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周代與蛇相關的習俗與傳說

商代後期,周族崛起於渭水流域,周武王即位後,發動了伐商戰爭,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然後分封諸侯。各諸侯國的禮俗、民風存在著一些差異,但有不少諸侯國保持著崇蛇或重視蛇的傳統。其中出自周族的姬姓諸侯,繼承的周族傳統比較多,對蛇的認識,應當反映了周人長期以來形成的神蛇迷信等觀念。而另一些諸侯國的傳統文化淵源有自,如吳越文化、楚文化等都有著與周文化大不相同的特色。但這些文化中也都很重視蛇,原因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各地區廣泛流行的蛇圖騰與蛇崇拜。

(一)夢蛇 女兒降生的預兆

周人有重視占夢的傳統,傳說周文王和周武王在滅商之前都做過一些吉夢,周文王還曾用占夢的手段來選擇賢臣。占夢的方法很多,其中使用較多的是象征法,即用夢中具體的物象來表現與之相關的事情。

《詩經?小雅?斯幹》說:“下莞上簟,乃安斯寢,乃寢乃?,乃占我夢。吉夢維何,維熊維?,維虺維蛇。大人占之,維熊維?,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意思是說:在下有蒲席、上有竹簟的處所安睡,睡起來就去占自己的夢。好夢是什麽?是夢見熊、?,是夢見了虺、蛇。大人占了這夢,說夢見熊和?,是生男子的吉兆,夢見虺和蛇,是生女子的吉兆。

為什麽夢見蛇是生女兒的吉兆呢?古人解釋說,虺、蛇都是陰物穴處,柔弱隱伏,所以是女兒降生的預兆。而熊、?在山,陽之祥也,所以是男兒降生的偵兆。這裏所用的占夢方法就是象征法。大約周族認為夢蛇生女的傳統心理由來已久,占夢的“大人”便利用人們的這類傳統心理來解夢。

周人雖然重男輕女,但仍將夢蛇視為一種吉兆。這種觀念後來發生了一些變化,不過,從後世的種種“解夢書”中可以看到,夢見蛇多屬吉兆,如:夢見蛇當道者,大吉。夢見蛇虎者,主富,吉。夢見蛇叫者,大吉利。夢蛇入懷中,生貴子。夢龜蛇相向,主財至。夢食蛇肉,主好運。美國愛伯哈德在《中國文化象征詞典》中說:“夢見蛇有不同的解釋方法:夢中遭到蛇的追趕表示有好運氣;夢見黑蛇是要生個好姑娘;夢見灰白色的蛇則生兒子。在台灣,夢見蛇意味著財產將受損失;如果蛇是盤成一圈,圍繞著做夢者,那麽就表示做夢者的生活將要發生很大變化,這主要是根據蛇蛻一次皮就要發生一次大變化而想象出來的。如果一個男人夢見一條蛇,那麽就表示他又要新交一位女友。”

占夢的迷信活動在發展中吸收了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內容,使迷信類型多樣化。周人夢蛇生女的迷信內容,雖然也殘留到後世,但對於夢蛇的解釋卻不僅僅限於生女一事了。

(二)兩蛇相鬥 不祥之兆

《左傳?莊公十四年》記載,這一年居住在櫟的鄭厲公侵鄭,在鄭地大陵擒獲了鄭國大夫傅瑕;傅瑕請求放了他,答應將為鄭厲公做內應。鄭厲公與傅瑕盟誓,放他回鄭國。六月甲子,傅瑕如約殺死鄭國當政的國君及其兩個兒子,接納鄭厲公入鄭。在此事發生之前,鄭國曾經出過一件罕見的事,在鄭國南城門內,兩蛇相鬥,一條蛇是城內的蛇,另一條是城外的蛇,內蛇在相鬥中死去。此後六年,鄭厲公入鄭。有人認為,兩蛇相鬥就是這個政治事件的征兆。蛇是北方水物,水成數六,所以經過六年厲公入。這當然也是一種迷信的解釋。漢代以後,產生了所謂“龍蛇孽”的迷信思想,認為蛇的某些活動如兩蛇相鬥等是不祥之兆。《漢書?五行誌》中說,劉向就認為,春秋時期鄭國兩蛇相鬥、內蛇死的事情就近於“蛇孽”。

漢以後的史書中,記載蛇的反常活動之例甚多,每見於《五行誌》中,一般稱為蛇孽或龍蛇孽。這方麵的內容,我們在本書第五章中再作介紹。

(三)《龍蛇之歌》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追隨他的有狐偃、趙衰、魏武子、司空季子和介子推等人。重耳流浪了十九年之後,終於回國即位,為晉文公。他賞賜隨他逃亡的親信而未賞賜介子推,介子推也不求食祿,和母親隱居在??上山中。介子推的從者認為不公平,就在宮門上寫下一首《龍蛇之歌》,據《史記?晉世家》記載,其詞是:“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晉文公看到了這些話,說:“這是說介子推啊。我隻顧了王室的事情,還沒有獎賞他的功勞”。於是再派人去召介子推……

《龍蛇之歌》中的龍指春秋時期的一代霸主晉文公,五蛇指追隨晉文公的狐偃、趙衰、魏武子、司空季子、介子推五人。君為龍,臣為蛇,與明清時代皇帝穿龍袍,大臣上朝穿蟒袍的情形類似,龍與蛇的象征意義也一致。

在春秋時期晉國人的心目中,蛇的地位相當高,可以用來象征、比喻晉文公的五位臣下。但是當時龍這種虛構的神物早已出現,並具有很大的權威性。蛇的地位已經不能與之相比而低一個檔次。君主喻龍,臣下喻蛇;聖人喻龍,君子喻蛇。盡管君臣之間、聖人君子之間有上下尊卑之別,但地位均高於一般百姓,說明龍蛇都受到人們的尊崇。

另據東漢蔡邕《琴操》所記,《龍蛇之歌》的詞是:“有龍矯矯,悲失其所,數蛇從之,周流天下。龍饑乏食,一蛇割股,龍返於淵,安其壤土。數蛇入穴,皆有寧宇,一蛇無穴,號於中野”。一蛇指介子推,介子推在隨重耳流亡時曾割腿上的肉給重耳吃。這裏所記的歌詞與《史記?晉世家》記載的歌詞大意一致,但更突出了介子推的功勞,並且以“號於中野”來表達“一蛇獨怨”的強烈程度。

(四)青銅器的蛇紋飾與蛇造型

商代青銅器上常見的蛇紋飾,當時並不是主體花紋,隻飾於器物的次要部位,起陪襯和點綴的作用。到西周時期,蛇紋基本不見。春秋戰國時期,又流行蛇紋的新形式,有人稱之為“蛇再度複蘇”。這一時期的蛇紋飾在形態和種類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較多見的稱蟠虺紋。此外,有造型為正視的、側視的,有單體的、群體的。其中有的蛇還被安上了耳、爪或牙。

蟠虺紋的形態特征是:小蛇蟠繞,個體較小,若幹小蛇構成幾何圖案,結構自由,有的為卷曲和交連狀。

有的研究者認為:“蟠虺的祖型並不完全是蛇。因為東周以後始流行的四方連續圖案內本來是以體形較大的龍為題材的,後來這種連續圖案逐漸向規範化和抽象化發展,終於在春秋中期派生出了微縮的蟠虺紋。”從山西侯馬晉國鑄銅遺址出土的陶範來看,“雖然從早期到晚期都有所見,但其數量和比例呈早盛晚衰的趨勢,這與同時期晉國銅器紋飾的發展變化是一致的。在晉以外許多地區,蟠虺紋則一直盛行到戰國初期以後,所以它曾被認為是戰國時期最盛行的紋樣。”

春秋晚期,青銅器花紋繁縟細密,其中交纏的各種龍蛇紋成為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紋樣。形式多種多樣,是在春秋中期同類花紋微型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就是“微縮的蟠虺紋”。分解成單體來看,有的還具有頭尾和鉤形小嘴,有的圖像縮得很小,隻用極細的雙鉤來表現,而具體部位省略變形,看不出眉目首尾。所以大部分青銅器上的這類紋飾中龍蛇難辨,界限模糊。

有一類蛇紋,形態介於夔龍與蛇之間,形體大於蟠虺紋中的虺而小於夔龍紋的龍。有一爪或無爪。造型為側視的蛇遍體細鱗,一正一倒地纏在一起。一種無腿,張口露出一枚利齒,並吐出一螺旋狀物。另一種與前一種頭向相反,有一隻後爪,細尾,張口露齒,但口中無螺旋狀物。

還有一種由彎曲變態的小蛇和動物的眼、角、須、鱗組成圖案的紋飾,有人稱之為“散虺”,也有人稱之為“蝌蚪紋”。這種紋飾出現在春秋晚期。圖案中爬蟲狀的動物是蛇的微型化和抽象化,而並不是蝌蚪,所以這種紋飾仍屬虺紋。

饕餮銜蛇紋飾中,主體紋飾是饕餮,在這種圖案中,饕餮這種傳說中的怪獸圓睜雙目,牙齒外露,兩隻前爪緊抓著兩條蛇,送向嘴裏。虺蛇身體扭曲,拚命掙紮。

龍銜虺紋飾“多為銅器表麵花紋,根據圖案尺寸和陶範弧度推測,它們大多應該用於某種大型銅器上”。在這類紋樣的一塊平麵花紋模上,一條生著角和羽翼的長鼻龍抓咬著一條虺,虺正在奮力掙紮,而後邊有一條雙唇外翻的龍用長冠鉤住了長鼻龍,又用爪抓住長鼻龍的尾部。這一龍蛇爭鬥的場麵生動、熱烈,富有戲劇性。

除了饕餮銜蛇、龍銜蛇紋飾中的虺蛇地位比較突出之外,春秋戰國時期蛇紋飾中相互纏繞的群蛇不分主次,一般沒有被特別突出的個體。

春秋中晚期盛行的蟠虺紋,多是用方塊印模法印鑄的。大部分同一部位、同樣花紋的模都隻有一塊。所以同組花紋反複的現象常常出現。這說明當時印模花紋的技術已經被普遍采用。花紋與器形都趨於規格化的青銅器,應該更具備了商品的特征。

虺蛇作為銅器的裝飾紋樣,主要是起美化器物的作用,並不是被崇拜、信奉的神靈。

蛇造型青銅器主要見於北方地區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夏家店上層文化。如:雙頭蛇飾件、雙蛇鑾鈴、雙蛇糾結銅飾等。這些青銅器繼承了北方地區先民們重蛇的傳統。早在新石器時代,北方地區的陶器中就流行蛇紋裝飾,如前麵提到的蛇紋鬲、蛇紋罐等。蛇造型青銅器,是這一地區重蛇之風在青銅時代新的生產技術條件下的一種表現形式。

甘肅靈台白草坡西周墓出土的龍紋劍有透雕蛇紋鞘,蛇一首雙身,左右盤繞,造型別致。

(五)吳越文化、楚文化與蛇

江蘇南部、浙江、福建一帶,周代屬吳越文化分布區。

吳人與越人都有崇拜蛇的習俗。《勾踐陰謀外傳》說,越王勾踐降吳時,曾使工匠雕刻神木“狀類神龍”,獻給吳王夫差作為貢品。另外,據說伍子胥在築城時,因為越國分野在巳,巳為蛇,於是設計建造了一座蛇門。吳國分野在辰,於是城門上造“兩鯢”形象,象征龍。《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說,吳王夫差赦勾踐回國時,送他“於蛇門之外”,說明蛇是越國的象征,也受到吳國的重視。

《爾雅?釋地》敦璞注:“江東呼兩頭蛇為越王約發”。看來,越王曾戴兩頭蛇形的約發,這更體現了越人崇拜蛇的習俗與心理。這種兩頭蛇形約發由王佩戴,相當於一頂王冠。說明蛇在當時被越人視為神明、聖物或權力的象征。類似的情況,在古埃及也曾出現過,埃及的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的頭飾上,就鑲嵌著一條眼鏡蛇。這條蛇昂首向天,蛇身彎曲著與圓箍相連接。頭飾以黃金製成,中央鑲著圓形紅玉,上下飾藍色和淺色玻璃。古埃及人崇蛇,把眼鏡蛇奉為下埃及的象征。因而在這件相當於王冠的頭飾上造出蛇的形象。我國古代的越王約發的質料和具體形狀已不可考,估計也應是一件精致、珍貴的藝術品。

吳越文化的青銅器,也常飾蟠虺紋。其數量比例較中原地區更大,究其原因,是當地崇蛇之風較中原更盛。吳越之地多蛇,人們對蛇也更為熟悉,對蛇的美感體會更多,所以也就更習慣於用蛇形來美化器物。

福建古稱“閩”。《說文解字》說:“閩,東南越,蛇種。從蟲門聲”。而門中有一條蟲(蛇),形象地表明閩人崇蛇的文化特征。《汀州府誌》載:“春秋勾踐滅吳,兼閩為閩越地。”實際上在此之前,越與閩的文化特征就很接近,崇蛇風俗極盛是其共同文化特征之一。

楚文化分布在上古時期的苗蠻集團故地,繼承了當地的崇蛇風習。在與吳越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彼此的崇蛇、重蛇習俗也隨之交流,相互加強。漢代畫像石中蛇身神靈頗常見,神話傳說中亦多神蛇,這就是由於漢高祖劉邦本是楚地人,統治集團成員中多楚人,楚文化中的崇蛇之風到西漢時期便開始發揚。

楚人對蛇的畏懼和迷信也很強。漢代王充的《論衡?福虛》中說:“楚相孫叔敖為兒之時,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對其母泣,母問其故,對曰:‘我聞見兩頭蛇死,向者出見兩頭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其母曰:‘今蛇何在?’對曰:‘我恐後人見之,即殺而埋之。’其母曰:‘吾聞有陰德者天必報之,汝必不死,天必報汝’,叔敖竟不死,遂為楚相。”

唐代韓愈有“一蛇兩頭見未曾”的詩句,不過,在楚地、吳地、越地,有一種頭部與尾部形狀、粗細相近的怪蛇。尾似頭,頭尾又都有黃斑,所以有時被人們誤認為有兩頭,而稱之為“兩頭蛇”。楚地流行“見兩頭蛇的人要死”的迷信說法,是楚人畏懼這種怪蛇的結果。

公元前334年,楚滅越,部分越人與楚人融合,雙方的崇蛇風習在楚、越之地長期保持,並且在漢代產生了全國範圍的巨大影響。另一部分越人分為若幹支係,分踞沿海一隅。其中閩越保持的崇蛇風習最多。到明代,還流行著鎮閩王廟有左右二將,曾化為青紅兩蛇,常在香幾間顯靈,閩人有禱即應的傳說。直至現代,殘留於閩人中的崇蛇風習,仍然多於其他省份、地區。

(六)巴蜀文化與蛇

商周時期的巴蜀文化分布於今四川境內,巴文化與蜀文化各有特點,也有不少共性,常被合稱為巴蜀文化。

巴在小篆中作“□”。《說文解字》釋其為:“蟲也,或日食象蛇,象形。凡巴之屬皆從巴”。蜀字從蟲。所以巴人應本以蛇為圖騰。蜀人以蛇為圖騰的證據不夠充分,但也有過崇蛇之風,留下了與蛇相關的神話傳說。

據晉常璩《華陽國誌?蜀誌》、宋《太平寰宇記》卷八四、明曹學?《蜀中名勝記》卷九的記載,蜀保子帝九世,有開明帝,建立了蜀的宗廟。周顯王在位時,蜀王開明十二世有褒漢之地。在山穀中打獵時遇到了秦國的惠王。秦惠王送給蜀王一笥金,蜀王回贈了珍奇玩好之物,但不知因為什麽,這些物品到了惠王手中就變成了土。惠王很生氣,但群臣祝賀說:“這是天意,大王將得到蜀國的土地了”。秦惠王轉怒為喜,就用石頭作了五頭牛,在牛的後邊灑了些金子,說這是五頭牛排泄出來的。蜀人想得到這些“神牛”,派使者去請石牛,秦惠王答應了這個請求。於是蜀王派了五丁力士去迎石牛。

五丁是五個壯士,力能移山,可舉萬鈞重物。他們逢山開路,使蜀道直通於秦國。從這條路上“請”回了石牛,但石牛並不能排泄黃金。蜀王發怒,把石牛還給了秦,還嘲笑秦人說:“這些東方的放牛小兒”。秦人說:“我們雖然放牛,卻要得到蜀國”。蜀的武都有一美豔女子,是山精化成的,蜀王納她為妃。這位蜀妃當年與五丁同生,被父母拋棄在溪水旁。後來人們聽到呱呱的啼哭聲,一看,是一女五男。

蜀妃因不服水土,想離開蜀王,蜀王一定要挽留。還作了一首《東平之歌》,希望歌聲能使王妃快樂。過了不久,蜀妃去世,蜀王很哀傷,就派五丁到武都擔土,造了王妃墓,占地數畝,高七丈。墓上有一石鏡,這就是後來成都北角武擔。秦惠王乘此機會,表示願將五位秦女嫁給蜀王,蜀又派五丁來迎接秦女。返回蜀國的途中,路過梓潼,看到有一條大蛇,鑽到了山石的洞穴裏。五丁之中的一位,去揪住了大蛇的尾。拚力向外拽,但是怎麽也拽不動。其餘四位壯士也來幫忙,大聲呼喊著與大蛇角力。五丁和大蛇的力量都太大了,致使山崩地摧,五丁力士和五位秦女都被壓死,山也分為五嶺,蜀王很傷心,到這裏來憑吊,把山命名為“五婦塚山”,並在山上修了“望婦堠”、“思婦台”。後來這山也叫“五丁塚”。

周慎王五年秋,秦國大夫張儀、司馬錯等率兵從傳說中五丁開辟的“石牛道”伐蜀,蜀王逃走,死於白鹿山,蜀國滅亡。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他膾炙人口的詩篇《蜀道難》中,寫下了“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的名句,說的正是五丁拽蛇使山崩塌的神話故事。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