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商業問候的各種禮儀

  在亞洲的許多地方,還有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方,直盯別人的眼睛,尤其是直盯比你年長人的眼睛被認為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而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也一樣,直接和長輩對視表示對長輩缺少尊重。

  在日本,傳統的日常問候是鞠躬。許多美國人認為鞠躬是一種很失體麵的行為,他們往往會大聲地宣布:“我不會向任何人鞠躬!”而在日本,鞠躬則被視為尊重和謙虛的行為。大多數有經驗的從事國際商務的人都明白“尊重別人”和“謙虛”的好處,所以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是會毫不猶豫地向別人鞠躬的。

  在東南亞,“wai”就表示問候。在印度,同樣的這種問候被稱作合十禮。合十禮就是以祈禱的方式雙手合掌於胸前,同時微微把頭低下。對於美國人來說,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對此最合適的回應應該是禮貌地點頭,不需要“wai”。

  在新西蘭,毛利部落中人們相互問候的方式是互相摩擦鼻子;而在中非的部分地區朋友之間互相問候時就互相吐唾沫於對方的腳上。對於初次來訪的客人來說,人們往往不使用任何上述類似的問候方式。但如果是第二次見麵,或者以後和招待你的主人熟悉了,為了表示尊敬,效仿當地人的問候方式則可能更受當地人的欣賞。

  打招呼是熟人相遇的一種簡單見麵禮節。在餐廳、劇場等公共場所遇到熟人,應當主動向對方示意、打個招呼,這也是一種有禮的表示,顯示出友好和善意,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但是在公共場合打招呼應該注意的是,如果兩人近距離相遇,可以微笑地寒暄一下,問候一聲“最近好嗎”。如果離得很遠,雙方又都看到彼此時,打招呼不要老遠就喊著別人名字,這樣其實挺不禮貌的,既影響其他人,也會弄得對方挺尷尬,反而是失禮了。這種情況下,不如就隔著人群以微笑點頭向對方示意,相信對方也一樣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善意和禮貌,並同樣回報以微笑。

  彼此見麵時應該打招呼,而離開時打招呼也是同樣重要的禮儀。在離開聚會時,應該向組織者打招呼;在離開辦公室時,應該向你的老板打招呼;

  在離開公務活動時,應該向邀請者打招呼;在離開朋友家時,要向主人打招呼;即使在集體聚餐的餐桌上暫時離開打電話或者去洗手間,也應該向旁邊的人打招呼。不聲不響地離開和見麵不理不睬都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暄者,應酬之語是也。問候,也就是人們相逢之際所打的招呼,所問的安好。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應用的情景都比較相似,都是作為交談的“開場白”被使用的。從這個意義講,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難以確定。

  (一)寒暄

  寒暄的主要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對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對方表示樂於與之多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麵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地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候,卻一言不發,則是極其無禮的。

  當被介紹給他人之後,應當跟對方寒暄。若隻向其點點頭,或是隻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為不想與之深談,不願與之結交。碰上熟人,也應當跟其寒暄一兩句。若視若不見,難免顯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時候,適用的寒暄語各有特點。

  (1)跟初次見麵的人寒喧,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能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

  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

  (2)跟熟人寒喧,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可以說“好久沒見了”“又見麵了”,也可以講“你氣色不錯”“您的發型真棒”“您的小孫女好可愛呀”,“今天的風真大”“上班去嗎”。

  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而它卻必須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征。

  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麵,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允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嘲笑對方,如“來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長膘了”等。

  (二)問候

  問候,多見於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常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麽”“身體怎麽樣”“家人都好吧”。

  在商務活動中,也有人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為一,以一句“您好”代表。

  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人愛問別人“吃了嗎”,其實質就是“您好”,要是回答“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若以之問候南方人或外國人,常會被理解為“要請我吃飯”“諷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閑事”“沒話找話”,從而引起誤會。

  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一句與“吃過飯沒有”異曲同工的問候語:“牲口好嗎?”你可別生氣,人家這樣問候你,絕不是拿你當牲口,而是關心你的經濟狀況如何。在以遊牧為主的阿拉伯人中間,還有什麽比牲口更重要的呢?問你“牲口好嗎”的確是關心你的日子過得怎麽樣。

  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範,商界人士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注意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麵的話語,最好別拿出來“獻醜”。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