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章 留鎮

  “寶鼎兒”(眾擁杜黃裳上)明堂占氣色,太甲雲高,旄頭宿落[1]。匣劍老轆轤繡澀,邊烽冷桔槔苔臥[2]。幸好清時留節鎮,永日簟醪扇暍[3]。(合)正綠寫蒲桃,清銜頓遜,翠浮桑落[4]。

  蒲桃清酒白波浮,雪嶺冰寒五月秋。盡日滿城絲管沸,行人不信在邊頭[5]。自家杜黃裳,出將入相,鎮守朔方。喜天威鎮壓[6],遠夷奔逃。昨日與參軍李君虞出塞千裏,不見虜而還。正值陰山入夏,冰雪未逢。逡巡避暑之期[7],留連河朔之飲。已分付軍中,沉李浮瓜[8],與李參軍投壺歡暢一會。想參軍已到,堂候官,門外伺候!

  “胡搗練”(十郎上)玉關投筆事高奢[9],河源一縷通秦華。記取長安西日下,綠窗嬌映石榴花。

  (堂候官稟介)李老爺已到。(黃裳起迎,相見介)(十郎)旦夕附青雲,(黃裳)君才自不群[10]。(十郎)玉兵今已偃[11],(黃裳)絲管日紛紜。(十郎)轅門晝靜[12],方當展玩兵鈐,不知相國有何見召?(黃裳)老夫憑借皇靈[13],兼資群力,斥地千裏[14],推轂幾年[15]。常有夜行之悲,未遂晝遊之樂[16]。徘徊杜曲[17],留滯河源。想朝家詔召無期[18],與學士周旋有日。對此熏弦[19],聊開凍飲[20]。(十郎)老相公西鎮雄高,乍掌北門之鑰;南征借重,還開東閣之筵[21]。下官婉婉幕中,慚無石畫[22];悠悠塞上,曲有《銅鞮》[23]。叨陪樽俎之歡,敬佇袞衣之詠[24]。便借相公之酒,先獻一杯。(黃裳)老夫營內,參軍便是客了。堂候官,酌酒!(把酒介)

  “駐馬聽”(黃裳[25])玉帳清和[26],細柳營中簇綺羅。時候楝花飄砌,竹粉篩金,萱草成窠[27]。遊魚出荇擺新荷,流鶯接葉窺朱果[28]。綠酒清歌,綠酒清歌,似陳王多暇[29],嫩苔生閣。

  “前腔”(十郎)晝偃金戈,永日何妨狎芰蘿[30]。暗想蘋風乍起[31],葵露新抽[32],梅雨輕過。黏天翠靄練煙和,橫峰黛色奇雲抹[33]。雪嶺嵯峨,雪嶺嵯峨,鳳林蔥碧,遙分紫邏[34]。

  (黃裳)參軍,老夫今當垂白之年[35],略著丹青之效[36]。當息陰西嶺,步反南岡[37]。老夫便欲東山[38],足下須留北落[39]。及此會聚,還進數杯。(酌酒介[40])

  “前腔”正自婆娑,剩卻淩煙老伏波[41]。何事舞紅猶架,慢綠生遮,豔翠微酡[42]?琅玕素簟隱涼波,瀟湘畫軸生煙幙[43]。指點仙螺,指點仙螺,笑綸巾何處,北窗堪臥[44]。

  (十郎)老相國方和戎賜樂,燕鎬言歸[45]。下官不才,也願隨碣石之鴻,再造班行之鷺[46]。今日嗬,

  “前腔”息馬金河,夏屋深濃散玉珂[47]。幸好合歡鸞扇,蘸帛龍涎,《淥水》雲和[48]。舞樓人去落花過,歌梁燕蹴香泥墮[49]。朱袚蹉跎[50],朱袚蹉跎,倚紅蓮幕府,從軍差樂[51]。

  (驛官上)關月夜連秦塞紫[52],羌河流入漢家清[53]。稟老爺,敕使到[54]。(黃裳)香案迎接。(內雲)聖旨已到,跪聽宣讀。皇帝詔曰:朕纂屬玉策,佇想金提[55]。眷章武之舊臣,念弘文之學士[56]。谘爾丞相邠國公杜黃裳[57],氣宇天人,風謀雲將[58]。朕已宗師黃石,臣妾烏珠[59]。西顧元臣[60],久勞於外。將從憲乞,用遣安迎[61]。參軍李益,同歸玉堂,侍掌綸筆[62]。朔方一切邊情,暫付左將軍郝玭[63],右將軍閻朝[64],協力經理。詔到星馳[65],慰朕虛側[66]。望闕謝恩[67]!(呼萬歲[68])(黃裳)暫請敕使大人皇華驛安頓[69]。下官分付片時,即便起行。參軍,朔方重地,原當吐蕃回紇兵衝[70]。先帝西顧,命老夫以相國行邊。君以翰林清貴,參理朔方。二虜聞之,消息重大,不敢窺邊。如今俺二人一旦俱還,虜人聞之,有輕朔方之心。郝玭、閻朝二位將軍,忠勇有餘,文奏不足[71]。下官意思,今夜起行,托重參軍,還住半月。調停二將,酌理邊情。待下官入了長城,將人接取。參軍尊意何如?(十郎)相國有命,敢不敬從。(黃裳)堂候官,請郝將軍、閻將軍來。(郝、閻二將上)戍久風塵色,勳多意氣豪。但須鳴玉劍,何用誓金刀。二將見。(黃裳)二位將軍請起。郝將軍築臨涇之塞,西戎不敢近邊。吐番王鑄一金人,與將軍一般長大,購取將軍;又把將軍名字怖止兒啼,此李牧之兵也[72]。閻將軍獨守沙州一城,虜合重圍,唐援路絕,十年不下,士無叛誌,此臧洪之守也[73]。朝廷委二君留後[74],足稱幹城[75]。老夫今夜南還,留李參軍在此調停半月。老夫進到長城,回軍接取。隻是朔方重地,全仗二位將軍了。(二將雲)丞相穩心,管取二虜不得過朔方而南向[76]。(黃裳)二君舊日豪雄,自可銷除狄人。(對郝介)

  “鬥黑麻”你控虜臨涇,沙場牧馬。名怖兒啼,等身金價。(對閻介)沙州戍,英雄殺,十載鏖圍,孤軍挺架[77]。(合)龍泉出匣,衝星聊自拔[78]。看萬裏封侯,百年圖畫。

  “前腔”(十郎)廟算投壺[79],軍威振瓦。豹額麟符[80],飛騰戰伐。吾當去,君駐劄[81]。《敕勒》歌殘[82],銅鞮舞罷。(合前)

  (黃裳)俺行了,到了長城,差人迎接參軍,俺前歸報與霍府。二將不得離局遠送。(內報介)受降城中諸夷長送杜老爺[83]。(黃裳)分付番落[84],不須遠送,隻一心奉事中朝[85],不侵不叛,便見忠誠。(行介)

  “回朝歡”歸朝去,歸朝去,萬裏鳴沙。秦川雨,杜陵花。關山月,關山月,橫笛清笳。送將歸,兩鬢華,羌渾脫帽休悲吒[86]。東歸繡袞催黃發,星宿河邊轉帝車[87]。

  秦時明月漢時關,繡纛人看相國還[88]。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89]。

  注釋:

  [1]“明堂”三句:占卜明堂的氣象,太甲帝星正高掛雲端,胡星旄頭則沒落了。言朝廷的氣勢正高,夷族則正相反。太甲,星名,即太乙。旄頭,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2]“匣劍老”二句:言邊塞久無戰事,以致匣中寶劍生鏽,用於示警的烽火台也顯得冷清,甚至井台旁用於汲水的桔槔也長滿青苔倒臥一邊。轆轤,指轆轤劍。繡,當作“鏽”。生鏽。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設一杠杆,一端係水桶,一端綁石塊等重物,以便較輕鬆地將灌滿水的水桶提起。

  [3]“幸好”二句:言幸好在清明太平時節保留軍隊駐守邊塞,這才能整日悠閑地喝酒納涼消暑。節鎮,泛指駐有軍事統帥的要塞。這裏指軍隊駐守。指睡竹席、喝酒、扇扇解暑。言無戰事故能悠閑度暑。簟,竹席。醪,濁酒;汁滓混合的酒。

  [4]“正綠寫”三句:言邊地清閑,故能寫畫翠綠的葡萄,不用著急地進餐,還能飲著青翠的陳年美酒。銜,口含。這裏指悠閑地食用。頓遜,當作“頓遞”,古時稱呼為軍隊置備的酒食。桑落,即桑落酒。此酒係十月桑落之時取井水釀成,故名“桑落酒”。

  [5]邊頭:邊地;邊塞。

  [6]天威:帝王的威望;朝廷的聲威。

  [7]逡巡:從容;不慌忙。

  [8]沉李浮瓜:指盛夏將瓜果浸泡在冷水中,作為消暑食品。語出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淝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

  [9]“玉關”句:言投筆從戎來到玉門關都是因為過分奢求功名之故。高奢,猶奢望。這裏指對功名的奢求。

  [10]不群:與眾不同;高出於同輩。

  [11]“玉兵”句:軍隊現在已在休整。玉兵,對朝廷軍隊的美稱。

  [12]轅門:指領兵將帥的營門。古時行軍宿營,以戰車為藩,出入之處,仰起兩車,車轅相向以表示門,稱轅門。

  [13]皇靈:皇帝的威靈。

  [14]斥地:開拓土地。

  [15]推轂:推動車輪前進。引申為協助。

  [16]“常有”二句:言自己雖居高位,卻遠在邊塞,猶錦衣夜行,不能盡享榮華之樂。夜行之悲,指穿著錦衣夜行,無人賞識。語出《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晝遊,指白晝行遊,炫耀於人。

  [17]杜曲:古地名。詳見本書第十一出注釋[68]。

  [18]朝家:朝廷;國家。

  [19]熏弦:同“薰弦”。《孔子家語·辯樂》:“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20]凍飲:指冰凍的酒。

  [21]“西鎮”四句:言擔當國家要職,既駐守邊關,又禮賢下士,為國家培養後備人才。北門之鑰,《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杜預注:“管,鑰也。”這裏指西北邊防重地。東閣之筵,招待賢士的筵席。典出《漢書·公孫弘傳》:“弘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後稱禮賢待客之處為“東閣”。

  [22]“婉婉”二句:言雖在軍中和順,卻未提出任何大計策,故深感慚愧。婉婉,和順的樣子。石畫,指大計。石,通“碩”。按,“石畫”,底本誤作“石晝”,據富春堂本改。

  [23]《銅鞮》:古曲名。也稱《白銅鞮歌》,為樂府清商曲。

  [24]“叨陪”二句:言我叨光陪侍,享受筵席之歡;恭敬地等著您受封王侯的喜訊。叨陪,謙辭,叨光陪侍。樽俎之歡,指筵席之歡。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敬佇,恭敬地等待。袞衣之詠,指對王侯功勳的讚詠。

  [25]底本無“黃裳”二字,據富春堂本補。

  [26]玉帳清和:營帳清明祥和。玉帳,對軍中主帥營帳的美稱。

  [27]“時候”三句:在楝花飄落台階的時節,白色竹粉開始泛黃脫落,萱草也一一長大成棵。楝花,楝樹(俗稱“苦楝子”)的花。春末夏初開花。砌,台階。竹粉,指新生竹附著在竹節旁的白色粉末。萱草,植物名。俗稱金針菜、黃花菜。古人認為種植萱草可使人忘憂,因稱忘憂草。窠,同“棵”。

  [28]“遊魚”二句:水中遊魚在荇草與荷葉間自在遊動,林間啼鶯在樹葉間打量著紅紅的果粒。流鶯,鶯鳥因其鳴聲婉轉,故稱“流鶯”。

  [29]陳王:即三國魏之曹植。魏明帝太和六年(232)被封為陳王,死後諡“思”,故又稱陳思王。

  [30]“晝偃”二句:言由於停息了戰事,不妨借遊山玩水來打發漫長的白日。

  [32]葵露新抽:葵菜露出新芽。葵,古時蔬菜名。新抽,植物新發的嫩芽。

  [33]“黏天”二句:天邊的翠綠色的霞靄與練煙柔和相配,橫亙的山峰抹上墨綠色奇雲。黏天,指貼近天;仿佛與天粘在一起。練煙,白練似的煙霧。

  [34]嵯!

  [35]垂白之年:指老年。垂白,白發下垂。

  [36]丹青之效:指建立功勳,留名史冊。丹青,古代丹冊紀勳,青史紀事。

  [37]“息陰”二句:言返歸故裏,退隱閑居。息陰,猶息影。指退隱閑居。

  [38]東山:指隱居。據《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早年曾辭官隱居會稽之東山,經朝廷屢次征聘,方從東山複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東晉重臣。後遂以“東山”為典,指名人隱居。

  [39]北落:星名,即北落師門,為南天之大星。古人認為若有客星侵入並停留在此星附近,則表示有胡虜進犯邊塞,要爆發戰爭。

  [40]底本無“酌酒介”三字,據富春堂本補。

  [41]“正自”二句:正醉態蹣跚之際,卻發現隻剩下個空有淩雲壯誌的老伏波。言自己就像東漢馬伏波晚年壯誌難酬。婆娑,醉態蹣跚的樣子。老伏波,指東漢名將馬援。馬援六十二歲時領兵攻打武陵五溪蠻夷,最後卻困在壺頭,自己也病死軍中,可謂壯誌未酬。事見《後漢書·馬援傳》。

  [42]“何事”三句:為何在軍營中欣賞著穿紅著綠的女子們不知疲倦地跳舞?此為反問,含責備自己之意。何事,為何;何故。舞紅、慢綠、豔翠,指穿著各色衣服的跳舞女子。架,攙扶。

  [43]“琅玕”二句:竹席隱隱地透出涼爽,描繪瀟湘景色的畫卷泛著淡淡霧靄。琅玕素簟,竹簟;竹席。琅玕,指翠竹。瀟湘,湘江與瀟水的並稱。

  [44]“指點”三句:指著軍中的號角笑問,那指揮若定的諸葛巾哪去了?正在北窗下睡覺吧。言英雄無用武之地,故景況落寞。後二句係化用元薩都剌《題高秋泉詩卷》詩:“綸巾北窗下,倦可枕書眠。”仙螺,猶法螺。指軍中號角。綸巾,古代用青色絲帶做的頭巾,相傳三國蜀諸葛亮在軍中服用,故又稱諸葛巾。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45]“和戎”二句:言戍邊和戎有功,將受到朝廷嘉獎,在天下太平之際,返回朝廷享受君臣同樂之歡。和戎,指古時中央王朝與少數民族部落媾和修好。南朝宋鮑照《擬古》詩之二:“晚節從世務,乘障遠和戎。”賜樂,指古代君王以鍾磬一類樂器賜予臣下。燕鎬,即鎬宴、鎬飲。指天下太平,君臣同樂。《詩·小雅·魚藻》:“王在在鎬,豈樂飲酒。”東漢鄭玄箋:“天下平安,萬物得其性。武王何所處乎?處於鎬京,樂八音之樂,與群臣飲酒而已。”燕,飲宴。鎬,即鎬京,西周國都,在今陝西西安西南。

  [46]“願隨”二句:言願意跟隨您的步伐,再造偉業。碣石之鴻,指遠大誌向。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北。碣石山餘脈的柱狀石亦稱碣石,該石自漢末起已逐漸沉沒海中。古代帝王常於此地登臨眺遠,抒發鴻願。鴻,大。班行之鷺,指鷺鳥飛行有序。

  [47]“息馬”二句:言由於邊塞無戰事,將戰馬散放於山川休養。金河,古河流名,又名敕勒川、黑水,即今大黑河,在今內蒙古境內。古為北方交通要道,也常在這一帶用兵。夏屋,即夏屋山,又名夏壺山,在今山西代縣東北,為北部險要之地。這裏以“金河”、“夏屋”泛指邊塞山川。

  [48]“幸好”三句:言幸好能聽古曲消炎暑。蘸帛龍涎,指盛夏用含有龍涎香的帛蘸水消暑。《淥水》雲和,用琴瑟彈奏《淥水》古曲。雲和,琴、瑟等弦樂器的統稱。

  [49]“舞樓”二句:言舞樓人去樓空,花落無聲。曾經歌聲繚繞的屋梁成了燕子壘窩的場所。

  [50]朱袚蹉跎:指仕途坎坷。朱袚,古代官員紅色的係印帶子,借指仕途。蹉跎,失意;不如意。按,底本誤作“蹉迤”,據富春堂本改。

  [51]“倚紅蓮”二句:倚靠將軍的幕府,從軍還能略可快樂。紅蓮幕府,幕府的美稱。《南史·庾杲之傳》:“(王儉)用杲之為衛將軍長史。安陸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汎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後人因以“紅蓮幕”為幕府之美稱。差,略微;比較。

  [52]秦塞:秦代所建的要塞。這裏泛指邊塞。

  [53]“羌河”句:羌地的河流匯入中原主河道河水將更清澈。這裏係用比喻,言羌族等少數民族隻有融入漢室大家庭方能興旺發達。

  [54]敕使:皇帝的使者。

  [55]“朕纂屬”二句:朕撰寫詔書,想念卿等重臣。玉策,也作“玉冊”。古代冊書的一種。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號用之。用玉簡製成。這裏指皇帝的詔書。佇想,久立凝思。

  [56]“眷章武”二句:眷念前朝舊臣及當今弘文學士。章武,三國時蜀主劉備的年號(221——223)。這裏“章武舊臣”相當於“前朝舊臣”,指杜黃裳。杜曆官德宗、順宗、憲宗三朝,故這裏稱其為“章武舊臣”。弘文,即弘文館。唐武德四年(621)置修文館於門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館。聚書二十餘萬卷。置學士,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參見《新唐書·百官誌二》。

  [57]谘爾:古文中用於句首,表示讚歎或祈使。語出《論語·堯曰》:“堯曰:‘谘,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

  [58]“氣宇”二句:言氣度非凡如仙人,是一風雲叱吒而有謀略的將軍。雲將,莊子寓言中稱雲的主將。《莊子·在宥》:“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濛。”唐成玄英疏:“雲將,雲主將也。”

  [59]“宗師”二句:以黃石公為師,視烏珠為奴仆。黃石,即黃石公。據《史記·留侯世家》,秦末,張良遊下邳時,遇一老者鞋子墜落橋下,老者命令張良到橋下為他拾鞋並穿上,老者遂大笑而去。去後不久老者又返回,讓張良五天後再來這見他。等到見麵時,老者給張良一部兵書,並告訴他讀此書可為王者師。最後約張良:“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臣妾,指奴仆。烏珠,北宋時西夏君主的稱號,意為首領。這裏泛稱少數民族首領。

  [60]元臣:重臣;元老。

  [61]“將從”二句:將聽從官員的乞求,派遣安車迎接。憲,憲官,古時禦史台或都察院所屬的官員,因掌持刑憲典章,故稱。這裏泛指官員。安,安車。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古車立乘,此為坐乘,故稱安車。高官告老還鄉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

  [62]綸筆:即綸書。也稱“綸綍”。指皇帝的詔令。《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

  [63]郝玭:唐代將領名。按,新、舊《唐書》均作郝玼。《新唐書·郝玼傳》:“郝玼,不記其鄉裏。貞元中為臨涇鎮將。”曾先後向節度使馬璘、段佑建議築臨涇城戍守邊塞,為段佑所采納,“請於朝。卒詔城臨涇,為行原州,以玼為刺史,戍之。自是虜不敢過臨涇。”下文所記吐蕃王鑄等身金人購郝、吐蕃人以郝名怖止兒啼等事,新、舊《唐書》均有記載。

  [64]閻朝:唐代將軍名。曾任都知兵馬使。當吐蕃進攻沙州,刺史周鼎在救兵無望的情況下欲棄城而走,閻朝便縊殺了周鼎,自領州事,繼續抗擊吐蕃軍。守城十一年後,為保護城中居民,他與蕃將綺心兒相約,“苟毋徙佗(他)境,請以城降”。後吐蕃擔心閻朝謀變,將閻毒殺。參見《新唐書·吐蕃傳下》。

  [65]星馳:在星夜奔馳。

  [66]虛側:身邊空虛。指身邊沒有親近及可信任的人。

  [67]望闕:仰望宮闕。喻懷念天子。這是古代詔令等文書結束套語。

  [68]底本無“呼萬歲”三字,據富春堂本補。

  [69]皇華驛:接待朝廷使者的驛館。

  [70]兵衝:軍事要衝。

  [71]文奏:指官府文書。這裏指處理文書的能力。

  [72]李牧:戰國時的趙國將領。他戰功顯赫,生平未打一次敗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抗擊匈奴、抵禦秦國入侵,威名顯赫,得封武安君。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奪了李牧的兵權,並將李牧殺死;數月後趙國滅亡。詳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附《李牧傳》。

  [73]臧洪:字子原,漢末廣陵射陽(今江蘇寶應東)人。他為人雄氣壯節,董卓篡權後,曾說太守張超起兵反卓。袁紹非常看重他,先後讓他治理青州和擔任東郡太守。後因曹操進攻張超,洪求救於袁紹未獲許可,張超遂被滅。洪於是與袁紹斷絕交往。紹興兵圍之,曆年不下。紹知洪無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糧穀以盡,外無強救,洪自度必不免,作薄粥甚至殺愛妾以食將士。將士感激流涕,相枕而死,莫有離叛。最後城破被殺。詳見《後漢書·臧洪傳》。

  [74]留後:唐官職名。《新唐書·兵誌》:“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捨由於士卒,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後’,以邀命於朝。”按,“留後”,富春堂本作“留守”。

  [75]幹城:本指盾牌和城牆。比喻捍衛或捍衛者。《詩·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幹城。”

  [76]管取:包管。

  [77]“十載”二句:十多年在圍困中激戰,以孤軍挺立支撐。

  [78]“龍泉”二句:龍泉寶劍自匣中衝出,光芒直衝牛鬥星。

  [79]廟算:指朝廷或帝王對戰事進行的謀劃。廟,即廟堂。

  [80]豹額麟符:指朝廷頒發的豹形或麟形符節。

  [81]駐劄!

  [82]《敕勒》:北朝樂府民歌。據《樂府詩集》卷八十六《敕勒歌》解題,“其歌本鮮卑語,易為齊言,故其句長短不齊”。歌雲:“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83]夷長:即少數民族部落首領、酋長。

  [84]番落:指少數民族部落。

  [85]中朝:即中原朝廷。

  [86]“羌渾”句:你們羌渾等族也不必悲歎。羌渾,羌族與吐穀渾。這裏泛指西北邊塞少數民族。脫帽,即脫帽致意。悲吒,悲歎。

  [87]“東歸”二句:言東歸的大臣已是黃發老者,天河邊北鬥星在運轉,是歸京的時候了。繡袞,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繪有卷龍的禮服。黃發,指年老。星宿河,即天河。帝車,即北鬥星。《史記·天官書》:“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製四鄉。”

  [88]繡纛:彩繡的大旗。

  [89]“秦時”四句:這四句下場詩係套用唐人王昌齡《出塞》詩,隻是第二句改變了,原詩第二句作“萬裏長征人未還”。

  評析:

  《留鎮》一出寫黃裳與十郎趁邊塞無事之際,在營帳中飲酒消暑,暢想感慨。這時,朝廷敕使到來,詔令黃裳與十郎返京。黃裳因擔心兩人同時離去,會使邊虜頓生覬覦之心,導致難得的邊境安寧重歸紛擾之中。故而暫時留下十郎協助郝玭、閻朝熟悉邊事公文。

  從本出內容來看,劇情正朝著《夷訌》一出預設的伏線發展:即吐蕃韜光養晦,隱藏鋒芒,使唐朝君臣放鬆警惕,朝廷詔回朔方將相。黃裳與十郎被聖旨召回,說明吐蕃中書令尚綺心向唐朝“示弱”之計正在得逞,後麵吐蕃與唐朝之間將會發生一場大戰,也就是第一出預告劇情中的“戰苦天驕”。隻是本劇未能最後完成,其詳情我們今天已無從得知。

  因此,雖然此劇枝蔓繁多、劇情進展遲緩向來為人垢病,但像這樣前有伏筆,後有照應,其針線的縝密還是值得一提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