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九章 心香[1]

  “臨江仙”(杜秋娘同善才扮女冠上)黃藕珠衣禮碧雲,零花瘦玉綰綽霞裙[2]。(善才)神仙妝束佩瓊文[3],畫幀明澹,翠鼎氤氳[4]。

  [女冠子](秋娘)星冠霞帔[5],住在蕊珠宮裏[6]。(善才)寒玉銷金翠,纖珪減昔妝[7]。(秋娘)落花輕點屐,修竹細焚香。(善才)青鳥傳心事,寄劉郎[8]。(秋娘)自家杜秋娘是也。建康人氏[9],入侍先皇,賜與霍老王歌舞。二十年來,卻為人日霍王聽曲感傷,散去諸姬,遊仙華嶺。分付老身入西王母觀作女冠[10]。正是宮人入道,又教弟子善才從侍。先有宮姬同伴鄭六娘,雅善法曲[11],宮中號做鄭中丞[12],也與老身同賜霍府。他為有女兒小玉未嫁,賜與紅樓住坐,別來一向無耗[13]。今日四月半,是西王母娘娘生日,五鼓朝拜已畢。善才,俺看你自入道院,十分消瘦。事已到此,何不擺卻凡心,撐持道教,還不灰心怎的[14]?(善才)秋娘,教奴心怎的灰來?想昔時嗬,

  “綿搭絮”熟梅時候養花天,水暖雙鴛,幾度畫船聽雨眠。翠娟娟,滯得人憐[15]。還記竊香拋豆,燈兒背半索秋千[16]。當初歌笑,猶自瘦病懨懨[17]。如今作女冠嗬,修行甚的?空教俺咽下甜津,怎禁凡心火自煎。

  (秋娘)彼一時,此一時,如今做神女仙姬罷了。(善才)神女仙姬,也要個人兒作伴。你看玉清偷度,織女無光[18];成智瓊要嫁弦超[19],杜蘭香暗通張碩[20]。何況凡心未死,那堪獨自無聊?(秋娘)善才,隻得忍耐。(善才)秋娘年已四十,奴年未及三十,怎生耐來?(秋娘)做婦人四十前後,正自難耐。我如今也懶提起前事了。

  “前腔”吳江水滑膩雲蟬[21],那時俺自建康入侍,《金縷》歌殘[22],寶鏡分飛不到天[23]。誤嬋娟,半染秋煙。憔悴辟旗犀鎮,無端處冷落名園[24]。到如今修行嗬,說甚麽剩粉零香,花落秦川有杜鵑[25]。

  善才,你且去王母殿前閑行,可有燒香女郎到也。(善才)日過中了,那有人來?(秋娘)也去外廂望望[26]。

  “一江風”(六娘小玉上)翠亭亭別是清虛境,淰淰雲花映[27]。兒,你看半空中樓閣丹青[28],襯著斜陽影。珠箔有人迎[29],撲鼻爐煙盛。是善才姐。(善才出迎驚喜介)原來是六娘和郡主。郡主怎的上頭了[30]?(六娘)已招了隴西李十郎,新中狀元,官拜翰林,出朔方參軍。今特來燒香祈保,問候秋娘。(善才)原來這等了!相逢喜極翻悲耿[31]。

  (善才)六娘、郡主且住,待俺報與秋娘。(報介)秋娘,鄭六娘、郡主到來。(秋娘驚喜介)他自不出門,怎的來此?(出見,悲介)

  “哭相思”燕燕差池不定,可憐還見卿卿[32]!

  姐妹相隨二十年,別來消息兩茫然。王孫一去春零落,此際定應誰可憐?六娘和郡主到此來,也到王母殿上燒些香。(六娘)秋娘,你還不曉,俺小女已招了新科狀元李益,官拜翰林,見今朔方參軍去了。老身伴小玉來仙院燒香祈保,並來問候秋娘。(秋娘)這等可喜!門楣得人,老身去替你祝讚。(行介)六娘、郡主拈香,待老身祝讚。(拈香介)(秋娘祝雲)霍王府侍姬鄭六娘,同女小玉,拜祝西王母娘娘殿下:小玉為丈夫李益新中狀元,朔方參軍,敬爇心香[33]。伏祈仙力,保護李益在外平安,高遷河海之勳,平步星辰之履[34]。六娘、郡主,自家再伸片詞[35]。(六娘、小玉拜介)

  “亭前柳”(六娘)兒婿本書生,釋褐事橫行[36]。托身鋒刃表,寄信下番兵[37]。(合)還仗王母暉靈[38],看遊子功成,歌舞入瑤京[39]。

  (善才)待俺小女冠和郡主再祝。

  “前腔”閨閣正娉婷[40],夫婿去專征[41]。願持身透夢,願作影隨行。(合)還仗王母暉靈,看連理恩情,玉樹滿階生[42]。

  (秋娘)祝完了,請到茶堂清敘。(行介)(秋娘)六娘,令女婿李益是那裏人?(六娘)隴西人,就是做人日登高《宜春令》之曲的李益。(秋娘)果然名下無虛。是誰為媒?(六娘)鮑四娘。(秋娘)原來是四娘,他近日安否?(六娘)十分憔悴了。(秋娘)俺和你三人上下年紀,如今都已憔悴了。正好郡主們及此青年,討些快活。六娘,休說俺臉兒不似往時,手也不似了。(六娘)怎的來?(秋娘)久不搊彈[43],前日聊按仙宮一曲[44],指尖、銀甲[45]、弦子三件[46],都不相管著了。(六娘)秋娘,你往日間,妙手輒輕前輩,蛾眉不讓他人[47]。二十年間,還堪憶省。(秋娘)六娘,俺少不曉事,長有嬌妒之心。誰料一聲《河滿》[48],雙淚君前?今昔相看,真成一夢!六娘聽說,俺當初嗬,

  “山坡羊”翠絲絲鎝頭排定,悶繃繃珠囊決迸[49]。碎猩猩曉啼蠻月,亂鶯鶯竹裏間關應[50]。繞銀燈[51],照人還照聲。如今嗬,朱絲咽滅堪誰聽[52]?猶記君王問小名。猛驚,白發宮娥唱道情[53]。淚盈,話著當年百感生。

  (六娘)說起宮中故事,曾有《霓裳》一舞,如今略記些。

  “前腔”爛晶晶鉤闌碧映,佩珊珊攙彈接應。站襜襜散遍慵飛,拍紛紛中序才饒興。舞衣輕,曲終長引聲[54]。如今嗬,《霓裳》十二難重省,贏得中丞舊日名。閑評,花落銀床半已傾[55]。閑情,會管能弦看後生[56]。

  (善才)若說後生,俺善才也還不老。莫說二位當時弦索,便是善才,五陵年少[57],推為酒糾[58],也是當筵絕唱[59]。

  “前腔”俺困騰騰冠兒不正,忒煞煞傻家情性[60]。醉喧喧葉子花籌[61],颯粞粞打壓占相令[62]。曉妝晴,砑羅裙上聲[63]。無端蘸出多嬌病[64],還向真娘問曲名[65]。如今嗬,飄零,王母前頭結伴行[66]。俜停[67],何處香風繞袖生。

  (小玉)善才姐,你做了仙娥,消瘦甚的?俺說道院清楚[68],勝卻人間多少!

  “前腔”軟霏霏龍綃恰稱,輝閃閃粉霞高幀[69]。冷飄飄鵝管輕吹[70],響丁丁碧落新齋罄[71]。步金經,流雲學水聲[72]。張娟李態徒嬌靚,怎掛得仙娥籍上名[73]?寧馨,何羨玲瓏和玉清[74]?無憑[75],半為風流誤此生。

  (秋娘)郡主點點年紀,說這般話,真是蕊珠仙品[76]。六娘,俺把《明威法籙》受過幾度[77],便向華山去訪老霍王殿下。(六娘)去時約俺同去。(秋娘)俺道院中沒人來往,你住紅樓。想霍嗣王處長有老殿下音信[78]。(六娘)府裏長著人問候,他那裏全然不寄一耗,真是無複人間之想。(秋娘)莫說老殿下,就是老身也罷想人間了。

  “好姐姐”焚香拜臨仙聖,翠交關幾曲銀屏[79]。隔煙遙望,霏微一片青[80]。渾無興[81],花邊影過空聞燕,柳外聲來不見鶯。

  (六娘)天晚,月色將上。

  “前腔”(鄭六娘小玉)簷前柳昏花暝[82],啅低枝乳雀棲鳴[83]。月風吹露,鬆雲弄玉笙。簾櫳靜,盧金擺卻風流性[84],碧玉拋留笑語情[85]。

  (六娘)告辭了。(秋娘)道院止有清茶談話,更無餘物可相陪奉,慢過郡主了。

  “劉潑帽”(鄭六娘小玉合)清談乍覺迷魂醒[86],破寒雲綠茗風輕。便十香春甕何為敬[87]?玉壺冰[88],較洗得塵心靜。

  (六娘)閑時接秋娘和善才姐過紅樓消遣。(善才)俺這般妝束,還到人間怎的?隻是六娘郡主閑時相過便了。

  “前腔”(秋娘善才合)仙裝懶得遊人境,問雙彎肯自閑行[89]?笑人生聚合常難定,鳳凰城[90],恨咫尺無緣並。

  “尾聲”雙鸞啼罷月泠泠[91],離別後桐陰滿徑[92]。(六娘)秋娘,你怎生便舍得姊妹們,不到城中走走?(秋娘)六娘,俺到府裏來,見些舊房子舊女伴,也隻是添淒楚了。俺今日送六娘、郡主到此門外嗬,也是二十年來姊妹情。

  香風引入大羅天,月地雲階拜洞仙[93]。

  共話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94]。

  注釋:

  [1]心香:佛教語。指中心虔誠,如供佛之焚香。

  [2]“黃藕”二句:言穿著素淨的道士服飾,嫻靜地修煉。黃藕,即黃藕冠。古時女道士所戴的藕黃色的道冠。綰綽,優美地結飾。按,此“臨江仙”化用了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孫光憲《女冠子》詞其二:“淡花瘦玉,依約神仙妝束。佩瓊文,瑞露通宵貯,幽香盡日焚。碧紗籠絳節,黃藕冠濃雲。勿以吹簫伴,不同群。”

  [3]“神仙”句:像神仙一樣的裝束上佩帶美玉。瓊文,指刻有紋飾的美玉。

  [4]“畫幀”二句:言道觀內懸掛著仙道的畫像,顯得明靜恬淡,香爐中香煙繚繞。翠鼎,鼎形香爐,因有銅綠,故稱“翠鼎”。氤氳,煙氣彌漫。

  [5]星冠霞帔:道士的帽子、服飾。

  [6]蕊珠宮:也稱“蕊宮”,道教經典中所說的仙宮。

  [7]“寒玉”二句:寒玉,喻女子清俊的容貌。金翠,黃金和翠玉製成的釵飾。纖珪,比喻美女細白如玉之手。

  [8]“青鳥”二句:言青鳥曾向武帝傳遞王母到達的消息。劉郎,即漢武帝劉徹。

  [9]建康:南京古稱。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先後在此建都,故稱六朝古都。

  [10]女冠:也稱“女黃冠”,即女道士。

  [11]法曲:一種古代樂曲。東晉南北朝稱作法樂。因其用於佛教法會而得名。經過域外音樂與漢族清商樂的結合,逐漸發展為隋唐時期的法曲。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

  [12]中丞:這裏指宮人之官;內官。唐段安節《樂府雜錄·琵琶》:“文宗朝,有內人鄭中丞,善胡琴。”原注:“中丞,即宮人之官也。”

  [13]無耗:沒有消息。

  [14]灰心:指悟道之心。即不為外界所動,枯寂如死灰。語出《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15]“翠娟娟”二句:言年輕柔美的姿態深得人們的憐愛。滯得,長久得到。

  [16]“還記”二句:還記得從前的竊香拋豆,有時還背著燈光找尋著秋千。

  [17]懨懨:形容生病時精神委頓的樣子。

  [18]“玉清”二句:言織女的侍女梁玉清隨太白星出奔,使得織女羞愧無光。唐李亢《獨異誌》卷下引《東方朔內傳》雲:“秦並六國,太白星竊織女侍兒梁玉清、衛承莊,逃入衛城少仙洞,四十六日不出。天帝怒,命五嶽搜捕焉。太白歸位。衛承莊逃焉。梁玉清有子名休,玉清謫於北鬥下……”

  [19]“成智瓊”句:仙女成公智瓊要嫁給弦超。智瓊與弦超神人結合事見幹寶《搜神記》卷一。

  [20]“杜蘭香”句:仙女杜蘭香與張碩交往。晉幹寶《搜神記》卷一:“漢時有杜蘭香者,自稱南康人氏。以建業四年春,數詣張傳。傳年十七,望見其車在門外,婢通言:‘阿母所生,遺授配君,可不敬從?’傳,先名改碩,碩呼女前,視,可十六七,說事邈然久遠。有婢子二人:大者萱支,小者鬆支。鈿車青牛,上飲食皆備。”

  [21]雲蟬:指雲鬢薄如蟬翼。

  [22]《金縷》:即古曲《金縷衣》,也稱《金縷曲》。

  [23]“寶鏡”句:指夫妻分離不能白頭到老。按,據唐杜牧《杜秋娘詩》並序,杜秋娘十五歲時為李錡妾,後李錡謀反被剿滅,朝廷“籍之入宮,有寵於景陵(憲宗李純)”。這裏“寶鏡分飛”即指此事。

  [24]“憔悴”二句:指杜秋娘進宮後得到皇帝(憲宗)的寵幸,受賜辟邪旗;穆宗時,又受命“為皇子傅姆”,金盤犀鎮。但這些都使人憔悴,最後還是無可奈何地遭到冷落。辟旗,即辟邪旗。旗上繡有麒麟瑞獸等,以祈福辟邪。犀鎮,以犀牛角製成的帷墜。可用以鎮帷簾。無端,無奈。表示事與願違。

  [25]“剩粉”二句:言自己已為人遺棄,猶如美麗的杜鵑花在秦川凋落了。剩粉零香,猶殘花敗柳。指遭人冷落、被人遺棄的女子。秦川,古地域名。泛指今陝西、甘肅秦嶺以北的平原地帶。因春秋、戰國時地屬秦國而得名。

  [26]外廂:外麵。

  [27]“翠亭亭”二句:這裏蒼翠明靜,真是清靜修行之地,天邊雲彩飄拂不定,與山花相輝映。亭亭,明靜美好的樣子。清虛境,清淨虛無之境。指道觀、道庵。淰淰,散亂不定的樣子。

  [28]樓閣丹青:指樓閣色彩明豔如畫。丹青,本指紅色與青色,這裏指道觀樓閣中的丹墀與青瑣。

  [29]珠箔!

  [30]上頭:古時女子成年後需束發插笄,稱上頭或及笄。這裏指女子出嫁後將頭發攏束起來結成發髻。

  [31]“相逢”句:言相見喜極反生悲情。悲耿,悲傷。

  [32]“燕燕”二句:人生無定,還能見到您,真是上天憐惜我啊!這裏用燕子飛時,尾羽參差不齊,比喻人生漂泊無定。

  [33]敬爇燒;點燃。

  [34]“高遷”二句:言建立碩大功勳,升遷高位,如登平步青雲之履。河海之勳,像河海一般浩邈無邊的功勳。平步,平常之舉步。比喻輕易。

  [35]片詞:猶“片言隻語”。指少許言語。

  [36]釋褐齬佟!

  [37]“托身”二句:將身體托付於刀劍上,寄來戰勝了敵兵的消息。托身,寄身;將自身托付於。

  [38]暉靈:猶神靈。

  [39]瑤京:繁華的京都。

  [40]娉婷:姿態美好的樣子。

  [41]專征:指受命自主征伐。

  [42]“看連理”二句:言夫妻恩愛,兒孫滿堂。連理,指草木異根卻枝幹相連。喻夫婦恩愛。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玉樹,《晉書·謝玄傳》:“安(謝安)嚐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安悅。”

  [43]搊彈:指用手指彈奏弦索樂器。

  [44]仙宮:樂曲宮調名。即仙呂宮,是以宮聲為主的調式。

  [45]銀甲:銀製的假指甲,套於指上,用以彈箏或琵琶等弦樂器。

  [46]弦子:指琵琶、箏等弦樂器的琴弦。

  [47]蛾眉:蠶蛾觸須細長而彎曲,因以比喻女子美麗的眉毛。這裏指女子容顏美麗。

  [48]《河滿》:即《河滿子》,舞曲名。

  [49]“翠絲絲”二句:言演奏時手指時而在琴弦上整齊排定,時而在緊繃的弦上迅速地彈奏,猶如珠囊突然裂開,珍珠乒乒乓乓撒落一地。鎝頭,即鐵鎝頭,一種寬約一尺、有三至六個鐵齒的翻土農具。類似於釘耙。按,“鎝頭”,富春堂本作“搭頭”。按,此曲描繪秋娘演奏《河滿子》,“翠絲絲”、“悶繃繃”,均為對琴弦的狀態或音響效果的描摹。下文的“碎猩猩”、“亂鶯鶯”同為音效描寫。

  [50]“碎猩猩”二句:時而細碎如清晨猿猴啼月,時而雜亂如竹林裏鶯聲宛轉和鳴。蠻月,荒野之月。間關,形容宛轉的鳥鳴聲。唐白居易《琵琶行》:“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51]繞銀燈:言繚繞閃爍的燈光。銀燈,猶銀缸。指銀白色的燈盞、燭台。這裏指燈光。

  [52]“朱絲”句:琴音哽塞,不忍卒聽。朱絲,朱弦。用熟絲製的琴弦。這裏指代琴弦發出的聲音。咽滅,指聲音因阻塞而低沉以至消失。

  [53]“猛驚”二句:猛然間驚訝地發現還在唱著民間小曲的宮娥,已是白發滿頭。道情,民間曲藝的一種,用漁鼓和簡板伴奏。原為道士演唱的道教故事的曲子,後來用一般民間故事做題材。

  [54]“爛晶晶”六句:描繪宮中表演《霓裳羽衣舞》的情景。唐白居易有《霓裳羽衣歌》長詩,這六句係據白詩前半部分概括寫成。曲詞借用白詩詩句有:“舞時寒食春風天,玉鉤闌下香案前”;“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散序六奏未動衣,陽台宿雲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爛晶晶,明亮光潔的樣子。鉤闌,也作“鉤欄”,曲折如鉤的欄杆。佩珊珊,衣裙上的佩玉發出珊珊聲。珊珊,玉佩聲。攙彈,攙和著彈奏的琴聲。襜襜,盛裝貌。慵飛,指空中白雲停駐不飛。白詩曰“陽台宿雲慵不飛”是也。拍紛紛,指節拍急促。中序,《霓裳羽衣舞》分散序、中序、排遍。散序六遍,無拍;中序始入拍。饒興,富有興味。長引聲,《霓裳羽衣舞》以一聲鶴唳般的長引終曲。

  [55]“花落”句:言時間過去了,就像花兒已凋謝,井欄早歪斜。銀床,指井欄。

  [56]“會管”句:言吹管彈弦之事要看年輕人了。後生,指年輕人。

  [57]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子弟。

  [58]酒糾:指飲宴時勸酒監酒令的人。

  [59]當筵絕唱:指當時酒宴上最佳歌唱者。絕唱,本指詩文創作上的最高造詣。這裏指歌唱的最佳。

  [60]“忒煞煞”句:指太過傻氣。

  [61]“醉喧喧”句:言喝酒時進行葉子、花籌等博戲而喧鬧無比。葉子,古代博戲用具。即葉子格。花籌,古代一種博戲籌碼。

  [62]“颯粞粞”句:言喝醉酒行酒令而飄忽不定。颯粞粞,指動作飄忽不定。粞,碎米;粉末。占相令,古時的一種酒令。

  [63]砑羅裙:用磨光的絲綢做的衣裙。砑羅,一種砑光的絲織品。

  [64]蘸出:沾惹出。

  [65]真娘:唐時吳妓。唐範攄《雲溪友議》卷六:“真娘者,吳國之佳人也,時人比於錢塘蘇小小,死葬吳宮之側,行客慕其華麗,競為詩題於墓樹。”

  [66]“王母”句:指在西王母觀中與秋娘一起修行。

  [67]俜停:態美好的樣子。

  [68]清楚:清峻嚴整。

  [69]“軟霏霏”二句:言柔軟的衣衫恰如傳說中龍綃所製,每天看著高掛天空的閃閃生輝的彩霞。的軟霏霏,形容柔軟綿密。龍綃,即鮫綃。是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南海出鮫綃紗,泉室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服,入水不濡。”又雲:“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綃之處。”這裏指薄絹、輕紗一類的衣衫。高幀,高掛。

  [70]鵝管:指笙。因笙上之管狀如鵝毛管,故稱。

  [71]“響丁丁”句:誦經祈禱時敲擊鍾磬的叮當聲上徹青天。齋,寺院道觀中舉行的拜懺誦經、祈禱求福之類的活動。罄,同“磬”。打擊樂器。

  [72]“步金經”二句:言每日行走在那些聖潔高雅的經籍中,仿佛聽到天上的行雲發出了流水之聲。金經,指佛道經籍。常用泥金書寫,故稱。流雲學水聲,流動的雲發出水流之聲。古人以“行雲流水”為自然之極境。

  [73]“張娟”二句:言張娟李態們精心妝飾也隻空有嬌媚豔麗的外表,又怎能列名於仙女之中呢?張娟李態,泛指刻意梳妝打扮的女子。娟、態,指女子姿態嬌媚。嬌靚,嬌豔美麗。

  [74]“寧馨”二句:言有如此雅境,為何還要羨慕商玲瓏與梁玉清呢?寧馨,晉宋時俗語。意思是“如此”、“這樣”。玲瓏,指唐代歌妓商玲瓏。唐白居易《醉歌》:“罷胡琴,掩秦瑟,玲瓏再拜歌初畢。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

  [75]無憑:無所倚仗。

  [76]蕊珠仙品:蕊珠,即蕊珠宮。道教經典中所說的仙宮。仙品,仙人的氣質及品貌。

  [77]“俺把”句:我把《明威法籙》參悟幾遍。《明威法籙》,道教經籍名。

  [78]嗣王:繼位之王。

  [79]“翠交關”句:用翡翠鉸鏈合起幾扇鑲銀的屏風。交關,開合的關鈕,猶今之鉸鏈。

  [80]“霏微”句:一片朦朧的青色。霏微,霧氣迷蒙的樣子。

  [81]渾,全然;完全。

  [82]柳昏花暝:言暮色降臨,花木顯得昏暗。

  [83]啅:鳥雀噪聒。

  [84]盧金:人名。情形不詳。當為一性情儒雅風流的人士。

  [85]碧玉:人名。南朝宋汝南王妾。參見第三出注釋[12]。

  [86]清談:品茶閑談。

  [87]十香春甕:指飄香美酒。

  [88]玉壺冰:喻高潔清雅的品性。南朝宋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89]雙彎:指女子的一雙小腳。

  [90]鳳凰城:指京城。

  [91]月泠泠:月色清涼。泠泠,清涼的樣子。按,“泠泠”,底本作“冷冷”,據富春堂本改。

  [92]桐陰:梧桐樹蔭。古人認為鳳凰、鸞鳥非梧桐不肯棲息,故鸞鳥飛離後,留下的隻有梧桐樹蔭。

  [93]“香風”二句:言仙風將我們引入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在聖潔的清修之地拜訪仙人。香風,指仙界帶著香氣的風。大羅天,道教所稱三十六天中最高一重天。參見第二出注釋[174]。月地雲階,指仙境。

  [94]“不知”句:宋蘇軾《水調歌頭》詞:“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評析:

  《心香》一出寫小玉為了給遠在邊關的丈夫祈禱平安,在母親六娘的陪同下來到杜秋娘修行的西王母觀燒香祈保。於是,幾個故人相逢,敘說離情,回憶往事,感慨人生。

  本出以“心香”為題,既為切合寫燒香祈福之事,也為表達虔誠的內心就如燃起一支心香這一思想。盡管創作此劇時湯氏還未蟾宮折桂,他那“濟蒼生”的宏大理想也無由實施,但劇作者同時也有著濃厚的佛道思想,佛道的消極出世之說常常會左右他的思緒。因此,本出自始至終縈繞著濃濃的黃老之氣,已透射出其後作《南柯夢記》的先聲。

  然而,劇作者的內心是那樣的矛盾。雖然經曆三次京城會試的失敗,他已嚐到了較多的人世冷暖,看到了不少的科場不公與黑暗,但那顆躍躍欲試的心總是不肯停息。所以,本出在一片消極失意的氛圍中,卻通過善才這樣一個小人物喊出“空教俺咽下甜津,怎禁凡心火自煎”的內心不甘,表達作者不肯輕易灰心的強烈入世願望。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