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通信的禮節

  通信是一種常用的交流手段,雖然社會的進步,手機出現,電話使用頻繁,但有的時候還是要用寫信,才能表達我們的心意,而且也較為方便和便宜。最基本的通信禮節是有信必複,不能拖延。有人很高興收到別人的來信,但是卻不及時回信,一拖再拖或幹脆不複,抑或草率從事,這都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信件是交流感情的手段,信的內容不必拘謹,可以在信上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之具有鮮明的個性。

  通信要求按照固定的格式,字跡清晰工整,語言連貫、流暢,邏輯思維嚴密。書信不應隨便亂塗亂改,不會寫的字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偷懶地注上拚音或以同音字來代替。信中的稱呼要根據實際情況,依對方與本人的關係而定,一般關係應用尊稱,關係特別密切的人之間可用昵稱。

  使用打字機打出的私人信件,最好在末尾再寫上幾行親筆字,至少也要有親筆簽名,以示尊重。賀信、唁函一類的信件,以親筆書寫為最好。寫信用鋼筆為最好,不宜用鉛筆,但是墨水要有選擇,如有些國家紅色墨水表斷交,綠色墨水表戀愛。一個有教養的人不應在信中隻談論自己,而應適當向對方表達自己的關心。

  信寫好後要按規範疊好裝入信封。信紙不要亂折亂疊,郵票要貼在信封正麵的右上角。

  明信片隻適合問候,它是開放式的,所以明信片不宜表白個人隱私,而風景明信片隻能用以問安和致賀。

  通信自由是受法律保護的,任何人不得私拆、偷看他人信件,親人也不例外。對他人的信件在收到後要妥善保存,不要亂塞亂扔,或者拿來包東西,要妥善保管信件。

  話語要表示親熱。沒有親屬關係的,可稱“某某同誌”也可按職務稱為“某某教授”或“某經理”之類,對高齡者也可稱“某老”;給平輩寫信,一般名字前麵不宜冠姓,有無親屬關係均可稱兄道弟,並沒有特殊要求。對於有名有字者必須用字稱謂以表嚴謹。寫給小輩,有親屬關係的,可用名字加稱謂,也可稱呼其名;無親屬關係的,可稱呼“某某同誌”“小王”“小李”之類的。

  要有熱情的問候語。信的開頭要有問候語,問候語可長可短,即使隻用“你好”兩字,也會體現出發自內心的一片真誠。要誠懇地祝賀。寫信結束後,猶如向朋友告別,道一聲“珍重”同樣是非常重要的。祝賀語有格式上的規範要求,一般分兩行書寫,上一行前空兩格,下一行頂格。祝賀語可以套用約定俗成的句式,如“祝你健康”之類,也可另辟蹊徑,觸景生情。

  正確地使用敬語、謙語。敬語、謙語在書信中的使用頻率很高,如稱別人的書信為“大禮”“惠書”,讀別人的信為“捧讀”,信末署名自稱“後學”“愚弟”等。

  信封書寫要正確、清晰。這是一種對郵遞員的尊敬。收信人的名字後麵,要寫上“同誌”“先生”等稱謂,不能寫“外公”“阿妹”之類,因為這不符合郵遞員與收信人的關係。

  信件本來就是一種相互往來的過程,收信後必然要回複。

  複信要注意的事項有以下幾點:

  (1)要及時閱讀來信。見信如見人,收到信件後一連幾天不看,猶如把客人拒之門外,這是很不應該的,而且拖延看信可能會延遲某些重要的事項和信息。根據來信內容,決定是否複信、何時複信和如何複信。在複信時,最好說一句是幾月幾日收到你的信,以免讓對方擔心信件是否送達。

  (2)有些來信可能是求教某個問題或托辦某件事情,收信人應明確予以回答。凡是應該幫助而自己又能幫助的,應盡可能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愛莫能助,則應坦誠地說明情況,以取得對方的諒解,並且不致耽誤對方及早尋找其他方法。自己可以幫助一臂之力時又辦不好的事,也應先給對方複信,以免對方久等。總之,對來信提出的要求,收信人應該坦誠相對,置之不理或避而不答,是不合禮儀要求的。

  (3)有時由於種種原因,例如地址更換、出差在外、轉信人耽擱等,導致收信人沒能及時收到來信,甚至因此貽誤了辦事的時機。對此,收信人應在收信後立即向對方說明事實情況,取得對方的諒解,並盡可能設法采取一些彌補的措施。

  (4)對於社會知名人士來說,由於經常收到的一些不相識的崇拜者的來信,最好請人專門幫助回複,或者挑出部分信件自己回複,保持與大眾的交流與聯係。因為對這些信件一一答複,顯然是不可能的;一概不理不問,視而不見或視若包袱,也是不合適的。同時還可以選擇適當的機會和方式,如通過新聞媒介,向來信者表示自己的謝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