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2章 海底肉彈(4)

  1907年,沙克爾頓自己組織了探險隊,再次前往南極。這次的探險船叫“獵人號”。沙克爾頓的目的,是親自把英國的國旗插在南極點上。船員們在南極海岸建起了營地。沙克爾頓把營地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家。他們於1908年11月3日出發向南極挺進,到了11,月26號,他們已經打破了上一次“發現號”探險的紀錄了。但是沙克爾頓使用了一種中國東北種的小馬來運輸,結果證明是不成功的。在挺進南極的過程中,最後4匹小馬掉進了一個冰窟窿裏,還差點把一個夥伴也拽進去。這個事件幾乎排除了他們到達南極的可能性。他們又艱難的走了一個月,100年前的今天,1909年1月9日,他們向南極作最後的衝刺,最後把英國國旗插在了南緯88度23分(88.23S),此地距南極隻有大約180公裏。大家已經筋疲力盡,他們4人不得不日夜兼程往回趕,以便在餓死前趕回船上。4個人都染上了嚴重的痢疾。為防止船等不及他們而開走,沙克爾頓和另一個較強壯的夥伴先出發,把另兩個人留在一個儲備豐富的補給站。出發的夥伴在3月1日獲救。剛上船的沙克爾頓堅持親自帶隊去接人,兩天後他們帶著兩個掉隊者回到船上。

  第二次南極探險再次以失敗告終,但是沙克爾頓到達了前人從未到達的深度,並且以他對夥伴兒的關愛獲得了尊敬。英國皇室授予他爵士的稱號,他開始享譽全世界。許多國家邀請他去演講,沙克爾頓非常尊重邀請國家,他經常請人把他的演講詞翻譯成當地語言,然後親自把他念出來。盡管口音不標準,但是非常受歡迎。據說他還可以用中文進行演講。對於自己的失敗,他也非常理性。他自己評論說,活著的驢要好於死去的獅子。

  兩年後,1911年,挪威探險家阿蒙森終於抵達南極點,沙克爾頓失去了成為到達南極第一人的機會。他曾經的領導者,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在和阿蒙森的競爭中,僅僅晚了幾個星期,並且和他的同伴,一同死在回往海邊的路上。沙克爾頓給阿蒙森發了一封電報,上麵寫著:最衷心的祝賀,最偉大的成就。他對自己說,我還等什麽呢?他隨即開始籌備橫貫南極大陸的探險。

  1914年8月1日,沙克爾頓爵士率領“持久號” (En.durance)從倫敦出發。這次探險的目標是徒步橫穿南極大陸。事實上,這次他們甚至根本沒有登上南極的海岸。浮冰將“持久號”團團圍住,使它寸步難行。沙克爾頓和船員不得不棄船搬到浮冰上。“持久號”在10個月後沉人海底。此時,沙克爾頓隻有一個願望:把全體船員一個不少的活著帶回去。在隨後的5個月裏,他們28人登上了一塊巨大的浮冰,這塊浮冰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碎裂,慢慢的變小。1916年4月9日,浮冰徹底碎裂了,3艘從“持久號”留下來的救生船再次被扔到海上。在經曆了7晝夜的冰海漂流之後,他們登上了荒無人煙的象島。沙克爾頓隨後和另外5個人乘上最大的救生艇,橫渡大約1300公裏,漂向南佐治亞島。這一史詩般的航行在氣候極端惡劣的海上持續了16天。上岸後,沙克爾頓繼續徒步翻越南佐治亞山脈,去尋找捕鯨站以獲得幫助。

  1916年5月20日下午3點,沙克爾頓和他的兩個夥伴掙紮著走到最近的一個捕鯨站。來自挪威的捕鯨人向他們表示了極大的欽佩和敬意。3天後,他們登上了一艘捕鯨船,開始了解救圍困在大象島上的同伴的行動。在8月30號,經過4次失敗的嚐試,他終於找到了一條從浮冰上穿過的路,發現他的所有的22個同伴都安然無恙的留在島上。每個人都獲救了。此時,他們已經在南極度過了兩個黑暗的、充滿了暴風雪的冬天,他們所在的區域,最低溫度要超過零下50度。這是一次成功的逃脫,但卻仍然是一次失敗的探險。

  沙克爾頓在世界探險史上沒有寫下過一個“第一次”,但卻在所有探險家的心中樹立了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他對隊友的無限尊重、信任和關愛,始終閃耀著光芒。他總是能使隊員們在極端逆境的情況下充滿希望,並總是能夠創造出生命的奇跡。正像“持久號”的名字所寓示的一樣,他渾身都閃耀著難以磨滅的領袖光芒。

  一位英國探險家說過一段有名的話來評價南極的探險者:“若想要科學探險的領導,請斯科特來;若想要組織一次冬季長途旅行,請威爾遜來;若想組織一次快速而有效率的探險,請阿蒙森來;但是如果你處在毫無希望的情景下,似乎沒有任何解決辦法,那就跪下來祈求沙克爾頓吧!”

  沙克爾頓在絕境中曾經把自己節省下來的一塊餅幹讓給了他的隊友弗蘭克一際爾德,懷爾德沒有舍得吃這塊餅幹,把它保存了下來。他在日記中深情的寫到:除他之外,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了解這塊餅幹代表怎樣的慷慨和關懷。60多年後,懷爾德的孫子把這塊僅僅幾個便士的餅幹交給著名的克裏斯蒂拍賣行拍賣,最終以4935英鎊(約合8202美元)的高價成交。

  沙克爾頓的最後一次南極探險同樣是以失敗告終。探險船“探索號”於1921年9月18日離開英國,並1922年1月4日到達他曾經獲救的南喬治亞島。1月5日淩晨,沙克爾頓爵士因心髒病發作去世。應他妻子的要求,他被安葬在南佐治亞島上的G~tviken地區。

  火地島

  打開世界地圖,一眼就可以明了阿根廷最南端的火地島是除南極洲外,最靠南的一塊陸地,對中國和歐洲國家而言,這該是世界上最遙遠的領土了。它是阿根廷最靠南的一個行政區,這個國家最長的3號公路的終點就在島上,距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3218公裏。因此,稱它為“天涯海角”絲毫也不誇張。曆史淵源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船隊作人類曆史上首次環球航行時,在美洲南端發現了一條海峽,海峽南麵的一個大島上,土著人燃起的堆堆篝火引起船員的注意。後來才知道,那是土著居民看到從未見過的船隊而點燃的報警火堆。為紀念這位勇敢的海上冒險家,這條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峽被命名為麥哲倫海峽,那個有火光的島嶼就被稱作火地島。現在,火地島的西半部為智利所有,東半部2.1萬平方千米為阿根廷領土。島上曾經居住過漁獵為生的土著人,白人登島後給土著居民帶來滅頂之災,大肆的殺戮,外來的傳染病使土著居民大批死亡。達爾文登島考察時據說還有大約三千土著人,最後一個土著人死於本世紀初,兵團來為他立了一尊青銅塑像,這大約是殖民者的後人替先人謝罪的意思吧。這尊銅像身披獸皮,腰間挎著弓箭,憂鬱地低頭沉思。

  自然風光人們也許認為與南極大陸隔海相望的火地島一定寒冷無比,實際上,火地島年平均溫度攝氏5度,冬季最冷零下20度,夏季平均氣溫14度,經中國東北還要暖和些。

  由於人類活動少,特別是現代文明進人得較晚,不到二百年,火地島上和周圍海域豐富的動植物物種仍然保存較好。為了保護島上的自然環境,阿根廷政府於1960年建立了火地島國家公園,為後來的遊客保住了一方淨土。火地島國家公園從海邊起,包括了山巒湖泊,原始森林。進入國家公園,看著那海灘上不避人的海豹群,林間空地上活蹦亂跳的野兔,山嶺高處茂盛的山毛櫸樹林,岩石上各式各樣的地衣苔蘚,草叢間叫不出名字的花兒朵朵。人與自然之間從未像現在這樣貼合得如此緊密。

  沿著林間小道行進,一些高大樹木的枝頭掛滿黃色的葫蘆,它們不是果實,而是一種寄生菌,據說土著人采摘食用。樹林中常常會出現一片被毀壞的林木,殘存的半截樹樁尖端如同削過的鉛筆,這便是島上一種狸鼠類動物的傑作了。這種原產北美加拿大的小動物是個伐木築巢的天才,它們用鋒利的牙齒咬斷樹幹,把它們拖到小溪中間,構建起一座不透水的巢穴,就像一座四周有護城河的城堡。隻不過它們的才能苦了島上的樹木。

  火地島帶有安等斯山區的地理特征,雪山重巒疊嶂,湖泊星羅棋布,風景十分美麗。島上最大的湖泊——法格納諾湖,方圓上百千米。湖泊地處深山,人跡罕至,湖水極清極靜,周圍群山環抱。站在湖邊遠眺群山密林,耳邊幾乎聽不到一絲聲息,塵世完全被擋在了外邊,到了此處才知道什麽是靜謐二字的真正涵義。湖邊有樸素無華的木結構旅舍,在那裏住上幾天,一定能體驗到什麽是世外桃源。

  著名的比格爾水道不僅風光迷人,而且物產豐富。乘船緩緩行駛在水上,水道兩岸山青草綠,雖然時值盛夏,山頂有白雪皚皚,船行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個小島,島上密密麻麻,全是各種飛鳥,有的在地上覓食,有的在高空長嘯。這裏盛產魚、蟹、貝類,最有名的是蜘蛛蟹,味道鮮美,遠銷海外。最吸引人的還是看海豹,水道中常有海豹聚居的小島,它們或橫臥岩石,或昂首挺首,憨態十足。

  人文概觀1884年,阿根廷政府在火地島建立了行政機構。直到本世紀40年代之前,那裏都是關押罪犯的地方,1947年建立了海軍基地,犯人遷移回大陸。火地島經濟過去主要靠畜牧業,在島的中部和北部地勢較平坦,牧草豐美,適合牧羊。但是島上幾乎沒有工業,經濟比較落後。

  1972年,阿根廷政府頒布了一項法律,在火地島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主要內容是免除所有國家稅(地方稅除外),進口原材料、零配件及消費品免征關稅。從此,火地島成了一個特區,與內地之間設有海關。內地廠家被免稅政策吸引,大舉向島上遷移。由於工資高於內地,就業機會較多,吸引許多年輕人來島上工作,幾年間工業入口就增加了十幾倍。火地島成了阿根廷一個新興的工業基地,其中電子工業占80%,紡織業占15%,其餘為化工塑料工業。阿根廷市場上銷售的電視機幾乎全部產於火地島。島上工業主要集中在裏奧格朗德市。近年來,火地島附近發現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已經開始開采,給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現在火地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每年夏季,都有來自世界各地豪華遊船駛進烏斯懷亞港。烏斯懷亞有很好的機場,從首都乘飛機來此也很方便。島上的旅館規模不大,但是服務有相當水準。

  第二次中國北極探險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已經組織開展了北極地區海洋、空間、大氣與氣候、生物等領域的研究。1999年我國實施了“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2003年,我國又成功組織了第二次北極科學考察。直到2004年7月28日,中國的北極考察站——黃河站才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落成。

  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在北極建立自己的科學考察站。黃河站位於北緯78.55’、東經11.56’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爾鬆。考察站為一棟兩層樓房,總麵積約500平方米,包括實驗室、辦公室、閱覽休息室、宿舍、儲藏室等,可供20人至25人同時工作和居住,並且建有用於高空大氣物理等觀測項目的屋頂觀測平台。

  中國第二次北極科學考察曆時74天,航行13985海裏,沿途克服了北極氣候、環境惡劣和海冰變化明顯加快等困難,圓滿完成了“了解北極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反饋”和“了解北極變化對中國氣候環境的影響”兩個主要科學考察任務,初步建立了中國在北極地區的綜合觀測體係,開展了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海洋地質、氣象和大氣化學等多學科的立體綜合觀測。

  此次北極考察中,科考隊員還創造了多項國內極地科考記錄:首次在極地運用自行研製的水下機器人進行海洋觀測,首次利用紅外航空遙感技術測量水麵、冰麵溫度,首次布放衛星跟蹤潛標和海洋潛標,首次布放中國自行研製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跟蹤浮標,實現了中國在極區衛星跟蹤浮標零的突破。

  在北緯78度24分的浮冰上,科考隊還建起了中國最北的臨時冰站,進行了為期兩周的綜合觀測,並橫跨10個經度250公裏,深入北極最厚的永久海冰區進行作業。“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也勝利進入北緯80度,實現了中國北極科考新的突破。

  最大的地震海嘯

  海嘯是一種巨大的波浪運動,其波高最大時可達數十米,起伏陡峻,儼如峭壁,而且來勢洶湧,奔騰迅速。當這種能量極大的“水牆”衝上陸地時,會對生命和財產帶來嚴重的危害。海嘯可由各種原因引起,與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爆發的關係最為密切。這種海嘯通常稱為地震海嘯。迄今為止,世界上影響範圍最大、危害最嚴重的一次,是1960年5月發生在南美洲智利中南部的海底地震所造成的巨大海嘯。

  大地震是5月21日開始的,一直持續到6月23日。先後共發生225次不同震級的地震,其中有10次震級大於裏氏7級3次超過8級,最強烈的一次達8.9級,震中海底最大上升量達3-4米,最大下沉量有2米,受地震影響的範圍廣及南北700多公裏。在世界地震記載史中,像這樣震級高、持續時間長、波及麵廣的大地震是不多見的。震後不久,海水忽然迅速退落,露出了最低潮線以下的海底。過了10-20分鍾,海水驟漲,平均波高10米、最大波高達25米的巨浪迅猛地直衝海岸。海水如此一漲一落,持續半天之久,本已被震垮成廢墟的沿岸一帶,又頻遭海浪衝刷,便使一切蕩然無存。據稱,在這次地震加海嘯中,智利有上萬人死亡和失蹤,有200萬人無家可歸。

  遭受海嘯災害的不僅是智利,海嘯波又以平均每小時700公裏的速度,橫掃太平洋。海嘯波到達夏威夷群島隻用了15小時,在這裏最大的波高為9米,海水衝毀了島上的防波堤,破壞了沿岸的建築物,淹沒了大片土地。海嘯波走完17000公裏的路程,到達太平洋彼岸的日本時,最大波高仍有8.1米,使日本本州和北海道沿岸同樣遭到極大的破壞,甚至把沿海的大漁輪拋向高出海平麵幾米、深入陸地40多米的碼頭,最後跌落在房屋的斷垣殘壁之間。

  海嘯移動了上萬公裏,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而在大洋行進途中卻是感覺不出來的,即使船舶相遇,也可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海嘯波在深海遠洋傳播時,盡管速度很快,但波高是很小的,一般不足1米。但是一旦傳到近岸淺海以後,由於底部摩擦增大,使波速減慢,而後麵的海水運動比前麵要快,這就會形成海水的大量堆積,波高驟然變大,波形變陡,能量集中,以致帶來巨大的破壞力。

  第一架地震儀

  在中國曆史博物館的陳列大廳裏,一批批參觀的人群止步不前。原來,是我國東漢時代張衡發明創造的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候風地動儀的複原模型,留住了參觀者的腳步。

  關於這架儀器的構造,《後漢書》中有所記載。整個儀器用精銅鑄成,外型像個大酒壇,中間的圓徑8尺。裏麵裝有精巧的結構(類似慣性運動的擺和8組杠杆機械)。外麵有8條龍,分別盤踞在8個固定的方位上,與裏麵相應的“機關”相連。龍的口裏都含有]個小銅球,其對應的下方均有1個向上張著嘴巴的蛤蟆。如果什麽地方發生了比較強的地震,相應方位的龍口便張開,鋼球準確地落到蛤蟆的嘴裏。這樣,觀察人員就可以知道在什麽時間、什麽方位發生了地震。地震儀製成後,安置在洛陽。在公元138年的一天,京都和往常一樣.周圍並沒有什麽動靜,但是小鋼球卻異乎尋常地從龍口裏吐了出來,落到蛤蟆嘴裏。激揚的響聲,驚動了四周,人們紛紛議論,大地並沒有震動,地震儀為什麽會報震呢?大概是地震儀不靈吧?誰知過了沒有幾天,隴西(今甘肅省西部)發生地震的消息便傳來了,事實生動地證明了地震儀是何等的靈敏、何等的準確!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開創了人類使用科學儀器測報地震的曆史。對此,長期以來中外科學家一直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它是利用慣性原理設計製成的,能探測地震波的主衝方向。在科學技術還很落後的2世紀初能做到這一點,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它和國外類似的地震儀相比,早了一千多年。

  最先到達北極的人

  人們一談論到北極,首先想到的是冰天雪地,到處浮現著海冰和巨大的冰山,其實那裏是片被大陸環抱的北冰洋。現在,在北極區已經建立了許多科學考察站。

  據考證人,人類在2千多年前就已到北極地區去探險。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希臘人比典亞斯。他曾勇敢地航行到今天冰島和挪威北部的海麵。

  以後,斯堪的納維亞人奧塔爾,他在公元870年,由諾爾辰角往東,進入北倫支海,沿著科拉半島航行,發現了白海。這是有文字記錄進入北冰洋的最早航行。

  最早深入北極的探險家是挪威的南森,他於1893年率領探險隊到達北緯86度1’,這是19世紀進入北極地區最深的一次。

  美國探險家柯克(1865-1940年)聲稱於1908年3月21日在2位愛斯基摩人的陪同下,帶著2架雪橇,26隻狗,從加拿大的斯.瓦提渥格向北出發,在4月21日抵達北極。

  而美國海軍少將皮爾瑞(1856—1920年)聲稱於1909年4月2日清晨5點在他的助手漢森及4名愛斯基摩人的陪同下,自北緯87’44’向北出發,走了280多公裏紮營於冰海,於4月7日下午返回。

  然而,舉世公認最早從冰海到達北極的人是美國的普萊斯德及其3位同事。他們於1968年4月19日下午3點完成了這一壯舉,並由一架美軍氣象飛機於18小時後證實。

  記錄最詳的火山爆發

  1979年4月13日清晨5時,位於加勒比海中的聖文森特島上的拉蘇弗裏埃爾火山噴發了!噴發前5小時,當地官方獲悉;14日,由當地的和美國的科學家組成一支工作隊,開始對火山進行密切監視;17日,火山發生猛烈爆發,從衛星、飛機、船舶和地麵上對爆發現場進行了攝影、記錄和分析,從而獲得齊全的地震資料、地麵目測的和空中觀測的資料。如此詳盡、完整的火山噴發記錄在曆史上是少有的。

  據報道,從1971年開始,有關部門根據一係列跡象,就預測到這個火山將有新動向。1979年4月12日20時,科學家就看到了這次噴發的前兆。

  這次噴發的全過程,為空中的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地球同步氣象衛星SMSI的紅外裝置所記錄,所攝火山噴發的圖片膠卷也隨即印出。4月17日的大爆發由一架帶有測雲激光雷達的飛機作了最具體而生動的觀測。科學家說,17日的大爆發看來“像一次原子彈爆炸”。

  經過4月22日和25日兩次較小的爆發以後,拉蘇弗裏埃爾火山開始平靜下來。科學家們便開始對所收集的岩石和灰燼樣品進行分析研究,結合其他有關資料的研究,可以對拉蘇弗裏埃爾這一類火山活動作出科學的解釋。



  
更多

編輯推薦

1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2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
3影響孩子一生的44個...
4影響孩子一生的58個...
5影響孩子一生的56個...
6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老故事
7教出最棒的兒子
8學前兒童遊戲
9教子從此不累
10不要讓孩子輸在心態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平凡的家庭 傑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編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教育孩子是件苦惱的事,許多中國家長為此費盡心力,本書結集古今中外各種名人的故事啟發家長換種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 教子聖經

    作者:西西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從生活習慣、溝通協調能力、學習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樂天性,父母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本書分為“寶貝的生活習慣”、“寶貝的溝通能力”、“寶貝的學習能力”、“寶貝的協調能...

  • 原諒這世上沒童話

    作者:安小漠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這是一本關於一個女孩在艱辛的家庭中獨立自強的青春傷感小說。無法忍受賭徒父親的欺侮,林向南逃離南方小鎮,投靠多年前離家的母親,並多了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哥哥景昔。因為景昔對林向南的關心和照顧引起了他的...

  • 家教:與孩子同行

    作者:章創生主編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本書向家長和我們的孩子講述家庭教育的道理,家庭教育的一些錯誤做法和想法,要的是給我們小孩以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