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說話的藝術

  語言交流是交往過程中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要想獲得比較好的溝通效果就必須掌握相應的講話藝術。一句熱情得體的話,可以使人感到溫暖;一句尖刻低級的話,則會導致溝通的障礙和矛盾。禮貌友好的談話藝術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

  講究說話藝術應力求做到:少說抱怨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少說諷刺的話,諷刺顯得輕視;少說拒絕的話,拒絕形成對立;少說命令的話,命令易使人抗拒;少說批評的話,批評產生阻力。多說寬容的話,寬容乃是智者;多說尊重的話,尊重增加理解;多說關懷的話,關懷獲得友誼;多說商量的話,商量達成共識;多說鼓勵的話,鼓勵發揮力量。

  首先,和人交談要保持和藹的態度,真誠而又風趣。語調語氣要溫柔平和,文雅得體。時刻注意您的語言是否柔和悅耳,注意避免使用令人難堪的字眼,避免語調粗野。矯揉造作,弄虛作假,無中生有,是品格不好的一種表現。真誠,首先要超越自我,不卑不亢。言必由衷,言必行,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風趣來自活潑的語言,來自妙言成趣的幽默。人們願意聽風趣的語言,哪裏有風趣,哪裏就有活躍的交談。

  其次,應該保證語句的流暢。半天吐不出一個字,語無倫次,不能不令人遺憾。有抑揚頓挫之勢,又有音樂節奏之美,聲聲入耳,句句撼心,方為上乘。

  最後,與人交談要注意節奏與分寸,特別對陌生人。打斷別人談話不禮貌,要善於限製、隱藏自我,讓他人隨意表現。不要輕易否定別人,在眾人麵前,即使對方真的錯了,也不要那樣做。

  語言是人際交往和交流的基本途徑,對於激起雙方在認識上的共鳴來說,更是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不同的語境,不同的語態都可能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語言交流過程中,詞不達意或者對語義發生誤解是交流的最大障礙,影響著溝通的效果。因而,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如何準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社交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善於傾聽。人人都希望有一個好的聽眾傾聽他的想法和意見。

  與善於傾聽者即善於讓對方講話的人交談,能夠感受到一種得到認可的喜悅和共鳴。善於傾聽要求用神態表示出自己正在積極地參與交流,而不是一味地接受而不做任何評論。隨聲附和,用目光、表情、態度、語言來表示你的參與,不但會對對話產生“潤滑”的作用,而且還會鼓勵對方繼續講下去。

  其次,需要用共同的話題進行交流。要使交談變得熱烈、融洽,在話題一致、雙方都感到趣味盎然的時候,為了引到共同的話題上,就必須避免一言道破而導致再也無話可說的窘境。可以從天氣、體育等話題開始交談,這些話題不會引起對方的戒備心理,容易成為雙方交流的突破口。在談論思想、政治、宗教等話題時則需慎重,因為這些話題易引起對方情緒上的對立。

  最後,選擇一個廣博而豐富的話題可以產生不錯的交流效果。如果對方主動來與你交談,你就應該作出適當的回報,這就需要擁有相應的話題。如果能夠做到言簡意賅,就會令對方感到有回味,有分量,而使雙方的交談興趣倍增。

  幽默在溝通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恰到好處的幽默不僅能使人感到輕鬆愉快,而且能提高人的大腦及整個神經係統的張力和充分發揮潛力。適當地製造幽默,可以活躍溝通的氣氛,使溝通的效果更趨完美;還可以驅除溝通中的疲勞感,讓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壽。幽默是一種生活藝術,是生活的潤滑劑。一句得體的幽默話,能消除一場誤會;

  缺乏幽默的人,常使人感到難以相處,缺乏幽默的家庭則缺少溫馨。

  友善的幽默能表達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愛,能溝通心靈,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填平人與人之間的鴻溝,是希望和他人建立良好關係不可缺少的東西。特別是當一個人要表達內心的不滿時,如果能使用幽默的語言,則聽起來會順耳一些;當一個人需要把別人的態度從否定改變到肯定時,幽默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當一個人和他人關係緊張時,即使在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幽默可以使彼此從容地擺脫不愉快的窘境或消除矛盾。

  幽默具有自我激勵的作用。人們可運用幽默來增強活力,從幽默中汲取力量來應付任何困境,擺脫種種煩惱。一個不懂幽默的人,他就不懂調節情緒的方法,他所遇到的困難也就越多,他的情緒也最容易消沉。因此,麵對困難重重的人生,我們必須學會和訓練自己的幽默感。

  善於說話是生存的需要,社會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但說話的才能並非先天就有,而是要靠後天的訓練和培養,可以嚐試如下的幾種訓練方式。

  (1)介紹式說話訓練。將自己了解的介紹給別人知曉,這是人們交往時常用的方式。介紹最好借助於一些典型書麵語的幫助,從中汲取營養,掌握要領,然後聯係自己想要說的話,這樣的介紹較為規範。

  (2)敘述性說話訓練。敘述比介紹詳細一些,複雜一些,是在介紹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以感性認識和記憶為基礎。敘述事件應注意對無關緊要的枝節不做累贅的解釋,防止把話題拉遠;也不可過分誇張,防止失去信任。另外敘述一件事要有頭有尾,適可而止。

  (3)描寫式說話訓練。說話要力求形象、生動、風趣,以吸引聽者,達到更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表情、手勢、語調,又要用詞準確、形象,易於上口,適合口頭表達。

  (4)體會式說話訓練。不僅要有敘述,還要有一定的分析;而且在分析的基礎上,要是非分明,態度要嚴肅認真,用語直截了當、樸實無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5)報告式說話訓練。可從簡單一點的形式開始,做到有理有據,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

  (6)討論式說話訓練。這種展開矛盾、集思廣益、互相啟發的說話形式,可以促進思維活動,並且迅速從口頭表達中反映出來。

  談話的表情要自然,語氣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說話時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或者用手指指人。與人談話時,不宜與對方離得太遠,但也不要離得過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談話時不要唾沫四濺。談話前忌吃洋蔥、大蒜等有氣味的食品。

  談話時若伴以各種麵部表情、神態和手勢,往往會更直接地交流感情,更好地表達思想,給人印象深刻,從而使談話的效果更好。但須注意,世界各民族的人身體語言多種多樣,內涵也不盡相同。就點頭而言,世界大多數民族的習慣上是表示同意、讚同、肯定;但在希臘和保加利亞等國,則表示否定、不同意。再如伸出大拇指,在世界大多數國家表示讚賞、誇獎,有“好”“真行”“太棒了”“頂尖高手”之意。而在澳大利亞,豎起大拇指則是一個粗野的動作,歐美人在公路上若橫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車,在日本用大拇指表示老爺子,印度尼西亞人用大拇指指東西。

  參與別人談話要先打招呼,別人在個別談話,不要湊前旁聽。若有事需與某人說話,應待別人說完。有人與自己主動說話,應樂於交談。第三者參與說話,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如果發現有人欲與自己談話,可主動打招呼詢問。談話中遇有急事需要處理或需要離開,應向談話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如果發現有第三者要參加談話時,應以微笑、點頭、握手等表示歡迎。

  如果談話時有人來找或遇有急事要離開時,應向對方解釋清楚並表示歉意。

  如果談話是在三人以上之間進行的話,應照顧全局,尋找共同有興趣的話題來談。不要隻和一兩個人交談,而對其他在場的人置之不理,應不時地和在場的所有人攀談幾句。如果兩人談及他人一概不知的事情時,應稍作解釋,以便共同參與談話。如果所談問題不便讓旁人知道,則應另找場合。

  在交際場合,自己講話要給別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別人說話,也應適時地發表個人看法。要善於聆聽對方談話,不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一般不提與談話內容無關的問題,如對方談到一些不便談論的問題,不對此輕易表態,可轉移話題。在相互交談時,目光應注視對方,以示專心。對方發言時,不應左顧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視別處,顯出不耐煩的樣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懶腰、玩東西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在社交場合不要高聲辯論,應毫無偏見地、心平氣和地開展討論;不要出言不遜,惡語傷人,而應該言語得體。古人說得好“不能美言則免開尊口”;不要當麵指責,更不要冷嘲熱諷;而應語氣委婉,各抒己見,盡量說服對方或求同存異,辯論完分手時應相互道歉。

  切忌在社交場合態度傲慢,自以為是,目空一切,誇誇其談。談話要自然,態度要和藹。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