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三章 出山

  “菊花新”(尚子毗上)昆陵雲氣滿河圖,十二芝城映紫都[1]。長劍倚昆吾[2],望中原片鴻飛度[3]。

  蓬轉西風木葉寒,層城十二碧闌幹。星沉海裏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坐看[4]。自家尚子毗是也。本姓沒盧,名讚心牙,羊同國人。世為吐蕃貴相。先讚普時,曾從父親尚結讚入朝賀問[5],唐憲宗皇帝愛俺年少,送遊太學,備觀丘索之書[6],頗習幹旄之舞[7]。同時有隴西李益,字君虞;有徐州石雄,字子英;杜陵花卿,字敬定。三君氣決青雲,詞韜白雪[8]。才交一臂,便結同心[9]。客邸逢春,都門送別。君虞問俺相見後期,雪涕相看[10],不能自已。俺曾道來,小弟此回,無複驅馳之想[11]。家居昆侖山中,道書數卷,琴歌幾弦,長揖東王[12],乞丹西母。若時事羈絏[13],不能自脫,橐鞬相遇,即當避舍[14]。中原寶冊遙臨[15],倘或趨朝上國,便假風塵之會,重沾謦唾之音[16]。如更不然,亦當托訪終南,相尋渭北[17]。聞得中原多故,河隴不通[18]。俺國中論恐熱據擁強兵,讚普年來昏暴[19]。俺今年過四十,雖然讀書不仕,能無嘯柱長悲[20]?看咱衰鬢,已似秋天,知李十郎怎的?正是:青草當年別,寒花各地憐[21]。中原問兄弟,把臂幾人全[22]。不免歎息一會。

  “金落索”金經啟綠圖,石室依玄圃[23]。憶長安陌上尋春處,鹹陽舊酒徒,野酡酥[24]。暖屋繡簾紅地爐,豪華疊碎銀腰鼓,老大敲殘玉唾壺[25]。俺正與李君虞、花敬定、石子英相聚為樂,唐帝忽催遊國子監。彼時正是昌黎一老儒,喚做韓愈[26],正作四門博士[27],說中國秀才都傳誦他文字。俺取他數作觀之,好沒意致[28]。等閑度,螢幹蠹死[29],歲歲一床書。向後延秋門外相別,十年來河隴路斷,鬆潘圍逼,至今三君音徽斷絕[30]。俺雖胡人,心馳漢道。斷金蘭雁帖全無,鶴夢模糊[31],還記取來時路。

  (山童上報介)金碧蔥蘢王母祠[32],笑騎龍竹弄參差[33]。紫泥海上衣沾濕[34],昨夜偷桃是小兒[35]。稟師父:吐番讚普,不知那處打圍[36]?人馬喧騰,說到俺山中來訪師父。(子毗笑介)想是俺家中書令沒來由的尚綺心兒勾引他來,強起俺去做官。豈是饑寒驅我去,笑他富貴逼人來。隻得開門迎取。

  “霜天曉角”(綺心從讚普番落上)金雲紺露[37],文豹從棲霧[38]。戴勝山中王母[39],鳴騶穀口名儒[40]。

  (相見各長揖科)(讚普作色問介)先生生長羊同,早遊龍漢[41],君臨不拜,出在何經?(子毗笑介)姑射之人若雪,嚴灘之客為星[42]。天竺先生老而化佛[43],月光童子少即尋仙[44]。何求於人[45]?強名曰道。讚普自生來意,山人少無宦情[46]。恨不閉戶逾垣[47],猶自攖鱗豎發[48]。若須朝禮,何用山人?(讚普笑謝罪介)適間聊用相試,果然名下無虛。請為賓主之交,敬問安危之策。(拜科)世上聞名久,(子毗)山中養病多。(讚普)容顏須好在,(子毗)懶性欲如何?讚普打圍,過草堂有何下問?(讚普)請端坐聽著說,俺先人嗬。

  “大聖樂”弄讚王慷慨雄圖,隸縮王少小魁梧,獻金鵝玉馬迎公主[49]。今讚普,古單於。如今唐朝輕相覷俺,反與回紇更親,俺要卷帳侵唐。俺本是龍支麋穀魁戎部[50],怎比得烏紇雞田是小胡[51]。隻是一件,攻唐要路,無過朔方、隴西、鬆州三路。鬆州俺已差論恐熱人馬攻圍,想有次序;隴西說有石將軍雄勇,攻不過去;朔方他有個丞相,有個參軍鎮守,都取回去。打聽得留下偏軍,一個喚做郝玭,一個喚做閻朝。郝玭曾築臨涇之戍[52],閻朝曾守沙州之城,俺通與他交手過來。朔方有此二人,也難攻打。俺如今還向隴西征進,不知天意何如?掃帳南朝去也,謹占雲望氣[53],勝負何如?

  (子毗)待子毗去外間占望一占望。(背雲)天嗬!且喜李君虞歸,朔方猶自有人。隻是鬆州花敬定,不知敵得論恐熱否?他向隴西,難為石子英了。(做輕唱介)

  “前腔”破隴西他草次馳驅[54],曳落羌渾難抵護[55],對戎王言語須回互[56]。(回唱)看風氣,有贏輸。啟讚普:昴畢以南[57],秦隴之間,常有紫氣團霄[58];昴畢以北,河湟之西[59],似有烏雲壓帳[60]。且近日日珥居東,星旄墜北[61]。彼中之氣,氤氳如沸粉[62],發弩揚旌[63];此中之氣,紛紛似轉蓬,懸衣偃蓋[64]。龍驪布陣,何曾月暈圍參[65]?宛馬才嘶,止見招搖受孛[66]。勸讚普與唐和親有利,出隴西攻戰,恐難得誌。隻好向鳳池柏海迎公主[67],慢教他鳥使籠官著縵胡[68]。(讚普)若不許俺和親時,便去攻唐朝了。(子毗)也未可攻唐朝,且去圖回紇也,避中原王氣[69],料理邊隅。

  (讚普)承教,承教。隻是求得同行何如?(子毗)子毗不婚不宦,年將半百。坐昆侖,顧裨海[70],茫茫白煙,霏霏黑點,俱是塵中[71]。子毗懶性狂態,與世相違。又少遊唐國,好習華風。機務之司[72],嫌疑當避,不敢奉命。(讚普)丈夫相處,何嫌何疑?戰取功完,從君自遂。(子毗)待臣出外占一占風角[73]如何?(背雲)俺卻無求於世了。隻是一件,俺看吐番王老,胡運將衰。他內將論恐熱有不良之心[74],俺便借此,圖機出避[75]。況風塵之際,萬一得到唐朝,再見李十郎、石大郎、花驍騎亦未可知。(回介)風角之法,用辰不用日。辰是客星,時為主人[76]。今日風來巽方[77],俺是西方金王之地[78]。日辰庚戌,天將晚,又是酉時,時辰俱正。庚為義,戌為公,正可以從行,隻是不敢受讚普的品級[79]。倘事完之後,容俺自便。(讚普)這等,可喜,可喜!且留中書令綺心令侄相陪,從容而來,俺便夜獵回去。(辭別科)少微開北落,太白動西軍[80]。早識函關氣[81],空為出岫雲。(讚普下)(綺心、子毗吊場)(綺心)讚普厚意,欲叔父受一大相[82],或是一方節度使。叔父既許同行,安得辭免?且家世仕吐番,吐番正強盛,便可收拾強起。

  “一撮棹”唐髠種[83],最古號強胡。大小論外覓零逋[84]。金瑟瑟,高官綴臂銀塗[85]。甲門繪虎,懦種垂狐[86]。廬帳煩都護,鄯州須節度[87],管取嗬席卷漢黃圖[88]。

  (子毗)賢侄談何容易!隻是與唐和親,便可壓鎮諸蕃。既然許了讚普,不免就行了。(綺心)讚普留得車馬在此。(子毗)俺草廬中,隻有道書數卷,素琴一張。道童,便可卷入行囊。隻是一件,可惜一座昆侖山,五城十二樓[89],再不堪回首了。我有紫磨金鑄成西王母小像[90],可帶隨身。昆侖山除是夢中可遊,終南山或有閑時可到。(綺心)叔父誤矣!功成歸隱,依舊見昆侖山。終南山在唐朝國都,如何可到?(子毗)侄兒,你那裏知道?既與唐和親,萬一奉命而入中國,不可知也。丈夫一入仕途,風塵之際,有如蓬轉,能必得歸隱何時?俺別了這座昆侖山嗬,從此猿啼鶴怨。收拾齊備了,就上馬去。(行介)

  “香柳娘”(子毗[91])這頭顱可知,這頭顱可知,為君強起,軟弓輕劍非吾意。(綺心)歎天西有誰,歎天西有誰,守著悶摩黎[92],還看悶盧水[93]。(合)且權宜料理[94],且權宜料理,頓足風塵,終當脫屣[95]。

  舊劍生衣懶更磨[96],漢家先許郅支和[97]。

  山人自愛山中宿,何事幹人費網羅[98]。

  注釋:

  [1]“昆陵”二句:昆侖山上仙氣繚繞,仙人宮殿輝映著帝都。昆陵,即昆侖山。古代傳說為神仙所居之地。河圖,儒家關於《周易》卦形來源的傳說。《易·係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芝城,傳說中的神仙宮殿。

  [2]昆吾:用昆吾石冶煉成鐵製作的刀劍。

  [3]片鴻:指書信。

  [4]“蓬轉”四句:言西風飄蕩落葉紛飛,昆侖山峰巒疊嶂,看星沉大海,雨落河源。這四句化用了唐李商隱《碧城》其一中的首聯及頸聯:“碧城十二曲闌幹,犀辟塵埃玉辟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精盤。”層城,古代神話中昆侖山上的高城。

  [5]尚結讚:吐蕃的大相。《新唐書·吐蕃傳下》:“其大相尚悉結嗜殺人,以劍南之敗未報,不助和議,次相尚結讚有謀,固請休息邊人,讚普卒用結讚為大相,乃講好。”此後吐蕃與唐時戰時和,至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尚結讚死。史未載他入朝,也未明確尚結讚與尚婢婢(尚子毗)為父子關係。

  [6]丘索:古代典籍《八索》、《九丘》的並稱。亦泛指古籍。

  [7]幹旄之舞:泛指宮廷歌舞。幹旄,以旄牛尾飾旗竿,作為儀仗。

  [8]“氣決”二句:言誌向高遠,詞章優雅。青雲,喻遠大的抱負和誌向。

  [9]“才交”二句:剛一交往,便結同心之誼。

  [10]雪涕:擦拭眼淚。

  [11]驅馳之想:指為讚普效力的打算。驅馳,策馬快跑。比喻奔走效力。

  [12]東王:指仙人東王公。唐李賀《馬詩》之七:“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幹。君王若燕去,誰為拽車轅?”

  [13]羈絏!

  [14]“橐鞬”二句:言若遇武力催逼,立即退避。橐,口袋。這裏指盛箭的口袋。鞬,馬上的盛弓器。這裏以“橐鞬”指武力。避舍,猶退避。《呂氏春秋·處方》:“昭釐侯至,詰車令各避舍。”

  [15]寶冊:帝王用於上尊號或冊立、冊封的詔冊。

  [16]“倘或”三句:假如能再次朝拜上國,那便是借托這戰亂間的盟會,重新感受好友們的談吐之聲。上國,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風塵,比喻戰亂。謦唾,指談笑傾吐。謦,談笑。

  [17]“托訪”二句:言尋訪名山大川。終南,指終南山。秦嶺主峰之一。在今陝西西安市南。渭北,指黃河支流渭河以北地區。這裏以“終南”、“渭北”指代名山大川。

  [18]河隴:古代指河西與隴右。相當今甘肅西部地區。

  [19]昏暴:昏亂暴虐。

  [20]嘯柱長悲:對著柱子長嘯悲歎。指生活的不如意,才能得不到施展。

  [21]寒花:指菊花等寒冷時節開放的花。借指品節高尚之人。

  [22]把臂:握持手臂。表示親密。

  [23]“金經”二句:言重要的典籍圖書,都藏在昆侖山中的石室中。綠圖,即籙圖,傳說中預言人世禍福的書。石室,古代收藏圖書檔案的藏書室。《史記·太史公自序》:“周道廢,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玄圃,傳說中昆侖山頂的神仙居處。其內有奇花異石。

  [24]酡啤!

  [25]“豪華”二句:言富貴人家歌舞娛樂敲壞了銀腰鼓,不得意的人隻能像王敦晚年一樣敲殘唾壺。疊,連續地輕擊。腰鼓,古時打擊樂器。兩頭大,中腰細,用手掌拍擊。

  [26]韓愈(768——824):唐代著名文學家,中唐“古文運動”發起者。這裏湯顯祖借尚子毗之口譏諷揶揄他,是對明代複古運動之流弊的否定。

  [27]四門博士:古代學官名。北魏太和二十年(498)因劉芳表請立四門博士。隋代隸於國子監,唐始合於太學。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幹的庶人子弟。

  [28]意致:意趣;情致。

  [29]螢幹蠹死:指勤奮學習,刻苦攻讀。古人有“螢窗雪案”的典故,說晉代車胤,家貧買不起油燈讀書,就抓了許多螢火蟲放在練囊中照明就讀。蠹死,書中的蠹魚死了。勤翻書之故。

  [30]音徽:猶音訊。

  [31]“斷金蘭”二句:言好友的音信全無,從前的向往也模糊不清了。金蘭,指契合的友情。語出《易·係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雁帖,指書信。鶴夢,謂超凡脫俗的向往。

  [32]“金碧”句:蒼翠樹木掩映下的金碧輝煌的王母祠。蔥蘢,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

  [33]龍竹:東晉葛洪《神仙傳·壺公》載,“房(費長房)憂不得到家,公(壺公)以一竹杖與之曰:‘但騎此得到家耳。’房騎竹杖辭去,忽如睡,已到家……所騎竹杖,棄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

  [34]紫泥海:漢郭憲《洞冥記》卷一載,西漢東方朔童時失蹤,累月方歸,後複去,經年乃歸,鄰母見而大驚,叩問何往。朔曰:“兒至紫泥海,有紫水汙衣,仍過虞淵湔浣,朝發中返,何雲經年乎?”按,“紫泥海”,底本誤作“紫沂海”,據富春堂本改。

  [35]“昨夜”句:偷桃小兒,典出《漢武故事》:“東郡送一短人,長五寸,衣冠具足。上疑其精,召東方朔問。朔至,呼短人曰:‘巨靈,汝何忽叛來,阿母還未?’短人不對,因指朔謂上曰:‘王母種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兒不良,已三過偷之矣。失王母意,故被謫來此。’”

  [36]打圍:打獵。因須多人合圍,故稱。

  [37]紺露:天青色的露珠。紺,紅青色;帶微紅的黑色。

  [38]文豹:皮有斑文的豹子。《莊子·山木》:“夫豐狐文豹,棲於山林,伏於岩穴,靜也。”

  [39]戴勝:戴玉琢之華勝。《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東晉郭璞注:“勝,玉勝也。”

  [40]鳴騶:古代隨從顯貴出行並傳呼喝道的騎卒。

  [41]龍漢:指中國。古謂漢家天子乃真龍下凡。

  [42]“姑射”二句:姑射山的仙人肌膚如冰雪,嚴灘的客人闖入天河成了客星。姑射,山名。在今山西臨汾縣西,即古石孔山,九孔相通。《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嚴灘,指東漢嚴光隱居垂釣的嚴陵瀨。據張華《博物誌》卷十,海渚有人乘浮槎進入天河,見城廓儼然,宮中多織婦,有一丈夫牽牛飲之。問是何處?牽牛人答曰:“君還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後至蜀中,問君平得知他進天河之日正好“有客星犯千牛宿”。這裏是將兩者串在了一起。

  [43]天竺先生:指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他是古印度迦毗羅國王淨飯王長子。印度古稱“天竺”。

  [44]月光童子:佛經中人名。其父申日為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長者,信外道,作火坑欲害佛,月光童子諫之不聽。後佛至,現大神力變火坑為七寶紫紺池,中生蓮花大如車輪。父自悔責而皈依佛法。佛言童子來世當生秦國為聖君,受經法,興道化。見《月光童子經》、《申日經》、《法苑珠林》等。

  [45]“何求”,底本作“何來”,據富春堂本改。

  [46]山人:隱居在山中的士人。

  [47]閉戶逾垣:指不與外界交往。若有客來,則閉門逾牆而走。《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古者不為臣不見。段幹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閉門而不內,是皆已甚。’”

  [48]攖鱗豎發:攖鱗,喻觸怒帝王。相傳龍有逆鱗,觸之必怒,故雲。豎發,因發怒而發豎立。

  [49]“弄讚王”三句:指吐蕃的棄宗弄讚及棄隸縮讚兩位讚普與唐朝和親之事。弄讚王,即棄宗弄讚。於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娶文成公主。隸縮王,即棄隸縮讚,於中宗景龍三年(709)娶金城公主。獻金鵝,指棄宗弄讚在太宗伐遼歸來時,上書曰:“天子自將度遼,隳城陷陣,指日凱旋,雖雁飛於天,無是之速。夫鵝猶雁也,臣謹冶黃金為鵝以獻。”詳見《新唐書·吐蕃傳上》。

  [50]“龍支”句:龍支麋穀一帶居首位的戎族部落。龍支,古城名。又名龍支堡。故址在今青海化隆南。十六國時羌族首領梁饑曾屯兵於此。北魏置北金城縣,西魏改為龍支縣。唐時屬鄯州,至德(756——758)後地入吐蕃。麋穀,吐蕃地名。在臧河北川,讚普建夏牙於此。《新唐書·吐蕃傳下》:“至麋穀,就館。臧河之北川,讚普之夏牙也。”魁戎部,第一等的戎族部落。

  [51]烏紇雞田:烏紇,回紇的一個分支。又稱袁紇、烏護、韋紇。《新唐書·回鶻傳上》:“袁紇者,亦曰烏護,曰烏紇,至隋曰韋紇。其人驍強,初無酋長,逐水草轉徙,善騎射,喜盜鈔,臣於突厥,突厥資其財力雄北荒。”雞田,古地名。據《新唐書·地理誌七下·羈縻州》,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分回紇諸部落置十八州,九府。“燕然州以多濫葛部地置,初為都督府,及雞鹿、雞田、燭龍三州,隸燕然都護。開元元年來屬,僑治回樂……雞田州以阿跌部置,僑治回樂。”

  [52]“臨涇”,底本誤作“臨徑”,據富春堂本改。

  [53]占雲望氣:古代方士的一種占候術。觀察雲氣以預測吉凶。

  [54]草次馳驅:言倉促起兵。草次,猶造次,倉促。

  [55]“曳落”句:言西羌及吐穀渾健兒將難以抵護。曳落,即曳落河,《新唐書·回鶻傳下》:“安祿山反,劫其兵用之,號‘曳落河’者也。曳落河,猶言健兒雲。”

  [56]回互:指反複勸說。

  [57]昴畢:昴宿與畢宿的並稱。古人以昴畢為冀州的分野。

  [58]紫氣團霄:言象征祥瑞的紫色雲氣聚集在上空。紫氣,王者之氣。

  [59]河湟:黃河與湟水流域。湟水,發源於青海海晏縣境內的包呼圖山,是黃河上遊重要支流。

  [60]烏雲壓帳:言戰爭一觸即發。烏雲,黑雲。比喻險惡的形勢。

  [61]“日珥”二句:言東方出現日暈,預示朝廷的軍隊將取勝;旄頭星往北墜落,預示胡人首領有凶險。日珥,日暈的一種。《晉書·天文誌中》:“青赤氣員而小,在日左右為珥,黃白者有喜。又曰,有軍,日有一珥為喜。在日西。西軍戰勝。在日東,東軍戰勝。南北亦如之。”星旄,指旄頭星。即昂星。為胡星。

  [62]沸粉:沸揚的粉末。

  [63]發弩揚旌:弩弓發射,旌旗飄揚。言雲氣象征宏闊的戰爭場麵。

  [64]懸衣偃蓋:如懸掛的衣服及飄蕩的傘蓋。言雲氣顯得散亂。偃蓋,車蓬或傘蓋。

  [65]“龍驪”二句:言雲象為月暈圍住參星,是駿馬的陣勢。龍驪,黑色的駿馬。指朝廷軍隊。參,參星。二十八宿之一。其位置在西方,故這裏指代吐蕃。

  [66]“宛馬”二句:言宛馬剛嘶鳴一聲,北鬥星就受到彗星的衝擊。指天象顯示對首領不利。宛馬,古代西域大宛所產的名馬。招搖,星名。即北鬥第七星搖光。也借指北鬥。受孛,受到彗星的衝擊。孛,慧星的別稱。

  [67]“向鳳池”句:言向唐王朝求婚迎娶公主。柏海,古湖泊名。近黃河源。即今青海鄂陵湖或劄陵湖。唐貞觀十五年(641),太宗以文成公主和親吐蕃,棄宗弄讚到此親迎。見《新唐書·吐蕃傳上》。

  [68]“慢教他”句號:不要讓那些使者籠官都披上武士的戎裝上戰場。鳥使,指傳信的使者。籠官,唐時吐蕃將職名。《新唐書·吐蕃傳下》:“禽籠官,斬級三百,獲馬、糧、械數千。”縵胡,古時士兵冠帽上下垂的縵纓。這裏指代戎裝。

  [69]中原王氣:指中原大地的王者氣象。

  [70]裨!

  [71]塵中:指塵世。

  [72]機務之司:掌管機要事務的部門。

  [73]風角:古代占卜之法。以五音占四方之風而定吉凶。

  [74]“內將”,底本作“命將”,據富春堂本改。

  [75]圖機:圖謀機會。

  [76]“風角”四句:言風角占卜的方法,主要是靠觀察日月星辰運轉交會的情況來進行的。

  [77]巽方:東南方。巽,八卦之一。代表風。

  [78]西方金王:即西方之王。古以五行配屬中央與四方,西方屬金,故稱。

  [79]品級:指官職。三國魏立九品中正之製,為品級之始。

  [80]“少微”二句:少微星開啟了北落師門星,太白星移動則西方有軍情。少微,星宿名。共四星,在太微垣西南。《史記·天官書》:“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張守節正義:“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處士也;第二星,議士也;第三星,博士也;第四星,士大夫也。”按,“五”,當從《漢書·天文誌》作“四”。太白,星名,即金星。古星象家以為太白星主殺伐,故多以喻兵戎。

  [81]函關氣:指雄偉高峻的氣勢。函關,即函穀關。

  [82]大相:吐蕃的正宰相。其副宰相稱“次相”。

  [83]唐髡:即唐旄。是吐蕃的早期來源部族之一。《新唐書·吐蕃傳上》:“吐蕃本西羌屬,蓋百有五十種,散處河、湟、江、岷間,有發羌、唐旄等,然未始與中國通。”

  [84]“大小論”句:言吐蕃的官職名。大小論,吐蕃的大相與副相。覓零逋,吐蕃語音譯。吐蕃的副職。《新唐書·吐蕃傳上》:“其官有大相曰論茝,副相曰論茝扈莽,各一人,亦號大論、小論;都護一人,曰悉編掣逋;又有內大相曰曩論掣逋,亦曰論莽熱,副相曰曩論覓零逋,小相曰曩論充,各一人;又有整事大相曰喻寒波掣逋,副整事曰喻寒覓零逋,小整事曰喻寒波充。”

  [85]“金瑟瑟”二句:言吐蕃官吏的服飾。《新唐書·吐蕃傳上》:“其官之章飾,最上瑟瑟,金次之,金塗銀又次之,銀次之,最下至銅止,差大小,綴臂前以辨貴賤。”瑟瑟,指碧色寶石。《新唐書·高仙芝傳》:“仙芝為人貪,破石,獲瑟瑟十餘斛。”

  [86]“甲門”二句:言在戰死者的家門上繪虎以示尊重,在怯弱戰敗者的頭上垂狐尾以示羞辱。《新唐書·吐蕃傳上》:“重兵死,以累世戰沒為甲門,敗懦者垂狐尾於首示辱,不得列於人。拜必手據地為犬號,再揖身止。”

  [87]鄯州:古州名。北魏初始置鄯善鎮,北周改置樂都郡,唐武德二年(619)改稱鄯州。安史之亂後,地入吐蕃。宣宗大中五年(851),張議潮起義後,再屬唐朝。故址在今青海西寧樂都。

  [88]漢黃圖:指京城。即唐都長安。漢代也都長安,故這裏以漢指唐。

  [89]五城十二樓:古代傳說中昆侖山上的神仙居所。《史記·孝武本紀》:“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南朝宋裴駰集解引應劭曰:“昆侖玄圃五城十二樓,此仙人之所常居也。”

  [90]紫磨金:上等黃金。

  [91]底本無“子毗”二字,據富春堂本補。

  [92]悶摩黎:吐蕃語。指昆侖山。《新唐書·吐蕃傳下》:“其南三百裏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直大羊同國,古所謂昆侖者也,虜曰悶摩黎山,東距長安五千裏,河源其間。”

  [93]悶盧水:即悶怛盧川。吐蕃河流名。《新唐書·吐蕃傳下》:“曰悶怛盧川,直邏娑川之南百裏,臧河所流也。河之西南,地如砥,原野秀沃,夾河多檉柳。”

  [94]權宜:指暫時應付的措施。

  [95]“頓足”二句:言長期奔走在世俗事務中,終有一天還是要擺脫的。脫屣,脫掉鞋子。這裏指擺脫塵俗隱居。

  [96]舊劍生衣:指劍長時間不用而生鏽。

  [97]郅,獨立為郅支骨都單於。元帝初,叛漢。建昭三年(前36),為西域副校尉陳湯攻殺,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千餘級。詳見《漢書·陳湯傳》與《漢書·匈奴傳下》。

  [98]“何事”句:何苦要費力氣設圈套去幹涉他人呢?

  評析:

  《出山》寫吐蕃讚普來到尚子毗隱居的昆侖山,逼請尚子毗出山輔佐王政,共商國事。尚子毗一心希望吐蕃謀求與唐朝和親,加上希望能有機會再赴唐朝與十郎、石雄、花卿等好友重會。因此,在讚普的逼請下,他最後同意出山。

  本出是沿著《夷訌》一出的情節繼續向前發展的,後麵的情節按第一出的預告,將會是尚子毗偶遇和親出塞、陷入困境的十郎,並為十郎解了圍困,使他得以順利護送公主還朝,從而未辱使命。本出中尚子毗的隱居思想,也是本劇消極遁世思想的構成部分之一。不過這裏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即當退隱遇見強權之時,隱居往往會遭到阻擾而中斷。

  本出的語言基本上保持平實流暢的風格,隻是涉及到吐蕃曆史的部分,由於是從史書中凝煉文句,有時還是給人生澀之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