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赤壁水戰

  官渡之戰以後,曹操就統一了北方,發展生產,增強軍事力量,下一步他就打算進軍南方,消滅駐守在荊州的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全國。

  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直逼荊州。而此時,駐守荊州的劉表剛剛死去,次子劉琮承襲了他的職位,膽小怕事的劉琮暗地裏投降了曹操。受劉表派遣駐守新野一帶的劉備,見曹軍來勢凶猛,想抵抗也來不及了,就匆匆忙忙地向江陵退卻。江陵是一個軍事重鎮,又是兵力和物資的重要補給地,曹、劉雙方都為爭奪此地而日夜兼程,在長阪(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北)曹操趕上了劉備,並且打敗了劉備,占領了軍事要地江陵。

  劉備隻好從小道到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劉表的長子劉琦相遇,合兵一處,約有2萬人。而且在夏口,劉備碰到了孫權的謀士魯肅。原來,孫權在得到曹軍南下,劉表去世的情況後,就接受了魯肅“聯合劉備、抗擊曹操”的建議,並派魯肅以給劉表吊喪為名,和劉備取得聯係。在夏口,魯肅向劉備坦誠地說明了來意,希望孫、劉兩家能夠聯合抗曹,這正符合了諸葛亮在隆中同劉備講的對策。劉備當即決定派諸葛亮為代表,同魯肅前往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麵見孫權共商聯盟破曹之計。

  孫權愛慕諸葛亮的才華,諸葛亮見孫權氣度不凡,兩個人談得非常投機。孫權首先向諸葛亮請教,諸葛亮說:“現在天下大亂,曹操占據北方,而且有吞並天下之勢。而將軍您占據著江東,劉豫州劉備一心想振興漢室,兩位都有和曹操爭奪天下的氣勢,真是誌向相同啊!”諸葛亮一句話就將孫、劉拉到了共同抗曹的立場上。但他見孫權在聯合抗曹上仍有些猶豫不決,就對孫權說:“曹操占領了荊州,名聲震及四海,現在他順江而下,直逼江東。將軍您應該根據自己的力量作出決斷。劉豫州是漢朝的宗室,才能是他人所無法比及的,許多人都仰慕他,歸順他,如果他抗曹不能成功,那也是天命;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向曹操投降的。”諸葛亮的幾句話分明在激勵孫權作出正確的決斷。

  這時恰巧曹操寫信恐嚇孫權,說他率80萬大軍討伐江東。曹操書信來後,孫權在一次議事會上宣讀,要眾臣討論,商討對策。一時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以張昭為代表的文官主張求和投降,以黃蓋為代表的武將則力主抗曹。大臣魯肅,是個主戰派,他力主聯合劉備勢力共同抗擊曹軍。他見孫權對和戰的態度暖昧,非常著急,在散會後他對孫權說:“張昭的話,主公千萬不能聽,你身為東吳之主應當三思!”

  孫權說:“我何嚐不知道和與戰的利害關係,隻是事關重大,一時難下決心。”魯肅說:“曹軍眼看就要進攻,主公要當機立斷。最好先聽聽周將軍的意見,早作抉擇。”

  孫權猛想起孫策臨終遺囑來,立即派人去通知周瑜回來議事。周瑜這時正在鄱陽訓練水軍,聽說曹操大軍來到,未等得到孫權通知,已經連夜趕回柴桑郡,要求見他議決軍機大事。

  魯肅見周瑜回來,首先向他講了和與戰的爭論情況,希望他促使孫權下決心抗曹,張昭等文官知道周瑜的意見舉足輕重,也來求他支持和談。他們走後,黃蓋等武將又來要求堅決抗曹。周瑜聽後非常高興,激動地說:“我正要與曹操決戰,決不投降。諸位將軍請回,明日見主公後,自有定議。”

  第二天,孫權主持東吳百官再議和戰問題。周瑜先發言:“聽說曹操來書,要我們歸降?主公如何定奪?”孫權將曹操的信給他看,要他發表意見。周瑜看後冷笑一聲說:“曹操欺我東吳無人,竟敢如此侮辱!”

  周瑜見文官們害怕曹操勢大,又詳細分析敵軍弱點。他認為曹操雖然善於用兵,但這一次大軍南下,違反兵家常規:曹軍在南方久經征戰,疲憊不堪;馬騰、韓遂等在北方作亂,有後顧之憂;曹軍士兵來自北方,隻善陸戰,不會水戰;隆冬嚴寒,水土不服,易生疾病。周瑜充滿信心說:“曹軍人數雖多,但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方,隻要君臣同心,團結對敵,完全可以打敗曹軍。”

  周瑜主戰的理由和對敵我力量的透徹分析,獲得了武將們的堅決擁護,說得主和派文官們啞口無言,孫權不斷微笑點頭,表示讚賞。周瑜說完以後,孫權雙目掃視了一下分站兩列的文臣武將,斷然拔出佩劍猛砍下桌子一角,斬釘截鐵地說:“從今天起,隻準言戰,不準言和。誰再主張降曹,請看桌子下場。”

  孫權雖然下了抗曹決心,但一想到曹軍有80萬之多,東吳隻有幾萬精兵,相差過於懸珠,能否打勝,沒有信心,當晚急得在床上翻來覆去不能入睡。

  周瑜早料到孫權的心事,深夜前來求見。他開門見山地說:“主公不要擔心曹操兵多,80萬大軍是吹噓嚇人的數字,曹操從北方帶來的軍隊大約隻有十五六萬人,勞師遠征,疲兵再戰,我軍以逸待勞,可以穩操勝算。荊州地區降曹軍隊不過七八萬人,人員複雜,士氣低沉,不堪一擊。我隻請求主公撥給幾萬精兵,保證打敗曹軍。”

  孫權聽了周瑜對曹軍的具體分析,心中焦慮頓時消失,高興地說:“你和魯肅主戰,正合我心,有你們這樣英明的將領,何愁曹軍不敗。”孫權於是撥給3萬人馬,任命周瑜為都督,魯肅為讚軍校尉,與劉備的兩萬軍隊結成聯軍,協助作戰。

  曹操的軍隊在長江北岸赤壁一帶紮營,與孫劉聯軍隔江相對峙。正如周瑜所料,曹軍果然不擅水戰。冬天寒風怒吼,江上波濤洶湧,船艦不斷顛簸,無數士兵暈船,嘔吐厲害,加上水土不服,病號日益增多。曹操與謀士們商量,設法用鐵鏈把戰船聯結在一起,鋪上木板,使船保持平穩,減輕了風浪顛簸,暈船人數大減。

  有一天,周瑜和魯肅帶領一批武將和謀士來水寨高台上觀察曹營情況,見連環戰船一排一排緊密相連,恰似水上小宮殿一般,氣勢壯觀,心中暗自發笑。他想:曹操隻知防水,沒想到防火,我給你來個火燒連環戰船,定叫你全軍覆滅,大敗而歸。周瑜回營後,與謀士們商議破曹策略,決定實行火攻,但是江麵寬闊,要接近敵船縱火,談何容易。正在周瑜感到為難時,東吳老將黃蓋主動請戰,他也建議縱火燒船,並且要求承擔最艱險的縱火任務。

  周瑜見黃蓋與他想到一起,非常高興,但馬上說:“火功雖好,無法接近敵船,也是枉然。”黃蓋也早想到這一點,他自告奮勇,願去曹營詐降,趁機縱火燒船。

  為了騙取曹方信任,黃蓋甘願承受皮肉痛苦,偽裝與周瑜計謀不合,受到嚴厲懲罰,被打得全身皮開肉綻,然後投奔曹營詐降,執行所謂“苦肉計”。

  曹操接到黃蓋降書後,開始也不相信,但經安插在吳軍中的內線證明,黃蓋遭受毒打屬實,也就深信不疑。黃蓋按著曹操約定的暗號標誌,時間和地點,率領20條小舟,裝滿幹柴蘆葦,澆上魚油,鋪上硫磺和焰硝等引火易燃品,向駐紮在赤壁的曹方水寨飛快駛去。黃蓋站在為首一條船上,高插一麵大旗,上寫“先鋒黃蓋”四字,他全副披掛,手握利刃,好不威風。說也碰巧,這一天東風猛吹,波濤翻滾,曹操在軍中高處遙望隔江,自以為不可一世。他說:“黃蓋來降,是天助我也!”

  20條船離曹營越來越近,曹營有個觀察水上敵情動靜的武將指著黃蓋所率船隻對曹操說:“來船有詐,休教近營。”曹說:“你怎麽知道?”他說:“黃蓋說乘糧船來,如船中有糧,船必穩重,觀看來船,輕而且浮,今夜又有東南風猛吹,如果來船假降,是來縱火,就難對付了。”曹操猛然醒悟,立即派巡邏船去製止來船。但已經晚了,黃蓋用刀一揮,前船立即發火,風助火勢,火趁風威,船如箭發,煙焰衝天,20條火船,一齊撞入水寨,曹營所有船隻猛然著火,烈焰騰空,燒得滿江通紅。

  曹營水寨士兵對突如其來的火攻,毫無思想準備,嚇得驚慌失措。戰船緊緊相連,根本無法分開,隻能眼巴巴瞧著戰船燒沉為止。大火很快從船上蔓延到駐紮岸上的曹營,江麵上和江岸上到處一片火海。

  周瑜揮動令旗,東吳將士們一個個如出山猛虎,奮勇出擊,曹軍士兵被大火燒得焦頭爛額,戰船上一片混亂,互相踐踏,爭相逃命,最後不是被火燒死,就是被水淹死。在孫劉聯軍的追殺下,曹軍20多萬人馬,損失慘重。曹操見敗局已定,隻好收拾殘兵敗將,逃回許昌去。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勝,曹軍大敗,為曹劉孫三家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局勢奠定了基礎。周瑜指揮有方,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敗強的著名戰例,不愧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