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牛王節

在人類曆史上,牛曾是人類崇拜的一種動物對象,這一點可能發生於史前的狩獵時期。隨著飼養業的出現,野牛變耕牛。由於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牛,人們信仰牛神,並在一定季節裏要對牛進行祭祀。這樣也就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牛王節。

牛是民間的保護神,淵源於史前動物和圖騰信仰,後來演變為動物神。秦代已有祭牛神風俗。《水經注?渭水注》引《列異傳》稱牛王本為南山大樟,被人盜伐,“樹斷,化為牛入水,故秦為立祠”。俗稱怒特祠,供奉牛王,現在台灣還視牛為神。後來人格化,牛首人身。又訛為伯牛。《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五四引《蓼花州閑錄》:“明中原來者,雲北方有牛王廟,畫牛百於壁,而牛王居其中間,牛王為何人?乃冉伯牛也。”近代民間供的牛欄神也是擬人化的神靈。每年七月二十五日、十月一日祭祀。在山西臨汾魏村有一座牛王廟,正殿供有牛王、藥王,在這裏定期舉行盛大的牛王廟會。另外,在夏縣上牛堆雲洞內有座三王祠,奉牛王、馬王和藥王,說明北方也信仰牛王,但都是黃牛,南方則供奉水牛,說明牛王信仰有明顯的地域性,這與人們對牛的馴育不同有關。

隨著動物神信仰的淡化,鬼神觀念的演變,在牛王信仰的基礎上,又出現了一種牛頭鬼的形象,又稱阿傍,是陰曹地府中閻王的鬼卒,據研究有兩種傳說:一種來源於神農,《外書》:“神農牛首”。一種來源於佛教影響,佛教信仰閻王,他有判官、走卒。《五苦章句經》:“獄卒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釵。”後來為道教吸收,成為牛頭馬麵,或牛頭鬼,歸泰山神統轄。

在各民族地區流行著形形色色的牛信仰。雲南大理七裏橋葭蓬村白族以黃牛為本主,傳說該村遇到洪水,黃牛臥於洪峰中,擋住了洪水,救了白族祖先的性命,所以村民世代以黃牛為本主,每年二月二十三日祭祀黃牛,該村也不飼養、役使黃牛,禁食牛肉。在白族甲馬中就有牛王神形象。拉祜族認為牛有靈魂,牛生病後要敲擊牛槽,或者遷徙,嚴重者請巫師替牛招魂,即在大門口或牛跌傷的地方,殺雞,做粑粑,念道:“牛魂回家吧,外邊風雨大,沒處躲,有老虎,家有吃的,有牛欄,你順著路回來吧。”

由於人們相信牛有靈性,所以又派生出一種牛魂石信仰,又稱寶石。如黎族每到七月或十月牛節,?頭(氏族長)必把家藏的牛魂石取出來,用酒洗石,經過牛魂石泡的酒,認為是福酒,眾人都來喝酒、跳舞。還認為牛魂石是牛魂的象征,喝了福酒,既有助於人的健康,又有助於牛群發展。黎族視牛魂石為寶物,與銅鑼、粉槍、田地、穀倉構成五大財產。類似信仰在壯族地區也存在,廣西東蘭、鳳山、巴馬壯族在正月初一早上,男子、青少年成群到河灘裏找有孔的石子,邊找邊唱《尋寶牛歌》,找到後用繩子穿起來,高高興興往村內牽,而且口唱《牽石牛歌》:

來了啦,來了啦!

崖邊的黃牛等我拉,

河邊的水牛待我牽。

牽著牛兒樂哈哈了,

你牽過上邊,

我牽過底下,

黃牛是家寶,

水牛是金蛙,

我們同心又協力,

黃牛、水牛統統牽進家,

依呼嗬。

拉到家後,把牛石置於牛欄內,象征在牛欄內飼養,牛繁殖快,像石頭一樣頑強,不生病,避牛瘟。此外,台灣有的地區把牛神塑造成牛的形象,由牧童牽牛,供在廟宇內,信奉者定期虔誠地給牛神獻青草。

在遊牧民族中,還有一種崇拜牛乳房的風俗流傳。在蒙古包入口內,有男女坐席之分,其中婦女坐席的上方,必掛一個母牛的乳房。後來東蒙地區流行用羊毛織編一個牛乳房,而且鑲一塊布,掛在蒙古包內,由人們定期祭祀。每年第一頭牛下崽後,必把初擠出的牛乳放在牛奶桶內,舉行“灑乳祭”。婦女在擠乳前,一定洗幹淨雙手,不能用鹽接近乳房。在蒙古族人看來,牛的乳房不僅是母牛的標記,也是產乳的地方,必須拜祭,才能豐產乳汁,否則將危及牧民們的生活。

在節日文化中,有一種牛神節,充分反映了各民族對牛的信仰。

中國民間的節日很多,但是為牛過節日卻是動物信仰的突出事例。牛王節有不同的名稱,如牛節、牛王會、牛王誕、牛神節、牛魂節、脫軛節等。

漢族的牛王生日

各地的漢族人崇拜牛王,湖北地區認為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為牛王生辰日,當天必須要剝芋頭做羹吃,因而又名為牛羹。另外,有的地區還喂牛吃芋頭。四川在十月一日過牛王神生日,做糯米粑粑,粘在牛角上,當天不讓牛做活,黃昏時牽牛轉彎,晚上讓牛在水田邊照身影。《雅安縣誌?風俗誌》:“牛見黍則喜樂。”其他地方在六月八日舉行牛王會,演戲娛樂。浙江過清明節,在拂曉時把牛牽出村外,覓草而牧,以早出為佳,稱“牛搶青”。

黎族的牛節

海南黎族在七月或十月過牛節,由?頭主持,首先由?頭敲鑼打鼓,為牛招魂。該族認為牛有靈魂,每頭牛都有一塊美麗的牛靈石,收藏在家,以收存牛魂多為富有的標誌。當天?頭夫婦用自己釀造的酒洗牛魂石,為牛祝“福酒”,即吃米酒,補牛身體。群眾跳“總兵舞”,歡慶牛的生日。

壯族的牛魂節

壯族稱牛王節為牛魂節、脫軛節、開秧節,具體時間在四月八、五月七、六月六、七月七。傳說在很早以前,壯族人養的牛患瘟疫了,死亡慘重,久治無效,在四月八日去拜神,牛王從天而降,保護了耕牛,牛瘟也停止了,牛又繁殖起來。為了紀念牛王的恩賜,四月八在牛欄設祭台,打掃牛欄,撒石灰,墊幹草,讓牛休息一天,拉到河裏洗澡,或者以艾葉洗牛身,能除虱、壓驚和定魂。同時殺雞,做五色飯,全家圍桌共餐,並牽牛轉桌一周,給牛吃五色飯、甜酒、綠豆粥、雞蛋湯,小孩還把紅紙掛在牛角上,向牛祝福,老人唱牛歌:

世人聽我說緣由,獸中最苦是耕牛,

春夏秋冬出苦力,四時耕種求全收,

規勸世人喜耕牛,人畜兩旺樂悠悠。

布依族的牛神節

貴州布依族在四月八日過牛神節,又稱開秧節,從此開始插秧,也稱牧童節,酬謝牧童的辛勞。當天卸下牛軛,休息一天,給牛吃黑米飯。

仡佬族的祭牛王節

仡佬族的牛節又稱牛神節,敬牛王菩薩,當天各家殺雞買肉,做糍粑粑,備米酒,為牛掛彩,休耕一天,在牛角上掛兩個糍粑,並把牛牽到河邊洗澡,讓牛從水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再把糍粑給牛吃,俗稱“牛做壽”。然後全家進餐。傳說過去仡佬族連年征戰,牛曾救過該族,所以才有祭牛王節。

土家族的牛王生日

土家族有一個傳說,過去有一次戰爭,土家族失敗了,退卻時又遇到大河攔路,進退兩難,這時突然有一頭水牛遊過來,人們拖著牛尾巴過河,保全了性命。又傳說此日為牛王生日,家家要宰雞殺豬,祭祀祖先,讓牛休息一天,民間還禁食死牛肉,將牛好好安葬。

佘族的讓牛“見三”

飼養母牛的家庭,遇生小牛後的第三天,要舉行一個儀式,要殺鵝,做麻糍、酒菜,請親友歡宴,給牛吃紅糖米飯、雞蛋酒,把麻糍送給孩子們吃。

羌族的牛王會

羌族在十一月一日宰一羊一雞,到牛王廟燒香點蠟,燒紙錢,祈求天神保護耕牛安全。

白族的牛王會

白族先是各家在春耕栽種結束時,於自己的牛圈門口殺雞向牛王供祭。祭祀時要在牛圈門上插青鬆枝和白花,以示對牛王的感謝。農作物收獲後,還要在二月初一舉行全村性的祭牛王會,殺豬宰雞供祭牛王。同一天也舉行五穀會,祭五穀之神。

納西族的敬牛王

雲南麗江納西族每年敬牛王兩次,一次在六月二十至三十日,另一次是在九月十日至三十日。在此期間,由各家任選一天,給耕牛洗澡,讓它休息,家裏也刷洗幹淨,擺放整齊,以示對牛王的敬意。這一天喂牛麥麵餅十二個,青稻草一捆,還在牛角上掛一串餅子,稱為洗牛腳會。同時,他們還在八月的牛日請喇嘛念經,為牛求保平安。

通過以上例證說明,牛王節是相當普遍的節日信仰,尤其在南方和西南民族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乍看起來,是對耕牛的謝酬,其實,牛王節起源於對牛的信仰。初期的牛信仰,誠如萬物有靈論一樣,認為生物都有靈魂,牛也不例外,牛為牛神。後來又把牛神人格化了。民間流行著許多神話傳說,除上麵所列的例證外,還有兩個傳說:

一個是牛為玉帝的太子。民間信仰認為天上有許多神,以玉帝為大,玉帝看見地上人類天天勞動,十分辛勞,就讓太子下凡傳聖旨:“一天吃一頓飯,洗三次臉。”太子卻說:“一天吃三頓飯,洗一次臉。”於是人間糧食短缺,怨氣衝天,玉帝一查問,方知是太子假傳聖旨,氣憤之極,令太子下凡為牛,幫助生產糧食,由於水牛是四月八日下凡的,人們為了感謝耕牛,也在四月八日為牛過生日。

另一種傳說認為牛是牛魔王變的,故事同上,但有一點不同,不是太子,而是牛魔王假傳聖旨,玉帝懲罰他,把他變成耕牛,從而有祭牛王之俗。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