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蛇龍分化

從以上的神話傳說、曆史記載和考古材料反映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蛇在五大集團中受到廣泛的崇拜,然而,蛇在各集團中都不是唯一的崇拜對象,比如,東夷集團的圖騰中,鳥是比蛇更重要的,羌戎集團的圖騰中,牛和羊是比蛇更重要的。此外,虎、熊等猛獸也是當時不少氏族的圖騰。要在林立的氏族部落之間,就圖騰和崇拜物取得共識,就需要以最廣泛最普遍的崇拜物為基礎,加上其他重要崇拜物的特征,讓蛇像鳥一樣會飛,像牛羊一樣長角,像猛獸一樣有四肢和利爪。而且,同是崇蛇的氏族,有的崇拜大蛇,有的崇拜小蛇,那麽,如果蛇能變化,能巨能細、能大能小,不是就符合所有崇蛇氏族的需要了嗎?

各氏族、部落、集團相互鬥爭、相互滲透,向著融合的方向前進。曆史在呼喚一種蛇的變體出現,它將能總領各種主要圖騰的雄姿和本領,產生比以往各類圖騰更強的凝聚力。

於是,一種虛構的超自然動物被人們製造出來,它就是龍,對於中華民族的凝聚和中國古代文化的融合、發展,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

龍的基幹是蛇,主體是蛇。龍誕生以後,並沒有完全奪去蛇的靈光,此後龍蛇共舞,各有所長,在十二生肖中,龍蛇雙雙入選,伴隨著億萬人生命的曆程。

(一)蛇是龍的主幹和基調

由於蛇、蟲在古代各集團的許多氏族、部落中被奉為圖騰,受到崇拜,所以以蛇為主體的龍圖騰才會由蛇圖騰演化出來並且被大部分氏族、部落所接受。

學術界對於龍的形象的主體是自然界的哪一種動物還沒有定論。主要的觀點有蛇說、鱷魚說、蜥蜴說。還有人認為龍的頭部形象來源於馬或豬的頭部形象。也有人認為龍和閃電、雲、虹、樹神等有密切關係。

從原始社會至商周時期的考古資料來看,還是蛇的形態與龍最為接近。我們在前麵提到過新石器時代的那條彩繪奇異動物,或稱之為“蟠龍”,實際上,這個動物既無角又無足,還吐著信子,細長的身體盤成一圈,與其最為接近的自然界的動物就是蛇。

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過距今五千多年的大型玉龍,這條龍用墨綠色軟玉雕成,身體像蛇,彎曲成半環形,沒有足和爪,頭上也沒有角。遼寧淩源縣牛河梁遺址和建平縣、河北圍場縣等地發現的豬首蟠龍,身軀盤成環狀,也無足無爪,年代與三星他拉遺址出土的大型玉龍年代相仿。它們的共同特征:無角、無足、無爪,身體盤曲也正是蛇的形狀,而頭部或似馬頭,頸脊有長長的鬣毛,或似豬頭。

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出土過一件距今七千多年的陶尊,上麵繪著一條豬首蛇身的動物,可能就是豬首蛇身玉龍的原型。

從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從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中期,蛇就開始與其他動物一起,被人們重新組合、變形為一種虛構的超自然動物。在這些剛剛誕生不久的龍身上,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出蛇與馬、豬等動物的樣子。

商周時期的龍神秘性比以前增強,但軀體還常常是蛇體。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銅器銘文中的龍字,一般是細長體,頸部也比較細,彎曲程度很大,無足無爪的居多,看上去與蛇的相似程度大,而與鱷魚、蜥蜴的粗體、粗頸、彎曲程度較小的特點有很大差異。商周青銅器上發現過不少龍紋,其中有足的比較多,但常常僅有一足,這就是傳說中的“夔”,是龍的一種。也有的青銅器上鑄有無足的龍紋,如著名的商代青銅器“龍虎尊”上的龍,就是蛇軀,無足和爪。這一時期的玉龍,無足和有足的互見。筆者曾負責發掘過一座西周時期的晉侯夫人墓,出土各式玉龍二十件,其中無足的十七件,有足的僅三件。還出土了不少龍和玉人在一起的玉雕,每件上都有兩三條龍,沒有一條龍是有足和爪的。總之,商周時期的龍也還是與蛇接近。具備鱷魚、蜥蜴某些特征的隻是少數。

在古代文獻中,龍蛇常常並稱,如《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龍蛇居之”。《後漢書?襄楷傳》說:“龍能變化,蛇亦有神”。《管子?樞言》:“一龍一蛇,一日五化謂之周。”東漢王充認為龍為“馬?(蛇)之類”,他在《論衡?講瑞篇》中說:“龍或時似蛇,蛇或時似龍。”

此外,像“深山大澤,實藏龍蛇”、“龍蛇飛動”、“龍蛇混雜”、“筆走龍蛇”等名言、成語等,也都暗示著龍與蛇的親緣關係。

所以,龍的形象是以蛇為基礎,吸收了包括鱷魚、蜥蜴在內的多種動物特點,經過變形、加強而組合成的多種動物綜合體。早期的龍有足和爪的比較少,更像蛇的樣子。蛇確是龍的主幹和基調。

在族的融合與文化交流過程中,被各地氏族、部落廣泛崇奉的蛇圖騰兼並了一些別的圖騰。出於團結的需要,蛇被安上了角、足、爪,使原來以生角的動物、鱗甲類動物和四足的動物為圖騰的氏族、部落對這種新圖騰都懷有感情。

因為蛇與蟲、蛇與蛇之間存在著大、小的差別,所以又產生了龍能巨能細、能大能小的傳說。因為蛇中有水蛇,所以龍也可以潛入江河湖海。這樣就符合了以不同的蛇或蟲為圖騰的氏族、部落人們的心理。於是,龍就在原始氏族公社時期成為中國古代圖騰體係的核心,受到廣泛的尊崇。進入文明時代之後又演變為政治權威的象征和多種神靈。

(二)騰蛇飛龍各顯神通

除了蛇之外,鳥也是我國上古時代的重要圖騰之一,為了協調蛇與鳥的關係,有的蛇被賦予飛騰的本領,於是產生了騰蛇的傳說,在先秦文獻中,已有騰蛇與鳳凰並列的例子。龍以蛇為主要原型,蛇可以飛起來,龍自然也可以飛起來。於是,在幻想與神話中,騰蛇飛龍自由地飛升於天空。由自然界的蛇中產生了騰蛇一類的神蛇、靈蛇,由神蛇、靈蛇之中,又產生了龍的主體。

傳說中的龍神通廣大,能隨意變化,上天入地,翻江倒海,興雲布雨。

然而,在後來的神話世界、宗教迷信、民俗民風等方麵,龍都未能占盡春光,而蛇仍有著自己的一方天地,保留著部分昔日的輝煌。騰蛇飛龍,各顯神通。

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龍不如蛇,難怪有“強龍不壓地頭蛇”的說法。究其原因是,蛇是大地上切切實實生活著的動物,它的生命力是與生俱來而並非向壁虛構的。

我的一位友人認為,我們這條龍雖然漂亮,但根本不是實有其物,它並不受到“龍的傳人”的普遍尊崇。甚至小小哪吒,也要抽它的筋,而十億“傳人”竟無一人提出抗議。原因就在於龍是一個兼容並蓄的“拚盤”。圖騰問題上的無原則“兼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負麵,原來各種圖騰的“傳人”不尊崇“拚盤”,“因為其中有我,龍走紅運時人人自豪,‘光榮偉大’人人有份,因‘隻有我一丁點’,龍走黑運時又人人唾罵――反正是‘大鍋飯’圖騰,你擒也罷,縛也罷,剝皮抽筋也罷,我不生氣……‘拚盤’的明顯好處是‘有利於團結’,毛病是不被‘傳人’尊重,缺乏真正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蛇在龍出現之後,已不再受到以往那樣廣泛的尊崇,但在特定的活動場合、地域,卻比龍的作用更重要,也更具權威性。比如曆史上福建的閩人、越人、閩越人都崇拜蛇,直到今天,全省仍流傳著種種崇蛇傳說,有的地區還保留著崇蛇的風習(詳見本書第七章)。南平市樟湖鎮還存在著祭蛇神等活動。近年電影隊下鄉到閩侯縣上街鄉後山村準備放映電影《白蛇傳》時,由於人們都知道故事中白蛇精白素貞要被法海和尚作法鎮於雷峰塔下,而這個情節與鄉民們的蛇崇拜意識相矛盾,結果隻好取消了該影片在當地的放映。這種情景,與人們聽到屠龍斬蛟、降龍、馭龍、鬧龍宮、打龍袍等故事而無動於衷,甚至有時拍手稱快的情況恰成對比。可以想見,古代的蛇更為閩人、越人和閩越人崇拜。

人們對蛇的情結,比對龍更為根深蒂固,而把龍的地位卻擺到了比蛇更高的位置,這個矛盾使得蛇與龍各顯神通的局麵延續了數千年。在十二生肖中,龍與蛇一前一後,緊緊相伴,年年歲歲,親密無間。

上古時代的蛇圖騰、蛇崇拜,為蛇生肖的出現創造了條件。有蛇圖騰就是有人相信自己有蛇的祖先,蛇的血緣,有人相信蛇和人是朋友,是親屬。由於蛇圖騰的廣泛存在,有此類信條的人應該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龍圖騰與神龍崇拜出現以後,人們既尊蛇又崇龍,而崇龍的傳說和活動中又時時顯出崇蛇的影子。這樣,文化積澱傳後世,蛇與它的變體――龍,就牢牢地占有了十二生肖的六分之一。

不過,從龍蛇分化的原始社會到蛇生肖出現之間,還有一個相當漫長的悠悠歲月,這就是夏商周時期。在考古學上,這個時代屬於青銅時代。這個時代是龍尚未脫離“蛇性”、“蛇味”,蛇仍具有很大餘威的時代,這樣的龍與人們的現實生活相去不遠,這樣的蛇又具有與龍相仿的神力,它們各自都為自己入選日後的十二生肖創造了基礎性的條件。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