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章 阿耆尼國(4)

  在大都城以東三四裏的北山下有一座大寺廟,廟中有僧徒三百多人,全部學習小乘法教。聽老年人說,當初健馱邏國的迦膩色迦王迦膩色迦王:古代貴霜王朝的著名國王。在位時間說法不一,大致在公元一世紀末二世紀初或二世上半期。聲威播及鄰國,很遠的地方都受到他的教化。他擴充兵力,開拓疆土,把勢力擴大到蔥嶺以東。黃河以西的外蕃懾於他的威勢,把兒子送去為質。迦膩色迦王得到質子之後,特別優禮相待,在嚴寒酷暑的不同季節,使他改住[不同地區]的賓館,冬季住在印度各國,夏季回到迦畢試國,春秋住在健馱邏國。因此,在質子三個時期的住處,各自建立一座寺廟。現在[我們所說的]這座寺廟,就是在質子夏天居住的地方建立的。所以在各個房間的牆壁上,都有質子的畫像,[質子的]容貌和服飾,與中國的相當一致。後來質子得到機會返回本國,但心中思念故居,雖然有山川阻隔,也不曾中斷送來對佛的貢獻物品。因此現在的僧徒們每到入安居日和解安居日,便大興法會,為質子祈福行善,[這種法會]相繼不絕,一直延續到今天。

  廟內佛院東門以南的大神王像右腳下,有一批掘地窖藏的珍寶,這是質子埋藏下來的,因此上麵的銘文是:“當本廟朽壞的時候,請取此處財寶來修建。”近來,邊遠處有一位君王,貪婪而又凶暴,聽說這座寺廟藏有大批珍寶,便趕走了廟中僧徒。當他正要發掘[珍寶的時候],神王冠冕上的鸚鵡像鼓動翅膀,驚叫起來,大地也為之震動,這位君王和他手下的兵眾驚慌後退,僵臥於地,很久才從地上爬起來,謝罪而歸。

  寺廟以北的山嶺上有幾間石窟,這是質子修習禪定的地方。裏麵藏有大量的各色珍寶,旁邊有銘文,由藥叉神守護。有人要掘取這些寶物,這位藥叉神就會變幻異形,或變作獅子,或變作蟒蛇、猛獸、毒蟲,[由藥叉神變幻成的]奇形怪狀的動物盛怒難當,因此沒有人敢於盜發其中的財寶。

  在石窟以西二三裏的大山嶺下,有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或稱觀世音、觀音菩薩。佛教傳說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在中國塑像多是女身,但在印度卻不一定。像,有人心懷至誠,希望拜見菩薩的真容,菩薩便從像中顯現出妙色真身,來安慰行者。

  遏邏怙羅僧伽藍。

  從大都城往東南走三十多裏,到達遏邏怙羅寺廟,廟旁有塔,高一百多尺,塔在齋會的日子能夠不時放射出光芒。在塔身石覆缽形部位的石縫中有黑色的香油流出,夜深人靜的時候[人們]能夠聽到[塔中有]音樂聲。聽老年人說,[塔是]當年這個國家的大臣遏邏怙羅建立的。塔建成之後,這位大臣在夜裏夢見有人告訴他說:“你建造的塔沒有舍利舍利: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留下的小骨頭塊。,明天早晨有人獻[舍利]給國王,你應當請求國王恩賜給你。”[這位大臣]早晨入朝,向國王請求說:“臣昏庸冒昧不自量,膽敢向君王提出一點請求。”君王說:“你有什麽要求呢?”這位大臣回答說:“今天如果有向您進獻貢品的,希望您開恩把最先貢獻給您的物品賞賜給我。”國王說:“可以。”於是遏邏怙羅佇立在王宮門口,眺望著前來的人。一會兒,他看見一個人手裏捧著一個舍利瓶,這位大臣問道:“你要獻給君王的是什麽東西?”那個人回答說:“佛的舍利。”大臣對他說:“我替你看守著舍利,你應當先去稟報君王。”遏邏怙羅恐怕君王珍愛舍利,追悔不久前對他許諾下的恩賞,便飛快地奔赴佛寺,登上佛塔,受他的至誠所感動,塔上的石覆缽自行啟開。他安置好舍利,趕忙退出,衣襟還是被夾在重又合上的石縫之中。國王派人急追,[等王使趕到的時候]石塔已經合攏。由於這個緣故,石縫隙中間還流淌著黑色的香油。

  蔽多伐剌祠城及阿路猱山。

  向大都城以南走四十多裏,到達骨立反蔽多伐剌祠城。每當遇到強烈地震的時候,山崩崖陷,唯獨這座城以及它周圍的地區毫不動搖。

  從蔽多伐剌祠城往南走三十多裏,到達阿路猱奴高反山。[阿路猱山]峰崖峭拔險峻,山穀幽深杳冥。這座山的山峰每年長高幾百尺,每當長到看來與漕矩吒國的士句反。下同那羅山的高度相仿佛的時候,便自行崩塌陷落。聽土著居民說:當初,健那天神從遠方來到這裏,打算停留在這座山上。這座山的山神大為惱怒,他把山穀搖蕩起來,天神[對山神說]:“你是因為不願意我在這裏居住,所以才搖山動穀。其實你隻要稍許表示一下賓主之禮,你便會獲得無數財寶。現在我就去漕矩吒國那羅山了,在我每年接受國王、大臣祭祀貢獻的時候,你不妨遙遙觀望觀望。”阿路猱山之所以好不容易增長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崩塌墜陷於絕境 ,原因就在這裏。

  大雪山龍池及其傳說。

  從王城往西北走二百多裏,到達大雪山。山頂有一個水池,人們向池水請求下雨或祈禱晴天,總是可以按人們的請求而實現心願。聽老年人說:當初,健馱邏國有位阿羅漢,常受這個池子裏的龍王的供養。每到該吃午飯的時候,這位阿羅漢施展神通,坐在繩床之上淩空而往。侍奉[阿羅漢的一位]沙彌偷偷躲在繩床下邊,攀附著[繩床]跟隨而來,阿羅漢到了午飯的時候就動身,來到龍宮的時候才看到沙彌。龍王因此也邀請他在龍宮進食。龍王拿上天的甘露飯宴饗阿羅漢,另拿人世間的飯食招待沙彌。阿羅漢吃完飯,便為龍王演說諸般法要;沙彌則一如平時,為他的老師阿羅漢洗滌食具。食具上沾有吃剩下的飯粒,[沙彌]對這種食物的芳香氣味感到無比驚異,隨之心中產生了惡毒的念頭。他既怨老師又恨龍王,他希望各種福力,如今一齊顯現出來,用來斷送龍王的性命,由他來做龍王。在沙彌發這個誓願的時候,龍王已經感到頭疼。阿羅漢說法教誨龍王,龍王謝罪譴責自己;而沙彌卻心懷憤懣,不接受阿羅漢的教誨和龍王的謝罪。沙彌回到寺廟之後,誠心誠意地發願,由於福力的作用,沙彌當夜死去,變成了大龍王。他抖擻威風,振奮精神,沒入池中,殺死龍王,占據龍宮,並把龍王的部屬收歸己有,由他總掌一切號令。由於某種原因他原來發誓[的時候也要報複阿羅漢],所以他經常掀起狂風暴雨,摧折樹木,打算毀壞寺廟。當時迦膩色迦王對這件事感到奇怪而詢問[阿羅漢],阿羅漢便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迦膩色迦王。迦膩色迦王便為龍在雪山下立起寺廟,修建了寶塔,塔高一百多尺。由於龍心懷宿怨,於是興風作雨,[企圖加以破壞]。迦膩色迦王的抱負是弘教濟世,可是龍卻出於毒而逞凶肆虐,使得寺廟和佛塔六建六毀,直到第七次方才重新建成。迦膩色迦王為寺廟和寶塔總是不能大功告成而深以為恥,就想填平龍池,毀壞龍的居室,於是大舉出兵,來到雪山腳下。這時候,那位龍王震驚恐懼,它變成一位老婆羅門婆羅門:古代印度四種種姓中最高的種姓,一般以掌智祭祀、誦經為業。阻攔住迦膩色迦王的乘象而勸諫說:“大王曆來栽培善根,多種勝因,因此能夠成為人間君王,沒有人敢於產生不服從的念頭,今天為什麽要跟一條龍爭鬥呢?龍本來是畜生,屬於卑下惡劣的那一類,可是它威力很大,不是可以用力氣戰勝的。它可以騰雲駕風,行空滑水,這都不是人力所能製伏的。難道君王一定要為它而發怒嗎?君王如今興全國之兵,與一條龍較量,即便打勝了,你也沒有懾服遠方的威風;如果打敗了,你反倒要蒙受不能克敵製勝的恥辱。為君王著想,你應當班師回軍了。”迦膩色迦王沒有聽從他的勸告,龍立即回到池中,[霎時間]巨聲震蕩,雷鳴滾滾,暴風將樹木連根拔起,飛沙走石散落如雨,雲霧四合,天色黑沉,國王的兵馬感到驚慌恐懼。國王於是命令眾人歸心三寶,祈求佑護,說:“寡人素來多方培植福業,因此才能夠當上一個國家的君主,我的威力懾服著強敵,統轄著南贍部洲。不料今天竟然受製於這條畜生,這誠然是由於我福分淺薄造成的,我發願,希望各種福力,立即顯現在我的眼前。”[就在發願的時候]迦膩色迦王的兩肩上升騰起兩柱巨大的冒著煙的火焰,龍隨即退了下去,狂風止息,霧散雲開。迦膩色迦王命令士兵每人肩扛一塊石頭,用來填平龍池。龍王再次化作婆羅門,重新向國王請求說:“我是這座池塘的龍王,現在由於害怕你的威力而歸順於你,希望得到你的憐憫,赦免我以前的過錯。君王以化生育眾,庇護天下的生靈為己任,為什麽唯獨情願加害於我呢?君王要是殺了我,我就要和你一同墮入惡道,陛下有戕害他命之罪,我則有結怨報仇之心,冤孽報應是厘然不爽的,誰善誰惡也是昭然分明的。”於是迦膩色迦王和龍王當眾莊嚴立約:如果[龍]以後再來侵擾,一定不再赦免。龍說:“我因[前世]罪孽,[轉世]受身成龍,龍的秉性是凶惡的,不能自我克製。一旦萌發惡毒的念頭,必然忘記克製自己。君王如今要是再建立寺廟的話,我絕對不敢再次摧毀了。[還要再請]君王派一個人長年守望在山巔上,如果看到有黑雲升起,就趕快敲擊犍椎、鼓、鈴、鐸等敲擊報時的響具之類[可以發出巨大聲響]的東西,我聽到這種聲音,就會警惕自己,平息做惡的用心。”於是迦膩色伽王又修建起一座寺廟,還修建起一座佛塔,並且派人守候?望雲氣,至今仍然如此。

  聽當地居民說,這座塔裏有如來佛的骨肉舍利,數量大約有一升多。[有關骨肉舍利的]許多神怪變異的事跡,難以一一詳述。有時候,塔內忽然升起一片濃煙,不多時便躥出熊熊火焰,這時候,人們往往認為塔已被烈火燒成了灰燼,抬頭仰望很久,在火滅煙消之後,看到舍利白如珠玉,環繞著寶塔覆缽之上的傘杆婉轉上升,高高地升到雲天之際,又緩緩地盤旋而下。

  舊王伽藍及舊王妃伽藍。

  在都城西北大河南岸的舊王廟內,有釋迦菩薩幼年時的乳齒,長一寸多。這座廟的東南有一座廟,也叫舊王廟,裏麵有如來頂骨一片,平麵寬約一寸,顏色黃白,發孔都看得很清楚。又有如來頭發一綹,頭發的顏色有如天青般湛藍,螺旋右轉,拉長了約有一尺,卷起來隻有半寸。這三件東西,每逢六齋,國王和大臣便來散花供養。頂骨廟西南有舊王妃廟,廟裏有金銅塔,高一百多尺。聽當地人說,這座塔裏有佛舍利一升多,在每月十五日的夜晚發射出圓光,照耀著露盤[寶塔上部傘蓋部分],與月光交相輝映,持續到天亮,光芒才逐漸收斂,沒入塔內。

  比羅娑洛山及龍泉。

  大都城的西南方有比羅娑洛山大唐語的意思是象堅。這座山的山神呈現為大象的形狀,所以山叫做象堅。當初如來佛在世的時候,象堅神曾經奉請世尊如來和一千二百位大阿羅漢到這座山來,山頂上有一塊大磐石,如來便在這裏落座,受象堅神的供養。後來無憂王就在這塊大磐石上建起一座寶塔,塔高一百多尺,如今人們稱它為象堅塔,也說其中有如來的舍利,大約有一升多。

  象堅塔北邊的山岩下有一處龍泉,是如來佛用餐完畢,與阿羅漢們一起漱口、嚼楊枝的地方,當時隨手植根,如今已經成為一片茂林。後人在這裏建廟,稱為鐸大唐語意是嚼楊枝。

  從這裏往東走六百多裏,山穀連綿不斷,峰巒峭拔險峻,翻過黑嶺,便進入北印度境域,前行到達濫波國在北印度境內。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