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十一節 三味

  有一篇課文叫《三味書屋》,同學們往往對此產生疑問:這“三味書屋”是什麽意思呢?對此問題,老師們的看法也不一致,大體上有如下幾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古人把經書比作肉湯,把史書比作肉塊,把子書比作肉醬,說讀這三類書正如品嚐這三種美味一樣,取名“三味書屋”,寓含博覽群書之意。

  第二種解釋認為,讀經書味如稻粱,讀史書味如肴饌,讀子書味如醯(xī)醢(hǎi),也是博覽群書之意。

  第三種是許欽文在《語文課中魯迅作品的教學》一書中說:“大概是把經書、史書、子書比喻作食物,經書是米穀,史書是菜蔬,子書是點心。”他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加上“大概”二字。

  第四種解釋說,魯迅的塾師壽鏡吾老先生認為“讀書有味”,加之屋後園中梅花有味、桂花有味,合起來便是“三味”。

  第五種解釋說,三國時董遇曾說過:“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人們應當利用一切空餘時間努力學習,切莫讓寶貴時光白白流失。宋朝蘇軾對此極為讚賞,曾作詩說:“此生有味在‘三餘’。”後來,壽鏡吾的祖父壽峰嵐認為“為學當以三餘”,並將其書屋取名為“三味”。

  以上種種說法,到底哪一種正確呢?我們先來看看古人對“三味”的解釋。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序中說:“無若詩書之味大(同“太”字)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也。”宋朝文學家李獻臣所著《邯鄲書目》中也說:“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

  太羹是古時祭祀所用的肉汁。折俎指帝王士大夫宴禮時,將牲體關節解開,折起來盛在器皿中,俎是盛犧牲的禮器。醯醢是調好味的肉醬,醯是醋,醢是肉醬。“三味”的意思即經、史、子三種書猶如佳肴,讀書正如品嚐美味。由此可見,上文中第一種解釋是正確的。

  另外,“三味書屋”的橫匾兩旁有一副對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清楚地說明詩書是有味的太羹,也是對“三味”一詞最好的解釋。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