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二章 邊思

  (李十郎上)待詔北門唐學士[1],立功西域漢將軍。蘭閨柳市芳塵隔[2],蒲海蕭關木葉紛[3]。分飛海燕無窮極,擁旆遙遙過絕國[4]。絕國征人一望鄉,高樓思婦長沾臆[5]。前日杜相國還朝,說入長城便有人相取。今半月了,還不見來。不知俺小玉妻在府中安否?今夜月滿瓊鉤,雲披玉帳。銀山風穴,半清炎海之威[6];碧漢星橋,枉眄河源之路[7]。正是:蓬轉終何極[8],瓜時獨未還[9]。風塵催綠鬢,歲月損紅顏。魂迷金縷帳,望斷玉門關[10]。別後將軍樹[11],相思幾度攀。小玉妻,知你相思,亦複如是。

  “羅江怨”瑤光轉玉繩,龍關柝靜[12],天街雲氣夜分明。絳河如練[13],送月度邊庭也。流照伏波營[14],飛入瑤華境[15]。那紅樓對子城,那青天虛翠屏,何處也一片南飛影[16]。

  妻,你那秦中天氣正暑,俺這塞外入夏猶寒。想郡主此時嗬,

  “香遍滿”茵香媚寢[17],浴罷團扇輕,雪體冰紈映[18]。膩頹鬟,掠約斜簪整[19]。悄窺人簾月,暗恨就中生[20]。透關山一點,兀自把闌幹憑。

  妻,當時送俺霸橋,將淚珠兒滴在俺征袍上,至今猶自鮮明。俺揾著翠袖啼痕,便想著紅亭別景嗬,

  “金穀園”他摻紅袖唱一曲離情[21],拗絲鞭叫幾聲薄倖[22]。古戍花明繡嶺,扳花別淚盈盈[23],折柳處想卿卿[24]。

  那時節怎撇得來?

  “嘉慶子”啼珠濺送金羈影[25],飄粉絮撩人不平[26],壓金線係紅難定[27]。真撇得人疼疼,還去去,重行行。

  那時咱待辭這差嗬,

  “麽遍”早定奪驅馳使命[28],難迤逗分明軍令[29]。殢他墜花翹愁靚,訁尼呀他簇金蓮行徑[30],不分生憎葉冷花寒玉態橫[31]。

  小玉妻,自你送別紅亭後,咱有多少歡趣都拋卻了。

  “品令”憶他手挼裙帶繞階行[32],隻教牽恨愁蛾[33],暗逐飛旌[34]。雙波慢啼,妝淚落垂紅綆[35]。羅襟漬凝,揭調催弦怕聽[36]。風月關人,月壯風多暈更生[37]。

  咱想與小玉姐遊霍王萬春園子,多少明媚!

  “逼葉發”共看花笑笑,踏草停停。碎春風日暖吹笙,碎春風日暖吹笙,寫秋波雲寒透鏡[38]。芙蓉對綻,玉管雙清,遙望處翠籠煙暝,遙望處翠籠煙暝。何事隔春鶯?猶自殷勤《渭城》[39]。

  “玉交枝”粉寒香剩,並玉人撇在長亭[40]。相偎翠袖淩風並[41],春去也花時難更[42]。玉虎牽絲綠水縈,金蟾齧鎖沉煙靜[43]。著人嗬十分情性,撇人處兩字功名[44],撇人處兩字功名。

  今日相思嗬,

  “三犯六麽令”你憶遼西月殘燈映[45],咱夢臨邛風吹酒醒[46]。那玉娘湖上,閨人玉筯銀屏;光祿塞前,流戍袍花劍棱[47]。簷角墮疏螢,烽子平安火明[48]。

  別時俺無淚可落,今日孤苦邊頭,自然堪下淚了。正是:平時隻道從軍樂,今日方知行路難。

  “江兒水”憶淚天涯盡,愁眉塞草青。想衣襟餘馥,猶是舊荀令[49]。月痕記處堪重省,隻怕銀蟾漸冷蟲啼暝。斷河難倩[50],鎮無聊橫笛堪驚,古輪台搊不出香奩詠[51]。

  想不久也有人交代了。

  “一撮棹”功名定,拚歸來笳鼓競[52]。武騎文園茂陵,茂陵人長臥病[53]。卸了風鞭露鐙,從教夜雨朝酲[54]。小玉妻,那時俺和你對心星解翠纓,倍工夫展別情[55]。(旗卒上[56])

  “六麽令”邊關寧靜,邊關寧靜,魯酒千鍾醉老兵[57]。榮歸相國度長城,還教接取參軍,明駝曉夜趣朝命[58]。

  稟參軍爺:小旗們已送杜相國入了長城,回軍迎接老爺。(十郎)你來迎俺,俺這軍中文簿,都已分付郝、閻二位將軍。如今就請二位將軍一見,盡夜起行[59]。(郝、閻二將上)邊思愁雲斷,鄉心帶月飛。直置猶如此,何況送將歸[60]?參軍大人拜揖。才間烽頭納喊[61],知是杜相國回軍,接取參軍南歸。俺二將敬來相問行期,攀留數日[62]。(十郎)二位將軍有射像止啼之勇,有薄糜餐革之忠[63]。左提右挈,前犄後角,朔方重鎮,自有二位將軍。此時天氣炎熱,告別夜行。寶劍二口,聊用留別。(青兒捧劍上)寶劍青蓮色,銅鞮細柳軍[64]。(十郎贈劍介)

  “山花子”蓮花櫑上芙蕖淨,七星浮動雙星[65]。三尺水吹寒片冰,挼絲罒鹿罒敕熒熒[66]。(合)吐金環明月暗驚,故人把贈意不輕[67]。旄頭一斫海水清,看取題銘同上丹青[68]。

  “前腔”(郝、閻)你春坊正字文章映[69],幾年親近雄英。笑吾儕冠垂縵纓,乍教霄練呈形[70]。(合前)

  (十郎)就此行了。(郝、閻)送參軍出關。(作行介)

  “紅繡鞋”(郝、閻)行人車騎流星[71],行人車騎流星。刀頭片月連城[72],刀頭片月連城。歸馬度,宿鴉驚。睥睨影[73],轆轤聲。秦將卒,漢公卿[74]。(拜別介)

  “尾聲”(十郎)心交寶劍贈生平,想後會風塵難定。(郝、閻)參軍見杜相國問時,隻說有俺二人嗬,管取朔方高築受降城。

  星使南歸擁節旄[75],馬頭斜對雪山高。

  空牽別恨隨明月,猶自交情贈寶刀。

  注釋:

  [1]待詔:待命供奉內廷的人。唐代不僅文詞經學之士,即醫卜技術之流,亦供直於內廷別院,以待詔命。

  [2]蘭閨柳市:蘭閨,對女子居室的美稱。柳市,泛指柳樹成蔭的街市。

  [3]蒲海蕭關:蒲海,即蒲類海,古湖泊名,即今新疆東部巴裏坤湖。蕭關,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為自關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衝。

  [4]“分飛”二句:擁著旗幟通過遼遠的邊塞,就像燕子在無邊的天空飛翔。這二句係改用唐駱賓王《從軍中行路難》詩:“連營去去無窮極,擁旆遙遙過絕國。”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產於南方,須渡海而至,故名。絕國,極其遼遠之邦國。這裏指遼闊的邊疆。

  [5]沾臆:淚水浸濕胸前。

  [6]“銀山”二句:雪山吹來的涼風,使酷暑炎熱的威力頓減。風穴,古代傳說中的洞穴名。相傳北方寒風自其中而出。炎海,喻酷熱。

  [7]“碧漢”二句:銀河上架起了鵲橋,牛女短暫的相會後也隻能徒勞地看著河源之路歎息。碧漢,指銀河。星橋,神話中的鵲橋。

  [8]蓬轉:蓬草隨風飛轉。喻人流離轉徙,四處飄泊。

  [9]瓜時:瓜熟之時。借指任職期滿。“瓜時”一句係改用南朝梁荀濟《贈陰梁州》詩:“聞君戍靈關,瓜時猶未還。”這裏指十郎戍邊期滿。

  [10]“魂迷”二句:魂牽夢繞著那軍中營帳,對著玉門關方向望斷雙眼。金縷帳,軍中營帳。金縷,柳條。

  [11]將軍樹:高大之樹。典出《後漢書·馮異傳》:“每所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後遂以“將軍樹”借指大樹。

  [12]“瑤光”二句:夜深人靜,星光流轉,邊關的更聲也沉寂了。瑤光,北鬥七星的第七星名。古代以為象征祥瑞。玉繩,星名。在北鬥第五星玉橫星北。龍關,指漠北少數民族所設的關隘。

  [13]絳河如練:銀河像一條長長的白練。絳河,即銀河。古時觀天象以北極為基準,天河在北極之南,南方屬火,尚赤,因借南方之色稱之為“絳河”。

  [14]伏波營:指軍營。伏波,即東漢的馬援。

  [15]瑤華境:猶瑤華圃。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16]“那紅樓”三句:紅樓與小城相輝映,天邊隱現峰巒疊嶂,空中一行大雁正列隊南飛。這三句是想象仙境中的月下景象。子城,大城所屬的小城,即內城及附郭的甕城或月城。翠屏,形容峰巒排列如屏障。

  [17]茵香媚寢:指在臥室中焚香。媚寢,東晉王嘉《拾遺記·吳》記載,孫亮作琉璃屏風,使四位絕色的愛姬坐屏風內,“外望之如無隔,惟香氣不通於外”。“亮每遊,此四人皆同輿席,來侍皆以香名前後為次,不得亂之”,還將所居室名為“思香媚寢”。後因以“媚寢”為焚香之典。

  [18]冰紈:潔白的細絹。這裏指用冰紈製成的衣裙。

  [19]“膩”二句:言浴罷斜歪著的髻鬟透出一股發香,隨意地插上一根簪子就整頓好了。同“羶”。香氣;氣味。

  [20]暗恨:隱藏在內心的怨恨。

  [21]摻紅袖:執著紅袖。摻,持;握。

  [22]拗絲鞭:折斷了絲鞭。絲鞭,絲製的馬鞭。古時也用作締結婚姻的信物。

  [23]“古戍”二句:古戍錦繡的山嶺上花開得正豔,攀著花枝,忍不住淚水盈盈。

  [24]卿卿:舊時夫妻間的愛稱。《世說新語·惑溺》:“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複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恒聽之。”後泛用為對人親昵的稱呼。

  [25]金羈影:馬上征人的身影。金羈,金飾的馬絡頭。

  [26]粉絮:指柳絮。

  [27]“壓金線”句:言柳枝雖長但係不住紅日。金線,指初生的柳枝。

  [28]定奪:決定;確定下來。

  [29]迤逗:中斷;耽擱。

  [30]殢!

  [31]“不分生”句:言分別使得她憎恨葉冷花寒獨處幽閨的日子。分生,猶生分。冷淡;疏遠。

  [32]挼!

  [33]愁蛾:指女子發愁時皺起的雙眉。

  [34]飛旌:飄揚的旌旗。這裏指行進中的軍隊。

  [35]“雙波”二句:雙眼淚流,淚水將臉上的妝衝出一道道紅線。雙波,雙眼。紅綆,紅繩線。

  [36]“揭調”句:怕聽那高亢急促的旋律。明楊慎《丹鉛總錄·詩話·揭調》:“樂府家謂揭調者,高調也。”催弦,急促的弦音。

  [37]“風月”二句:風月感人,風高之夜的滿月會出現更多的光暈。關人,動人;感人。

  [38]“寫秋波”句:對鏡描眉,隻覺寒氣直透鏡台。寫秋波,指描眼眉。

  [39]“何事”二句:為何要分隔春鶯,它們仍在賣力地鳴叫,像是在唱離別的《渭城曲》。猶自,尚自;還。

  [40]“粉寒”二句:言自己將妻子拋在送別的長亭,她從此也無心打扮了。

  [41]淩風並:一起駕著風。淩風,駕著風。

  [42]更:再。

  [43]“玉虎”二句:言井上的轆轤汲起清澈的井水,香爐則靜靜地呆在一邊,沒有燃起香煙。指因分別而無心燃香。這二句係改用唐李商隱《無題》詩:“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玉虎,井上的轆轤。金蟾,蟾蜍形金屬香爐。

  [44]“著人嗬”二句:那溫柔的情意確實討人喜歡,可為了“功名”二字卻將妻子拋在一邊。著人,猶言討人喜歡。

  [45]遼西:指指遼河以西的地區。即今遼寧的西部。這裏泛指朔方邊塞地區。

  [46]臨邛:古郡名。即今四川邛崍縣。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曾在此當壚賣酒。這裏借指小玉居住的長安。

  [47]“玉娘湖上”四句:言在家中妻子的淚水滴在銀色屏風上,在邊塞流戍者的戰袍紋飾留有劍棱的痕跡。玉娘湖,不詳。然唐宋以來詩文中多有提及。唐李商隱《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詩:“思子台邊風自急,玉娘湖上月應沉。”宋梅堯臣《送周仲章都官通判湖州》詩:“湖水傳玉娘,揚光逆常娥。”這裏借指霍府中湖池亭台。

  [48]“烽子”句:守衛烽火台的兵士點亮了報無事的平安火。烽子,守衛烽火台的士兵。唐戎昱《塞上曲》之二:“山頭烽子聲聲叫,知是將軍夜獵還。”平安火,唐代每三十裏置一堠,每日初夜舉烽火報無事,謂之“平安火”。

  [49]“想衣襟”二句:衣服上的餘香還跟從前一樣。言自己依然保持出征前的生活習性。荀令,指東漢末年曹操的謀士荀彧,他曾任“尚書令”,故人稱“荀令君”。相傳其衣服有異香。《太平禦覽》卷七〇一引東晉習鑿齒《襄陽記》:“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

  [50]斷河難倩:斷流的河難於借助。斷河,斷流不能通航的河。倩,憑借。

  [51]“古輪台”句:在古老的邊塞唱不出歌詠閨閣情事的豔體詩歌。輪台,泛指邊塞。

  [52]笳鼓:笳聲與鼓聲。借指軍樂。

  [53]“武騎”二句:指司馬相如長期臥病不得誌。言文士縱有才能,終不免貧病而逝。武騎、文園、茂陵,均指西漢司馬相如。漢景帝時相如曾為武騎常侍,因以“武騎”稱之;又曾任守漢文帝陵園的文園令。他病免後家居茂陵,後人因以“茂陵”指代相如。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54]“卸了”二句:卸卻了風露中的行軍辛苦,聽任夜雨淅瀝、晨酒困擾。言從邊塞歸來後可能也會日日無事而醉酒。風鞭露鐙,指騎著馬風雨兼程。從教,聽任;任憑。朝酲(zh醥ch閚g),謂隔夜醉酒早晨酒醒後仍困憊如病。

  [55]“對心星”二句:言星夜夫妻相對解帶寬衣,加倍地展敘離別之情。心星,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詩·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東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翠纓,綠色的絲帶。

  [56]旗卒:古時軍中傳達命令的士卒。因手持令旗,故稱。

  [57]魯酒:魯國出產的酒。味淡薄。後作為薄酒、淡酒的代稱。

  [58]“明駝”句:騎著駱駝日夜兼程督促朝廷命令的執行。明駝,善走的駱駝。趣,同,“促”。催促;督促。

  [59]盡夜:猶連夜。

  [60]“直置”二句:言駐守在這邊塞本來就滿是邊愁,何況還得在此情境下恭送別的將領返歸呢?直置,直接安置。這裏指不受外人影響留駐邊關。

  [61]“才間”句:剛才聽到城頭上喊聲一片。納喊,同“呐喊”。

  [62]攀留:攀轅懇留。表示對去職官吏的眷戀。

  [63]“有射像”二句:分別指郝、閻二將的事跡。射像,指鑄等身金像作為重賞。止啼,以名怖兒使不啼哭。薄糜餐革,以稀粥、皮革為食。

  [64]銅鞮:古地名,在今山西沁縣南。春秋時晉平公曾築銅鞮宮於此。這裏泛指邊塞。

  [65]“蓮花櫑”二句:二枚櫑具長劍的劍柄上鐫刻明淨的蓮花圖案,劍身還隱隱閃爍的七星。

  [66]“三尺水”二句:言三尺劍發出陣陣寒光,劍柄上下垂的絲穗也熒光閃爍。這二句濃括了唐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的詩意:“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挼絲團金懸簏簌,神光欲截藍田玉。”三尺水,喻劍。

  [67]“吐金環”二句:言劍上的金環鏤飾的光芒使明月受驚,如此貴重的贈品表達了厚重的情意。

  [68]“旄頭”二句:言將胡人首領鎮壓住,邊塞就安寧無事了,這樣大家得以名垂青史。旄頭,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認為其為胡星,主戰爭。這裏借指邊境少數民族首領。

  [69]“你春坊”句:言你是宮中掌讎校典籍的正字官,錦繡文章輝映。春坊,魏晉以來稱太子宮為春坊。正字,官名。北齊始置,與校書郎同主讎校典籍,刊正文章。春坊正字,即太子宮中掌校正經籍文字的官員。唐時隸屬於左春坊司經局。

  [70]“笑吾儕”二句:言笑我輩一介赳赳武夫,卻猛然使得如此名劍顯示威力。這裏是為誇十郎所贈寶劍而自謙。吾儕,我輩。縵纓,古時士兵冠帽上下垂的縵胡纓。霄練,古劍名。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六·刀劍錄缺》:“列子三劍:含光、承影、霄練。”呈形,呈現形貌。這裏指顯現威力。

  [71]“行人”句:言十郎一行的車騎如流星一樣很快消失在塵埃中。

  [72]“刀頭”句:言回歸時一片月光照著連成。刀頭,“還”的隱語。還歸。以刀頭有環,環、還諧音之故。唐徐彥伯《鼓吹曲辭·芳樹》:“槁砧刀頭未有時,攀條拭淚坐相思。”(槁砧,趺也。趺、夫音同。故以“槁砧”為“夫”的隱語)。

  [73]睥睨!

  [74]“秦將卒”二句:言將士們還得戍邊,公卿們則回京了。

  [75]“星使”句:言使者持著旌節南歸複命去了。星使,古時認為天節八星主使臣事,因稱帝王的使者為星使。節旄,朝廷派出的使者所持的旌節。

  評析:

  《邊思》一出寫十郎遵丞相杜黃裳之托暫留邊塞協助郝、閻二將熟悉軍中文簿,卻揮脫不去對家中妻子小玉的思念。因而馳騁思緒,結合分別時的記憶,盡情地想象小玉在家中的情景。並埋怨自己當時太過薄情,同時對皇命難違表示出無奈。正思想間,傳來旗卒們奉命前來接取他回京,他連忙吩咐請來郝、閻二將贈劍告別,星夜踏上返歸之路。

  本出通過寫十郎在邊塞思念家中的妻子,表達出作者對儒家積極用世觀念的矛盾心態,結合劇中時不時冒出的消極遁世思想,我們似乎品出其中的某些深意:劇作者在未取得功名之前,即已對官場艱辛有所預感。一邊是滿腹經綸,希望能夠有機會一展抱負;一邊又是“夢臨邛風吹酒醒”的現實,使人頓生“茂陵人長臥病”的感歎。“平時隻道從軍樂,今日方知行路難。”看來是“用世”還是“歸隱”,湯氏一直就未拿定主意。掙紮在這種矛盾的情境中,當有朝一日,心中僅存的一絲信念最後破滅後,“遂川辭官”將是劇作者的必然之選。

  有評論者以為,身為參軍的十郎在邊關不以國事為重,盡著兒女之思,顯得過於荒唐。但如果我們理清了劇作者創作時的情趣追求,我們或許不會這樣去思考問題。前麵我們說過,湯若士初作傳奇,用的是寫詩為文的手法,詩文重在情感的抒發,故劇中情節往往是隨情之所至而生發,劇作者並未看重劇中人物形象的展示(當然,在後來的“四夢”中,劇作者是成熟起來了)。這也是湯氏後來所追求的“意趣神色”的審美理念的最初體現。所以,我們說,沒有《紫簫記》就不會有“玉茗四夢”的輝煌。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