒有對卡特的這一姿態感到驚奇。因為鄧小平不僅是一個在中國實際上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傑出領導人,而且在世界上也具有很高的威望和較大的影響,而在發展中美關係方麵,鄧小平曾在周恩來病重之後,主持過同基辛格談判,他還是1975年福特總統訪華時的主要對話者,而在為中美關係正常化開辟道路的談判中鄧小平的決斷則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由他而不是由其他中國領導人前往美國同卡特總統會談是公正的,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當然,美國方麵對於鄧小平的隆重接待也表明了美國政府對於中美關係的高度重視,和對鄧小平這次訪問所寄予的深切期望。

  當卡特總統和鄧小平副總理以及他們的夫人出現在歡迎隊伍麵前時,樂隊高奏中美兩國國歌,鳴禮炮19響。這是對政府首腦的禮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第一次在美國的上空回蕩,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

  卡特總統和鄧小平副總理先後在歡迎儀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著重闡明了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偉大意義及其影響。卡特總統說:今年開始了有曆史意義的我們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今天我們又邁進了一步。我們分享著從和解和對一個共同目標的期待而產生的希望。卡特總統指出:美利堅合眾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有著重大的利益。我們期望我們兩國關係的正常化將有助於在亞太地區製造一種氣氛,在這種氣氛下各國人民在和平中生活的權利將會得到增強。卡特總統表示:我們期望,正常化將幫助我們一同走向一個多樣化的和平的世界,我們兩國人民間相互隔絕的時間已經太長了。現在,展現在我們麵前的是對我們兩國都有利的貿易、思想和人員的新的交往。

  鄧小平在致答辭中從更開闊的視野出發,強調了中美關係的積極方麵。他指出、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意義遠遠超出兩國關係的範圍。位於太平洋兩岸的兩個重要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對於促進太平洋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無疑地將是一個重要因素,今天的世界很不安寧,不僅存在著對和平的威脅,而且戰爭因素在顯著增長。世界人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倍努力維護世界的和平、安全和穩定。我們兩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共同的努力對此作出應有的貢獻。鄧小平認為,中美關係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世界形勢也在經曆著新的轉折。中美兩國是偉大的國家,中美兩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兩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將對世界形勢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

  第一節 改革開放後人憶鞠躬盡瘁耀中華(6)

  非同尋常的會談

  歡迎儀式結束之後,鄧小平副總理和卡特總統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形勢問題交換了意見。陪同鄧小平副總理參加會談的有方毅副總理和黃華外長等。陪同卡特總統參加會談的有蒙代爾副總統、萬斯國務卿和布熱津斯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等。雙方的會談是友好誠摯的、建設性的和富有成果的。卡特在會談中指出,有兩件事是美國特別關心的:其一是東南亞地區連同印度洋北部一帶直至非洲大陸的不穩定局勢,以及某些外來勢力乘機加以利用的傾向;其二是蘇聯軍事力量的迅速增長。卡特總統的這兩點憂慮,反映出美國對蘇聯肆無忌憚地擴張行為已引起了嚴重的不安。在這一點上,中美兩國有共同的利害關係和相似的看法。鄧小平副總理說,毛澤東和周恩來很早以前曾指出戰爭的危險,並說這場戰爭可能由蘇聯或美國發動。中國領導人還一直認為,美蘇這兩個占據世界支配地位的大國,是還會擴大它的影響的;但經過了這些年的觀察,中國人已開始認識到來自美國的威脅越來越小,而蘇聯已成為更大的憂慮。其他國家都必須團結起來反對霸權主義。鄧小平還認為,美國在遏製蘇聯方麵做得還不夠,而在蘇聯以外的世界,形勢也沒有真正好起來。鄧小平把蘇聯的盟友越南稱作是“東方的古巴”,他認為,越南和蘇聯現在提出要建立亞洲集體安全體係,這對世界這一地區是非常危險的。鄧小平這番話的用意顯然是主張中美之間應該密切合作,以便更有效地對付一個共同的敵人――蘇聯霸權主義。

  中美雙方在會談中還討論了台灣問題和中美關係。鄧小平副總理說,中國是願意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但我們不會把自己的手捆起來,因為那樣反而不利於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他還指出:美國可以為中國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做出貢獻,而不要做不利於台灣問題和平解決的事。鄧小平所闡述的中國方麵的這一立場,既堅持了中國決心使台灣回歸祖國、實現統一的原則立場,又表達了中國方麵希望和平解決這一曆史難題的靈活姿態、顯得合情合理,容易為人接受。

  發表《聯合新聞公報》

  中美兩國領導人經過兩天的會談,於1979年2月1日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公報指出“雙方重申反對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謀求霸權或支配別國,決心為維護國際和平、安全和民族獨立做出貢獻。雙方認為,兩國社會製度不同不應妨礙彼此加強友好關係和合作。雙方決心為此努力,並且深信,這種合作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和穩定,特別是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這份公報由於出現了反對謀求“霸權”或“支配”別國這樣的字句,引起了各方麵的注意。其中“霸權”一詞是應中國方麵的要求寫上的。在這一時期的國際外交語匯中,這個詞成了中國指責蘇聯推行擴張主義政策的代名詞。美國同意在公報中使用這個高度敏感的詞,說明了美國在反對蘇聯霸權主義方麵與中國是有共同點的。而“支配”一詞是應美國方麵的要求,插到這句話裏麵的,這個詞與“霸權”平行。就把這句話的範圍擴大到了指任何有侵略擴張意圖的國家。公報發表後,有人問,把“霸權――支配”合在一起使用是否遠不止是指蘇聯,而是還適用於某軍隊侵入柬埔寨和越南時,美國白宮官員妙巧地答道:“我要說,這隻鞋子誰穿著合適,指的就是誰。”又有人問起莫斯科是否可能對鄧小平的訪問作出不利的反應時,白宮官員斬釘截鐵地說:“不能讓對俄國反應的擔心來支配對外政策。如果情況是那種樣子,那麽其結果保險是災難性的。”

  政治魅力

  在訪美期間,鄧小平還會見了美國各界人士,並與他們進行廣泛的交談,參加了群眾性的歡迎活動和大型文藝晚會,並參觀了亞特蘭大、休斯敦和西雅圖等著名城市。鄧小平以其充沛的精力所開展的這些旋風般的外交活動,增進了兩國政界人士和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當他到了國會山的時候,一貫矜持的國會議員們排著隊請他簽名,甚至一些原來對中美關係正常化抱有疑慮的議員也開始為鄧小平得體的講話和政治魅力所吸引。有影響的保守黨派參議員保羅?拉克索爾特說:“總的來說,他給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民主黨參議員亨利?傑克遜也說:“他沉著鎮靜而有自製力。”而共和黨參議員雅各布?賈維茨則據此預言,參議院將會批準“可以使我們同中國建立關係”的法律。是令人感動的一幕還是發生在華盛頓肯尼迪中心的一次盛大的演出結束之後那一刻,當時鄧小平和卡特以及他們的夫人走上舞台跟演員們見麵。鄧小平動情地抱住並親吻了唱了一支中國歌的孩子們。這時,場上所體現出的中美友好的熱烈氣氛使很多觀眾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中美兩國人民都是熱愛和平的人民,他們希望中美兩國能夠世世代代地友好相處下去,而永遠不要重蹈過去近30年來敵對和隔絕的覆轍。隨後,鄧小平副總理和卡特總統在全場2000多名觀眾的歡呼聲中站到舞台中央緊緊握手,耀眼的弧光燈照著這一動人的場麵,他們久久地、久久地互不鬆手。這時,通過飛越大洲的電視轉播,整個中國和整個美國都看到和感受到了以兩國領導人緊緊握手為象征的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第一批成就”

  在訪問期間,鄧小平副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卡特總統代表美國政府簽署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中美科技使命協定和文化協定。方毅副總理、普雷斯總理科學顧問簽署了兩國在教育、農業、空間方麵的合作的諒解和換文。方毅副總理、施萊辛格能源部長簽署了兩國在高能物理方麵合作的協議。黃華外長、萬斯國務卿簽署了關於建立領事關係和互設總領事館的協議。中美雙方還同意為互派常駐新聞記者提供方便;並同意簽訂貿易、航空、海運協定,雙方將就此進行商談,這些協定的簽訂有利於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也有利於美國加強同中國的交流,它們是中美之間30年來簽訂的第一批政府對政府的協定,標誌著中美之間的合作展開了一個新的時代。

  鄧小平和卡特在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和文化協定簽字儀式上發表講話。高度評價了中美之間已經取得的工作成果,鄧小平說:我們剛剛完成了一項有意義的工作,但是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鄧小平接著指出:我們曾經預期在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後,兩國的友好合作將在廣泛的領域裏迅速地開展。今天所簽訂的協定就是我們的第一批成果。但是,在我們兩國之間還有許多合作的領域有待我們去開辟,許多渠道有待我們去溝通。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卡特總統說:過去三天內我們所共同取得的成就是異乎尋常的。但是我們的目的是使我們兩國之間的這種互相交流不再是例外而是常規,不再是頭條新聞或者曆史學家的事,而是中美兩國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事務。我們簽署這些協定正是開始做了一點。

  通過鄧小平的這次曆史性的美國之行,中美關係顯然已經迅速超過了僅僅是外交關係正常化的目標,從而形成了一種在維護和平和發展經濟這兩大方麵展開友好合作的新的格局。兩國領導人在利害攸關的反對霸權主義的世界戰略問題上疏通了彼此的意見,在發展兩國間科技、文化、貿易和其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方麵取得了重要的進展。這些可喜的成果必將進一步鞏固中美關係的基礎,加深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的勢頭。

  1979年3月1日,依據中美建交公報中的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首任特命全權大使柴澤民,在白宮向美國總統吉米?卡特遞交了國書。

  1979年3月7日,美利堅合眾國首任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伍德科克向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烏蘭夫遞交了國書。

  至此,中美兩國實現了互換大使並在雙方首都建立大使館的宿願。中美關係揭開了新的篇章。

  第二節 百萬裁軍驚世之舉將帥點兵威震世界

  “中國對戰爭的看法與過去沒有什麽不同,還是那三條。”“這是我軍曆史上實兵演習規模最大的一次。”鄧小平提出要裁減員額100萬!大學生隊伍中忽然展現出一條醒目的橫幅:“小平您好!”世界3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青年1985年共同選舉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為1985年度“十位最富鼓舞性人士”的第一位。

  新任軍委主席的第一個重大軍事決策

  院門準時敞開,掛著“辰5”字號車牌的兩輛黑色高級轎車正好駛到,一先一後滑入院子。

  這是1981年3月10日上午。

  車上下來的是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得誌和副總參謀長張震。禮貌有素的工作人員迎住兩位將軍,說:“首長在等。”便前行引路。楊得誌迅速瞥一眼院落,迎春花和桃花欲開未開,枝上交凝著冬的冷峻和春的含蓄。要是換個處所,這位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老將軍會當院喊主人:“我老楊來了。”但在鄧小平處不行,毛、劉、周、朱、陳、林、鄧,當年鄧小平在新中國領導人中位列第七,別說大將上將,即使十大元帥,能排在他前麵的,也僅止兩三人。

  談話預定內容:總長向中央軍委主席匯報北京軍區組織戰役演習的方案與軍委辦公會議意見。在這以前,張震副總參謀長已於3月6日呈上請示信。鄧小平這麽快召見,看來拍板的時間已經到了。

  想到拍板,楊得誌不由憶起兩年前在武漢時,他收到急電,立即赴京。那時,他任武漢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決定,楊得誌調任昆明軍區司令員,即刻飛赴前線,接手對越反擊作戰部署與指揮。

  楊得誌戎馬生涯的前半生不去說了。這後半生,他職務一步步南遷,繼彭德懷之後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回國任濟南軍區司令員;1974年初,被毛澤東主席召到北京,唱過《國際歌》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後,毛主席宣布八大司令員對調,楊得誌任武漢軍區司令員。20多年,從冰天雪地的朝鮮經黃河,經長江,一直遷任到亞熱帶山嶽叢林的南國邊陲,橫貫了整個中國。這一次是由他執掌從幾個大軍區調集的數十萬大軍,在全世界矚目下去同當地作戰經驗豐富的地區小霸較量。在昆明軍區完成作戰任務之後,楊得誌參加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華國鋒辭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職務。其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已開過兩年,軍隊也經曆著艱難的工作重心轉移。新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決策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激揚軍威,全麵檢驗和提高軍政素質,組織此次國外罕見國內空前的、方麵軍規模的戰役實兵大演習。

  楊得誌敬禮。鄧小平伸出手,楊得誌握過,側開身讓給張震。接著各自落座。開門見山,話題直接進入演習事項,見鄧小平就這麽簡單,不必多問候,他也不會同你拉家常,約什麽事就談什麽事,一二三四,談完就完,他征求你意見,你抓緊扼要說。他拍了板,你不要再多口羅嗦一句,否則必碰釘子無疑。作為兵員人數居世界軍隊之首的中國軍事統帥,他說一不二,而擔任中央軍委主席之前,他也威重令行。

  楊得誌說:“我們簡要地把演習的方案向您匯報一下。”

  張震送上演習的立案企圖。

  鄧小平說:“這個圖我看過了。”

  這顯然是說,整個情況我已經知道了,既如此,楊得誌當即大幅度壓縮匯報內容,隻用幾分鍾時間,就預想的三個方案作簡要說明,然後幹脆利落地結束匯報。

  鄧小平用人們在電視屏幕中很熟悉的坐姿傾聽匯報。他77歲高齡,耳聰目明,沒戴助聽器和眼鏡,也不須對方說話加大音量,張震的請示信置於案頭。鄧小平讚同毛澤東主席關於“三個世界”的理論,對世界大戰的爆發可能性他有新的看法。對國際形勢的這種估計,使得我們黨和國家得以專心致誌地、聚精會神地搞四個現代化,他在一次會見外賓時談到:“中國對戰爭的看法與過去沒有什麽不同,還是那三條:一、戰爭的危險始終嚴重存在;二、經過努力,主要是建立國際反霸和維護世界和平的統一戰線,戰爭是可以延緩的,可以爭取一段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三、盡管我們判斷可以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但對戰爭不能不有所準備。”

  兩年前開始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由原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簽署命令,但真正的拍板人是鄧小平。那一次拍板真可以說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愈演愈烈的中越邊境衝突和越侵柬戰爭,使中越關係急轉直下,而中蘇關係尚未解凍,像是對中國的嚴正警告,蘇聯同越南簽訂了和平友好條約,盡管如此,鄧小平在親自訪美之後,義無反顧地決策了一場短促突擊式的反擊戰。但是,這次演習的拍板並不比上一次輕鬆。軍隊領導層有著方案之爭。而開展真理標準討論和推動全黨實現戰略重心的轉移,也無異於一場艱苦的戰爭,鄧小平在經濟戰線和軍事戰線兩麵作戰,承受的壓力非常人所能體驗,焦點在於演習要花錢,經濟建設更要花錢,軍費減了又減,“軍隊要忍耐”竟成為建軍口號。鄧小平明白,這是權宜之計,是闖難關之必須。但準備打仗不能靠忍耐,忍耐出不了戰鬥力。使和平時期軍隊保持戰爭活力,在無仗可打的情況下,隻能靠演習。

  鄧小平拍板了。

  “渤2”事故的結論激怒了將軍們

  3月12日。三座門第一會議室。門前,轎車如林,冠蓋如雲。總長楊得誌、國防部長耿飆、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和各軍兵種負責同誌到會。張震傳達鄧小平的批示和關於演習問題的指示,楊得誌講話,表明對鄧小平批示的態度,並宣布演習代號。

  對這一刻,秦基偉等了大半年。

  1980年初秋,秦基偉赴中原參觀兄弟軍區演習。演習在野戰條件下進行,參觀者住農村民房是題中之意。接待工作不很嚴密,秦基偉的原話是:“蚊子滿把抓。”盡管情緒上打了些折扣,成功的演習仍鼓舞了秦基偉。歸途路過保定,他問軍區作戰部副部長侯希鐸:“我們就不能搞個大些的演習?”秦基偉的設問已有背景。

  1980年底,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聯合下達指示,正式委托北京軍區於1981年秋季組織實兵演習。

  1981年1月14日,副總長張震、總長助理韓懷智及總參軍訓部有關人員到北京軍區,了解大體設想,共同研究有關問題。

  2月5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秦基偉登門拜年,向鄧小平交上一份厚禮:演習方案設想。

  2月25日上午,三座門第一會議室,軍委及總參領導同誌聽取北京軍區正式匯報。3月10日上午,見鄧小平前,楊得誌再一次打電話給秦基偉,就演習方案作最後推敲。因此,秦基偉對鄧小平的決策和演習任務深感責任沉重。這體現在6天後。3月18日,北京軍區召開準備工作會議,楊得誌總長和楊勇副總長到會並講話。楊得誌在講話中提到“渤海2號”事故,要求總結教訓改變對軍隊指揮打仗的簡單化看法,鼓勵大家認真貫徹鄧主席指示,創造一流成績,用實際行動改善“觀瞻”。秦基偉司令員緊挨楊得誌坐著,由衷地感激總部領導對北京軍區工作的指導和關心。

  然而在3月12日的三座門第一會議室,慷慨激昂的發言主角卻不是秦基偉。

  鄧小平的批示和關於演習問題的重要指示由張震副總長傳達後,楊得誌表態,要認真貫徹鄧主席指示,以最大決心組織好演習。軍委、總部和各軍兵種領導同誌熱烈發言,說鄧主席給了軍隊最大信任,最大支持,軍隊要創造出最好成績,還沒演習,氣先打足了。

  財政部撥款的數字讓楊得誌如釋重負,雖明顯不夠,但已來之不易,這是國防費之外的特批專款,如果不是小平同誌決心大,他這個總長是弄不來這筆錢的。

  有位老將軍說:“搞演習花錢多,我們可要準備挨罵喲。”花錢挨罵倒也罷了,不花錢也照樣挨數落,這口氣老將軍們怎麽也難咽下去。軍隊可以忍耐,國家安全能忍耐嗎?高級將領們七嘴八舌。武裝力量的地位、形象,被和平歲月侵蝕得不堪回首。林彪、四人幫的老賬倒也罷了,公眾輿論還在往傷口上撒鹽!

  將軍們指的是“渤2”事故。

  就在頭一年,石油戰線發生了一起慘禍。“渤海2號”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在大風流中傾覆,72人死亡,直接損失數千萬元。一時全國震驚,輿論大嘩。這起重大行政責任事故,導致直接責任者入獄,負有領導責任的國務院副總理康世恩、石油部長宋振明,受到嚴肅的紀律處分。

  這件事與軍隊毫無組織與責任的關係。但總結的一條重要教訓卻攀上了軍隊,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見諸報端,報稱,教訓之一,就是某些領導者仍用戰爭年代軍隊指揮打仗的那一套指導經濟建設,一句話,蠻幹。

  說者無惡意,絕大多數中國人也沒很在意這句話。但是,確確實實嚴重傷害了中國軍人的職業自尊,傷害了武裝力量的形象。軍界湧起軒然大波。

  怎麽可以拿軍隊形象為這件事墊背?!軍隊指揮打仗的那一套就那麽簡單隨意、一文不值嗎?!共和國的一切,就是靠這一套打出來的,在戰爭年代,毛澤東號召全黨學習軍事,毛澤東本人就是指揮藝術高超的戰略家,軍事家,他的軍事思想和他以三大戰役為巔峰的戰爭指導實踐,在軍事科學和戰爭史上都是醒目的得意之筆。在軍人看來,“渤2”事故恰恰違背了軍隊指揮打仗的科學統籌與嚴格組織,以及對天時、地利的詳盡掌握和相應對策,嚴格地說,戰爭指導與經濟建設指導的科學的兩條戰線,兩者的高層次相通是藝術。

  軍隊若是就此事麻木不仁和毫無反應,那將比受到傷害本身更可怕千百倍。因此,華北大演習任務下達後,軍人的強烈決心和高昂士氣中,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帶有雪恥、爭氣的哀兵色彩。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