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七節 王馬共天下

  司馬睿是司馬懿的曾孫,他父親司馬覲曾任琅邪王,死後由司馬睿繼任王位。從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開始,司馬睿做安東將軍,一直坐鎮建康城(今江蘇南京市)。

  司馬睿當時非常年輕,在王公貴族中沒有多少聲望,擁戴他的文武將官不多,這使司馬睿感到勢單力孤,憂心忡忡。司馬睿有一個最親信的人叫王導,王導出身於世家大族,在上層社會名氣很大,而且王導非常有膽識,能準確地判斷天下大勢,所以,司馬睿非常尊重王導,當他從下邳到江南任職時,將王導帶著一道同行,讓王導為自己的司馬,軍政大事都向王導請教。

  王導認為,江東一帶經濟、文化都發達,人們比較講究出身、門第和名望,琅琊王司馬睿資曆太淺,很難服人,必須有上層社會的大官僚、大貴族、大名人支持,才能顯出他的身份來,王導便為司馬睿想出了一個計謀。

  當地有一個風俗,每年春天清明節前後,居民們都到江邊去修禊(音xì),求神保佑,消禍免災。這一天,江邊、集市上是人山人海,所有的大小官僚、有錢人都要去,王導便陪著司馬睿也到江邊去看熱鬧。

  王導讓司馬睿坐著肩輿(一種用人力扛抬的代步工具,有的上麵有頂,有的無頂)在前麵走,王導率領著高級官員,騎著馬,神情很恭敬地跟在左右,隨行的兵士們個個儀表莊嚴,非常有氣魄。當地的有錢人和大小官僚都知道王導是大家族中的名流,看他對司馬睿這麽尊敬,都認為這個司馬睿肯定有來頭。在江邊修禊的人中,江東的大貴族顧榮、紀瞻等也在,他倆看到王導和司馬睿的風采,心裏也很佩服,便主動地在道路旁邊向司馬睿下跪行禮,司馬睿馬上讓隊伍停下來,自己下地,向顧榮、幻瞻還禮,神色非常謙虛、安詳,這使顧榮和紀瞻都深受感動。

  回城後,王導對司馬睿說:“今天外出,效果已經很好,下一步應該將顧榮、賀循、紀瞻等人請出來做官,他們在江東一帶,深受地方人擁戴,隻要顧榮等人願來,其他人將會一個個地跟著來求你收納了。”司馬睿便寫一封信,讓王導拿著,親自去請賀循、顧榮等人,這些人都很樂意出來做官,便跟著王導來見司馬睿,司馬睿將他們一一封官,收在自己的門下。

  西晉滅亡,湣帝投降後活了不足三年,便被殺害。弘農太守宋哲帶著湣帝的遺詔,來到建康見司馬睿,遺詔說:“朕被困長安若有不測,你可繼承帝位。”

  司馬睿即刻召集文武大臣商議此事。會稽內史紀瞻首先發言支持司馬睿繼承帝位。但大臣周嵩卻極力反對,認為現在不是稱帝的時候,等到蕩平賊寇、收複長安後再稱帝不晚。周嵩的話,使司馬睿很不高興。許多大臣反對周嵩,右將軍王導提高嗓音,大聲說:“大王萬勿推辭。大王若繼位,臣民有主,才好征討夷虜,恢複先帝大業。請大王登基吧!”眾大臣聽罷,忙跪倒在地,請求司馬睿即位。司馬睿不再推辭,換上朝服,走上寶殿,接受朝賀,正式當了皇帝,成為東晉的第一位君主,改元建武元年(公元317年)。

  曆史上稱司馬睿為晉元帝。元帝立司馬紹為太子,封王導為驃騎大將軍,紀瞻為侍中,所有大臣都賜封了官職,唯有提出反麵意見的周嵩,被排斥朝廷之外,當了新安太守這個地方小官。

  司馬睿當了皇帝不久,便召集大臣們商議治國大計。他說:“朕聞民以食為天,民安才能國泰。朕要倡導農桑,興辦農業,眾愛卿以為如何?”後軍將軍應詹讚成元帝的意見,並且建議軍隊在沒有戰事的情況下,兵士們也應該開荒種地,減輕國家和人民的負擔。元帝完全同意應詹的建議,並讓應詹製訂獎勵農耕的政策。

  元帝乘興向大臣們征求治國安邦良策,驃騎大將軍王導說:“曹魏以來,官宦貴族揮霍、奢侈之風盛行,致使國家困難,百業衰敗。隻有倡導勤儉風氣,國庫才能充裕,百姓方能安寧。”元帝聽罷甚喜,當即讓王導負責此事。

  王導領了皇帝的旨意,決心以身作則,扭轉腐化的歪風。

  清明節到了,大臣們像往年一樣,帶著家眷、隨從來新亭遊玩,他們在風景秀美的新亭事先搭建好漂亮的臨時官邸,清明節時在官邸裏飲酒作樂。還有一項內容,就是大臣們互相到他人臨時官邸敬酒。今天來的人,王導的官位最高,所以大臣們首先到王導將軍的家裏敬酒,王導穿著粗布衣衫,桌上僅有幾盤小菜、兩壺濁酒,大臣們見狀驚呆了,這與他們自己華麗的衣服、豐盛的宴席形成鮮明的對比。吏部尚書周頭說:“王將軍的粗衣濁酒,令我思念起江北苦難深重的百姓。我們不該忘掉淪落胡人鐵蹄之下的中原父老啊!”

  周頭的一席話,勾起了大家的思鄉之情,有的人竟哭泣失聲。王導將軍覺得到火候了,語重心長地說:“現在朝廷無奈之下屈居江東,要恢複中原怎奈國庫空虛。如果文武百官能節儉辦事,與朝廷分憂,則收複中原有望!”

  大臣們深受觸動,紛紛表示,一定齊心協力,為國排憂解難。果然,王公貴族們也穿起了粗衣布衫,平時注意節儉,江東的社會風氣大大好轉。這樣一來,司馬睿稱帝的東晉建國初期,國泰民安,出現了生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