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0

  華為的管理模式,非常有自己的特色。一開始的時候,它近乎是小作坊似的粗放管理,隨著華為公司的擴大,管理就出現了滯後的現象,任正非這時候請進來了一位“洋師父”,他不惜截趾適履,學習這位“洋師父”的管理方法,而且他還發表講話,說:“這套管理方法,五年之內不許變。”

  華為公司一開始的時候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公司一開始運作的時候,確實缺少指導思想。任正非是軍人出身,他喜歡研讀《毛澤東選集》,他不僅對毛主席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非常欣賞,而且在華為公司的發展曆程中,也得到了靈活的運用。

  華為的銷售人員不去城市去鄉鎮,他們避實就虛,專挑那些跨國公司看不上眼的偏遠地區去賣電信產品。華為公司那時的管理基本上是處在“華為是一群從青紗賬裏出來的土八路,還習慣於埋個地雷,端個炮樓的工作方法”!華為這種農民加手工作坊的創業方式,已經嚴重製約了華為公司的由小變大的第二次發展。

  華為公司早期用的是粗放的管理,任正非無非做對了三件事情,即:大搞研發、營銷為重、降低成本。可是公司到了一定規模後,卻出現了增產不征收的現象,任正非心裏充滿了困惑,華為公司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華為公司由大變強,當它以“雄赳赳、氣昂昂”的姿態奔赴海外開拓市場,參與國際化的競爭後,華為的管理體製必須要因勢而變,努力與世界一流的企業接軌,否則華為公司無法形成一股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強大的競爭力,又如何參與國際博弈,最終取得更大的勝利?

  任正非在《華為公司十大管理要點》中,這樣寫道:

  在管理改進中,一定要強調改進我們木板最短的那一塊。為什麽要解決短木板呢?公司從上到下都重視研發、營銷,但不重視理貨係統、中央收發係統、出納係統、訂單係統等很多係統,這些不被重視的係統就是短木板,前麵幹得再好,後麵發不出貨,還是等於沒幹。因此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統一的價值評價體係,統一的考評體係,才能使人員在內部流動和平衡成為可能。

  比如有人說我搞研發創新很厲害,但創新的價值如何體現?創新必須通過轉化變成商品,才能產生價值。我們重視技術、重視營銷,這一點我並不反對,但每一個鏈條都是很重要的。

  1993年,北京中關村的大街上。任正非去中關村辦事,他身旁的同行者問他:“您怎麽評價方正公司?”

  任正非答:“有技術,無管理。”

  方正公司是由北京大學於1986年投資創辦,其電子排版係統正在快速終結著傳統的漢字印刷技術,是詮釋“創新”理念的典範企業之一。

  同行者又問:“聯想呢?”

  任正非答:“有管理,無技術。”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是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富有創新性的國際化科技公司。

  同行者繼續問:“你怎麽評價華為呢?”

  任正非脫口答道:“既無技術,又無管理。”

  任正非雖然有自謙的成分在裏麵,但華為公司的研發、銷售、生產等部門,確實存在著諸如浪費、效率不高和資金利用率低等諸多問題。

  華為公司既然要向國外的大公司學習管理,那就應該向IBM學習,因為IBM不僅是“百年老店”,而且它是世界上除了政府之外,最複雜的機構之一。IBM曆經歲月的洗禮和市場殘酷的競爭,顯示它不僅管理異常嚴謹,而且是全球化運作最為成熟的公司。

  華為早年的輝煌能否延續到21世紀,集團業務將如何實現整體轉型,企業文化和機製還將如何再造,這都是任正非積極思考的問題,這也是華為需要向IBM學習的地方。

  1997年初,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親自給IBM的CEO彭明盛寫信,希望效仿IBM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轉型。華為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財務谘詢顧問,IBM公司自己的財務人員必須親自參與其中。

  1997年7月,IBM邀請華為公司近10位財務相關人員坐飛機到美國總部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訪問,以了解其財務係統的情況。不久,華為公司就正式啟動了IFS(集成財務轉型)項目。與此同時,IBM正式把華為公司升級為事業部客戶——在其全球幾十家事業部客戶中,華為是唯一一家中國企業。

  IBM不但為華為公司組建了一支由骨幹組成的全球團隊,還提供全方位的定製服務。該團隊在組織架構上直接向美國總部匯報。

  1998年,華為公司為了保證這場變革成功,任正非特別製定了“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即先僵化接受,再固化運用,後優化改良的方針。華為公司不乏IT精英,他們思想活躍,有時候難免自以為是,在執行IBM這一套管理方法的時候,難免會對這套舶來的方法進行曲解和自由發揮。

  任正非在講話中這樣說:“在管理改進和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方麵,我們的方針是‘削足適履’對係統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我們切忌產生中國版本、華為版本的幻想。我最痛恨‘聰明人’,認為自己多讀了兩本書就了不起,有些人還不了解業務流程是什麽就去開流程處方,結果流程七瘡八孔地老出問題。你們一定要明白IBM是怎麽做的,學習人家的先進經驗。我們通過培訓、考試上崗,即使他認為自己比IBM還要厲害,不能通過考試也要下崗。我們讓大家去穿‘美國鞋’,讓美國顧問告訴我們‘美國鞋’是什麽樣子。至於到了中國後,‘鞋’是不是可以變一點,隻有顧問有權力變,我們沒有這個權力。創新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創新。我們要把那些出風頭的人從我們變革小組中請出去。”

  華為的員工主觀能動性、團隊合作精神、艱苦奮鬥精神絕對不缺乏,可是華為的管理水平與國際同行差距太大。華為每年把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但研發的效益僅僅是IBM的1/6.供應鏈方麵,華為訂單及時交貨率隻有50%,而國際領先公司為94%。

  任正非感慨:中國的問題是中國人“太聰明”,但因為無法用製度、流程、係統把這種個體的“聰明”規範起來,5000年都受窮。

  當年為了保證將IBM這套國際先進的管理體係不走樣地移植到華為,任正非下了死命令:“5年之內不許任何改良,不允許適應本地特色,即使不合理也不許動。5年之後把國際上的係統用慣了,再進行局部改動;至於結構性改動,那是10年之後的事情。”

  IBM公司為華為設計的IPD和ISC流程,更是華為流程國際化的標誌,該流程是華為整體競爭力的源泉,也是華為走向全麵國際化的體製保障。這兩個流程的成功引進,是華為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裏程碑。

  研發,前進的引擎

  跳芭蕾的女孩要有一雙粗腿。

  ——任正非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