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一章 皈依[1]

  “北點絳唇”(老和尚上)寶焰金華[2],南無一切同名佛[3]。燈幢影裏[4],顯諸天眷屬[5]。滿月光明,照八萬四千齊降伏[6]。雨花禪窟[7],遍巧風吹活。

  [長短句]唵邪答兒麻[8],問人何事劣唓嗻[9]?都不邏巴斡,問人何事輕調撥[10]?兮敦塔葛多,勸人及早念彌陀[11]。拶約厄嚕怛,勸人及早參菩薩[12]。老僧是章敬寺禪僧四空的便是。行年一百零八歲,幼習全半,長入中邊[13]。佛日長瞻,法雷自響[14]。意樹空中生樹[15],藥樹池邊[16],記得經行樹影[17];心蓮火內披蓮[18],白蓮海上,何曾盜齅蓮香[19]?談劫燼之朝灰,懸河織女;辨常星之夜落,照露燈王[20]。有個舊人喚做杜黃裳,作秀才時,曾在俺寺裏讀書,與老僧談禪說偈[21]。如今他出將入相,封為國公[22],在朔方鎮守。聖上請他還朝,早晚到京。路經俺寺門首,萬一進來禮佛[23]。此人貴極人臣,功參蕭管,甚有高世之懷[24]。倘他到時,老僧將一兩句話頭點醒,著他早尋證果,永斷浮花[25]。正是下生彌勒見[26],要他回向一心歸。不免喚出弟子法香、法雲門外伺候。(法香、法雲上)拂石那曾容俗客,獻花何日許門徒?弟子作禮。(老僧)法香、法雲,你在何處來?(二法)弟子不喚作法香法雲,喚作四空。(老僧)俺師父號四空,怎麽你兩個弟子也號四空?(法香)弟子的四空,隻恐和師父的四空不同。(老僧)怎的不同?(法香)今日徒弟出定遊戲[27],正街坊上遇著少林寺和尚打拳。炎天口渴,去爐火房裏討些點茅銀子[28],到小娘家擺些酒[29]。那酒保提得酒來[30],徒弟一口吃空了一瓶。那酒保笑徒弟能會吃酒,可會說偈?可以“空”字為音,相贈幾句。徒弟就將酒色財氣作成半偈[31]。(老僧)怎麽說?(法香)酒也空,酒保終朝送酒鍾。色也空,龜子終朝辦粉紅[32]。財也空,爐火終朝點白銅。氣也空,把勢終朝撲滾風[33]。因此上街坊上都喚徒弟做“四空”。(老僧)怎的法雲也號四空?(法雲)法香回來,把前四空說與徒弟,徒弟因他所說四行人[34],都不曾得酒色財氣受用[35],說他怎的?隻說得受用的也是空,因此也做上半偈。(老僧)怎麽說?(法雲)說道:酒也空,酒池魂夢醉鄉中。色也空,月華愁照館娃宮[36]。財也空,郿塢黃金一眄中[37]。氣也空,茂陵無樹起秋風[38]。因此上寺中又號徒弟作“四空”。(老僧)依俺說,酒色財氣都不空。酒不空,法酒醍醐甘露濃[39]。色不空,好相華鬘滿月容[40]。財不空,黃金布地寶珠宮。氣不空,降伏魔王號大雄。(法雲)這等,師父怎的原號四空?(老僧)俺原不曾說酒色財氣四空,俺是說地火水風俱生於空,畢竟歸空,故號四空[41]。(法香)這等,師父號作老四空,法雲號作大四空,小徒弟號作小四空便了。(老僧)法雲進禪房烹茶,法香門外伺候。杜司空還朝[42],或來相訪。(法雲下)(法香接介)(眾擁黃裳上)

  “縷縷金”鳴沙路,火輪飛[43],流金鑠景送行暉[44]。何處涼雲起,風生大地。息陰曾記坐禪枝,勞生幾時逸[45]?

  左右,且到寺中訪四空禪師。(法香報介)杜相國到。(相見介)猶記朱輪別上人[46],袈裟追送小平津[47]。驅馳白發終何事?贏得歸來問此身。(老僧)老相公,身子何須更問,隻有老身要從相國一問。(黃裳)禪師百歲有餘,度海去筏[48],何消問得?隻是下官年才六十,有何修行,到得百歲?(老僧)老僧百歲,都是些無明數目湊起來的[49]。(黃裳)請教。(老僧)老僧昔來要舍是身[50],父母不許,也常愛護。處之屋宅,又複供給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車馬奴婢,隨時將養,令無所乏。是身不知感恩,反生怨害,仍複不免無常敗壞[51]。複次,是身不堅,無所利益,可惡如賊,有無量癰疽[52],百千怖畏。是身惟有大小便利[53],猶如行廁;是身不堅,如水上沫[54];是身不淨,多諸蟲戶[55];是身可惡,筋纏血塗[56],皮骨髓腦,共相連持。如是觀察,甚可患厭[57]。若論世間威儀束縛,男女交觸,涎唾血腥,反名恩愛。是日已過,如少水魚,思有何樂[58]?勇猛精進,如救頭然[59]。因此論經戒律[60],度過百歲,抵了多少無名煩惱[61],畢竟無餘。且人生的樣子十年一換,請從十歲起,講到百歲:

  “耍孩兒”[62]隻見人生十歲,孩兒的顏如蕣華美,終朝遊戲薄昏歸[63]。二十歲,駿馬光車,盈盈的高談雅麗[64]。三十歲,舉鼎幹雲氣欲飛,一心在功名地[65]。四十連州跨郡,垂璫出入皇闈[66]。

  “五煞”幢旄五十時,歌舞羅金翠[67],婀娜六十成家計[68]。容顏七十無歡趣,明鏡清波懶得窺[69]。八十歲聰明去,記不得前言往事,致政懸車[70]。

  “四煞”九十時,日告衰,那些形體是、誌意非。言多謬誤心多悸,平生感念交垂淚,孫子前來或問誰[71]?人百歲全無味,眼兒裏蒙瞳濁鏡,口兒裏唾息涎垂[72]。

  (黃裳)人生到此,天道寧論[73]!聖賢不能度,何得久存我?回想前事,隻是蜉蝣一夢[74]。

  “三煞”生意定何時?婆娑枯樹枝,等閑撇下人間世[75]。當日裏春林囀鳥何遷次,今日後秋寺聞蟬止益悲[76]。眼看見愁來至,憔悴了生花鐵樹[77],迤逗了落葉阿黎[78]。

  (老僧)相公怕甚麽阿黎?(黃裳)下官想人生少不得輪回諸苦[79],今日便解取玉帶一條,乞取名香一瓣,向佛王懺悔。明日上表辭官,還山禮佛。隻怕遲了,濟不得生死大事。(老僧)撚指成佛[80],說甚麽遲?便可佛殿上一走。(作行科)(老僧)請相公自懺。(黃裳)煩禪師一位門徒,請諸天佛菩薩懺悔,容下官親自結念。(喚法香請佛科)唐太和元年六月初五日[81],信官檢校司空門下平章事邠國公京兆杜黃裳,恭舍玉帶,供養名香,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82]、諸大菩薩、辟支羅漢[83]、四果四向[84]、梵王帝釋[85]、八部龍王[86]。伏念弟子杜黃裳,在朝相國,在外巡邊,感念輪回,常有諸苦。為此發念諸佛菩薩前[87],願拋煩惱,竟證禪心。貧子初歸,魔兵正苦。伏念東方阿閦[88],南方寶相[89],西無量壽[90],北微妙聲[91],諸天持護,得無上甚深微妙。至期身心歡喜,吉祥而逝,還生西方淨土。頂禮威王[92],不勝懇禱[93]!(禮畢)(法香)請相公過竹院齋了去[94]。(黃裳)不須得。老夫謝官後長來棲托者。多謝禪師,救我殘生!

  “二煞”暗送人生苦不知,夜來邊馬早朝雞[95],從今後塵心擺去歸禪諦[96]。也知弱草空人相[97],贏得天花覆死屍[98]。海香焰[99],日華慧[100],幹不盡蜉蝣故事,安不迭怖鴿禪枝[101]。

  禪師,我別你了,長望尊師賜教!(法香)相國莫哄了諸天聖眾!

  “煞尾”(黃裳)長年已自悲,夜行還怎的?諸天早聽我香爐誓[102]。禪師,我乞水焦牙已自遲[103]。

  相國南歸鬢有絲,花宮尤記白蓮池[104]。

  何時更枉金門步[105],向後常參玉板師[106]。

  注釋:

  [1]皈依:佛教語。原指佛教的入教儀式。後多指虔誠信奉佛教或參加其他宗教組織。

  [2]寶焰:珍寶射出的光輝。

  [3]“南無”句:猶佛教徒口誦“南無阿彌陀佛”。南無,佛教語。梵文Namas的音譯。歸命、敬禮之意。並常用來加在佛名、菩薩名或經典名之前,表示對佛法僧三寶的歸敬。一切,即一切眾生。同名佛,即佛。

  [4]燈幢:指寺廟的燈火與旗幡。幢,指帳幕、傘蓋、旌旗等。

  [5]諸天眷屬:指眾天神的眷顧。諸天,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佛經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禪有十八天,無色界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曰諸天。眷屬,眷顧;矚望。

  [6]“照八萬”句:言照見一切都降服。八萬四千,是佛教表示事物眾多的數字。相當於上文的“一切”。《法華經·寶塔品》:“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降伏,降服;製伏。

  [7]雨花禪窟:落滿花瓣的禪院。禪窟,僧人聚集習禪的地方。同“禪門”。

  [8]“唵邪”句:此句及下麵都不邏巴斡!

  [9]唓嗻:甚;厲害。又,傳說中守廟門的鬼,東邊門的稱“唓”,西邊門的稱“嗻”。

  [10]調撥:調唆挑撥。

  [11]念彌陀:即吃齋信佛。彌陀,“阿彌陀佛”的省稱。意思為“無量壽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教化之主,與釋迦、藥師並稱三尊。

  [12]參菩薩:參拜菩薩。菩薩,梵文菩提薩埵之省,原為釋迦牟尼修行而未成佛時的稱號,後泛用為對大乘思想的實行者的稱呼。

  [13]“幼習”二句:言小時候開始修行佛法,到長大後方全麵參透。全半,全部中的一半。中邊,指內外表裏,渾然如一。《四十二章經》:“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這裏指對佛法全麵參透。

  [14]法雷:佛教語。言佛法如雷,能驚覺群迷,故稱。南朝梁簡文帝《南郊頌序》:“廣行四等,被慈雨於枯眼;大闡三明,驚法雷於群夢。”

  [15]意樹:佛教認為一切善果、惡果皆由意念所生,故稱意念為“意樹”。南朝梁蕭統《講解將畢賦三十韻》:“意樹登空花,心蓮吐輕馥。”

  [16]藥樹:指一種從根到葉都可做藥,且藥效奇特的樹。《宋史·外國傳五·勃泥》:“其國鄰於底門,有藥樹,取其根煎為膏,服之及塗其體,兵刃所傷皆不死。”

  [17]經行:佛教語。謂旋繞往返或徑直來回於一定之地。《法華經·序品》:“又見佛子,未嚐睡眠,經行林中,勤求佛道。”

  [18]“心蓮”句:心蓮就是給火熱躁動的內心披上一層清淨的蓮葉。心蓮,佛教語。指心,即清淨心。謂心清淨如蓮花。

  [19]盜齅,同“嗅”。

  [20]“談劫燼”四句:談論劫災後灰燼,銀河中的織女星;辯論恒星的隕落,照徹甘露的燈王。言談論揣摩天象變化的原由。劫燼,劫災後的餘灰。東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三:“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複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試問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至後漢明帝時,西域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道人雲:‘經雲:“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也。’”懸河織女,銀河中的織女星。常星,即恒星。西漢時避文帝劉恒諱而稱常星。佛教傳說,釋迦牟尼誕生之夜,天空不見恒星。

  [21]談禪說偈:指談說佛理。

  [22]國公:古代封爵名。隋始置。自唐至明皆因之。《隋書·百官誌下》:“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凡九等。”

  [23]禮佛:頂禮拜佛。

  [24]“此人”三句:這個人尊貴達到臣子的最高級,功勳與史上蕭何、管仲同列,且很有超塵脫俗的情懷。高世,指超越世俗。

  [25]“早尋”二句:早日修行得道,永遠斷絕塵世的榮華富貴之念。證果,佛教語。指佛教徒經過長期修行而悟入妙道。泛指修行得道。浮花,漂浮在水麵的花瓣,猶鏡花水月。比喻虛幻的或易逝的美好事物。這裏指塵世的榮華富貴。

  [26]彌勒:梵文音譯。意為“慈氏”,是佛中的未來佛。我國的彌勒塑像胸腹坦露,麵帶笑容,傳說五代時布袋和尚是其化身。

  [27]出定遊戲:外出遊玩。佛家以靜心打坐為入定,打坐完畢為出定。

  [28]“去爐火房”句:爐火房,指茶水房、廚房等處。點茅銀子,即零碎銀子。點茅,猶點卯,即計數。

  [29]小娘:古時稱歌女或妓女。

  [30]酒保:酒店的夥計。唐韓偓《欲明》詩:“嶽僧互乞新詩去,酒保頻徵舊債來。”

  [31]酒色財氣:指嗜酒、好色、貪財、逞氣。古時謂此四事最易致禍害人,故常並言之。

  [32]“龜子”句:龜奴們整日備辦女子化妝用的脂粉。龜子,即龜奴,譏稱舊時在妓院裏擔任雜務的男子。

  [33]“把勢”句:那些替人看家護院的整天就是打打殺殺。把勢,也作“把式”。指舊式地主、權豪等雇來看家護院的家丁、打手。撲滾風,指爭打鬥械。

  [34]四行人:即四種行業的人。

  [35]受用:享受;享用。

  [36]“月華”句:言月亮憂愁地照耀著館娃宮。月華,月亮。館娃宮,春秋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舊址即今江蘇蘇州市西南靈岩山上的靈岩寺。

  [37]“郿塢”句:言郿塢的萬貫珍寶也在轉眼間成為過去。郿塢,東漢末年董卓所建城堡。故址在今陝西眉縣東北。據《後漢書·董卓傳》,東漢初平三年,董卓築塢於郿,高厚七丈,與長安城相埒,號曰“萬歲塢”。塢中廣聚珍寶,積穀為三十年儲。自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後卓敗,塢毀。眄,斜著眼看。

  [38]“茂陵”句:言茂陵中的樹木在秋風中隨風起伏。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陝西興平縣東北。秋風,秋季的風。漢武帝曾作《秋風辭》,曰:“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39]“法酒”句:言美酒甘醇香濃。法酒,按官府法定規格釀造的酒。

  [40]“好相”句:言美麗的容顏像滿月一樣皎潔。好相,姣好的相貌。華鬘,秀美的烏發。鬘,美發。

  [41]“地火水風”三句:言構成宇宙萬物的地火水風都從空而生,前最後又歸於空,存在隻是暫時的,所以叫“四空”。地火水風,佛教以地、火、水、風為“四大”。認為四者分別包含堅、暖、濕、動四種性能,人身甚至宇宙萬物均由此構成。晉慧遠《明報應論》:“夫四大之體,即地、水、火、風耳,結而成身,以為神宅。”四空,佛教謂無色界的四處,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又稱四空天、四空處。

  [42]司空:古時官職名。相傳少昊時所置,周為六卿之一,即冬官大司空,掌管工程。漢改禦史大夫為大司空,與大司馬、大司徒並列為三公,後去大字為司空,曆代因之,明廢。

  [43]火輪:指太陽。

  [44]“流金”句:言好像能熔化影子的炎熱高溫催送著行人。流金,指高溫熔化金屬,多形容氣候酷熱。景,同“影”。行暉,出行人的光輝。

  [45]“息陰”二句:記得曾在寺廟的樹陰下乘涼談禪,這勞累的生活幾時才能安逸下來呢?息陰,指乘陰涼。禪枝,指寺廟禪堂周圍的樹木。勞生,指辛苦勞累的生活。語出《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

  [46]“猶記”句:還記得當年告別上人的情景。朱輪,古代王侯顯貴所乘的車子。因用朱紅漆輪,故稱。上人,對和尚的尊稱。

  [47]平津:古地名。漢時有平津邑。漢武帝封丞相公孫弘為平津侯。後多用為典,以泛指丞相等高級官僚。

  [48]度海去筏:渡過了大海,由此岸達到彼岸,可拋棄竹筏了。言已經參悟透了生死輪回,進入到最高的修行境界。

  [49]無明:梵文意譯。指癡愚無智慧。佛教目為十二因緣之一。《大乘義章》卷四:“十二因緣者,謂從無明乃至老死,是其名也。言無明者,癡暗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

  [50]舍是身:即舍身。佛教徒為宣揚佛法,或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謂之“舍身”。

  [51]無常敗壞:言世間一切終歸敗滅消亡。無常,佛教語。謂世間一切事物不能久住,都處於生滅變異之中。《百喻經·伎兒作樂喻》:“無常敗滅,不得久住,如彼空樂。”

  [52]無量癰疽:言無窮的毒瘡。無量,佛教語。猶廣大無邊。癰疽,身體毒瘡名。

  [53]大小便利:言大小便都通利。

  [54]水上沫:水麵上漂浮的泡沫。言容易破滅。

  [55]蟲戶:指蟲子的寄生處。言身上長滿虱、蚤等寄生蟲。

  [56]筋纏血塗:言身體筋脈糾纏在一起,一片血汙。

  [57]患厭:指憂慮厭倦。

  [58]“若論”七句:言世間威儀規範、男歡女愛,到頭來就像缺水之魚,了無歡趣。威儀,佛教語。謂行、坐、住、臥為四威儀。泛指舉止動作的種種律儀規範。

  [59]“勇猛精進”二句:言勤奮修行,猶如拯救自身。勇猛精進,佛教語。指奮勉修行。《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誌願無惓。”救頭,指救星;盼頭。

  [60]論經戒律:講論經書佛法,恪守日常戒律。論經,講論經書。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安禪合掌,説偈論經,滴海未盡,其書懸河,不窮其義。”戒律,指宗教禁止教徒某些不當行為的法規。如佛教有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類。

  [61]無名煩惱:無法言說的煩擾。煩惱,佛教語。謂迷惑不覺。包括貪、嗔、癡等根本煩惱及隨煩惱。南朝梁武帝《淨業賦》:“抱惑而生,與之偕老;隨逐無明,莫非煩惱。”

  [62]按,“耍孩兒”、“五煞”、“四煞”三曲,係據西晉陸機《百年歌》改寫而成。

  [63]“隻見”三句:改寫自《百年歌》第一段:“一十時,顏如蕣華曄有暉……終朝出遊薄暮歸。”蕣華,木槿花。朝開暮謝。

  [64]“二十歲”三句:改寫自《百年歌》第二段:“二十時……光車駿馬遊都城,高談雅步何盈盈。”高談雅麗,談吐高明、舉止嫻雅。

  [65]“三十歲”三句:改寫自《百年歌》第三段:“三十時,行成名立有令聞,力可扛鼎誌幹雲。食如漏巵氣如熏,辭家觀國綜典文,高冠素帶煥翩紛。”幹雲,高入雲霄。

  [66]“四十”二句:改寫自《百年歌》第四段:“四十時,體力克壯誌方剛,跨州越郡還帝鄉,出入承明擁大璫。”垂璫,漢代宦官充武職者,其冠用璫和貂尾為飾。這裏泛指出入宮廷的官員。皇闈,皇宮的門。借指皇宮。

  [67]“幢旄”二句:改寫自《百年歌》第五段:“五十時,荷旄仗節鎮邦家,鼓鍾嘈囋趙女歌。羅衣綷粲金翠華,言笑雅舞相經過。”幢旄(chu醤gm醥),古代帝王或官員的儀仗旗。幢,指垂筒形的飾有羽毛、錦繡的旗幟。旄,指竿首用犛牛尾裝飾的旗。

  [68]“婀娜”句:改寫自《百年歌》第六段:“六十時……軒冕婀那翠雲中,子孫昌盛家道豐。”婀娜,輕盈柔美的樣子。

  [69]“容顏”二句:改寫自《百年歌》第七段:“七十時,精爽頗損膂力愆,清水明鏡不欲觀。臨樂對酒轉無歡,攬形修發獨長歎。”

  [70]“八十歲”三句:改寫自《百年歌》第八段:“八十時,明已損目聰去耳,前言往行不複記。辭官致祿歸桑梓,安車駟馬入舊裏,樂事告終憂事始。”致政懸車,指辭官家居。致政,猶致仕。懸車,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故雲。

  [71]“九十時”六句:言九十歲過後,就一天天衰老了。那些外形上看起來還像個樣子的,其實意識已經糊塗了。說話經常出錯且常受驚嚇,平時感慨思念並伴垂淚,子孫到麵前來也認不清了。這六句改寫自《百年歌》第九段:“九十時,日告耽瘁月告衰,形體雖是誌意非。言多謬誤心多悲,子孫朝拜或問誰。指景玩日慮安危,感念平生淚交揮。”

  [72]“人百歲”三句:改寫自《百年歌》第十段:“百歲時……目若濁鏡口垂涎。”蒙瞳(m閚gt髇g)濁鏡,指朦朧一片、模糊不清。蒙瞳,迷糊;朦朧。

  [73]天道寧論:天理如何評說呢!

  [74]蜉蝣一夢:言人生短暫。如蜉蝣朝生夕死,似夢幻夢醒即逝。蜉蝣,昆蟲名。幼蟲生活在水中,成蟲褐綠色,有四翅,生存期極短。

  [75]“生意”三句:像那毫無生機的枯枝,已無意於塵世俗事。前二句典出東晉殷仲文事,參見第二出注釋[46]。等閑,尋常;平常。

  [76]“當日裏”二句:言從前的仕宦生涯就像春天林子裏的啼鳥是那樣一次次的變化著,今後到寺中出家後聽到秋蟬的鳴叫隻會更加悲涼。遷次,古時指依次提升官職。

  [77]生花鐵樹:開花的鐵樹。鐵樹,植物名。蘇鐵的通稱。一種常綠喬木。葉聚生於莖的頂端,花不常開。宋黃庭堅《采桑子·贈黃中行》詞:“西鄰三弄爭秋月,邀勒春回,個裏聲催,鐵樹枝頭花也開。”

  [78]“迤逗”句:言拖累阿黎樹葉落了。迤逗,連累;拖累。阿黎,也作“阿梨”。即波斯皂莢。

  [79]輪回諸苦:生死交替輪回中的各種苦痛。輪回,佛教語。梵語的意譯,原意是流轉。佛教認為眾生各依善惡業因,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六道中生死交替,有如車輪般旋轉不停,故稱。也稱六道輪回、輪回六道。《法華經·方便品》:“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回六趣中,備受諸苦毒。”

  [80]撚指成佛:言轉眼間成佛修成正果。撚指,猶彈指。形容時間過得很快。成佛,佛教語。謂永離生死煩惱,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81]太和:唐文宗李昂的年號。太和元年,即公元827年。按,本劇寫十郎中狀元時是元和皇帝(憲宗李純),這裏用唐文宗的年號,表明已過去十多年。但按劇情所敘來看,似乎未過如此長時間。

  [82]十方:佛教指東南西北及四維上下是個方位。

  [83]辟支:佛教語。辟支迦佛陀的略稱。三乘中的中乘聖者。因其觀十二因緣法而得道,故亦意譯為“緣覺”;因其身出無佛之世,潛修獨悟,又意譯為“獨覺”。

  [84]四果四向:四果,佛教語。聲聞乘聖果有四,即預流果(或譯:須陀洹果)、一來果(或斯陀含果)、不還果(或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四向,佛教謂須陀洹(預流)向、斯陀含(一來)向、阿那含(不還)向、阿羅漢(無生)向為“四向”。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為小乘四果,向其果位進修,故謂之“向”。

  [85]梵王帝釋:梵王,指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也泛指此界諸天之王。帝釋,即帝釋天。佛教護法神之一。佛家稱其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須彌山頂善見城。梵文音譯為“釋迦提桓因陀羅”。

  [86]八部:佛教分諸天鬼神及龍為八部。《翻譯名義集·八部》:“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因八部中以天、龍二部居首,故又稱“天龍八部”。

  [87]發念:猶發願。指在佛前表示誓願。

  [88]阿閦婆的省稱。意為無動、不動、無瞋恚。《法華經·化城喻品》:“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二名須彌頂。”

  [89]寶相:佛的莊嚴形象。

  [90]無量壽:指無量壽佛。為“阿彌陀佛”的意譯。西方淨土的教主,佛教淨土宗的信仰對象。《觀無量壽佛經》:“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

  [91]微妙聲:指寺廟僧眾誦讀精微深奧之佛經的聲音。微妙,精微深奧。

  [92]威王:指威力無窮的佛主。

  [93]懇禱:懇切祈求。

  [94]齋:吃齋飯。

  [95]朝雞:早晨報曉的雄雞。

  [96]禪諦:禪宗真諦。

  [97]空人相:徒具貴人之相。

  [98]天花:佛教語。天界仙花。

  [99]海香焰:指焚燒海上的龍涎香時出現的煙火。

  [100]日華:太陽的光華。

  [101]怖鴿禪枝:指驚怖的鴿子棲落的禪院樹枝。怖鴿,佛教傳說:一鴿為鷹所逐,飛向佛旁,佛以身影蔽鴿,鴿乃不怖。

  [102]香爐誓:指對神佛焚香起誓。

  [103]乞水焦牙:言虔誠渴望向佛。

  [104]“花宮”句:還記得佛寺中的白蓮池。花宮,指佛寺。白蓮池,東晉釋慧遠於廬山東林寺,同慧永、慧持和劉遺民、雷次宗等結社精修念佛三昧,誓願往生西方淨土,又掘池植白蓮,稱白蓮社。

  [105]金門步:指出入金馬門。比喻擔任官職或擔任官職的人。

  [106]玉板師:筍的別名。

  評析:

  《皈依》一出寫杜黃裳返京途中路經章敬寺,因寺中住持四空禪師是其舊交,所以前往拜訪。四空禪師是一位有著108歲高齡的得道高僧,他因黃裳年輕時曾在寺中與自己談禪說偈,透出高世之懷,故擬在這次見麵後點化黃裳,使其“早尋證果,永斷浮花”。見麵後,四空以百年人生現身說法,使黃裳頓生人生“隻是蜉蝣一夢”之感,並決定回京後即辭官前來靜修。

  本出情節正是造成《紫簫》一劇在未最後完成時即“是非蜂起,訛言四方”(《紫釵記題詞》),以至最後輟筆。時論認為若士以杜黃裳影射權相張居正。其實,本出劇情是劇作者受佛道思想影響在創作上的表現。在本劇中,這種消極出世的思想有一條極為清晰的發展脈絡:霍王入華山修仙—杜秋娘於西王母觀修道—尚子毗避居昆侖—杜黃裳辭官出家,加上十郎偶爾也流露出“功名苦,隻落得青樓薄倖,錦字支吾”(第二十四出)之類的消極思想。可見,對消極出世的宣泄,並非劇作者一時的興起。

  由於所敘劇情的緣故,本出的語言時不時給人一種沉悶之感,如四空對黃裳談論人生百歲的苦辛及法香請佛的禱告這兩段較長的白語,搬用了不少佛經典故,令人不堪卒讀。這是湯氏初作傳奇,對傳奇文體不甚諳熟,加上他恃才自傲,喜掉書袋等原因所致。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