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章 創業艱難百戰多——漢高祖劉邦(2)

  秦末大亂未起之時,劉邦以泗水亭長的身份,為縣府押送一批刑徒前往關中,參加驪山陵墓的修建。自從出發以來,刑徒逃亡的事情就不斷發生,逃亡的人數越來越多。劉邦暗自估計,等到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大概刑徒們也就全部逃光了。按照秦朝的酷苛法律,劉邦作為押送刑徒的負責人肯定要被嚴厲懲治的,甚至於生命不保。朝廷以暴政待民,人心盡失,劉邦心中料定這個政權有土崩瓦解之患,自己不如早作打算。因此,走到豐縣以西的荒澤之中,劉邦傳令停止前行,在蒼茫夜色之中,與同行者酣飲一番,並且當即將押送的刑徒全部縱放。劉邦以無所畏懼的口吻說:“各位,你們都逃走吧,我從此以後也要做一個亡命天下的人了!”在場的刑徒中有十多位壯士,歎服劉邦的敢作敢為,自發表示甘願生死相隨。劉邦得到這部分人的傾心擁戴,在窮困潦倒之時,倒也有點洋洋自得的感覺。劉邦斬蛇塑像借著酒後豪氣,劉邦率領著追隨者,連夜行進在荒澤之中。劉邦還派出一人前行,姑且充作軍旅行進的開路先鋒。一會兒,前行者神色慌張地回來報告:“前麵有一條大蛇,擋住了前行的道路,請退回吧。”劉邦當時還在醉中,借著酒後的豪氣,大喊一聲:“壯士前行,有什麽值得畏懼的!”他挺身前行,拔出身上的佩劍,以他本人前所未見的武勇神態,將攔路的大蛇斬為兩段。蛇死而路開,劉邦雄赳赳地走在前頭,帶領眾人繼續前行。走過幾裏路之後,劉邦醉臥在地,酣然入睡。劉邦斬蛇的豪舉,使得追隨者敬佩不已。一個新的神話隨即出現了:當天有人在劉邦一行人之後趕路,經過過劉邦斬蛇之處,見到有一位老婦人在深夜痛哭。路人問:“為何哭泣?” 老婦人回答:“有人殺了我的兒子,所以在此痛哭。”路人好奇地問:“您的兒子為何被殺?” 老婦人回答:“我的兒子是白帝之子,化為大蛇當道,今天被赤帝之子所斬,我因此來此痛哭。”路人認定老婦人一派胡言,準備好好訓斥她一番,不料想老婦人卻突然神秘地消失而無影無蹤了。這位路人當然感覺神奇之極。他繼續前行,趕上了正在休息的劉邦一批人。恰恰劉邦也過了酒勁而清醒了過來。後來者把途中的奇遇告知了劉邦等人,大家都感到驚奇,唯獨劉邦心中特別高興,自己醉後的斬蛇之舉,竟然可以與赤帝之子相聯係了!為此他很感自負。這段無法考實的傳奇,震懾人心的效果是明確無誤的:“諸從者日益畏之。”劉邦居然有些神聖性了!

  古人按照“五德終始說”的理論框架解釋朝代的興替鼎革,在安排了漢朝居“火德”、“色尚赤”的序列之後,劉邦以“赤帝子”的身份而斬“白帝子”的傳聞,竟然成為劉邦滅秦興漢的征兆了。《高祖泗水亭碑銘》(見《藝文類聚》卷十二)就有如下文字“皇皇聖漢,兆自沛、豐,乾隆著符,精感赤龍,承魁流裔,襲唐末風。寸木尺土,無俟斯亭,建號宣基,惟以沛公。揚威斬蛇,金精摧傷,涉關淩霸,係獲秦王。”

  唐代詩人對劉邦的“斬蛇起事”津津樂道,引出三首唐詩以作見證:

  長孫佐輔:《野田行》(《全唐詩》卷四百六十九)

  風昏晝色飛斜雨,冤骨千堆髑髏語,

  八紘牢落人物悲,是個田園荒廢主。

  悲嗟自古爭天下,幾度乾坤複如此。

  秦皇矻矻築長城,漢祖區區白蛇死。

  胡曾:《大澤》(《全唐詩》卷六百四十七)

  白蛇初斷路人通,漢祖龍泉血刃紅。

  不是鹹陽將瓦解,素靈哪哭月明中。

  薛逢:《重送徐州李從事商隱》(《全唐詩》卷五百四十八)

  斬蛇澤畔人煙曉,戲馬台前樹影疏。

  尺組掛身何用處,古來名利盡丘墟。

  不管詩人是在詠歎世事無常、名利歸虛,還是在吟唱天命攸歸,有一點則是無疑的:經曆了後人的一再詮釋和神化,劉邦的斬蛇,已經從深夜大澤的酒後“壯舉”,升格為改朝換代的象征了。讀者諸君,你道世間之事,奇也不奇?

  對於劉邦的“斬蛇劍”,後世賦予了濃厚的傳奇色彩,在此應該稍作說明。漢王朝建立之後,劉邦的“斬蛇劍”是作為“國寶”而被珍視和保存的。東漢學者衛宏撰寫的《漢舊儀》卷上記載,皇帝輦駕出動的儀仗擺設之中,就有“帶七尺斬蛇劍”。此劍的長度也成為一個問題。《漢舊儀》有“斬蛇劍長七尺”的記載,但是,秦漢時期常人所佩戴的劍的長度是三尺,劉邦晚年為了強調自己是以“布衣”奪得天下,還以炫耀的口吻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劉邦在斬蛇之時,隻不過是一位逃亡之中的亭長,身邊佩劍理應為三尺,或許在劉邦登基做了皇帝之後,為了渲染“斬蛇起義”的神異,奢言當年所遇之蛇形體巨大,而斬蛇所用寶劍也非尋常佩劍而是七尺寶劍。東漢末年的官僚兼學者應劭所撰寫的《漢官儀》卷上也記載,當時的侍中職掌之一是,“駕出,則一人負傳國璽,操斬蛇劍乘。”由此看來,自劉邦開國以來,他的“斬蛇劍”就已經被神化,甚至成為與“傳國璽”相提並論的皇權象征。這種對所謂的“漢高斬蛇劍”的神化,一直持續到西晉後期。據《晉書·張華傳》記載,在西晉“八王之亂”發生前夕,永城劉邦塑像保存兵器和曆代國寶的武庫發生了火災,“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時(張)華見劍穿屋而飛,莫知所向。”劉邦的斬蛇劍還有“穿屋而飛”的功能,著實令人吃驚。

  至於劉邦醉後揮劍斬蛇的位置,《史記·高祖本紀》的記載簡略到隻有“豐西澤中”四字。經曆了兩千多年的歲月磨蝕,它究竟在何處,恐怕很難確指了。我們知道至少有兩個地方築有“漢高斬蛇”碑、亭之類的建築物,以此來證明當地是漢高祖斬蛇而起的“龍興之地”:一是江蘇省豐縣,據《史記·高祖本紀》注引唐代地理書《括地誌》記載:“斬蛇溝源出徐州豐縣中平地,故老雲高祖斬蛇處,至縣西五十裏入泡水也。”有人相信,位於今豐縣城西十多公裏的王溝鄉“斬蛇亭”,就是當年的事發之地。一是河南省永城市邙山鎮,此處地處豐邑之西,位於劉邦起事前期隱身之處的邙碭山一帶。民間傳說,西漢惠帝時為了紀念斬蛇起義,在此建高祖廟;漢文帝時在廟前立斬蛇碑。現在可見的石碑,是明朝隆慶五年(1571)所立“漢高祖斷蛇處”的殘碑一塊。宋明以降多有文人墨客來此憑吊,有若幹詩文流傳於世。可以參看朱繼彪、曹長春主編《漢興史論選編》(中華詩詞出版社,2006)。因為明代石碑殘破,1982年永城市仿照原碑在原址之上重立斬蛇碑,並且建有碑亭。有意思的是,這塊新立的石碑,竟然出現了充滿神秘氣氛的靈光幻影。在名為《中國·邙碭山》的風景區介紹材料中就有如下文字:

  永城斬蛇碑亭

  近年來此碑卻出現一種神奇的靈光幻影。每當夜幕降臨,燈光直射碑體,隻見一尊金光燦燦的古代帝王影像當麵而立,恰似當年戎馬征戰的劉邦再現,被譽為“天下奇觀”。

  朱繼彪、曹長春主編的《漢興史論選編》,對此有平實的表述:“新碑因碑麵凸凹不平,夜晚燈照時,顯出幻影,成為當地奇觀。”據說這是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欄目報道這一奇觀時采用的觀點。

  “漢高祖斬蛇地”的地理位置之爭,延續至今依然沒有定論,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漢高祖在曆史上影響巨大的一個例證。

  劉邦在斬蛇之後,率領著他的第一批追隨者,擺脫了秦朝的人身控製,從而成為一支民間武裝力量的首領人物。為了躲避秦朝地方官吏的緝捕行動,劉邦選擇了邙碭山一帶作為自己的藏身之處。又一個政治神話應時出現了:據記載,秦始皇帝多次說:“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借助“東遊”來加以鎮壓。劉邦據此而自疑,這股神秘莫測的“天子之氣”是否應在自己的身上?於是,率眾逃亡,隱匿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劉邦的妻子呂雉多次帶人來找他,總是順利地找到他。劉邦感覺奇怪,問其原因,呂雉的回答令在場者驚奇不已:“你所居之地的上空時常有雲氣,我按照雲氣所在尋找,總是能夠找到你。”劉邦聽後心中特別高興。

  如此眾多的靈異,集中在劉邦身上,為劉邦爭取人氣,起到了極好的輿論動員作用。史載“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這正是劉邦與他的妻子呂雉所要看到的效果。

  劉邦的政治流亡生涯,隨著陳勝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的爆發而發展到一個全新的曆史階段。秦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率領戍卒揭竿而起,打起了反抗暴秦統治的旗幟,建立了號為“張楚”的政權。響應者遍及各地,形成了“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陳涉”的局麵。秦朝的沛縣縣令在驚恐之中,為了自保,也萌生了以沛縣響應陳勝的念頭。而沛縣的豪吏蕭何、曹參卻告知他:“君為秦吏,今欲背之,帥沛子弟,恐不聽。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眾,眾不敢不聽。”他們二人本來就是劉邦的好朋友,這一建議的本意是借機將逃亡中的劉邦迎接回來。縣令起初聽從了二人的建議,派出劉邦的連襟樊噲召他入城。當時,劉邦的部屬已有數十百人之眾。很快樊噲跟隨劉邦率軍來到沛縣城外。看到人多勢眾的劉邦,縣令卻後悔了,唯恐劉邦借機生變,就下令閉城堅守,拒絕劉邦及其部眾入城。並且準備誅殺蕭何、曹參等劉邦密友。蕭、曹脫身而逃,逾城投奔劉邦。劉邦寫了一封告喻沛縣父老的書信,用箭射到城上,信中說:“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沛縣父老就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接劉邦,準備共同擁戴他出任沛縣的縣令。素來號稱豪邁不羈的劉邦此時卻自謙起來,他自稱恐怕才能有限,不能保全父兄子弟。希望推舉其他更合適的人擔任一縣之主。蕭何、曹參等人不願意做反秦義軍的首領人物,或許也有為自己預留後路的考慮,全部推戴劉邦。沛縣的父老都說:“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於是劉邦在幾次謙讓之後,答允眾人出任縣令,並且按照楚地舊俗,自稱為“沛公”。劉邦的密友蕭何、曹參、樊噲等人,都是當地有勢力、有影響的人物,分別出麵招集了沛縣子弟二三千人,參加到劉邦的軍隊中來。

  此後,劉邦以“沛公”的名號,參加到反秦義軍的陣營中來,而且其影響日益擴大。從斬蛇起事到自稱沛公,劉邦的軍隊由小到大,而且軍隊的基本骨幹力量,開始形成。

  三、鴻門宴

  反秦義軍受到了嚴重挫折。秦軍統帥章邯擊敗了陳勝的主力軍隊,吳廣、陳勝先後被殺。章邯毫不容情地對各地義軍展開鎮壓。在反秦義軍處於低潮的時刻,由項梁、項羽叔侄二人率領的楚軍,在控製了江東會稽郡之後,渡江北進,成為各地義軍中軍威最盛的一支,也就成為抗擊秦軍的中堅力量。由項梁擁立的楚懷王,自然成為反秦義軍中繼陳勝之後的政治中心。

  此時的沛公劉邦,還沒有完全獨立的能力,他審時度勢,及時投奔到項梁麾下。項梁很器重劉邦,為了表示對劉邦率眾來歸的嘉獎,項梁下令將精兵五千、五大夫將十人撥付劉邦指揮。劉邦也對項梁充滿敬意。所以,劉邦與項羽同為項梁部下的重要將領。

  項梁分兵作戰之時,項羽和劉邦曾聯手對敵,在成陽、濮陽、定陶、雍丘等戰役中,連破秦軍,斬殺了秦三川郡郡守、丞相李斯的長子李由,扭轉了陳勝被殺以後的被動局麵,義軍的局勢再度好轉。項梁在此一階段,無疑起了主持大局的作用。遺憾的是,項梁在連捷之後,盲目輕敵,秦軍統帥章邯突襲定陶,項梁戰死。正合兵攻打陳留郡城的項羽和劉邦,不得不撤兵,退守彭城、碭縣一線,以穩定局勢。楚懷王也遷都於彭城。

  項梁所擁立的楚懷王,在反秦鬥爭中曾起了號召關東諸侯的“盟主”作用;但在項梁的控製下,他隻是一具傀儡。項梁被章邯襲殺後,楚懷王急謀應變之策。雖然曆史留給他的時空舞台太過狹小,他的政治才幹,無法得以完全施展開來,但從幾件偶載於史冊的事情來看,楚懷王實非庸劣之輩。項梁被殺之後,義軍以彭城(今徐州)為中心,收縮防守,以三支兵力布防:呂臣駐防彭城以東,項羽守衛彭城以西,劉沛屯兵碭縣。三支軍隊互為犄角,成為拱衛彭城的屏障。由此可見,劉邦在義軍陣營中的地位已經是舉足輕重。楚懷王很快從原駐地遷至精兵屯衛下的彭城,並立即把呂臣、項羽所率的兩支精兵,全部置於自己的直接指揮之下。顯然,懷王有意於擺脫傀儡地位,這當然需要抑製項羽。這也為此後劉、項之爭,留下了伏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