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汪精衛:兩首絕命詩冰火二重天

  汪精衛曾兩寫絕命詩。第一首是他年輕時舍生忘死刺殺清廷頭號人物攝政王載灃未遂入獄後所寫: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第二首是汪精衛死前寫下的一首題為《自嘲》的絕命詩:“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嚐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寫第一首絕命詩時,汪精衛是名滿天下的反清革命英雄,其視死如歸的衝天浩氣,比起任何前賢都不遜色。寫第二首絕命詩時,汪精衛卻成了賣國求榮、臭名昭著的大漢奸,注定是要被釘在曆史恥辱柱上的。

  兩首絕命詩,可謂是冰火二重天。其立意之高下,不啻於天壤之別,讓人真不敢相信是出自同一人筆下。

  汪精衛是如何由一個革命先驅者蛻變為大漢奸的呢?

  汪精衛(1883-1944)原名汪兆銘,字季新,號精衛,廣東番禺人。1903年以秀才的身份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費生,次年入東京法政大學學習,受西方國家觀念及主權在民思想的影響,1905年7月謁見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8月被推為同盟會評議部評議長。後以“精衛”的筆名先後在《民報》上發表《民族的國民》、《論革命之趨勢》、《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等一係列文章,宣傳三民主義思想,痛斥康有為、梁啟超等的保皇謬論,受到孫的好評。

  汪精衛不僅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首(另三個是梅蘭芳、張學良和周恩來),而且文章寫的非常好。劉繼興考證,汪精衛與保皇黨筆戰時,犀利的文筆引來好評如潮。直逼得保皇黨的幾個大筆杆子不得已私下托人說情,要求休戰。

  革命初期步履艱難。在孫中山和同盟會的組織領導下,到1908年冬,反清革命者已發動了八次起義,分別是1895年廣州起義,1900年惠州三洲田起義,1907年5月潮州黃岡起義,1907年6月惠州七女湖起義,1907年9月欽州防城起義,1907年12月廣西鎮南關起義,1908年3月廣東欽州、廉州起義,1908年4月雲南河口起義。

  這八次起義全部失敗,大批仁人誌士倒在血泊中。海內外民眾都灰心了。在革命連遭重創、士氣極為低落之時,反對革命的維新派不失時機地出來冷嘲熱諷。最有影響力和殺傷力的,是極具社會威望的梁啟超的文章。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撰文批評革命黨領袖們:“徒騙人於死,己則安享高樓華屋,不過‘遠距離革命家’而已”。

  一句“遠距離革命家”,頓時成為同盟會領袖們的“符號”:以革命大話為號召,煽動人家子弟去送死,你們這些頭頭還是好端端地在國外活著,那麽多次起義,你們自己怎麽不上戰場?死了那麽多人,你們怎麽一點事沒有?這個指責,真是要命。

  那麽,怎樣以實際行動回擊“遠距離革命家”的挖苦、挽回輿論形勢呢?作為同盟會領導人之一,汪精衛在憂心如焚中一邊無條件支持孫中山,一邊想出辦法:他要去北京刺殺清廷高官,讓社會看看,革命領袖可不是貪生怕死之徒,讓懷疑人士重振信心。

  刺殺誰呢?汪精衛決心幹一票大的,謀炸清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被判處終身監禁。汪精衛的第一首絕命詩就是在這次入獄自感生還無望的情況下寫成的。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後,汪精衛出獄並結識袁世凱。與楊度組織“國事共濟會”,呼籲停戰議和。12月,充當南方議和參讚,參與南北和談,主張孫中山讓權,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於1919年在上海創辦《建設》雜誌。1921年孫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汪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次年任總參議。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汪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長。1925年3月孫病危,汪代為起草遺囑。孫中山病逝後,廣東政府於1925年7月改組,汪被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地位遠在蔣介石之上。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汪也於7月15日發動政變,殘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1928年11月,陳公博等在上海成立改組派,汪被舉為首領。1930年汪聯合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共同反蔣。失敗後,潛逃香港。1931年,汪糾合各派反蔣勢力,在廣東另立國民政府。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一致要求各黨派共同抗日。蔣、汪再次合作。1935年汪被刺受重傷。1936年西安事變後,準備乘機取代蔣介石出掌政權。蔣回南京後,汪出任國民黨政治委員會主席。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汪被舉為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黨、政權勢均在蔣介石之下。12月潛逃越南,發表“豔電”,公開投降日本。1939年5月,汪精衛等赴日,與日本當權者直接進行賣國交易。回國後於8月在上海秘密召開偽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宣布“反共睦鄰”的基本政策。12月,與日本特務機關簽訂《日華新關係調整綱要》,以出賣國家的領土主權為代價,換取日本對其成立偽政權的支持。1940年3月,汪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任“行政院長”兼“國府主席”。1944年11月,在日本名古屋病死。其第二首絕命詩就是在名古屋病死前寫成的。

  “昔具蓋世之德;今有罕見之才”。這是有人曾送給汪精衛的一副諧音聯,表麵看是在奉承,其實“蓋世”與“該死”、“罕見”與“漢奸”諧音,巧妙地譏罵了汪精衛這個中華民族的敗類。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