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

  他還寫各色人物——

  金伯伯(即金嶽霖),在北平時玩蟋蟀和蟈蟈,到長沙買了百十方石頭章,到了昆明,無可玩的,就各處買大水果,一斤重的梨子和石榴,買來放在桌上。張奚若和楊今甫伯伯的孩子來時,金伯伯照例就和他們打賭,凡找得到更大的拿來比賽,就請客上館子……金伯伯還養過一些大母雞公雞,養到我住的北門街,走路慢慢的,如天津警察,十來斤重,同偉人一樣,見了它小狗也得讓路,好威風!可惜,到後我們要搬鄉下時,他送人也無處送,害得他親自抱下鄉去,交給陶伯母,總算有人承受。你若在這裏,縱口饞量大,宰一隻時,恐怕也得吃一星期!

  教師中最出色的應數吳宓,這個人生平最崇拜賈寶玉,到處講演紅樓夢,照例聽眾滿座。隔壁有個飯館,名“瀟湘館”。他看到就生氣,以為侮辱了林黛玉,提出抗議(當真抗議)!館子中人皆尊重這教授,便改名“瀟箱”。你想想看這人多有趣!你問問媽媽,她會告訴你這人故事的。

  信中還寫到“巴金五月八號已結婚,太太也是個相當能吃的很可愛的小姐”;“鞋子最破的或應數曾照倫,腳踵落地,一眼看來真夠淒愴”;信的最後還問“劉秉麟先生那個梳大發辮的團臉小姐,一定也大了”,“還有大眼睛如黑人神氣的小周先生,在上海施高塔路住時,我每回去看他姐姐,他就要我說故事,想不到這位姐姐從英國載了副大近視眼鏡回來,已做了博士”,“蘇伯母可還如珞珈山時那麽騎自行車,頭發不長不短如女兵?避空襲可還有人藏在方桌下,方桌上放個木盆裝上一盆水”?

  沈從文信中寫到的人,突出了人物的個性和特點,有的讓人捧腹,有的與眾不同,敘述平易近人,獨俱格調,久存於心。

  淩叔華把這封長信寄給《文藝先鋒》雜誌公開發表,前麵所加的陳小瀅附誌中說:“從文伯伯一定不會因我沒有征求他同意便發表而生氣吧?!”不知為何,沈從文好久沒理淩叔華。

  回到樂山,她著手回北平的準備。那時武大分兩批返鄂,負責行政工作的先回珞珈山,楊瑞六、袁昌英等先行回去了。負責教學業務的再留樂山一年,蘇雪林等繼續留下上課。

  淩叔華跟大家一樣,變賣衣服和自建的房屋,籌集回北平的川資。四川經過長期戰爭,物資饋乏,價格飛漲,鄉下人見物就買,不幾日便把家產處理得幹幹淨淨。

  風起帆舉,破浪東去,馬達聲伴她們一路到重慶。

  在重慶等候飛機期間,母女二人住在陳西瀅二弟陳洪家裏,做出國前的準備。

  終於等到了去北平的飛機,因北返的人太多,航班限製行李重量,淩叔華帶著兩大本相冊,她和小瀅各抱一本走向機艙,飛行員見狀大聲宣布,每人隻許帶一小箱衣服,手上和衣袋裏不許帶任何東西,未已,美國大兵即走來檢查,她們手上的相冊立刻被收去扔了。淩叔華和陳小瀅的眼淚奪眶而出,嘴裏卻不敢哼一聲。她知道,那機票是從黑市上買來的,一旦被發現,那會節外生枝,他們會任意處罰乘客。

  就這樣,淩叔華和陳小瀅含著淚水上了飛機。

  在回到北平的日子裏,淩叔華茫然不知所措,許多朋友還未從南方回來,北京不時有“內戰將要爆發”的傳聞,她和女兒小瀅衣奔食走,寫了許多信,托了許多人,出國、工作仍無著落。

  突然有一天陳西瀅從英國來信,說比利時大學聘一位教師講授中國藝術,他代為接受了聘書,讓她們母女趕緊辦理出國手續。

  一切準備就緒,已是這年的九月了。她們即乘火車趕往上海,從那裏乘輪船經美國轉到倫敦。

  在上海,淩叔華和小瀅借住在複旦大學教授靳以先生家裏。擬從上海乘船去美國淑浩家,再從那裏去倫敦與陳西瀅相聚。

  淩叔華原本與靳以並不太熟悉,因淩叔華在編輯《武漢日報·現代文藝》副刊時,靳以為她異地做過編輯,又因靳是天津人,淩也是半個天津人,因而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所以對淩叔華的到來,他非常熱情,把僅有的兩間房騰出一間給母女二人居住。

  靳以姓章,發表作品時用今名。他一九○九年生人,一九二二年畢業於複旦大學國際貿易係,曾編輯過《文學季刊》、《現代文藝》等刊物,後回母親任教。著有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多部,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前夕》。解放後任上海文協主席、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等職;後被推選為全國第二屆人大代表,不幸於一九五五年早逝。

  那時靳以一家住在江灣校區宿舍廬山村10號,是一幢奶黃色二層小樓。整個樓下是一間大廳,樓上一間臥室有陽台,淩叔華和小瀅便住在樓上。她們在這裏等船等了近兩個月,閑暇時便去拜訪了滬上的朋友。

  最先見到的是蕭乾夫婦。

  蕭乾和夫人格溫剛從英國回來,同在複旦教書。他教新聞寫作和英國小說,格溫教英語。格溫的父親是寧波人,母親是英國人。她出生在上海,從小隨母親回英國,在外婆家長大。她受的是英國教育,不會說中國話,夫婦兩人在上海輾轉搬了六次家,最後住在複旦大學一幢日式小樓裏。格溫對這個住處很滿意,她挎著一隻藍子,從校園四處拾來一些碎磚瓦,在窗前圍起一塊小草坪,生活才安頓下來。後來叔華得知,格溫是蕭乾的第三位夫人,他們的相識,還是陳西瀅從中介紹認識的。

  在上海,蕭乾乘出租車帶小瀅跑遍了有名的街道、外灘、城隍廟和商店,給她買了襪子等物,還帶她到冷飲店吃冰淇淋。有一次蕭乾騎自行車帶小瀅去玩,差點被美軍的軍車撞了。回來被靳以罵了一頓,說他不負責,蕭乾當時窘得像個大孩子,雖然靳以隻比他大一歲。若幹年後,小瀅還清楚地記得這些事。說起來很有意思,小瀅後來的丈夫秦乃瑞,當年是蕭乾在英國時的學生,中文名字還蕭乾給起的,不過當時起的是金乃瑞,後來認為金不像漢姓,自己改姓了秦。

  之後,她去看望了天津女師時老同學許廣平。

  此時魯迅已去世十年,許廣平在上海的日子過得十分清苦,一個人帶著兒子周海嬰過活,還要為魯迅的母親寄生活費。雖然魯迅與陳西瀅因“女師大風潮”有過一場論戰,但那是二十年前的舊事,彼時她二人都未與對方結婚,也未發生過直接矛盾,尤其是“五四”時期共同戰鬥的友誼,遠遠大於那些不愉快的過往。許廣平與淩叔華的妹妹淩淑浩也是天津女師的同學。這次二人見麵,小瀅沒有去,她帶去了女兒的《紀念冊》,代求許廣平為小瀅寫下她的寄語:“多才多藝,博愛和平,像我們的先生一樣。小瀅妹妹,景宋。”

  景宋是許廣平的字,“像我們的先生一樣”是指其母淩叔華的才學。

  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四日,青年女作家趙清閣為淩叔華出國餞行。參加聚會的有:魯迅夫人許廣平、詩人方令儒、徐誌摩的夫人陸小曼、江蘇籍女作家羅洪、浙江籍女作家沉櫻(梁宗岱前妻),北大才女張充和(沈從文夫人張兆和的妹妹)。

  趙清閣是河南信陽人,一九三七年來到當時抗戰中心武漢,主編第一個抗戰文藝刊物《彈花》,與陳西瀅、淩叔華同時加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抗戰勝利後,她回到上海,先在《神州日報》副刊主編《原野》,後又參與編輯《文潮月刊》。趙清閣拿了她新出版的長篇小說《雙宿雙飛》,送給淩叔華和赴宴的文友。

  淩叔華感謝趙清閣為她設宴送行,也祝賀她的新作出版問世。

  九月二日,她告別靳以一家,乘車趕往公和祥碼頭。下午的陽光一片輝煌,“麥琪將軍號”海輪粗大的煙囪吐出團團黑煙,模糊了遠方的天際。沉重的汽笛聲響了,船慢慢駛離了碼頭。

  陳小瀅的叔嬸和蕭乾前來送行,淩叔華和小瀅站在甲板上,不停地向岸上揮手作別。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