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98、茅屋為秋鳳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一],卷我屋上三重茅[二]。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育長林梢[三],下者飄轉沉塘坳[四]。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麵為盜賊[五],公然抱茅人竹去[六],唇焦口燥呼不得[七]!來倚杖自歎息[八]。俄頃風定雲墨色[九],秋天漠漠向昏黑[一〇]。布衾多年冷似鐵[一一],嬌兒惡臥踏裏裂[一二]。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一三]。自經喪亂少睡眠[一四],長夜霑濕何由徹[一五]?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一六]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一七]?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是杜甫有名的一首詩,對後來大詩人白居易和大政治家王安石以及其他廣大的讀者都起過很大的教育作用。是上元二年(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秋天寫的。杜甫不是“但自求其穴”的螻蟻之輩,所以盡管自己的茅屋破了,卻希望廣大的窮人都有堅牟的房子住,並不惜以自己的凍死為代價,充分表現了他對人民的同情和熱愛。

  [一]號,讀平聲。鳳無所謂怒不怒,這是一種人格化的寫法,杜甫常用。有時還用“怒”字來形容靜止的東西,如“西溪五裏石,奮怒向我落。”秋日天高氣清,故日秋高。浦注:“起五句完題,筆亦如飄鳳之來,疾卷了當。”

  [二]重,讀平聲。三重,三層。從“茅茨疏易濕”、“敢辭茅葦漏”這類詩句來推測,所謂三重,是不會很厚的。

  [三]罥,音絹。掛罥,掛結的意思。因為茅草吹得飛起來,所以掛上樹抄。

  [四]拗,音凹,低窪的地方。以上寫狂風破屋。

  [五]這句寫群童的頑皮,故意和我這老頭兒惡作劇。忍能,是說竟忍這樣的當麵作賊。能字這裏作“這樣”講。(參閱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三二四頁)按《泛溪》詩:“童戲左右岸,罟戈畢提攜。翻劇菏蔓亂,指揮徑路迷。得魚已割鱗,采藕不洗泥。”此詩作於前一年,所泛溪即浣花溪。

  據此可知,溪之南北兩岸原有一批頑童,我疑心詩中“群童”就是這些頑童。他們敢於欺負人,以抱茅為戲,因而激怒了詩人,以至破口大罵,過去我把群童全看成窮孩子,是不符合實際情況,至少是很片麵的。

  [六]公然,明目張膽的,即上句所謂“對麵”。正是頑童行徑。按王昌齡《浣紗女》詩:“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烷紗。”則“公然”也是唐人口語。

  [七]呼不得,喝不住。一來群童欺杜甫年老,二來隔著一條江(浣花溪),他們更不怕,所以任憑杜甫叫喊。漢樂府《善哉行》:“來日大難,舌燥唇幹。”以上寫頑童們的欺侮。

  [八]這是一個獨立的句子,是全篇的過脈,感慨根深,浦注:“單句縮住,黯然。”要重買這些茅草,對杜甫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他在《王錄事許修草堂資,不到,聊小詰》一詩中說:“為嗔王錄事,不寄草堂資。昨屬愁春雨,能忘欲漏時?”要修葺一下,也得朋友幫忙,如今要重蓋,他哪能不急?

  [九]俄頃,不久,所謂頃刻之間。雲墨色,雲黑如墨,天要下雨。

  [一〇]漠漠,陰沉迷漾之狀。向,將近。

  [一一]布衾,布被子。多年的老棉絮,又碰到屋漏,故特別冷。

  [一二]惡臥,小孩睡相不好,兩腳亂蹬,故被裏破裂。

  [一三]雨腳如麻,形容密雨,不是疏疏落落的雨。

  [一四]喪亂,指安史之亂。自七五五年到七六一年的這幾年間,杜甫的確是經曆了千辛萬苦的。他的少睡,和逃難漂泊有關,所謂“征途乃侵星”,和年老多病也有關,所謂“氣衰甘少寐”。但主要是由於他的關心國事。比如他做官時是“不寢聽金鑰”,棄官後是“不眠憂戰伐”。

  [一五]徹,徹曉。何由徹,是說怎樣才能挨到天亮呢,痛苦的時間總是覺得特別長的。以上寫屋破後夜雨侵迫之蒲。

  [一六]這幾句是社甫從自己切身痛苦的生活體驗中產生的一種偉大願望。廣廈,大房子。大庇,生部庇覆。風雨二字總承上文。安得,是欲得而不能得的一種假想的說法,表現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這兩個字,杜甫常用,如“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又如“安得務農息戰鬥,普夭無吏橫索錢?”也都體現了人民的願望。

  [一七]突兀,高聳的樣子,這裏形容廣廈。——按此詩“寒士”,雖指貧寒的書生,但可以而且應當理解為“寒人”。從杜甫全人以及“窮年憂黎元”、“一洗蒼生憂”這類詩句來看;作這樣的引伸是合乎實際的,並非美化。王安石題檢甫畫像詩:“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便是把“寒土”引伸為老百姓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