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風好正是揚帆時——黃陵縣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紀實

聞亦 李海燕 侯蒼峰

跨越時空的變遷

2002年,是黃陵縣教育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在黃陵縣廣大幹部群眾的努力拚搏下,全縣的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危房改造工程終於在9月開學前全部完成。它的圓滿完成,使全縣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徹底告別了昔日分散、狹小、破舊、設施簡陋、教育質量低下的村小,而今,他們興高采烈地集中到校舍寬敞明亮、各門課程開設齊全、設備更為先進的鄉鎮中心小學上學。薄弱而分散的初、高中也撤並到名校和強校中去。這一艱巨工程的竣工,標誌著黃陵縣中小學布局調整比省政府要求的時限提前了4年,並且由四年級降低到三年級。黃陵人可以自豪地說:黃陵縣在全省率先圓滿完成了這一事關教育改革發展全局的戰略任務!

超前的行動,來源於黨政領導對優先發展教育戰略地位重要意義的認識和對落實“科教興縣”戰略強烈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厲兵秣馬,未雨綢繆。早在1999年9月,黃陵縣委、縣政府就召開了全縣曆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教育工作會議,就是在這次會上第一次製定了全縣教育改革分四步走的宏偉藍圖。第一步於2000年暑期搞完教育係統管理層的人事製度改革;第二步到2001年搞完全縣中小學專任教師聘任製改革;第三步到2002年暑期搞完中小學布局調整;第四步到2003年實現教育手段現代化。計劃四年邁出四大步,從而促使黃陵的教育事業有一個跨越式發展。大氣魄、大手筆,才能成就大事業。目前,前三步已如期圓滿完成,且成績斐然。凡到過黃陵的人,看到黃陵教育的巨變,無不羨慕稱讚:黃陵——西部教育改革的窗口和亮點!黃陵——西部升起的一顆耀眼的教改新星!

把加快中小學布局調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作為全縣各級黨政工作刻不容緩的大事來抓

為了早日實現省政府關於中小學布局調整的目標和任務,為了炎黃子孫能夠早日有一個高規格的教育環境,黃陵縣教育局首先對全縣中小學進行了全麵調查。調查發現,布局調整以前全縣共有各類公辦學校283所。在這283所學校中,有10名學生以下的學校25所,20名學生以下的學校76所,50名學生以下的學校87所,即四個年級學生不足一個標準班的學校達188所,占全縣學校總數的72%,校均服務半徑不足0.8公裏。全縣有校舍13萬平方米,這些校舍中存在的危房學校78所,危房麵積達3.9萬平方米。這種布點散、小、多、破舊、髒、亂、差的實際,嚴重影響了教育的質量,對全縣教育發展形成了“瓶頸”製約。為了徹底扭轉這種局麵,2002年4月17日,黃陵縣委、縣政府組織召開了“黃陵縣中小學布局調整與危房改造動員大會”,將布局調整與危房改造工作作為2002年全縣六大硬仗之一,統籌安排部署,縣委書記高合元作了重要講話。他說:“黃陵要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快發展教育事業。當前,必須把加快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危房改造步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作為擺在縣委、縣政府麵前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來抓。”縣長趙輝遠在動員會上作了專題報告,他強調一定要把中小學布局調整列為2002年為民辦實事的項目,並要求各級政府務必把這一“民心工程”抓緊抓好。

為了把這一“民心工程”做深、做細、做紮實,黃陵縣不但把這項工作列為縣、鄉長一把手工程,而且還列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負責同誌的政績考核目標,縣政府分別與各鄉鎮政府簽訂了目標責任合同書。在組織機構方麵,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中小學布局調整與危房改造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副縣長任副組長,下設辦公室,由縣教育局局長擔任辦公室主任。

布局調整,任務重、時間緊,為了保證秋季按時開學,縣人大、縣政協先後組織了兩次視察,縣政府多次召開現場辦公會,把握進度,督促工作。主管縣長劉亞寧幾乎一有時間便深入施工現場,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同時,教育局也要求各有關學校對每個工程項目進行質量跟蹤檢查,從施工放線到竣工驗收,都嚴格把關,決不放過任何質量隱患。為了激勵先進,鞭策落後,縣政府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實行以獎代補政策,危改辦編《簡報》,縣有線電視台開辟專欄,隨時通報工作進展情況。由於全縣在認識、組織、政策和措施等方麵的不斷加強,有效地促進了各級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保證了布局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

黃陵縣屬省級貧困縣,一年財政收入僅5200餘萬元,但全縣職工幹部的工資就達7500餘萬元,是一個靠中央、省、市通過轉移支付補貼的困難縣。為了籌集資金,縣、鄉政府想方設法,四處活動,發動幹部、職工捐,爭取社會各界助,上延安、下西安爭取同鄉支持,全縣共為布局調整爭取到捐資款215萬元。施工中,各鄉鎮長親自抓工程的實施,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督促施工企業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經過一年的艱苦奮鬥,終於使全縣54所危房學校於8月底全部改造完畢,徹底消除了安全隱患。其中新建擴建學校29所,新建麵積達32468平方米;維修改造學校25所,改造麵積31152平方米,兩項共投資2813萬元。其中後勤服務社會化投資1307萬元。到目前為止,全縣共撤銷學校120所,學校由原來的283所減少到163所。保留學校中有高級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初級中學6所,完全小學(含中心小學)19所,初級小學(包括教學點)136所;小學除三個大鎮(街道辦、隆坊鎮、店頭鎮)有2所完全小學外,其他鄉鎮隻留1所完全小學,鄉下教學點隻留一、二年級。完全小學承擔了全鄉三年級以上學生就學任務,校均班級18個,學生800人,班均學生48人。初小承擔了4華裏以內、二年級學生的教學任務,教學點之外的初小全部撤銷。6所初中,校均班級27個,學生1350名。至此,黃陵縣比全省要求的目標提前4年,且降低到三年級,完全實現了中小學校的布局調整和危房改造。

合點並校,走規模化辦學之路,是一次改革,改革就難免有陣痛,但陣痛後必然是蓬勃生命的誕生。合點並校對農村教育發展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誰抓住了機遇,誰就在競爭中贏得了先機和主動

為了把布局調整這個“民心工程”辦得讓廣大幹部群眾真正滿意,黃陵縣要求各級政府既要大膽,又要謹慎;既要積極,又要穩妥地做好以下工作:

——因地製宜,科學規劃,充分論證。一是調查摸底草擬方案。2001年,教育局、督導室會同城建、計生部門和鄉鎮政府深入全縣11個鄉鎮所轄各級各類學校,對每一所學校的規模、效益和當地的地理環境、交通狀況、經濟條件、辦學積極性等問題進行了長達兩個月詳細的調查摸底。對每個鄉鎮0-5周歲兒童進行了調查和定量分析,依此草擬了《黃陵縣中小學布局調整方案》。同時又將方案發出,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在此基礎上對草擬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而後上報縣委常委會,最後裁定方案,並以黃陵縣政府名義向社會公布。

——樹立典型,用典型示範引路。2001年,該縣分別在侯莊鄉和阿黨鎮進行了布局調整試點工作,兩鄉鎮共撤並學校20所,並將農村三年級以上學生向中心小學集中。兩鄉鎮的部分群眾起初想不通,擔心學校管理跟不上,擔心學生太小自理能力差。經過一年的試點,取得了成功,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侯莊中心小學由前年在全縣綜合排名第六躍升到去年的第三名。同時,群眾的負擔得到減輕,顧慮得以消除,侯莊鄉的部分群眾思想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當年還不願撤學校,到第二年卻主動要求撤並。

記者在侯莊中心小學采訪時也深深被這所學校所吸引。學校校園整潔,環境優美,達到了淨化、綠化、美化。教學樓裝修一新,特別是該校實行寄宿製後,後勤服務搞得十分出色。侯莊中心小學布局調整兩年來,他們改善辦學條件,使學生住得舒心;食堂辦得好,飲食多樣化,使學生吃得稱心;管理實行責任製,安全使家長放心;並校後資源優化了,教師教得好,學生學得開心。目前,侯莊中心小學在楊建華校長的帶領下辦得越來越紅火,不僅方圓幾裏的群眾時有通過關係送自己孩子前來就讀,就連相鄰的宜君縣去年夏季一下子就有95名學生慕名前來該校求學。

——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結合,細致地做好群眾工作。中小學布局調整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牽扯麵廣,工作跨度大,情況比較複雜。為此,在撤並的最後階段黃陵做好了充分準備,一是隨時準備應付群眾可能的上訪;二是對規劃撤銷的學校,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局的態度要明朗、堅決,要積極誠懇地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努力說服群眾服從大局。2001年阿黨鎮唐呼村村民、倉村鄉石家鹼群眾以及去年橋山鎮南長牆群眾先後集體到縣政府上訪;倉村鄉教委主任張康民還給我們特別講了他們鄉群眾集體上訪,他們妥善處理的事情。秦家塬小學是一所國家經貿委援建,國務委員王忠禹題詞的希望小學,由於布局不合理需要撤並,群眾不同意。為此,去年倉村鄉秦家塬群眾將問題反映到北京,國家經貿委派出工作組專程到黃陵縣處理此事。在了解了情況,做通群眾工作後,國家經貿委的同誌於2002年9月3日同黃陵縣政府、秦家塬村幹部進行了深入座談,並作出以下結論:(1)黃陵縣將秦家塬希望小學高段並入鄉中心小學的決策是正確的,符合政策要求和實際,應予以堅持。(2)秦家塬希望小學,校產為黃陵縣政府所有,資源可隨教育需要而調撥。(3)將倉村鄉中心小學作為國家經貿委援建希望小學,秦家塬小學為該學校分校。(4)繼續擴大援建支教活動成果。

實踐證明,黃陵縣所采取的一係列方法是行之有效、切實可行的。實踐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做好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既要大力度、細操作,又要敢於承受壓力、善於工作;既要態度堅決、堅持原則,又要立足實際、靈活機動。隻有這樣,才能最後達到預期目的。

隻有將布局調整、危房改造和後勤服務社會化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撤並學校,實行寄宿製,逼出製度創新:成立後勤服務公司,實行後勤服務社會化

黃陵縣布局調整的經驗告訴人們:布局調整與危房改造、後勤服務社會化三者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安全問題事關重大,危房一間都不能留,因此,危房改造就成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果不搞布局調整,那麽就必須將所有危漏校舍無一例外地進行維修改造。據統計,黃陵縣如果將危漏房全部維修改造,就需資金6800萬元,這對全縣將是個沉重的負擔。從經濟角度講,每校每年按1萬元計,減少100所學校,每年就能節約100萬元。因此,黃陵縣采取了以危改促調整,以調整壓縮危改任務的全新工作思路。

布局調整以寄宿製為前提條件。宿舍與灶房像教室一樣缺一不可。通過危改工作維修改造了教室和辦公用房,實行寄宿製和擴大了寄宿規模後,學生到哪裏去吃住?出路隻有一條——改革,吸引社會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實行後勤服務社會化。為了引資,縣政府特別於去年8月5日及時舉行新聞發布會,麵向社會公開進行招商引資,先後為21所學校引資1307萬元,專項用於學生食堂和公寓的新建、維修改造、租賃和購買。

學校後勤服務社會化是一個全新的事情。為了積極穩妥,他們采取了虛心學外地經驗,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大膽搞試點,不斷探索改革的辦法,推廣後勤服務管理的先進經驗,很快在全縣成立後勤服務公司21個。對這些後勤服務公司,黃陵縣要求:(1)理順後勤服務公司與學校的關係。要使學校後勤服務公司與學校工作徹底剝離,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就必須取得法人資格。縣政府召開工商、稅務、物價、糾風、衛生等相關部門協調會議,各相關部門特事特辦,一路開綠燈,迅速辦齊了公司的一切手續。公司成為與學校並立、服務於學校的獨立部門,投入了運營。(2)加強監督與管理。學校後勤服務公司,是獨立自主、微利經營的公司,為了防止公司暴利經營,給學生增加經濟負擔,政府要求,工商、稅務、物價等相關部門加強檢查監督力度,教育局要加強管理,對達不到建設標準的公司,不準收費,更不允許私自提高收費標準。對降低服務條件違反公司管理製度的進行嚴肅處理,從重處罰。(3)強化考核與評比。各公司成立以後,由縣教育局牽頭,組織工商、稅務、物價、衛生、公安、糾風、城建等相關部門,從硬件、製度管理、衛生等方麵,根據行業標準逐校進行驗收。合格者發給合格證,允許收費,同時,給食堂明確了最高限價。教育局統一製定了管理製度、服務標準,按崗定責,責任落實到人,製定了統一的考核評比細則和獎罰措施。從目前運行來看,公司管理到位,後勤服務措施得力,確實起到了解除家長後顧之憂的作用,後勤服務公司成為教師之家、學生之家。

中小學布局調整帶來的新氣象不勝枚舉,黃陵縣開始以一流的教育質量、一流的後勤服務回報社會

布局調整到位後,學校發生了明顯變化。概括起來說:一是辦學條件改善了,二是師資隊伍加強了,三是教育管理規範了,四是教育質量提高了,五是農民負擔減輕了。

黃陵縣店頭中學經過撤並後,其發展很快駛入了快車道,可以說是全縣布局調整帶來新氣象的一個縮影。當我們慕名到該校采訪時,但見學校背靠青山,依梯次而建,新竣工的教學樓、宿舍樓漂亮壯觀,校園綠樹掩映,百花吐豔,火紅的校旗在秋日驕陽下高高飄揚,教學秩序一派井然,漫步校園,讓人流連忘返。在談到布局調整的好處時,該校李印栓校長顯得異常激動,讚不絕口。他說:調整後由於管理和教師的加強,學校質量直線上升,以前在全縣11個學校評比中排名倒數,今年排名躍入全縣第四,獲縣“三合一”考試完成指標獎和質量進步獎。

規模辦學後,學校後勤服務社會化不但使學校甩掉了沉重的包袱,而且解除了不少家長的後顧之憂,如腰坪、雙龍兩校原來也住校,但由於住宿擁擠,髒亂不堪,條件太差,家長不放心,就紛紛讓孩子在外租房。由於學校難以管理,家長疏於管理,結果不少學生遲到早退,還有的男生甚至抽煙、喝酒、偷盜。後勤服務社會化給學生建了高標準宿舍,夏有電扇,冬有電暖,管理也到位,學生公寓現居住800多人。有7個管理員,一層樓一個。同時,學校保育室、醫務室各安排1人在公寓樓值班,校領導每晚輪流1人住公寓樓帶班。開始有人要在外租房,現在都要求入住公寓。

——寄宿製的實行,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經過集體生活的培養,學生養成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習慣,以及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擴充了素質教育的內容。比如該校初一(2)班學生武傑患嚴重的小兒麻痹,行走需拄拐杖,這個班學生就成立了幫扶小組。這個小組每天輪換到公寓樓把該生背上背下,堅持給他打洗臉水、洗腳水。對於特困生,學校成立了“幫困扶貧基金會”。基金來源:(1)學校撥一些(每學期用此款為30名特困生免去雜費)。(2)自願募捐。黨員每人每年捐80元。(3)教師捐。去年一次捐了7300多元。(4)學生家長捐。去年捐了3000多元。(5)學生(部分家庭經濟條件好的)捐。現已捐3000多元。總共捐款13000多元,每學期資助36個學生,這還不包括學校免雜費的那30個學生。有一個學生貧困到難以維持三餐的地步,當班主任發現後,立即拿出100元錢讓他先吃飯,並很快把他確定為幫扶對象,幫助他渡過難關,避免了輟學。

——實施布局調整後,學校規模擴大,有利於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資源的效益,把原來布點多、規模小所造成的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2002年調整中把腰坪、雙龍兩校並入該校,縣教育局讓去車把雙龍中學的實驗設備帶下來,結果去了一看,該校實驗用品隻有燒杯、試管和2瓶硫酸,最後隻帶回適用初中的15盤光碟,其餘的全部留給了當地小學。而該校此前早已實現了“三機一幕”進教室,學生可操作的實驗達百分之百。當然,這兩校與該校合並後,那些學生就會和他們一樣共同享受優質資源的教育。

——布局調整後把教研教改落到了實處,現在各方麵專業教師相對集中,各類專業人才基本配齊,使素質教育的全麵實施很快得到落實。如現在該校在初一開展的“課堂教學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初一、初二各選了兩個實驗班、對照班都開展起來進行對比。總體來看,布局調整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規模辦學還有利於信息技術教育的實施。過去規模小、布點散,不可能建立校園網,信息技術教育不可能實施。現在布局調整以後對建立校園網,實施素質教育能很快變為現實。

當然,布局調整關鍵是政府行為。像店頭中學若不擴建修21個教室,總計2400多平方米的校舍,想把腰坪、雙龍的學生搬下來就不可能。若政府不出台後勤服務社會化的政策和措施,這些學生的食宿就無法解決。因此可以這樣說,後勤服務社會化是布局調整的必然產物,二者互相依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感悟和啟示

何中升同誌是黃陵縣實行教育改革競爭上崗被聘任的第一任局長。從1999年9月上任以來,他帶領教育局一班人,充分發揮教育局行政職能部門的作用。黃陵縣“教育四步走”,每一步如何走,他既是編劇,又是導演,還是主要演員。當記者問到為什麽要把布局調整放在黃陵教育改革的第三步時,他說:一個地區教育要發展,不外乎人和物兩個方麵,就像作戰一樣,人的因素就是“將帥要有謀,軍士要有勇”。人的因素沒有挖掘出來,決定戰爭勝敗在人,而人的因素挖掘出來了,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就在物,在此之前,我們已全部搞完了全縣中小學的人事製度改革,人的潛力已挖掘出來了,競爭機製已建立起來了。要使教育再上高台階,物的因素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所以我們就需要在這個大背景條件下努力推行布局調整。同時像危房改造、優化師資隊伍、推行素質教育、開展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等等,如果不以這次布局調整為先導和前奏,是很難從根本意義上來實施的。此外,在當地經濟發展因素製約下,農村教育投入也難以在短期內大幅度增長,要想既充分合理地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實現其優化配置,又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農民負擔,“合點並校”就勢在必行。

學校的後勤服務工作能否搞好,是布點調整成果能否得到鞏固的關鍵因素,也是廣大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布點調整前,全縣所有中小學的後勤工作,全部由學校大包大攬,每年都要給後勤投入大量的資金,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學生宿舍平均住20人以上,擁擠不堪,衛生條件很差;學生食堂飯菜質量差,價格高,種類單一且不衛生,學生、家長不滿意。後勤工作已成為各學校的沉重負擔,嚴重地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布局調整後,如果繼續沿用舊的後勤工作管理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後勤改革勢在必行。

通過參觀、訪問,我們感到,黃陵人不但思想解放,敢為人先,而且所訂規章製度嚴密科學、切實可行,使參觀者不由得對他們由信服而佩服,愈佩服愈感到布局調整和學校後勤服務社會化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

當記者問到何中升局長對這次危房改造和布局調整有何體會和感悟,以及黃陵的經驗對人們有何啟示時,何局長深沉地講:“中小學布局調整是教育史上的一場革命,誰早先一步贏得這場革命,誰便贏得了人民和曆史。改革是一件充滿風險的活動,改革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必須具備‘兩有一無’的素質,即有膽有識和無私,否則,將一事無成。”

對於黃陵縣危房改造和布局調整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績,省市有關領導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王俠、延安市市長張社年、副市長李文浩曾先後到過黃陵考察,他們都高度評價了黃陵的經驗。王俠書記還特別肯定了黃陵縣不等不靠、大膽探索、紮實工作的做法和已經取得的成績。她指出,學校布局調整後,將學生集中起來,大量學生要寄宿學校,加強學校後勤服務工作就更加重要。推行學校後勤服務社會化是學校布局調整工作的一項關鍵性的配套措施,是解決學校後勤服務滯後問題的一條好路子。各縣區、各學校要學習借鑒黃陵經驗,積極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引資發展後勤產業。

在黃陵的采訪雖然結束了,然而黃陵人在教育改革中那種高瞻遠矚的膽略,以及敬業愛崗、無私奉獻、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時時浮現在我們眼前,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在新的世紀裏,我們麵臨著西部大開發的難得機遇。這種機遇首先是需要科學和教育去搶抓、去落實的,而黃陵的實踐在這方麵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範。我們熱切地期盼黃陵教改這支如椽巨筆在黃土地上續寫出更加燦爛輝煌的篇章,我們衷心祝願黃陵的教改經驗之花開遍陝北高原、漢江兩岸、關中平原,在三秦大地爭奇鬥豔、競相怒放!

選自2003年《陝西教育》第2期

作者簡介:

聞亦,原名李文藝,出生於1949年10月,大學學曆。在陝西教育報刊社從事編采工作30多年,編審職稱,曾任陝西教育編輯部黨支部書記、編輯部主任、審讀室主任等職。30多年來,在省內外有關報刊發表言論、消息、通訊百餘篇,主要作品有《永不熄滅的紅燭》《紀念鴉片戰爭150周年》《我國的詩教傳統》《三秦全麵實現兩基巡禮》等;曾出版有《百字古文選注》《興教群星》《初涉教壇》《教壇杏語》等著作。

李海燕,1977年5月生於西安,研究生學曆,現在陝西教育科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魯迅的教育思想》《愛迪生的母親這樣教育孩子》《要留史鏡照中華》等。

侯蒼峰,本科學曆,法學學士。1997-2003年在陝西教育報刊社工作,擔任《陝西教育》(月刊)編輯、記者職務,現任《西安煙草》報編輯、記者、美編等,兼任《煙酒茶新視窗》雜誌煙草版主編。先後發表人物通訊、消息、專訪、散文等100餘篇稿件,其中《重煉五色石,新譜霓裳曲》《實現跨越式發展》等多篇新聞稿件在全省教育係統好新聞評比中先後獲一、二等獎;先後主編、副主編或參編了《紅燭新論》《初涉教壇》《青年教師教學藝術例談》等7部散文集、論文集。連續多年被評為單位先進個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