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八節 第一個火線犧牲的我黨早期領導人是誰?

  他如同一聲巨雷從天邊滾過,驚醒了沉睡中的國人。他以“巨雷”精神與不朽業績豎起了一座曆史的豐碑,盡管他在我們的記憶中已漸行漸遠。

  在短短的29年人生曆程裏,他擁有著中共曆史上太多的“第一”:

  1920年於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畢業後,他就參加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

  1920年春,他主持創辦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是我黨早期工人運動最早的啟蒙者。

  1921年初他被派赴蘇俄,擔任國際遠東局中國科書記,成為第一個在共產國際工作的中國共產黨人。

  1921年6月,他受黨的委托,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成為中國共產黨出席共產國際會議的第一位代表。

  他是共青團的創始人和第一任團中央書記。

  他在黨內最早主張並實踐了革命的統一戰線思想。

  他在國際國內東奔西走,是當時黨內旅程最長的活動家。

  他是黨內參加外事活動最多的領導人。

  他領導建立了中共在大城市的第一個紅色政權(廣州蘇維埃政府)。

  他是我黨第一個犧牲於戰鬥火線的中央政治局委員。

  ……

  即便隻擁有其中一項榮譽,也足以在曆史上不朽。而他卻將眾多榮譽集於一身,仿佛一個絕世高手精通各派武功。

  他,就是張太雷。

  張太雷1898年6月17日生於江蘇常州,字泰來,號曾讓,畢業於天津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820年10月參加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參加革命後取“泰來”的偕音,改名為太雷,寓意為驚醒世人、擊碎舊世界的巨雷。他與我黨另一位早期革命家瞿秋白是同鄉,兩人曾是常州府中學堂同班好友,他還是瞿秋白的入黨介紹人。

  張太雷是中國共產黨重要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他是革命危急關頭黨的核心領導人。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昌召開。張太雷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在會上他與瞿秋白、蔡和森、惲代英、李立三、任弼時等一起,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支持毛澤東關於進行土地革命、組織工農武裝的正確主張。在大革命失敗、陳獨秀離職的緊要關頭,張太雷又與周恩來等五人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領導全黨。

  名垂青史的廣州起義(與秋收起義、南昌起義一起被稱為我黨早期領導發動的三大起義)就是張太雷領導的。12月11日淩晨2時許,廣州起義總指揮張太雷偕葉挺、惲代英等來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駐地,舉行了起義誓師大會。淩晨3時30分,三聲炮響和一陣信號排槍,宣告震驚中外的廣州起義爆發。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起義部隊占領了公安局和珠江北岸的大部分地區。上午6時,張太雷主持召開了工農兵代表會議,成立了廣州蘇維埃政府,張太雷為代理主席。次日中午,在戰火紛飛中,廣州工農兵群眾1萬餘人舉行慶祝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張太雷發表演說,宣讀政綱和政府成員名單。在雷鳴般的掌聲中群眾大會圓滿結束,張太雷滿懷勝利的喜悅返回起義總指揮部。就在這時,一股敵人在帝國主義軍艦的掩護下,向起義軍反撲過來,張太雷聞訊趕往大北門指揮戰鬥,途中遭敵人埋伏,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9歲,成為我黨第一個犧牲於戰鬥火線的中央領導人。

  張太雷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偉大的革命理論家與宣傳家。他學識淵博,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在當時的革命報刊上發表過大量理論文章與戰鬥檄文,李大釗讚他“學貫中西,才華出眾”。據熟悉張太雷的老一代人回憶,張太雷高高的個子,英俊的麵龐上架著一副寬邊眼鏡。他在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讀書時成績一直突出,特別是英語非常流利,還精通俄語。他發表的文章俱都文采飄逸,有典型的學者風範。

  實踐工作中,溫文爾雅的張太雷卻沒有一點嬌嫩之氣。參加北京共產黨小組後,他便與鄧中夏一起到長辛店開展工人運動,與工人一同睡土炕、吃窩頭。當時他的生活費每月隻有7塊錢,但他隻留下3塊錢當夥食費,其他的錢用於招待工友,以至於自己經常吃不飽。張太雷在廣州給蘇聯顧問鮑羅庭當翻譯時,出於工作需要每天衣裝筆挺。然而此時他還擔負對工農的宣傳工作,常常要換上與群眾一樣的裝束,在滿是魚腥味的小船艙內和肮髒的陋室內召集會議,進行鼓動。據老同誌回憶,他雖然是黨內參加外事活動最多的領導人,個人財產就隻有為工作需要買的兩套西裝,出差剩餘的經費全部交給黨,連接濟他時時惦念的寡母,都要靠組織幫助一點錢。當時,黨在經濟上極其困難。張太雷看到身邊的同誌需要接濟,便慷慨解囊,有時隻好把西裝送進當鋪,外出前領到活動費再贖回來!學識淵博加上吃苦耐勞、公而忘私,使張太雷在同誌們中擁有極高的威望。

  曆史與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做出卓越貢獻的英傑。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舉行第48次會議,決議在江西石城、瑞金、福建寧化三縣成立太雷縣,為中央政府直屬縣。如今座落在常州市清涼路子和裏3號的張太雷紀念館,吞吐著歲月的煙雲,如一位老人時時在敘述著曆史。“一身拚熱血,開濟萬民心。華章譯文在,讀之淚沾襟。”在張太雷的母校天津大學美麗的校園內,有一條用來紀念這位傑出校友的太雷路,一尊張太雷的漢白玉塑像靜默在敬業湖邊的北洋廣場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