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三、唐朝

唐高祖李淵(566-635年70歲卒葬憲陵,陝西三原縣城東25公裏處的塬上)



晉陽舉兵入關中,會師長安搗隋營。

逼迫楊侑讓王位,隋亡唐立搴旗功。



割據勢力尚爭雄,威脅新政難安生。

高祖采用世民策,天下一統息兵戎1。



錢幣替代物物換,漢武鑄造五銖錢。

開元通寶新幣出,幣改開創新紀元2。



僧尼道士遊手閑,苟避征徭不耕田。

高祖下詔遏佛道,利國利民社會安3。



貴家公子絡繹來,大顯身手打擂台。

高祖雙箭中雙目,雀屏中選得裙釵4。



高鳥盡兮良弓藏,敵國破滅謀臣亡。

高祖寵佞殺元勳,顛倒黑白誇自強5。



後宮妃嬪風流陣,高祖親幸弄是非。

耳中常聞枕邊風,當年英傑多自危6。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51歲卒葬昭陵,陝西禮泉縣東北)



血腥政治向無仁,暗藏殺機血淋淋。

權力麵前無親疏,骨肉相殘玄武門7。



文德皇後識見廣,談吐舉止不張揚。

世民欲刃魏玄成,上殿麵君救賢良8。



呂後專權作教訓,力防帝傾娘家人。

長孫無忌遂遜職,太宗納諫行有規。



載舟覆舟皆由水,人君未可輕庶民。

從諫如流人為鏡,貞觀之治天下聞。



天下英雄入吾彀,人才濟濟為餘謀。

軍國大事行有度,上下同心國無憂。



兼聽則明偏聽暗,處人處事勿偏袒。

近賢遠佞屏讒慝,國富民殷口碑傳。



太宗欲修乾陽殿,玄素諫止費阻攔。

言不順耳太宗從,回天有力臣中堅9。



剖腹藏珠笑胡商,愚蠢絕頂戀貪贓。

君臣若如胡商輩,豈有國富民安康10。



太宗用人重其長,參差互補皆棟梁。

出將入相固然棒,人非堯舜樣樣強11。



朝廷深廣若長林,啼鳥啁啾結群飛。

有幸借得一枝棲,施展才華報德恩12。

十一

集思廣益聚眾長,五花判事慎簽章。

各負其責盡職守,國事亨通不迷航13。

十二

十八學士登瀛洲,研讀典籍作注疏。

題名畫像藏書府,太宗禮賢傳千秋14。

十三

少林棍僧助唐王,拳打世充舉手降。

紫羅袈裟作獎賞,大唐一統天賜祥15。

十四

三句好話當錢使,以誠待人添活力。

敬德感恩報明主,玄武門變提首級16。

十五

天子或許沒有錯,臣僚做對也是過。

唐儉對弈太認真,差點惹出殺身禍17。

十六

皇帝尚知是與非,積善餘慶宴大臣。

表彰敬德說真話,唐儉幸免殺頭罪。

十七

鷂死懷中默無聲,隻因身旁有魏徵。

身為天子知敬畏,江山定能慶升平18。

十八

望子成龍踐帝祚,太子無能又懦弱。

帝命李勣作詹事,自剪龍須解沉屙19。

十九

為國捐軀付高丘,陣亡將士魂悠悠。

昭仁寺裏祀亡靈,音容千古留幽州20。

二十

出生入死為大唐,氣宇軒昂皆棟梁。

功臣畫像入淩煙,激勵後人奮圖強21。

二十一

不走正道行肮髒,承乾紈絝嬉戲忙。

教養無用遭廢絀,李治儲君繼大唐。

二十二

帝聞三世女主昌,《秘記》讖語殺“五娘”。

天黑浪高乘機過,感業寺裏藏女皇22。

二十三

玄齡呈旨迎唐僧,朱雀大街結彩燈。

玉華宮中帝接見,三藏取經亙世功。

二十四

臣知君非多麵從,直諫何如當麵捧。

魏徵直言說真話,捧臣多多肯攀升23。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56歲卒葬乾陵陝西乾縣)



睦州女傑聲勢大,義軍數萬聚麾下。

自稱文佳大皇帝,欲將高宗拉下馬24。



文德皇後享天年,兒為母後建寺院。

慈恩寺下聚眾僧,咿咿呀呀祈福全25。



聰慧婦人懦弱男,則天皇後掌朝權。

裏裏外外一把手,皇帝順從聽使喚。



泉石膏肓樂山水,煙霞痼疾慕晚雲。

各人自有樂趣在,何必名韁縛吾身26。



上陽宮人對孤燈,夜夜悲吟盼天明。

昔日上陽理朝事,今日妃嬪坐囚籠27。



沛王英王鬥雞狂,雞敗沛王如斷腸。

王勃檄文傳宮院,龍顏大怒逐王郎。



二聖相坐理朝綱,感業尼姑天後裝。

格殺勿論除逆我,耳順風光做上皇。

武則天(624-705年82歲卒葬乾陵,陝西乾縣城北梁山,高宗則天合葬墓)



天樞高聳入雲端,騰雲繚繞承露盤。

蟠龍麒麟繞樓柱,三思頌周耗億錢28。



天樞衝雲頌皇權,鐵鑄江山也腐爛。

鏽蝕斑斑自剝落,無如孫兒作熔煉。



著書立說入深宮,文學之士北門行。

錦囊妙計能濟世,輔政立下汗馬功29。



李治懦弱武曌能,陰陽互補稱“二聖”。

則天建言十二事,治國良策高宗行30。



大唐將遭滅頂難,則天當即做決斷。

重兵南下討逆賊,統一偉業得保全31。



禦座後麵置垂簾,則天隔簾仔細觀。

耳聞目睹朝廷事,生殺予奪獨攬權32。



廢唐自立武周皇,結黨營私亂朝綱。

五王入宮搞政變,擁立中宗複李唐33。



看朱成碧思紛紛,武周轉眼如灰飛。

病榻老嫗遭冷眼,昔日風光永無歸34。



禦用侍臣善鼓吹,顛倒黑白弄是非。

女皇評詩賞錦袍,百官附鳳求自肥35。



歹毒女人蛇蠍腸,裝腔作勢假善良。

為與皇後爭寵幸,掐死生女惡栽贓36。

十一

壞事做絕怕報應,宮中不能聞貓聲。

誰敢養貓殺無赦,毒鼠優哉坦然行37。

十二

改唐立周龍捧鳳,天圓地方鳳壓龍。

悠悠歲月帝王史,武曌喜攀最高層38。

十三

酷吏政治帝瀟灑,內外無人敢說話。

俊臣日日媚皇上,朝臣時時遭殺伐。

十四

告密之風大泛濫,酷吏得逞殺良善。

則天三任徐有功,平冤昭雪糾錯案39。

十五

則天能進亦能退,知錯即改行可貴。

酷吏定徐為死刑,皇帝赦免改無罪。

十六

雄皇妃嬪充六院,雌皇麵首討人嫌。

男尊女卑則天改,巫山雲雨日纏綿40。

十七

才人武媚製烈馬,三件器具作馴化。

烈馬務必烈物製,爭權奪利靠棒殺。

十八

扼死親女嫁禍人,欲奪皇後做替身。

皇後有口難辯解,高宗廢後立武媚。

十九

感業寺裏偷灑淚,心猿意馬戀紅塵。

海誓山盟畫樓旁,何日蓮步能見君41。

二十

三十年後女主昌,太史預言觸帝腸。

則天送進感業寺,思君吟成《如意娘》。

二十一

鳥鳴萬歲仿人聲,親製舞樂歌升平。

武皇日夜盼永年,長生不死終成夢42。

二十二

耿直方正不徇情,政績卓著屢建功。

皇帝尊敬稱國老,仁傑仙逝朝堂空43。

二十三

以農為本食為天,《兆民本業》親自撰。

囑咐官吏細研讀,州郡農桑大發展44。

二十四

謙和佛祖向善教,武皇迎佛禮儀高。

金棺銀槨盛舍利,陽奉陰違笑藏刀。

二十五

兩個兒子失皇權,李唐朝裏唯則天。

昔日後宮武昭儀,心狠手毒戴皇冠。

二十六

則天巧借上皇口,慘無人道殺皇後。

非人手段效呂雉,誰敢擋路先送走。

二十七

手握皇權心自在,生殺予奪任安排。

成者王侯敗者賊,燕啄皇孫觀世態。唐中宗李顯(656-710年55歲卒葬定陵,陝西富平縣城北鳳凰山)



文武百官赴婚宴,壯壯聲威給點臉。

欽明彈跳八風舞,五經掃地失體麵45。



皇帝保媒甚荒唐,半老徐娘扇後藏。

卻扇方見老且醜,木已成舟口難張46。



吮癰舐痔臣僚輩,牽強附會說桑韋。

阿諛奉承投其好,趁機升遷撈資本47。



中宗懦弱隨妻唱,朝權全被韋後掌。

姑息養奸黑風起,母女合謀鴆上皇48。



懦弱無能當皇帝,武韋集團橫無忌。

賣官鬻爵斂大財,安樂奢侈誰堪比49。



突厥騷擾屢侵淩,唐築三座受降城。

烽候一千八百所,北部邊境得安生50。



顛沛流離廬陵王,死裏逃生做上皇。

休管他人熱與冷,享盡榮華喜欲狂。

唐殤帝李重茂(697-714年18歲卒葬陝西武功縣西原)



重茂堪稱短命帝,匆匆來也匆匆去。

隻因韋後太專橫,朝野不安難為計。



隆基宮廷鬧政變,韋後黨羽赴黃泉。

重茂見狀速退位,詔封相王掌皇權。

唐睿宗李旦(661-716年56歲卒葬橋陵,陝西蒲城縣西北金熾山)

奢侈昏懦觀燈樂,皇姐參政亂攪和。

姑侄之間起矛盾,黨徒還比朝臣多51。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78歲卒葬泰陵,陝西蒲城縣東北金粟山)



武韋擅權亂朝綱,濫殺無辜害忠良。

得意忘形君莫笑,除惡務盡有明皇。



太平公主專朝權,安插親信布鷹犬。

穩坐釣舟欲捕鯨,不料隆基掀翻船52。



武後亂政濫封官,玄宗精簡裁冗員。

大義滅親明賞罰,重用直臣理政壇53。



州官莫如姚崇廉,離任百姓擁道攔。

截鐙留鞭戀挽留,禦賜千兩黃金磚54。



沽名釣譽欲做官,扭扭捏捏進終南。

真隱飄然無去向,假隱造勢上金鑾55。



敢言直諫不諂媚,朝野百官皆敬畏。

玄宗禦宴賜金箸,盛讚宋璟耿直輩56。



寶鏡隻能照尊容,人鏡照心增智能。

禮送千秋金鏡錄,願君近賢遠讒佞57。



韓休敢管不正風,皇帝寢食得安寧。

帝貌雖瘦又何妨,天下共肥得雙贏58。



團扇能遮美人麵,禦賜九齡白羽扇。

口蜜腹劍天子愛,耿直諍臣速辭官59。



跨馬直奔長安城,聖皇降輦趨步迎。

大略雄才難舒展,太白飄然辭帝京60。

十一

蜂狂蝶舞款款飛,焉知天子巧用心。

後宮門前萬花叢,企盼飛蝶駐足勤。

十二

欲嚐荔枝一口鮮,催馬揚鞭晝夜傳。

可憐驛站小官吏,為博妃子開笑顏61。

十三

養兒學得一技長,鬥雞走狗也風光。

皇帝欣然肯光顧,金銀財寶滿布囊62。

十四

兩宮之間置雞坊,千隻毛色豔麗裝。

賈昌鳴笛發號令,君臣動容樂賞光。

十五

製衣女兒情綿綿,詩作迢迢到邊關。

戰袍知落阿誰身,不添金銀也禦寒63。

十六

大智若愚裝憨誠,暗與楊妃通私情。

昏庸玄宗養幹兒,驚聞漁陽鼙鼓聲。

十七

江南香豔一枝梅,隔山跨水入宮闈。

長安洛陽失寵幸,萬千嬪妃若喪魂64。

十八

遊宴忽想上陽宮,一斛珍珠傳舊情。

長門哪有真情在,憐念難挽白發生。

十九

玉環入宮陪帝眠,楊家雞犬皆升天。

梅妃失寵淚如雨,死葬梅下傍湯泉65。

二十

西宮南內秋草肥,重返禁苑孑然身。

輾轉反側伴孤燈,翡翠衾寒夜深沉。

二十一

酒色遊宴華清宮,貴妃一人得寵幸。

湯池鴛鴦不單飛,聖主朝朝暮暮情。

二十二

樽酒壺漿伴遊賞,笙歌婉轉繞畫舫。

上巳中元重陽日,麗人皇戚滿曲江。

二十三

玄宗叱彈琴默然,羯鼓解穢豪氣傳。

天子心想事可成,花奴解悶善驅煩66。

二十四

惠妃善吹枕邊風,謠言四起亂宮廷。

玄宗寵愛偏聽信,日殺三王鳥驚弓67。

唐肅宗李亨(711-762年52歲卒葬建陵,陝西禮泉縣東北武將山)

宦官皇後專朝政,矛盾重重國無寧。

南衙北司頻爭權,肅宗被迫死無能68。

唐代宗李豫(727-779年53歲卒葬元陵,陝西富平縣西北檀山)



擁兵自重藩鎮強,中央禁軍怕地方。

連兵不已相攻戰,割據催得大唐亡。



代宗崇佛頗癡迷,百官朝服聽經義。

國相元載亂附會,萬事逢凶能化吉。

唐德宗李適(742-805年64歲卒葬崇陵,陝西涇陽縣雲陽鎮北嵯峨山)



人多勢利鄙韓翃,不知詩外有盛名。

禦批韓翃非員外,尋尋覓覓入皇宮69。



先帝賜名作褒獎,萬福威名天下揚。

草木知名無須改,亂臣賊子望風降70。



紅牆黃瓦葬青春,宮女焉能許他人。

紅葉題詩偷傳情,世間夢想卻成真71。



皇帝賜宴三月三,上巳清明易相參。

德宗禦批中和節,力避鬼日聚宴歡72。

唐順宗李誦(761-806年46歲卒葬豐陵,陝西富平縣東北金甕山)

永貞革新惠政多,利刃捅破馬蜂窩。

宦官狗急善跳牆,慘殺二王將命奪。

唐憲宗李純(778-820年43歲卒葬景陵,陝西蒲城縣西北韋山)



扶正祛邪善納諫,求才若渴喜用賢。

行使改革見實效,元和中興萬民歡。



明爭不贏暗中上,尋找刺客來幫忙。

趁其不備出黑手,宰相元衡遇刺亡73。



削藩決心誌不移,平定淮西討元濟。

三州歸唐遂民願,大唐重新歸統一74。



興利除害步履艱,鏟除弊政遭暗算。

宦官控權橫豎行,殺死憲宗奪皇權75。



臣民瘋狂頭發熱,焚頂燒指斷臂血。

皇上禮佛夾道迎,韓愈切諫說症結。

唐穆宗李恒(796-824年29歲卒葬光陵,陝西蒲城縣北堯山)



長慶會盟碑若鏡,唐與吐蕃修共生。

彼此和平安鄉土,漢藏協同一家庭76。



先祖創業曝霜露,兒孫拋擲付東流。

耽於酒色不視政,金石伴走黃泉路77。

唐敬宗李湛(809-827年19歲卒葬莊陵,陝西三原縣東北柴家窯村)

擊球遊宴夜打狐,真狐鼠竄假狐謀。

宦官趁機跳梁過,殺死敬宗換新主78。

唐文宗李昂(809-840年32歲卒葬章陵,陝西富平縣西北天乳山)



牛李黨爭幾十年,內耗陰損國無安。

文宗不甘做傀儡,欲借力量除宦官79。



乙夜觀書扼腕歎,明君昏君何其遠。

昏君佞臣縱淫逸,明君博覽找借鑒80。



甘露之變罹大難,逆賊屠刀滿門斬。

皇帝轉瞬變囚徒,諸事決斷由宦官81。

唐武宗李炎(814-846年33歲卒葬端陵,陝西三原縣北徐木鄉桃溝村)

財稅拮據失安泰,佛與政府爭資財。

會昌滅佛無置疑,武宗詔令除公害82。

唐宣宗李忱(810-859年50歲卒葬貞陵,陝西涇陽縣西北仲山)

外晦內朗裝不慧,宮中皆以為癡人。

即位稱帝反常態,大開殺戒似凶神83。

唐懿宗李漼(833-873年41歲卒葬簡陵,陝西富平縣西北紫金山。又名鳳孔、五台山)



肆意揮霍不惜愛,上行下效政腐敗。

聽樂觀優不知倦,國事懶於做安排84。



同昌公主撒手去,吹吹打打百年曲。

隨葬珍玩不勝數,身價金貴也變泥85。



善男信女夾道迎,驚天動地誦佛聲。

懿宗請佛法門寺,長安百姓難安生86。

唐僖宗李儇(862-888年27歲卒葬靖陵,陝西乾縣乾陵鄉雞子堆)

紈絝子弟當皇帝,聲色狗馬鬥鵝雞。

一隻鬥鵝五十萬,比球輸贏賭官職87。

唐昭宗李曄(867-904年38歲卒葬和陵,河南偃師景山西北三四裏處)

昭宗淚灑華州城,劫來奪去回東京。

麵對亂世無力挽,聽任擺布受刀刑88。

唐昭宣帝(哀帝)李柷(892-908年17歲卒葬溫陵,山東菏澤市)

衰唐僅留氣一口,李柷支撐奈何久。

專橫跋扈朱全忠,滅唐建梁若翻手。

【注釋】

1 李淵逼楊侑讓位,改隋為唐,建都長安。即位後,全國幾支大的農民起義軍和地主武裝集團仍在威脅著新政權的安全。李淵繼續采用李世民關於鞏固關中、平定西北,然後進兵關東、分收江南的策略,一方麵團結關隴豪族,以穩定其統治,又於武德二年(619),宣布租庸調法,調整賦役,禁止橫征暴斂,以緩和其統治地區的階級矛盾。另一方麵,用武力和離間分化手段,先後用了七年的時間消滅了殘存勢力,全國基本統一。

2 武德四年(621)所鑄的“開元通寶”錢幣,徑八分。其文用八分書、篆書、隸書三體,相傳是唐書法家歐陽詢所書寫。幣上下左右有“開元通寶”四字。從此廢除了漢代以來所使用的五銖錢,成為後世銅幣以“通寶”為名的由來。我國古代衡法自此也不再以銖(24銖為一兩)為計算單位,改用兩、錢、分、厘的十進位法,其中的一錢即指開元通寶錢一枚的重量。這是我國古代錢幣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一直沿用到清末。“開元”這時還不是年號,是開辟一個新紀元的意思。後來唐武宗於會昌五年(845)鑄造新的開元通寶錢,正麵有“開元通寶”四字,背麵為“昌”字或各州的州名。

3 經過隋末戰亂,至唐朝初年,全國人口隻有400多萬,而佛道僧尼道士就有10萬之眾。他們不事生產,專門消耗。武德九年(626),太史令傅奕上疏說:他們“遊手遊食,易服以逃租賦”,影響國家稅收。削發為僧,是違背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生死壽夭,由於自然”。“貧富貴賤,功業所招”,與佛道無關。“僧尼眾徒,糜損國家,寺塔奢侈,虛廢金帛”,要求廢除。高祖李淵對傅奕的論點深表讚同,說:“沙門、道士苟避征徭,不守戒律,皆如奕言。”於是,下詔有司,裁汰天下僧尼、道士,“悉令罷道,勒還鄉裏”。在京師隻留佛寺三所,道觀二所,諸州各留一所,其餘一律“罷之”。

4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竇氏,是隋朝定州總管竇毅的女兒。竇毅見她長得才貌出眾,不肯將她輕易嫁給人家,意欲精心挑選一位有本事的乘龍快婿。於是就在門屏上畫了兩隻孔雀,竇毅對前來求婚的人說,誰能兩箭射中孔雀的兩隻眼睛,我就把女兒嫁給誰。先後來了幾十位貴公子,沒有一個能射中的。高興而來,敗興而去。李淵到後,兩箭各中一目。竇毅很高興,就把女兒嫁給他。後稱擇婿許婚為“雀屏中選”。

5 劉文靜是唐的開國元勳,史書評價他“奮縱橫之略,立締構之功”。他與裴寂同為宰相,裴寂投其所好,向李淵進獻美女,君臣嬪妃雜處,通宵作樂,李淵更為寵愛偏信裴寂,多有封賞。後與裴寂殺死劉文靜。

6 李淵政績平平,與他沉湎女色有很大關係。一次宴席間,李淵看中了太子舍人辛處儉的妻子,當夜就強迫她留宿宮中。辛處儉的同僚魏徵看不過堂堂皇帝如此掠奪人妻的醜行,當麵直言勸諫,高祖難堪地放走了婦人。後來李淵幹脆名正言順地廣納嬪妃。規定後宮內宮的編製。皇後以下設4妃,9嬪,9婕妤,9美人,9才人,寶林、禦女、采女各27人。

7 玄武門之變,是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爭奪皇位繼承的一次生死較量。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先發製人,趁太子毫無戒備地去朝見李淵之機,伏兵於玄武門,突然襲擊,發動政變,親手射死太子李建成,尉遲恭殺死齊王李元吉。高祖遂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初九日,禪位給太子李世民,自稱太上皇。

8 有一次,魏徵向唐太宗提意見,太宗惱怒要殺魏徵。文德皇後知道後當麵不加反對,退回後宮穿上朝服去向太宗朝賀。太宗問是什麽原因。她用指東道西的手法說:“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不敢不賀!”結果,魏徵幸免一死,後成為唐太宗建功立業的第一大功臣。

9 張玄素在隋朝時為一地方小吏,唐太宗把他提升為侍禦史,後又調任給事中。貞觀四年(630),太宗想修建洛陽宮乾陽殿,玄素極力諫阻,嚴厲批評唐太宗想學隋壞榜樣,比隋煬帝還厲害。唐太宗聽了雖然很生氣,但還是接受了批評,停止了修造計劃。魏徵聽了玄素的諫阻後歎道:“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回天之力”是形容有一種巨大的力量能改變極難挽回的事態。

10 唐太宗有一天問侍臣:“我聽說西域經商的胡人,得到一顆價值連城的珍珠,為了把它藏好,竟然剖開肚子,把珍珠藏進去,世上有這樣的事情嗎?”侍臣答道:“確有其事。”侍臣們都感到胡商愛財傷身,愚蠢可笑。太宗卻頗有感觸地說:“大家都像胡商那樣愛財傷身,官吏也貪贓枉法,弄得身敗名裂;帝王也窮奢極欲,弄得國破家亡,這與那個愚蠢的胡商又有什麽區別呢!”後人就用“剖腹藏珠”比喻為物傷身,輕重倒置。

11 有一次,太宗問大臣王珪:“你與房玄齡、魏徵、李靖等誰最有德才?”王答道:“孜孜不倦以為國家,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每以諫諍為心恥,君(指太宗)不及堯舜,臣不如魏徵;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

12 初唐人李義府,太宗時以對策擢第,高宗時位至宰相,執掌朝政。他未顯達時,太宗曾命他以“鳥”為題作一首詩,李義府應命做詩道:“日裏颺朝彩,琴中聞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他用莊子《逍遙遊》中“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的典故,以鳥棲於木,喻己托身之所。太宗領會其意說:“與卿全樹,何至一枝!”遂破格授以監察禦史。後因以謀求職位為借一枝棲。

13 唐太宗重視發揮各級官吏的作用,對重要政務,皆讓百司商量,經過宰相籌劃,於事穩便之後,方可奏行。如果認為於事不太穩便,就要據理執奏,不要立即執行。他重申中書省和門下省辦事製度:凡軍國大事,由六員中書舍人各自申述自己的意見。因為各人意見不同,就能集思廣益,並且在文書上簽名,這就叫“五花判事”。製成敕草後,須經過中書侍郎、中書令審查,再送到門下省,交由給事中黃門侍郎駁正。複奏之後,付諸實施。這樣對軍國大事和重要政令所作出的決定,就避免了重大失誤,而且從製度上得到了保證。

14 唐太宗平定天下之後,為推崇儒學,禮遇四方學者,便開設了文學館。當時的知名人士杜如晦、房玄齡、於誌寧、蘇世長、薛收、禇亮、姚思廉、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等18人為學士,分成三批,每天六人當值,討論經典,時稱“十八學士”。太宗給予他們各種優厚待遇,並為他們繪像題名,由禇亮作像讚,稱為《十八學士寫真圖》,藏於書府,以示表彰。當時被延入文學館的人,頗為人們所羨慕,稱之為“登瀛洲”。瀛洲,本為傳說中的神仙之地,用其比喻十八學士得到寵遇如登神仙之境。

15 武德三年(620),唐平定薛仁杲、劉武周後,盤踞在洛陽的王世充成了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這年七月,李世民率軍東進,欲消滅王世充,少林寺武僧十三人奮力相助,一舉活捉王世充,迫使王世充歸降。李世民對少林寺僧起兵歸唐給以嘉獎,並賜給璽書,對其中立功最大的十三位和尚,給以封爵,隻有曇宗接受了“大將軍僧”的官爵,其他不願封官爵者,每人賞賜給紫羅袈裟一件。

16 在李世民與王世充交戰時,原劉武周部下的士兵很多人逃跑了,和尉遲敬德同時投降唐朝的尋相也逃走了。於是唐軍對尉遲敬德產生了懷疑,沒有請示秦王李世民就把他囚禁起來,欲殺掉。有人告訴李世民,李世民認為,尉遲敬德不是兩麵三刀的人,不應該因為尋相跑了就對他產生懷疑。於是對要殺尉遲敬德的將領說:“我和你們的看法不一樣,如果他要叛逃,尋相叛逃時,為什麽不一起逃跑呢?快把他放了。”李世民讓人將尉遲敬德領到自己的臥室,賞賜給他不少金子,並開誠布公地說:“隨便懷疑你,使你受了不少冤枉,請不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我不會聽信流言蜚語陷害忠良,大丈夫做事明來明去,你如果要走,我並不阻攔,這些金子就作為送別的禮物,以表咱們共事的情誼。”尉遲敬德是一位不計較個人恩怨的人,他仍然忠於唐軍,更加信任李世民了。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前夕,太子建成用重金收買秦王府將領尉遲敬德,遭到拒絕。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親自率領70餘騎,射死李元吉,又提著建成和元吉的人頭,大義凜然地立在東宮、齊王府將士麵前,那些將士見主子人頭落地,便紛紛潰散投降。尉遲敬德終於幫助李世民奪取了帝位。

17 有一次,唐太宗和吏部尚書唐儉下圍棋,唐儉搶先占了有利的位置,太宗大怒,就把他貶為潭州(今長沙市)刺史。太宗對尉遲恭說:“唐儉對我不尊重,我要殺掉他。你前去探視一下,看他貶官後有沒有怨言。”第二天,太宗再三詢問尉遲恭,尉遲恭頓首說:“臣實在沒有聽到唐儉有什麽怨言。”太宗很惱火,把玉板都擲碎在地上。過了一會兒,太宗命三品以上大臣入宴,並對大家說:“敬德(即尉遲恭的字)今天做了好事:唐儉得免於枉死,有再生之幸;朕得免於枉殺,有改過之德;敬德免說假話,有忠直之譽。這對三人都有利。”於是,太宗下令賞賜敬德綢緞千匹。

18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隻俊異的鷂鳥,正將它放在臂上把玩,望見魏徵向他走來,忙把鳥藏於懷中。魏徵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裝作不知情。遂以奏事為名,向太宗講起古代帝王逸樂之事,用以進行諷諫。魏徵的話講得很長,太宗怕鳥兒會悶死,幾次想阻止魏徵繼續往下講,可是又敬畏他,未將話說出來。結果,魏徵的話還沒有講完,鷂鳥就悶死在懷中。

19 貞觀十七年(643),廢太子承乾為庶人,立李治為太子。於是太宗就任命李勣兼任太子詹事,讓這位有豐富政治經驗的老臣來管理太子的家事。幫助太子擔任起治國重任。有一次,李勣生了病,太醫診斷後說:“須用龍須灰調和成藥,方可治其病。”太宗聽後,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龍須剪下,燒成灰,親自調治成藥,讓李勣喝下。李勣病愈後,對太宗叩首泣謝。太宗說:“我把太子托付與你了,你一定不會辜負我的希望。”太宗的言行,讓李勣感動得淚流滿麵。太宗又將自己的衣服披在李勣身上,讓他好好休養。

20 貞觀年間,為紀念與軍閥薛舉、薛仁杲作戰陣亡將士而建立昭仁寺(在今陝西長武縣城內),寺內有大雄寶殿三間,內部不見立柱,全由四周大梁疊架而起,結構頗為特殊,為我國古建築中所罕見。寺內有唐《豳州昭仁寺碑》一通,朱子奢撰文,傳為虞世南書寫,書法秀麗剛勁,保存基本完好。

21 貞觀十七年(643),太宗為了表彰太原起兵和開國功臣,把長孫無忌、王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等24位功臣的圖像畫於淩煙閣內。太宗親為作讚,禇遂良題字,閻立本畫像。後來侯君集謀反被殺,才把他的像從淩煙閣24功臣中去掉。

22 唐太宗貞觀末年,民間流行一冊叫《秘記》的書,其中有一句“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話。後經太史占卦,也是主“女主昌”,唐太宗心懷憂慮,反成一塊心病。有一天在宮中宴會武將,行酒令中,太宗別出心裁讓各人自報小名。禁軍將軍李君羨說他叫“五娘”,太宗笑著說:“你是個什麽女子,這樣勇健!”李君羨任職為左武衛將軍,屯守玄武門,封爵武連縣公,原籍洛州武安,全都帶一個“武”字。偏偏小名“五娘”,是個女人的名字。看來,唐三世之後有天下的人,應在他的身上了。唐太宗也犯了專製君主晚年多疑又主觀武斷的通病,竟將自己的虎將草草處死,而對唐宮廷多達4萬女性中的武則天卻置之腦後,做了殺假留真的傻事。

23 有一次太宗在丹霞殿設宴招待長孫無忌、魏徵等幾位親近大臣,席間,太宗談起他和魏徵在處理國家大事上意見不同,於是問魏徵這是什麽原因?魏徵答道:“臣知其非而口應陛下,乃麵從也。”即麵從而心違。

24 唐高宗統治初期,隨著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唐朝的統治力量不斷加強,對農民的剝削壓迫也越來越重,不斷激起農民的反抗鬥爭。永徽四年(653)十月,睦州(今浙江建德)農民陳碩貞由於不滿唐朝的壓迫和剝削,率領本縣農民起義,很快發展到數萬人。她自稱文佳皇帝。起義雖然失敗,但是,陳碩貞是我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個稱帝的女領袖,比武則天稱帝還早30多年。

25 慈恩寺,即今之大雁塔,長安八景之一,是唐代著名的佛寺。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後追薦冥福而創建。寺院宏闊華麗,重樓複殿,雲閣洞房凡10餘院,共1897間。永徽三年(652),慈恩寺主持玄奘為保護其由印度帶回的佛經,表請捐資建塔,用以保護經卷和太宗、高宗親自撰寫的《聖教序》碑。由高宗資助,在寺內修建慈恩寺塔。

26 初唐隱士田遊岩與母親、妻子同遊山水20餘年,隱居於嵩山。調露年間(679-680),高宗遊幸嵩山,親自出訪其門,田遊岩野服出拜。高宗問他在山中養道情形,田遊岩答道:“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者。”意思是他愛好自然山水、暮雲朝霞成癖,猶如病入膏肓,不可救藥。

27 上陽宮在東都洛陽皇城西南禁苑內,上元年間(674-676)建,故稱上陽宮。武則天常住此宮,又廣加修飾,成為洛陽宮殿中最為壯麗的一座建築。高宗末年常居上陽宮聽政。武則天稱帝後改洛陽為神都,就在這座宮殿裏主持朝政。天寶五年(746),因楊貴妃得寵,有姿色的宮女都被貶到此宮,一關就是幾十年,頭發都變白了還不能出來。故白居易有“白發上陽人”之句,描述上陽女的淒涼生活。

28 天授元年(690),武則天做女皇後為了給新王朝增加一點神聖色彩,武三思於延載元年(694),率領各少數民族酋長,奏請武則天用銅鐵鑄造天樞,立於神都洛陽端門(皇城正南門)之外,用以歌頌大周朝功德。僅各少數民族用來購買銅鐵的錢就花了百萬億。武則天又收繳農民的農具,製成高105尺,直徑12尺的天樞。天樞呈八棱柱形,下部為鐵山,周圍170尺,用銅鑄成蟠龍和麒麟纏繞在鐵柱上。天樞的上部裝有騰雲承露盤,直徑長三丈。承露盤上立有四個高一丈的龍人,手捧火珠。鐵柱上刻有武三思歌頌大周的頌文,以及百官和各少數民族酋長的名字。上麵還刻有武則天親自書寫的“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八個大字。開元二年(714),唐玄宗下令毀天樞,熔化以鑄錢,熔化了一個月還未完。

29 唐高宗乾封以後,武則天物色一批文學之士,作為自己的親信力量,將他們召入宮中,除讓他們撰寫《烈女傳》《古今內苑》等書外,還讓他們參與朝政,共議國事,掌朝廷奏議和百司表疏,以分宰相之權。他們實際上成了武則天的智囊團。這批學士被特許從皇宮的北門出入禁中,不經南衙,故當時稱為“北門學士”。宮城北門是皇宮後門,乃為皇家要地,是皇帝、後妃、太子諸王出入之門,禁軍把守很嚴,一般大臣很難靠近,學士能從北門出入,是一種很特殊的待遇。這批北門學士為武則天出主意、製造輿論立下了汗馬功勞。

30 上元元年(674),武則天以天後的身份向高宗上了一道奏章,提出了治理國家的十二條意見,第一次較係統地闡述了她的政治主張,史稱“建言十二事”。其內容是:一、勸農桑,薄賦徭;二、京師附近的百姓免除租稅和徭役;三、對外停止用兵,以道德教化天下;四、天下不分南北,不論宮內外一律禁止浮華淫巧;五、避免大興土木,節省開支和勞力;六、廣開言路;七、杜絕讒言;八、王公以下都要學習老子的《道德經》;九、父在母亡,為母守孝三年;十、上元元年以前有功勞的人已發給委任狀的,無須再進行考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皆增加俸祿;十二、百官任職已久,才能高而職位低者,可以超級晉升。以上建策,切中時弊,是富國強民的良策,它涉及國家經濟、軍事、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麵,很有號召力。得到高宗的褒獎,並詔令天下,加以實施。

31 光宅元年(684)冬,徐敬業利用唐宗室貴戚的不滿,首先在揚州發難,公開打出反武的旗號。徐敬業是徐茂公(李勣)的孫子,初依門蔭做官,由於作惡多端,被貶為柳州司馬,和他一起反叛的都是一些心懷不滿的中小官僚。當時叛軍有10萬之眾,組織嚴密,由駱賓王起草了《討武曌檄》,檄文極盡謾罵攻擊武則天,但文采特佳,以致使武則天看後竟以愛惜人才之心壓抑了她被辱罵的滿腔怒火。當叛軍迅速占領揚、楚、潤三州的緊急關頭,武則天當機立斷,派李孝逸、魏元忠率軍30萬,日夜兼程,經過40多天的激戰,收複三州。使武則天度過了她一生中最大的一次軍事危機,避免了中國重新陷入四分五裂的混亂局麵。

32 中國封建時代在特殊情況下,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隔著,叫“垂簾聽政”。“垂簾聽政”始於武則天。唐高宗顯慶五年(660),李治身患風疾,頭痛目眩,政事皆決於武則天。麟德五年(664),高宗每次視朝,武則天就垂簾於禦座後,事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則天一人獨攬。生殺廢黜,皆出則天一人之口。當時人們把武則天和高宗稱之為“二聖”。後來宋真宗劉後、英宗高後、清鹹豐後(慈禧太後)都曾垂簾聽政。

33 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武則天臨朝稱製。次年,廢中宗立睿宗。載初元年(689),又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神龍元年(705)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張柬之、檢校太子右庶子(教養訓誡太子的官)崔玄、相王府司馬袁恕己、司刑少卿桓彥範聯合左右羽林衛將軍敬暉等,乘武則天臥病不起,以張易之、張昌宗謀反為名發動宮廷政變。部隊順利通過玄武門,直奔武則天所居住的迎仙宮,當場抓住武則天的嬖臣張氏兄弟,將其殺死,並把二張的黨羽數十人貶流外地,重新擁立中宗李顯為帝,複國號為唐。中宗因功封張柬之等五人為郡王,所以這次政變,史稱“五王政變”。

34 武則天在出家感業寺時,曾寫過一首《如意娘》的詩,詩中有“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之句。她把自己紛亂的思緒和君王高宗聯係在一起,反映自己意緒紛亂,愁悶縈懷,竟有不辨五色的反常現象。

35 天授二年(691)春天,是武則天登基後的第一個春天,女皇率領百官巡幸龍門,參拜龍門奉天寺大佛,命隨從官員大做頌詩。聰明的臣子競獻詩才,頌揚以周代唐是萬物更新,踐位稱帝是順天應人。左史東方虯詩先成,女皇看後賜給他一件錦袍以示獎勵。過了一會兒,宋之問的詩也寫出來了,女皇看後十分讚賞,便把錦袍從東方虯手中奪回,給宋之問披在身上。後來,人們常把在考試和競賽中奪得第一名的稱為“奪錦袍”或“奪錦”。

36 高宗將武則天接回宮中不久,便拜為昭儀(比才人高兩等),她為了和王皇後(無子)與蕭淑妃爭寵,不惜施展各種手段。永徽五年(654年),武則天生下第二個孩子,是女孩,很討人喜歡,武則天竟用掐死生女的卑劣手段來陷害王皇後,結果,武則天得勢,高宗便廢王皇後和蕭淑妃為庶人,立她為皇後。

37 永徽六年(655)十月,高宗下詔廢王皇後、蕭淑妃為庶人,囚於宮中別院,冊立武則天為皇後。一天,高宗懷念舊情,突然到她倆被囚禁的院內,見門窗封閉極嚴,僅在牆上挖個小孔可以送進食物。高宗起了憐憫之心,在院中呼喚:“皇後,淑妃,你們在哪裏?”王氏聽了泣不成聲,畢竟結發夫妻一場,恩愛有加。說:“妾已得罪被廢,哪裏還敢稱皇後!陛下若不忘舊情,使妾等能再見天日,則乞請將此院改為回心院。”高宗也潸然淚下,說:“我即將有新的處分。”有人把這件事告訴武則天,她大為震怒,派人把王氏和蕭氏各打100大棍,然後砍去手足,投入酒缸中,對左右說:“叫這兩嫗的骨頭都要發醉!”過了幾日,武後下令將她們處斬。王氏臨死時說:“願陛下千秋萬歲,昭儀(武則天)長承恩澤,我落得今日下場,完全是自找的。”蕭氏則破口大罵道:“武狐媚(則天)殘酷以至於此!願我死後托生為貓,武氏托生為鼠,我生不能報仇,死後也要咬住她的咽喉,把她活活扼死,以報今日之仇。”從此,武則天就嚴禁宮中養貓。

38 武周垂拱四年(688)底,武則天在神都洛陽乾元殿的基礎上建造了一座明堂,高294尺,方300尺,分為三層。底層正方形,四麵配有青、紅、白、黑四種顏色,以象征春、夏、秋、冬四時;中層是正十二邊形,以象征十二時辰;第三層是二十四棱柱體,以象征二十四節氣。明堂的頂部為圓蓋,有九條龍捧著它,圓蓋的上麵立有一隻昂首獨立、高一丈餘的塗金鐵鳳,以象征女皇至高無上。武則天給這個宏偉富麗的明堂起名叫“萬象神宮”。這種以鳳壓龍的思想就起源於武則天,比晚清慈禧太後的這種思想要早1200年。

39 武則天提倡告密,任用酷吏,鎮壓了一批批反對她的人。穩固了女皇的地位。但告密之風毒化了社會風氣,在全國造成大量冤假錯案,民心不穩,政治陷入危機。武則天為了擺脫告密之風所造成的危機,煞住此風,曾先後三次起用剛直不阿、敢於秉公辦案的徐有功、杜景儉等人,才扭轉了不良的社會風氣。

40 武則天不僅在政治上豪奢專斷,而且在生活上也顯露出驚人的一麵,她像男性皇帝一樣納妾封宮,與麵首鬼混在一起,讓男侍陪寢,過著荒靡Y蕩的生活。據文字記載,當時先後有薛懷義、沈南璆、張易之、張昌宗、柳良賓、侯祥、僧惠範等人因“陽道壯偉”而成為她的男侍。她還專門設置“控鶴監”,搜羅天下美男,對外號稱專門研究儒釋道三教,實際上就是供其放縱情欲、淫亂享樂的“後宮麵首院”。

41 貞觀二十三年(649),唐太宗臨死前想起太史李淳風“三十年後有女主昌”的話,當即下了一道旨令:後宮妃嬪,除徐充容外,一律出宮為尼,才人武則天也被送進感業寺。她在寺裏曾寫過一首《如意娘》的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她不甘心在寺院苦度時光,思緒常常飛到曾與她海誓山盟,現在成為君王的唐高宗。

42 武則天時期,宮中養的八哥能仿人說話,又常常鳴叫“萬歲”。武則天以為奇,就模仿鳥的聲音,將它製成《鳥歌萬歲樂》的樂曲,在宮中演奏。她又依據樂曲創作了三人舞,舞蹈的人都穿著緋紅色大袖衣服,上麵繪上八哥的形象,帽子也製作成鳥的形狀,通過舞蹈以再現鳥鳴萬歲的情景。舞蹈時有音樂伴奏。

43 狄仁傑在武周朝兩次出任宰相,政績卓著,被武則天尊為“國老”。武則天不但在政治上尊重他的意見,對他加以重任,在生活上對他十分關心。有一次,狄仁傑陪武則天在郊外遊覽,大風把狄仁傑的頭巾吹落在地,坐騎又受了驚,狂奔不止,女皇趕緊讓太子拾起頭巾,勒住驚馬,把頭巾給他戴上,才算放心。狄仁傑比武則天大17歲,因年老體弱,多次提出告老還鄉,武則天都不答應。狄仁傑每次上朝,武則天都不讓他下拜,並說;“每見公拜,朕亦腰痛。”女皇還取消了他值夜班的任務,為了照顧他,非大事,就不去找他商量。久視元年(700),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痛哭流涕地說:“國老一去世,我好像朝堂空了一樣。”從此之後,朝廷每有大事不能決斷時,武則天總是唉聲歎氣地說:“老天爺怎麽過早地奪去了我的國老啊!”

44 武則天非常重視農業。她親自主持,由大臣周恩茂、範履冰、衛敬業參加編寫的一部指導農桑生產的書《兆人本業》,於垂拱二年(686),由皇帝親自頒發給朝集使,並囑咐他們:此書帶回州府後,一定要與州府官員認真研讀,致力農桑,搞好農業生產,使億兆人的本業更加興旺發達。

45 唐中宗時,祝欽明精通五經,曾官至禮部尚書,封魯國公。因被劾不孝貶官為申州刺史。時韋後掌權,祝欽明為謀求升遷,曲意獻媚。有一次,韋後的一個親族舉行婚禮,中宗在皇宮宴請文武百官。祝欽明為討好韋後,自言能跳“八風舞”,由於他體肥貌醜,舞蹈時又左顧右盼,搖頭晃腦,扭扭捏捏,醜態百出,惹得中宗哈哈大笑。一些正直的大臣對祝欽明的舉動,無不感到羞恥。吏部侍郎盧藏用見狀感歎地說:“是舉《五經》掃地矣!”後用“五經掃地”比喻喪盡文人體麵。

46 景龍二年(708)除夕,唐中宗邀請大臣等到宮中守歲,共度新春。大家一邊喝酒,一邊欣賞音樂舞蹈,正當大家喝得酒酣耳熱之時,中宗對侍禦史竇從一說:“聽說你很早就沒有妻子了,我甚為憂慮,今晚是除夕,明天就是元旦,有除舊布新之意。我想趁此吉日良辰,為你結一良緣,馬上舉行婚禮,你意如何?”竇從一毫無思想準備,隻是唯唯點頭,表示感謝。中宗早有打算,隨即讓宮女打著燈籠,舉著羅扇,羅扇後有一個女人穿著結婚禮服,來到殿上,與竇從一相向而坐。唐代的婚禮,新婦行禮時必須以扇遮麵,交拜後撤去扇子叫“卻扇”。在撤扇前須由新郎官朗誦《卻扇詩》,竇從一念完詩,撤扇後一看,原來是韋皇後的奶媽王氏,已50多歲了,中宗和大臣無不捧腹大笑,歡樂達到了高潮。中宗立即封王氏為莒國夫人,嫁於竇從一。開始竇從一見是一個老太婆,心裏很不是滋味,當他知道是韋後的奶媽後,心裏便喜不自勝,因為奶媽的丈夫當時稱“阿爹”,那麽他就是韋皇後的“阿爹”了。也是非常榮耀的事,她雖然老一點醜一點,竇從一也不當作一回事了。後來他每拜見中宗或上書時都自稱“翊聖皇後阿爹”。後來韋後被李隆基殺死,竇從一為了洗刷自己與皇後的關係,就將王氏殺掉。

47 唐高宗永徽末年,民間就流傳著《桑條韋》《女時韋》等樂曲,歌唱的是蠶桑之事。到唐中宗時,韋後專權。景龍二年(708),迦葉誌忠為韋後篡權製造輿論,編了《桑韋歌》12篇,附會為韋後應當柄權的預兆,並上奏說,韋後未臨朝稱製前,天下歌《桑條韋》,天意要韋後當國母,主桑蠶之事。並奏請將《桑韋歌》12首編入樂府,每當皇後祭祀蠶祖時就請奏此曲。

48 中宗在位期間,韋後專擅朝政。景龍四年(710),安樂公主為了讓韋後臨朝稱製,自己當皇太女,便同韋後合謀,毒死中宗。

49 安樂公主是唐中宗的女兒,自幼備受中宗和韋後的溺愛,先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崇訓被殺後,又改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廷秀。中宗懦弱無能,韋後專權。安樂公主得以開府置官,幹預朝政,公開賣官鬻爵,多達數千人,這種官當時叫“斜封官”。宰相以下,多出其門。她強占民田,修築寬廣數十裏的昆明池;生活奢侈,不惜代價,織成一條裙子,上繡花卉鳥獸,無論從正麵、反麵,還是從日光下或黑暗處觀看,顏色都各不相同。李旦之子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宮廷政變,殺死韋後、武廷秀,安樂公主也同時被殺,鏟除了武韋集團。安樂公主死時27歲。

50 神龍三年(707),唐中宗李顯命張仁願於黃河以北築中、東、西三座受降城,相距各400裏左右,置烽候1800所,首尾相應,用以防禦突厥統治的侵擾,鞏固了唐王朝的北部邊境。

51 睿宗複位後,立李隆基為皇太子。他常縱百僚以觀燈為樂,奢侈昏懦,其姐姐太平公主幹預朝政,引用大批黨徒,把持朝政,大臣多依附,又謀廢太子李隆基,姑侄之間矛盾激化。

52 睿宗退位,李隆基即位後,太平公主把持朝政,七位宰相中就有四位是她的親信。先天二年(713),玄宗先發製人,一舉鏟除太平公主一黨,結束了動蕩的政治局麵。

53 玄宗在裁汰冗濫官員中,注重考核。先後重用直言敢諫、大有作為的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為宰相。他曾親自主持對縣令的考試,結果有45人不合格被淘汰。同時嚴明賞罰,禦弟薛王李業的舅父強奪民田,他依法進行懲治。同州刺史薑師度因重視農業生產,玄宗獎勵他帛300匹,加封紫金光祿大夫。

54 姚崇在荊州為官三年,清正廉明,聲名大振。當新的州官前來接替他時,全境吏民泣擁馬前擋著道路不讓他離去,他的馬鞭馬鐙都被吏民截留下來。新州官將此情此景上奏唐玄宗,玄宗賜給姚崇黃金1000兩,以示褒獎。後來姚崇成了玄宗時期名相之一。後人用“截鐙留鞭”比喻瞻戀挽留之意。

55 唐代有些文人為了沽名釣譽,以隱居終南山為手段,達到邀取功名的目的。唐人盧藏用想入朝做官,就隱居終南山,希望引起皇帝注意,召他去做官,後來他果然以名士被召得官,位居要職。時有道士司馬承禎也被玄宗皇帝召見,司馬承禎見玄宗後即擬歸山,盧藏用指著終南山說:“此中大有佳處。”司馬承禎一語破的地說:“以仆觀之,仕宦之捷徑耳。”後用“終南捷徑”比喻以退為進,營求名利便捷的途徑。

56 開元四年(716),宋璟繼姚崇為宰相,他主張減輕賦役,寬省刑罰,禁銷惡錢,選拔人才,使百官皆稱其職。一時朝野人心歸服,成為一代名相。他為人耿直,不求虛榮,又敢於直言進諫,刑賞無私,並禁止諂媚之風,這使唐玄宗既尊敬而又害怕他。有一次,玄宗舉行禦宴,命令內臣以自己所用之金箸賞賜給宋璟。宋璟雖然接受了所賜金箸,但不知其意,因此未敢陳謝,玄宗看出了宋璟的表情,於是說:“所賜之箸,並非賜給你金子,是為了表彰你耿直的美德。”宋璟聽後,遂下殿拜謝。

57 開元二十四年(736)八月五日,是唐玄宗51歲生日。大臣們為了給玄宗慶壽,爭獻寶鏡。宰相張九齡卻獻上自己著的《千秋金鏡錄》一書,書中闡述了以前曆朝興衰的原因,共分五卷。他認為寶鏡隻能照見自己的容貌,如果以人為鏡就可以照見自己的吉凶禍福,意思是要玄宗近賢遠佞,就可免禍得福。玄宗很受感動,對張九齡進行了褒獎。

58 開元二十一年(733)三月,裴光庭退相位,唐玄宗問蕭嵩:“誰可以代裴光庭為相?”蕭嵩認為韓休為人恬靜和藹,不好名利,就向玄宗推薦韓休。韓休當上宰相後,在共同處理朝中大事上,對不正之風敢管敢諫,為人耿直,剛正不阿。於是蕭嵩(宰相)對韓休越來越疏遠,厭惡他了。宋璟看到韓休做事光明磊落,頗有感觸地說:“想不到韓休竟能如此有所作為。”玄宗也為韓休剛直不阿的作風有所威懾,他每次進行宮中宴樂或後苑遊獵,少有過失,便問左右侍從:“韓休知道嗎?”話剛說完,韓休規勸的諫疏就到了。有一次,玄宗對著鏡子默然不樂,左右侍從說:“自韓休當宰相以來,陛下比以前瘦多了,為什麽不把韓休貶逐到外地去呢!”玄宗感歎地說:“我雖然瘦了,但天下一定肥了。蕭嵩每次奏事都順從我的旨意,但退朝之後,我總覺得寢食不安。韓休奏事都是麵諫力爭,退朝後,我的寢食都感到安心。我用韓休,是為了國家,而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身體。”

59 開元二十四年(736),玄宗在位年久,日益淫樂,怠於政事,不聽納諫,不信忠言。由於宰相張九齡直言敢諫,遇事力爭,對玄宗行事不利。這年秋收季節,玄宗想從洛陽回長安居住,張九齡怕影響農事,建議另選時間。善於阿諛逢迎的李林甫看玄宗的眼色行事。他說:“長安洛陽不過是陛下的兩宮,隨時可以往來行幸,何須選擇日期?”玄宗聽了很高興。便即日起身西行。如此等等,玄宗對正直的張九齡產生反感,討厭他了。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玄宗令高力士把一把白羽扇贈給張九齡。意思是扇子到秋天就沒有用了。暗示張九齡年事已高,應該退位了。張九齡深知其意,接過扇子,分別給玄宗、李林甫寫了詩。李林甫看後,知其必退,怨恨之氣稍解。就在這年十二月,張九齡罷相,玄宗任命“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為宰相。一個罷相,一個上台,從此“容身保位,無複直言”的歪風邪氣統治了朝廷。

60 天寶元年(742)夏天,42歲的詩人李白和道士吳筠在浙江會稽遊覽,恰遇玄宗召吳入京,吳在玄宗麵前推薦李白,玄宗早有耳聞,遂接連三次下詔邀李白入京。白以為施展才華的機會來了,便快馬加鞭,向長安進發。白入京後玄宗親自降輦步迎,於便殿設七寶床賜食。玄宗又親自調菜做湯隆重地招待這位遠道而來的大詩人。但這時玄宗已沉溺於聲色享樂之中,對李白並沒有重用,隻是把他當作禦用文人看待,讓他寫些風花雪月歌頌升平之類的應時之作。李白施展才華的希望破滅,在長安住了不足三年,就請求離開長安。

61 唐玄宗為了討楊貴妃的心歡,每年派人從嶺南(廣州)傳送荔枝進京,由於驛馬晝夜奔馳,荔枝還沒變味兒就送到長安,供貴妃享用。

62 長安宜陽裏人賈昌,七歲便矯健過人,善於應對,並懂得禽鳥的語言。有一次,他在長安雲龍門道旁玩弄木雞,恰好遇見玄宗,便被邀入宮中,為雞坊小兒。玄宗在當藩王時就喜愛鬥雞遊戲,他當上皇帝後,在長安專門設有雞坊挑選了成千隻金毛、鐵爪、高冠、昂尾的雄雞飼養,並選了六軍小兒500人,專門飼養訓練鬥雞。由於皇帝的提倡,諸王、外戚、公主、侯家都爭相高價買雞,鬥雞竟成了時尚。賈昌被選為雞坊小兒後,對養雞鬥雞都特別擅長,掌握了雞的疾病、飼養和何為健勇、何為怯懦等都摸索出了一套規律。他訓練的鬥雞能聽從人的指揮。玄宗封他為五百小兒長,再加上賈昌忠厚謹慎,玄宗很喜歡他,經常賞給他金銀財帛。開元十四年三月,玄宗讓他穿上鬥雞的服飾,於華清宮接見了他,時人稱為“神雞童”。有一首歌謠說:“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以諷刺那不學無術和荒淫墮落的統治階級。

63 開元年間。發給戍邊戰士的棉衣,是宮內所製。有一戰士從戰袍中得詩一首:“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袍經手做,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結取身後緣。”這位士兵將信交給邊關統帥,統帥又將其奏明朝廷。玄宗接到信後,傳遍後宮,說:“寫這首詩的不要隱瞞,說出來我不加罪。”有一位宮女,自言“萬死”。玄宗對她表示深深憐憫,並親自做主,將這位宮女嫁給那位得詩的士兵,並對她說:“我給你結今世身緣。”戍邊的將士被感動得流下眼淚。

64 開元中,高力士使閔,見江采少麗,選而載歸,獻給唐玄宗,備受寵幸。當時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東都洛陽大內、上陽兩宮數萬名宮妃,自玄宗得到江氏後,皆遭冷落。因江妃愛梅,故取名“梅妃”。後來,楊貴妃入宮,出於妒忌,常離間梅妃與玄宗,梅妃慢慢被疏遠。楊妃將其遷至上陽東宮。後來玄宗在興慶宮花萼相輝樓遊宴,觸景生情,思念梅妃,派人秘密送了一鬥珍珠給梅妃,梅妃退回並寫詩一首:“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玄宗看後悵然不樂,並命樂府為這首詩配上樂曲,名《一斛珠》。安史之亂,玄宗西逃,沒帶梅妃,等回到長安時,派人到處尋找梅妃。後來聽說梅妃葬在華清宮溫泉池側的梅花樹下,命人挖開一看,屍體帶有刀傷,方知梅妃死於亂軍之中。

65 楊貴妃即楊太真,弘農華陰人,後遷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縣獨頭村,小字玉環。開元二十二年(734),為玄宗子壽王瑁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溫泉宮(後改為華清宮),召見玉環,度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載(746),冊封為貴妃,受到玄宗寵幸。姐妹因其皆顯貴。大姨封韓國夫人,三姨封虢國夫人,八姨封秦國夫人。後又以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為宰相操縱朝政,敗壞政事。楊家有一貴妃、二公主、三郡主、三夫人,權傾天下,驕橫跋扈。

66 玄宗喜好音樂,並精通音律。但他性情豪俊,不喜琴聲。有一次聽彈琴,一曲未畢,即叱彈琴者曰:“待詔出去!”又對內官說:“速召花奴將羯鼓來,為我解穢。”花奴為汝南王李璡小名,善擊羯鼓(樂器,似漆桶,兩頭可擊,因出產羯地,故名羯鼓)。後人用“羯鼓解穢”比喻豪爽之聲能為人清滌煩惱。

67 玄宗即位後廢王皇後,立他的表妹武惠妃為皇後。惠妃如同她的姑母武則天一樣,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她為了求得“母儀天下”的位子,挑唆玄宗廢掉太子李瑛而立自己的兒子李瑁。為此,她苦心經營,造謠生事。玄宗起初將信將疑,後來全信,竟殺死自己的三個兒子,即太子李瑛、鄂王李謠和光王李琚。為了掃除障礙,一些重臣相繼去職,張九齡亦被免去宰相職權。

68 唐代朝官的衙門多在宮城的南麵,故稱南衙。宦官機構內侍省設在宮城的北部,故稱北司。唐代後期,宦官專權,於是爆發了外廷官僚集團和內廷宦官之間的奪權鬥爭。

69 唐代詩人韓翃,字君平,南陽人。天寶進士,曾任員外郎,大曆十才子之一。晚年頗不得意,長辭在家,人多鄙之。《寒食詩》較有名。在人多鄙之的情況下,唯一韋姓巡官知他是名士,與其交好。一日夜半,韋巡官急叩韓翃家門,祝賀其任駕部郎中、知製誥。知製誥職掌草擬朝廷詔令文書,為清官之職。韓翃不信,韋巡官說:據京報載,知製誥缺人,中書省呈德宗親批,禦筆不點名,後批道:“與韓翃。”時有兩人名韓翃,另一韓翃任江淮刺史。中書省又將兩韓翃同時呈進請示。因德宗讀過韓翃《寒食詩》,遂禦筆抄錄其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並在一旁批道:“與此韓翃。”韋巡官說:“此非員外郎耶?”韓翃方信不疑。此事傳為佳話。

70 代宗、德宗時,將軍張萬福戰功顯赫,代宗曾給他改名張正,以示褒揚。德宗時,當平盧、淄青節度使李正已反叛朝廷,增兵徐州,以扼江淮水道,使江淮船隻不能沿運河北上。德宗任張萬福為濠洲刺史。在召見他時說:“先帝給你改名為‘正’,當然是褒獎你。不過,江淮一帶連草木都知道你的威名,亂臣賊子聽到你這個名字,就嚇得發抖,還是恢複本來的名字吧。”張萬福馳至渦口(渦河入淮的地方),立馬岸上,江淮船隻陸續向北進發,淄青兵馬知道張萬福的驍勇,誰也不敢動手攔截。後人用“草木知名”比喻聲名極盛。

71 德宗時,奉恩院宮女鳳兒以紅葉題詩,投禦溝流出,為進士賈全虛所得,德宗遂將鳳兒許配賈全虛為妻。宣宗、僖宗朝皆有“紅葉題詩”之事。

72 唐代三月三日為上巳節,皇帝賜宴曲江,都城士女踏青賞春,但這一天常和清明相重合,這對那些向往上巳盡情歡樂的官吏士人未免掃興。於是有人便想另建一個可以毫無顧忌地大宴群臣的新節日,這一天既要安排在春天,又不受寒食、清明的幹擾。最理想莫過於二月初了,既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又距寒食、清明有月餘。德宗早有這個想法,大臣李泌心領神會皇帝的意思,便立即上奏,請求把二月一日定為“中和節”,馬上得到德宗的同意。在這一天,我國民間有互贈刀、尺之類的禮物以激勵長進,並製“中和酒”祭神保佑豐收大吉。

73 宰相武元衡主持討伐淮西(治今河南汝南)節度使吳元濟的戰役開始後,河北藩鎮勢力非常害怕,與吳元濟狼狽為奸的淄青(治今山東青州)節度使李師道請求赦免吳元濟,被憲宗和武元衡拒絕。他們惱羞成怒,在公開對抗不過的情況下,采取暗殺手段。元和十年六月三日黎明前,武元衡由長安靜安坊家裏出來上早朝,就被李師道派遣的刺客殺死。另一位主戰派裴度被刺成重傷。這是唐代建國200年來從未發生過的嚴重事件。

74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擁兵自立,和朝廷相對抗。彰義(淮西)節度使吳少陽,長期割據淮西,控製申(今河南南陽)、光(今河南潢川)、蔡三州。元和九年(814),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立,擁兵數萬,與朝廷為敵。唐朝政府討元濟成功,三州歸唐,大唐重新實現統一。

75 元和十五年(820),宦官梁守謙、王守澄、陳弘誌等殺死憲宗,擁立太子李恒即位。

76“長慶會盟碑”亦稱“甥舅合盟碑”。唐穆宗長慶三年(吐蕃彝泰九年,公元823年),吐蕃讚普可黎可足為紀念長慶元年至二年間的唐蕃會盟所建。碑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大昭寺前。碑文一邊為漢文,一邊為蕃文。碑文記載了唐與吐蕃不得彼此為敵,不舉兵革,不相侵謀。彼此如有猜阻,在弄清事實真相以後,將人給以衣食放回。使社稷協同一家,彼此和平。彼此之間不再發生戰爭,雙方無驚恐之患,使彼此鄉土俱安。碑上還刻有唐蕃雙方參加會盟人員的姓名、職銜。會盟碑充分體現了漢藏兩族親密無間的悠久曆史關係,是漢藏兩族曆史上珍貴的文物。

77 穆宗在位期間,政治腐敗,他遊幸無常,親昵群小,耽於酒色,不視朝政,又好餌金石之藥,終因過服長生藥中毒而死。

78 敬宗在位期間,朝政由宦官王守澄和宰相李逢吉把持,他整日擊球、遊宴,又好深夜自捕狐狸,宮中謂之“打夜狐”。

79 文宗深知自己是宦官擁立的傀儡皇帝,為了維持他的統治,想鏟除宦官勢力。而當時的朝官又分裂為牛黨和李黨,他們互相排斥,各樹宗派,不能幫助皇帝。文宗隻好依靠中小地主出身的李訓、鄭注等人利用矛盾,鏟除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