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章 創業艱難百戰多——漢高祖劉邦(4)

  隨後,劉邦、樊噲借口離席,僅帶四人取捷徑返回霸上軍營;留下張良一人虛與周旋。張良估計劉邦等人已安然脫險,才以劉邦的名義,將玉璧一對,獻給項羽,玉鬥一雙,贈給範增。項羽接過玉璧,置於座上;範增把玉鬥扔在地上,拔劍擊碎,恨恨地說道:“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鴻門宴遺址劉邦返回軍營,立即斬殺左司馬曹無傷。

  這就是流傳千古的“鴻門宴”。

  鴻門宴富於戲劇性,是由於賓主諸人,均有鮮明的個性,也由於這是曆史轉折的一個契機。它實際上是楚漢之爭的序幕,當時,項羽如果有意殺劉邦於酒席之間,確實易如反掌,但是,他太重情感,過於輕信人言,低估了潛在強敵劉邦的心機權變,縱敵遺患,以致後悔莫及。請看,項伯夜入敵營,泄露軍情,又堂堂正正地歸營轉告劉邦的表白,並極力批評項羽擊劉部署為不義之舉;酒席間,當項莊奉範增之命,借舞劍之名而欲刺殺劉邦之時,項伯竟公然以身掩護劉邦,項羽對這種公開袒護他人的行為,未有半句批評。劉邦派兵守關,拒絕項羽等入關,顯然是一種背友為敵的舉動,但劉邦稍作解釋,項羽也就前嫌盡釋,甚至於把劉邦陣營中的通風報信者隨口道出。席間,對範增所設殺機,一壓再壓,並且麵對樊噲的責問,項羽如同做了虧心事一般,甚至劉邦一行私自離席,借醉酒之名,不辭而別,也未引起他的警惕。這些舉動,反複證明他坦誠如赤子,寬厚似長者,其政治謀略遠比範增、劉邦、張良等人遜色,所以才會以優勢地位而受控於人。劉邦恰恰相反,他認清了危機,立即決策委曲求全,極力拉攏項伯,待之以兄長之禮,又以婚姻相約。他冒著被扣留,甚至被殺的危險,親自向項羽卑詞賠禮、勉力表白,終於騙取了項羽的信任。事後,他立即斬殺曹無傷,以除內奸,決不姑息手軟,甚至也不怕由此而招致項羽的疑忌。或許,他誅殺曹無傷時對外公布的罪名,就是“離間兄弟之好”?

  謀略戲辱了真誠,曆史顯示出無情。

  四、再入關中

  如果說,巨鹿之戰使得項羽在關東義軍中建立了無人可以比擬的威信,那麽,“鴻門宴”上,劉邦也承認了屈服於項羽的客觀現實。劉邦盡管僥幸脫身,但是,卻沒有能力挑戰項羽的優勢地位。

  至此,項羽憑借其神勇和武力,確立了主宰天下的地位。但在名義上,楚懷王仍是他的君主,處理要務,還必須求得懷王的批準。所以,他在屠鹹陽、殺降王、燒宮室,實際壟斷政治控製權之後,仍不得不派使者向懷王請示善後方案。項羽寄希望於楚懷王能夠“識時務”地承認他對關中,乃至於天下的控製權,不料想楚懷王卻毫不妥協,仍堅持預約,實際上就是堅持由劉邦做關中之主。這裏不僅僅體現了楚懷王倚重劉邦的意圖,更涉及楚懷王與項羽之間的權力之爭。項羽有足夠的理由,在各路義軍和部下將領麵前,公開發泄對楚懷王的不滿:“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約!本定天下,諸將及籍也。”這樣,懷王與項羽之間的矛盾公開化了。楚懷王不甘心做傀儡,項羽也不耐煩在名義上擁戴一位與自己離心離德的主子。

  項羽雖然在政治上,不如劉邦、張良、範增那般老謀深算,但是,楚懷王對他的疏遠和壓抑,他是了然於胸的。在項梁戰死之後,對楚懷王重用“舊將”“舊臣”,扶植沛公劉邦,貶抑項羽的做法,項羽當然懷恨在心。當時,圍繞在楚懷王周圍的老將“舊臣”,確實有意識地輔佐懷王,貶抑項羽。如在決定西征軍統帥人選之時,項羽曾自告奮勇,但這批懷王諸老將卻議定“項羽為人剽悍好殺,所過之處往往屠城殺戮,不適宜作西征將帥;隻有沛公是寬大長者,可任其職”。這批人物雖難一一考出,但其中的主要人物,還有線索可查:呂臣,原隨陳勝;陳勝被叛徒所殺之後,呂臣率軍攻滅叛徒,無疑是陳勝舊部中有才幹的一位將領。懷王任命他為司徒,並以其父呂青為令尹。父子皆為重臣,顯然是懷王所信任的人物。陳嬰,在度過陳勝被殺的危機中,他和項梁同樣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楚懷王初立,即受封為上柱國,與懷王留守都城。龍且,曾被楚懷王封為司馬,以驍勇善戰聞名。後來,除龍且轉變成為項羽部下驍將之外,陳嬰與呂臣結局不明,可能與項羽報複他們有關。這批老將舊臣的地位和影響,當時都比項羽要高,懷王爭取到他們的擁戴,這是貶抑項羽所必需借助的力量。至於劉邦,懷王及其舊臣卻有意地培植劉邦,使之與項羽分庭抗禮。在挑選西征軍統帥時,這種厚薄親疏之情,已表現得很明顯。特別是又約定:“誰先進入關中,即為關中王”,更是明顯偏袒劉邦。劉邦西征,進軍矛頭直指關中,北伐軍卻遠赴河北與秦軍主力決戰,勝負之數尚不可知;即便是北伐軍僥幸搶先入關,受封者也隻能是主將宋義,項羽也無緣受封。從這些政治、軍事部署來看,懷王及其舊將老臣,煞費苦心地在貶抑項羽。隻是由於項羽殺帥奪兵、巨鹿激戰,確立了他在東方聯軍中的盟主地位;再加之,一舉攻克函穀關,迫使劉邦親赴鴻門以求容,才使得楚懷王君臣抑製項羽的所有努力,化為泡影。

  現在,天下大權,盡在項羽掌握之中,他應該如何處理與楚懷王的關係?項羽作出了符合其性格的選擇:政由己出、宰割天下。

  公元前206年(這本來是項羽主宰天下的時期,史家紀事卻冠以“漢元年”的紀年)二月,項羽推出了“大分封”的方案:

  項羽佯尊懷王為“義帝”,但卻割斷了義帝與各路諸侯的聯係,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其下又分封了十八位諸侯王,其中包括漢王劉邦 。

  項羽基本上按照春秋時代的政治格局,建立起三級結構的政治秩序,即:義帝被尊為天下共主,卻徒有虛名;項羽仿效齊桓、晉文,以霸王的身份,居於十八諸侯之上,號令天下,政由己出;諸侯分別立國。由此,再度造成了封邦立國的格局。事隔不久,項羽又一手打破了他所安排的三級格局:他強迫義帝遷居偏僻的長沙郡郴縣,又命英布等人,暗中派兵追殺了義帝。

  這種過於簡捷的做法,正是項羽過於簡單、直率的性格的體現。他如果善於玩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遊戲,把義帝軟禁於彭城,利用義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在政治上、道義上他就占據了主動,至少,不會被劉邦所利用來作為反對他的政治借口。項羽隻看到了義帝偏袒劉邦、壓抑自己的一麵,自認為天下已定,保留著這位離心離德的義帝,已無價值;或許項羽覺得沒有把握控製住義帝,為防別人利用,幹脆一殺了之。

  後來的事態證明,項羽殺義帝,得不償失。劉邦抓住了義帝之死,大做文章,使項羽在政治上陷入被動。不懂得巧借題目,專做對自己有利的文章,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就未免過於幼稚,項羽的悲劇,正在於此。

  對關中這一戰略要地、帶有政治標誌性的故秦之都,項羽為何費力奪得、卻又輕易放棄?《史記·項羽本紀》留下了如下一段記載:

  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這位勸說項羽以關中為都城的人士,顯然是具備戰略遠見的傑出之士。隻是項羽麵對由他下令焚毀的舊日都城,完全沒有心情去審視其形勝之地的價值,在“錦衣榮歸”心理的驅使之下,作出了退出關中、立都彭城的選擇。這顯示了項羽短視的一麵。特別失策的是,項羽得知建策者對自己的非議,居然將他殘酷殺害,暴露了項羽剛愎自用、拒諫飾非的一麵。在天下未定、急需凝聚各種人才和智慧為己所用的關鍵時刻,項羽的如此行徑,可以說預兆著他未來的失利。

  在項羽分封的十八諸侯王之中,劉邦是他必須著重防範的人。因為劉邦有先入關中、依據楚懷王的約定當為關中王的輿論優勢,又有十萬大軍的強大力量,足以成為項羽潛在的強敵,項羽不希望號稱“天府”的關中落入劉邦之手,卻必須對原來的約定作出某種解釋,於是,以巴、蜀、漢中舊屬秦地為由,分封劉邦為漢王。按照項羽、範增的戰略設想,劉邦隻要就封漢中,就會老死於一隅之地。因為對劉邦而言,不得不麵對兩種限製和封鎖。其一是自然地理的限製。劉邦的封地與關中有秦嶺天險相阻隔,隻有崎嶇的山路、艱難的棧道相連接,交通不便,尤其不便於大軍調動;其二是人為因素的封鎖。項羽在分封十八諸侯王之時,將關中之地分封給原來的秦軍三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史稱“三秦王”。項羽以為,三秦王是關中舊人,對其中的地理、人情最為熟悉,可以利用其掌握的資源,將劉邦封堵在漢國的封地之內,使之無法重返關中要地。但是,項羽對三秦王寄予的厚望,完全是一廂情願、缺乏客觀依據的。因為三秦王雖然是秦地舊將,但他們率領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之後,其他將士卻被項羽一夜之間全部坑殺。在關中百姓的心目中,是關中子弟的鮮血染紅了三秦王的王冠。因此,關中百姓對三秦王不僅沒有地緣之親,而且懷有血緣之恨。相比較之下,率軍初入關中的征服者劉邦,卻以“約法三章”等親民、安民行為,博得了關中百姓的好感乃至於擁戴。因此,漢王劉邦一旦率軍進入關中,關中民心不是擁護三秦王,而是歸心於漢王。這是項羽所未曾料到的。

  項羽對劉邦的另外一種製約手段,就是強製削弱劉邦的軍隊。在鴻門宴之前,劉邦擁眾十萬,而到項羽分封諸侯之時,卻規定隻允許三萬人跟隨漢王。這樣的“大裁兵”行動,在秦王朝被推翻之後,有其合理性,但是,其他封王的部屬均未見被裁撤的記載,隻能理解為項羽對劉邦的特殊防範措施。

  麵對項羽的一係列壓抑、防範措施,劉邦感到忍無可忍了!關鍵是在項羽的布局之下,他實在看不到自己的出路何在。巴蜀之地,在秦代是流放罪犯之所,難道真的要終老其中?劉邦當然不甘心。因此,他一度準備做魚死網破的殊死搏鬥。城府深沉的劉邦,也有激於一時之怒鋌而走險的剛烈血性。當然,以當時雙方的勢力對比,如果劉邦發起對項羽的進攻,必然是遭受滅頂之災。好在劉邦的部屬紛紛進諫,特別是蕭何一再勸諫,分析利害,苦勸劉邦一定要忍辱負重、以屈求伸。劉邦的長處就在於能夠聽得進他人的不同意見,在形勢不利的時候,一定選擇妥協退讓、韜光養晦。唯有今日的隱忍不發,才會有明日的揚眉吐氣。

  於是,劉邦似乎頗為平靜地接受了漢王之封,順從地帶領他的部隊踏上了就封的行程。在進入漢中的途中,劉邦還聽從了張良的建議,自行焚燒了棧道,破壞了與關中的交通孔道,借以顯示漢王沒有重返關中的打算。劉邦是如此安於現狀,對項羽是如此俯首聽命,大概有些出乎項羽意料。項羽也就樂得在彭城高枕無憂了。這就是劉邦所要的效果。刻意示弱,曆來是欺騙敵方的有效手段;在發起淩厲攻勢之前的最後一刻,依然保持馴服的姿態,方可稱韜光養晦克敵製勝的個中高手。劉邦在張良、蕭何、韓信等人輔佐之下,把高明政治家所必須具備的欺騙敵方的戰略才能,表現得完美無缺。

  當然,重返關中進而奪取天下,是劉邦集團堅定不移的戰略目標。劉邦在漢中建立起初具規模的政權,特別是聽從蕭何的推薦拜韓信為大將,聆聽韓信規取天下的根本大計(詳見“兵家智聖蒙冤元戎——韓信”),是劉邦還定三秦的關鍵之所在。重返關中對於劉邦開國的意義,當時人有明確的判定,《史記·陸賈傳》記載,陸賈稍後在遊說南越王趙佗時說:“項羽背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諸侯,遂誅項羽滅之。”這種縱橫家風格的語言,最便捷地道出了此役的影響之深遠。

  劉邦龍潛漢中,待機而動。機會,很快就到來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