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諸葛亮隆中對策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在荊州住了幾年,劉表一直把他當上等賓客來招待。但是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裏總是悶悶不樂。劉備心裏總在考慮著長遠的打算。為了這個,他想尋找個好助手,幫他完成大業。

  他聽說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司馬徽很客氣地接待他,問他的來意。劉備說:“不瞞先生說,我是專誠來向您請教天下大勢的。”司馬徽聽了,嗬嗬大笑起來,說:“像我這樣平凡的人,懂得什麽天下大勢。要談天下大勢,得靠有才能的俊傑。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劉備急著問臥龍、鳳雛是誰,司馬徽告訴他: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劉備向司馬徽道了謝,回到新野。正好有一個讀書人來見他。劉備一看他舉止大方,以為他不是臥龍,就是鳳雛,熱情地接待了他。經過一番談話,才知道這個人名叫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告訴劉備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

  劉備從徐庶那裏知道了諸葛亮的情況,原來諸葛亮不是本地人,他的老家在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沂水縣南)。他少年的時候,父親死了。他叔父諸葛玄跟劉表是朋友,就帶著他到荊州來。不久,他叔父也死了,他就在隆中(今湖北襄陽西)定居下來,搭個茅屋,一麵耕地種莊稼,一麵讀書,過著他恬淡的生活。那時,他年紀隻有二十七歲,但是學問淵博,見識豐富,朋友們都很欽佩他。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諸葛亮得知劉備要來拜訪他,故意躲開。劉備到了那裏,撲了個空,跟劉備一起去的關羽、張飛都感到不耐煩。但是劉備卻記住徐庶的話,耐著性子去請,一次見不到,第二次再去;兩次不見,第三次又去請他。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裏接待劉備。

  劉備把關羽、張飛留在外麵,自己跟著諸葛亮進了屋子。趁屋裏沒有人的時候,劉備坦率地說:“如今漢室衰落,大權落在奸臣手裏。我自己知道能力差,卻很想挽回這個局麵,隻是想不出好辦法。所以特地來請先生指點。”

  諸葛亮雖然在隆中居住了10年,但他卻根據自己對天下大事的精心觀察、分析,形成獨特的政治見解。諸葛亮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不能打他的主意應與他聯合。”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裏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占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複了。”

  劉備聽著聽著,禁不住地說:“先生的話真是開了我的竅。我一定照您的意見幹。請您一定要助我。”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熱情誠懇,就高高興興跟著劉備到新野去了。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諸葛亮的佳話也一直流傳到今。從此以後,劉備把諸葛亮當老師對待,諸葛亮也把劉備當作自己的主人,用他全部的智慧和才幹輔佐劉備。

  劉備得到了孔明,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實力發展很快,打了一係列勝仗,奪取了許多城市,建立了鞏固的立足基地。

  劉備在曹操奪取他一度占領的徐州之後,投奔當時的荊州牧劉表,被安排在新野暫時棲身。孔明來了以後,建議劉備組織民兵,由他親自操練,培訓了三千精兵,為抗曹作了準備。不久,曹操派夏侯惇率兵來攻新野,劉備十分擔憂。孔明說:“主公休急,兵來將擋,我自有辦法退敵。”

  諸葛亮到新野後,曾對周圍地形作過周密觀察。他知道博望坡左邊有座豫山,山右有片安林,南道路狹,山川相逼,林木叢雜,兩邊盡是蘆葦。這次曹軍來犯,孔明決定誘敵入山,實施火攻。他胸有成竹,指揮若定。升帳以後,命關羽率一千士兵埋伏在豫山,命張飛率一千人埋伏在安林,命關平、劉封帶五百人在博望坡後兩邊等侯,敵軍到時就放火,然後,關羽率兵專燒敵軍糧車,張飛率兵迅速出擊。夏侯惇果然中計,被大火燒得無處藏身,死傷不計其數。

  孔明初出茅廬,第一次調兵遣將打仗,獲得大捷,眾將佩服得五體投地。關羽和張飛原來懷疑孔明是否真有才能,見劉備特別器重他,心裏不服。現在見他足智多謀,出奇製勝,不禁伸出大拇指衝他高喊:“您真是英傑!”

  初戰告捷,孔明料定曹操必然率大軍前來報複。新野彈丸之地,無法抵擋。他建議劉備撤走,退往江夏,然後設法與東吳孫權聯合抗曹。

  這時,曹操親率數十萬大軍逼近東吳,孫權也想聯合劉備兵力,共同破曹,特派大臣魯肅來試探意向。孔明趁機與他過江,進行聯兵抗曹的外交活動。他單身一人,憑著雄辨口才,先舌戰東吳的主和派,後智激孫權和周瑜,終於實現了聯吳抗曹的策略。周瑜在劉備和諸葛亮配合下,火燒赤壁,大敗曹軍數十萬,創造了輝煌戰績。

  赤壁戰後,劉備用孔明計謀,乘勝派兵攻占荊州、南郡和襄陽,接著向南進兵,攻占了武陽、桂陽、零陵和長沙等地,占領了大片地區,從此改變了劉備無立足之地的局勢。

  不久,劉備按照孔明原定攻取西蜀戰略,向蜀中進兵,逼迫劉璋拱手讓出益州,為後來建立蜀國奠定基礎。接著,又進兵漢中,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大片土地,取得了作戰以來的最大勝利。劉備自封為漢中王,與曹操和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