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1章 漢長安城中的手工業與商業(3)

  零售商人:這種商人在城市市場中比較多,也是商人中的最大多數。他們“列肆”定點銷售,有“市籍”,是各店鋪的坐商。他們的經營行業分得很細致,所銷售商品種類比較廣泛,有固定的營業時間和肆店,大凡生活、生產資料,均可從不同的肆店商人那買到。但是,此類商人通常為小本經營,每次的銷售額不同於販運商人、囤積商人那麽大。由於人數眾多,他們成為統治者重賦稅征收的主要對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當然,他們也常常采用假冒偽劣、克扣分量、抬價壓價等不正當的手段來賺錢。但是比起其他商人,零售商人對社會的消極作用,畢竟十分有限。

  經紀商人:在文獻中他們被稱為“節駔會(儈)”,類似於後世的“牙商”。他們“節物貴賤”,平會兩家買賣之價,以說合買賣雙方成交獲利。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雖然沒有列出具體的人物,但是明確指出其“亦比千乘之家”。

  根據《史記》、《漢書》的有關記載,這些商人的社會來源比較複雜。

  首先,不少商人來自舊貴族後裔和部分官僚。《史記·貨殖列傳》說,“關中富商大賈,大抵盡諸田:田嗇、田蘭。韋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萬。”《集解》徐廣雲:“安陵及杜,二縣名,各有杜姓也。宣帝以杜為杜陵。”《史記》卷129《貨殖列傳》。所謂“諸田”,就是指從齊地遷至關中的齊國舊貴族。先秦時,齊地有經營工商業的傳統,“逐魚鹽商賈之利”。《史記》卷129《貨殖列傳》。田氏在過去是靠著工商業致富的。

  除了六國舊貴族之外,自西漢中期以後,還有部分官僚經商。《漢書·董仲舒傳》說,當時有些官僚“身寵而載高位,家溫而食厚祿,因乘富貴之資力,以與民爭利於下”。《漢書》卷56《董仲舒傳》。官僚在這方麵,有著政治特權和資財的優勢。西漢中後期,官僚經商的事例更多,盡管這在當時並不合法,往往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時有“故受祿之家,食祿而已,不與民爭業”、《漢書》卷56《董仲舒傳》。“官不兼事”的呼聲,但由於商業利潤的吸引,違禁者不斷加入到經商的行業。

  還有許多商人來自庶民地主。在文獻記載中,多稱之為“富民”、“富商”、“豪富”等。在漢初寬鬆的工商政策驅使下,庶民地主往往農商兼營,或工商結合,逐漸成為新一代的以經商致富者。《史記·貨殖列傳》稱之“至力農蓄,工虞商賈,為權利以成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裏者,不可勝數。”《史記》卷129《貨殖列傳》。

  小商小販的主要來源為個體小農和城市平民。我們在此著重論述後者。在城市人口中,除了政府官吏、駐軍、豪富及奴婢之外,平民、手工業者當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晁錯曰:“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漢書》卷24上《食貨誌》。這坐列販賣的“小者”,多是城市平民或市郊亦工亦商、亦農亦商的個體戶。他們往往以有限的資金,或一技之長,立足“列肆”從商、事末。據載,“長安諸陵,四方輻輳而會,地小人眾,故其民益玩巧事末也。”《史記》卷129《貨殖列傳》。“今察洛陽,資末業者什於農夫,虛偽遊手什於末業。是則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熟能供之!天下百郡千縣,市邑萬數,類皆如此。”《後漢書》卷49《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城市的平民,身居商市,比農村人口經商更為方便。《鹽鐵論·通有篇》說,“宅近市者家富”,馬非百:《鹽鐵論簡注》,中華書局,1984年。他們可以從事各類商業活動,經營範圍很廣。

  事實證明,西漢時期,隨著工商業的發展,經商之風高漲,從商者相當普遍。大凡貴族官僚、庶民地主及一般的平民“編戶”,都是有人參與商業活動的。從商者牽涉各個階層,足見當時人們的從商意識是比較濃厚的,這為城市的商業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種從商意識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有著充分表述。而《史記·貨殖列傳》有關經濟的論述十分精湛而且富有哲理,其中反映的商業思想更是獨樹一幟,司馬遷一反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在認真觀察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之後,提出農商並舉的理論,確是難能可貴的。而漢長安城為他提供了相對來說經濟體係比較完整的觀察對象,可以說是其活躍思維的生動源泉。而司馬遷亦以其貼近、冷靜的視角,全麵地記述了西漢長安城的經濟活動,並予以分析,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提供了非常寶貴且真實可信的材料。

  四、漢長安城與絲綢之路

  漢長安城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正因為有漢長安城的繁榮,才有了聯係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的絲綢之路,在人類發展史上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從西漢開始,自首都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和陽關,分為南北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廷隨北山,波河行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西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焉(耆)。”《漢書》卷96《西域傳》。陝西漢中人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開拓者。他兩次冒著生命危險出使西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將西域地區的社會、物產、文化帶到了長安城,使漢代皇帝對西域地區有了明確的了解,從而加大了與西域地區的聯係,也繁榮了漢長安城的經濟與交流。與此同時在長安城中專門設置鴻臚館接待外賓,這也反映了漢代對外文化和經濟的開放性與包容性,是漢王朝之所以成為強盛王朝的原因之一。

  東漢又有班超出使西域,這條絲綢之路又進一步延伸,他在西域經營了三十年,並曾派甘英西行一直到地中海東岸。眾所周知,這條絲綢之路在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史上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航海尚不發達的古代,遠程貿易主要在陸路上開拓和延伸,交易的路途短則數月,長則數年。絲綢之路正是一條漫長的商貿路線。往來於絲綢路上的商旅運載貨物主要是靠駱駝、馬匹、毛驢、騾子等,其中尤以駱駝為主,一支大型的商隊常常擁有數十頭甚至數百頭駱駝。在漢唐最繁榮時期,絲綢路上的商旅絡繹不絕,浩浩蕩蕩地穿越大漠戈壁,出沒於綠洲之間。

  絲綢是商隊通過絲路遠銷西方的主要物品,也是最受中亞、西亞、南亞、歐洲人歡迎的貨物。一些西域國家隨著絲綢貿易的日益興盛而稱為中轉站,並積極參與絲綢的販運。例如,絲路南道和北道的交匯處的疏勒(今新疆喀什),就是商隊西越蔥嶺之前的重要集散地。比如善於經商的康居國,他們的商人成群結隊地趕著駱駝,帶著皮毛、香料等貨物到長安換成絲綢,然後再販運到伊朗和中亞等地。曆史上地處於中亞絲綢路要道上的安息,商業非常發達,是一個同漢朝貿易關係相當密切的大國,曾經長期控製著中國同西方的絲綢貿易。位於地中海東岸地區的大秦,則是中國絲綢的最大消費國,為了打破安息對於絲綢貿易的壟斷,曾與安息發生多次戰爭,並且試圖尋找和開辟直接與中國交往的新途徑。

  絲綢之路示意圖西出長安前往西域的中國商隊,是販運輸出絲綢的一支主力。漢朝派出的使節,往往就是官辦的貿易隊伍,龐大的駝隊攜帶著大量的棉帛、黃金和牛羊。每年都有成批的使團,沿著絲綢之路、經過長途跋涉,和遠方的塞人、大月氏人、波斯人、希臘人、印度人打交道,交換商貨,溝通關係。中國商隊在漢代就已經到達中亞、西亞、南亞的許多國家,在阿姆河流域、裏海北部、伊朗高原、北印度、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以及地中海沿岸,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漢書·西域傳》曾經這樣記載漢朝的富足:“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大宛駿馬)充於黃門,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麵而至。”《漢書》卷96《西域傳》。

  羅馬膠、蘇合香、鵲紋芝麻、胡麻、無花果、安石榴、綠豆、黃瓜、大蔥、胡蘿卜、大蒜、番紅花、胡荽、酒杯藤和玻璃、海西布(呢絨)、寶石、藥劑等。其中,鵲紋芝麻來自大宛,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卷二十二《穀部一》中說:“漢使張騫始自大宛得油麻種來,故名胡麻,以別中國大麻也”。李時珍編著,張守康校注,《本草綱目》,中國醫藥出版社,1988年。再如黃瓜,李時珍說是張騫出使西域得來的,原名胡瓜,隋大業四年,避諱改胡瓜為黃瓜。又安石榴,即安息石榴,原產伊朗、阿富汗等國,《博物誌》也說是張騫帶回來的,因形狀似瘤,故名石榴。石榴傳入中國後原在長安城周圍種植,唐代逐漸擴大。離長安三十公裏的臨潼,因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所產石榴的品質最好,至今仍為中國名產之一。這些外來的物品,極大地豐富了漢代城市市場上的物品種類。

  在頻繁的貿易往來中,高度發展的漢物質文化也傳到了西域。中國西傳的著名產品有漆器、竹器、銅錢、生薑、肉桂、大黃、土茯苓,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絲綢和鐵器。

  由於與西域和羅馬經濟交流的加強,大量的西方黃金成為漢王朝的財政收入。因此在《史記》、《漢書》中都記載漢王朝大量使用黃金作為賞賜,如《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劉邦“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史記》卷56《陳丞相世家》。令其作為離間項羽部下之用。《史記·平準書》有如下記載:明年,大將軍將六將軍仍再出擊胡,得首虜萬九千級。捕斬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請置賞官,命曰武功爵。級十七萬,凡直三十餘萬金。《史記》卷30《平準書》。其明年,大將軍、驃騎大出擊胡,得首虜八九萬級,賞賜五十萬金。《史記》卷30《平準書》。

  天子下詔曰:“……今天下不幸有急,而(卜)式奮願父子死之,雖未戰,可謂義行於內。賜爵關內侯,金六十斤,田十頃。”《史記》卷30《平準書》。

  這些記載或許有所誇張,但從側麵可以反映出漢代的黃金應該是比較多的,在考古發掘中也有反映。顏師古曾經作過一條注釋說“諸言賜黃金者皆與之金,不言黃者,一斤與萬錢也”。五十萬金就是五十萬萬錢,這個數額也是很大的了。至如《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末年,“時省中黃金萬斤者為一匱,尚有六十匱,黃門、鉤盾、臧府、中尚方處處各有數匱”。《漢書》卷99下《王莽傳》。即令這數匱以三或四來計算,則當時還存有黃金八十萬斤左右,合今天二十萬公斤。那時能否積存這樣大量的黃金,實屬疑問。

  而王莽改革幣製時定“黃金重一斤,直錢萬”,《漢書》卷24下《食貨誌》。這是漢書記載的唯一的一個黃金的法定價值,顏師古大概就是據此注釋所有的黃金一斤的價值的。但是西漢二百多年間,錢幣重量不一,黃金與錢的比值不可能是固定不變的。

  從《史記》、《漢書》的記載來看,黃金已經普遍地作為計量貴重物品的價值、計算財富和進行賞賜的單位。如《史記·平準書》說“馬一匹則百金”,“民得買爵……級十七萬,凡值三十餘萬金”,“財或累萬金”,“致產累萬金”。《漢書·惠帝記》載有“視作斥上者,將軍四十金,二千石二十金,六百石以上六金,五百石以下至佐史二金。”《漢書》卷2《惠帝紀》。《漢書·文帝紀》載文帝“欲作露台,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中八十家之產也’”,《漢書》卷4《文帝紀》。等等,似乎在統治階級上層中使用已相當普遍。

  那麽如果如上述記載所言,黃金確實大量存在,除了正常開采之外,從西域引進金幣、金器,再進行熔鑄是極為可能的,而且引進的量不在少數。據《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記載,“中國的絲織品是各地最為需要的,至少占中國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黃和優質鐵。作為回報,中國也得到了各種物產,如:來自中亞的毛皮、毛織品、玉和牲畜,來自波羅的海的琥珀,來自羅馬行省的玻璃、珊瑚、珍珠、亞麻布、羊毛織品和黃金,其中黃金占首位。”斯塔夫裏阿諾斯著,吳象嬰,梁赤民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而所謂的“羅馬”商人,“多半是希臘人、敘利亞人,他們身上攜帶的主要是金幣”,“有幾個更富有冒險精神的‘羅馬’商人,於公元2世紀和3世紀到達緬甸、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然後經馬六甲海峽抵達河內,進而終於和中國取得了直接聯係。”斯塔夫裏阿諾斯著,吳象嬰,梁赤民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當然,許多胡商通過絲綢之路帶來了更多的黃金。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