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行禮

  行禮是雙方見麵時常采用的禮儀形式,常見的行禮禮節包括握手禮、鞠躬禮和吻禮。另外還有通行於東亞和南亞信奉佛教國家的合十禮(又稱合掌禮),以雙手合十表示敬意。

  (一)握手禮

  握手是指在交往場合二人通過互相握手,以施見麵禮的禮節行為,是交際場合運用最多的一種交際禮節形式。它起源於原始狩獵和戰爭時期,人們手拿棍棒以防不測,陌生人相遇倘無惡意,雙手摸摸掌心以示手中無武器表示友好,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握手禮。

  握手講究方法。握手時要距受禮者約一步遠,兩腳立正,腿並攏或腳尖展開站成八字步,上身稍前傾,肘關節微屈抬至腰部,目視對方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或微動一次即可,禮畢後鬆開。與人握手時應麵含笑意,注視對方雙眼,神態專注、熱情、友好而又自然。握手時距離受禮者太遠或太近都是不雅,尤其不能將對方的手拉近自己的身體區域。握手時隻可上下擺動,而不能左右搖動。

  在某種情況下,如老友久別重逢或會見嘉賓時,為達到傳遞某種情感的效果,可以與對方握手的時間稍微長一些,還可以同時伸出左手去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背,兩手呈緊握之狀。不過這種握手方式不能對女士或初識者采用。對初識者及女士稍握即可,不宜用力,握手時要求動作大方、態度自然、麵帶微笑。

  在涉外場合,如遇到身份較高的外國人,有禮貌地點頭微笑或鼓掌表示歡迎就行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伸手的話,不宜自行上前要求握手。與數位外賓初次見麵,握手問候的時間應大體上相等,不要給人以厚此薄彼的感覺;與其中一位認識而不認識其他人時,同前者握手也要留神這一點,不要跟他握起手來沒個完,而同其他人握手隻是意思一下。

  握手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握手的次序一般是年長的先伸手,年輕的隨之;職位高的先伸手,職位低的隨之;女士先伸手,男士隨之;主人先伸手,客人隨之。總之,其規律是尊者要先伸手。

  (2)握手要堅定、有力,緊握對方的手。過緊地握手不禮貌,但也應避免隻用手指部分接觸對方的那種漫不經心的握手。堅定、有力的握手代表這個人能夠做決定,承擔風險,負責任。誠摯、熱情的握手,顯示出你願意結識對方,並給人以信任和鼓勵感。而令人反感的握手,感覺是猶豫、不爽快,讓人覺得軟弱、沒有生氣,對別人不信任或不歡迎、無誠意等。

  (3)握手的時間通常以3秒鍾為好,一般是握一下即可。若是熟人,時間稍長些。男女之間生熟與否,都不宜用力過大,或隻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

  女方如不伸手,男士隻能點頭鞠躬致意。

  (4)女子可以戴著手套握手,尤其是戴晚禮服手套時,但男子必須摘下,不能戴手套握手。手上有水,或不潔淨時,應謝絕握手,同時解釋並致歉,可以說“對不起,我手上有水”等。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應先行舉手軍禮然後再握。

  (5)人多時不能交叉握手,而應待別人握完再伸手;除女士、老者或宴會、會談桌上以外,握手時一般都應站著。

  最後應注意,不可拒絕對方主動要求握手的行為,這是最失禮的表現。

  (二)鞠躬禮

  鞠躬禮本源於中國。在先秦時代,兩人相見,以彎曲身體待之,表示一個人謙遜恭謹的姿態。在西方曆史上的騎士時代,鞠躬則象征了對敵手的屈膝投降。在今天,鞠躬已成為一種交際儀式。鞠躬禮是人們在生活中對別人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既適用於莊嚴肅穆、喜慶歡樂的儀式,也適用於一般的社交場合。在一般的社交場合,晚輩對長輩、學生對老師、下級對上級、表演者對觀眾等都可行鞠躬禮。領獎人上台領獎時,向授獎者及全體與會者鞠躬行禮;演員謝幕時,對觀眾的掌聲常以鞠躬致謝;演講者也用鞠躬來表示對聽眾的敬意。

  行鞠躬禮時,須脫帽,呈立正姿勢,臉帶笑容,目視受禮者。男士雙手自然下垂,貼放於身體兩側褲線處;女士的雙手下垂搭放在腹前。然後上身前傾彎腰,下彎的幅度可根據施禮對象和場合決定鞠躬的度數。一般60度,而90度大鞠躬常用於特殊情況。

  鞠躬禮在某些國家較為盛行,如日本、朝鮮等。在接待這些國家的外賓時,可以行鞠躬禮致意。行鞠躬禮一般有三項禮儀準則:

  第一,受鞠躬應還以鞠躬禮;

  第二,地位較低的人要先鞠躬;

  第三,地位較低的人鞠躬要相對深一些。

  特別是在日本,這是他們的見麵禮節,是一種鄭重其事的表達方式,表示對他的人尊重和敬佩。不同彎身程度,行鞠躬禮時雙手下垂的程度,所表達的尊敬程度都不相同。

  最恭敬的鞠躬禮的做法是:端立,背部挺直,雙手扶住雙腿正麵。行禮時,深深地向下彎身,雙手的指尖直至雙膝為止。僅用於對長輩、上司、外賓表達敬意,以及對給予自己極大幫助的同事、朋友表示深深的感激。

  (三)吻禮

  吻禮是盛行於西方的一種禮節,包括親吻、擁抱和吻手禮三種。隨著對外交往的廣泛開展,這種禮節也會在涉外交際活動中遇到,應該有所了解。

  (1)親吻。親吻作為一種西方禮俗,起源於古羅馬。親吻不同於接吻,它因行禮者相互關係的不同而親吻時“接觸”的具體部位也各不相同。長輩與晚輩親吻時,長輩吻晚輩的額頭,晚輩則吻長輩的下頜。平輩親友、熟人之間隻能相互輕吻一下或輕輕貼一下對方的臉頰(親臉)。

  雖然親吻禮在西方比較流行,但是即使是夫妻或情侶也不在大庭廣眾之中接吻,有些國家還明令禁止人們在街頭接吻。有的國家親吻禮僅限於同性之間使用。

  (2)擁抱。在歐美各國、中東和南美洲,親友、熟人見麵或告別之時,常常使用擁抱禮,並常與親吻並行。擁抱不但是人們日常交際的重要禮節,也是各國領導人在外交場合中的見麵禮節。它和親吻一樣,也是通過身體的某一部分的接觸來表示尊敬和親熱。擁抱可以理解為縮短了距離的握手,或者是胸部的“親吻”。

  擁抱禮的標準方式是兩人相距20厘米相對而立,各自抬起右臂,將右手扶著對方的左後肩,左手扶著對方的右後腰,雙方的頭部及上身向左前方相互擁抱,禮節性的擁抱即到此結束。如果為了表達更為親密的感情,在向左側擁抱之後,然後頭部及上身向右前方擁抱,最後再次向左前方擁抱,才算禮畢。男女之間則抱肩擁抱,與此同時親麵頰的方式是左一右二交替。作為公關禮儀的擁抱,雙方身體不宜貼得太緊,擁抱時間也較短,更不能用嘴去親對方的麵頰。西方人在商務往來中一般不使用擁抱禮。

  (3)吻手禮。吻手禮是流行歐美上流社會異性之間的一種最高層次的見麵禮。行吻手禮時,男士行至女士麵前距離約80厘米,首先立正欠身致敬,征待女士同意。女士將右手輕輕向左前方抬起約60度時,是準許行吻手禮的暗示。男士以右手或雙手輕輕抬起女士的右手,同時俯身彎腰以自己微閉的嘴唇象征性地輕觸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要穩重、自然、利索,不發出“吮”的聲音,不留“痕跡”。行吻手禮僅限於室內,而且主要是男士向已婚女士表示的一種敬意。

  在法國、波蘭和拉美的一些國家裏,向已婚女士行吻手禮,是男士有教養的表現。因此,在涉外場合,如果外方男士向中方女士行吻手禮時,應禮貌地予以接受。

  以親吻為禮節時,需要注意不要發出聲響。以擁抱為禮時,需要注意不要用力過猛或把對方弄疼,同時不論是親吻還是擁抱都不可勉強對方,而要注意場合。在阿拉伯國家,親吻禮是不能用到異性之間的。西方人在進行商務活動時,是不以親吻或擁抱為禮的。行吻手禮時,若女士沒有暗示可以或雙手戴手套,強行行吻手禮的男士是失禮的。女士也應自謙,不能隨便暗示別人向自己行吻手禮。

  (四)合十禮

  合十禮又稱合掌禮。在東南亞和南亞信佛教的國家裏,人們見麵往往以合十禮(合掌禮)表示敬意。合十禮施禮正規莊嚴,身體直立,雙目注視對方,麵帶微笑,兩個手掌在胸前約20厘米處對合,五指並攏向上,手掌略向外傾斜,然後欠身低頭,並口誦:“菩薩保佑”或“納馬斯堆”(印語為問好或祝福)。通常行合十禮的雙手舉得越高,表示對對方的尊敬程度就越高。向一般人行合十禮,合十的掌尖與胸部持平即可;若是平輩相見掌尖應舉至鼻尖;若是晚輩拜見長輩掌尖應舉至前額。施合十禮是不得戴帽子的,若戴著帽子,必須先摘帽夾在左腋下,方可施合十禮。施合十禮的順序是,地位較低、年齡較輕的人,主動向地位高和年紀大的人致禮,且掌尖要與前額相平;地位高和年紀大的人還禮時,手不應高過前胸。

  由於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佛教徒風俗各異,故施合十禮的方法也各式各樣。合十禮有“站立合十”“俯首合十”“點首合十”“伸舌合十”“躬身合十”“下蹲合十”“跪拜合十”“摸腳合十”“吻腳合十”等多種。在以合十禮為見麵禮的國家裏,人們認為合十禮比握手禮高雅,而且要衛生得多。因此,當有人向你行合十禮時,應用同樣的禮節回敬對方為好。

  (五)吻足禮及其他禮節

  在尼泊爾、斯裏蘭卡、也門等國,吻足禮也十分流行。晚輩拜見長輩、子女見到久別的父母、庶民晉見王族成員時,親吻對方的腳麵,這就是吻足禮,或用象征性的吻足禮,即行禮者跪下用右手摸一下地,再摸一下自己的額頭,就不必“親”對方的腳麵了。

  在西亞與北非沙漠地區一些國家的人以及新西蘭的毛利人,彼此見麵習慣用碰鼻禮,行禮時雙方隻須先碰一下額頭,再輕輕接觸一下鼻頭,就算互致問候了。

  (六)脫帽禮

  行脫帽禮是見麵時男士應摘下帽子或舉一舉帽子,並向對方致意或問好;若與同一人在同一場合前後多次相遇,則不必反複脫帽。進入主人房間時,客人必須脫帽。在莊重、正規的場合應自覺脫帽。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